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3篇)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冲击地压是指由于岩层或土层载荷引起的地表或地下构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其对于安全生产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预测和预报冲击地压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制度是指基于地质、工程和监测数据等信息,通过分析和模拟等方法,准确预测和预报冲击地压的发生、变化和影响,为决策者和工程师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地质调查、工程测试和监测等手段,获取冲击地压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2. 形成机制研究:通过地质勘探、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冲击地压形成的机制和规律,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3. 预测模型建立:基于形成机制的研究结果和历史数据,建立起预测冲击地压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以实现对冲击地压的准确预测。
4. 监测系统建设:通过地面测量、遥感技术和地下监测等手段,建立起冲击地压的实时监测系统,及时获取地质变形和位移等信息,为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5. 预报方法与准确度评价:基于监测数据和预测模型,采用专家经验、数学统计和智能算法等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报工作,并对预报结果进行准确度评价和效果验证。
6. 预报结果的发布与应用:将预报结果及时发布给决策者、工程师和相关群众,提供预警和应急措施,并指导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制度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包括地质学、工程学、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
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GIS、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制度还需要与应急管理和灾害防治工作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
同时,针对具体的地区和工程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的调整和优化,提高预测预报制度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科技成果——采场围岩破裂三维应力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
科技成果——采场围岩破裂三维应力动态监测
与智能预警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适用范围
(1)适用于煤矿采区冲击地压的区域性监测预警及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局部监测预警;
(2)适用于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较高区域卸压解危措施的效果评价。
成果简介
(1)研发的光纤光栅三维应力传感器,解决了传统应力传感器测量时间短、监测频率低、易受电磁干扰、耐腐蚀性差等缺陷,提高了井下复杂环境下采场岩体三维应力的测量精度;
(2)构建的采场围岩应力监测系统,实现了井下复杂环境下采场围岩三维应力的长期、动态监测;
(3)运用岩体强度理论与能量理论,提出了基于岩层三维应力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提高了冲击地压预警准确性,实现了冲击地压灾害的“关口前移、提前预警”。
应用情况
该技术装备在兖矿集团东滩煤矿、济三煤矿、鲍店煤矿等矿井进行了试验,试验期间装备运行稳定、数据可靠,该装备较传统方法在冲击地压预警时间与准确率方面具有优势,对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冲击地压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
冲击地压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增大,冲击地压矿井的数量明显增多,冲击强度明显增大。
冲击地压已成为威胁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动力灾害之一。
基于此,以下对冲击地压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冲击地压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引言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环节,对降低和避免冲击地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冲击地压预警监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钻屑法为主的岩石力学方法,另一类是以地音、微震为代表的地球物理方法。
但由于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性杂决定了冲击地压灾害的致灾因素具有多样性,不同的煤矿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关键指标的合理性差别很大,单一的冲击地压灾害预警技术已无法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
1煤矿冲击地压显现特征我国对于煤矿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煤矿的挖掘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煤矿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灾害。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煤矿的冲击地压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特别是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以及避免的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得到了一些较有成效的策略,但是对冲击地压的精准预测仍然是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主要是因为以目前的科技,还很难达到对冲击地压的整个发生规律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也很难对冲击地压的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监测。
不仅如此,因为不同的煤矿拥有不一样的地质,因此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预警方式。
针对不一样的地质情况,需要使用具有差异化的预警方式,而且因为使用不同的预警方式监测到的数据并不能够做到完全一致,这也让调研人员在调查的过程当中遇到很多难题。
本文主要探索的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预警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的数据进行分析监测,在预警方面主要提出了设计震动场以及应力场的综合预警方式。
首先,对煤矿冲击地压进行空间分析,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冲击地压,都会出现在煤矿巷道的内侧,特别是一些冲击地压发生第二事故,都会出现在采掘煤矿的期间,尤其是超前巷道以及沿空侧巷道。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井下煤巷掘进工作面受埋深、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物理性质影响,处于较高的静载应力水平,随着掘进、顶板运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易发生冲击地压显现现象,造成巷道底鼓、炸帮、顶板下沉、锚杆、锚索拉断等情况,严重时可造成设备损坏,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冲击地压事故的隐患分析一、埋深大,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当前工作面顺槽掘进期间,煤层虽然具有矿压显现,但由于煤体应力不大,未能达到临界破坏条件,因而不会出现动力灾害事故。
随着掘进深度的加大,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也因此增加,矿压显现程度将不断升高。
整体来看,xx井田范围内煤层埋深呈西部大,东部小的趋势。
井田大部分区域埋深均远超xx矿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
尤其xx背斜轴部西侧及井田东南部区域,煤层埋深接近1000m。
xx煤矿受大埋深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二、煤层厚度变化造成应力集中程度高井田范围内2煤、5煤及8煤层厚度变化较小,规律稳定,但也出现了煤层局部缺失,出现无煤区,无煤区边缘区域属于煤层厚度变化带,势必存在应力局部集中,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其次,在煤层等厚线图中,曲线密集位置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也容易形成高应力集中区。
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高应力集中区域的地质预测预报,以提高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
三、煤层顶板坚硬层岩层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在xx背斜轴部副井及井田西南部,2煤层顶板近距离出现厚度超过36m的半坚硬型岩层,尽管该类砂岩强度不高,但由于厚度较大,容易积聚较大能量而引起冲击地压的发生。
井田内其他大部分区域,在煤层上方50m范围,出现多层较薄的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不高,未出现厚硬顶板。
总体来讲,再出现较厚半坚硬型顶板区域,顶板因素会造成冲击地压危险性明显增强。
四、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根据xx井田煤炭勘探报告,井田主要受xx背斜和里河向斜控制,两条构造走向大致相同,两翼倾角较小。
其余6个褶曲均为长度1km左右的宽缓构造。
冲击地压监测系统(2)
防爆电源 主机
(光纤解调仪)
24芯光缆
12 34 传感器
6.3 ~ 9.5 少量片帮,Ⅰ级,弱冲击
Prb
ci t
Ue U0
9.5
14
~ 14 ~ 19
严重片帮,Ⅱ级,中等冲击爆 需要型支护,Ⅲ级,强烈冲击
19
严重破坏,Ⅳ级,极强冲击
冲击级别
无冲击
5 掘进工作面KJ649应力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矿井沿空小煤柱掘巷、构造应力区等高冲击危险掘进巷 道,对迎头后部200m区域内煤体应力状况进行监测。
KJ649系统实时监测效果图
KJ649系统功能
掘进工作面KJ649应力监测系统布置 沿空巷道迎头后实体下帮侧200m范围内,组间距25m;实体巷道迎头后部
冲击地压危险判据
二、局部监测 1.高精度KJ551微震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对回采工作面震动信号的即时、连续、自动监测,能够准确计算出能量大于 100焦耳的震动发生的时间、能量及三维坐标,监测采场围岩三维破裂特征,确定出断裂层位。
KJ551微震系统实时监测效果图
KJ551微震系统功能
KJ551微震监测系统
4 回采工作面KJ550应力监测系统
该系统用于回采工作面超前300m范围内煤体应力状况实时监测。
KJ550系统实时监测效果图
KJ550系统功能
回采工作面KJ550应力监测系统布置
应力计测站间距25m,随工作面开采随撤随安装,保证不少于12组运行; 每组测站布置2个测点,孔深为13m和8m,间距2m。
矿井
数据实时分析,预警提醒
集团
各矿信息集中展示,全局掌控
远程数据分析
疑难问题,远程专家服务
基于震动场-应力场双云图的冲击危险区快速判定方法及应用
基于震动场-应力场双云图的冲击危险区快速判定方法及应用魏全德【摘要】针对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尚不能满足现场工程需要的难题,通过理论研究、软件开发和现场实践,提出了基于震动场、应力场双云图冲击危险区快速判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微地震震动云图可以快速、直观地预测区域冲击危险性,钻孔应力云图对局部进行临场预警,在双云图联合判定下,可以对冲击危险区进行快速判定,进而指导工程现场开展针对性的卸压、支护措施,提高了冲击地压防治效率.研究成果经河南义马矿区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8(049)011【总页数】4页(P207-210)【关键词】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微地震;钻孔应力;双云图【作者】魏全德【作者单位】北京安科兴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北京安科兴业矿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2299;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4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我国已发生冲击地压事故20多起,伤亡人数超过200人,摧毁巷道上千米,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随着开采深度的快速增加,冲击地压灾害呈现“矿井数量增长越来越快、灾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局面[1]。
冲击地压是矿井深部开采的主要灾害,目前,完全避免冲击地压事件、矿震或动力显现的发生仍无法实现。
但是,通过准确、及时地冲击危险区监测预测或预警,进而指导现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或人员撤离,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是当前技术条件下冲击地压矿井安全开采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于冲击地压监测预警、预测方法已有较多成果,例如,应力监测[2-3]、微地震监测[4-6]、钻屑量监测[7]、声发射监测[8-9]、电磁辐射监测[10-12],震动波CT监测[13-14]等。
对于多参量的冲击地压联合监测预警方法,文献[15]虽然提出了震动场、应力场联合监测冲击地压的理论及预警体系,但是,受现场监测技术人员水平限制,在不同矿井的应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工程现场预警分析的简便性和时效性,特开展了震动场、应力场双云图冲击危险区快速判定方法研究及现场实践。
冲击地压实时预警、处置调度和处理结果反馈制度
冲击地压实时预警、处置调度和处理结果反馈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矿震或破坏性事件处置工作,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实时预警制度1.1微震监测系统、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应保持24h不间断运行,钻屑法检测、矿压监测要求采掘单位与防冲办保持沟通及时,以便快速、准确的判定冲击危险区域。
1.2冲击地压危险临界预警值采用类比法确定冲击危险性预警临界指标。
1.3当调度室接到微震监测预警汇报,或井下发生紧急事故情况、预警信息后,立即紧急撤人指令并向值班矿领导或矿长汇报。
1.4微震监测法冲击危险预警1.4.1冲击危险预警临界指标值:采煤工作面区域微震能量最大值1.0×105J,掘进工作面及其它区域微震能量最大值为1.0×104J。
1.4.2微震频次和总能量预警临界指标初值:采煤工作面总能量为2.0×105J/天;掘进工作面总能量为1.0×105J/天。
1.4.3冲击危险处理:出现单次震动能量超过1.0×104J 的微震信号,应在尽快报总工程师。
出现冲击动力显现的区域,微震监测、应力监测出现超临界值以及分析存在明显冲击危险趋势的区域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撤出人员,进行钻屑检测,确定存在冲击危险,执行卸压解危措施。
1.4.4卸压解危后需再次采用钻屑法检验卸压效果,直到检验结果小于临界值。
1.5钻屑检测法冲击危险评定及预警1.5.1预测冲击危险的钻孔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布置在根据推测最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
在地质构造变化带,按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孔距、检测频次。
1.5.2冲击危险预警指标:钻屑法评冲击危险性指标包括钻粉率指数。
1.5.3正常钻孔煤粉量:正常煤粉量是指在无采动和地质构造影响区域测得的煤粉量,测定正常钻孔煤粉量、并取各孔每米煤粉量的平均值。
1.5.4钻粉率指数指标:评价工作地点冲击危险性的钻粉率指数指标,应通过实测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按表1的参数执行,在表中所列的孔深巷高比内,钻粉率指数达到相应指标时,可判定工作地点具有冲击危险。
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
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为更好的做好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充分利用防冲监测系统实现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监测预警,及时落实解危措施以及科学的评估卸压措施的有效性,特制定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应以钻屑法和应力监测为主,微震监测为辅,结合采场矿压监测数据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综合监测预警,以矿井为单位确定各项预警临界指标值。
1、钻屑法检测预警(1)冲击地压采掘工作面、重点监控的煤柱区域及应力等方法监测异常区域必须进行钻屑法检测。
对存在冲击危险的煤柱区、特殊地质构造区,根据应力监测结果,制定专门的钻屑检测方案,实行长期监控。
(2)矿井要建立钻屑法实施台帐,对所有原始数据保留完整存档。
并每月安排专人对矿井钻屑煤粉量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钻屑检测分析报告,其中钻屑监测报表必须当天报矿总工程师或防冲副总审阅并签字。
钻屑检测方法实施过程中,若出现以下现象,表明该区域具有冲击危险性,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①任何一米的煤粉量超过对应钻屑量临界指标时;②在施工钻屑法检测孔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吸钻、钻杆卡死、煤炮频繁等动力现象时。
(3)钻屑法指标超出预警值的处理方法①在钻屑检测过程中判定单个钻屑孔具有冲击危险性,须在距离该钻屑孔2m范围内,重新补打钻屑孔验证,若验证钻屑孔仍判定具有冲击危险性,要求必须在两钻屑孔所含区域及左右10m范围内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措施完成后,再进行钻屑法检测,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②在钻屑检测过程中判定连续两个钻屑孔具有冲击危险性,要求必须在连续两个钻屑孔所含区域及左右10m范围内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措施完成后,再进行钻屑法检测,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③在钻屑检测过程中判定连续三个钻屑孔具有冲击危险性,要求必须停止该监测区域采掘及修护作业,针对该监测区域及其左右20m范围重新制定加强卸压解危措施;措施完成后,再进行钻屑检测,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2、应力在线监测系统预警(1)预警级别与预警值的确定根据系统设计原理和相似矿井的经验给出一个初始预警值,初始设定的三级预警值为(2)冲击地压在线预警处理方法①黄色预警处理方法当监测区域内一组测点达到黄色预警,则在预警测点附近立即实施大直径钻孔卸压,直至测点压力降到安全值为止。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8 、抢救出的遇险人员要用毯子保温,并迅速运至安全地点,进行输氧或由医生进行急救 包扎,尽快送医院治疗。
9 、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不要用灯光照射眼睛,搬运出出口时应用毛巾盖住其眼睛。
8 、加强生产期间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两巷和掘进工作面后方巷道的维修、管理和监督 检查。凡上、下出口断面不足 7m2 或两巷实际净断面不足 7m2 的工作面,必须立即停产 整改。
六、预测责进行。 2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必须采用电磁辐射法、微震系统和在线应力监测系统同时进行。 目 前以电磁辐射法和微震系统为主,以矿压观测法为辅,同时要采用钻粉率指标法(钻屑法) 进行全过程验证。
4) 、采场开采范围内不得布置与采煤工作面平行或几乎平行的同层位上(下)山。如必须布 置时。夹角应不小于 15 度。
5) 、尽量增加采面走向长度和倾斜宽度,减少分区煤柱和阶段煤柱。
6) 、在构造应力影响范围内,回采工作面不应垂直构造方向布置,应尽量与断层面、向背 斜轴等构造平行或减少夹角。巷道方向最好与构造应力作用方向一致,使巷道周边应力分 布较均匀。
6 、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超前采取防范措施。要按 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进行落实和实 施。凡没按规定执行的采掘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作业。
KJ24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的安装与运行
KJ24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的安装与运行大隆矿田旭摘要大隆矿应用KJ24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实现了东二1507综采工作面应力变化实时监测,提升了工作面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精度和研判能力。
关键词监测冲击地压应力变化预测预报KJ24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凭借多元化的尖端通讯网络技术,将生产矿井顶板动态参数传输至地面计算机监测网络,通过监测分析软件,实现实时监测报警,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对生产矿井进行顶板压力及围岩应力实时观测,利于分析矿压显现规律、对冲击地压进行监测预警,从而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
为继续发展和巩固矿井安全生产局面,提升煤矿动力灾害预防能力水平,大隆矿应用KJ24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实现了东二1507综采工作面应力变化实时监测,取得良好的效果。
1综采工作面概况大隆矿二水平东二1507综采工作面,位于二水平东二采区的中部,东侧以F13断层为界;南侧以F9断层为界;西侧以二水平东二1509设计工作面为界;北侧以二水平东二大巷保护煤柱为界。
工作面平均面长762m,工作面宽199m,面积152369㎡,标高-516.8~-541.8m。
所采煤层为15煤层,复合煤层。
煤层厚度最大为1.71m,厚度最小为1.64m,平均厚度1.69m;煤质较好。
煤层含多层夹石,单层最大厚度0.13m,煤层中夹石平均厚度0.12m。
15煤层上覆为14煤层,平均层间距为32.75m。
下伏16煤层,层间距35.0m,最大厚度为1.30m,最小厚度为0.62m,平均厚度为1.10m,局部不可采。
15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15煤层伪顶为炭质泥岩,最大厚度0.20m,最小厚度0m,平均厚度0.10m,灰黑色,破碎。
15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最大厚度5.0m,最小厚度0m,平均厚度1.80m,灰色,较破碎。
15煤层老顶为粗砂岩、细砂岩,最大厚度32.39m,最小厚度24.30m,平均厚度30.85m。
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简介
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简介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简介1 系统简介及监测⽬的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主要⽤于实时、在线监测、超前⽀承压⼒、煤柱应⼒、锚杆(索)载荷、巷道变形量。
长期进⾏矿压监测,还可以进⼀步揭⽰矿压显现规律,加强⼯作⾯管理。
KJ21煤矿顶板监测系统⽤于实时在线监测⽀架⼯作阻⼒,主要监测⽬的如下:(1)顶板来压及⽀架⼯况实时监测与预警通过实时监测⼯作⾯⽀架⼯作阻⼒,对⽀架初撑⼒、末阻⼒、安全阀开启率、不保压率、不平衡率、来压步距进⾏实时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倾⾓⼯作⾯⽀架发⽣倾倒和歪斜,减少顶板事故和顶板灾害。
(2)矿压显现规律研究通过分析⽀架⼯作阻⼒与时间关系曲线,总结⼤倾⾓⼯作⾯上、中、下等不同位置的矿压显现规律,包括来压时间、来压步距以及来压强度,为预测、预报顶板来压及⽀架选型提供依据;(3)⽀架与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价分析⽀架⼯作阻⼒分布特征,研究围岩与⽀架的相互作⽤关系,评价⽀架与地质条件适应性,优化后续⼯作⾯⽀架⽀护强度;2 系统配置(1)为监测⽀架受⼒情况及顶板来压情况,在塔拉后煤矿⼯作⾯布置16台⽀架压⼒记录仪,监测数据通过信号转换器接⼊以太环⽹交换机,共使⽤3台矿⽤隔爆兼本安电源进⾏供电。
详细设备清单如表1所⽰。
表1 KJ21煤矿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设备清单3 仪器使⽤环境条件(1)环境温度:0~+40℃;(2)平均相对湿度:不⼤于98%(25℃);(3)⼤⽓压⼒:80~110KPa;(4)场所:有甲烷、煤⽓等爆炸性混合物,有污⽔及其它液体浸⼊的场合;4 系统技术指标(1)该系统⽀持多个⼦系统和多元矿压参数监测,系统⽀持最多达16个独⽴采区(测区)的矿压监测,每个测区检测内容包括:综采⼯作阻⼒、围岩应⼒、锚杆⽀护应⼒、巷道变形监测多元参数监测。
(2)系统每台本安型电源负载的传感器测点不少于20个;(3)系统所有硬件设备需取得防爆认证、煤矿安全标志和检验合格证书。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技术研究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下采矿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问题日益凸显。
冲击地压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岩围岩受到巨大压力作用而发生破裂、位移或变形,从而对采空区、工作面及地面建筑物产生破坏的现象。
而综放工作面,又称织田法开采,是一种适用于煤矿开采的先进采煤技术,其开采工作面对冲击地压承受能力要求更高。
如何有效地监测和预报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发生,成为了目前煤矿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冲击地压监测技术1. 应力监测技术:利用应力传感器对矿岩围岩的应力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围岩的受力情况。
还可以采用应变片、压力细棒等装置进行应力监测。
2. 变形监测技术:通过安装位移传感器、变形测量仪器等设备,监测矿岩围岩的变形情况,了解工作面周围岩层的变形和位移情况。
3. 声发射监测技术:利用声发射传感器对矿岩进行监测,当矿岩发生破裂或变形时,会产生特定的声波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可以了解矿岩的状况。
4. 地震监测技术:利用地震传感器监测地下岩层的地震活动情况,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反映围岩处于何种状态。
以上监测技术可以结合使用,全面监测综放工作面周围矿岩围岩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为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提供重要数据。
1. 监测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矿岩围岩应力、变形、声发射、地震等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采煤工作面的工作情况和采掘方案,评估围岩的稳定状态。
2. 数值模拟预报:通过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煤工作面周围围岩进行力学建模,预测围岩可能出现的破裂、位移和变形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 经验法预报:结合历史采矿数据和类似矿山的经验,对综放工作面的冲击地压情况进行经验性预测,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4. 智能预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建立冲击地压的智能预报系统,实现对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智能化、自动化预测和预警。
三、技术应用案例某煤矿采用了上述的冲击地压监测和预报技术,对综放工作面的冲击地压进行了有效管理。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目录一、总则 (1)二、防治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 (2)(一)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 (2)(二)防冲工作矿长办公会议制度 (6)(三)防冲巡回检查制度 (8)(四)微震事件分析处理制度 (9)(五)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 (10)(六)监测数据保存制度 (15)(七)监测数据分析制度 (17)(八)防冲信息报送及发布更新制度 (19)(九)防冲设计规划管理制度 (21)(十)防冲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与归档制度 (22)(十一)防冲例会制度 (24)(十二)防冲隐患排查制度 (25)(十三)冲击地压事故汇报和分析制度 (27)(十四)防冲工作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8)(十五)防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制度 (32)(十六)防冲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35)(十七)防冲教育培训制度 (39)(十八)交接班管理制度 (41)(十九)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物料捆绑制度 (42)(二十)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躲炮制度 (47)(二十一)冲击地压危险区限员管理制度 (48)(二十二)卸压工程量化考核管理办法 (50)三、附则 (54)山东新河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暂行)一、总则(一)为加强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冲管理,提高矿井整体防冲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综合管理制度。
(二)公司经理(矿长)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防冲的全面管理工作;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负责防冲的技术管理工作;公司副经理(副矿长)根据防冲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合理组织矿井生产,协调各专业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防冲副总、防冲办主任在分管范围内负责落实责任。
(三)加强对综合管理制度中各项要求的实施和落实,确保能够长期有效的运作。
(四)本管理制度以《煤矿安全规程》、《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淄矿集团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针对新河矿业公司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制度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制度第一条矿井应建立防治冲击地压监测监控系统,采用区域与局部相结合的监测方法进行日常监测。
第二条微震监测系统的拾震器布置应根据生产接续情况及时调整,确保能够覆盖所有具有冲击危险的采掘工作面。
第三条经评估具有中等以上冲击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安装应力在线监测系统。
第四条监测人员要熟悉各监控系统预警临界值,微震监测系统、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必须确保 24 小时不间断正常监测,能及时发送预警和预报信息。
第五条建立监测监控系统故障分析、处理记录。
出现故障时,原则上处理时间不超过8小时,超时未能处理的分析原因,落实责任。
第六条每天由监测人员形成监测预警日报表,监测日报表编制规范、内容齐全、签字及时。
第七条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扩修地点,应按照规定开展钻屑法检测。
钻屑法检测冲击地压危险指标、判定方法及施工参数应符合相关规定。
当钻屑量达到预警标准时,及时安排施工人员在异常钻孔前后5m内施工校验孔。
若检验孔仍超标,需继续施工圈定危险区域,立即采取大直径钻孔、爆破卸压等解危措施。
第八条防冲监测人员对当天发生的微震事件及时分析处理,做好记录。
当微震监测达到预警标准时,应立即电话联系事件发生地点,了解、记录现场动压显现情况,并及时按规定向上级领导汇报。
第九条当监测到应力预警时,及时通知相关区队采用钻屑法在预警应力计附近进行检验,检验出现超标或动力异常现象时立即采取卸压解危措施,并圈定冲击危险区域,下发预警通知单。
采取解危后须采用钻屑法进行效果检验,保证冲击危险解除。
第十条上述监测预警指标及处理规范参考公司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指标及应急响应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监测预警应对采集的数据以实事求是的原则记录、存档,不得伪造各类相关数据。
冲击地压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技术
冲击地压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技术摘要:煤矿冲击地压是矿井开采过程中的一种极其复杂而难以预测的一种矿山动力学现象,导致其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其使得采煤作业的安全等风险提高。
为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性,需要使用综合监测预警技术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警,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冲击地压的概念以及冲击地压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冲击地压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技术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冲击地压;综合监测预警技术;应用案例1冲击地压1.1冲击地压的概念冲击地压指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冲击地压是煤矿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
轻微的冲击地压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烈度达7-8度,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坏,并伴有很大的声响。
冲击地压可瞬间突然发生,也可以持续几天到几个月。
发生冲击地压的条件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在这种条件下,一旦地下工程活动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岩体中积聚的能量释放就会导致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1.2冲击地压形成机理随着煤矿开采强度不断增加,开采深度不断加大,地层内的应力分布较浅部开采有着很大的不同。
煤岩体中积聚能量的不断释放,造成煤层的不稳定,时常发生不同种类的矿震。
当煤岩体中积聚的弹性能突然释放时,就会造成煤岩体的破坏,发生冲击地压。
能量释放理论在煤矿开采中分析其冲击地压形成机理时经常用到,其主要是能量的释放,造成应力的不均衡分布,使得煤矿开采中的煤层应力结构发生改变,表1为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的分析的汇总表。
煤炭开采中冲击地压主要分成上述三类,在井巷或采掘工作面,当应力分布发生改变时,时常诱发剧烈的振动,导致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成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安全防治成为煤矿开采中的重要任务。
从中可以看出,三类形成机理的危害程度不同,应该针对不同的类别作出合理的防治方案,确保实施过程的安全性,从而有效并有序的开展煤矿冲击灾害的防治。
冲击地压多源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构建
冲击地压多源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发布时间:2021-11-05T06:41:16.07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7期作者:崔新峰[导读] 论文在获取工作面开采期间矿震频次崔新峰大屯煤电公司徐庄煤矿江苏省徐州市摘要:论文在获取工作面开采期间矿震频次、能量变化及震源时空演化等冲击地压危险前兆信息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将震动波CT中长期动态预警与冲击变形能短临时空预警相结合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通过震动波CT波速异常系数指标工作面冲击危险做出周期性动态评价,预测下一时段的强矿震及动力显现位置;冲击变形能指数在时序上实时反映监测区冲击危险状态,并实时预测工作面动力显现与强矿震发生时间,提供及时的冲击危险预警信息,为冲击地压矿井开采冲击地压多源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构建、指导现场采取相应防治对策和最大限度确保工作面人员安全及降低财产损失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冲击地压;震动波CT波速反演;冲击变形能时序监测;冲击危险预警信息1.引言CT层析成像技术就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是采矿地球物理方法之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射线对工作面的煤岩体进行透视,通过观测地震波走时和能量衰减参数,对工作面的煤岩体进行成像。
地震波传播通过工作面煤岩体时,煤岩体上所受的应力越高,震动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通过震动波速的反演,可以确定工作面范围内的震动波速度场的分布规律;根据速度长的大小,可以确定工作面范围内应力场的大小,从而划分出高应力场和冲击地压高危险区域,为其防范治理提供依据。
实现工作面区域的震动波CT成像的方法为:在回采工作面的附近设置一系列检波器,当矿震发生后,这些检波器接收到震源发出的震动波,根据不同震源产生震动波信号的初始到达检波器的时间数据,重构和反演煤层速度场的分布规律。
根据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煤岩体受载变形过程中,主要经历四个变形区如图1所示,分别为非线性弹性变形(OA阶段)、线性弹性变形(AB阶段)、应变硬化(BC阶段)及应变软化(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
测预警系统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
时间:202X 年X 月X 日
封面页
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正文如下:
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冲击地压,又称岩爆,这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发生的自然条件是:煤体具有冲击倾向性,并且采场上覆岩层中具有厚度达、强度高易于形成能量积聚的岩层。
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诱因是: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下位岩层冒落和离层沉降使上位厚度达、强度高的岩层形成大面积悬露,在煤岩体中形成高应力集中区,积聚巨量压缩弹性能。
因此,以上覆岩层运动为核心,以采场矿山压力理论为指导,√预计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确定支承压力集中区的大体分布范围,并对这些重点部位进行支承压力的在线监测,是工作面冲击地压预测的可行手段之一。
重点部位包括:工作面初次来压,工作面采空区见方,双工作面采空区见方,构造异常区
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
图1冲击地压测点布置
本方案所使用的GYY15Z矿用钻孔矢量应力传感器,是根据煤体应力测试的要求专门开发的应力传感器,是目前国内精度和灵敏度最高的传感器。
采用应变测量技术,测量的是煤体或岩体载荷应力,内部经过高精度A/D转换,得出钻孔内部的应力变化量,传感器内还含有一个电子罗盘,用来进行力方向判断,适用于煤矿井下煤层或岩层各种角度安装。
采用普通煤体应力传感器(钻孔应力计),由于灵敏度低,不能实现对煤体应力的高精度监测,也就不能实现对冲击地压的精确预测。
矢量应力传感器主要由集成电路、芯体和防护外壳组成,安装在煤或岩石的钻孔中,并用水泥浆或环氧树脂填充密封。
在煤体或岩石受到各种方向的压应力作用时,力传导到传感器的三个测力点上。
使与之对应的传感器上的应变片发生变化,经过A/D转换模块接收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通过电缆线传输至地面的中心主站上。
与此同时,电子罗盘模块也对应力传感器的方向进行判别,通过总线传送到地面。
传感器采用全密封结构,防护等级为IP67、
主要技术指标
电气性能:工作电压:(9~18)V DC;工作电流:≤90mA;
测量范围:(0.00~15.00)MPa;基本误差:±0.1MPa;分辨率:0.01Mpa;
输出信号:传输方式RS485;传输速率4800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