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基本要求地质调查局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估与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估与规范要求地质灾害评估是地质勘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起着重要作用。
在地质勘察阶段,对于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是确定工程可行性和采取相应防灾措施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及规范要求。
一、地质灾害评估的目的及意义地质灾害评估旨在评估地质勘察工程所涉及区域的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判断工程建设或开发中可能遭受的灾害类型和程度,为工程设计和防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可以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减少工程风险与损失。
二、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数值模拟和经验推断等。
实地调查是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基础,通过观测现场地质情况、采集样本和掌握地质构造特征等,了解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结合卫星图像和空中摄影,能够实现大范围地质灾害的快速监测和评估。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地质灾害发生的物理模型,模拟地质灾害的过程和影响。
经验推断依据历史数据和类似工程的经验,通过统计分析和专家评估,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三、地质灾害评估的规范要求地质灾害评估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为地质灾害评估的一些规范要求:1. 中国国家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与分级》(GB/T 17292-2008):该标准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和分级,为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基本框架。
2. 中国国家标准《勘察设计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GB 50275-2009):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与要求,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测提供了指导。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地质灾害调查规范》:该规范对地质灾害调查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 国际上常用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如FEMA(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HAZUS(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OAS(欧洲地震灾害潜在性评估)等也可以作为参考。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浙江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实施细则(国土资源厅)1 总则1.1 为保证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等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83号),特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管理。
1.3 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主要参照技术要求目录见附录1。
2 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2.1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中小学校舍场址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查明全省中小学校址是否存在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分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分析论证结果,提出治理或避险搬迁等处置意见。
2.2 主要任务:(1)通过资料搜集分析和现场调查,逐校排查本行政区内中小学校舍场址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2)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校舍场址,分析论证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定危险区范围,查明危险区内建筑物及其他设施;(3)提出地质灾害治理或避险搬迁等处置意见。
3 范围与灾种3.1 排查范围为全省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各级中小学校,重点排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已建中小学校舍场址。
位于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但紧临丘陵山地边缘的和平原地区紧靠河、湖、库、海岸的中小学校舍场址也应列入排查范围。
3.2 排查灾种主要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4 基本要求4.1 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查明校舍场址遭受地质灾害威胁情况,坚持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4.2 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采用资料搜集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勘查、治理等成果,必要时进行专项调查评估。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附件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环发[2000]01号文之附件一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一、目的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二、调查县市的确定县市人民政府向省地矿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地矿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灾害严重程度和资金可能分轻重缓急提出建议,由部审批列入年度计划。
三、工作原则调查工作要紧密结合防灾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不按比例尺定额平均布设调查点,而围绕有受灾危险的居民点及重要设施进行调查。
四、调查对象通过走访每一个城镇及行政村,结合地质环境条件确定调查对象。
重点调查可能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而对居民点的安全造成威胁的斜坡、沟谷以及对村镇有威胁的地面塌陷、地裂缝隐患,同时兼顾公路、铁路、河流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
五、调查内容主要是调查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包括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已造成的损失、复活的危险性、危害性以及潜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对居民点及重要设施的威胁。
对斜坡,主要是调查斜坡的地层岩性、坡体结构、结构面组合特征、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及附近人口、经济状况等,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对滑坡,主要调查滑坡发生时间、灾情,物质组成、外形及规模、运动形式、滑速、滑距、诱发因素、复活迹象,已有防治措施并提出今后防灾减灾建议。
对泥石流,主要是调查沟谷中松散物源量、植被发育状况、降水特征及降水量、汇水面积、沟谷纵坡降、沟口地貌、新老泥石流扇地形关系、以往灾情判断沟谷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
对地面塌陷,主要调查已有塌陷的发育特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已造成的和今后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提出今后防治建议。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旨在全面了解调查区域的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危险性,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防范和减轻灾害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持。
二、工作范围本次工作范围为调查区域内的所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包括但不限于山区、河流、道路等区域。
三、工作内容1.制定调查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人员及具体分工。
2.了解调查区域的地质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质岩石类型、断裂带等情况。
3.了解灾害历史:包括调查区域内过去发生过的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及其原因,灾害发生的时期、范围、影响等情况,以及灾后重建情况。
4.现场勘查: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进行实地勘查,包括爬山、悬崖、进洞探矿等工作。
5.样品采集:对勘查现场进行统一规划、选择,采集可能对地质灾害成因及特征分析有用的样品,包括岩体、土质、水体等。
6.数据采集:采取遥感、现场调查、实地测量等方法,采集数据,了解调查区域的灾害危险性。
7.编制地质灾害图及预报分析报告:根据勘查和数据采集,制作地形图、地震图、岩溶图、水文地质图、卫星遥感图、数字地质图等,给出地质灾害预报、分析和预警报告,并列出相应的预防、治理和建议。
四、工作流程1.制定调查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调查任务、人员、工作地点、时间、方法等。
2.搜集资料:对地质图、报告、论文和历史资料进行检索和分析。
3.实地勘查:对山区、河流、道路等地段进行实地勘查。
4.样品采集:对勘查现场进行采样,采集样品。
5.数据采集:对遥感图、数字地质图、卫星图象等进行采集。
6.编制地质灾害图及预报分析报告:制定地质灾害图和预报分析报告。
7.检查、验收:对所有工作进行归纳整理,检查、验收各项工作。
五、工作要求1.有地质学或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
2.工作时间为四周,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
3.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工作时必须穿着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
4.对所有资料必须认真搜集、检查和整理,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最新版】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目次前言 (3)引言 (4)1范围 (5)2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4总则 (7)4.1 目的 (7)4.2 任务 (7)5基本规定 (8)5.1 流域选取与调查分区 (8) 5.2 调查基本工作量 (9)5.3 工作精度 (9)5.4 工作程序 (9)5.5 技术手段 (10)6设计书编审 (10)6.1 基本要求 (10)6.2 编写提纲 (10)6.3 设计书审查 (11)7基本调查方法 (11)7.1 资料收集 (11)7.2 遥感解译调查 (12)7.3 地面调查 (12)7.4 钻探 (13)7.5 山地工程 (14)7.6 物探 (14)7.7 测试与试验 (14)8区域综合工程地质调查 (15) 8.1 目的任务 (15)8.2基本要求 (15)8.3 地形地貌调查 (15)8.4 地质构造调查 (16)8.5 岩(土)体工程地质调查 (16)8.6 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 (16)8.7 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6) 8.8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17)8.9 斜坡调查 (17)9重点调查区工程地质测绘 (17)9.1 测绘的目的 (17)9.2 测绘任务 (18)9.3 基本要求 (18)10 地质灾害调查 (19)10.1 基本规定 (19)10.2 滑坡调查 (20)10.3 崩塌调查 (22)10.4 泥石流调查 (24)10.5 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 (26)11.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 (28) 11.1 基本要求 (28)11.2 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 (30) 11.3 重点地区评价与区划 (30)11.4流域评价与区划 (32)12.数据库建设 (32)12.1 一般要求 (32)12.2 验收要求 (32)13.图件编制 (33)13.1 一般规定 (33)13.2 图件内容 (33)14.报告编写 (36)14.1 基本要求 (36)14.2 说明书及报告提纲 (36)15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39) 15.1 质量检查 (39)15.2 最终成果验收 (40)15.3 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 (40)附录A 规范性附录 (42)附录A.1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及内容 (42) 附录A.2 区域综合工程地质调查点 (43) 附录A.3 滑坡调查记录表 (45)附录A.4 崩塌(危岩体)调查记录表 (48) 附录A.5 泥石流调查记录表 (50)附录B 资料性附录 (53)附录B.1 滑坡分类表 (53)附录B.2 崩塌(危岩体)分类表 (54)附录B.3 塌岸分类表 (55)附录B.4 泥石流分类 (56)附录B.5 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57)附录B.6土的类型与结构 (58)附录B.7 斜坡稳定性常规评价方法 (59)前言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提出。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标准
实施主体
各级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
责任
负责制定和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规范标准,确保规范标准的贯彻执行。
监督机制与方式
要点一
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规 范标准的执行。
要点二
监督方式
采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公众举报等多种方式进行监 督。
规范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修订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 要,对规范标准进行定期修订,确保其 科学性和实用性。
调查流程
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准备工 作、野外调查、室内资料整理与分析 、成果编制等。
调查步骤
每个流程应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如 制定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实地踏勘 、样品采集与分析等,确保调查工作 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03 地质灾害评估标准
评估内容与指标
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活动性、危险性、影响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等。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评估结果可以为城市和农村规划、基础设施 建设等提供参考。
资源开发利用
评估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 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地质灾害机理研 究、预测预报模型建立等。
04 地质灾害防治规范
防治原则与策略
预防为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 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灾害
发生的风险。
分级管理
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影响范 围和危险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综合治理
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 ,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提高防 治效果。
动态监测
对地质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 时发现和预警灾害发生,为防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1:25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
也可供其它比例尺地质灾害数字化图件编制参考。
2.引用标准及规定为保证数字化成果的共享,本技术要求的编写引用了部分标准和技术规定构成为本要求的条文,引用标准及规定为:GB/T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DZ/T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3.基本术语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3.2 图素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3.3 图层为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将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放在一个要素层(图层)中,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
每个不同的要素层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幅地图往往由若干个图层组成。
为便于区分,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结构的一个图形文件要素层称为‘图层’(或称‘物理图层’);将在同一要素层中细分的层称为‘内部图层’(或称‘逻辑图层’)。
13.4 图类地质灾害图内信息的专业分类。
3.5 数据项属性数据和数据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3.6 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等。
3.7 属性表描述空间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0年3月1目录一、总则 1(一) 目地 1(二) 任务 1(三) 基本要求 1(四) 组织形式 2二、设计编制 3(一) 基本要求 3(二) 设计书提纲 4三、野外调查 5(一) 野外调查记录方式 5(二) 野外调查记录内容 5(三) 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12四、群测群防网络建设12(一) 群测群防体系12(二) 监测网主要职责13(三) 工作内容14(四) 群测群防灾害体地选定14(五) 监测数据16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16(一) 基本要求16(二)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17(三) 地质灾害危险区划18(四) 地质灾害调查图件编制18(五) 报告编制21(六) 报告附件24 附件1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27 附件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36 附件3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412一、总则(一)目地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地地质灾害隐患,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地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升命财产安全。
(二)任务1.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
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
2.“已人为本”,對所属县(市)地主要集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再地地质灾害体进行调查。
3.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4.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5.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地质灾害减灾预案。
6.结合调查成果,對所属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地监测与预警。
(三)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调查,应再充分收集、利以已有资料地基础上进行。
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植被,已及社會经济发展计划等。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细则(《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目录一、总则 (1)(一) 目的 (1)(二) 名词解释 (1)(三) 任务 (1)(四) 基本要求 (2)(五) 组织形式 (3)(六) 质量监控 (3)二、设计编制 (3)(一) 基本要求 (3)(二) 设计书提纲 (4)三、野外调查 (5)(一) 调查要点 (5)(二) 野外调查记录要求 (14)(三) 野外调查记录形式 (16)(四) 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 (17)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18)(一)群众监测网络建设 (18)(二)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20)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 (20)(一) 基本要求 (20)(二)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20)(三) 重点防治区的确定 (23)(四) 成果图件编制 (23)(五) 成果报告编制 (24)(六) 报告附件 (26)六、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27)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附件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一、总则(一)目的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二)名词解释1、地质灾害: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隐患: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隐患,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还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灾情:本细则所称灾情为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险情:本细则所称险情为地质灾害隐患的潜在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数和威胁财产数(潜在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3
报告提纲
1.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2.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方法 3. 地质灾害隐患的野外判别 4. 结论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定义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技术路线: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技术路线
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 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 础设施、主要居民点都必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 查”地质灾害。
线:沿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沟谷、陡 斜坡等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河道,输水、 电、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
面:对调查区域采用网格控制调查,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 地质背景条件;了解人类工程活动地带滑坡、崩塌、泥石 流等分布和发育规律;分析预测地质灾害致灾的可能性。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结构 、地表水和地下水、人类活动、气候植被等。
重庆局部地貌
路漫漫其悠远
地灾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描述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单点地灾调查:描述单点地灾的致灾特征
(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塌陷、地裂纹)
地灾评价: 区域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区划) 单点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指数)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环境调查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及定义 (1)4总则 (2)5基本要求 (2)5。
1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原则 (2)5。
2调查内容 (3)5。
3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 (3)5。
4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3)5.5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设计的编制 (3)5。
6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编制 (4)6调查工作方法 (4)7地质灾害分类和分级 (4)7。
1地质灾害分类 (4)7。
2地质灾害分级 (5)8地质环境调查 (6)8.1 一般要求 (6)8。
2 地形地貌调查 (6)8。
3 地质构造调查 (6)8.4 岩土体调查 (7)8.5 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查 (8)8.6 降水调查 (8)8。
7 植被调查 (8)8。
8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9)9滑坡调查 (9)9.1 滑坡分类 (9)9。
2 滑坡的调查内容 (9)9.3 新、老滑坡的判别 (11)9.4 滑坡稳定性的判别 (11)9。
5 滑坡灾害的实地调查 (11)10崩塌的调查 (13)10.1 崩塌的分类 (13)10。
2 崩塌的调查内容 (13)10.3 新、老崩塌的判别 (14)10.4 崩塌稳定性的判别 (14)10。
5 崩塌灾害的实地调查 (14)10。
6。
崩塌灾害的核查 (14)10。
7 崩塌灾害的测绘 (15)11泥石流的调查 (15)11.1 泥石流的分类 (15)I11。
2 泥石流的调查内容 (15)11。
3 新、老泥石流的判别 (18)11.4 泥石流稳定性的判别 (19)11。
5 泥石流灾害的实地调查 (19)11.6 泥石流灾害的核查 (19)11.7 泥石流灾害的测绘 (19)12地面塌陷调查 (19)12.1 地面塌陷灾害的调查内容 (19)12.2 地面塌陷灾害稳定性的判别 (20)12.3 地面塌陷灾害的实地调查 (20)12。
中国地调局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 5万
2
表2 危害对象等级划分
DD ××××—××××
危害等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危城
镇
威胁人数>100 人,直接经 济损失>500 万元
威胁人数 10—100 人,直接 经济损失 100—500 万元威胁人数Biblioteka 10 人,直接经济损 失<100 万元
害
交通干线
一、二级铁路,高速公路及省 级以上公路
三级铁路,县级公路
铁路支线,乡村公路
全文共分十四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基本规定、调查分级、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 查、滑坡灾害调查、崩塌灾害调查、泥石流灾害调查、不稳定斜坡灾害调查、基本调查方法、滑坡崩塌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基本原则、设计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等内容。
III
DD ××××—××××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在全国地质 灾害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将围绕人民生命、财产、生存环境和 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要矿山、国家级或省级旅游景区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比 例尺:1: 50000),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基础依据。
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都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查”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高易
发区,对所有的居民点须进行现场核查。
线:沿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的沟谷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水库、输气管线等进
行追索调查。
面:采用网格控制调查,对地质条件进行修测,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等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力学作用所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为了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二、工作目标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目标是全面了解目标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包括灾害类型、分布范围、形成原因等,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内容1. 调查区划根据目标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地质灾害情况,将调查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范围应该包括典型的地质灾害发生地点,并注意确保调查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2. 现场勘察在每个调查区域内,选取典型地质灾害点进行现场勘察。
勘察内容包括调查点的地貌特征、岩土类型、地层构造等,以及可能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各种因素,如地震、降雨等。
3. 数据分析收集现场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重点关注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形成机制以及可能的潜在威胁等,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比较,提取出有关地质灾害的关键信息。
4. 风险评估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
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适当的评估指标和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5. 报告编制根据调查工作的结果和分析得出的结论,编制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区域的地质灾害概况、风险评估结果、相关防灾减灾措施建议等内容,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工作步骤1.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工作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明确每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
2. 数据收集:收集目标地区的地质地貌、地层分布、历史地质灾害等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基础数据库。
3. 现场勘察:按照调查计划,在各个调查区域内进行现场勘察,同时记录重要数据和现象。
4.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现场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取有关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
5. 风险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等级。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因地质原因造成的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震等。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损失,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十分必要。
一、调查工作的目的1.了解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和分布特点,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2.掌握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为灾害监测和预测提供依据;3.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档案,为灾后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步骤1.查阅资料。
收集与研究区域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有关的历史资料和现场监测资料,对调查区域进行初步认识。
2.实地勘察。
根据调查的需要,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包括对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量,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进行识别。
3.采取样品。
对于需要进行实验分析的情况,采取样品进行分析研究。
4.分析研究。
针对勘察和采取样品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5.撰写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包括灾害防治建议、灾后处置工作等。
三、调查内容1.地质基础信息。
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貌地形、地貌类型等。
2.地质灾害环境信息。
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等。
3.灾害类型及规模。
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的类型及规模。
4.破坏特点。
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情况、破坏程度等方面的情况。
5.原因分析。
包括灾害发生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6.防治对策。
包括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的防治对策。
7.灾后处置与恢复。
包括灾后的抢险、救灾、清理、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四、调查工具1.远程测量工具。
包括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
2.实地测量工具。
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站仪、GPS等。
3.实验室工具。
包括岩土力学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等。
五、调查人员要求1.具有地质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一定的地质学、地质力学、水文学等专业知识;3.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4.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1.背景西部艰险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常常面临地质灾害、恶劣气候条件和交通不便等困难。
为了保障地质调查人员在野外作业期间的安全,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了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2.目标该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地质调查人员在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事故和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基本要求(1)人的安全优先:确保地质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工作任务为代价妥协人员安全。
(2)设备安全保障:确保地质调查所需的设备完好可用,维修设备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3)灾害预警和防控: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恶劣气候和交通事故等进行预警和防控,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地质调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实施细则(1)任务分析和风险评估:在进入西部艰险地区进行地质调查任务前,必须进行全面的任务分析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保障措施。
(2)人员组织和分工:根据任务的性质和需求,合理组织和分工地质调查人员,并分配专人负责人员的安全保障工作。
(3)安全设备的准备和检查:确保地质调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如防护帽、防护服、防滑鞋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
(4)安全交通工具的选择和保障:根据地质调查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
(5)气象灾害预警和防控: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和防控机制,及时掌握周边气象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6)环境灾害预警和防控:加强环境灾害的预警和防控,如地质灾害、洪水、泥石流等,遇险时及时撤离并启动应急救援措施。
(7)队员的协作和配合:组织地质调查人员进行集体训练,提高队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
(8)事故应急救援和事后处理: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及时处置事故,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设备完好,同时对事故进行彻底的事后处理和总结,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一、综述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是为了预防地质灾害而进行的识别和研究地质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地点、形态、规模和程度,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或减少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监测状态。
因此,本规范的目的是提高地质灾害排查的效果和质量,以保障公众利益和环境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环境。
二、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排查要求可靠、完整、准确、快速。
(2)地质灾害排查应以安全、科学、合理为原则,做到资料采集及时、精准、科学,形成规范、可靠、可行的处理方案。
(3)进行地质灾害排查,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把技术、科学的把关应用于排查的各个环节中,以确保准确可靠的排查效果。
(4)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应具体、准确、科学地称之,根据危险性分类认定危险源等级,制定适当的管控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
(5)地质灾害排查应由专业人员参与,具体步骤要结合实际、及时更新,且在排查过程中记录每一步的具体细节。
三、施工细则(1)灾害可能性分析:分析是地质灾害排查的重要环节,要综合地质环境、地貌带、历史发展、流域气候、地表性质等多种要素,综合考虑过去发生的灾害情况,从地质灾害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险性。
(2)调查现场:调查现场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实地勘查、监测、测试等环节。
(3)分析、归纳、评价:在分析过程中,应综合考察现场实测数据,认真研究可能发生灾害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程度,归纳整理,结合评价结果,判断排查结论。
(4)反馈建议:根据排查结果,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减少将来可能发生的灾害损失,并反馈出具体的建议,包括监测诊断、除险思路、灾害防治措施、发展方向等信息。
四、完善管理(1)地质灾害排查中,应建立规范的排查流程,编制详细的排查报告,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排查结果要及时公布,明确处理意见,并定期对检查情况进行监督。
(3)完善相关的防灾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好应变准备,以备发生地质灾害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程度。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目录一、空间数据库建设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及规定 (1)3.基本术语 (1)3.1图元 (1)3.2 图素 (2)3.3 图层 (2)3.4 图类 (2)3.5 数据项 (2)3.6 数据类型 (2)3.7 属性表 (2)3.8 空间图形库 (2)3.9 地质灾害数据库 (2)3.10 多媒体文档 (2)4.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3)4.1 基本技术要求 (3)4.2 图层命名规则 (3)4.3 ‘统一编号’规则 (5)4.4 空间图层划分 (6)4.4.1 图层划分原则 (6)4.4.2 地质灾害图图层划分 (6)4.5 图层内部属性表 (8)5.地质灾害数据库 (19)6. MapGIS工程文件命名规则 (20)二、输出图形建设 (21)1.基本技术要求 (21)2.专题图层编制要求 (21)三、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 (22)1.信息化工作文档内容 (22)2.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要求 (22)四、信息化成果存储 (29)1.标准文件夹结构 (29)2. DataBase文件夹 (31)2.1 易发分区图 (3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资料2.2 防治区划图 (31)2.3 实际材料图 (31)3.输出图形 (32)4.项目成果报告 (32)5.信息化工作文档 (32)6.照片 (32)五、备注 (33)附件1:空间数据库图式图例 (34)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一、空间数据库建设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4a.nd遥sat感ET解M+译
15m
SPOT5 2.5m
QUICKBIRD 0.61m
形成不同比例尺解译图件,一定要选取适宜分辨率中的国遥地质感环影境像监数测据院
5. 地面调查
野外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搜集整理各类有关资料(包括前人编制的地质图、地貌
图、第四纪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 进行野外踏勘,实测地质地貌剖面。 编制综合综合工程地质草图; 编制遥感解译图,主要解译地貌、构造、植被、土地
利用类型、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灾害等。 结合图幅实际情况,编制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细则
4. 遥感解译
截至2006年5月19日中国南方QuickBird存档数据情况
收集资料时应查询调查区存档遥感数据,以便确定适宜的分辨率;若无, 则需提前编程预定
4. 遥感解译
4. 遥感解译
4. 遥感解译
有关遥感影像的相 关参数一定要标注
4. 遥感解译
解译滑坡体几何参数统计表
4. 遥感解译
利用遥感影像,可解译与地质灾 害有关的植被、地貌、土地利用 等背景条件,进而分析这些背景 因素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述,特别是对实物工作量的部署一定要精细、明确,应该详细 到防治工程设计部分的精度。
4.本轮地质灾害调查要求实地勾绘地质灾害体,具体怎么做,
应该在设计中论述。
5.成果图件很重要,编哪些图?怎么编?要提出方法和要求。 6.“关键技术问题”改为“专题研究”。 7.工作部署图编制问题。
叁
不同工作阶段具体要求
工作阶段:
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 设计书编写 野外调查 资料整理 图件编制 报告编写
1. 资料收集
收集调查区已有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成果; 购置调查区1:50000、1:10000遥感影像数据和
基础地理数据,如 数字线划地图(DLG,Digital Line Graphic)、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栅格地图(DRG, Digital Raster Graphic)、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据; 收集调查区气象水文资料、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 划资料;
调查方式与基本工作量
一般区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可采用遥感调查和 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点要控制 主要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 水文地质单元等。
一般区调查:地质灾害调查按《滑坡崩塌泥石 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规范规定的一 般区调查要求执行。
调查方式与基本工作量
重点区调查: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遥感和野 外测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进行1:1万工程地质测 绘(草测),现场圈定各岩土体界线和灾害体边界。 线距1—2km,调查点不少于3点/km2。( 5个点±)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NDVI值=float(B4-B2)/ float(B4+B2)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NDVI—Normai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lndex )定义为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波段数值之差与这两个值之和的比值。 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与绿色生物量、植被覆盖度、 光合作用等植被参数有关,可反映季节和人为活动的变化。
—— 促进对资料的分析、消化,了解工作区各类地质界线的分 布和地下水系统结构,把握存在问题,为确定调查路线、细化
各类地质单元奠定基础。
5. 地面调查
建立调查区典型的地层岩性柱状剖面和 标志,确定填图单位,统一工作方法。
调查前准备工 作应注意问题
应采用比例尺大一级的地形图做工作底 图(1/2.5万)
外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 灾害特征;
关键:找出与灾
害相关工程地质 问题,对其重点 调查和评价。 流域调查关键: 应查明与地质灾 害相关的工程地 质条件及其控制 因素。
天然建筑材料和矿产资 源等;
与灾害不相关,不调查
5. 地面调查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
1、已经开展过1:50000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地区, 采用路线穿插和重大隐患点核查的方法,同时要开展区域工 程地质条件补充调查(资料收集、以编为主,结合野外路线 核查和工程地质剖面测制进行补充,每个图幅有2-3条地质路 线调查)。
遥感解译的数据源精度应满足1:5万精 度要求
应注重遥感解译的效率与效果
防止与地面调查工作相脱节
4. 遥感解译
根据调查对象和调查精度,选用中、高分辨率卫星、 航空遥感以及无人机遥感等信息源的影像数据;
1:50000标准图幅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高分一号, 02C卫星等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统一按照标准图 幅编制遥感影像图。
1. 资料收集
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类编录整理,分析 可利用程度及存在问题,编制有关图表、 说明。
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编制以 往工作程度图、测区工程地质草图。
2. 现场踏勘
汪民副部长,2014年地调工作会报告
任务下达后,承担单位要组成高效项目组,系统 收集资料,全面掌握以往工作程度,加强室内分析研 究,开展野外踏勘和检查核实,梳理和厘定工作目标、 内容和重点,草编工作图件,设计技术路线和方法, 明细工作部署,编制实施方案或总体设计。缺少上述 主要工作流程和依据的设计不予审查。
斜坡地质结构剖面测绘:在1:5万和1:1万调查区, 采用地面调查与山地工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不 同地层岩性组合、斜坡结构、河谷岸坡类型进行 1:2000~1:5000比例尺地质剖面测绘,辅以必要的 物探、钻探等验证。
调查方式与基本工作量
《流域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
重点调查区观测路线间距宜为1000~2000m,调查点数不应 少于3点/km2,不得 “漏查”地质灾害。
不是测制横贯 图幅的长剖面
实测工程地质剖面部署示意图
3.
高度
设计编写
气象台
剖 面 图 示 例
受灾楼房
档土 墙
桂江
距离
1.第四系;2.寒武系;3.老滑坡滑面;4.新滑坡滑面;5.粉质粘土;6.砂岩;7.粉砂岩;8. 页岩
梧州市蝶山区榜山滑坡剖面图
4. 遥感解译
遥感解译应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遥感解译工作 应注意的问题
标绘斜坡变形迹象和局部破坏特征,对
隐患点详细分区和稳定性评价,研究成
灾机制,进行风险评估
三个调查层次工作精度
一般区调查
1:5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 精度编测
1:5万地质灾害调查
精度正测
重点区调查 1:1万工程地质测绘 精度草测
典型点(典型泥石流沟勘查比例尺,根据沟谷 流域大小确定)勘查
1:500~1:2000,精度达到规前勘
作为踏勘线路;
选择典型地质剖面,作为工程地质柱状测制位置。
3. 设计编写
3. 设计编写
下一页
下2页
3. 设计编写
3. 设计编写
请签名
3. 设计编写
工程地质剖面测量重 点部署在沟谷横断面、 斜坡(滑坡)坡面, 10km的工作量应该 测制30个以上的剖面, 结合典型点调查勘查, 形成剖面实测图册。
工作部署
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国土空间开发,开展以地质 灾害为主的综合性工程地质调查
工作部署—以流域为单元部署,分
水岭是部署的边界,类似于以县为单 元的行政区边界
工作部署—跨分水岭边界图幅,原则上
只做本次部署的流域分水岭内的部分。分水 岭内靠近分水岭的图幅部分,如为无人区, 可遥感解译为主、少布地面工作量;但不应 影响流域灾害规律分析。
本轮调查与1:5万详查的区别、差异: 1.强调地质灾害孕灾工程地质条件调查; 2.强调灾体特征分析/早期识别; 3.野外实地勾绘灾害体边界; 4.图幅带专题,调查科研一体化; 5.常态条件、极端条件的评价预测。
调查方式与基本工作量
“一坡一卡”式调查 “坡要到顶,沟要到头” 斜坡编目
以遥感、三维扫描、测绘及钻探等为主要手段,进 行工程地质测绘,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发育特征及其 孕灾地质环境,分析可能变形破坏模式、运移路径和 致灾范围,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价, 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设计编写前一定要开展野外踏勘,否则 部署不到位
2. 现场踏勘 目的:
为使地质工作的设计和部署切合实际,需要事先对 工作现场的地质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实地的概略调查 和了解,以确定填图单位、工作部署等 。
内容:
根据地质草图、地质灾害草图,了解测区基本地质条
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状况;
选择有代表性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的地段
地质灾害编录(Landslide Inventory) 对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规模、活动性和发生
日期等数据信息进行登记和编目。常见的编录形式有 编录图(Landslide inventory map)和编录数据库。
工作部署
以西南山区、西北黄土高原、湘鄂桂山区、 东南沿海等地质灾害高发区为重点
2008-2013年1:5万标准图幅内新发生灾害数
流域(watershed) 指分布在山地、丘陵、低岗地区二、三级支流及以下以分水
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 汇水区域。
以流域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任务
1.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与编图; 2. 地质灾害调查编录与填图; 3. 控制性河谷地形地质剖面测量与分析; 4. 典型地质灾害勘查与剖析; 5.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与危险性区划; 6.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库; 7. 专项调查与专题研究; 8. 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调查中要考虑
1. 按1:5万标准图幅调查,要科学合理部署工作量,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