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信阳毛尖茶的传说_信阳毛尖的历史

信阳毛尖茶的传说_信阳毛尖的历史

信阳毛尖茶的传说_信阳毛尖的历史信阳毛尖茶历史悠久,也有着关于信阳毛尖的很多传说。

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信阳毛尖茶的传说,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信阳毛尖传说一据传,信阳毛尖开始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

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

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咋会来到人间种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谈起。

先前,鸡公山没有名字。

有一年,山上害虫成灾,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神鸡,把害虫叨个一干二净,住了下来。

它天天报晓,啼叫一声,响遍天下,因此人们就给这座山起名鸡公山。

各种害虫再不敢在这里逞凶了,鸡公山上从此草绿树旺,鸟语花香,成了人间仙境。

瑶池的仙女们听说人间的鸡公山胜过仙宫的百花园,都想一饱眼福,便向王母娘娘提出请求。

王母娘娘也是个爱游山玩水的人,理解宫女们的心情,答应分批让她们下凡,一批限定三日。

但有一条,一旦有人下去后产生邪念,与人婚配,除了惩罚本人,这轮流下凡的事立即停止。

仙女们都想下去看看,生怕轮不到头上,她们向王母娘娘保证严守法规。

王母娘娘爱喝茶,对司管仙茶园的九个仙女另眼看待,让她们首批离开了瑶池。

九个仙女来到鸡公山,拜见鸡公后便住下了。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王母娘娘限他们三日就是人间三年。

众仙女把鸡公山的怪石奇峰、山泉瀑布、名茶异草的春夏秋冬四时景色都看遍了,离回去的时限还有二年呢。

她们商量要办件好事,给鸡公山留下纪念。

办啥好事呢?为首的大姐说:“鸡公山应有的都有,有的都好,唯有一点不足。

”众姐妹齐问:“哪一点?”我倒有个想法,咱九姐妹化作九只画眉鸟,回到咱那仙茶园里衔来茶籽,不就补上了这个不足嘛!不知众位姐妹愿不愿出这把力?从仙女一听无不叫好。

她们又问,衔来茶籽不难,交给谁种呢?大姐手往山脚下一指,大家看见一片竹林里有几间茅屋,心里都明白了。

那间茅屋里住着一个年轻人叫吴大贵,是个读过书的人。

只因爹妈先后去世,剩他独自一人。

信阳毛尖白毫

信阳毛尖白毫

信阳毛尖白毫国内茶文化一直很受欢迎,茶叶种类有很多,红茶、绿茶、黑茶等等。

信阳毛尖属于绿茶的一种,也是中国有名的茶叶之一,产自河南,很多信阳毛尖都是出口自河南的,属于河南的特产,外地来河南旅游的人都要买一包信阳毛尖茶叶作为纪念品。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下文。

一、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

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

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

由汉族茶农创制。

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二、信阳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间。

3月间下旬开始,日均温达10℃,可持续220多天,直到11月下旬才下降。

有效积温达4864℃,80%的年份为4683℃。

4至11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7℃,最热的7月份均温为27.7℃,最冷的1月份月均温为1.6℃。

信阳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

4—11月的光照时数为1592.5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3%),太阳辐射量为89.25千卡/cm2,有效辐射量为43.74千卡/cm2。

三、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

历来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种茶。

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

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

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

尤其是信阳处于北纬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

四、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现状分析整理:SICASABC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

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

对于喜爱喝茶的人来说,信阳毛尖常常被提及。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一千多年前,茶神陆羽就在《茶经》中称赞信阳毛尖为茶中上品。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

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1959年,信阳毛尖被国家权威部门评定为中国十大名茶。

1991年,信阳毛尖在杭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

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然而,近年来信阳毛尖的名茶地位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今在一些民间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中,人们已找不到信阳毛尖的身影。

这种情况以1999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的评选中,信阳毛尖都榜上有名,之后的评选,虽然有几种版本,但信阳毛尖常常被排除在外。

对于这种结果,不少人大惑不解:“这是怎么了?谁把信阳毛尖踢出了中国十大名茶之列?1959年信阳毛尖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怎么到了今天反而不是了?”一、品牌及公共品牌的含义1、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to burn”,它的中文意思是“烙印”。

在当时,西方游牧部落在马背上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不同部落之间的财产,上面写着一句话:“不许动,它是我的”,并附有各部落的标记。

后来这种打烙印的方法被用到手工艺品的标记上。

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对品牌进行了权威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2、随着品牌应用的延伸,公共品牌随之而生。

所谓公共品牌,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某种产业特色为纽带形成的区域品牌形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品牌的公共性。

茶知识—带你了解信阳毛尖

茶知识—带你了解信阳毛尖

茶知识—带你了解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因条索细秀圆直有峰尖、白毫满披而得名,以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信阳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至今已蜿蜒流淌过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

信阳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

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

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

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

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末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产地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座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

采摘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

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

品质特点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或发黄、混浊发暗,不耐冲泡、没有茶香味。

加工工序筛分、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整理、再复烘新茶与陈茶鉴别外观新茶色泽鲜亮,泛绿色光泽,香气浓爽而鲜活,白毫明显;陈茶色泽较暗,光泽发暗甚至发乌,白毫损耗多,香气低闷,无新鲜口感。

茶汤新茶汤色新鲜淡绿、明亮、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鲜浓、久长。

叶底鲜绿清亮;陈茶汤色较淡,香气较低欠爽,滋味较淡,叶底不鲜绿而发乌,欠明亮,保管不好的,5分钟后泛黄。

辨别毛尖真伪真品汤色嫩绿、黄绿、明亮,香气高爽、清香,滋味鲜浓、醇香、回甘。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 特个性 色:其颜色鲜润、色泽翠绿,汤色明亮 清澈 形:从外形上看:细、圆、光、直、多 白毫,并且 白毫明显 香:冲后香味香高持久,清香扑鼻 味:滋味浓醇,回甘生津。
品质详细分析
1. 各级感官品质特征 2. 鲜叶原料品质特征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7
各级感官品质特征
种类 级别 特优 春 茶 特级 一级 二级 外 形 条索 色泽 细 圆 紧 直 翠绿 白毫满披 细 圆 紧 直 翠绿 多白毫 圆 直 尚 紧 绿润 白毫显露 圆 尚 紧 直 绿尚润 显锋苗有 白毫 整碎 匀整 匀整 匀整 净度 纯净 纯净 尚纯净 内 质 香气 滋味 嫩 香 高 鲜爽 长 清 香 高 鲜醇 长 清 香 尚 浓厚 高 鲜纯 醇厚 汤色 叶底 嫩 绿 嫩 绿 匀 明亮 整明亮 嫩 绿 匀 齐 绿 明亮 亮 绿 明 匀 整 尚 亮 绿亮 绿亮 绿尚亮
简介: 信阳毛尖,属绿茶类, 河南省著名特产又称“豫毛 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信阳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 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 3位 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 ”。
1 1
了解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 二. 三. 四. 五.
目录
信阳毛尖名称来历 信阳毛尖的产地 信阳毛尖的生产历史 信阳毛尖生态环境 价值功能 传统手工工艺 定位 品质特点(品质详细分析) 冲泡方法 存储方法 选购技巧
熟锅
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 “理条” 逐渐 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含水量30% 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初烘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待茶条定型,手 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 左右,即可下炕。

家乡的信阳毛尖茶有故事

家乡的信阳毛尖茶有故事

家乡的信阳毛尖茶有故事极美的信阳山水,蕴育了令国人称奇的绿茶名品——信阳毛尖。

关于信阳茶,早在唐代就有记载。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义阳所指就是信阳。

宋代苏轼的“淮南茶信阳第一”更是奠定了信阳毛尖的千古知名地位。

1915年2月,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受到了各国参展客商的盛情赞誉,并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优质绿茶的代表。

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信阳无比优越的地理气候与土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

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造就了“信阳毛尖”的无与伦比。

作为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信阳毛尖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

外形细直圆光而多毫;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

柔嫩细腻的信阳毛尖一直是心中的最爱,应为绿茶中的极品,条形娟秀挺直,口感清香溢人,清心明目提神,是极好的解暑降温的饮品。

很小的时候,经常听姥姥说信阳最出名的是毛尖,她有抗暑解渴治病的功效,更有优美的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山上并没有茶,乡亲们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瘟病,死了很多人。

有一个叫春姑的姑娘在彩云山上从一位采药老人那儿得知西南方向有一种宝树,叶子片片都是宝贝,只要人们喝了用它煎的汤,便神清目爽,积劳顿消,百病可除。

为寻找宝树搭救乡亲们,她历尽艰难险阻,战胜重重困难,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涉过九十九条大江。

终于从神农氏那儿得到种子,美丽的春姑依神农氏的嘱托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小画眉,衔起那粒金晃晃的茶籽,飞到了家乡,倾尽全部心血培植了茶苗后,她晕倒在茶苗旁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了。

石头经雨水浇灌竟长出一棵牵牛花,牵牛花里飞出一群尖尖嘴、大大眼、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小画眉,它们用嘴啄下了一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的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药到病除”。

从此,人们便知道这种山茶宝树可以治病,大家十分爱护它。

非遗信阳毛尖制作技术传承与茶文化传播

非遗信阳毛尖制作技术传承与茶文化传播

2018年第04期基金项目: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基金年项目《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自觉性的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14YJCZH150。

作者简介:王明磊(1981-),男,河南新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1信阳毛尖炒制技艺的形成与现状信阳种茶历史十分悠久,清朝中期是河南信阳茶叶发展的关键阶段,制茶工艺已经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在清末信阳毛尖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炒制工艺。

信阳甘周源等人在1905-1909年初步组织建立了宏济茶社,具体是到安徽六安一带购买茶籽,同时邀请了六安茶师指导种茶制茶。

大体上对六安瓜片的炒制方法进行了参考借鉴,即分别利用小平锅实施生熟炒制。

相关的操作是采取帚把挑着炒茶,熟锅使用大帚把替代了揉捻。

这也是信阳毛尖最初的制作工艺。

信阳茶商1911年在杭州西湖购买了茶籽,同时对龙井炒制工艺进行了研学,之后与六安瓜片炒制方法有效联系,在信阳茶的炒制流程中借鉴吸收了西湖龙井的抓条、理条工艺,通过熟锅大帚把炒制替代了生锅的小把炒制。

当前信仰毛尖制作雏形便是由这一茶叶炒制方法演变而来。

由于民国时期信阳五大茶叶高度重视吸收和引入制作工艺,从而很好完善了加工信阳茶的工艺。

信阳毛尖一般都是采取手工形式进行炒制,浉河区周氏炒茶是比较正宗的信阳茶区手工炒制工艺。

周氏祖传炒茶工艺主要是全面把握生熟锅的火候,采取一定的技巧对茶条进行紧、细、圆的操作。

不仅世代传承,还受徒传人,在信阳产茶区域极具影响力。

2007年5月,河南省政府已经批准由浉河港申报的信阳毛尖采制技术作为民间手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也出现了周祖宏的名字。

周师傅出身茶师世家,对信阳毛尖传统制作工艺精华有效继承,通过几十年的认真研究,其逐步成为信阳炒制毛尖领域最具代表的人物,这位民间的炒茶能手由于在该领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而成为信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的信阳毛尖采制的传承人。

2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价值2.1信阳毛尖茶传统生产技艺的经济价值河南省茶资源异常丰富,产生了品质优良的茶叶,形成了较高的声誉,其中信阳毛尖茶最负盛名。

河南从信阳毛尖说中国的茶文化

河南从信阳毛尖说中国的茶文化

河南从信阳毛尖说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的名茶之一。

信阳毛尖以信阳市
为产地,以其细嫩的芽叶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茶作为一种饮品和药物广泛流传于中国。

在中国,茶具有独特的地位,不仅被广泛饮用,还与文人雅士、茶艺表演和传统
习俗等密切相关。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价值观。

茶不仅代表着生活的品味和情调,
还象征着人们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的追求。

茶道被视为一种禅修的方式,人们通过泡茶、品茶和赏茶来体验宁静和平和的内心。

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独特,其原料选用鲜嫩的一芯二叶为主。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
历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多个环节。

制作出来的茶叶色泽翠绿,叶形扁平,香气鲜爽,滋味醇厚。

信阳毛尖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传承着茶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信阳毛尖的出现
使河南这个内陆省份在茶叶产业上崭露头角,也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积
极的贡献。

总之,河南的信阳毛尖是中国茶文化中重要的一员,它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和艺术。

通过品茶,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
独特魅力和深度内涵。

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

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

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信阳毛尖是中国著名的绿茶品种之一,其工艺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信阳毛尖的加工工艺经历了多次改良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茶工艺。

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唐代,当时的信阳毛尖工艺比较简单,主要是将新鲜茶叶晾晒、烘干后进行杀青。

这种工艺保留了茶叶的鲜绿色泽和丰富的营养成分,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较为简单。

第二个阶段是明代和清代,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时的信阳毛尖工艺主要是将新鲜茶叶进行揉捻和烘干,这样可以使茶叶的形状更加匀整,口感更加细腻。

此外,工匠们还开始在制茶过程中注重控制温度和时间,以进一步提升茶叶的质量。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信阳毛尖的工艺逐渐趋于完善。

现代信阳毛尖的工艺主要包括采摘、炒青、揉捻、杀青、干燥等环节。

在采摘时,工匠们会选择茶叶的嫩芽进行制作,以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在炒青过程中,茶叶被放入锅中进行炒制,这样可以使茶叶的色泽更加鲜亮,香气更加浓郁。

揉捻是将茶叶进行揉捻,以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使茶叶释放出更多的香气。

杀青是将茶叶进行高温加热,以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最后是干燥,茶叶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干燥,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除了传统的制茶工艺外,现代信阳毛尖的工艺还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如炒茶机、烘茶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高茶叶的制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离不开信阳茶人的辛勤努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制茶工艺,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口味。

同时,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制茶技术的应用。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信阳毛尖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让更多的人品味到这种美味的茶饮。

总而言之,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积累和创新,从唐代到现代,不断进步和改良。

现代信阳毛尖的工艺结合了传统制茶工艺和现代化设备,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介绍信阳毛尖的说明

介绍信阳毛尖的说明

介绍信阳毛尖的说明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向大家介绍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质口感的中国绿茶——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中国河南省信阳市,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

信阳毛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00年左右的明朝。

传说,在明代嘉靖年间,有一位名叫张凤翥的茶农种植出了一个名为“翠雀舌”的绿茶品种。

此后,翠雀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改良,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品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信阳毛尖的外形特点是整齐匀称、条索紧结、色泽翠绿欲滴、毫芽触目生香。

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信阳毛尖的茶叶内质具有独特的特点。

茶叶的香气纯正鲜嫩,带有花香和清香,口感鲜爽回甘。

信阳毛尖主产区的独特的气候条件,给茶树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使得茶叶中的酚类、氨基酸、茶多酚等有效成分含量高,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经过采摘、晒青、揉捻、炒制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完成。

信阳毛尖采用的是嫩芽,选作采摘时间为4月5日至5月20日,精细嫩芽是信阳毛尖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采摘后的嫩芽经过晒青即可进入揉捻工序。

揉捻就是把采摘下来的嫩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力度,使其成为细长的形状,不断揉捻时能使茶汁得到充分的溶解和混合,保证茶叶质量。

揉捻完毕后便开始炒制,炒制时需要将茶叶在炉火中反复翻动和加热,得到适度的杀青和干燥,最终成为我们品尝的茶叶。

整个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工匠们耐心细致地操作,以确保信阳毛尖的品质。

信阳毛尖的特点在于鲜爽、浓郁、回甘的口感,以及淡淡的花香和清新的茶香。

此外,信阳毛尖的色泽翠绿欲滴,外形整齐匀称,茶汤清亮透明。

这些特点成为了信阳毛尖的鲜明标志,也是它赢得广泛赞誉的原因之一。

信阳毛尖不仅具有卓越的口感,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咖啡碱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多酚类物质可以起到抗氧化、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咖啡碱可以提神醒脑、增加人体的警觉性。

信阳毛尖历年荣誉

信阳毛尖历年荣誉

信阳毛尖历年荣誉
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5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1990年,信阳毛尖在全国绿茶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质量奖金奖;
1999年获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2002年“信阳毛尖”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
2003年“信阳毛尖”原产地地理标志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2007年11月份在日本举办的世界绿茶大会上,信阳选送的21个茶样全部获奖,夺得最高金奖6个,金奖10个,银奖5个,得到日本媒体的广泛宣传和高度赞誉,蜚声海内外;2008年底《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09年建国60周年前夕,信阳毛尖茶被河南省质监局授予“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荣誉称号;
2009年12月,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信阳毛尖”公用品牌以31.7亿元名列入选茶叶类公用品牌价值第一名;
2010年初,信阳在人民网被全国网民评为“百姓信任的产茶地”称号;
2010年4月,中国最具权威评估机构浙江大学CARD农业
品牌研究中心,历时近半年,涵盖全国主要产茶区域六大茶类,开展了201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以41.39亿元紧随西湖龙井和安溪铁观音之后,位列前三甲;
2010年6月,在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信阳有10多家茶企业产品入选最受港澳茶客欢迎的中国茶品牌。

信阳毛尖发展历程

信阳毛尖发展历程

信阳毛尖发展历程∙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最早源于我国西南地区。

我国是最早发现、最早种植,也是最早饮用茶叶的国家,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而信阳位于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是纬度最高的茶叶主产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生态环境非常利于茶叶营养成分的形成、集聚,造就了信阳茶叶极为丰富的内在品质。

早在20世纪初就饮誉中外的信阳毛尖以及近两年凭借“香高、味浓、汤艳”而风靡全国的信阳红均产自这里。

信阳毛尖(一)历史两千多年前,茶传入信阳,生根、发展,信阳成为名茶之乡。

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今信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相传武则天因饮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 特赐在毛尖产地车云山上建千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

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此为信阳毛尖雏形。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 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1915 年,为了迎接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 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

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

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信阳毛尖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你们知道信阳毛尖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中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别山信阳生根。

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

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

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

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阳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

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朱堂、涩港、彭新、青山四个乡,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

介绍信阳毛尖的说明文

介绍信阳毛尖的说明文

介绍信阳毛尖的说明文尊敬的读者: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种著名的中国茶叶——信阳毛尖。

1. 信阳毛尖的历史悠久信阳毛尖是中国茶叶的名品之一,品名依据其生产的地点,即河南省信阳市产的一种茶叶。

信阳毛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约在公元801年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有“信阳散”、“黄笋禅”等茶名了。

历经千年沧桑,信阳毛尖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2. 信阳毛尖的种植特点信阳毛尖是以芽头为原料炒制而成的茶叶,它生长于大别山及其东北面的信阳市,具有细嫩、肥壮等三大特点。

不论是树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或者是现代化的鲜叶采摘及深加工生产技术,信阳毛尖的生产环境非常优越,是一个茶叶生长的极佳环境。

3. 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独具特色,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全部由熟练的工人操作手工完成,全程无机械辅助。

它的制作流程是:摘茶叶→萎凋→揉捻→杀青→干燥→筛分,每一个步骤都要保证每一朵茶芽的生长环境、生产过程竭尽全力,用感性艺术把毛尖制作出精品。

4. 信阳毛尖的品质与口感信阳毛尖的独特口感与色泽深受消费者欢迎,其色泽清亮、汤色浅黄、干茶香气芬芳、鲜茶清香高爽、口感甘醇、回味悠长,具有“清香、甘醇、匀顺、鲜嫩”的特点,每一朵茶芽都肥嫩、匀长、挺拔,啜饮时口感散发出一种清新的气息,令人陶醉。

5. 信阳毛尖的营养价值信阳毛尖茶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茶多酚是茶叶所含量最高的成分,它具有降低血脂、防癌抗氧化作用;茶多酚还有舒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作用。

同时,信阳毛尖茶叶也含有茶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等功效。

综上所述,信阳毛尖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品质优良的茶叶,它的历史悠久、制作手艺独特,绝对是茶叶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茶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推广中国好茶、弘扬中华茶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接触到信阳毛尖的美好。

河南信阳毛尖

河南信阳毛尖

3.信阳毛尖的特点
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色泽翠
绿
香: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
香、回甘
味: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
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形:细、圆、光、直、多白毫
4.信阳毛尖的生活巧用
1、制作茶叶枕。清神醒脑,增进 思维能力 2、驱蚊。 3、帮助花草发育与繁殖。 4、杀菌治脚气。 5、去垢涤腻。护发养肤。 6、洗涤丝质衣物。色泽光亮如新。 7、祛除鱼腥味。
• 什么是茶艺 • 信阳毛尖茶艺表演用什 么茶具 • 怎样做好信阳毛尖茶艺 表演
什么是茶艺?
•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 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 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 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 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 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 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 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 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 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 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 5.信阳 毛尖的 功效
1. 强身健体。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 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 2. 抗菌消炎。能预防肠道传染病,提高 免疫力。 3. 抑制细胞突变与癌变。降低食管癌、 胃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 4. 降低血压。 5. 降低血脂,软化血管。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介绍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介绍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介绍信阳毛尖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介绍,一起来看看。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介绍信阳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

无论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

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

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

用茶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信阳在喝茶上十分讲究,极儒雅,极繁文缛节,贵族气十足。

首先是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滚才可沏茶。

杯中放了茶叶,注入浅水,但并不饮,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这叫“洗茶”。

经过了这番洗,茶方可饮。

送给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满杯,而是八成满,俗称“酒七茶八”。

茶杯是绝对不可盖的,这既不同于北京的盖碗茶,更不同于闽南的功夫茶。

信阳人饮茶无论城乡都讲究一个观赏美,客人到来,一溜十几个玻璃杯亮晶晶排开,一一放茶叶,又一一注浅水洗茶,再一一斟满,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

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不断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会及时续茶,使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水温适宜。

到信阳做客,饮茶应漫饮细啜,边谈边饮,不可狂饮暴喝。

客人喝足,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饮用,否则,主人还会给客人续茶。

在信阳,不仅客人登门要以茶敬客,真诚恭谨,而且亲朋好友之间的往来,也多以茶为礼,绝不疏忽。

这是信阳流传了千百年的纯朴习俗。

信阳民间,逢年过节或日常拜亲访友,都有馈赠茶叶的习惯,虽然包装简陋,却是他们亲情和友情的真诚传递。

友人,特别是来自远方的好友,短暂的欢聚之后,临别之时意犹未尽,以自产的茶叶为赠,不仅是友情的展现,也是对友人深深的祝福。

赴外地看望多年未见的好友同窗,战友同事,一包信阳毛尖必不可少。

送茶表达的不仅仅是浓浓的故乡情和同窗情,还有互相的思念和永不褪色的友谊。

在外地学习工作的信阳人从故乡归来,也总不忘带点上好的信阳茶,简单而质朴的信阳茶,成为友谊的厚重载体。

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信阳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

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峰尖、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优异,炒制工艺独特, 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是绿茶中的珍品。

被全国茶学专业大、中专统编教材《制茶学》及众多的茶学专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茶学辞典》、《中国名优茶选集》、《茶业大全》、《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辞典》)收录入册。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峰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滋味醇厚,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板栗香。

【历史】据史书记载,我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而传到祖国各地以至国外。

陈椽教授所著《茶叶通史》中就这样记载着:“茶树随交通的方便而移入陕西。

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在南部生根。

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转入东周政治经济中心—河南(东周建都河南洛阳),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信阳)生根。

”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发掘的古墓中出土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

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

并指出:“淮南(茶)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

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香味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土贡品有茶。

”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淮南茶,信阳第一” 的赞誉。

“信阳毛尖”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

茶文化及茶叶加工论文

茶文化及茶叶加工论文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011~2012年度选修论文茶文化及茶叶加工论文姓名:申纪涛学号:20102296班级:土木105班指导教师:彭端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土木105班2011年11月29日论文题目:中国茶文化之信阳毛尖作者:申纪涛关键词:毛尖、鉴别、手工制作工艺目录:摘要 (2)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 (2)工艺特点 (3)鉴别 (4)手工制作工艺 (5)机械制作工艺 (7)功能与作用 (8)参考文献 (8)摘要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

信阳毛尖主要产地在浉河区西部董家河、浉河港、吴家店乡的深山区、南部东双河、柳林、李家寨、谭家河、十三里桥以及平桥区的平桥镇等乡镇的部分高山区和浅山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

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1985年改为茶种场),开创了茶树北上过淮河的先例。

现淮北数乡种茶已达2000余亩,年产毛尖2万多公斤。

正宗信阳毛尖的产区,除浉河区外,还含平桥区和毗邻罗山县南部灵山一带涩港、彭新、青山三个乡。

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阳毛尖的生产已推广全地(市)。

正文:信阳毛尖品牌价值2010年中国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全国113个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首次发布了全国8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茶叶品牌价值前三甲: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

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总量达810亿元,平均品牌价值8.62亿元,其中信阳毛尖45.71亿元位居第三。

信阳毛尖茶行业知名企业有五云茶叶集团、河南蓝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等,全市拥有茶叶品牌“龙潭”、“蓝天”、“九华山”和“文新”4件中国驰名商标,“信阳毛尖”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义”、“仰天雪绿”等11 件省著名商标,“新林”等22件市知名商标。

中国茶道信阳毛尖

中国茶道信阳毛尖

中国茶道信阳毛尖信阳毛尖是中国茶道中的一种经典茶叶品种,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享誉世界。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了国人饮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信阳毛尖的起源、特点、饮用方法以及茶道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起源与历史信阳毛尖起源于中国河南省信阳市,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传说在唐代,一位名叫陈岳的茶农发现了信阳地区的茶叶呈现出特殊的形状和风味,于是开始了信阳毛尖的种植和制作。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信阳毛尖逐渐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绿茶品种之一。

第二部分:特点与品质信阳毛尖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口感而闻名。

它的叶子呈细而直,茸毛丰富,色泽嫩绿,带有银色的光泽。

这种茶叶采用的是嫩叶制作而成,因此口感清爽,滋味鲜嫩,香气高长。

泡出的茶水呈黄绿色,清澈透明,入口回甘,回味悠长。

信阳毛尖的品质与制作工艺密不可分。

它严格遵循"一叶一心,一心一叶"的采摘原则,只采摘嫩叶,丢弃老叶和叶脉,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在制作过程中,信阳毛尖采用手工揉捻的方式,将茶叶的形状塑造得更加挺拔匀整。

在炒制时,要求温度和时间的掌握非常精准,以确保茶叶不受损伤。

第三部分:饮用方式与茶道文化信阳毛尖的饮用方式讲究以质为主,不依赖辅料。

一般情况下,使用5克的信阳毛尖茶叶冲泡250ml左右的水,水温控制在80℃左右。

首先倒入一定的水,泡茶器一烫,倒掉这一次的水,然后再加入80℃左右的水进行第一泡,时间约为30秒。

之后每泡增加10秒的时间,直至茶叶逐渐展开。

这样泡制的信阳毛尖,既能品尝到其清香爽口的初泡,又能品味到茶叶的细腻和回味。

信阳毛尖作为中国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道是一门注重仪式、礼仪和精神体验的艺术,而信阳毛尖作为其中的一种代表,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喝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专注地品味和欣赏茶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将心境沉淀下来,享受茶文化带来的平静和内心的宁静。

介绍信阳毛尖说明文(5篇)

介绍信阳毛尖说明文(5篇)

介绍信阳毛尖说明文(5篇)第一篇:介绍信阳毛尖说明文介绍信阳毛尖说明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书信吧,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

你写信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介绍信阳毛尖说明文,有所帮助。

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的信阳毛尖,产于南到大别山北坡的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天瀑等地。

关于信阳毛尖,有这么一个传说。

它开始种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

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出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

这种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怎么会来到人间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谈起。

先前,鸡公山没有名字。

有一年,山上害虫成灾,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神鸡,把害虫叨个一干二净,住了下来。

它天天报晓,啼叫一声,响遍天下,因此人们就给这座山起名鸡公山。

各种害虫再不敢在这里逞凶了,鸡公山上从此草绿树旺,鸟语花香,成了人间仙境。

信阳毛尖的采摘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每年清明节过后采摘,茶汛便开始了。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遍开采。

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制也称为“雨前毛尖”。

把细嫩的嫩叶芽均整,炒制一公斤的`信阳毛尖需十万多芽头,接着开始炒,渐渐地,你会问道一种香气扑鼻的味道,这时茶叶不焦、不断,可香气扑鼻了。

夕阳西下,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取一套茶具,倒上刚刚烧开的温开水,分别放一小撮信阳毛尖,轻轻抿上一口,可真是爽啊,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那种香气也会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信阳毛尖以它的香、味,取得了上万人的爱戴,这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可真不愧是十大名茶之一。

第二篇:信阳毛尖教案设计信阳毛尖一、教学目标:1、知道“信阳毛尖”名字的来历。

2、了解信阳是最古老的的茶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

3、了解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
变迁,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别山信阳生根。

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
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
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

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

1993年,信阳的师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
信阳毛尖茶生产。

信阳市8县2区中有133个乡镇、1245个行政村产茶;茶园总面
积已达100万亩;年产干茶2000万公斤,茶叶综合产值20亿元。


有茶农95万余人,茶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

2007年,茶农因种茶人均收入1796元,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50%,在一些茶叶生产专业村,种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茶
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
业之一。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

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

元朝,据元代马
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

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

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清朝中期
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
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末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住信阳缉私统领、旧茶业
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

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
等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
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
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

制茶法基
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
行炒制。

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
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

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

这就是
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

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
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

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
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

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
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
社统称为“八大茶社”。

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
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
未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

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
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

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
茶的代表。

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明前茶
谷雨(阳历4月20号)前采制的茶。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

茶叶的生长正在含苞怒放,一芽一叶正式形成。

泡好’条形‘虽然
仅次于明前级,但是味道稍微加重了。

这种茶结合了对信阳毛尖外
形的档次感、还它的口感为一体。

(外形,口感各占50%)。

主要适
合稍高档消费的人群。

春尾茶
春天末期(阳历6月份)前采制的茶。

经常说雨前茶就是这个时期的茶。

和明前茶、谷雨茶相比,但是耐泡好喝,价位相对比较便宜。

夏茶
夏天采制的茶。

叶子泡出来比较大、宽。

茶水比较浓,味道微苦,耐泡。

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
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