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的开题报告
巢湖可行性报告
巢湖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湖泊之一。
巢湖周边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群,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利用巢湖资源,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本报告对巢湖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巢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行性分析1. 生态环境保护巢湖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湖泊,长期以来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影响。
为了保护巢湖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监测、控制排污、恢复湿地等。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巢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业发展巢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
3. 农业结构调整巢湖周边是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但农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田化严重、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等。
为了实现巢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向生态、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产业转型升级巢湖周边的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面临着环保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
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方案1.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在巢湖周边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好巢湖的生态环境。
2. 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开展湿地恢复、植被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巢湖周边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3. 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巢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4.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向生态、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11815)
. . .3.4旅游规划3.4.1重估巢湖3.4.1.1规划范围界定本规划范围包括两个层次:(1)规划核心层以巢湖780平方公里水域为核心,包括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市区、庐江县城以及大圩乡、长临河镇、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中焊镇、柘皋镇、银屏镇、槐林镇、散兵镇、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三河镇、严店乡等环湖周边乡镇,面积26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主体区域(以下统称“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2)规划联动层以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统筹考虑巢湖流域及周边旅游资源状况,范围涵盖合肥市区、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肥西县、长丰县以及周边的和县、含山县、无为县等县市,面积125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联动区域(以下统称“泛巢湖”)。
3.4.1.2发展背景解读(1)融入“长三角”——融入、对接、转型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具体说来,安徽要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五大基地。
凭借区位优势和自身发展,2010年合肥被正式吸收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跻身“长三角俱乐部”,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分享中国最活跃、中国最大城市经济带内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为承接旅游业发展,建设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创造了条件。
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将为合肥专业资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平台和巨大的客源市场。
在此环境下,合肥应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宣传营销水平,重点培育生态休闲、人文体验、红色旅游等新产品,率先在旅游产业层面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结论】新平台,要求合肥融入长三角旅游发展大格局,与沪、宁、杭等旅游名城等高对接,实现合肥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环巢湖地区的发展摘要:通过对合肥市环巢湖地区概念规划的介绍,对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资源的整合开发,滨湖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希望通过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合肥市城市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巢湖滨水设计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观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1.简介近年来,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市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彰显。
寻找新的发展点和发展方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回顾历史,合肥市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规划城市建设,到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从建国初的5万人发展成为人口超过330万人的大城市。
由于这段时期合肥城市规模较小,与巢湖缺乏联系要素,巢湖以及巢湖沿岸地区一直未能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范围中来。
直到最近几年,政府开始更加关注合肥市与环巢湖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
巢湖市划入合肥正是代表着巢湖与其沿岸地区“苏醒”的一个信号。
随即由合肥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将验休闲慢生活,感受最美合肥,这些都可以在“1331”规划中最后一个“1”――环巢湖地区中感受得到。
可见环巢湖地区在区域规划、合肥战略发展规划中的意义非同一般。
由于整个环巢湖地区地域广漠,同质性( Homogeneity)低,各个区段的地形地貌,建设现状,都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深入研究。
这种研究过程的意义不言而喻。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说的:“Plans is nothing and that planning is everything.”(规划的研究过程是最重要的)。
2.地区概况2.1环境因素(1)环境优势巢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湖呈鸟巢状,故名“巢湖”。
湖泊面积780平方千米左右,是典型的潜水湖泊。
湖区年均拦蓄地面径流27.8亿立方米。
巢湖作为城市大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作为区域内大斑块(patch)的存在,其生态优越性在涵养水源,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上都有所体现。
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的开题报告
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旅游成为了促进文化、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是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区域之一。
然而,巢湖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巢湖的气候资源等等。
因此,对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案1、研究背景和意义的介绍;2、对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包括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分析,明确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特点;3、研究巢湖的气候状况和变化趋势,包括气候数据的分析、巢湖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等,并结合国内外类似地区的气候状况,比较分析巢湖旅游气候资源的优劣势;4、分析气候变化对巢湖生态旅游产业的影响,通过对巢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和矛盾,分析其产业链的结构和旅游经济的规律;5、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整合和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分析和对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提出实际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升级和优化。
预期将得到以下成果:1、更加深入地了解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巢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揭示气候变化对巢湖旅游业的影响机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依据;3、提出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为巢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升级和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55页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城市概况一、市域概况1 、地理位置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巢湖。
市域与合肥、南京、安庆、滁州市接壤,与铜陵、芜湖、马鞍山三市隔长江相望。
全市拥有182 公里长江岸线,是安徽省皖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会合肥市到南京、芜湖、马鞍山、铜陵等沿江城市的交通走廊。
2 、行政区划巢湖市南北宽约122 公里,东西长约133 公里,全市总面积9423 平方公里,辖庐江、无为、含山、和县四县及居巢区,2019 年底总人口446 万人,人口密度473 人/ 平方公里。
3 、历史沿革巢湖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共三千多年。
历史上巢湖曾称南巢、居巢、襄安、巢州,至唐武德七年始称巢县,后县名又几经改变,到南宋景定二十八年定名巢县。
1984 年巢湖撤县成立县级巢湖市,2019 年7 月撤县级巢湖市成立地级巢湖市。
殷商时期,巢湖市一带属于南巢之地,周代属巢伯国,春秋时为吴楚交兵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设居巢县,东汉为居巢候国,皆属庐江郡,三国时居巢县属魏,后因战争破坏遂废。
西晋复置居巢县,仍属庐江郡,东晋南朝时侨置南谯郡,置蕲县,隋时改为襄安县,辖境为今巢湖市和无为县地。
唐初一度置巢州,后废巢州设立巢县,属庐州(今合肥市)。
宋时巢县属于无为郡,至南宋末升为镇巢郡,元初又改镇巢郡为巢州,后又改州为县,隶属无为州。
明代巢县属无为州,清代属庐州府。
4 、地形地貌巢湖市地形南北高,中间低。
市域中部被长江、巢湖两个冲积平原贯穿,南部和北部为山丘岗地。
南北部分用地有东北至西南方向的山脉断续相连,形成了沿江水网圩、沿湖碟形圩、波状平原和低山丘陵四种地貌,其岗地、圩畈、平原的比重分别为12.3% 、48.9% 和38.8%5 、气象水文巢湖地处地球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全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
全区年平均气温15.7~ 16.1 °C , 南北差异较小。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一、巢湖景区资源概况巢湖风景名胜区作为全国五大淡水湖湖区之一,是皖中地区的区域生态基础和重要农渔之乡,是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湖光、山色、岛景、林秀、洞奇、文萃”为特色,以环境保护、人文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环绕大湖类、作为城市近邻的综合性特大型国家公园,未来将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疗养胜地。
巢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交通十分优越。
风景名胜资源构成全,品位高、特色明、容量大。
揽湖光、山色、温泉、溶洞、奇花、朝霞、林海等自然景观于一体,融名人、故居、名作、古庙、古塔、古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环巢湖资源调查基本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开发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并为环巢湖地区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意见,促进环巢湖区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环巢湖区域形象,塑造环巢湖区域国家级品牌,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此,在合肥学院旅游系郑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五人调查小组,专门对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
调查组成员由于是学生,所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同时,调查时间比较分散,基本上是隔几天才会统一去某地进行实地调查,因为环巢湖地区面积比较大,所以我们调查小组基本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此次调查。
调查完成之后,我们开小组会议针对此次调查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一、二手资料写成调查报告,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教师郑老师参与点评、纠正与审核,尽心敬业!三、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一)环巢湖旅游资源分类概况旅游资源分类是资源评价的前提,是环巢湖地区旅游业找准发展突破口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参考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标准(GB/T1896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按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标准,将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见表1-1)。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一、背景环巢湖是中国安徽省一个著名的天然湖泊,位于县城的东北部,距离合肥市中心仅50公里。
该湖面积为107.3平方公里,最深处达25米,是中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水质最好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区。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环巢湖旅游业也迅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
然而,尽管环巢湖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巢湖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充分、营销策略不够优化、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环巢湖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旅游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旅游发展规划。
二、目的这份报告旨在制定一个详细的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为未来十年内环巢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环巢湖的旅游资源禀赋,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环巢湖旅游,并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旅游消费。
2.建立健全的旅游产业体系,包括旅游企业的管理与培训、旅游政策导向与协调、旅游产品的创新与营销、旅游服务的提升等,以提高环巢湖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3.加强环保和文化保护,保护环巢湖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旅游业的开发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
4.培育环巢湖旅游业的增长动力,鼓励旅游企业创新,吸引更多的投资,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实施内容1.环巢湖自驾游线路的规划关键内容包括:① 线路设计,力求让旅游者得到全面的游玩体验;② 路线指引,旅游者可以在指定的方式下探索该区域;③ 行程计划,包括时间、路程、景点、餐饮安排等。
2.环巢湖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关键内容包括:① 与4A、5A级景区合作,推出优惠门票并设计精品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② 在县城及周边地区设立旅游门市,销售当地特产和旅游纪念品,为旅游增加收入;③ 与众多旅行社进行合作,以组团形式为旅游者提供优惠服务。
巢湖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流程
巢湖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流程一、研究背景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的所在地。
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巢湖市在水资源、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和发展不够科学、环保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巢湖市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巢湖市面临的问题,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巢湖市进行可行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在于:1. 分析巢湖市现有的资源禀赋及发展现状,了解城市的优势和不足;2. 探讨巢湖市在环保、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3. 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和战略规划,为巢湖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4. 促进巢湖市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包括巢湖市的统计数据、政策文件、行业研究报告等;2. 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巢湖市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进行调研,采访巢湖市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了解他们对城市发展的看法;4. 利用定量分析工具,对巢湖市的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等进行量化衡量;5. 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报告并提出建议。
四、研究内容1. 巢湖市的资源禀赋及发展现状分析- 湖泊资源:对巢湖的水质、水资源供应等进行分析;- 旅游资源:分析巢湖市的旅游景点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农产品资源:对巢湖市的农产品产业进行评估。
2. 巢湖市的环保和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环保问题:分析巢湖市存在的环保难题及挑战;- 经济现状:研究巢湖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潜力:探讨巢湖市在新能源、水利、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潜力。
3. 巢湖市可行的发展建议和战略规划- 环保措施:提出巢湖市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的建议;- 产业发展:提出巢湖市应该发展的产业及战略规划;- 景观规划:为巢湖市打造宜居环境提出建议。
巢湖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
巢湖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巢湖的可行性,分析该地区的优势和劣势,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等,以全面了解巢湖及周边地区的情况。
一、巢湖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巢湖位于安徽省东部,毗邻马鞍山市、芜湖市和合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地区有京沪高速公路、滁马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交通网络发达。
此外,巢湖周边有两条铁路干线经过,包括宁合铁路和宁滁铁路,交通便利。
二、巢湖的自然资源及旅游潜力巢湖水域面积广阔,水质清澈,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系统。
巢湖周边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
此外,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有荷花、湿地、水鸟等独特的生态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巢湖的产业结构及发展潜力巢湖周边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农产品丰富,品质优良。
此外,该地区还有一些传统工业企业,主要从事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比较完整。
未来,巢湖可发展水产养殖、旅游服务业等产业,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四、巢湖的环境保护及治理策略巢湖水质受到污染,环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地方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巢湖水质改善,包括加强环境监测、治理养殖污染、禁渔保护等。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环保政策,强化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巢湖的生态环境。
五、巢湖的人口结构及社会服务保障巢湖周边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较低,社会服务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未来,地方政府应落实好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结语总的来说,巢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未来,地方政府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适宜的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做好人口结构调整,推动巢湖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希望本次研究能为巢湖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一、巢湖景区资源概况巢湖风景名胜区作为全国五大淡水湖湖区之一,是皖中地区的区域生态基础和重要农渔之乡,是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湖光、山色、岛景、林秀、洞奇、文萃”为特色,以环境保护、人文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环绕大湖类、作为城市近邻的综合性特大型国家公园,未来将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疗养胜地。
巢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交通十分优越。
风景名胜资源构成全,品位高、特色明、容量大。
揽湖光、山色、温泉、溶洞、奇花、朝霞、林海等自然景观于一体,融名人、故居、名作、古庙、古塔、古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环巢湖资源调查基本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开发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并为环巢湖地区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意见,促进环巢湖区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环巢湖区域形象,塑造环巢湖区域国家级品牌,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此,在合肥学院旅游系郑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五人调查小组,专门对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
调查组成员由于是学生,所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同时,调查时间比较分散,基本上是隔几天才会统一去某地进行实地调查,因为环巢湖地区面积比较大,所以我们调查小组基本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此次调查。
调查完成之后,我们开小组会议针对此次调查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一、二手资料写成调查报告,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教师郑老师参与点评、纠正与审核,尽心敬业!三、环巢湖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一)环巢湖旅游资源分类概况旅游资源分类是资源评价的前提,是环巢湖地区旅游业找准发展突破口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参考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标准(GB/T1896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按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标准,将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见表1-1)。
环巢湖地区生态空间规划
2016年第5期现代园艺1背景形势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需大力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统一确权登记自然生态空间,涵盖了水流、森林、山岭等。
科学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合理划定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严格落实制定的用途管制制度。
安徽省出台的相关生态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
2环巢湖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太湖、滇池相比,环巢湖地区只有较低的建设开发强度,但现阶段也有较大的矛盾出现于保护与开发之间。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巢湖周边地区建设用地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已经超过了整个流域的平均速度,说明目前环湖区域成为发展的重点。
特别是开通了环湖大道后,各类投资者都青睐于近湖区域,因而增加了生态用地保护难度。
虽然环湖大道的建设明显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增长,但原环湖生态及耕地系统将会遭到占用,流域水环境压力不断增加。
因此,要想治理巢湖水污染,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大力修复环湖地区湿地系统。
3环巢湖地区生态空间2012年,环保部开始绘制生态红线,圈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被红线圈定的区域,会严格限制开发力度,实施生态系统修养生息政策。
根据环巢湖地区的具体情况,科学处理生态保护及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环巢湖地区生态环境规划,希望借助于生态红线,明确环湖地区的生态空间及生产生活空间。
3.1环巢湖地区生态体系结构通过梳理环巢湖地区的生态要素,分析其空间特征,决定用一环三片、多廊多点概括环巢湖地区整体生态体系结构。
环湖生态林属于一环,3个生态片区包括南淝河湿地、三河百塘源湿地及锦屏山,山水生态廊道则包括兆河、龟山、白石天河等,湿地公园代表的是点,包括龟山、派河等。
3.2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结合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及环巢湖地区基础生态格局,细化环巢湖地区的水生态功能。
关于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调研报告——浅谈金巢湖公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前言调查的目的:研究和分析某一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情况时间:2006年10月23 日地点:巢湖市金巢湖公园范围:金巢湖公园的各大功能区(主入口区、滨水游览区、儿童活动区、健身休闲区、综合文化广场、文化休闲区、游憩森林、聚景园)正文巢湖市为合芜宁“金三角”的腹地。
合肥、芜湖、马鞍山、南京等大中城市历来和巢湖市的经济社会联系十分密切。
巢湖是安徽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旅游开发区、著名的风景疗养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众多。
市区及湖滨有姥山、中庙、巢湖夕照、巢湖月夜、银屏牡丹和仙人洞、散兵洞、楚歌岭、亚父山、亚父祠、王乔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双井洞、半汤温泉、笑泉、卧牛山等,还有闻名国内外的李克农、冯玉祥、张治中等名人的故居。
八百多年前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吟赞巢湖风景“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
巢湖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金巢湖公园作为巢湖发展风景规划的先例和里程碑,分为八大功能区。
我对其规划及发展的现状作一下简单的评述。
一、主入口区公园的主入口区是城市空间向公园空间转换的过度空间,又是公园内部景观序列的前导。
空间环境的塑造既要满足游园人流交通的集散,还要考虑有机疏理城市相关交通,及形成城市道路景观的良好界面。
根据水景公园周边城市道路和游人的来源方向等的分析,分别在公园的西侧、南侧各规划了一处主入口。
西入口亦即金湖大道入口,是公园最主要的出入口,面积约0.5hm2,包括:入口广场和周围辅助绿化环境。
1、入口广场:面积2500㎡,考虑人流集散交通的组织和空间的引导;2、两侧设弧形文化墙,分别摹刻公园建设记事,公园导游图,墙体配泛光照明。
这是入口的起始空间。
3、设置休息树坛,形成中下部通透,顶部遮阴的覆盖空间,树坛内配置投光灯;4、入口标识:三个波纹形小品,通体透明发光,置于草坪植坛内。
5、广场边缘布置地埋灯,钩绘晚间广场的空间轮廓,与入口标识和树坛内投光灯配合,共同渲染广场的气氛。
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报告
3.4旅游规划3.4.1重估巢湖3.4.1.1规划范围界定本规划范围包括两个层次:(1)规划核心层以巢湖780平方公里水域为核心,包括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市区、庐江县城以及大圩乡、长临河镇、中庙街道、黄麓镇、炯炀镇、中焊镇、柘皋镇、银屏镇、槐林镇、散兵镇、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三河镇、严店乡等环湖周边乡镇,面积26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主体区域(以下统称“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2)规划联动层以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统筹考虑巢湖流域及周边旅游资源状况,范围涵盖合肥市区、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肥西县、长丰县以及周边的和县、含山县、无为县等县市,面积125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联动区域(以下统称“泛巢湖”)。
3.4.1.2发展背景解读(1)融入“长三角”一一融入、对接、转型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具体说来,安徽要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五大基地。
凭借区位优势和自身发展,2010年合肥被正式吸收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跻身“长三角俱乐部”,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分享中国最活跃、中国最大城市经济带内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为承接旅游业发展,建设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创造了条件。
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将为合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平台和巨大的客源市场。
在此环境下,合肥应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宣传营销水平,重点培育生态休闲、人文体验、红色旅游等新产品,率先在旅游产业层面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结论】新平台,要求合肥融入长三角旅游发展大格局,与沪、宁、杭等旅游名城等高对接,实现合肥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
“九龙攒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规划与源流研究的开题报告
“九龙攒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规划与源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周边的农村移民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
而巢湖北岸的移民村落,因临近湖泊而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值得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对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规划和源流进行研究,以期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二、研究内容1.移民村落基本情况调查对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深入调查,以掌握相关信息。
2.移民村落发展历史的梳理及其规划现状分析通过对移民村落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了解其发展脉络和特点;并对现有规划进行分析,寻找问题和优劣势。
3.移民村落规划设计的研究根据现有问题和优劣势,对移民村落进行规划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使移民村落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良性发展。
4.移民村落社会文化的源流研究通过对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生活习惯、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其形成背景和特色。
三、预期目标通过对巢湖北岸移民村落规划和源流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现状和历史发展脉络,为科学规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2.为移民村落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其良性发展。
3.对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为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以对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科学的方式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形成一份完整的报告,包括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现状问题、规划建议,以及社会文化源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参考和指导。
巢湖北部山区城市环境地质评价的开题报告
巢湖北部山区城市环境地质评价的开题报告一、开题背景巢湖市北部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地形,该区域的城市发展相对较慢,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该区域地处重要的途径和水源保护区域,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污染物的排放和建设活动都将对该区域的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巢湖北部山区的城市环境地质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该区域的环境现状与问题,并为城市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有:1. 通过对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掌握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2. 分析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为城市开发提供合理性建议。
3. 给出该区域城市环境地质评价的成果,为相关部门进行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该研究将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中国其他山区城市环境地质评价提供借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 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
3. 统计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4. 利用GIS技术,建立该区域的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评价该区域的城市环境质量。
5. 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关的城市环境保护和管理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论文的预期成果如下:1. 确定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2. 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为城市开发提供合理性建议。
3. 建立该区域的城市环境信息系统,对城市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4.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具体的城市环境保护和管理建议,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论文进度安排时间节点任务内容2021年12月-2022年1月论文题目确定、开题报告完成2022年2月-2022年4月阶段性成果汇报、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2022年5月-2022年7月分析研究、建立地理信息系统2022年8月-2022年9月论文撰写、论文初稿完成2022年10月-2022年11月论文修改、论文终稿完成2022年12月论文答辩和提交六、参考文献1. 王宣海, 胡居福. 巢湖市北部山区水系地貌分析[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3(3):23-26.2. 赵云龙, 吴志星, 邵杰,等.巢湖市北部地下水地质环境评价[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1):80-84.3. 李文金, 翟盼, 谢春松.巢湖市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J]. 水利水电技术, 2010(2):66-68.4. 周鹏飞, 田晓晶, 胡长青,等.基于GIS的巢湖市北部山区危险性评价与管理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5): 469-480.5. 吴伟斌, 李宁, 李连光.巢湖市北部山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 2021, (6):68-73.。
巢湖可行性研究报告
巢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文对巢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巢湖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人口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巢湖具备开展旅游、农业和渔业等产业的潜力,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巢湖的策略和措施。
1. 引言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最大的淡水湖泊。
巢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发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开展旅游、农业和渔业等产业的潜力。
本文通过对巢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巢湖的持续发展。
2.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巢湖水域面积广阔,湖水清澈,水质优良。
同时,巢湖周边还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自然风光。
这些自然资源为巢湖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巢湖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农业和渔业是主要的产业。
巢湖水域适宜养殖各种淡水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此外,周边地区的农业也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产量丰富,为巢湖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基于这些产业基础,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巢湖地区的经济增长。
4. 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巢湖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目前,已经建设了一系列高速公路和铁路,融入了中国国家交通网络。
此外,巢湖还有较为完善的港口和航运设施,方便货物进出口。
良好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为巢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 人口和劳动力巢湖地区的人口较为稠密,人口素质普遍较高,劳动力充足。
本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可为各种产业提供保障。
通过开展旅游、农业和渔业等产业,可以进一步吸纳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6. 旅游资源和潜力巢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
如美丽的湖泊风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等。
通过开展旅游业,可以实现对巢湖地区的资源有效利用,增加旅游业收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7. 可行性分析综上所述,巢湖具备开展旅游、农业和渔业等产业的潜力。
基于巢湖地理位置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人口的劳动力充沛等优势,巢湖的发展是可行的。
中规院-巢湖滨湖地区(中庙段)概念性规划研究
生态发展体系
生态发展体系是由梳理过的原生态保护带连接成的网,一个个原 生的水塘如同珍珠,被湿地这条项链一一串起,就如同一袭美丽的华 衣附于天地之上。
开发项目设置
建筑高度控制
除去休闲渔港的灯塔及启动区的标志瞭望塔之外,建筑高 度均考虑沿湖部分及商业设为2层,产业发展考虑4层左右,其 他均在2-3层。
总体规划概念
在岛与岛之间,人们还可以通过更多自然的方式穿越原生态保 我们对这张网进行了梳理,划定原生态保留区,尽量保留其 护带,如船行、步行、公共电瓶车、自行车道等。穿行之中,可 原始状态,并希望改善其上的径流和湿地状况。其后在生成的大 以体验自然之中的鹿奔鹤翔。如此,人的活动融入“岛”居生活, 小岛屿上进行交通的搭置,使各功能细胞的安排各得其所,减少 绿 对原生态体系的扰动,同时增加人与自然的接触面,因此,人活 岛又载着人们融入巢湖,土地的自然价值才得以真正体现。人们 动的区域多以卷曲蜿蜒的方式在“岛”上延伸。 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完善的天堂般的居住和度假享受。
基地现状 基地高程分析 基地水体水系分析 基地自然肌理分析 基地村路分布分析
这是一个类别归属 比较模糊的概念性规 划研究。5500亩的用 地未达到总体规划的 尺度,但又大于一般 修建性详规的尺度, 其规模更相当于城市 中特定功能主题的片 区规划。同时,由于 远离城市规划控制区, 也不属于城市规划的 范畴。在业主方来看, 同样没有明确的定义 和方向。因此,这此 规划研究并不是一次 命题作文,方向本身 也成了研究的一部分。
巢湖滨湖地区(中庙段)概念性规划研究
区位图 本概念性规划 研究的地域范围处 于我国第八大淡水 湖——巢湖的北岸 巢湖像一个弯曲的 鸟巢连接着合肥和 巢湖两市,规划地 点就在两市交界的 巢湖名景之一—— 中庙镇。2006年, 安徽省招标中心受 托组织了国际范围 内的招标,拟对该 地区提供一套有指 导意义的概念性规 划方案。在该次招 投标活动中,本规 划研究成果以第一 名的成绩超越其他 国内外的竞争者中 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逐渐从单一的空间规划向空间、环境、资源、社会多方面的综合规划方向发展。
城市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是从城市综合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空间、资源、环境进行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巢湖市环巢湖区是巢湖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全市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旅游中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发展面临着空间资源短缺、经济结构单一、环境空气质量差等诸多问题。
因此,对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布局,对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该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
1.对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其资源状况、空间布局特点和开发利用潜力;
2.探析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发展瓶颈,确定规划优化方向,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
3.建立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区域空间规划框架,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
1.为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评价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2.为其他城市区域的空间资源评价和规划布局提供借鉴和启示,并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和社会群体提供规划
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巢湖市环巢湖区的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巢湖市环巢湖区区域空间优劣评价;
(3)巢湖市环巢湖区的规划布局及优化措施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和分析巢湖市和环巢湖区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对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市民进行调查,收集市民对城市空间、环境、资源的看法和意见,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
(3)GIS技术评价法:利用GIS技术对巢湖市环巢湖区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定量测定资源的优劣程度,并提出优化建议。
四、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季度: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设计问卷并进行市民调查。
第二季度:运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巢湖市环巢湖区的资
源现状和空间布局进行评价。
第三季度:对巢湖市环巢湖区地域结构、经济布局、城市规划等方
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布局。
第四季度:撰写论文、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宣传。
五、预期目标
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全面评价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科学依据。
2.探析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发展瓶颈,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优化措施,提高巢湖市环巢湖区的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3.建立巢湖市环巢湖区的区域空间规划框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4.为其他城市的空间资源评价和规划布局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城
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