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公九卿制名词解释
三公九卿制:指汉代的政治体制,即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为九卿。
东汉以后三公权力渐弱,但职位仍重要,九卿有时也列于三公之下。
三公之下设有尚书台,置尚书令一人,为全国最高行政长官;设尚书仆射一人,为副职,其中曹魏文帝时改称为大尚书,简称为尚书;又置尚书郎若干人,为尚书台的属官。
尚书台长官为尚书令,副职为尚书仆射。
尚书台主管政令,下分吏、民、礼、兵、刑、工六曹,分别办理不同方面的事务。
东汉以后,尚书台权力日渐增大,与枢机处的地位日益接近。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权组织有了很大变化,尚书台和门下省都失去了实际权力,完全由皇帝总揽大权。
隋唐时期,中央设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由政事堂总揽大权,形成所谓“政事堂——三省六部”的格局,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一般由宰相兼任),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三省长官都由皇帝选用亲信担任,而且长期不换,使得三省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最后集于皇帝一身,所以叫做“执政”。
三省下有中书省,中书省长官是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掌管起草诏令;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副长官为给事黄门侍郎,负责封驳皇帝的命令;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尚书左右仆射,负责办理本省事务。
三公九卿制:指汉代的政治体制,即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为
九卿。
东汉以后三公权力渐弱,但职位仍重要,九卿有时也列于三公之下。
三公之下设有尚书台,置尚书令一人,为全国最高行政长官;设尚书仆射一人,为副职,其中曹魏文帝时改称为大尚书,简称为尚书;又置尚书郎若干人,为尚书台的属官。
尚书台长官为尚书令,副职为尚书仆射。
尚书台主管政令,下分吏、民、礼、兵、刑、工六曹,分别办理不同方面的事务。
东汉以后,尚书台权力日渐增大,与枢机处的地位日益接近。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权组织有了很大变化,尚书台和门下省都失去了实际权力,完全由皇帝总揽大权。
隋唐时期,中央设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由政事堂总揽大权,形成所谓“政事堂——三省六部”的格局,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一般由宰相兼任),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