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合集下载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论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论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论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主要包括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段。

以下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原始共产主义原始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也是最原始的共产主义阶段。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体之间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生产资料和生产结果是共享的。

人们主要通过采集、狩猎和简单的农业活动来维持生活。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平等和合作的。

人们不分劳动,不分财产,共同协作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活比较简单。

然而,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永久存在的社会形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开始逐渐进入到下一个社会阶段。

第二阶段: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私有财产和奴隶制度出现了。

奴隶制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奴隶劳动为基础,奴隶被视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由奴隶主控制和支配。

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社会财富的集中和分配不平等。

少数奴隶主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权力,而大多数奴隶则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

奴隶主通过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来获取财富和权力。

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城市的出现和商品交换的增加。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奴隶制社会也逐渐走向瓦解。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也是当前全球主要存在的社会制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资料归少数资本家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为资本家出卖劳动力以获取生活所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市场经济、商品生产和资本积累。

通过市场交换,资本家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工人阶级则面临剥削和压迫。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也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的加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活动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1)五种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已经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唯物辩证本性的揭示。

这一思想表明,人类社会虽然有着与自然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本质上同自然界一样,是一种物质体系,其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主要含义是:第一,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离不开自然界,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是每日每时都必须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即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

第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两对矛盾的推动下,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这是一个不依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过程。

第三,社会现象尽管是不可逆的,但在不可逆的社会现象背后,历史规律却有着“重复性”。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确认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发展看做是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因为:①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根源。

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学说

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学说

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学说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是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总结。

这五种形态分别是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

下面将对这五种形态进行详细介绍。

原始公社制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形态,也是最简单的形态。

在这个时期,人们生活在采集、狩猎和渔业为主的社会中,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方式也非常原始。

在原始公社制中,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型社群中,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之分,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都是共有的。

这种形态存在于公元前20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左右。

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种社会形态,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奴隶制是以奴隶为生产资料的私有财产,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来获取财富。

在奴隶制中,奴隶没有任何权利,他们被视为物品而不是人类。

奴隶制是一种非常野蛮和残酷的社会形态。

封建制是指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形态,大约出现在公元5世纪至15世纪左右。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封建制是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民为生产资料的私有财产,地主通过剥削农民来获取财富。

在封建制中,地主和农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是指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大约出现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机器生产技术,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

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工人为雇佣劳动力的私有财产,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来获取财富。

在资本主义中,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也是马克思最终追求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指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实现全民所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通过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完成。

总之,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精辟总结。

这五种形态各具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作用。

共产主义的全面解读

共产主义的全面解读

共产主义的全面解读共产主义的全面解读一、共产主义不同角度的表述及含义1.共产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美好的理想。

其崇高性体现在它旨在解放全人类,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美好性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而和谐的关系,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

恩格斯认为,最适合表述共产主义理想的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地预测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最终一定要达到一种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正像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一样是一种必然。

2.共产主义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即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只有联合起来,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阶级和国家自然消亡,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彻底解放的理论,人民普遍地称它为马克思主义。

它是工人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共产主义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是这个学说的重要组成,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力量源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进行剥削的秘密,从而为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

科学社会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不仅由空想走向科学,而且也由理论变成行动、由理想变成现实、由革命变成建设。

3.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信仰追求即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第一次将科学与信仰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形态理论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理论旨在分析和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社会形态的特征与演变规律。

本文将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组织形式和发展阶段。

社会形态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演进形成的。

在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表现和反映。

二、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以末端共产主义为特点。

在这个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产方式,共同生活在原始公社中,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农业文明发展的产物,以奴隶制和农业生产方式为特征。

在这个阶段,劳动者被剥夺自由,成为奴隶,而奴隶主成为社会的统治者。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以封建地主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为特征。

在这个阶段,封建地主通过剥削农民,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家族私有制。

4.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社会形态,以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为特征。

在这个阶段,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实现利润最大化。

5.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形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

在这个阶段,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建立工人阶级专政,实现了生产关系的社会化。

6. 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最高阶段的社会形态,以共产主义为特征。

在这个阶段,人们将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原则,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三、社会形态理论的实践意义社会形态理论对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为我们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和问题所在,为我们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引言: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仔细的阐述,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社会形态。

本文将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生产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1. 摒弃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最显著特征是消除了私有制。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只有通过彻底废除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2. 分配按需: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取用社会所生产的物质财富,无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都将得到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

这标志着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的转变,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1. 消亡的private劳动: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马克思提出了消亡的private劳动的观点。

这意味着,个人的劳动不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富裕。

私人领域内的劳动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公共领域内的劳动。

2. 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化的。

这意味着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生产和分配是经过计划和组织的。

个人的劳动将进一步社会化,通过协作和共同努力,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 取消剥削和压迫: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消除了阶级对立和剥削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和合作的基础上。

没有人会因为拥有更多财富而压迫和剥削他人,社会成员都将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 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体和集体的利益是统一的。

个体通过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从社会中获得了更多的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自身需求的机会。

总结与回顾: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想目标,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向着无阶级社会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B、黑格尔C、费尔巴哈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可以概括为()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必须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 会形态的理论

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 会形态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其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具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演进。

例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逐渐产生,从而形成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主要的社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发生变革。

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其上层建筑则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社会形态,依次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划分并非随意的,而是基于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深入研究和总结。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奴隶成为奴隶主的财产,毫无人身自由。

封建社会是在奴隶社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主占有土地,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地租,并在一定程度上有人身自由。

资本主义社会则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与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与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与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旨在解析社会现象、推动社会进步。

其核心理论之一是社会形态演进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而演进。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以及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产出来维持生存。

私人占有和剥削不存在,人们之间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然而,由于生产力有限,社会形态演进的发展必然发生。

二、奴隶社会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逐渐被替代,并且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奴隶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的劳动来获取财富。

这种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新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方式决定的。

三、封建社会中世纪的欧洲是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

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地主通过控制土地来剥削农民的劳动。

此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变得更加明显。

封建社会的特点是等级制度、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四、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社会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并利用雇佣劳动来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是市场经济、货币交换和竞争。

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不平等的问题。

五、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目标。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劳动者不再受剥削。

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如苏联、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可能性。

六、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类能够享受高度物质与精神文明。

私人占有和阶级的消失,社会充满了平等、自由和协作的精神。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概念,也是共产党人耳熟能详、铭记于心的神圣语汇。

但在日常话语中有些人仅从字面意思出发,把“共产主义”简单理解为“财产共享”的学说;也有人把“共产主义”简单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甚至还有人认为“共产主义”不过是为人类发展设定的美好目标愿景,虽然崇高但遥不可及。

究竟应该如何准确把握“共产主义”?上述这些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比,差在何处、异在何方?如果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我们就会发现,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共产主义”是一个综合整体性概念,也是一个总体辩证性概念,其含义丰富而深刻。

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维度看,“共产主义”既是一个逻辑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揭示人的解放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学说,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旨趣不在于创立一套科学“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而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南。

但没有一套科学的“解释世界”的思想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改造世界”的人类实践。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共产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首先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和思想学说而存在,从此以后,随着“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在这种思想理论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国迅猛展开。

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共产主义”实践的结合中,“共产主义”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深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结合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动实践,马克思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构建了一个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理论形态的“共产主义”;而依据这个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轰轰烈烈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就是实践形态的“共产主义”。

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维度看,“共产主义”既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展开的现实运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社会主义的含义及特征社会主义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革命,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享有权利平等、物质充裕、社会公平正义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1.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工厂、企业等归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个人或特定集团所有。

同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即按照个人的劳动贡献和能力来分配物质财富。

2. 经济计划和国家干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中央计划经济,即由国家或中央计划机构统一制定和管理经济发展的计划。

这种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更好地调控社会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 无产阶级专政和群众路线: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即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机构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实行专政。

群众路线则是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二、共产主义的含义及实现过程共产主义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经历一系列历史阶段和革命手段,最终实现阶级消亡、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大众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1. 阶级消亡和无差别分配:共产主义的核心目标是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剥削关系。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再存在阶级对立,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财富资源按需分配。

2. 自由发展和公有文化:共产主义社会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受物质、经济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潜能。

同时,共产主义倡导开放、包容、公有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没有私人垄断和私有意识的束缚。

3. 国际共产主义和全球公平:共产主义追求国际社会的共同进步,倡导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公正。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一、社会形态的‎含义及提出‎1、含义:社会形态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出自百度百‎科)一般来说,只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总体结构‎才能称为社‎会形态。

(出自文献)马克思的原‎意是将人类‎整个社会历‎史形态在第‎一阶序中划‎分为“经济的社会‎形态”和“非经济的社‎会形态”这两大阶段‎,其区别在于‎是否以物质‎生产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从其‎中的“经济的社会‎形态”,再作出第二‎阶序四种社‎会形态的划‎分。

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这段话的‎再次阅读,可以看出,把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丰富和深‎刻的思想简‎单认定为五‎形态理论,有可能是一‎重大误解。

马克思这里‎所划分的社‎会形态存在‎着两个阶序‎上的含义,一个是第一‎阶序的“两形态论”,即“经济的社会‎形态”与“非经济的社‎会形态”;另一是第一‎阶序中经济‎的社会形态‎以下的第二‎阶序的含义‎,即“四形态论”。

我们认为,三种社会形‎态和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同时发端于‎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形‎成时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别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得到完整‎准确的表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20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第1题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0题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21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22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C.俄国D.中国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23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24题世界观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25题自由王国是指( )。

A.共产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原始社会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26题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

A.迅速增加社会资本总量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27题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一、题目一题目:列举三个您认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 1. 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的,它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一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这就是社会的历史演进。

这一核心思想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指导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变革的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核心思想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3.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即人类历史上最高级别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了阶级对立和剥削,实现了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这一核心思想指引着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目标,鼓舞着我们为之奋斗。

这三个核心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题目二题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是什么?请阐述其意义和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和行动指南,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历史地位是一种科学的真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为基础,充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它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指导。

2.实践性和指导性:马克思主义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要求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它不仅提供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还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提供了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科学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在各种具体的历史条件之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下面,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内容、实践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并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理论基础。

它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是一种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原则的集合,是对经济社会统一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把社会历史发展看作是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变化的结果,把社会和物质的生产力看作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

2.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

辩证法认为事物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有内在的自我运动规律,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而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

辩证法是对事物发展的思考方式和认识方式,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

3.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阶级斗争学说认为,在社会中,不同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由于冲突引起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阶级斗争的方向和规律,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生产力生产力是劳动者及其工具、科学技术装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能力的总和。

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发展水平。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保障人民5.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展开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动态变化,决定了生产力不同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不可能永久不变,每一种生产关系都有的矛盾和发展的极限,所以必须不断地提高生产力和改进生产关系。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1818-1883)是19世纪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革命家,也是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演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思想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经济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只有通过革命打破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人类解放。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从雇主那里得到的工资,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形成了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张工人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争取取得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三、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阶级差别和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形态。

四、历史决定论与社会变革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认为,社会变革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他认为,资本主义作为过渡阶段,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最终演进为共产主义社会。

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先进阶级,其命运与整个人类命运紧密相连。

五、国家与社会主义马克思对国家的理论是其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剥削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

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国家将逐渐消亡,最终实现无阶级社会的理想。

六、国际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团结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全球性的,他提倡国际主义,主张无产阶级要共同抗击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呼吁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说和理论体系,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用来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

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社会中涌现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都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3.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经济基础,它使得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得利润。

4.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无阶级社会的理想,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消除剩余价值和阶级矛盾。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述,下面将重点讨论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二、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历史上,不同的统治阶级都会选择并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以维护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主义等意识形态,为自己的统治辩护。

2. 社会变革的意识形态:社会变革时,新的阶级会推动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3. 价值观念的塑造: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可以塑造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会对个人和群体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产生深远影响。

4. 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变迁: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斗争,这种竞争和斗争可以促使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迁。

简析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

简析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

简析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摘要】本文简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定义、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实现方式、优缺点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

文章分析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意义,探讨了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进一步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挑战。

共产主义思想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将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定义、理论基础、实现方式、优缺点、实践探索、当代意义、理想与现实、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共产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实践目标。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阶段,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对立的理想社会,人们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追求全人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平等和自由的原则,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彻底否定。

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共产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目标和验证标准。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当代世界,共产主义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方向。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定义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社会的理想社会制度。

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的社会,每个人按需分配,劳动成果归全社会所有。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及现实意义简介马克思三形态理论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按照一定规律依次经历的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形态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和封建制被称为“古代三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被称为“现代两形态”。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形态也在不断演进和变化。

不同的社会形态带来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也不同。

因此,理解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三形态原始共产主义原始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形态,这个社会形态时期人类生产力较低,生产和消费是公有制的,个体之间几乎没有经济差异。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全体成员,没有私有制度;生活方式较为自然,没有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公有制,因而社会中仍有诸多缺陷。

奴隶制奴隶制是原始共产主义转变而来,奴隶制社会主要以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罗马为代表。

在这个社会形态下,奴隶是社会中唯一的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层。

奴隶制度下,生产力和社会经济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铁器的使用、行业的分工等,社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

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生产劳动的产品,都被占有与支配人的阶级统治者手中。

封建制封建制是奴隶制度进一步演化和复杂化的产物,以中国和欧洲等地为代表。

在这个社会形态下,土地所有权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化、等级秩序、封建级别等特征比较典型。

封建制度下,统治集团是由封建贵族与聚落所有者组成的。

非农民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由于封建制的弊端,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冲击下,最终使其走向灭亡。

现代两形态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雇佣工人方式展开生产的社会形态;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市场机制总是起主导作用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一切为货币的时代,成了“货币成王”的时代。

资本主义是一个带有极大矛盾和危机的社会。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不久前,中国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那么,中国发展道路取得成功的理论依据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深藏于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之中。

本文试图追随马克思的思路,阐述他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原初含义,从而阐明它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根本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形态跨越发展指导意义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原初含义并不是五行态说。

一提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所谓“五形态说”。

斯大林说过:“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①(P137)在斯大林看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五个不同的社会形态,而这五个社会形态对所有国家的历史发展都具有普适性。

显然,这是对“五形态说”的经典性表述。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学说在苏联、东欧和中国理论界一直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

然而,“五形态说”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两个致命的挑战。

一是马克思本人从未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过他的社会形态理论。

在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到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②(P25~27)从马克思叙事的背景来看,显然也暗含着他对另外两种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未来共产主义所有制的认可。

尽管这里合起来也有五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但与斯大林提出的“五形态说”并不是一回事。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在概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后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③(P33)如果加上马克思语境中暗含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这里也有五种社会形态,但与斯大林提出的“五形态说”也不是一回事,因为斯大林完全没有注意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在马克思那里,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其社会形态演进理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共产主义学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是一种科学的预测,这其中有着严密的逻辑论证。

尽管不是所有民族都经历了马克思划分的所有发展阶段,并不表明社会形态的衔接没有规律。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尚未超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所能容纳的限度,因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特征还没有出现。

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社会正在向共产主义前进,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有哪些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社会形态”不只是立足于某个角度对社会形态进行认知的一个范畴,而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范畴。

可以说,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用以研究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范畴。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论述
马克思从不同角度涉及社会形态的论述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理论。

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论述的,即认为人类历史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

马克思关于五种生产方式理论的有关论述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经济形态发展的根本动力,比较完整的提出了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1]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社会形态的分析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我认为对于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应该理解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能简单的用经济逻辑来考察其合理性,而应该强调其客观规律性。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理论是马克思从个体同整体的关系的角度提出的,即:“以人对人的直接依赖关系为特征的最初社会形态;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为特征并实现人的独立性的第二社会形态;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并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第三社会形态。

”[2]在未来社会,实现自由个性的基础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比全面发展更能代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理论和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各自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二者互为补充,可以使我们对社会形态的发展有着更立体的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与共产主义学说联系紧密。

没有
共产主义学说,就不会有五种生产方式理论。

有些人对共产主义学说持否定态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严格的按照马克思所预想的那样具有规律性,从而对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持怀疑态度。

那么,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是否是科学的呢?我认为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的预测是正确的。

首先,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基础上的。

马克思认为:社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另一方面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这个矛盾发展到最后只能靠以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冲破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来解决。

随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在共产主义社会,整个社会作为唯一一个经济主体,占有全部产品,社会根据对各种使用价值需要的比例直接把劳动和物的生产条件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部门,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社会的初级阶段,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实行劳动者个人之间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与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的直接交换。

在这个社会的高级阶段,社会才可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从社会成为唯一的经济主体那一天起,商品形式和货币就消失了。

由于每个人与物的生产条件的关系都相同,所以阶级也消失了。

国家没有专政职能,政权消亡,政党也不再存在。

整个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马克思的共
产主义学说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所得出的结果,他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推测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的,他们采用的逻辑方法是严密的,正确的。

马克思说:“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
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3]出现马克思所设想的这些共产主义社会特征,条件就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性质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限度。

当前,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特征所要求的条件还没有出现。

我们不能根据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特征出现的条件还未出现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就断定这种条件出现时那些社会特征也不会出现。

还应该看到,在发达国家,马克思所预测过的趋势比一个多世纪前不是减少了,而是又增加了很多。

在这些国家里,三大差别越来越小。

虽然雇佣劳动制仍然存在,但是雇佣劳动者的状况已经逐渐改善,工资和福利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出现了许多向马克思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迹象。

这表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很有实现的可能,具有预见的惊人科学性。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第10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设,1975年.
[3]《论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内在统一》孙来斌《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11月.
[4]《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疏论》唐正东《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
[5]《马克思人类解放视域中的社会形态理论》刘同舫《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6]《准确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黄斌《理论探索》2013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