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语伦语十二章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拼音及译文
《 论lún 语yǔ 》 十shí 二èr 章zhāng孔kǒng 子zǐ及jí 其qí 弟dì 子zǐ 〔 先xiān 秦qín 〕 子zǐ 曰yuē : “ 学xué 而ér 时shí 习xí 之zhī , 不bú 亦yì 说yuè 乎hū ? 有yǒu 朋péng 自zì 远yuǎn 方fāng 来lái, 不bú 亦yì 乐lè 乎hū ? 人rén 不bù 知zhī 而ér 不bú 愠yùn , 不bú 亦yì 君jūn 子zǐ 乎hū? ” ( 《 学xué 而ér 》 ) 孔子说:“学习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所学知识,不也会感到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生气,这不也是道德修养的表现吗?”曾zēng 子zǐ 曰yuē : “ 吾wú 日rì 三sān 省xǐng 吾wú 身shēn : 为wéi 人rén 谋móu 而ér 不bù 忠zhōng 乎hū ? 与yǔ 朋péng 友yǒu 交jiāo 而ér 不bú 信xìn 乎hū ? 传chuán 不bù 习xí 乎hū ? ” ( 《 学xué 而ér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思考我是否竭尽全力地为他人办事,是否在与朋友交往中表现出诚实可信之心,以及我是否复习了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zǐ 曰yuē : “ 吾wú 十shí 有yòu 五wǔ 而ér 志zhì 于yú 学xué , 三sān 十shí 而ér 立lì , 四sì 十shí 而ér 不bú 惑huò , 五wǔ 十shí 而ér 知zhī 天tiān 命mìng, 六liù 十shí 而ér 耳ěr 顺shùn , 七qī 十shí 而ér 从cóng 心xīn 所suǒ 欲yù , 不bù 逾yú 矩jǔ 。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
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七年级上册《伦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译文、解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译文】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 仁》
【译文】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 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 我的缺点。”
【解读】省心向善去恶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 勇敢的人不畏惧。”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 加给别人。”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论语·阳货》
《论语》十二章 原文、翻译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 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 什么用?”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 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 上死去也心甘。”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论语·雍也》
【译文】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 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 他责任重大,程还不遥远 吗?”
【解读】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 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 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 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 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 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论语12章译文翻译
论语12章译文翻译1.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季康子问道:“弟子中,有谁很喜欢学习呢?”2.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損之而已夫!」孔子回答说:“顏回是一个很喜欢学习的人,他不发脾气,不犯错误。
只不幸短命而已。
”3. 康子問:「仲弓何人?」康子问道:“仲弓是谁呢?”4. 子曰:「上品治氣,上儒敬事,中品勞而不怨,下品辱而不亂。
」孔子说:“最上等的人可以操控自己的情绪,上等的儒者尊敬他人的事务,中等的人努力工作而不抱怨,下等的人即使受到辱骂也不乱了分寸。
”5. 康子問:「仲尼居易以聞聞,好學近乎身。
」康子问道:“孔子的闻名远播,他喜欢学习且身体力行。
”6. 孔子對曰:「是哉圣人也!君子怀其诚,而不轻让也,朋友小而少有怨,而不怨天。
」孔子回答说:“是的,孔子就是这样的圣人!君子怀抱真诚,不轻易妥协,朋友少有怨言,不抱怨天命。
”7. 康子问:「大蔑與?」康子问道:“大蔑是谁呢?”8. 孔子对曰:「蔑者過也,與也者義也。
」孔子回答说:“蔑者是犯错,与者是正义。
”9. 子曰:「恕而不怒,舍而不義,勿嗔而察言,能無過乎?」孔子说:“宽恕而不生气,舍弃而不违背正义,不生气而仔细听取言辞,有谁能做到没有过错呢?”10. 康子问:「聖人云何?」康子问道:“圣人应该是怎样的呢?”11. 孔子对曰:「聖人之道,不知也,軌則矣。
」孔子回答说:“我不知道圣人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他们一定有一定的准则。
”12. 康子問:「仲尼焉學?」康子问道:“孔子学习了些什么呢?”13. 孔子對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
质与?朋友?四方云云,其斯亦已矣!」孔子回答说:“文化和武功之道并没有失去,而是存在于人们之中。
修养自己,结交朋友,言谈得体,如此便已经足够了!”以上就是《论语》第12章的译文翻译。
注:此翻译仅供参考,如有不准确之处,请以原文为准。
论语十二文言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3.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工具。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8. 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有智慧的人了解别人。
”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1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1.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12.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虑。
”以上是《论语》中十二则文言文的翻译,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努力践行这些理念,做一个有仁德、有智慧、有胸怀的人。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如下:孔子说:“子张问曰:‘士何如斯可以承天下之难而不苦’?”子曰:“入于陷阵之中,而不失其志,求生而不得,乘风破浪,突破困难,冲过陷阱,才能算是真正的士人。
”子张问曰:“仕难与之久矣,何缘其取于陈蔡之间?”子曰:“为政者固然需要才智,但也需要善良的品行。
只有品德高尚、忠诚正直的人才能担任政府要职并成功地执政。
”子张问曰:“‘人主何如斯可以为善?’”子曰:“人主只有以正道为依据,像太阳那样辉煌耀眼,正直而不偏私,谦逊而未傲慢,才能为善于管理国家。
”子张问曰:“‘如斯其舍昆弟而取亲乎’?”子曰:“人要以道德行为为准绳,对待亲人和朋友要和善宽厚,待人以诚信友好,体恤关怀,在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友谊。
”子张问曰:“‘何谓为学’?”子曰:“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善于思考、分析,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
”子张问曰:“‘何谓五常’?”子曰:“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追求和遵循的道德准则。
要做到仁爱、公正、谦虚、聪明、诚实守信。
”子张问曰:“‘恕而不怨’,可以为恕乎?”子曰:“恕指的是宽容、原谅的精神。
当别人对你做出伤害或冒犯时,应该理解他们的立场,宽容对待,不存怨恨之心。
”子张问曰:“‘知者乎’?”子曰:“知者指的是明白道理,懂得如何行动的人。
只有通过充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才能成为真正明智的人。
”子张问曰:“‘行乎’?”子曰:“行指的是实践、落实。
学习只有结合实际行动才能有意义,要将所学到的知识和道德准则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对于社会、国家和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子张问曰:“‘与朋友交,则废话言’。
”子曰:“与朋友交流时,应该坦诚相待、真诚相待,不要空谈虚言。
要为友谊而努力,保持真诚和约定的诺言。
”。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中语文 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论语》十二章意思
《论语》十二章意思1. 《论语》十二章里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学了知识要时常去温习它,这不是很愉快吗?就像你有了个超好玩的游戏,时不时拿出来玩一下,那多有意思呀!2.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让我们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呀。
好比你每天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没做好,然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嘛!你说对不对?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识能有新的收获,都能当老师啦!就像你重新看一本喜欢的书,又发现了以前没注意到的精彩之处,哇,多棒啊!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光思考不学习会疲惫。
就像走路,只迈腿不看路会迷路,只看路不迈腿就到不了目的地呀!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不就跟你喜欢唱歌,那肯定比只是知道唱歌的人更投入呀,对不?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在一起,肯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
就像在班级里,你总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点什么吧!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不停地流啊,不分昼夜。
这不跟你玩游戏,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一样嘛!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失去主帅,但一个人不能失去志向。
就好像你下定决心要做好一件事,谁也不能让你改变呀!9.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广泛地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眼前的事。
这不就是让你知识渊博又有目标,还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嘛!10. “子夏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啦!就像你遵守纪律,就不会捣乱啦,对不对?我觉得《论语》十二章真的是充满了智慧呀,这些道理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呢!。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论(lún)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解析: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孔子愿意和别人切磋讨论学问,把这当做乐趣;第三句讲“个人修养”】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不忠乎..?与朋友交.而...(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解析: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又不会超过规矩。
【解析: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告诉我们: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故而知新...(wéi)师矣.(yǐ)。
”.....,可以为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析: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子曰:“学而..不学则殆...(dài)。
”...(wǎng),思而..不思则罔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君子食无求饱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注释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文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就:靠近。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喻:通晓,明白。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虑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
路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毅: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8、子曰:“譬(pi)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kui),进,吾往也。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译文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一说学习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事)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第一篇范文: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论语》十二章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给别人出谋划策但是不尽心尽力呢?有没有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就知道了有些事情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就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成为老师的."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
《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并问孔子是对他们怎样相处。
孔子回答说:“君子有九行,左左右右说君子。
左左右右说小人。
”
卫灵公继续问:“有人怀着善意却被误解,有人心怀邪恶却被人所赞赏。
如何行事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可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行事,不会为了别人的误解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小人行事,只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赏。
”
卫灵公再次追问:“那么,如果别人误解君子,君子又应该怎样应对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应该坚持正义,不被别人的误解所动摇。
他们会被真实的行为慢慢地认可。
”
卫灵公感慨地说:“我明白了,君子真是难得的人。
”
译文:
卫灵公问孔子:“您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些人的?”
孔子回答说:“君子有九种行为模式,与君子来往就是这样,与小人来往又是这样。
”
卫灵公继续问:“有些人内心善良却被误解,有些人内心邪恶却被人称赞,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
孔子回答说:“君子的行为不会受到别人的误解而改变,小人的行为只是为了赢得他人的称赞。
”
卫灵公再次问道:“那么,如果别人误解了君子,君子应该如何应对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应该坚持正义,不受他人误解所动摇,他们会经过自己真实的行为慢慢地被认可。
”
卫灵公感慨地说:“君子真是不易得到的人。
”。
《论语》十二章译文
《论语》十二章译文《论语》十二章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6、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没有收获。
7、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11、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译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语伦语十二章译文
陆地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还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文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陆地语的使用人数已逐渐减少,但它仍然是许多亚洲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
陆地语的重要性和无穷魅力也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内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伦语伦语第十二章是一部深入阐述陆地语语法和用法的著作,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中文翻译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陆地语。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话:“伦语有四种主要语音声调,它们
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这是针对陆地语的声调系
统进行概述。
声调在陆地语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汇的意思。
平声表示音高不变,上声表示高声部分在音节末尾,去声表示低声部分在音节末尾,入声表示高声部分在声母之后。
这一句话介绍了声调和它们的基本概念,是后续学习陆地语语法的关键。
接下来,本章进一步探讨了名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用法。
在陆地语中,名词通常在句子中扮演一个核心角色。
一个句子可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宾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构成。
名词可以通过加上助词来表示它在句子中的角色,例如“的”、“地”、“之”等。
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描述它的性质或特征,例如“美丽的花”、“高大的建筑”。
本章还讨论了陆地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气。
陆地语动词通常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
为了表示时间,陆地语使用了三种时态:
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语气方面,陆地语又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
语态和时态以及语气在句子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描述事件和情境。
最后,本章还包括了一些复杂数句式的例子。
这些句式包括从句、倒装句和比较句。
这些复杂的句式通常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才能掌握。
总之,伦语伦语第十二章详细讲解了陆地语的语法和用法。
语法是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陆地语,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