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12.2 热量与热值
12.2 热量与热值教案

以开火车形式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的抄五遍!
二、新课教学
(一)展示目标(全班同学朗读)
(二)自学书本P26-P29,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自己一旁板书)
1.什么叫做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叫做燃料的热值?它的单位是什么?
3.热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
(三)导学
1.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本(章)节第课时(本学期)总第课时年月日
课题
12.2热量与热值
课型
新援课
课前准备
教
师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火柴、烧杯、石棉网。
学
生
预习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90℃→30℃一杯水,慢慢变冷,内能减小。(热传递)
温度越高的同一物体,热量越大。(×)
2.特殊例子:0℃冰融化成0℃水,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变;
0℃水凝固成0℃冰,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变小,温度不变。
同一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活动一探究水的吸热与其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
(四)互学
3.了解热值的概念,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
教
材
分Hale Waihona Puke 处理教学重点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热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
热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材延伸
Q=q·V Q-热量-J V-体积-m3q-热值-J/m3
技能操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热量与热值 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 热量与热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第2节“热量与热值”。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热量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热值的定义、分类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热量和热值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热量和热值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量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2. 掌握热值的定义、分类以及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热量和热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量和热值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难点:热量和热值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烧水的过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开了会冒热气?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热量有什么关系?2. 概念讲解:(1)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单位:焦耳(J)。
(2)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的比值。
单位:焦耳/千克(J/kg)。
3. 计算方法讲解:(1)热量计算:Q = 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 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2)热值计算:q = Q/m,其中q表示热值,Q表示热量,m表示质量。
4. 例题讲解:例题1:一块冰的质量为200g,温度为5℃,加热至0℃,求冰吸收的热量。
解:Q = cmΔt = 2.1×10^3 J/(kg·℃) × 0.2 kg × (0℃ (5℃)) = 210 J例题2:一块质量为0.5kg的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000J,求煤的热值。
解:q = Q/m = 3000 J / 0.5 kg = 6000 J/kg5. 随堂练习:(1)一块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80℃,求水吸收的热量。
(2)一块质量为0.2kg的木材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00J,求木材的热值。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热量与热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量的概念,掌握热量与温度的关系,了解热量在物体间的传递方式。
2.学习热值的定义,掌握热值的计算方法,了解热值与燃料种类、质量的关系。
3.学会使用热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热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通过实验,观察热量传递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热量有关的现象?热量与热值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热量与热值。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热量的概念,强调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2.介绍热值的定义,解释热值与燃料种类、质量的关系。
3.讲解热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方法。
4.深入了解一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热值及其应用,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种能源的认识和看法。
5.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在家中节约能源,减少热量损失,制定一份节能计划。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作业中的计算题需列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等。
2.热量传递的实验现象和规律是本章节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
3.热量与热值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如家庭取暖、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热量与热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方面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热量和热值优秀教案

物理热量和热值优秀教案12.2 热量与热值【教学目标】知道热量的定义、符号和单位.知道热量与内能和温度的关系.了解并掌握物体吸热或放热与质量和温度的关系.知道热值的定义,会用Q=qm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燃烧的效率.【教学重难点】理解热量与内能和温度的关系.会用公式Q=qm进行计算,了解燃烧的效率.【教学过程】一、什么叫做热量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度量呢?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符号: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吸热时Q吸,放热时Q放.单位: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来的热量约为103J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一个物即使试温度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段内容是通过对水加热的实验,让学生认识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既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热量概念的理解,又为下节课学习比热容打基础.活动1:实验之前,应先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猜想.进行猜想可以为后面的实验研究定向,同时对最终理解实验结论具有铺垫作用.活动A按照教材设计进行即可.活动B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如何控制变量.为方便计算,同时考虑到课堂上加热的时间有限,取100g、200g、300g即可.对质量不同的水进行加热时,如果用酒精灯作热源,要保证每个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燃烧情况基本相同.得出结论后,教材给出了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适当扩展一下:1kg砂石温度升高1℃时,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1kg砂石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10kg砂石温度从10℃升高到100℃,需吸收多少热量?与水对比,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会对后面学习比热容作好铺垫.三、燃料的热值热值是表征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选择燃料的主要依据.热值问题可以从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量引出.例如,通过阅读教材或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判断属于上面的哪一类.再提出思考讨论题:这些不同燃料燃烧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总结,明确燃料燃烧过程都要放热,但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为了表示燃料燃烧时这种放热本领的不同,物理学中引入了热值的概念.至此可以顺势给出热值的定义和单位.常见燃料的热值表比较简单,类似的表格前面见过多次,可以让学生阅读表格,谈谈有什么发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燃料的热值表示的含义,知道表示气体热值时单位常用J/m3,在常见燃料中氢的热值是最大的.有关热值的计算公式比较简单,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题目或者教师另选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这里的计算只为帮助认识热值,不必扩展更多更深.燃烧的效率问题和污染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或只由教师讲述,都显得比较枯燥,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能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效果.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视觉信号来突出这个问题,如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展示锅炉烟囱、蒸汽机车冒黑烟等类似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燃烧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最后归结到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指出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会浪费燃料,降低效率,造成污染.还可回扣到热值定义中的关键词“完全燃烧”,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限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燃料燃烧所产生热量的流向,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被浪费掉了,进一步理解效率的意义.在比较普通家用煤炉、普通燃煤锅炉和现代化锅炉的效率时,通过多媒体投影、挂图展示相关情景,可以产生更加形象化的效果.教师还应加以引申,让学生知道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活动2:目的是加深对热值概念的理解,运用热值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的第1个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可以个人活动,也可小组活动.第2个问题应与课后课外活动1结合起来,布置每个学生回家完成.就一个班级而言,最好有不同燃料结构的家庭调查进行对比,以丰富学生对我国家庭燃料结构与节能措施的认识.一定要让学生实际进行调查,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中“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信息浏览栏目对西气东输作了简单介绍,是希望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西气东输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是解决东部能源紧缺的重要举措,对东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有关信息,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共享.课外活动1:是一个以调查、访问、观察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活动,意图是希望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们周围普通人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感受社会的不断进步,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热情.实际教学中,对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将它作为一个课题,组织小论文评选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自己也要带头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课外活动2: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数据表,从中提取有用信息,通过计算来分析讨论有关饮食、运动和身体成长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关注自身的发育和发展,并形成运用数据来分析和判断生活现象的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于第1个问题,由于需要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计算,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按性别将男、女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活动,得出若干结果,再进行汇总.以13~15岁年龄段的女生为例,每天需要淀粉0.56kg,而16岁的男生则每天需要淀粉0.70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即可.第2个问题则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大量出现的“小胖墩”、“豆芽菜”体形这类亚健康体形的原因展开讨论,也可以与本章其他内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参与讨论交流.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自己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身意识.以上两个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绝佳素材,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活动,切实有所收获.【课堂小结】热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1kg纯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热值: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布置作业】。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热量与热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 热量与热值学案一、教学内容1. 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热能的转移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耳(J)。
2. 热量计算: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其中c是物质的比热容,m 是物质的质量,Δt是温度变化量。
3. 热值的定义: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J/g。
4. 燃料的热值计算:燃料的热值计算公式q=Q/m,其中Q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m是燃料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掌握热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热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热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不同燃料的热值。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热值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热量与热值的概念,热量计算公式和热值计算公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烧水为例,让学生观察水温的变化,引出热量的概念。
2. 热量计算:讲解热量计算公式Q=cmΔt,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计算热量。
3. 热值定义:讲解热值的定义,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燃料的热值。
4.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热量和热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板书设计:热量计算公式Q=cmΔt,热值计算公式q=Q/m。
6. 作业设计:计算燃料的热值,找出生活中的热值实例,解释热量的传递过程。
六、板书设计热量计算公式:Q=cmΔt热值计算公式:q=Q/m七、作业设计0.5kg的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1.2kg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热值实例,解释热量的传递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了热量和热值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热量计算公式和热值计算公式。
12 2 热量与热值 教案1

12 2 热量与热值教案1[12.2 热量与热值]教案1《12.2 热量与热值》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二)过程方法1、利用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
2、根据各种燃料了解热值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二)教学难点:了解内能与热量的概念的区别。
1、一些常规燃料的样本、火柴、铁丝、润滑油等。
2、收集饮食与运动关系的资料。
3、了解自己家庭常用的燃料,一个月平均消耗多少燃料,支付多少燃料费。
1、复习总结上节课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
2、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
(一)什么叫做热量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热量、热量的单位。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符号:Q ,单位j 。
2、教师提示:注意热量与内能有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热量是物体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
内能和热量的单位都是J 。
(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思考: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的关系。
(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进行猜想。
(1)在家用燃气将初温相同一壶水与半壶水都烧开,它们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你是如何判断的)?(2)将初温相同的一壶水烧成温水与烧成开水,水温的变化量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得出: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多。
(3)研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按照教材设计进行实验。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2热量与热值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2.2热量与热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12章的第2节,主要涉及热量与热值的概念、计算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热能的传递方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2. 热值的定义:热值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用来衡量燃料燃烧能力的强弱。
3. 热量与热值的计算:热量计算公式为Q=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热值的计算公式为q=Q/m,其中q表示热值,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m表示燃料的质量。
4. 热量与热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热量和热值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冬天取暖、烹饪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量和热值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热量和热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量和热值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难点:热量和热值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相关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冬天用暖气取暖,引导学生关注热量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热量与热值的概念:通过PPT展示热量与热值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两个概念。
3. 热量与热值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课堂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热量和热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热量和热值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热量与热值热量:Q=cmΔt热值:q=Q/m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块质量为2kg的冰从10℃升高到0℃,求冰吸收的热量。
2016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2热量与热值

2016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2 热量与热值教案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热量与热值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从实际情景引入的方式,通过探究实验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热量与热值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物体发生热传递时才会出现。
2. 让学生理解热值的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
3. 培养学生运用热量和热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量与热值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热量与热值的计算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热量和热值相关的实际情景,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和热值的概念。
二、探究热量(15分钟)1. 讲解热量的概念,解释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物体发生热传递时才会出现。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热量的传递过程。
3.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量的计算方法。
三、探究热值(15分钟)1. 讲解热值的概念,解释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燃料的热值差异。
3.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值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热量和热值的理解和掌握。
2. 引导学生运用热量和热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燃料的燃烧热量、食物的热量等。
活动重难点:重点:热量与热值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热量与热值的计算和运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热值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量和热值的计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应加强对热量和热值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对热量和热值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教案)12.2_热量与热值

12.2 热量与热值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教学重点:热量的概念,理解燃料的热值。
1只。
水、温度计1支、酒精灯1盏、火柴1盒、铁架台1套、秒表1只、多媒体设备、量筒(100mL)一、通过复习、引入新课1.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的的实质:Array思考: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都会发生热传递呢?相同点: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什么叫热量1.热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强调:(1)热量是为了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而引入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2)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
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就谈不上热量。
(3)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2.热量的表示符号和国际单位制单位:热量是内能变化多少的量度,其单位应与内能单位相同。
探究点二探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思考: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的关系。
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进行猜想。
讨论:(1)在家用燃气将初温相同一壶水与半壶水都烧开,它们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你是如何判断的?(2)将初温相同的一壶水烧成温水与烧成开水,水温的变化量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得出: 水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多。
3.学生活动: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按照教材P26活动1进行实验。
结论:(1)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热量与热值+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ppt 17】【板书】三、燃料的热值1.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的能力。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表达式q=Q放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m是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是热值,单位是焦每千克,符号是J/kg。
3.燃料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化学能→内能。
【ppt 18】教师给出“一些燃料的热值”。
并讲解:表格中,氢气、煤气、沼气这些气体燃料热值的单位是J/m3。
教师提问:你家经常使用的是哪种燃料?它的热值如何?记录板书内容。
听讲,了解气体燃料热值的单位。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燃料的选择。
了解气体燃料热值的单位。
【ppt 19】教师介绍:对于某些气体燃料,其热值在数值上等于在标准状态下1m3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焦每立方米,符号是J/m3。
与此对应的热值的表达式q=。
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比如:干木柴的热值是1.2×107J/kg,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是1.2×107J。
煤气的热值是 1.8×107J/m3,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标准状态下1m3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是1.8×107J。
【ppt 20】【板书】4.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形态、体积、是否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5.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由q = →= qm 听讲,了解气体燃料热值的单位。
回答一些热值的物理意义。
记录板书。
由q = →= qV表达式中q的单位是J/kg或J/m3,Q放的单位是J,m的单位是kg,V的单位是m3。
【ppt 20】教师提出问题:热值定义中要求燃料“完全燃烧”,真的可以实现吗?解释:“完全燃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中并不存在。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热量与热值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 热量与热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来定制。
在设计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热量与热值”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量与热值的概念。
2. 掌握热量与热值的变化规律。
3. 能够运用热量与热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量与热值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热量与热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温度计、烧杯、热源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测量工具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会准备两杯不同温度的水,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学生感受两者的温度差异,引发他们对热量与热值的思考。
2.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记录在笔记本上。
然后,我会用热源对热水进行加热,观察热水的温度变化,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热量与热值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热量与热值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2. 难点:热量与热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热量与热值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寻找生活中的热量与热值的应用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热量与热值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采取了情境导入的方式,通过准备两杯不同温度的水,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学生亲身体验两者的温度差异。
这个细节是重点之一,因为通过直观的体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热量与热值的存在和差异。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热量与热值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课题。
3.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2.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热量和热值相关的问题?请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热量与热值”。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热量和热值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热量是过程量,热值是燃料的特性。
2.讲解热量和热值的计算方法,如热量计算公式Q=cmΔt,热值计算公式q=Q/m。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育学生珍惜能源,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总结热量和热值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成果,强调热量和热值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热量和热值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热量和热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取暖燃料的选择、烹饪食物时如何控制热量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热量和热值九年级物理教案

热量和热值九年级物理教案热量与热值教学设计思路热量是承上节热传递改变内能而来,并由此给出热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活动——探究水的吸热与其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
在学习热量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热量燃烧能放出热量,从而给出热值的概念、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的计算公式和燃料热值表。
教材分析热量是热学中重要的物理量,是理解许多热现象的基础,也是下节课学习比热容的基础;热值是表示燃料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是选择燃料的重要依据之一及分析各种燃烧现象和燃烧效率的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热传递能改变内能,从而直接给出热量的定义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它又是个过程量,很抽象,因此让学生先通过预习教师引导明确其定义。
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布置合适的任务,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基本能从中归纳出水的吸热与其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及热值的概念。
教学目标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了解热值的概念,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量的概念;难点:热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准备教师:PPT教学环境: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活动意图一、引入新课温旧知新,复习提问。
提问:1、内能改变的方式?2、两种方式的区别?二、讲解新课1、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明确热量还是一个过程量;让学生思考PPT上提出的问题2、让学生参与“探究水的吸热与其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实验。
3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再提出思考讨论题: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4、用PPT展示分析不同质量、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5、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思考:燃料燃烧一般会出现什么问题?知识回顾,回答问题阅读相关资料;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交流讨论思考不同质量、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热量的定义。
第12章第2节热量与热值(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教案:第12章第2节热量与热值(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一、教学内容:1. 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热能传递的一种方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2. 热量计算公式:热量(Q)= 质量(m)× 比热容(c)× 温度变化(Δt)。
3. 热值的定义:热值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单位为焦耳/克(J/g)。
4. 燃料的热值计算:燃料的热值(q)= 放出的热量(Q)/ 燃料质量(m)。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掌握热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了解热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热值的概念分析燃料的燃烧效果。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量的概念、热量计算公式、热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热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烧水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加热后会变热?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传递的?2. 概念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热量的概念,解释热量是热能传递的一种方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3. 热量计算公式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进而引出热量计算公式:热量(Q)= 质量(m)× 比热容(c)× 温度变化(Δt)。
4. 热值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燃料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否相同?如何比较燃料的燃烧效果?进而引出热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热量计算公式和热值的概念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2.2热量与热值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教学设计(沪粤版)

5.燃料的热值与质量、燃烧程度的关系:燃料的热值主要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因素无关。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热值,如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6.燃烧的概念:燃烧是燃料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燃烧过程可以分为预热、点燃和燃烧三个阶段。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
-题目:一个质量为100克的物体,从20摄氏度加热到100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为2000焦耳。求该物体的比热容。
-解答:首先,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m为100克,温度变化Δt为100摄氏度减去20摄氏度,即80摄氏度。吸收的热量Q为2000焦耳。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c=Q/(mΔt)。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到c=2000焦耳/(100克×80摄氏度)=25焦耳/(克·摄氏度)。
12.2热量与热值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教学设计(沪粤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2.2热量与热值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教学设计(沪粤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热量与热值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 Nhomakorabea级上册物理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科学家、工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经验。
-实验: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进行热量与热值的测量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游戏:设计相关的物理游戏,如热量传递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记忆热量与热值的概念。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2.2热量与热值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2.2 热量与热值学案一、教学内容1. 热量:热量是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物体在热交换过程中传递的能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 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热值的单位是焦耳/千克(J/kg)。
3. 热量的计算:热量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来计算,公式为Q=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量、热值的概念,掌握热量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热量和热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和热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热量和热值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热量和热值的概念,热量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烧水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水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
2. 概念讲解:教师利用黑板和粉笔,讲解热量、热值的概念,以及热量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几个关于热量和热值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有关热量和热值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应用:教师提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热量和热值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量与热值1. 热量:定义: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单位:焦耳(J)2. 热值:定义:燃料的一种特性单位:焦耳/千克(J/kg)3. 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1) 一杯水质量为0.2kg,比热容为4.2×10^3 J/(kg·℃),温度从20℃升高到80℃,求水吸收的热量。
(2) 完全燃烧2kg煤气放出的热量为8.4×10^6 J,求煤气的热值。
12.2热量和热值教案

12.2热量和热值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2.2热量与热值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到目前为止,学生已学了很多物理概念,也知道学习物理概念的三个阶段,本节二个物理概念:热量和热值。
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才能谈。
学生准确理解热量概念较难。
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内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热量的概念、单位,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热值的概念。
热量是理解许多热现象的基础,也是下节课学习比热容的基础。
热值则是选择燃料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分析各种燃烧现象和燃烧效率的基础知识。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本节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热量和热值。
热量的概念是承上节热传递改变内能而来,并由此给出了热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活动——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一探究既是对热量概念的深化,又为学生后面理解比热容作铺垫。
燃料的热值是人们生活、生产与贸易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均消耗能源越来越多。
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燃料的价格与其热值密切相关。
为此,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燃料的热值。
热值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的多少,是表示燃料性能的重要指标,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热机工作的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效率和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
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内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⑵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12.2热量与热值 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热量与热值》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热量与热值单元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量的概念2、知道水吸收的热量与其温度变化和质量的关系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热值,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过程与方法:4、经历探究水的吸热与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怎样选择燃料”“炉灶与燃料”的调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性,增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6、通过课外活动“饮食与健康”培养学生关注饮食与健康意识,并使学生逐步养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看待生活中事物的习惯重点热量的概念、热值的概念及如何选择燃料难点热量的概念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内能的概念2、改变内能的大小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讲授新课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做热量问题:1、冷热水混合后,冷热水的温度如何变化,内能如何变化?2、冷热水分别得到或失去什么,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热水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冷水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低温物体内能转移到热量小结:1、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2、符号:Q学生思考、讨论,理解热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练习:1千克水升高10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10千克水升高10C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10千克水升高300C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J.(三)、燃料的热值1、引入:刚才实验中,水吸收热量从哪来?教师讲述: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热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

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本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热传递的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4.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改变方式。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热传递的微观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金属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用热水取暖、夏天用冷水降温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原理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析热传递过程等。
6. 知识拓展: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2 热量与热值

12.2 热量与热值┃教学过程设计┃(3)分析与论证:100g水温度每升高5℃,加热时间均为3min,这表明每升高5℃时,水吸收的热量相等.(4)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当质量一定时,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B.探究水的吸热跟它的质量的关系(1)实验器材:铁架台一个、酒精灯一盏、温度计一支、量筒一个、相同的烧杯几个、手表一只.(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①组装实验装置(如图12-2-1所示).②用量筒分别取50mL(50g)、100mL(100g)、150mL(150g)、200mL(200g)水装入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③用酒精灯分别对四个烧杯中的水加热后,选取一个温度作为起始温度(例如25℃),开始计时,分别把升高相同的温度(例如5℃)所用的时间记录在下表中.实验记录:实验中水的起始温度为25℃.(3)分析与论证:成正比例的水的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表明吸收的热量亦成正比例.(4)得出结论: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教师提出问题: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不用水,而用其他液体做上述两个实验,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1)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成正比.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同种物质(比如水)放出的热量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2)实验结论: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的变化成正比.(3)同时教师还可以说明:英国科学家焦耳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得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热量与热值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教学重点:热量的概念,理解燃料的热值。
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
水、温度计1支、酒精灯1盏、火柴1盒、铁架台1套、秒表1
只、多媒体设备、量筒(100mL )1只。
一、通过复习、引入新课
1.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的的实质:
思考: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都会发生热传递呢?
相同点: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什么叫热量
1.热量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强调:(1
)热量是为了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而引入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2)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
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
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就谈不上热量。
(3)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2.热量的表示符号和国际单位制单位:
热量是内能变化多少的量度,其单位应与内能单位相同。
探究点二探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思考: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的关系。
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进行猜想。
讨论:
(1)在家用燃气将初温相同一壶水与半壶水都烧开,它们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你是如何判断的?
(2)将初温相同的一壶水烧成温水与烧成开水,水温的变化量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
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得出: 水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多。
3.学生活动: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按照教材P26活动1进行实验。
结论:
(1)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4.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实验得出:1kg纯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拓展训练:
(1)1kg水温度升高1℃时, 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则:2 kg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2 kg水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
(2)1kg砂石温度升高1℃时,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
1kg砂石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10kg砂石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10kg砂石温度从10℃升高到100℃,需吸收多少热量?
探究点三燃料的热值
1.燃料:
(1)从生活中需要燃烧燃料放出热量引入。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并分类。
(教材P27图12-9)
(3)思考讨论:
不同燃料燃烧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总结,明确燃料燃烧过程都要放热,但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2.热值:表示燃料燃烧时放热本领。
热值的定义: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焦耳每千克(J/kg)。
3.查看教材中的《燃料热值表》,回答问题:
(1)哪一种燃料的热值最大?说出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2)火箭为什么用液态氢做燃料?
练一练:
(1)查一查酒精的热值是多少?说出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2)3kg的酒精完全燃烧一半可放出多少热量?剩余酒精的热值是多少?
(3)3kg的酒精完全燃烧可放出多少热量?
4.燃烧的效率问题和污染
多媒体投影展示锅炉烟囱、蒸汽机车冒黑烟等类似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燃烧存在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最后归结到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指出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会浪费燃料,降低效率,造成污染。
引导学生分析燃料燃烧所产生热量的流向,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被浪费掉了,进一步理解效率的意义。
比较普通家用煤炉、普通燃煤锅炉和现代化锅炉的效率时,通过多媒体投影、挂图展示相关情景。
引申:让学生知道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目标。
板书设计
12.2 热量与热值
一.热量
1.燃料的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2.在热传递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
3.热量的单位:焦耳(J)
二.燃料的热值
1.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热值的符号:q,单位:J/kg。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内能的基础上引出热量的概念,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对物体吸收和放出热量的实验探究,不少同学的实验效果不太理想,占用时间太多,今后教学需要重新设计这个实验。
对“燃料的热值”的教学,采取让学生根据阅读后自己总结、自主探究,应该说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对燃料热值的特性和有关热值,热量的计算,还需通过一定的习题加以训练,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