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论文:从《摩奴法典》看古代印度妇女地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摩奴法典》看古代印度妇女地位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法典,它以宗教的名义及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古代印度各种姓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更是确定了古代印度妇女屈从、低下的地位。

一、起源

古代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度,印度教及其前身婆罗门教作为印度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宗教,对印度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教所崇拜的三大主神,分别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其中梵天掌管创造,湿婆主司毁灭,而毗湿奴负责守护。如此宇宙则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印度教认为,“林伽”(男根,湿婆大神的形象之一)代表着生命,是宇宙只源和最高力量的象征,而在印度教神话中,女人则是湿婆采取“半女化”的方式产生的,即女人是通过男性自身的分化才出现的。这是古印度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源之一。

二、《摩奴法典》中的表现

《摩奴法典》是一部宗教化的法典,因而它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印度教对于妇女态度。

首先,《摩奴法典》认为妇女在道德上低于男人,她们生来是邪恶的,她们是引诱者、不洁之人。如:“摩奴把嗜睡、偷懒、爱打扮、好色、易怒、说谎、心狠毒和行为可恶赋予女子”,“在这个世界上,使男人变坏是女人的本性。”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女人能把愚人甚至智者引出正道而成为爱欲和愤怒的仆人。”并且,“她们不计较相貌,不考虑年龄,不管是俊还是丑,只要是个男的,她们就去亲近。”“即使得到精心保护,她们还是会对夫主变心,因为她们贪恋男人,朝三暮四,天生无情。”由此,法律和宗教规定了一系列排除妇女权益的规定。比如说,只有受过适当训练的祭司才能举行祭祀,若由不熟练的人或不洁净的人如妇女和首陀罗来举行,就会引起危险,甚至会带来灾难。《摩奴法典》中也规定,“女子无权接受伴诵祷告词的圣礼,这是固定的法;女子没有气力,不识吠陀,妄语成性,这是常情。”而对男子接触妇女所设的禁忌也特别多,如“一个人不可单独跟母亲、姐妹、或女儿坐在一起,诸根甚至有力量把智者拖走。”“他不得同妻子共食,也不得看她进食、打喷嚏、打哈欠或者随意歇着。”“婆罗门想要精力旺盛就不得看妇人抹眼、脱衣或者生孩子。”

其次,《摩奴法典》还规定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屈从地位。在宗教中,对父亲的葬礼仪式和奉献祭品,必须由儿子来完成。只有通过儿子的祭品,死了的父亲及祖先才能最终得到解脱、升入天堂,妻子和女儿则没有这个权利。“儿子对父亲来说是一条救生船,在他身上有着无瑕的天堂世界,女儿则是悲伤的源泉。因而,妇女受到的歧视在她们还未出生时就开始了。宗教记载中有由祭司施行的祈求母亲腹中的女胎被男胎所代替的专门仪

式。而《摩奴法典》规定,“(妇女)无论在幼年、成年或者老年,女子即使在家里也决不可自作主张。”因为,“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而且,还制定了不许妇女参与社会、宗教仪式与公共生活和不得受教育的规定。比如,“如果妻子不顾禁止地甚至在喜宴上喝酒、出门看戏或者赴集会,那她就该受罚六贡贾子。”“女子不得单独举行祭祀,不得发愿修行,不得斋戒绝食;她在大堂手尊敬全靠侍侯夫主。”姑娘、少妇、学问淡薄者、愚人、受难者和未受圣礼者都不得当供火的行祭者。”《摩奴法典》还将“顺”、“敬”作为妻子的行为准则,要求妇女对丈夫尽心伺候、言听计从、宽容忍耐,“欲得夫主世界的贤妇绝不可做夫主不喜欢的事情,无论在他生前或者死后。”对于妇女来说,只有一个上帝,即她的丈夫,妻子的唯一职责就是无条件服从丈夫,不论丈夫在道德上如何败坏,也不论他的要求如何不合理,妻子都得无条件服从。“贤妇应该永远敬夫若神明,即使他沾染恶习、行为淫乱或者毫无优点。”印度的各种法典、法经中都有许多丈夫可以离弃妻子的理由,但妻子对于婚姻的自主权却是一点也没有,《摩奴法典》中多次提到女子不可有二夫,“夫主死后,她宁可用清净的花、根和果让身体消瘦,而甚至不可提到别的男子的名字。”“她应逆来顺受、意念清净、守节居贞,渴望着一夫之妻的无上功德直到死。”“无论在哪里,贤妇都不允许有第二个夫主。”寡妇只有守贞节至死,才能有机会升天,妻子成了丈夫的一种特殊财产,只能属于一个主人,即使丈夫死了,妻子也是为维护丈夫的声誉活着,寡妇要严守独身,并献身于苦行和禁欲的生活,人们甚至认为,正是由于寡妇的罪孽,才造成丈夫的死亡,因而她受到婆家和社会的唾弃。《摩奴法典》规定寡妇只能穿素衣、吃粗食、不得梳妆、不准祭祀、不可倚门而立、不能走访邻里,睡觉也只能席地而卧。

三、其他制度

(1)萨蒂制

萨蒂制制即印度的寡妇自焚殉节制,它来源于宗教神话。萨蒂是印度教中湿婆大神的首位妻子,仙人达刹的女儿萨蒂不顾父亲的反对嫁给了毁灭和再生之神湿婆。达刹对湿婆因此记恨在心,为了报复,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典,邀请了天界的众神却没有邀请湿婆。萨蒂闻讯赶往祭典,却遭到父亲的当场侮辱。萨蒂为了维护丈夫悲愤之下投火自尽。湿婆为萨蒂的死悲痛得发疯,他暴怒地冲到现场,毁掉了祭典,杀死了达刹和数个看着萨蒂的惨剧发生而不加理睬的天神,并且想要毁灭世界。守护神毗湿奴赶到后与湿婆发生激烈战斗,终于将其降伏。但湿婆并未由此恢复理智,他从余烬中取出萨蒂尸体,之后携尸绕世界狂舞三周,又将自己在人间放逐三年,久久游荡。毗湿奴为了结束这种疯狂的哀悼,将萨蒂的遗体分割,其所散布之地遂成为圣地,而萨蒂之魂则化为雪山下的杜鹃花。

为维护丈夫而投火自焚的萨蒂女神即成为后世寡妇殉节的最初样板。

尽管《摩奴法典》中并没有提到寡妇在丈夫死后应当自焚殉节,但宗教信仰鼓励寡妇牺牲自己来表示对丈夫的热爱和忠贞,并认为她们可以因此消除自己的罪孽而升入天堂。文学作品对此也加以宣扬和赞颂,妇女以死来证明自己的贞洁,或自愿自焚殉夫被认为是死得光荣,这已为印度社会普遍接受。

(2)嫁妆制

《摩奴法典》中说:“过门的媳妇如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在婆家就会受到尊敬,神灵也会感到喜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不断给自己出嫁的女儿提供饰品、衣物和食品。”最初,嫁妆制度的本意是父母出于对女儿的疼爱,其本意是好的。但后来,逐渐成了一种带有普遍性且各家都必须遵守的陋习,在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流行,于是,丈夫或其亲属因索要嫁妆而向妇女施暴的行为也时有发生,甚至因此将妇女迫害致死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至今在印度一般还认为女方家庭如不给嫁妆,或嫁妆太少,女方父母会被四邻鄙视,而女儿在婆家会遭受虐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当今印度妇女的地位已经大有改善,但是《摩奴法典》对其留下的深刻印记还是不可磨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