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_四
淡水养殖池塘的设计与改造
![淡水养殖池塘的设计与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8f96d22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3.png)
淡水养殖池塘的设计与改造淡水养殖池塘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广泛应用于农业、渔业等领域。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可以提高池塘的养殖效果,增加产量,改善水质环境,提升养殖效益。
本文将综合分析淡水养殖池塘的设计要点与改造技巧,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池塘的设计1.选址与规模确定选择适宜的地形地势,避免低洼易涝的区域,确保池塘底部坚实不渗漏。
根据实际需求和投资能力,合理确定池塘的规模和面积,避免养殖过密或过稀。
2.池塘的形状和结构通过合理设计池塘的形状和结构,可提高水体的流通性,减少死水区的出现。
常见的形状包括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例如,长方形池塘适合大规模养殖,圆形池塘则适合小规模养殖。
同时,要确保池塘的深度合适,避免过浅或过深,以便于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池塘的改造1.水质调理不同养殖对象对水质要求不同,因此,水质调理是池塘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施用消毒剂、增加水质微生态,如添加有益细菌等方式来改善水质。
另外,可以设置垂直水循环装置,提升水体的流动性,减少死水区的形成。
2.建设过滤系统建设过滤系统是改造池塘的有效手段之一。
过滤系统可以分为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两部分。
物理过滤主要通过筛网等装置去除泥沙、残饵等杂质;生物过滤则通过植物和微生物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
3.设立水位管理设施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要求,可以设置水位管理设施,如闸门、泵站等。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调节池塘的水位,提供适宜的水环境条件,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池塘的养殖管理1.科学投饵在进行淡水养殖时,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投饵。
投饵要均匀、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否则会对水质造成污染或影响养殖效果。
2.合理密度根据养殖对象的大小和养殖周期,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养殖造成环境恶化、疾病传播等问题。
同时,注重鱼群的混养和适龄适校,有利于协同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3.疾病防控定期对池塘进行疾病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a96cfaf90f76c661371a80.png)
2011-7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现有淡水养殖池塘5.4万亩,由于受承包经营机制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池塘存在年久失修的现象,如池底淤泥加厚(最后的淤泥达到0.8米),水深变浅,池埝坍塌,配套设施不健全等。
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淡水养殖集约化、高效化、标准化、健康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此,我局实施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推广项目,力图通过实施该项目,使池塘标准和养殖技术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淡水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技术措施(一)池塘标准化改造1池塘改造标准1.1池塘面积5-20亩。
1.2池塘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
1.3水深 2.5-3m 。
1.4池塘淤泥厚度0-15cm 。
1.5进排水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具备独立的进、排水渠,每个池塘具备进、排水闸涵。
1.6道路主干道宽度5m ;塘坝宽度2米。
1.7增氧机每3-5亩配备1台3kW 增氧机。
1.8配电设施配置发电机0.6kW/亩,变压器0.6kv/亩。
1.9管理用房配备仓库和宿舍,每亩池塘配备仓库2m 2、宿舍1m 2。
2池塘改造方法 2.1土方工程对池塘面积、形状、水深及淤泥厚度不符合标准的池塘,在干池的情况下使用推土机和挖掘机相结合施工。
淤泥也可使用泥浆泵带水清除。
2.2设施设备配电设施按照电力安装规范进行安装。
进排水闸涵闸槽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闸板采用木质结构、启闭机为铸铁结构。
2.3土建工程主干道为石渣路,塘坝为土路压实,管理用房为砖混结构。
(二)标准化养殖技术1池塘准备1.1清塘池塘须经冬季晾晒池底呈龟裂状,春季使用推土机将淤泥清除。
放苗前15天进水20-30cm ,每亩使用有效氯含量8%的二氧化氯100g 杀灭细菌、病毒。
1.2培育有益菌药物清塘72小时后进水至1米,每亩投放300g 含“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在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每克制剂含活菌数量150亿个以上)。
此法可在清塘后使有益菌形成种群优势,在以后的调控水质及预防疾病等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6128b2e011ca300a6c39062.png)
Q/BQGLJ 01-2017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2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促进高效渔业发展。
3 要求
3.1 池塘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
3.2 池塘形状:因地制宜,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左右。
3.3 池塘面积: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10亩左右为宜,根据养殖品种需要,塘口可适当放大,但一般不超过30亩。
3.4 池埂宽度:主埂顶宽度不小于3米,支埂顶宽度不小于1.5米。
3.5 池埂坡度:埂内坡比1:1.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
3.6 池塘深度:平均塘深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不低于1.5米,河蟹、虾类等品种养殖塘有效蓄水不低于1米,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米。
3.7 池塘护坡:因地制宜,可使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也可采用石砌、垒石、水泥板等护坡。
3.8 管理用房:需建设管理用房的养殖区域,每间管理用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高度在
2.6米以上,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
3.9 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道路、电力、养殖机械等配套设施完善,电力线路安全可靠。
3.10 环境要求:每50亩塘设置一个固体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
保持环境绿化、整洁,养殖区无杂草、杂物。
1。
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
![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26826d389eb172ded63b752.png)
般 池 塘 的坡 比 为 1: ( 1 . 5 ~3 ) ,若 池 病 传 播 。池 塘 的 一 侧 进 水 另一 侧 排 水 ,
便 于 养 殖 生 产 。 配 电 箱 要 符 合 野 外 安
塘 的 土 质 是 重 壤 土 或 粘 土 ,可 根 据 土 质 使 得 新 水 在 池塘 内有 较 长 的流 动 混 合 时 全 要 求 ,具 有 防水 、 防 潮 、 防 雷 击 等 性
状 况 及 护 坡 工 艺 适 当调 整 坡 比 ,池 塘 较 间 。
浅 时 坡 比可 以 为 1: ( 1 ~1 . 5 )。
能 。水 产 养 殖 场 配 电 箱 的数 量 一 般 按 照 ( 1 ) 进 水 渠 道 大 小 必 须 满 足 水 流 每 两 个 相 邻 的 池 塘 共 用 一 个配 电 箱 。
( 1 ) 池 塘 塘 埂 一 般 用 匀 质 土 筑 采 用 闸 板 控 制 水 流 排 放 ;拔 管 排 水 方 式 还 可 以 建 设 远 红 外 监 视 设 备 。 成 ,埂 顶 的 宽 度 应 满 足 拉 网 、交 通 等 需 易操 作 ,防 渗 漏 效 果 好 ,可 采 用 拔 管 方 要 ,主 塘 埂 宽 4 . 0 m ~5 . 0 m , 支 塘 埂 宽 式 进 行 控 制 。
① 水 泥 预 制 板 护 坡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池 井 一 般 采 用 闸 板 控 制 水 流 ,也 有 采 用 预 净 化 处 理 达 标 后 ,才 可 以 排 放 到 外 界 环 塘 护 坡 方 式 ,优 点 是 施 工 简 单 , 整 齐 美 埋 P VC拔 管 方 式 控 制 水 流 ,采 用 拔 管 方 境 中。
1 . 5 m~2 . 0 m间 。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ee74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d.png)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一、规划与选址1.1 规划设计在建设淡水池塘养殖场之前,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工作。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池塘的布局和大小,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水源、通风等因素。
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池塘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1.2 选址原则选址是池塘养殖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选址应当考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离水源近、通风良好等因素。
同时,要避免选择高风险区域,如易涝地带、地质不稳定区等。
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池塘建设2.1 池塘布局池塘的布局应当合理,避免造成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问题。
通常可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布局,同时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设置,如进出水口、排水口等。
2.2 池塘材料选择池塘可选择混凝土、塑料膜、红砖等材料建造。
不同材料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建造。
2.3 池塘水源池塘的水源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应当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在没有清洁水源的情况下,需要对水源进行前期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三、设施建设3.1 养殖池塘配套设施在池塘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设置,如水泵、进出水口、氧气增氧系统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高池塘养殖的效率,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2 养殖工具和设备除了池塘本身,还需要考虑到养殖工具和设备的配置。
常见的养殖工具包括网具、投饵器、投药器等。
合理配置养殖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四、管理与养护4.1 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是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监测水质、定期投喂、疾病防控等。
合理的管理能够保证养殖效果,提高产出。
4.2 池塘养护池塘的养护工作包括定期清理池塘、修复破损设施、清理底泥等。
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延长池塘的使用寿命,还能够保证养殖效果的稳定。
五、食品安全与环保5.1 食品安全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食品安全。
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定期检测水质等措施能够保证养殖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6128b2e011ca300a6c39062.png)
Q/BQGLJ 01-2017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2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促进高效渔业发展。
3 要求
3.1 池塘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
3.2 池塘形状:因地制宜,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左右。
3.3 池塘面积: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10亩左右为宜,根据养殖品种需要,塘口可适当放大,但一般不超过30亩。
3.4 池埂宽度:主埂顶宽度不小于3米,支埂顶宽度不小于1.5米。
3.5 池埂坡度:埂内坡比1:1.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
3.6 池塘深度:平均塘深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不低于1.5米,河蟹、虾类等品种养殖塘有效蓄水不低于1米,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米。
3.7 池塘护坡:因地制宜,可使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也可采用石砌、垒石、水泥板等护坡。
3.8 管理用房:需建设管理用房的养殖区域,每间管理用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高度在
2.6米以上,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
3.9 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道路、电力、养殖机械等配套设施完善,电力线路安全可靠。
3.10 环境要求:每50亩塘设置一个固体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
保持环境绿化、整洁,养殖区无杂草、杂物。
1。
新时代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新时代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75c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b.png)
3.完善机制,长效管理。鼓励以乡镇(街道)、村集体组织为实施单位,整体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充分发挥 科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合理布局。根据《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8-2030)》内容,明确功能定位,区域协调推进。改 造既尊重养殖主体的相关需求和改造意愿,又符合池塘养殖生产的要求,同时加强与国土空间、环境保护、防洪排 涝等规划衔接,契合区域自然生态及水系格局。严禁新增占用耕地建设水产养殖生产设施,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 农田建设水产养殖附属设施。
研机构的力量,加强技术支撑,提高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探索第三方建设及运营维 护尾水处理设施,推进池塘养殖尾水规范化处理。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底,完成全市88903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实现池塘养殖产能稳步提升,尾水排放稳定达标,水产品有 效供给,渔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实施内容
(一)池塘改造标准
1.改造基础设施。按照“池域整齐、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要求,实施清淤浚深、固基护 坡等池塘改造工程,提升池塘养殖产能。开展水电路涵洞闸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进、排水系统,鼓励采用生 态护坡、网片护坡等形式,改善池塘养殖条件。
2.完善配套设施。养殖池塘结合生产实际配置增氧、投饲、防逃等设施设备,鼓励和支持“互联网+管理”,支持 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提升池塘养殖智能化装备水平。
标准化改造工程全面有力实施。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b896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5.png)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水产养殖业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农业领域,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提高农业效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病害发生率高等,导致养殖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标准化改造。
二、目标确定:通过标准化改造,使水产养殖池塘达到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养殖效果和产品质量,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实施步骤:1. 水质改造:通过建设生态滤池、增加水流量等措施,改善池塘的水质环境。
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2. 池塘维修和管理:对现有池塘进行维修,修补漏洞,保证池塘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底面杂物,保持水体的通透性和排水能力。
3. 养殖设备更新:更新养殖设备,如增加水泵、增氧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改善养殖环境,促进水质循环和养殖效果的提高。
4. 防控病害: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对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扩散和传播。
5. 种苗质量管理:加强种苗的选育和质量控制,选择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的优良品种,确保种苗的健康状况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6. 便捷设施建设:建设养殖场的便捷设施,如供水管道,养殖物资的存储和保管设施,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便利性。
7. 科学养殖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包括饲料管理、养殖密度、定期养殖周期的调整等,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预期效果:1. 水质改善,降低水质污染和病害发生的风险,提高水产养殖的产出和品质。
2. 养殖环境稳定,减少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对养殖的影响。
3. 提高养殖效益,降低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 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步骤。
2.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db2e16a76e58fafab0032e.png)
5 进 排 水 设 施 。 进 、 排 水 系 克 含 “ 合 细 菌 、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 . 光
. 统 分 开 ,具 备 独 立 的 进 、 排 水 渠 , 硝 化 细 菌 、 亚 硝 化 细 菌 、 乳 酸 菌 ” 0 5毫 克 /升 以 下 , 调 控 的 方 法 , 等 多 种有 益 菌在 内的 复合 微 生物 是投 放 沸 石粉 来 吸 附 ,每 亩 用 每个池塘具备进 、排水 闸涵。 5~ 2 0千 克 可 吸 附 部 分 6 道 路 。 主 干 道 宽 度 5米 , 制剂 ( . 每克制剂含活 菌数量 10亿 沸 石 粉 1 5
厘 米 时 ,适 当 换水 。透 明度 大 于
1 饲 料。采 用鲤 鱼全 价 配合 .
二 、标准 化养殖技术
( )池 塘 准 备 一 1 清 塘 。池 塘 经 冬 季 晾 晒 , .
4 厘米时 , 0 使用肥水素 1 千克 /亩 。 饲 料 ( 投喂 鲤 鱼 ,鲫 鱼和 鲢 鳙 只 2p .H指 标 pH 须 控 制 在 鱼不需投喂 ) 。
( 一)池塘 改造标 准
1 池塘 面积 。5 ~ 2 . 0亩 。 5 水 深 。2 5~ 3 。 . . 米 4 池 塘 淤泥厚 度 。 . 0~ 1 厘 米 。 5
量8 %的二氧化氯 1 0 0 克杀灭细菌 、 保 证 池 水 溶 解 氧 含 量在 5毫 克 /
2 池塘形状 。 . 长方形或正方形。 病 毒。
推 土 机 和挖 掘 机 相结 合 施 工。淤 泥也可使用泥浆泵带水清除 。
化 细 菌 、亚 硝化 细 菌 的复 合微 生
2 放 养 密度 。每 亩放 养鲤 鱼 物 制 剂 , 每 克 含 活 菌 数 量 3 个 . 0亿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a16a54b0029bd64793e2ca8.png)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目录前言一、.................................................. 系统模式(1)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 ( 1)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 ( 1)3.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 ( 2)4.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 ( 2)二、.................................................. 场址条件(6)1.规划要求.......................................... ( 6)2.自然条件.......................................... ( 6)3.水源、水质条件.................................... ( 6)4.土壤、土质........................................ ( 7)5.电力、交通、通讯.................................. ( 7)三、.................................................. 布局 (9)1.场地布局.......................................... ( 9)2.基本原则.......................................... ( 9)3.布局形式.......................................... ( 9)四、养殖设施 (11)1.池塘.............................................. ( 11)2.进排水系统....................................... ( 20)3.场地、道路等..................................... ( 25)4.越冬、繁育设施................................... ( 27)5.建筑物 (34)6.配套设施 (35)五、水处理设施 (37)1.源水处理设施 (37)2.排放水处理设施 (38)3.池塘水体净化设施 (41)六、生产设备 (42)1•增氧设备.......................................... ( 42)2.投饲设备......................................... ( 44)3.排灌机械......................................... ( 45)4.底质改良设备 (45)5.水质检测设备 (46)6.起捕设备......................................... ( 47)7.动力、运输设备 (48)七、养殖管理 (49)1.养殖投入品管理 (49)2.养殖生产管理 (54)八、主要参考文献 (66)附录 (67)附录 1.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摘录)附录 2. 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摘录)附录 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0-2002 (摘录)附录 4.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 (摘录)附录 5.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NY 5051 (摘录)附录 6.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 (摘录)附录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 (摘录)编后「、八前言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模式,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优质蛋白质供应的重要保障,是优质蛋白质产生最高效的生产方式。
DB13_T1563-2012淡水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规范
![DB13_T1563-2012淡水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b0ea8bf3c1ec5da50e270eb.png)
根据养殖场进水条件,配备相应的提水设备。养殖面积100亩以上规模的养殖场配备深机井及配套 设备。 6.8 病害检测设备
配备可进行养殖种类病害检测所需要的显微镜、解剖镜等相关设备。 6.9 水质分析设备
养殖面积100亩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应配备可测定溶解氧、pH值、氨氮等水质指标的水质分析设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C/T 9101-2007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池塘改造建设条件 3.1 资质条件
养殖生产者应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证》,养殖地应符合区 域产业规划,并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 3.2 环境条件
埂内坡比1:1.5~1:3。 4.7 池底
池底从进水口到排水口的方向有0.2%~0.3%比降,且平坦,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 m。 4.8 进排水口
各池塘应具有单独的进排水口。进水口位于排水口上游对面,高于池塘水面20cm~30cm,并安装过 滤设施。出水口设在池塘下游,低于池底30cm,并安装防逃设施。
主干道两侧及池埂上可种植低矮植物。
2
DB13/T 1563—2012 6.4 垃圾处理设施
每10间管理房设置一个垃圾桶,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有条件的养殖区设置生活污水处理系 统,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6.5 供电设施
每亩水面电力配置0.5千瓦以上。每场除配备网电外,还应配备自发电系统;供电线路接通到每个 池塘。 6.6 增氧设备
怎样对池塘进行整治和改造
![怎样对池塘进行整治和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0cdbffe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0.png)
怎样对池塘进行整治和改造第一篇:怎样对池塘进行整治和改造怎样对池塘进行整治和改造?要使养鱼获得高产,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使池塘的环境条件适合于鱼类的生长和鱼类天然饲料的繁殖。
1、池塘的常规清整。
常规清整,主要是清理淤泥,清除野杂鱼和修整塘基。
池塘的淤泥过多,将使水质变坏,使鱼容易生病。
野杂鱼增多,会捕食放养的鱼种和消耗饲料。
清整鱼塘最好在冬季池塘水浅鱼少时进行。
可干塘清整,平整塘底,修补漏洞,加固塘基,挖去过多的淤泥,池塘一般保持20厘米左右的淤泥较为适宜。
池塘排干后最好让池底接受充分的风吹日晒和霜冻,这样既可杀灭病原菌和害虫,又可以使底质淤泥变得疏松,促使有机质的分解,提高池塘的肥力。
经过整治的鱼塘放种前,先灌浅水,然后每亩用茶麸40公斤或生石灰60—75公斤全塘消毒,既杀灭病原菌和害虫,又可中和淤泥中的有机酸,增加钙离子,稳定水的酸碱度。
2、新开池塘的改造。
新开塘的塘底多为红、黄土、泥炭土或矾酸土,酸性较重。
投产后鱼活动能力很差,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投放人畜粪肥不易分解,表绿肥难以沤烂,水质清澈见底,养鱼效益很差。
因此对新塘必须实施改造。
①夯实塘基,种好作物。
用推土机推好塘基再用推土机将塘基压实,然后种上象草等青绿饲料作物的固土草皮。
②晒白塘底,施足基肥。
平整好塘底后最好将塘底耙松或犁翻一次,以使塘底泥充分风化,提高土温能力。
在耙松晒白的基础上,每亩用粪肥150—250公斤、骨粉15—20公斤,充分沤制后全塘洒泼作基肥。
经晒1—2天,每亩再用15—25公斤开水泼洒以中和酸性,改良土质。
随后灌水30厘米,每亩施茶麸10—15公斤,大草200—300公斤,浅水浸沤加速腐烂分解。
待水质变肥再注入新水,使水深达80—100厘米,然后放养鱼种,有些养鱼2—3年的新开塘,水质尚未变肥可重复一次。
③加强追肥,多施有机肥。
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氮肥与磷肥相结合。
④鱼畜结合,以猪促鱼。
新塘水瘦,有机肥容纳量大,可以通过养猪促鱼,猪粪下塘,以提高鱼产量。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四)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四)](https://img.taocdn.com/s3/m/c2c0d48dec3a87c24028c4d3.png)
约了水产养殖业 的发展。通过池塘改造建设人工湿地 、
生态沟渠等生态化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地净化处理养殖排
放水 。
3 池塘防渗 池塘 防渗 是为 了防止和减少鱼池渗 .
漏损失而实施 的维护措施。池塘渗漏不仅增加 了生产成 本,还可造成 当地的水位上升 ,出现冷底地 、泛酸地等 现象。常见的池塘 防渗漏维护措施主要有 以下几种 : ( ) 实法 :是一种采用机 械或人 工夯压池塘 表 1压 层、增加土壤密实度来减少池塘渗漏 的方法 ,有原状土 压实和翻松土压实两种 。原状土压实主要用于砂壤土池 塘 ,在池塘成 型后 ,先去 除表 面的碎石 、杂 草等杂物 后,通过机械或人工夯实的办法进行压实 。翻松土压实 是将池塘底部和坡面的土层挖松耙碎后进行压 实的一种 方法 。土壤湿度 是影响压 实质量的一个重要 因素 ,表4
门卫房。大 门要根据养殖场总体布局特点建设 ,做到简 洁、实用。大门内侧一般应建设水产养殖场标示牌 。标 示牌 内容包 括水产养殖场 介绍 、养殖场布 局、养殖 品 种 、池塘编 号等 。养殖场 门卫房应 与场 区建筑协调一 致 ,一般在2  ̄5 米 0 0 。
( 续) 待
淤 ,一般精养池塘至少3 年清淤一次。一般草 、鲂、鲤 鱼池池底淤泥厚度应小于1厘米 ,鲢 、鳙、罗非鱼池在 5 2  ̄4 厘米为宜 。 0 0
() 4塘埂加 宽:随着养殖生产 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 高,池塘塘埂的宽度应满足一般动力车辆进 出的需要;
同时加宽塘埂还有利于生产操作和增加塘埂的寿命 。
氯乙烯和聚乙烯地膜 、HP 塑胶防渗膜、土工布等 。塑 EE 膜 的厚度一般 为0 1 ~O 5 . 5 . 毫米 ,抗拉强度超 过2 # oI  ̄ 帕。塑膜覆盖防渗法施工简单,防渗效果好,有表面铺 设和铺设埋藏两种形式。施工时要注意平整池塘底面, 清除碎石、树枝等杂物;铺设后应注意防止利器刮破塑 膜 ,并定期检 查接 缝处是否破裂 ,发现破裂应及 时粘
养殖鱼塘改建方案
![养殖鱼塘改建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f0de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1.png)
养殖鱼塘改建方案引言养殖鱼塘的改建是为了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率和增强鱼类生长环境的质量。
本文将给出一个针对养殖鱼塘改建的方案,从鱼塘的设计、水质管理、养殖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1. 鱼塘设计1.1 鱼塘规模鱼塘规模的大小需要根据养殖目标来确定。
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数量和市场需求来确定鱼塘的面积和深度。
一般来说,鱼塘的面积应该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鱼类,同时要考虑到水质调控和养殖管理的便利性。
1.2 鱼塘结构改建时可以考虑将鱼塘分成不同的区域,包括孵化区、养殖区和管理区。
孵化区和养殖区之间可以设置隔离网,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鱼类的生长和数量。
管理区可以设立养殖设备和水质监测设备,方便日常管理和维护。
1.3 鱼塘深度和底部设计鱼塘的深度应根据养殖鱼类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深度应该保证鱼类能够自由游动,并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干扰。
底部设计可以考虑采用泥土和石块混合的方式,能够提供适合鱼类生长的底质,并减少污泥的积累。
2. 水质管理2.1 水质检测和监测改建后的鱼塘应配置水质检测和监测设备,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
包括水温、氧气含量、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的检测。
可以使用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从而提前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
2.2 水质调控根据监测数据和养殖鱼类的需求,适时进行水质调控。
可以通过增加氧气供应、调节水温、添加水质调节剂和有益细菌等方式来改善水质。
同时要注意防止水质过度调控和对鱼类健康造成的影响。
2.3 废水处理鱼塘改建后,废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设置专门的废水处理设备,对鱼塘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和过滤,保证排放的废水达到环保标准。
可以采用生物滤池、植物净化池等方式进行废水处理,同时可以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 养殖设备3.1 过滤设备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养殖环境的良好,可以配置合适的过滤设备。
包括机械过滤器、生物过滤器和化学过滤器等。
浅谈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浅谈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9d33ef555270722182ef7bc.png)
浅谈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浅谈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1 池塘标准化改造1.1 池塘改造标准对于面积、形状、水深以及淤泥厚度不符合标准的池塘,需要在干池的情况下使用推土机和挖掘机相结合来施工,使用泥浆带水泵来清除淤泥。
主干道要为石渣路,而塘坝为土路并且需要压实,管理用房为砖混结构。
在培养有益菌和培养藻类之前要进行清塘。
池塘的池底必须经过冬季的晾晒呈现龟裂状,然后在春季用推土机清除干净淤泥,在放苗之前的半个月这段时间要进水20-30厘米,还要杀灭干净细菌和病毒,其方法是使用100克二氧化氯,每亩用量约为100克,其中二氧化氯中的有效氯含量必须为8%。
池塘经过药物清理72小时后便可进行有益菌的投放,投放时要进水1米,其投放量为每亩300克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这种微生物制剂的主要成分为: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每克制剂所含的活菌数量必须保持在150亿个以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清塘后使有益菌形成种群优势,将会大大有利于以后的水质调控和疾病预防,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培育藻类藻类的培养可与有益菌的培养同步进行,在培育有益菌的同时,可以往池塘中投入肥水素进行藻类的培养,投放量为每亩投放1千克,当池水呈现出淡绿色或者浅茶褐色时较为适宜。
2 鱼种放养2.1 鱼种消毒 2.1 放养密度每亩可以放养规格为100克/尾的鲤鱼1500尾,规格为150克/尾的鲢鱼350尾,规格为150克/尾的鳙鱼50尾,规格为150克/尾的鲫鱼600尾。
这是最为适宜的密度,低于这个密度会使池塘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而出现浪费,而高于这个密度则会超过池塘的负荷。
3 水质调控池塘是鱼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水域是鱼类生存的必需环境,池塘条件的好坏和水质质量的好坏与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息息相关,因此,在养鱼生产上,只有根据不同的水域条件,调节好池塘水质,才能为鱼类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鱼塘的周边环境十分重要,要在池塘周边栽植树木,场内栽植花草,整修道路,使其周边环境美化、香化。
淡水养殖技术指南如何建立和管理养殖塘
![淡水养殖技术指南如何建立和管理养殖塘](https://img.taocdn.com/s3/m/2cae83f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f.png)
淡水养殖技术指南如何建立和管理养殖塘淡水养殖技术指南:如何建立和管理养殖塘养殖业在满足人们对食物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淡水养殖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关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建立和管理养殖塘,以提高淡水养殖的效益。
一、养殖塘选址养殖塘的选址是养殖成功的前提。
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的区域。
其次,选择地势平坦、不易积水的地方进行塘坝建设,以免因积水导致塘坝渗漏。
此外,还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水利设施完备等因素。
二、养殖塘设计在建立养殖塘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首先要确定塘坝的尺寸和形状,以满足养殖的需求。
其次,设置合适的进水和排水设施,保持适宜的水质。
同时,养殖塘中要设置合理的遮阳设备,以防止过度曝晒。
三、养殖塘填塘与疏通填塘是养殖塘建设的重要环节。
使用优质土壤填筑塘坝,确保塘坝结实坚固。
在填塘之后,应定期使用挖泥机进行疏通,保持塘底的平整,以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四、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养殖塘中养殖业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符合鱼类的生存需求。
其次,要控制养殖密度,避免水体中过度富集的废物对鱼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定时清理塘底的泥淤,保持水体的通畅和清洁。
五、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养殖塘中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要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
同时,要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次,以避免过度喂养造成水体污染和浪费。
六、疾病防治养殖塘中常常会遇到鱼类疾病的问题,因此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疾病的传播。
其次,要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防治,如使用药物或调整水质等。
七、养殖管理养殖塘的管理涉及到养殖人员的经验和技术。
要做好鱼类的日常管理,保持合适的养殖条件,包括温度、pH值等方面。
此外,要及时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掌握养殖塘的实际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
淡水水池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水池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6266e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f.png)
《淡水水池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水池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全文一、系统模式按照水产养殖场的计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水池养殖模式、标准化水池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水池养殖模式、循环水水池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
具体应历时,可以按照养殖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知足养殖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具体内容作适度调整。
1.经济型水池养殖模式经济型水池养殖模式是指具有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设施设备条件的水池养殖模式,具有"经济、灵活" 的特点。
经济型水池养殖模式是目前水池养殖生产所必需达到的大体模式要求,须具有以下要求:养殖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池符合生产要求,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物淡水养殖用水要求(NY 5051)》养殖场有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水电、通信、道路、办公值班等基础条件,养殖场配备生产所需要的增氧、投饲、运输等设备,养殖生产管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等。
经济型水池养殖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场,或经济欠发达地域的水池改造建设和管理需要。
2.标准化水池养殖模式标准化水池养殖模式是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水池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改造建设的水池养殖模式,其特点为"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
标准化水池养殖场应包括标准化的水池、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还有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养殖用水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养殖排放水达到淡水水池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
标准化水池养殖模式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肥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质量销售等生产管理制度。
标准化水池养殖模式是目前集约化水池养殖推行的模式,适合大型水产养殖场的改造建设。
3.生态节水型水池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水池养殖模式是在标准化水池养殖模式基础上,利用养殖场及周边的沟渠、荡田、稻田、藕池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置排放或回用的水池养殖模式,具有"节水再用,达标排放,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压实法:是一种采用机械或人工夯压池塘表
层、增加土壤密实度来减少池塘渗漏的方法,有原状土
压实和翻松土压实两种。原状土压实主要用于砂壤土池
塘,在池塘成型后,先去除表面的碎石、杂草等杂物
后,通过机械或人工夯实的办法进行压实。翻松土压实
是将池塘底部和坡面的土层挖松耙碎后进行压实的一种
方法。土壤湿度是影响压实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表4
专 家 讲 座 栏目编辑 赵永锋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四)
徐 皓 1,2 刘兴国 1,2 吴 凡 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2.国
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工程岗位,上海 200092)
4.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是养殖场进排水系统的重 要部分。水产养殖场排水渠道的大小深浅要结合养殖场 的池塘面积、地形特点和水位高程等来确定。排水渠道 一般为明渠结构,也有采取水泥预制板护坡形式的。
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严重制
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池塘改造建设人工湿地、
生态沟渠等生态化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地净化处理养殖排
放水。
3.池塘防渗 池塘防渗是为了防止和减少鱼池渗
漏损失而实施的维护措施。池塘渗漏不仅增加了生产成
本,还可造成当地的水位上升,出现冷底地、泛酸地等
现象。常见的池塘防渗漏维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养殖场排水渠道一般低于池底30厘米以上,排水渠 道同时作为排洪渠时,其横断面积应与最大洪水流量相 适应。
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 具体地形条件,尽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 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
七、池塘的改造与维护 1.池塘维护的原则 鱼池经过多年的使用后池底 会出现淤积坍塌等现象,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要,还有 的养殖池塘因布局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养殖需要,就 必须对池塘进行改造。池塘改造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膜,并定期检查接缝处是否破裂,发现破裂应及时粘
结。 4 . 池塘清淤整形 (1)清淤:淤泥的沉积使池塘变浅,池塘有效养殖
水体减少,产量下降。淤泥较多的池塘一定要进行清 淤,一般精养池塘至少3年清淤一次。一般草、鲂、鲤 鱼池池底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鲢、鳙、罗非鱼池在 20~40厘米为宜。
(2)池塘整形:池塘的塘埂等部位因经常受到雨 水、风浪等的冲蚀出现坍塌,若不及时修整维护,会影 响到池塘的使用寿命。一般每年冬春季节应对池塘堤埂 进行1次修整。
2.池塘改造的措施 池塘改造的措施有以下几个 方面:
(1)小塘改大塘、大塘改小塘:根据养殖要求,把原 来面积较小的池塘通过拆埂、合并改造成适合成鱼养殖 的大塘。把原来面积较大的池塘通过筑埂、分割成适合 育苗养殖的小塘。
(2)浅水池塘挖深:通过清淤疏浚,把池塘底部的淤
12
2011.4
专 家 讲 座 栏目编辑 赵永锋
(3)进排水通畅:池塘进排水设施要保障进排水通 畅,排水闸门最好建到池塘底部,以能排干全部水体为 好。进水管一般应高于池塘最高水面,防止鱼类进入进 水渠道。
(4)塘埂宽度、坡度要符合生产要求:池塘塘埂一般 用匀质土筑成,埂顶的宽度应满足拉网、交通等需要, 一般在1.5~4.5米。池埂的坡度大小取决于池塘的土 质、池深、护坡与否和养殖方式等。一般池塘的坡比为 1∶(1.5~3),若池塘的土质是重壤土或粘土,可根据土 质状况及护坡工艺适当调整坡比,池塘较浅时坡比可以 为1∶(1~1.5)。
(5)池底平坦有排水的沟槽和坡度:池塘底部的坡度 一般为1∶(200~500)。在池塘宽度方向,应使两侧向池 中心倾斜。面积较大且长宽比较小的池塘,底部应建设 主沟和支沟组成的排水沟。主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 ∶ 1000,支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200。相邻的支沟相距一 般为10~50米,主沟宽一般为0.5~1.0米、深为0.3~ 0.8米。
是土壤压实的适宜湿度。
表 4 不同土壤压实的湿度 %
砂壤土
轻壤土
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12~15 15~17
21~23
20~23
20~25
(2)覆盖法:即利用黏性土壤在池塘表面覆盖一层
一定厚度的覆盖层,以达到防渗漏的目的。覆盖土壤一
排水渠道要做到不积水、不冲蚀、排水通畅。排水 渠道的建设原则是:线路短、工程量小、造价低、水面 漂浮物及有害生物不易进渠、施工容易等。图15为一种 排水渠道截面图。
图 15 排水渠道示意
养殖场的排水渠一般应设在场地最低处,以利于自 流排放。排水渠道应尽量采用直线,减少弯曲,缩短流 程,力求工程量小、占地少、水流通畅、水头损失小。 排水渠道应尽量避免与公路、河沟和其他沟渠交叉,在 不可避免发生交叉时,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工程造价 低、水头损失小的交叉设施。排水渠线应避免通过土质 松软、渗漏严重的地段,无法避免时应采用砌石护渠或 其他防渗措施,以便于支渠引水。
泥挖出,加深池塘,使它能达到养殖需要。
(3)进排水渠道改建:进排水渠道分开,减少疾病
传播和交叉污染;通过暗渠改明渠,有利于进排水和管
理。
(4)塘埂加宽:随着养殖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
高,池塘塘埂的宽度应满足一般动力车辆进出的需要;
同时加宽塘埂还有利于生产操作和增加塘埂的寿命。
(5)增加排放水处理施:养殖排放水污染问题已
般为黏土,覆盖厚度一般要超过5厘米。覆盖法施工的
工序包括挖取黏土,拌和调制用料,修整清理池塘覆盖
区,铺放黏土,碾压覆盖层等。
(3)填埋法:即利用池塘水体中的细沙粒填充池塘
土壤缝隙,达到降低池塘土壤透水性和防渗漏的一种方
法。一般情况下填埋的深度越大,防渗漏效果越好,厚
度2~10厘米的填埋层可减少50%~85%的渗漏。
5.进排水设施维护 池塘的进排水管道、闸门等 设施因使用频繁,常常会出现进水管网破裂、排水闸网 损坏、进排水管道堵塞等现象。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 检查池塘的进排水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确保 养殖生产的正常运行。
八、养殖场配套建筑物建设 水产养殖场应按照生产规模、要求等建设一定比例 的生产、生活、办公等建筑物。建筑物的外观形式应做 到协调一致、整齐美观。生产、办公用房应按类集中布 局,尽可能设在水产养殖场中心或交通便捷的地方,生 活用房可以集中布局,也可以分散布局。水产养殖场建 筑物的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养殖场土地面积的0.5%。 1 . 办公、库房等建筑物 (1)办公、生活房屋:水产养殖场一般应建设生产 办公楼、生活宿舍、食堂等建筑物。生产办公楼的面积 应根据养殖场规模和办公人数决定,适当留有余地,一 般以1米2/亩的比例配置为宜。办公楼内一般应设置管 理、技术、财务、档案、接待办公室和水质分析与病害 防护实验室等。 (2)库房:水产养殖场应建设满足养殖场需要的渔 具仓库、饲料仓库和药品仓库。库房面积根据养殖场的 规模和生产特点决定。库房建设应满足防潮、防盗、通 风等功能。 (3)值班房屋:水产养殖场应根据场区特点和生产 需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值班房屋。值班房屋兼有生活、仓 储等功能。值班房的面积一般为30~80米2。 (4)大门、门卫房:水产养殖场一般应建设大门和 门卫房。大门要根据养殖场总体布局特点建设,做到简 洁、实用。大门内侧一般应建设水产养殖场标示牌。标 示牌内容包括水产养殖场介绍、养殖场布局、养殖品 种、池塘编号等。养殖场门卫房应与场区建筑协调一 致,一般在20~50米2。
(待 续)
2011.4 13
(4)塑膜防渗法:是利用塑膜覆盖在池塘表面,防
止池塘渗漏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防渗塑膜主要有聚
氯乙烯和聚乙烯地膜、HEPE塑胶防渗膜、土工布等。塑
膜的厚度一般为0.15~0.5毫米,抗拉强度超过20兆
帕。塑膜覆盖防渗法施工简单,防渗效果好,有表面铺
设和铺设埋藏两种形式。施工时要注意平整池塘底面,
清除碎石、树枝等杂物;铺设后应注意防止利器刮破塑
(1)池塘规格要合理:旧池塘的面积不符合养殖需 要,不利于生产操作,需要对鱼池进行重新建设。池塘 的规格一定要与养殖特点相结合,在南方地区,成鱼池 一般5~20亩,鱼种池一般2~5亩,鱼苗池一般1~2亩; 在北方地区养鱼池的面积有所增加。
(2)池塘深度要符合养殖需要:一般情况下养鱼池塘 有效水深不应低于1.5米,成鱼池的深度在2.5~3.0米, 鱼种池在2.0~2.5米,虾蟹池塘的水深在1.5~2.0米。 北方越冬池塘的水深应达到2.5米以上。池埂顶面一般要 高出池中水面0.5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