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_3.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果分析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1. 教材由山峰、山谷的实例,引入极大值、极小值、极值、极值点等概念,非常直观,贴近生活。
2. 我在这里借助一个函数图像,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方法的习惯。
本节课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学生参与面广,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导数知识求导数的极值。教材给出极大值、极小值、极值、极值点的定义后,借助函数图象介绍了利用函数的导数求极值和最值的方法;利用函数的导数求极值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区间;其次,为了清楚起见,可用导数为0的点,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区间,并列表格,判断导数在各小区间的符号;求函数的最值,需要先确定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因此函数的极值的求法是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为学习本节奠定了基础,但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学习上还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课程改革形成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良好态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①创设情境——引入概念;观察归纳——形成概念②讨论研究——深化概念③寻找充要条件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⑤深入探讨——提高认识⑥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是新课标人教B版教材选修1-1第三章第三节的第二小节。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有: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其应用。本节属于导数的应用部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题中经常考察的部分。前面有了导数的概念、运算做基础,而且还研究过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后面是《导数的实际应用》,所以本节在整个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测评练习
()
y
=x
的极大值
13+
、函数1
A.1
B.0
C.2
D.不存在
2.如图是导函数)
=的图象,函数y=f(x)的极大值点是_ _,极小值点
y'
f
(x
是 .s
3.求函数23()366f x x x x =--的极值
4.已知a 是实数,函数()()a x x x f -=2
(1)若()31='f ,求a 的 值及曲线()x f y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x f 在区间[]2,0上的最大值。
课后反思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有了上节课《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作铺垫,借助函数图形的直观性探索归纳出导数的极值定义,利用定义求函数的极值。教学反馈中主要是书写格式存在着问题,为了统一要求主张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刚开始学生都不愿接受这种格式,但随着几道例题与练习题的展示,学生体会到列表方式的简便,同时也能够快速判断导数的正负。本节课的难点是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为了说明这一点多举几个例题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师生共同初步研究了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问题,共同探讨了最值与极值的区别与联系。本节课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基础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下一课时需要继续加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