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效果
把院前急救运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治疗中
把院前急救运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治疗中1. 引言1.1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作为急性心梗患者急救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院前急救是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提供的紧急救助,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情恶化,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及时的院前急救能够迅速减轻症状,稳定病情,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加快康复进程的关键一步。
在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操作将为患者的生存和康复带来重要的保障。
2. 正文2.1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意义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情况危急,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才能有效挽救生命。
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梗死,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会导致心肌坏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院前急救中,最关键的是要迅速识别急性心梗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一旦确定患者可能患有心梗,就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院前急救人员可以通过心电图仪等设备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电图异常,从而更快地确定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通过院前急救的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保护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院前急救在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面对急性心梗患者时,及时的院前急救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康复可能,是急性心梗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2 院前急救的具体操作步骤1. 判断心梗症状:首先要了解心梗的常见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胸闷等。
当遇到症状严重的患者时,应该考虑可能是急性心梗,及时做出判断。
2. 快速呼叫急救:在确定患者可能是急性心梗后,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症状和情况,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0-21T10:35:29.25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6期作者:李黎[导读]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李黎京山市人民医院湖北省 4318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胸痛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胸痛患者做为研究。
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路径,总结分析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45例,成功率90.0%,参照组患者,抢救成功38例,成功率76.0%,X2=13.21,P<0.05;实验组的构建静脉通道、分诊评估、急救时间、静脉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结论:优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于急诊胸痛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胸痛;全程优化护理;抢救急诊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预计有超过700万患者被诊断为ACS。
停止供氧约5分钟心肌组织就会严重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在3~6小时内重新恢复半暗带的血液供应,还可以恢复其生物电活动[1],因此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急诊胸痛的救治。
本文将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救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
共100例,发病1-7h,平均时间4.5±2.8h。
男50例,女50例;年龄56~82岁,平均(70.1±3.7)岁。
实验组,50例,发病1-6.4h,平均时间4.1±2.5h。
男25例,女25例;年龄57~81岁,平均(68.2±3.4)岁。
参照组,50例,发病1-7h,平均时间4.8±3.1h。
胸痛中心-高危胸痛分辨及院前处理流程
实用文档
心绞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上、中段,少数在心 前区或剑突下,可有放射痛,疼痛性质 为紧缩压榨感、闷胀窒息感、刺痛、锐 痛、灼痛,甚至刀割样疼痛,偶有濒死 感,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
实用文档
疼痛持续时间约1—5分钟,休息或含服 硝酸甘油后,1–3分钟内可缓解症状。
实用文档
肺栓塞
体循环静脉或右心内血栓栓子脱落,进入肺循环,堵塞肺 动脉或其分支---称肺栓塞;由于肺栓塞或肺动脉血栓形成 ,引起肺组织缺氧坏死---称肺梗死。
常见诱因:心脏病、长期卧床、新近手术或外伤、职业( 久立) 。
常见症状: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与紫绀。疼痛可为刺痛 、绞痛,部位在胸骨后,向肩部放射,随呼吸而加剧。可 有咳嗽、咯血,检查病变部位呈浊音,并可听到胸膜摩擦 音。主干栓塞时可出现晕厥、猝死。
2. 呼吸: 呼吸频率大于24次/分,严重呼吸困 难。
3. 神志:差于正常甚至昏迷。 4. 循环:心率小于40 次/分或大于100次/分,
肢体末梢发冷,颈静脉怒张。 5. 心电图: ST段抬高或压低,或有严重心律失
常。 6. 血氧饱和度小于90心源性疼痛:急性冠脉综合征 (UAP、AMI),约占45%。
晕厥可能是肺栓塞的唯一症状。
实用文档
对急性胸痛病人给予快速鉴别诊断,对其危险性 给予准确的评估,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 首先识别出高危胸痛(especially with those life-threatening),快速纳入“绿色通道”。
实用文档
医院快通道(绿色通道)
原则上讲,任何原因的胸痛,只 要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面色 苍白、出汗、皮肤湿冷),都应进 入医院快通道。
院前急救措施在急性心梗患者急救中的治疗效果
院前急救措施在急性心梗患者急救中的治疗效果发表时间:2018-11-09T16:37:37.8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孙鹏[导读]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中,院前急救措施是有效的,可以获得更多的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处理措施。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院前急救护理。
比较两组院前护理的有效性和死亡率。
结果观察组院前护理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0%对89.13%),显著高于后者(x2=5.89,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后者(2.00%对10.87,X2=4.28,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中,院前急救措施是有效的,可以获得更多的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护理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医学危重病。
其发病率快速,快速,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残疾率和死亡率高,及时判断和实施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来说极为重要。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的应用效果,本文总结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急诊治疗期间确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7-71岁,平均(56.3±5.1)岁;请求紧急情况的时间间隔为2至30分钟,平均为(8.1±5.1)min;心肌梗死部位:多发部梗死3例,下壁11例,分隔6例,前壁25例。
在观察组中观察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AMI患者的另外50名患者。
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护理人员在STEMI救治中的作用
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护理人员在STEMI救治中的作用作者:黄文会廖加梅芦静李娜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在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STEMI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3月间急高危胸痛患者110例,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末进行院前急救,入院后常规急救,观察组开展胸痛中心运行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发病到治疗时间(122.4±16.3)min、发病到确诊时间(252.4±34.1)min、住院时间(22.4±7.7)d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时间(84.1±11.1)min、发病到确诊时间(176.1±24.3)min、住院时间(12.0±5.3)d(P<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56.3%、心源性休克61.8%、恶性心律失常43.6%、死亡的发生率32.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21.8%、心源性休克21.8%、恶性心律失常16.4%、死亡的发生率5.4%(P<0.05)。
结论:急高危胸痛患者采用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胸痛中心;STEMI救治;临床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02-01很多疾病在突然发病情况下患者会发生胸痛,如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等,因以上疾病的抢救时间窗较短,病情变化速度快,,临床死亡率高,直接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也是居民致死的主要疾病类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是导致心脏疾病死亡直接因素。
在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ST短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在2013年我国便建立了胸痛中心认证体系,胸痛中心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快速诊疗通道,最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时间。
某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53例经验和体会
某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53例经验和体会曹娴;李松华;倪海莱;黄湘琴【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干休所;院前急救;经验【作者】曹娴;李松华;倪海莱;黄湘琴【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翔安干休所;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翔安干休所;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翔安干休所;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翔安干休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1院前急救是对突发的危重疾病或受到意外伤害的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实施必要的紧急处置,进而稳定患者的病情,挽救并维持伤病患者的生命[1]。
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近5年某军队干休所的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了整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翔安干休所突发疾病的患者,卫生所医务人员实施紧急院前急救,共53例。
患者中,47例为我所退休老干部,6例为退休老干部的配偶或遗属;男性43例,年龄(84.7±5.4)岁;女性10例,年龄(87.9±7.3)岁。
2 结果2.1 急救病例种类分布具体的病因及所占比例见表1。
表1 院前急救病种分布系统病种例数(%)系统总例数(%)循环系统心绞痛14(27.5)31(58.5)急性心肌梗死3(5.6)快速房颤5(9.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1.9)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3.8)急性心力衰竭3(5.6)高血压急症3(5.6)神经系统缺血性梗死4(7.6)6(11.3)出血性梗死2(3.8)呼吸系统哮喘2(3.8)4(7.6)肺栓塞1(1.9)呼吸衰竭1(1.9)消化系统急性胃肠炎2(3.8)4(7.6)急性肠梗阻1(1.9)急性胆囊炎1(1.9)内分泌系统糖尿病2(3.8)2(3.8)其他烫伤、外伤、过敏等6(11.3)6(11.3)总计53(100.0) 2.2 疾病突发时间分布正常上班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00-11∶30,14∶00-17∶30),大部分卫生所医务人员在岗在位,非上班时间(工作日11∶30-14∶00,17∶30-次日8∶00,以及双休日和节假日全天)只有值班医生留守。
胸痛患者优先机制
胸痛患者优先机制便捷、快速的绿色通道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来说是生命安全的保障,尤其是对于首份心电图诊断为STEMI的患者,通过院内绿色通道,患者能够实施绕行急诊被直接送到导管室。
但是要实行院内绿色通道的顺利启动,医院与院前急救系统("120")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来说,医院与院前急救系统签署联合救治胸痛患者的书面协议后,会定期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其目的之一就在于使其熟悉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路径及一键启动方式。
当院前急救人员遇到心电图为STEMI的患者,会将该信息分享在医院共同的微信群中,同时拨打医院预检预报电话,予以预报;通过这种方式,院内医生可在患者救护车转运途中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当患者送达医院时,急诊医护人员、心内科医生、心导管室医护人员已做好准备,患者可立即绕行急诊前往导管室接受PPCI;另一方面,如若经过院内医生判定为高危胸痛患者而非STEMI患者,该患者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监护室等科室优先进行救治。
为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开放绿色通道的硬性指标包括∶急性胸痛患者在到院10min内,应由急诊护士按医生要求完成12或18导联心电图检查,要求10min内出具心电图报告;急诊医护人员或其他急诊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确保能在20 min内获得患者的检测结果;同时,建立30 min 导管室一键激活机制。
院内绿色通道的作用在于为高危患者争取时间,对于胸痛中心来说,院内绿色通道也有其相关的关键指标可进行评估∶主动脉夹层或PE患者到院后行急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时间必须小于30min;"120"救护车来院的 STEMI患者D- to-B时间小于90min,且达标率75%以上。
(二)急诊专科护士基本准入标准∶基本职业、业务、身心素质要求(1)急诊专科护士职业素质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对患者要有深切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
胸痛患者院前急救流程及时间管理
胸痛患者院前急救流程及时间管理
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流程及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般的流程和时间管理建议:
1. 快速评估和响应:接到胸痛患者的求救电话后,急救人员应尽快到达现场。
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现场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病情和症状,指导进行简单的自救措施。
2. 现场评估:到达现场后,迅速进行评估,包括询问病史、症状、用药情况等。
进行简要的身体检查,特别注意呼吸、循环状况和生命体征。
3. 早期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考虑可能的病因,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栓塞等。
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快速血糖检测等。
4. 紧急处理:根据初步诊断,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如给予吸氧、止痛药物、硝酸甘油等。
对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5. 转运决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急救中心的资源,决定是否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对于高危患者,应尽快转运到有条件进行介入治疗的医院。
6. 转运途中管理:在转运途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与接收医院保持沟通,提前告知病情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做好接诊准备。
7. 交接和后续处理:到达医院后,与医院急救团队进行交接,详细说明院前的处理措施和病情。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进一步诊疗。
时间管理方面,强调快速响应、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每个环节都应尽量缩短时间延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请注意,以上流程仅为一般性指导,具体的院前急救流程和时间管理可能因地区、医疗机构和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
急救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决策。
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精细化护理措施及实施效果
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精细化护理措施及实施效果作者:***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2年第08期【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的精细化护理措施及实施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7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胸痛程度、焦虑心理评分,治疗开始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施精细化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精细化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开始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诊室的急性胸痛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胸痛程度及焦虑情绪,缩短治疗开始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措施;急性胸痛;护理效果;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5--03胸痛症状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其诱发因素较多,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发生急性胸痛后,患者血压会快速上升,并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疼痛等,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则极易发生猝死[1-2]。
为了保证患者在急诊室的治疗效果,需要重视护理干预的作用,从多个方面给予患者恰当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本研究主要探讨急诊室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医院2020年7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
0.05);干预后,实验组SF⁃36中生理功能㊁躯体功能㊁情感职能㊁生理职能㊁活力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一体化护理模式下,医护相互配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为其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让患者的适应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减轻其生理痛苦,促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让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㊁面对自身的疾病[11]㊂综上所述,建立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模式,在手术中实时掌握患者的情绪状态㊁心理㊁生理及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能让手术过程更安全,还能缩短对并发心包填塞患者抢救到位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医患矛盾,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㊂因此,在BCS介入治疗并发心包填塞患者中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㊀武明辉,孙明华,史大鹏,等.能谱CT最佳CNR技术在提高布加综合征患者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4):659-662.[2]黄琴,李惠敏,张晓钿.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2):920-923.[3]赵宝春,张淑丽,高翔,等.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精准护理在哮喘患儿康复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13-16.[4]谢清.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6):952-954.[5]赵灵利,李婷婷,吴一凡,等.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价[J].传染病信息,2020,33(4):347-349.[6]何娟,姚宏艳,李朝兰,等.心脏介入治疗合并出血及急性心包填塞的观察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58-59.[7]郭建英.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山东医药,2016,56(20):80-81.[8]单丹丹.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106-109.[9]高亚维,都艳敏,杨雪妮,等.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6):93-95.[10]涂冬英,王玲.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干预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9):103-105.[11]徐筱清,莫琼珍,花奇凯.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案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3(16):2884-2885.本文编辑:董永阳㊀㊀2020-01-07收稿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沈㊀俊,冯智灵,袁海花(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㊀湖南衡阳421001)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将2017年5月1日 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2075例急性胸痛患者运用常规急救交接模式(实施前),将2019年1月1日 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2123例急性胸痛患者运用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各节点抢救时间㊁抢救效果㊁预后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分㊂结果:实施后院前-院内交接时间㊁护理评估完成时间㊁心电图完成时间㊁标本采集完成时间㊁确定诊断时间㊁急诊室停留时间及首次接受治疗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需急诊PCI术㊁30d病死率㊁心力衰竭㊁心源性休克㊁恶性心律失常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抢救成功率㊁护理操作技能㊁急救知识掌握㊁反应能力㊁医护配合及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㊂结论:将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不仅能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还能减少MACE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㊂ʌ关键词ɔ急性胸痛;院前与院内急救;急救衔接;分级预警;三维护理模式;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3.011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3-0036-04㊀㊀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急症,占急诊内科总数的5% 20%,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㊁诱发因素及预后情况不同[1]㊂由于急性胸痛起病急骤,涉及学科广㊁病情进展快,对救治时间的要求很高,如何在稳定胸痛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快速识别病因㊁明确诊断,对患者后续治疗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2]㊂院前与院内的急救效率和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大多数院前与院内急救存在严重 断链 现象,不仅延误治疗和抢救,还会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3]㊂因此,完善院前㊁院内急救管理,使院前与院内急救快速衔接㊁统一是救治成功的关键㊂分级预警模式是通过应用快速评估及风险预警评估等量化工具,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和识别,采取相应的急救调配预案,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减少延63误,提高抢救成功率㊂三维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的新型护理模式,其通过不断完善知识维㊁逻辑维㊁时间维涵盖的相关内容,达到缩短救治时间㊁提高急救治疗的目的[4]㊂2019年1月1日 2020年10月1日,我们对2123例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旨在探讨该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选取2017年5月1日 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4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①非创伤性急性胸痛发作,发作时间ɤ12h者;②年龄19 82岁;③具备正常语言沟通能力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创伤性胸痛或其他疾病累及胸痛患者;②心㊁肺㊁肾严重障碍者;③初次就诊后30d内再次就诊者;④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者㊂将2017年5月1日 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2075例急性胸痛患者运用常规急救交接模式(实施前),男1145例㊁女930例,年龄22 82(67.35ʃ8.12)岁;病因:非心源性胸痛572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源性胸痛664例,主动脉夹层8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2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9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77例,肺动脉栓塞17例,诊断中5例,未明确8例,其他17例㊂2019年1月1日 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2123例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实施后),男1144例㊁女979例,年龄19 78(65.17ʃ8.34)岁;病因:非心源性胸痛575例,非ACS心源性胸痛663例,主动脉夹层95例,NSTEMI130例,STEMI421例,UA178例,肺动脉栓塞14例,诊断中6例,未明确12例,其他29例㊂实施前后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㊂1.2㊀方法1.2.1㊀实施前㊀采取常规院前-院内急救交接模式,即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㊁询问病史和临床症状,给予吸氧㊁心电监护㊁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㊂护士立即向医院胸痛中心小组汇报,申请进入绿色通道,救护车快速安全转运患者至医院,途中抽血以备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㊂在患者到达医院后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由院内急救小组再次评估患者病情,并迅速完成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及对症治疗㊂1.2.2㊀实施后㊀采取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分级预警㊂急诊护士根据患者胸痛症状㊁生命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使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5]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Ⅰ级(MEWSȡ11分),病情濒危;Ⅱ级(MEWS9 10分),病情危重;Ⅲ级(MEWS5 8分),病情较重;Ⅳ级(MEWSɤ4分),病情较轻㊂通过院前预警信息系统上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分级安排就诊,启动相应的急救调配预案,并预先电话通知:对Ⅰ Ⅱ级患者给予紧急复苏处理持续监护,分诊后立即给予相应抢救处理;Ⅲ级患者应安排提前就诊,缩短候诊时间;Ⅳ级患者安排按顺序就诊,分诊护士在患者候诊期间应每隔10min进行1次评估,以防病情突变㊂②三维护理模式㊂结合急救安全管理和霍尔三维结构理论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三维护理模式㊂a.知识维:通过集中讲座㊁案例分析㊁情景模拟演练等方式,对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包括急救专业知识㊁心肺复苏㊁除颤㊁呼吸机㊁心电图机等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由护士长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中,并将考核成绩计入日常工作表现中,与绩效挂钩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度㊂b.逻辑维:结合急诊科院前-院内急救特点,培养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逻辑思维,明确急救要点㊁急救内容㊁与相关部门的衔接联系等,分析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急救时间和内容顺序的逻辑性,反复强化训练,形成惯性思维,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调动其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在救治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全面性㊁预见性㊁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把握抢救时机,提升护理效果㊂c.时间维:制定详细的院前㊁院内急救护理程序,包括病情评估㊁分类㊁现场急救㊁转运㊁途中监护㊁院内交接等,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标准化程序确定各项急救操作的完成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㊂1.3㊀观察指标㊀比较实施前后各节点抢救时间㊁抢救效果㊁预后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㊂①各节点抢救时间:包括院前-院内交接时间㊁护理评估完成时间㊁心电图完成时间㊁标本采集完成时间㊁确定诊断时间㊁急诊室停留时间及首次接受治疗时间㊂②预后:比较两组抢救成功㊁需急诊PCI术㊁30d病死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㊂MACE主要包括心力衰竭㊁心源性休克㊁恶性心律失常㊂③满意度:于出院前发放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场回收㊂问卷分为护理操作技能㊁急救知识掌握㊁反应能力㊁医护配合4个方面(信度为0.826,效度为0.797),各项目标准分0 25分,各方面分数相加即为总满意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㊂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实施前后各节点抢救时间比较㊀见表1㊂2.2㊀实施前后抢救效果比较㊀见表2㊂表1㊀实施前后各节点抢救时间比较(xʃs)时间n院前-院内交接时间(s)护理评估完成时间(min)心电图完成时间(min)标本采集完成时间(min)确定诊断时间(min)急诊室停留时间(min)首次接受治疗时间(min)实施前207587.45ʃ16.702.69ʃ1.003.98ʃ0.7213.58ʃ4.2619.25ʃ5.4128.56ʃ5.0832.74ʃ6.49实施后212365.50ʃ15.392.17ʃ0.603.58ʃ0.697.35ʃ3.1013.31ʃ4.2320.52ʃ4.2723.97ʃ5.68t值44.29920.48318.38054.26839.68055.55746.620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73表2㊀实施前后抢救效果比较时间n抢救成功例%需急诊PCI术例%30d病死例%实施前2075176384.961456.991678.05实施后2123192790.771064.99904.24χ2值33.2337.43026.489P值<0.0010.006<0.0012.3㊀实施前后MACE发生情况比较㊀见表3㊂表3㊀实施前后MACE发生情况比较时间n心力衰竭例%心源性休克例%恶性心律失常例%合计例%实施前20751587.611014.87763.6633516.14实施后2123823.86673.16542.542049.56χ2值27.4066.6124.37940.052P值<0.0010.0100.036<0.0012.4㊀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㊀见表4㊂表4㊀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分,xʃs)时间㊀n护理操作技能急救知识掌握反应能力医护配合总满意度实施前㊀207517.90ʃ2.5816.18ʃ2.6616.73ʃ2.2817.31ʃ3.1070.12ʃ6.57实施后㊀212320.13ʃ2.1019.39ʃ2.5521.46ʃ2.1321.08ʃ2.2685.27ʃ5.36t值30.74639.91869.47645.09881.949P值<0.001<0.001<0.001<0.001<0.0013㊀讨论急性胸痛的病因繁多,如心脏病㊁大血管疾病㊁呼吸系统疾病㊁皮肤肌肉神经疾病等均可引发急性胸痛,其临床表现各异,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别[6-7]㊂院前与院内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大多数院前与院内急救属于不同的医疗机构,通讯指挥及调度缺乏统一性,无法有效衔接,导致救治效果不理想[8]㊂因此,采用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使院前与院内急救各环节紧密衔接,使患者得到连续㊁有效的急救处理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㊂分级预警模式主要着重急危重症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的交接问题,通过快速识别和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向院内传递,以启动相应的急救资源调配,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时效性,对改善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9]㊂三维护理模式是通过知识维㊁逻辑维及时间维的协调应用,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的护理管理模式㊂有研究指出,三维护理模式不仅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10]㊂本研究显示,实施后院前-院内交接时间㊁护理评估完成时间㊁心电图完成时间㊁标本采集完成时间㊁确定诊断时间㊁急诊室停留时间及首次接受治疗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1)㊂提示,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能缩短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急诊PCI手术率及30d病死率㊂分析原因,主要为在分级预警模式下,护理人员首先根据患者胸痛症状㊁生命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再使用MEWS表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通过统一的通讯平台实时传递患者信息,以便院内提前完成人员和药品准备工作,缩短院内急救反应时间,使患者在院前及院内的救治有效衔接,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急诊PCI手术率及30d病死率㊂有报道称,若救治急性胸痛患者不及时,MACE发生的风险很高[11]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需急诊PCI术㊁30d病死率㊁心力衰竭㊁心源性休克㊁恶性心律失常及MACE总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1)㊂原因可能与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的应用缩短抢救时间有关,心源性胸痛或大血管损伤是引起急性胸痛的重要原因,在急救交接过程中早期识别和干预病情危重患者,能够有效避免MACE的发生,保障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的安全性[12]㊂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抢救成功率㊁护理操作技能㊁急救知识掌握㊁反应能力㊁医护配合及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㊂表明将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患者满意度更高㊂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环境复杂㊁时间紧迫㊁随机性较强,分级预警模式在急救衔接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通过量化患者病情分级㊁设置相应的调配预案,构建系统㊁规范的流程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机结合㊁互助互补,实现院前院内急救的序贯性[13]㊂而三维护理模式通过集中培训㊁讲座等方式,从知识㊁逻辑㊁时间3个维度,帮助护理人员强化抢救知识及操作,提高逻辑维理念和工作效率[14]㊂两者联合能大大缩短院内急救反应时间,实现院前与院内急救的贯序性,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㊂综上所述,将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不仅能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还能减少MACE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㊂但本研究仅讨论该模式对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的应用效果,是否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急救模式有待进一步验证㊂参考文献[1]㊀刘明文,吴国龙.114例急性胸痛的回顾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4):316-318.[2]郎云丽,王克福,张霞,等.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在胸痛中心急救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8):68-70.[3]顾淑芳,孙娜.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74-476.[4]龙晓秋,刘贤英,周利.三维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血栓栓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06-107.[5]SubbeCP,KrugerM,RutherfordP,etal.Validationofa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inmedicaladmissions[J].QJM,2001,94(10):521-526.[6]张健,胡大一,孙金勇,等.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调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8):618-620.[7]MantenA,CuijpersCJ,RietveldR,etal.Rationaleandde⁃signofacohortstudyevaluatingtriageofacutechestpaininout⁃of⁃hoursprimarycareintheNetherlands(TRACE)[J].83PrimHealthCareResDev,2020,8(21):10.[8]顾淑芳,孙娜.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74-476.[9]郑若菲,金爽,林羽,等.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2):79-82.[10]严立仙.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6):21-23.[11]聂谦,黄爱玲,唐绪荣,等.胸痛中心处理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26(6):306-310.[12]陈锐,黄英华,杨进,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512-516.[13]鲁长滨,王佩,陈校云,等.发达国家数字化医院对我国院外急救的启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10):961-962.[14]李颖,袁学华,刘蕊,等.时间-知识-逻辑三维护理干预在NSTE⁃ACS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3):332-336.本文编辑:谭㊀峰㊀㊀2020-12-26收稿胰岛素泵师管理工作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莫璀瑛1,周㊀燕2∗,卢筱华2(1.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㊀广东佛山528000;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师(简称泵师)管理工作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将2017年1月1日 10月1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分泌科会诊;将2018年12月1日 2019年8月1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内分泌科会诊的基础上给予泵师管理工作模式㊂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㊁餐前血糖(PMBG)㊁餐后2h血糖水平(2hPBG)㊁血糖达标时间㊁带泵治疗时间,追踪使用胰岛素泵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㊂结果:观察组达标日FBG㊁2hPBG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㊁带泵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使用胰岛素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泵师管理工作模式,可改善非内分泌科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提供更安全的保障㊂ʌ关键词ɔ胰岛素泵师;2型糖尿病;低血糖中图分类号:R473.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3.012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3-0039-03㊀㊀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㊁环境影响为其常见致病原因,多以 三多一少 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㊂胰岛素泵是一种通过与机体的连接装置向体内持续释放胰岛素的仪器,使患者的血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控制标准或接近控制标准,达到强化治疗的目的[2]㊂胰岛素泵主要在内分泌科应用,均需要专业的护士进行操作㊂若胰岛素泵在非内分泌专科中应用,由于患者自身没有糖尿病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而医护人员也缺少胰岛素泵设备的相关知识,那么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有一些安全问题出现[3]㊂为使胰岛素泵疗法能够在临床使用更加正确㊁规范,‘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护理管理规范“首次提出 胰岛素泵师 的概念[4]㊂胰岛素泵师(简称泵师)是经过专业培训㊁考核认证之后,能独立进行使用和管理胰岛素泵的专业医护人员㊂有研究报道提出,为更加有效地管理胰岛素泵,建议增加泵师㊁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联络护士的岗位㊂2018年12月1日 2019年8月1日,我们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泵师管理工作模式,取得满意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科研课题立项项目(编号:gdhlxueh2019zx336)㊂∗通信作者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选取2017年1月1日 2019年8月1日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①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均分布于消化科㊁特需诊疗中心㊁血液科㊁泌尿外科㊁骨科㊁肝外科㊁胃肠外科㊁妇科㊁烧伤科;③采用美敦力的胰岛素泵,赖脯胰岛素治疗,罗氏卓越型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者;④患者均知情同意㊂排除严重并发症者㊂将2017年1月1日 10月1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0 83(58.0ʃ14.6)岁;病程0.5 31.0(8.83ʃ6.75)年;非手术科室19例,围手术科室31例㊂将2018年12月1日 2019年8月1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男30例㊁女20例;年龄26 83(55.3ʃ15.4)岁;病程0.5 30.0(8.41ʃ7.20)年;非手术科室16例,围手术科室34例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㊂1.2㊀方法1.2.1㊀对照组㊀实施常规内分泌科会诊㊂内分泌科的会诊医生负责对全院糖尿病患者会诊,主要通过会诊单来推断患者体内血糖的状况㊂会诊医生对餐前确定使用大剂量或基础量胰岛素后,再由内分泌科的护士对胰岛素泵进行组装,对餐前大剂量注射由患者所在科室的护士来操作,当出现异常情况93。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
【重磅发布】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2020年3月修订来源于胸痛中心联盟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0月22日授权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组织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胸痛中心总部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 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资料3.5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L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 (资料2分)(1.10)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和重大决策;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说明:L 10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急性胸痛院前急救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急救
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需要 用处理创伤病人的方式来迅速分检病人,实施各种治疗措 施。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急救
• 早期除颤:半数AMI病人院前早期死亡 死亡的原因是致死性室速及室颤(VF) VF的主要危险发生在症状发作后最初4h内
早期除颤
心梗死亡患者越来越年轻
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 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 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
院前急救的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 总原则:经院外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应优先救治。 • 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 • 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 • 急救与呼救并重 • 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抬起就跑”→“暂等并稳定伤情”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要点
• 吸氧、监护、心电图、血氧监测、建立静脉通路 • 绝对卧床、报病危 • 硝酸甘油含化、静滴 • 阿司匹林0.3嚼服 • 应用镇静剂、止痛剂 • 备好除颤仪 • 院前溶栓 • 联系急诊PCI及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主动脉夹层院前急救要点
• 吸氧、监护、心电图、血氧监测、建立静脉通路 • 绝对卧床、报病危 • 血管扩张剂应用控制血压 • ß受体阻滞剂应用控制心率 • 必要时用镇静剂和止痛剂 • 联系心外科会诊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
不典型症状
• 以咽喉痛(烧灼感)、牙痛、颈痛、背痛等为首发症状 • 不适感伴大汗 • 休克 • 表现为突发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心悸等心
功能不全症状 • 胃肠型: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痛,体检时甚至可有上
腹压痛和腹肌紧张等。 • 突然出现的神志不清:意识丧失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故
肺栓塞院前急救要点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方法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1-10至2022-12月时间段内,72例急诊胸痛病人纳入样本,依据病人就诊尾号随机盲目法分为2组,对比组病人开展一般急诊流程护理,探析组则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病人抢救效果。
结果:探析组各项抢救指标相比较对比组而言更优,且救治时间大幅度缩短,数据差距较大(P<0.05)。
探析组与对比组病人胸痛再次复发率分别为2.78%(1/.36)、22.22%(8/36),探析组复发几率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比较显著(P<0.05)。
结论:本院急诊胸痛病人,在急诊抢救期间联合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不仅节约救治时间,并且在最短时间内稳定病人生命体征,挽救病人生命安全,提高生存几率,可在临床上推荐。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胸痛;抢救效果;影响胸痛是临床心血管疾病常见突出体征,胸前区疼痛感时间越长,病人心肌损伤越严重,与冠状动脉受阻,心肌血液回流受限,导致心肌细胞出现大面积缺血缺氧,病情进展快速,若不能在有效时间窗内抢救治疗,可能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性坏死、衰竭,增加病死几率。
因此,在临床上快速抢救胸痛病人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步骤。
传统急诊流程护理流程繁杂,延长抢救时间,极易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延误病情,导致急诊抢救效果不理想。
本文研究中针对筛选的72例胸痛病人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措施的抢救有效性进行探究与分析。
1、临床资料1.1基础统计资料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1-10至2022-12月时间段内,72例急诊胸痛病人纳入样本,依据病人就诊尾号随机盲目法分为2组。
对比组男与女各占比=16:20,年龄搜集范围:最小38岁-最大63岁之间,均值范围统计(50.5±5.8)岁;探析组男与女分别各占比=19:17,年龄搜集范围:最小39岁-最大64岁之间,均值范围统计(51.2±5.6)岁。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_1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3-27T08:17:52.565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2期作者:孟雪林胡飞[导读]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救过程中对胸痛患者抢救的作用孟雪林胡飞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4410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救过程中对胸痛患者抢救的作用,并总结出急救护理要点。
做法:对142例胸痛患者,按照一般的抢救流程实施治疗为对照组;通过对135例胸痛患者实施长期随访研究,并将他们列为观察组,建立了胸部疼痛应急管理流程,同时对他们开展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训练。
结果: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13.6±6.7)分钟,开始治疗时间(28.5±5.6)分钟,平均住院时间(9.5±3.1)d,对照组是平均抢救时间(15.8±8.2)min、开始治疗时间(26.6±3.1)分钟,平均住院时间(10.7±3.8)d(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30%和88.73%,而对照组则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对急救流程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提升病人的抢救效果,进而降低病人的不良反应,控制病情的变化与发展,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进而降低病人的医药花费,提高病人的长期预后。
关键词:胸痛;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急诊科是目前收治重症患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科室,其救治和护理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
胸痛是很多危重病人的主要症状,大约5%的急诊病人会出现胸痛,主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纵隔肿瘤等。
及时准确地诊断胸痛的原因,有效地处理,可提高病人的预后。
以AMI最常见的心肌梗死为例,早期介入治疗可使病人受益,早期再通可使缺血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防止心衰,减少死亡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胸痛抢救的成功率,某一医院某一时间制订并推行了全身性胸痛急救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6T02:46:59.940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0期作者:纪姗姗[导读] 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改善。
纪姗姗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 166200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改善。
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58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9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79例采取优化急诊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预后。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时间(12.67±5.53)min、急诊停留时间(4.52±2.71)h以及住院时间(9.53±3.62)d 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16.52±7.54)min 、急诊停留时间(9.56±3.67)h以及住院时间(13.42±4.52)d 相比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25、4.337、5.971,P<0.05)。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来说,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胸痛;抢救效果胸痛是临床常见病,胸壁病变、心血管病变、支气管病变以及胸膜病变都是引发胸痛的主要因素,急诊科作为医院重点科室,接受胸痛患者后需要及时为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为了急救护理工作开展地更加顺利,该研究方便选取在2018年3月—2019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58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急诊胸痛患者护理流程的优化对抢救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58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用于胸痛病人抢救中的效果探讨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用于胸痛病人抢救中的效果探讨发布时间:2022-12-26T08:47:40.12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6期作者:罗顺萍,吴倩[导读]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胸痛病人,分析在抢救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
方法是选择罗顺萍,吴倩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 725000【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胸痛病人,分析在抢救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
方法是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痛患者4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
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实施优化急诊流程护理。
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指标和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产生率等。
结果是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在观察组中,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是针对胸痛病人抢救工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胸痛病人;抢救;效果在医疗机构中,急诊科十分重要,并且集中了大量的危重患者,其治疗和护理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体医疗机构的医疗效率。
胸痛是危重症患者十分普遍的临床表现,并且急诊科中的伴胸痛症状的患者大约有5%以上,比如肺栓塞、纵膈肿瘤、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患者,发病十分突然,并且有着很高的致死率。
快速诊断胸痛病因并及时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在本研究中,主要是选择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痛患者42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痛患者4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效果
急性高危胸痛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是心脏病、肺部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表现。
这种情况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救治,否则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这种急性高危
胸痛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院前急救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
治中的效果进行探讨,从急救措施的有效性、时间因素、医疗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全面了解院前急救对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是在急症发生后,急救人员在患者就医之前,对患者进行的急救抢救工作。
这些急救工作包括现场急救、心肺复苏、输液、气道管理等。
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
治中,院前急救护理可以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首先是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院前急救人员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在
急症发生后迅速进行急救抢救工作,包括心肺复苏、止血、输液等。
这些急救措施在急性
高危胸痛患者中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稳定患者的病情,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其次是提供紧急转运服务。
院前急救车配备了一系列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可以在患者
病情稳定后,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这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来说,
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就医速度,减少其因病情恶化而导致的死亡率。
院前急救护理还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病情信息。
急救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急
救护理的还会将患者的病情信息及时地传输给医疗机构,使医生能够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其做好接诊准备。
这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患者的病情往往变
化较快,需要医疗机构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院前急救护理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急救护理的效果是否良好,还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是急救护理的时间因素。
时间是救治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关键。
从患者发病到接
受有效治疗的时间越短,患者的生存率就越高。
院前急救护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
进行急救抢救,并迅速将其转运至医疗机构。
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救治的效果,减少
患者因病情恶化而导致的死亡率。
其次是医疗资源的调配。
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急救车、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等。
院前急救护理在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的还可以协调医疗资源的调配,保障患者得到最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这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
们的病情往往十分紧急,需要医疗机构能够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医疗资源。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提供及时有效的急
救措施、紧急转运服务和医疗资源的调配,可以大大提高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
减少患者因病情恶化而导致的死亡率。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急救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