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经济地理学-第二章
※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
比较优势系数=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 比较输出系数×比较利税系数 比较生产率系数= x/X
y/Y 式中:x——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X——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2、产业结构优化过程
(2)选择产业评价指标
1、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s law)
(二)产业结构演变
2、库茨涅兹法则(Simon Kuznets)
(1)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和农业劳动力所占 比重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2)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所占比重大体上升, 劳动力所占比重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部门的国民收入所占比重大体不变
上海21世纪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 生物工程、微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4)制订配套措施
※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国
际化,以多种方式吸引外资等
第二节 产业布局条件
一、产业布局的概念
(一)指产业部门在地域上安排、部署和组合 1、寻求具体产业在空间上的最佳区位 2、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等多种条件综合 作用结果 (二)产业布局研究必须从条件分析入手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2、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产业结构是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
值的载体 产业结构先进性及变化决定了区域经济增 长的效率与发展的状况
(二)产业结构演变
(1)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 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 移的趋势 (2)原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 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劳动力总是从倾向于 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4、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颁布)
(1)农业、狞猎业、林业和渔业
第二篇 产业结构
(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 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在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要求 较高的集约型农业,再向生物、环境、生化、生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种植型农业向畜牧型农业、野外型农业向 工厂型农业发展。 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朝着轻纺工业——基础型重化工 业——加工型重化工业方向发展。从资源结构变动看,产业结构沿着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演进。 从市场导向角度看,产业结构朝着封闭型——进口替代型——出口导 向型——市场全球化方向演进。 在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 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规律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是对应的,这 种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 段,产业结构会作出相应调整。从发达国 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来看,这种变化表现 出一定的规律性,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
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有一定发展,第三产 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 业地位微乎其微。 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 断下降;第二产业有较大发展,工业重心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转向基 基 础工业主导型,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在 础工业主导型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还比较小。 工业化中期:工业中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 高加工度工业转变,第二产业仍 高加工度工业 第二产业仍 居第一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 居第一位 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其中 信息产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按此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按此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 支配地位。 支配地位 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 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 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
产业结构演变
4
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
内容: 为生产生产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
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一部类)
产业 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 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二部类) 生产必要消费品的部门 生产奢侈消费品的部门
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 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缺点: 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 难以描述产业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其他产业关联关系
17
五、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划分标准: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 赖程度的差异 分类: 资源密集型产业:种植业、林牧渔业、采掘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务 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汽车、机器制造 技术密集型产业:北大方正,科技一条街 缺点: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范围不容易界定 优点: 有利于判断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有利于反映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
9
(2)继承者:克拉克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 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 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1940年出 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一书中,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方法 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从而拓展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使得三次产业 分类方法得到了普及。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更多 地是与克拉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种产业的分类方 法又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法。
5
二、列宁的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分类标准: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 内容:
产业 农 业: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轻工业:纺织、食品、服装、制革、毛皮、家具、造 纸、印刷 重工业: 燃料、冶金(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一、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经济部门的组合,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消费需求变化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理论,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背景1.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旧产业逐渐被替代。
例如,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许多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高科技产业则得到了迅猛发展。
2.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这导致了分工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些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而高附加值的产业则集中在技术先进的国家。
3. 消费需求变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生产加工型产业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服务业的需求则逐渐增加。
例如,餐饮、旅游和娱乐等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
三、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解释1. Lewis模型Lewis模型是经济学家亚瑟·刘易斯提出的,解释了农业向工业转变的过程。
根据该模型,当农业劳动力的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到零时,农业劳动力将转移到非农部门。
这种结构性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表现。
2. 克鲁格曼模型克鲁格曼模型是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产业的空间分布。
根据该模型,产业的空间分布取决于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市场规模等因素。
高附加值的产业往往集中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而低附加值的产业则分布在边远地区。
3. 西奥多模型西奥多模型是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解释了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不断扩大。
根据该模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In order to succeed industries must have som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one or more of these factors. Moreover, demand must exist for the product.
– Overexploit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does causes depletion
– Example of the 1990s worldwide crisis in oceanic fishing industry as result of overfishing
日本工业之所以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因为其原料、 燃料匮乏,国内市场有限,因此对外依赖性比 较强,而日本岛国的特点使其海上交通运输非 常便利,交通运输成为其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 因素。
28
网络开发理论模式
网络是结点与轴线的结合体,结点(极核)是网络的 心脏,轴线则是结点与结点、结点与域面、域面与域 面之间联系的纽带和通道。主要通过人流、商品流、 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各种流通网络,其中对 产业布局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网络。
40.6
40.4
39.9
资料来源: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中 译本,1985年,第111页。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内容: 实证:
GDP和就业人口比重变化
13
经济增长与发展
过去西方经济学家常将增长(growth)和发展 (development)这两概念混用,现在多数经济 学家在著作中,已将这两者作了严格区分。
第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演变规律
5我国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 第三 • 产业
需求角度(产品竞争性和替代性) 需求角度(产品竞争性和替代性) 供给角度(类似生产技术、流程和工艺) 供给角度(类似生产技术、流程和工艺)
产业与企业、国民经济关系: 产业与企业、国民经济关系:中观经济
(二)产业及其属性
一般情况下,产业、部门与行业通用 如纺织部门、 一般情况下,产业、部门与行业通用,如纺织部门、纺 通用, 织行业和纺织产业
四
全球化、电子化、 全球化、电子化、 网络化、 网络化、高科技化
克服空间 第四次 地球村” “地球村”产业
信息产业
5我国三次产业分类
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国情=中国三次产业分类 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国情= ( 1) 时间 : 85年。 适应 GDP统计需要, 国家统计局提 时间:85年 适应GDP统计需要 统计需要, 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 出《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
第二产业
B
C
制造业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纺织服装、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皮革、毛皮、羽毛(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石油加工、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产业结构理论演变课件
国际经济合作
合作基础
产业结构理论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理 论基础,有助于各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寻找共同点和合作基础。
VS
合作模式
通过产业结构理论的指导,各国可以探索 更加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 赢的局面。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结构理论演变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 古典产业结构理论 • 新古典产业结构理论 • 新兴古典产业结构理论 • 现代产业结构理论
01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产业结构理论是研究产业之间相互关 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念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关注产业间的比例 关系、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关联度、 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旨在揭示产业发 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02
古典产业结构理论
亚当·斯密理论
总结词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详细描述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劳动分工,每个工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技能和生产效率。分工使得生产 过程变得更加专业化,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亚当·斯密还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 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
1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 心理论,它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和最优 配置。
2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 下,资源的配置能够达到最优状态,从而实现社 会福利的最大化。
3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它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持。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概要PPT课件
(三)配第一一克拉克定理的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先进,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 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趋于 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 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 移动。
经济总量规模越大,分工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门类越齐全, 产业结构越复杂
需求因素
包括需求总量和结构。总量方面与产业结构规模成正相关
供给因素
包括自然资源要素供给,资本投入要素供给,人力资源要素 供给和生产技术要素供给
科学技术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
2.1古典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 配第定理
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91年出版《政治算术》 “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 对各个产业收入不同的描述,揭示了产业间收入相对差距的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一、产业结构概述
1.1产业结构类型 1.2产业结构形成机理 1.3产业结构影响因素
二、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1 2.2新古典理论 2.3现代理论
1.1、产业结构类型
➢ 1 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国民经济
为整体,以某种标志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个产业, 从而形成的产业之间的关系。
3、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发展趋势是大 体不便或略有上升,但相比之下,服务业部门吸收劳 动力的能力却是显而易见的,它所占的劳动力比重呈 显著的上升趋势。这也说明服务业的部门劳动生产率 不高。
3、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
将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计量模型 101个国家在1950—1970年间统计资料 得出“标准结构”,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 结构标准数值 1986年《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发展 了“发展类型”理论和方法 主要思想:经济发展中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是不变的, 从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学说。指出,经济发 展中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对外贸易中初级产业出口将 会减少,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
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演变PPT课件
反垄断行为 哈佛学派
激励性管制
传统管制
27
反对政府对市场结构的干预。因为高 集中度市场结构是高效率的结果,如果 对这些企业进行分割,就堵住了效率的 源泉。
政策主要对卡特尔等企业价格共谋和 产量共谋实行禁止和控制。
18
第四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自由进入
沉没成本=0 自由退出
可竞争市场的定义
19
第四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企业行为
这种影响竞争对手预期的行为就称为策略
性行为。
限制性 掠夺性 定价 定价
提高对 手成本
研发 竞赛
25
第四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四、新产业组织理论:分析范式 分析范式
行为主义
行为决定 多重关系
博弈论
不完全信息 动态竞争
26
第四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四、新产业组织理论:政策主张
温和干预
芝加哥学派
政策特点
发现知识来实现。
23
第四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三、新奥地利学派:放任自由的政策
× 政府 信息不完全 制定政策 市场
扭曲市场调整机制 进一步控制,恶性循环
24
第四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四、新产业组织理论:策对
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
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
第二篇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第三章 企业 第四章 市场 第五章 中国文化产业组织
1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演 变
我们也 有道理
芝加哥学派
哈佛学派 PK
奥地利学派
新产业组织理论
2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
产业结构理论
(五)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式 钱纳里与塞尔昆合著的《发展的模式, 1950~1970》,对产业标准结构模式的 研究作了重要贡献。 钱纳里与塞尔昆对101个国家 1950~1970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构 造出世界发展模型,由发展模型整理出经济 发展结构模型,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 构的标准数值。
特殊分工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从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一般分工主要发 生在两个阶段,一是当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独立的 物质生产部门,即社会生产形成工农业两大 物质生产部门。这是第一次发生的一般分工; 二是发生在生产力快速发展时期,为生产和 生活提供的服务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部 门,如咨询服务业、旅游业等。这是现代经 济发生的第二次一般分工现象。
二、形成机理
实践经验证明,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产业结 构形成与发展既离不开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也离 不开政府的合理干预,尤其在市场机制影响力较弱 的时期或领域,通过政府安排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步伐,要比等到市场机制充分确立后通过市场安排 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更为有利,其总成本可能较低。 同样在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也存在着支配其 运动的内在、外在机制,亦即“无形的手”——市 场机制和“有形的手”——政府干预。
第三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当代研究
一、欧美学者研究 (一)配第和魁奈的发现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 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 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重农 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 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 析》。 可以说,配第和魁奈的发现和研究是产 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实践与政策阅读随笔
《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实践与政策》阅读随笔一、关于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在阅读《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实践与政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部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之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不可避免的。
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实质上就是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的转变,是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变革,使得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可能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衰退。
把握技术创新的趋势和方向,是理解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理论的关键。
市场需求也是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力量,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在理论层面,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等,可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体系,它涉及到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多个方面。
理解这一理论,对于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结构转型的理论基础在我阅读《产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实践与政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产业结构转型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内容是理解整个产业结构转型过程的关键所在。
产业结构转型是指经济体中各个产业部门的构成、比例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以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变化为基础的,反映了社会经济资源在各产业间的优化配置。
理解产业结构转型的理论基础,需要从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区域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产业经济学8.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1 制度及社会因素 2 科学技术因素
3 供给因素 4
科技进步推动 产业结构高度化
科技进步影响 需求结构 科技进步影响 供给因素
科技进步改善 产业结构
自然条件和 资源禀赋
劳动力资源
资本供应状况
4 需求因素
需求总量 需求结构
1 霍夫曼分类: 消费资料工业 资本资料工业 其他 2 霍夫曼系数: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二)霍夫曼定理(Hoffman Theorem)
3 霍夫曼的工业阶段指标:
工业阶段
霍夫曼系数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阶段
5(±1)
第二阶段
2.5(±1)
第三阶段
1(±0.5)
第四阶段
1以下
4 结论: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5 国际因素
第八章 产业结构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1. 配第定理: 制造业比种植业进而服务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 的收入。
2.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前提: 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对应。 仅考察劳动力指标 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2.库兹涅兹产业结构论-原因分析
库兹涅兹认为引起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变动的 原因主要有:(1)导致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 相对比重趋于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由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所引起的低收入弹性,即农产 品为最终生活必需品,当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 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并不随着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 这样就使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下降。使农产品在价格 和获取附加价值上处于不利地位。农业实现的国民收入 份额便趋于减少。
第二讲+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否符合这一理论?即西电东送、东联西 出、石油天然气和煤化工产业发展等
1以下
问题
马克思所提出的两大部类和霍夫曼提出的两大部门有 何联系?
霍夫曼系数所说明的问题和马克思追随者列宁所提出 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优先增长定律有何联系?
问题
根据这一测算方法和定理,请您判断2013年 新疆整体工业化阶段 喀什地区的工业化阶段 克拉玛依地区的工业化阶段 您认为这一定理是否说明问题?
本章将会学到:
经济学名将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观点 本章学习过程中将会讨论:
新疆产业结构演变过程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
新疆产业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依据 作业和讨论来论证: 上述基本观点在新疆和中国实践中的实用性问题
一、李斯特的产业结构理论
German,1841,“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 国家经济五阶段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 认为: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民族精神(团结之 动力)都是生产力发展和工商业繁荣的重要条件和源泉。
相关数据请您参考新疆统计年鉴。
四、库兹涅茨的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库兹涅茨主要集成配第克拉克的基本理论并验证的过
程中提出部门结构变动理论。他把三次产业分别叫作 为农业、工业、服务业部门。基本结论如下:
第一、纵向研究了各个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在总量中
的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发现,发达国家而言,国民 生产总值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趋势较类似,农业份额 下降,工业部门明显上升,服务部门略微上升。
问题
按照克拉克的这一思路,根据新疆2012年的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是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解
释的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于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章
将针对产业结构演变理论进行详细介绍。
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起源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他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特长进行比较,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后来,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的产
业结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结果,与自然禀赋、技术进步和市
场机制密切相关。
二、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假设
三、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
1.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新技术的出
现和应用,会改变产业之间的相对竞争力和市场需求,从而引发产业结构
的调整和变革。
2.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原因。
随着
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一些产业会出现衰退,而另一些产业会得到快速
发展。
3.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是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资
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形成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4.政策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都会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产生直接的引导作用。
四、产业结构演变的类型
产业结构演变的类型包括:范围扩张、结构调整、深层次规模扩张和空间布局调整等。
1.范围扩张:产业结构范围扩张是指其中一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通过增加企业数量和规模,可以扩大产业整体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2.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构调整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对比重的变化。
一些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增加,而另一些产业的比重则会逐渐减少。
3.深层次规模扩张:深层次规模扩张是指其中一产业内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企业可以扩大产能规模,取得更好的经济规模效益。
4.空间布局调整:空间布局调整是指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包括区域间的产业转移、集中和分散等。
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布局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发生调整。
五、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研究,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