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作者:陈见标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1期

[摘要]对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进行研究,在确定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并对因果反馈回路进行分析。构建了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流图,并以广州市某农产品零售企业为背景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上游批发商比下游零售商具有更大牛鞭效应。对零售商和批发商补货延迟进行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批发商补货延迟对批发商的波动性影响较大,供应链决策者可以考虑把批发商库存设定在离农产品种植地靠近的地点来缩短批发商补货延迟时间,达到降低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目的。

[关键词]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动力学;仿真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具有鲜嫩易腐的特点,鲜活程度是决定这些生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如何选择最佳库存策略,以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又降低农产品浪费的目的,是农产品供应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农产品流通系统具有动态复杂性,应用数学进行建构分析,不能反映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系统动力学具有研究高阶、非线性、复杂系统的功能,用于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在分析农产品流通系统的特性的基础上,绘制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的因果关系图;对系统各要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流图;结合广州市某农产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相关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的要素分析

假设农产品供应链系统边界只有农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两个企业主体。批发商从上游农产品种植户或农业种植基地进行采购,并且假定供应能力足够大,批发商可以获得足够的农产品。零售商向批发商订货,持有一定的库存应付终端客户的需求。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的组成要素,具体包括两个状态变量,分别是批发商库存和零售商库存;十一个辅助变量,分别是批发商库存偏差、零售商库存偏差、零售商补货率、批发商补货率、批发商订货率、零售商订货率、批发商库存调整周期、零售商库存调整周期、批发商订货延迟、零售商补货延迟和销售率,其中销售率由终端顾客的需求率拉动;两个常量,分别是零售商期望库存、批发商期望库存。

对各要素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绘制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包括两个反馈回路:批发商反馈回路和零售商反馈回路。批发商反馈回路由“批发商库存一批发商库存偏差一批发商订货率一批发商补货率一批发商库存”组成,包括三条正因果链和一条负因果链,因此批发商反馈回路的极性为负,具有寻的功能,在批发商期望库存和批发商补货延迟的作用下,系统发生震荡,并逐渐趋向稳定。零售商反馈回路由“零售商库存一零售商库存偏差一零售商订货率一零售商补货率一零售商库存”组成,同样包括三条正因果链和一条负因果链,极性为负,具有寻的功能,在零售商期望库存和零售商补货延迟的作用下,系统发生震荡,并逐渐趋向稳定。

2 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的要素分析

在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构建系统流图,具体如图2所示。

通过调查广州市某农产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运营过程,收集相关数据用于仿真模拟。在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主要方程和参数如下:

批发商库存=INTEG(批发商补货率一零售商補货率,210)

零售商库存二INTEG(零售商补货率一销售率,巧0)

批发商库存偏差=IF THEN ELSE(批发商期望库存>批发商库存,批发商期望库存-批发商库存,0)

零售商库存偏差=IF THEN ELSE(零售商期望库存>零售商库存,零售商期望库存-零售商库存,0)

销售率=IF THEN ELSE(零售商库存>需求率,需求率,零售商库存)

零售商补货率=DELAY1(零售商订货率,零售商补货延迟)

批发商补货率=DELAY FIXED(批发商订货率,批发商订货延迟,0)

批发商订货率=批发商库存偏差/批发商库存调整周期

零售商订货率=零售商库存偏差/零售商库存调整周期

批发商库存调整周期=4

零售商库存调整周期=4

批发商订货延迟=4

零售商补货延迟=4

零售商期望库存=300

批发商期望库存=300

需求率=30+STEP(10,50)

3 仿真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仿真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并把零售商和批发商的补货延迟时间设定为4天和5天进行敏感性分析。

(1)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图3和图4,表明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的运营过程存在牛鞭效应,并且上游批发商的波动比下游零售商的波动更大。当发生跌阶需求时,零售商发生的波动比批发商要小,趋向平稳所需要的时间比批发商短,说明供应链下游企业更容易适应需求变化,而上游企业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变化。

(2)对零售商补货延迟进行敏感性分析。把零售商的补货延迟时间设定为4天和5天进行仿真对比。从仿真结果图3和图4可知,零售商补货延迟对零售商产生一定的影响,牛鞭效应随着补货延迟时间的增加而变大,但变化幅度较小。而批发商的牛鞭效应没有变化,说明零售商补货延迟又月忱发商库存不敏感。

(3)对批发商补货延迟进行敏感性分析。把批发商的补货延迟时间设定为4天和5天进行仿真对比。从仿真结果图5可知,批发商补货延迟对批发商库存产生较大的影响,牛鞭效应随着补货延迟时间的增加发生大幅度的增长,趋向稳定的时间增加较大,说明批发商补货延迟对批发商产生较大的影响,供应链运营决策者需要对批发商补货延迟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4 结语

本文对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进行研究,在确定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并对因果反馈回路进行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流图,并以广州市某农产品零售企业为背景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运营过程中存在牛鞭效应,并且上游批发商比下游零售商具有更大的波动性。对零售商和批发商补货延迟进行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零售商补货延迟对供应链系统的影响较小,批发商补货延迟对零售商库存产生一定幅度的影响,但对批发商的影响较大,供应链决策者应当设法减少批发商补货延迟时间。可以考虑把批发商库存设定在离农产品种植地靠近的地点,从而缩短批发商补货延迟时间,降低供应链牛鞭效应。

[参考文献]

[1]杨怀珍,卢高达.电子商务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J].系统科学学报,2018,28(1):126-130.

[2]杨芳,谢如鹤.VMI模式下冷鲜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4(16):49-52.

[3]赵川,张浩.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连锁零售多级库存优化与仿真[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0):74-80.

[4]陈炜,沈毅,田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2018,40(12):101-104.

[收稿日期]2020-04-03

[基金项目]广州工商学院2019年校级项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两阶段价格生鲜品库存策略”(编号:KA201911);2019年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课题“两阶段价格报童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9CSLKT3-170)。

[作者简介]陈见标(1985-),男,广东中山人,讲师,研究方向: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

系统动力学的水果物流供应链模式

2018级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基于系统动力学地水果供应链物流对策研究 专业名称:物流工程 所在院系:信息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式 指导教师:王翠霞副教授 姓名:杨欢

它以赣南脐橙为例,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地统计数据中分析找出系统运行中地核心变量,建立核心变量构成地成长上限基模,通过农户、中间商、政府各子目标地实现来验证系统总目标地实现,并且,依据这个原理,提出建议,最后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对策地实施效果.朱艳新、黄红梅<2018)则指出,应该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地供应链,并加强政府地宏观政策引导,注重核心企业地培养上,来改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综上可知我国在水果地供应链方面地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有待现代研究者地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本论文即是在以上研究地基础上,得出了物流供应链地一般原理,并且在钻研了多个系统动力学解决实际问题地案例后,找出其在供应链中运用地切入点,也就是将供应链管理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起来,然后,研究我国水果流通特性,将以上原理运用于解决我国水果供应链中地实际问题,建立合适地模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最后通过系统仿真预测其有效性. 2.3 主要参考文献 [1]宋世涛,魏一鸣,范英.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地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4,14(20>:42-48 [2]谌微微,黄承锋.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分析--以“蔬菜贱卖难买”为例[J],物流科 技,2018,(11>:112-115 [3]朱艳新,黄红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构建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4>:68-69 [4]周业旺.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改进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34>:4-6 [5]马世骏,节松华.中国地农业生态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黄桂红,贾仁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反馈结构模型地建立与应用:以赣南脐橙为例 [J],2018,30(6>:1113-1124 [8]刘美远.基于供应链管理地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9]Alfeld L.E&A.K.Graham.Introduction to Urban Dynamics[M],Cambidge MA:Productivity Press,1976 [10]Okezie Aruoma.The impact of food regulation on the food supply chain[J],Toxicology,2006,221(1>:119-221 [11]Wang cuixia.SystemsDynamic Digraph Analysis of Scale pig breeding Development in Center China[J],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2006,4<4):811-824 [12]Aiying Rong,Renzo Akkerman,Marin Grunow.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managing fresh food quality throughout the supply chain[J],Int J.Production Economics,131(2018>421-429 [13]Andrew Fearne, David Hughes.Success factors in the fresh produce supply chain: insights from the UK[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4(1>:120-131 [14]Patroklos Georgiadis,Dimitrios Vlachos,Eleftherios Iakovou.A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framework for the strategi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food chains[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70(2005>351-364 [15]Yang Feng.Physics System Dynamics Modiling for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J].Procedia Procedia,2018,25:1463-1469 [16]Shotaro Minegishi,Daniel Thiel.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particlula food supply chain[J],Simulation Practice and Theory ,2000,8(5>:321-339 [17]王多宏,李愈,赵红霞等.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优化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 学,2018,38(36>:3167-3168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供应链协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参与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系统动力学成为了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本文将探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研究,并分析其方法和应用。 一、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分析和解释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它基于一系列的动态方程,这些方程描述了系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和仿真,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在供应链协同中,系统动力学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和优化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二、供应链协同的挑战 供应链协同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环节,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这些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对于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问题,供应链协同常常面临着困难和挑战。系统动力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供应链协同问题的方法。 三、系统动力学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 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供应链模型,并通过模拟和仿真来研究供应链中 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我们可以优化供应链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以提高协同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动力学来研究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库存是供应链中 一个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生产计划和产品的供应能力。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优化库存的管理策略,以减少库存水平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其次,系统动力学还可以应用于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问题。信息共享是供应链 协同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够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系统动力学可以帮

助我们研究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供应链的协同作用。 另外,系统动力学还可以用于研究供应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供应链面临着各 种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供应风险和技术风险等。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量化和分析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四、结论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和优化供应链中各个环节 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供应链模型和进行模拟和仿真,我们能够预测供应链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对于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系统动力学在供应链协同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论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逐渐成 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许多企业开始采用供应链管理系统来优化其供应链流程。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论是指通过建立模型和进行仿真来分析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方法体系。 首先,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模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把 握整个供应链流程。建模是指通过对供应链中各环节和节点进行描述和抽象,形成一个全面的供应链模型。供应链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供应链结构,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客户等各方的关系和交互。通过建立供应链模型,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响应能力。 在建模的基础上,仿真是对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模拟实验 的过程。仿真可以通过模型验证、分析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首先,通过仿真可以对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其次,仿真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和评估不同的供应链策略和决策的效果,从而为企业提供

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最后,仿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在供应链中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应对和调整。 为了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需要采用 一些方法论和工具。首先,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如系统动力学、代理模型等,根据供应链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其次,企业需要收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包括各环节的供应链时间、成本、质量等指标。同时,还需要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如市场需求、供应商情况等。接下来,企业可以利用建模工具进行模型的构建和仿真实验。常用的建模工具包括Arena、Simul8等。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企 业可以得出一些改进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议和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模和仿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供应链 管理系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参与者的协调和合作。因此,在建模时需考虑不同环节的交互和依赖关系,以及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流和物流的传递。在仿真时,需考虑实际供应链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如订单波动、交通延误等。通过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实际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帮助企业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构建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构建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各种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如市场需求波动、生产能力变化、物流运输问题等,供应链管理常常面临着复杂而困难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许多研究者和企业开始尝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构建供应链管理模型,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和模拟复杂系统行为的方法,它通过分析和理解系统内部的各种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帮助我们预测和优化系统的运行状况。在供应链管理中,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策略和决策。 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这样,企业在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方面就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的波动,减少因预测不准而导致的产能浪费或库存积压。 其次,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在供应链中,生产环节通常是一个关键节点,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通过建立生产过程的动态模型,我们可以模拟和优化生产规模、生产速度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通过精细调整各个环节的参数,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 除此之外,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管理模型还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物流运输。物流问题往往是供应链中一个非常复杂和关键的环节,涉及到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物流运输网络的动态模型,我们可以模拟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与效益,并优化运输路径和配送计划等因素。这样可以减少物流环节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经济产业链模型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实验研究

经济产业链模型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实 验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产业链的不断扩展,研究经济产业链的系统动力学建 模与仿真实验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探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经济产业链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实验研究。 一、引言 经济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提供方到最终产品销售方的一系列环节和参与各环节 的企业与机构之间的关系网络。研究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系统结构、行为和变化规律的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 型来模拟和预测系统的动态过程。在经济产业链研究中,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产业链中的复杂关系,并探索不同决策对系统的影响。 二、经济产业链模型的建立 经济产业链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基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标,确定所建立模型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收集相关的经济指标和数据,以建立模型所需的数据基础。 在建立经济产业链模型时,需要考虑到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可以 采用连锁反应模型、供需模型、输入-输出模型等方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 模型结构。 模型的参数设置和初始化也是关键步骤。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获得的数据,我们 可以通过专家访谈、数据分析和试验来确定模型的参数值,并为模型的变量设定初始值。

三、经济产业链模型的仿真实验 经济产业链模型的仿真实验是模拟和观察模型行为和结果的过程。通过对模型 进行不同决策的设定和参数调整,可以观察和分析模型的动态变化,研究不同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并进行决策分析和策略优化。 仿真实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例如,可以通过原材料成本、生产技术、市 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分析对产业链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模拟和比较不同策略的效果,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收益。 在进行仿真实验时,需要设置合理的实验条件和参数范围,并进行多次重复实 验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分析模型的行为和结果,以便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模型。 四、实证研究案例 为了验证经济产业链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选取了一个实际产业链进行 实证研究。以汽车产业链为例,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汽车产业链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 通过对模型进行多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决策对产业链的影响。例如,在 原材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汽车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市场需求减少,进而影响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和生产。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和降低成本,可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来优化汽车产业链的效益。例如,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市场营销等。 五、结论 通过经济产业链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链的复 杂性和变化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产业链的优化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机械、 电子、航空航天等。动力学建模是通过模拟系统运作过程中的动态行为,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分析和优化。仿真则是通过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模拟系统的行为过程,从而获得系统运作的特性,掌握其运作规律,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动力学建模的核心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数学方程等途径,对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一个好的数学模型应该包含系统中所有的基本要素、变量、参数等,并且要考虑到系统的动态特性。例如,一个具有机械传动机构的系统要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就需要考虑到机械振动、动态负载等因素。此外,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到精度与复杂度的平衡,以取得尽可能准确的结果。 建立数学模型后,需要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仿真软件可以提供不同的仿真 方式,如Monte Carlo仿真、离散事件仿真等。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改变系统的参 数或条件,来模拟不同的情况。仿真还可以分析系统的响应、稳定性、故障分析等,并可用于探索不同的最优策略。通过仿真,可以节约很多试错和实验成本,并且可以更快地获得分析结果。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机械领域,可以研究机械系 统的振动、稳定性等问题,并分析磨损、疲劳等因素。在电子领域,可以研究电路的特性、元件损坏的问题以及电磁影响等。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用来研究飞行器的控制、飞行动力学、气动性能等问题。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还可以应用于人类行为研究、经济学、 社会系统等。例如,在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可以通过仿真来研究人流、车流、信号灯变化等因素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总之,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其研 究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不断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系统的认识。随着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管理分析技术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管理分析技术 供应链管理分析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企业需要了解和掌握供应链管理分析技术的知识,以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系统动力学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一种能够对复杂系统进行系统性建模和仿真的技术。它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供应链管理中,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供需情况,确定供应链生产过程中的瓶颈,优化采购和物流流程,减少库存周转周期等。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企业能够对不同环节进行管理和调节,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地说,系统动力学可以用来分析供应链中的各种因素,例如供应商的选择、物流的管理、库存管理、需求预测等。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交互和变化,对供应链管理决策进行预测和优化。例如,可以通过模拟供应链中的订单周期、生产周期和库存水平等变化,预测未来销售和库存

情况,从而制定采购计划和库存策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在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供应链管理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例如,生产线的容量、供应商的交货期、客户的订单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产品的供应和售卖,因此需要在建立模型时将这些因素合理地考虑在内。另外,还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变化因素,例如自然灾害、经济形势等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 总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管理分析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供应链的情况,优化采购和物流流程,降低库存周转周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全面考虑供应链中的各种因素,以便制定出更为科学的管理决策。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和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和分 析 供应链管理是指领导和协调一系列活动,以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在复杂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项目经理和管理团队不断优化和改进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一种用于模拟和理解系统行为的方法。通过建立动态模型,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预测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机制以及如何应对变化。 一、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1. 定义系统的边界和目标:在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前,需要明确供应链的边界和目标。供应链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各环节。边界的明确有助于确定建模的范围和目标。 2. 建立库存-订单循环模型:库存是供应链中重要的变量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优化库存管理策略,以减少库存水平并降低库存成本。 3. 考虑供需关系和反馈机制:供应链中的供需关系和反馈机制经常会导致波动和不稳定性。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时,需要考虑这些相互作用和反馈,以更好地理解系统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1. 预测和规划: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帮助预测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需求,进而 帮助企业制定更准确的生产和采购计划。通过模拟不同的情景和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灵活的供应链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2. 库存管理:库存是供应链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库存的变化和波动,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模型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库存需求、库存水平和回应时间,并优化相应管理措施。 3. 供应链协同和协作: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协作关系。系 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集成的供应链网络,并分析供应链中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通过模拟和优化供应链协同,企业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4. 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物流风险和供应风险等。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不同的风险,以及它们对供应链表现和业务结果的影响。通过模拟不同的风险情景,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 三、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 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视角: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帮助企业从整体角度理解和 分析供应链的运作,而非只关注单一环节或狭隘的视角。 - 模拟多个因素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动态模型,系统动力学可以模拟和分 析供应链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供应链的行为。 - 支持决策和策略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模拟和比较不同的策 略和决策,以预测其对供应链的影响,并制定最优的经营策略。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是如今全球企业必不可少的经营策略之一。随着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越来越紧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在这种趋势下,如何有效地管理供应链,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候,系统动力学模型就成为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将重点探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一种分析系统行为的方法,将系统看成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动力学主要通过建立各种数量和关系之间的方程式来表达系统的特性,并发展出各种数值或循环模拟方法来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 系统动力学模型有着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它能够模拟系统的长期行为。 (2)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基于系统结构的,它将系统分成若干部分,通过分析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整个系统行为。 (3)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多项式关系和非线性关系,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问题。 (4)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模拟模糊的或者不确定的因素,并进行动态优化。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包含多个组织、公司和环节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变化,因此,供应链链管理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动力学问题。

在供应链管理中,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供应链的整体性能,识别瓶颈、研究影响因素、优化策略等。其中,系统动力学模型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协调 在供应链协调问题中,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表达各方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和其变 化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并分析系统各种政策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帮助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2)库存管理 在库存管理问题中,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表达系统中许多因素的复杂关系,如 生产时间、生产任务、库存安全水平、订单接单率等,以及这些因素对库存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此来优化库存管理策略。 (3)供应链风险管理 在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中,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分析各种内外风险对供应链系 统的影响,以及企业应对风险的策略和措施,减小风险的影响,提高供应链稳定性。 (4)价值链分析 在价值链分析中,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识别价值链上所有组成环节的交互关系,以及每个环节的变化对整个价值链的影响,从而帮助企业优化价值链,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局限 虽然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这种模型仍然存在 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需要我们认识并适当地对其加以考虑。 (1)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数据和准确性;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库存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库存仿真研究 一、供应链库存仿真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假设 三、模型验证及仿真实验分析 四、模型改进及实践应用 五、结论与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中日益受到重视,一般而言,供应链包括从原料供应商、成品制造商、商业经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一系列环节。其中,库存管理既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而系统动力学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建模技术,能够反映出时间延迟、复杂性、多重反馈等现实问题,精确地描绘供应链库存系统的动态演变规律,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和规划制定相关政策。 本文结合供应链库存的动态特点,引入系统动力学的优势,采用仿真方法来研究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旨在构建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库存仿真模型,对供应链库存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供应链效率,为供应链管理及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模型构建和仿真实验中,本文考虑了供应商的不稳定性、市

场需求波动、供应链成本、库存策略等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假设和模型构建方法,通过修改参数和方案,仿真模拟出不同情况下的供应链库存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在模型验证和改进中,本文通过与供应链库存实际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在预测供应链库存变化方面的准确性,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对模型结构、系统反馈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模型的适应性和应用性。 在实践应用中,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库存仿真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最后,本文总结出结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案例一:面向市场的库存管理 在仿真实验中,本文通过调节市场需求参数,研究了不同市场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市场需求较大的情况下,供应商的库存持续累加,而企业的库存则没有显著增加,说明供应链系统的库存管理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面向市场的库存管理方法,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库存容量等措施,实现供需匹配,达到库存减少和成本降低等目的。 案例二:供应商稳定性和品质管理 在仿真实验中,本文通过调节供应商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参数,研究了不同供应商和产品质量下的供应链库存变化情况。结果

供应链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供应链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供应链的运作,供应链仿真模型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本文将探讨供应链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供应链仿真模型的建立 供应链仿真模型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其性能。建立供应链仿真模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与处理:首先,需要收集供应链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客户的信息。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以便在仿真模型中使用。 2. 模型设计与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供应链仿真模型的结构和流程,并设置相应的参数。模型的设计应该尽可能贴近实际供应链系统,以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3. 算法选择与实现: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实现供应链仿真模型。常用的算法包括离散事件仿真、系统动力学和代理基模型等。根据具体需求和模型复杂程度,选择最适合的算法。 二、供应链仿真模型的优化 供应链仿真模型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和算法,使得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际运作情况,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优化供应链性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方法: 1. 敏感性分析: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参数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并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这有助于发现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策略比较与选择:在仿真模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供应链策略,并比较它们 的效果。通过对比不同策略的仿真结果,可以选择最佳的供应链策略,并为实际运作提供参考。 3. 异常情况模拟:在供应链仿真模型中,可以模拟各种异常情况,如供应商延 迟交货、生产线故障等。通过模拟这些异常情况,可以评估供应链系统的鲁棒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供应链仿真模型的应用 供应链仿真模型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 供应链优化:通过建立供应链仿真模型,可以评估不同的供应链策略,并找 到最佳的方案。这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和风险。 2. 库存管理:供应链仿真模型可以模拟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并评估其对库存 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影响。这有助于优化库存管理,避免库存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3. 交付时间预测:通过建立供应链仿真模型,可以预测不同供应链环节的交付 时间,并找到瓶颈环节。这有助于提前采取措施,确保交付时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 供应链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仿 真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过程,并通过优化模型参数和算法,提出改进策略以优化供应链性能。供应链仿真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供应链优化、库存管理和交付时间预测等方面。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优化策略,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供应链系统仿真与建模概述

供应链系统仿真与建模概述 供应链系统仿真与建模是指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供应链系统进行仿真和建模,以评估和优化供应链系统的性能。通过模拟真实的供应链系统运行,可以帮助决策者深入了解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建议。 1.问题定义:明确仿真与建模目的和研究的供应链系统,包括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作方式等。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仿真方法和技术。 2.数据收集:收集供应链系统相关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市场数据等。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重要影响。 3.建立模型:根据问题定义和数据收集,确定供应链系统的模型结构和参数。根据供应链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如系统动力学模型、代理模型或离散事件模型等。 4.验证与验证:通过与实际运行的供应链系统进行比较和验证,确定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仿真过程中,也需不断校正和优化模型,以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仿真实验与分析:使用模型进行供应链系统的仿真实验,模拟不同情景、参数和决策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评估供应链系统的性能和影响因素。 6.优化与决策支持:基于仿真实验结果和分析,提出优化供应链系统的策略和决策。包括优化供应链系统的结构、流程和资源配置,以提高供应链系统的效率、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供应链系统仿真与建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制造业领域,可以帮助优化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等环节。在零售业领域,可以优化销售预测、库存消耗和订单处理等环节。在物流业领域,可以优化运输路线、配送效率和资源调度等环节。 然而,供应链系统仿真与建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首先,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因此,数据的质量和模型的合理性是非常关键的。其次,复杂的供应链系统和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增加了模型的复杂性和实施难度。因此,需要合适的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来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供应链系统仿真与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优化供应链系统的性能和决策。通过仿真实验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建议。然而,需要克服数据质量、模型复杂性和实施难度等挑战和限制。

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与优化

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与优化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业生产与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一系列 环节,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已成 为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与优化方面的探讨。 一、优化农产品采购环节 在采购环节,经销商的决策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优化采购环节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合理的供应商评估机制,确保供货商的质量和稳定性。第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订立长期的采购合同,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保证质量和减少 库存。第三,建立准确的库存控制系统,对产品的流通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调整采 购计划,减少采购成本和浪费。 在运输环节,为了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细致而周密的操作。优化 运输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合理的线路规划,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第二,确保运输车辆的安全可靠,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运输车辆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第三,优化运输过程中的环节,及时进行装卸操作,避免损失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农产品的质量控制环节,应该采取科学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技术手段确保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优化质量控制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完善的 质量控制机制,对农产品进行品种、习惯、外观、口感等各个方面的检测。第二,采用新 技术、新材料,提高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第三,建立完善的产品溯源体系,保障 产品质量和安全,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在销售环节,通过新型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流通效益。优化 销售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采用新式的销售模式,如直销、电商等,拓宽 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第二,建立完善的收款和结算系统,提高销售效 率和收支管理。第三,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 度。 综上所述,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优 化与升级,才能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供应效益,创造更丰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级供应链

评价 自评 班级:姓名: 班级:姓名: 二级供应链协调文献综述 一、二级供应链的问题 建立供应链是物流活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二级供应链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冯鑫(2015)探讨了生产商具有批加工能力时的生产与配送二级供应链协同调度问题[1]。王欢(2014)建立了食用油产品在四种博弈环境下的定价决策模型[2]。付浩然(2014)对RFID 技术的投资决策进行了定量研究[3]。罗迎(2012)不仅探讨了对传统订货模式的改善,而且也分析了存在资源约束的决策主体如何在生产实际中进行决策的相关问题[4]。钱玉凤(2014)提出了供应链优化研究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更是一个难题,国内外对于供应链优化的研究较多,以下问题值得探讨: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优化模型是供应链优化问题的重点[5]。任永泰(2014)并得出制造商分摊零售商库存费用系数范围,同时在基于VMI二级供应链模型中针对订单处理周期及实载率提出优化方案[6]。赵建强(2014)分别建立了随机需求条件下的两个供应链数学模型和模糊需求条件下的两个供应链数学模型,得到了4个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与最优收益,并通过算例做了实证分析,对该类型的供应链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7]。罗霞(2014)需要对供应不确定情况下的供应链进行协调和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这也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8]。喻珊(2012)指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对供应链的优化和决策提供了指导[9]。 二、二级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都协调工作需要赋予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经有国(2015)验证了所提出的收益共享契约的有效性[10]。黄远良(2015)给出数值算例,并对主要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1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优化模型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优化模型研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追求卓越绩效的重要战略之一。然而,由于供 应链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协同不足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优化模型,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作业。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针对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通过对系统各个组成部分 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系统内部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系统动力学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并解决供应链协同不足的核心问题,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绩效。 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优化模型通过建立动态系统模型,准确描 述了供应链内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的建立基于企业内部的数据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引入各种参数和变量,能够有效地模拟供应链的运作过程,并对供应链协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优化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性能。通过输入 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外部环境变量,模型能够预测供应链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这使得企业能够在发生变化之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供应链的运作策略,减轻供应链协同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优化模型还可以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实验,验证和 评估不同策略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通过模拟供应链内各个环节的协同作业,模型能够量化不同因素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程度,帮助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决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绩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协同优化模型研究仍然面临一 些挑战。首先,模型的建立需要对供应链内部的各种参数和变量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数据支持,这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大难题。其次,模型的仿真实验需要耗费大量的

系统建模与仿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建模与仿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中,对整 个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管理活动。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变得愈发复杂,因为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建模与仿真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概念和原理 系统建模是指将实际系统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的过程。 而仿真是指在计算机上对系统模型进行试验运行,以获得对真实系统行为的理解和预测。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原理基于对系统内部因果关系的抽象和模拟。 三、供应链管理中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应用 1. 供应链网络建模与仿真 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网络是一个关键概念。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可以将 供应链网络抽象为节点和连接的网络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仿真,可以评估和预测不同供应链网络结构下的运行效果,从而选择最佳的供应链设计。 2. 库存管理建模与仿真 库存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可以建 立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运行不同的策略和参数,评估库存水平、供应延迟等因素对整体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这有助于制定最佳的库存策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库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和缺货风险。 3. 供应链响应时间建模与仿真

供应链的响应时间是衡量供应链灵活性和敏捷性的重要指标。通过系统建模与 仿真,可以建立供应链响应时间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运行不同运输时间、加工时间等参数,可以评估响应时间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并优化供应链流程,以提高响应时间和顾客满意度。 4. 供应链风险管理建模与仿真 在供应链管理中,风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可以建 立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运行不同的风险事件和应对策略,评估风险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这有助于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四、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系统建模与仿真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准确地建立系统模型,如何选择适当的仿真方法和工具等等。此外,供应链管理本身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需求,因此系统建模与仿真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建模与仿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还将得到 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系统建模与仿真提供更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将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建模与仿真将成为供应链优化和决策支持的重要工具。 五、结论 系统建模与仿真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进 行仿真运行,可以对供应链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然而,系统建模与仿真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不断演进,系统建模与仿真在未来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运作风险控制研究——以云南省生鲜蔬菜国际冷链物流为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运作风险控制研究——以云南省生鲜蔬菜国际冷链物流为例 杨扬;杨小佳;喻庆芳 【摘要】以云南省生鲜蔬菜国际冷链物流为例,从系统的角度对国际冷链物流运作风险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风险因素,明确风险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反馈机制,构建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国际冷链物流运作前6天成本风险和时间风险较高,10天后品质风险较高;风险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常在2天以后才生效;当风险控制策略实施有效且风险控制成本占物流运作费用的比例在15%左右时,国际冷链物流运作绩效最高.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是:企业间加强协调合作,注重果蔬预冷环节;提前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做好风险防治;综合考虑风险控制成本、运作风险、运作绩效三方面的均衡. 【期刊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16)003 【总页数】10页(P119-128)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物流运作风险;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 【作者】杨扬;杨小佳;喻庆芳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昆工-中远GMS物流研究中心,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5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2.2 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运作环节多、过程复杂,受国内外政治、经济、政策、风俗习惯等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运作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明确风险系统的构成及作用机理十分重要。 国外学者较早的对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物流运作风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为保证生鲜果蔬的食品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S)[1]。MarijaBogataj,LudvikBogataj[2]对冷链物流运 作中易腐蚀物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运作时间、距离、温度等对易腐蚀物品的影响,列举了时间延迟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相应的控制措施。Mikal E,Saltveit[3]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典型的易腐产品腐败率的影响。L.Jacxsensa, P.A. Luningb,J.G.A.J. van der Vorstc等[4]提出了一种概念研究模型来处理气候变化、全球化以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对生鲜产品微生物风险的影响。Steven Duret,LanrenttGuillier[5]采用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找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以火腿冷链为例进行研究。Thijs Defraeye,Bart Nicolai,Wayne Kirkman[6]通过对出口海外的柑橘类水果冷藏集装箱的环境负载进行研究,对新鲜农产品冷链进行了整体性能评价,并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气流策略对冷藏集装箱冷却率、水果质量、保存期限、灭虫功效、空间均匀性、能源消耗的影响。 国内学者从农产品质量、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等不同的视角对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崔璟丽[7]、周三元[8]等以农产品质量为研究视角,分析冷链物流运作中农 产品的质量风险,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沈欣、肖晓旭、刘乔等[9]通过对农 产品自身属性及农产品冷链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风险的因素,并构建了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指标,采用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张东玲、高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