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与大题.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带英文)
病理⽣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带英⽂)病理⽣理学考博资料名词解释:病理⽣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或Pathophysiology),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它同时还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
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机理,从⽽揭⽰疾病发⽣、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肿(edema):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肿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由于⾎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浆pH升⾼的病理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于⾎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浆NaHCO3/H2CO3增加,⾎浆pH 值升⾼的病理过程。
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由于⾎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降低,⾎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6、缺氧(hypoxia):是指因组织的氧⽓供应不⾜或⽤氧障碍,⽽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是临床各种疾病中极常见的⼀类病理过程,脑、⼼脏等⽣命重要器官缺氧也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
⽽且,由于动脉⾎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称为低氧⾎症(hypoxemia )。
7、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称为发热。
8、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特异性全⾝反应称为应激。
考研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3.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4.病因(etiology agents)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5.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指那些能够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6.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在病因作用与机体的条件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7.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8.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主要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10.死亡(death)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11.脑死亡(brain 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13.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健康( health )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 infirmity ),而且应该是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所处的一种完好( complete well-being )状态。
2、基本病理过程:简称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中都可以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发热、水肿等。
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病理过程,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病理过程。
3、疾病( disease )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5、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 etiology agents ),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脑死亡( brain death )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有:① 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 呼吸停止,人工呼吸 15 分钟仍无自主呼吸;③ 瞳孔散大及固定;④ 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消失;⑤ 脑电波消失;⑥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习题:名词解释1.体液:机体中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大多以水为溶剂形成的溶液称为体液。
2.电解质: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3.跨细胞液(第三间隙液):胃肠液、汗液、尿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等属细胞外液的特殊部分,形成过程中需消耗能量,约占体重的2%。
4.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5.晶体渗透压: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物质即晶体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6.高钠血症:血清钠浓度高于145mmol/L。
7.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
8.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9.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即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习题库
答案: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rug 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解答题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4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5、细胞死亡:指细胞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6、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8、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9、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过程,失钠>失水,11、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12、水肿(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聚积的病理过程。
显性水肿: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致体温升高,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脱水热。
1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
18、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9、呼吸性酸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血浆中PH下降。
20、呼吸性碱中毒:指因通气过度,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血浆中PH升高21、阴离子间隙(AG):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Na+]-[Cl-]-[HCO3-],正常为12mmol/L。
22、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氧气不足,呼吸功能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031619093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疾病(disease):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此时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3、脑死亡(braindeath):是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大脑、小脑、脑干功能永久性消失。
4、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nydration ):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5、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是指患者肾排水功能降低,或再输入大量水,使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6、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 ):在一些病理情况下,由于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体液酸碱度稳态破坏,形成酸碱平衡紊乱。
8、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 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是指CO?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或PaCO2) 增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0、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 ):是指细胞外液H+丢失或碱过多而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紊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指研究疾病产生与发展的本质特征、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与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领域。
2.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演变、诊断、预后及预防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3.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系统及其调节机制的功能活动、相互关系和整体功能的一门学科。
4. 机能障碍(Dysfunction):机能障碍是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应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或者发挥异常的状态。
5. 病因(Etiology):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各种内因和外因。
6. 生理病理(Physiopathology):生理病理是指正常生理条件下某种机能的失调状态。
7.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疾病所引起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学改变。
8. 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机体对病原体、自身组织或异位物质等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科。
9.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因缺血引起的组织或器官损伤,在再灌注后加重或恶化的伤害过程。
10.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是指氧化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自由基、氧化物和抗氧化剂之间的失衡状态。
11. 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物反应,包括血管扩张、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组织修复等过程。
12. 组织修复(Tissue repair):组织修复是指在组织损伤后,机体通过不同机制的反应来恢复损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13. 管腔阻塞(Luminal obstruction):管腔阻塞是指管腔内存在一种物质,阻碍了管腔的正常通畅,导致组织器官营养不良或坏死等病理生理现象的发生。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答案]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答案]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health)[答案]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2.疾病(disease)[答案]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答案]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称为病因。
4.致病条件[答案]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致病条件。
5.诱因[答案]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
6.基因病(gene disease)[答案]是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7.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答案]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8.受体病[答案]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称受体病。
9.脑死亡(brain death)[答案]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1.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答案]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1.a quaporins(AQP)[答案] 水通道蛋白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2.h ypovolemic hyponatremia[答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病理生理学_名词解释_考试要点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37.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其主要代谢变化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38. 低渗尿,肾功能障碍时,由于浓缩功能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尿渗压最高只能在到700 mmol/L,尿
17.(碱)中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HC03](或[H2C03 J)原发
性减少(或增多),引起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通过机体代偿调节,仍能使血浆中【NaHC03}/
【H2Co3]比值维持20:1,血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18. 缺氧(hypoxia):指由于氧的供给不足或和利用障碍,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又称高渗性脱水。
10。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大题
病理生理学名解1.健康: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5〕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3.衰老:又称老化,是机体正常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的不可逆过程。
〔6〕4.诱因:加强病因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开展的因素。
〔7〕5.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7〕6.危险因素:与某一疾病具有明显相关,但尚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因素。
〔8〕7.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1〕8等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按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丧失水和钠,血清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50 mmol/L及血浆渗透压仍维持在280~310 mmol/L正常水平的病理过程。
〔19〕9.高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及血浆渗透压>310 mOsm/L 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0〕10.低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纳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及血浆渗透压<280 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1〕11.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它是多种疾病的临床体征。
〔22〕12..水中毒:水在体内潴留,并伴有包括低钠血症、脑神经细胞水肿等一系列病症和体征的病理过程。
〔26〕13.盐中毒:又称高血钠性细胞外液溶液增多,是体内钠总量和血钠含量增高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病理过程。
〔27〕14.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33〕15.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机体出现酸或碱超量负荷、严重缺乏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定性被破坏过程。
〔43〕16.实际碳酸氢盐: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ep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ep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2. 简述炎症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3. 描述一下什么是细胞凋亡及其生物学意义。
4. 解释“适应”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含义。
5. 什么是肿瘤?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6.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它包括哪些主要临床表现?7. 简述病理性钙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8. 什么是免疫病理学?它在疾病发生中扮演什么角色?9. 描述一下什么是器官衰竭及其可能的原因。
10. 解释“应激反应”在病理生理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1.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功能影响的科学。
2.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主要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反应迅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炎症则持续时间较长,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
3.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在维持组织稳态、发育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肿瘤抑制。
4. 在病理生理学中,“适应”指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生理性调整,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5.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肿块,其生物学特性包括无限制增殖、侵袭性和转移性。
6.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
7. 病理性钙化是指在非骨骼组织中异常沉积钙盐的过程,它可能导致组织功能障碍和器官损伤。
8.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包括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9. 器官衰竭是指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丧失,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缺血、中毒等。
10. 应激反应是机体对压力或损伤的快速反应,通过激活应激途径,如肾上腺素能系统,以维持生命活动和内环境稳定。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对病理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病理生理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疾病的科学解释,还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带英文)
病理生理学考博资料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或Pathophysiology),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它同时还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
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水肿(edema):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 H2CO3<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 值升高的病理过程。
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6、缺氧(hypoxia):是指因组织的氧气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是临床各种疾病中极常见的一类病理过程,脑、心脏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也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
而且,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 )。
7、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8、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作业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基本病理过程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着重从功能与代谢的角度探讨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其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疾病、脑死亡、健康、诱因、分子病、基因病疾病: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诱因: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分子病:由于DNA变异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基因病:因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二、问答题1.现代死亡的标志是什么?简述其判定标准。
现代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其判定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自主呼吸停止③瞳孔散大或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一、名词解释:高钾血症、低钾血症、脱水热、水中毒、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反常性酸性尿、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血钾浓度>5.5mmol/L。
低钾血症:血钾浓度<3.5mmol/L。
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病例(尤其是婴幼儿)出现的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水中毒:是指患者排水功能降低,或再输入大量水,合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等渗性脱水:是指水、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成比例的丢失,此时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Osm/L。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问答
、代谢和形态改变的异常生命活动。
2、脑死亡:集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包括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3、健康:没有疾病和痛苦,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4、病理过程:也叫基本病理过程,或典型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肯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
2、氧反常:低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仅不能够恢复,反而更加严重,称为氧反常。
3、钙反常:预先用无钙溶液灌注组织器官后,再用含钙溶液灌流引起组织细胞损伤的现象。
4、PH反常:缺血引起组织酸中毒,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加重细胞损伤。
低钾血症时,心电图改变主要有T波低平、U波增高,S段下将,QRS波增宽,心率增快和异为心率。高钾血症时,T波高尖,P波和QRS波振幅降低,QRS间期增宽,S波加深,出现多类型心绿失常心电图。
1、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稀释毒素,运送抗体等抗损伤作用。不利:(1)细胞营养障碍,液体在组织间隙聚集,使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距离增大,增加了营养物质在细胞间弥散的距离。(2)影响器官功能活动,如心包腔积液影响心脏活动,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等。
1、细胞调Leabharlann 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细胞调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主性有序死亡,形态学特征是细胞首先变圆,随即与邻细胞脱落离,失去为绒毛,胞浆浓缩,内质网扩张呈泡状,与细胞膜融合,线粒体无太大变化,核染色质密度增高呈半月形,并凝聚在核周围,核仁裂解,使细胞膜内陷,形成细胞调亡小体,这种死亡过程不导致溶酶体以及细胞膜破裂,没有细胞内容物外泄,因此不引起炎症反应和次级损伤。属于生理性或病理性,具有特异性,较弱刺激,非随机发生,耗能,电泳呈梯条状。而细胞坏死则为:病理性,非特异性,强烈刺激,随机发生,是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不耗能,细胞机构全面溶解,破坏,电泳呈均一DN片状,溶酶体破裂,局部炎症反应,无调亡小体,不受基因调控。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3、缺氧: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组织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4、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6、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可伴炎细胞浸润。
7、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8、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二、填空题1、疾病的经过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疾病明显期、转归期四个阶段。
2、传统意义上,死亡包括濒死期(临终状态)、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三个时期。
3、常见的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改变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四种。
4、细胞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细胞核的改变,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5、淤血的后果有水肿、出血、组织损伤、硬化。
6、血栓的类型有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7、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8、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变质、渗出、增生。
9、肿瘤转移途径可分为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10、缺氧的类型包括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三、单项选择1、病理学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EA.尸体剖验B.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C.动物实验D.电镜E.活检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EA.临床表现B.诊断与鉴别诊断C.防治措施D.流行病学特点E.发生与发展规律3、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DA.血红蛋白的含量 B.组织供血能力 C.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D.肺的通气功能 E.线粒体磷酸脱氢酶活性4、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 DA.机化 B.钙化 C.分化 D.化生 E.适应5、坏死组织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BA.纤维化B.机化C.钙化D.分化E.再生6、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最常发生于哪种疾病BA.风湿性心脏病B.缓进性高血压C.急性肾小球肾炎D.嗜铬细胞瘤E.急性肾盂肾炎7、细胞坏死时,具有标志性的改变是EA.核溶解、胞质浓缩和胞膜破裂 B.核碎裂、核膜破裂和核质浓缩 C.核溶解、核质少和胞膜破裂D.核固缩、胞质浓缩和细胞膜皱缩 E.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8、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BA.骨骼肌B.脂肪组织C.心肌D.肝实质E.脑组织9、肠扭转可导致肠管发生以下哪种病理变化B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液化性坏死 E.干酪样坏死10、干酪样坏死好发于下列哪种疾病CA.风湿病 B.伤寒 C.结核 D.麻风 E.梅毒11、槟榔干的病理变化为 EA.中央静脉淤血 B.肝窦扩张 C.肝细胞萎缩D.肝细胞脂肪变性 E.中央静脉、肝窦扩张淤血及肝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12、左心衰竭首先引起淤血的器官是BA.肝 B.肺 C.脾 D.肠 E.四肢13、右下肢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DA.肠系膜动脉 B.门静脉 C.肾动脉 D.肺动脉 E.脑动脉14、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DA.机械性损伤 B.高温和低温 C.强酸和强碱 D.细菌和病毒 E.支原体和立克次体15、急性化脓性炎症早期,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A.中性粒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粒细吧 E.嗜酸性粒细胞16、下述炎症改变中,最有防御意义的是 CA.渗出液的产生 B.氧自由基释放 C.白细胞渗出 D.血液停滞 E.炎症介质形成17、炎症局部组织早期呈鲜红色是由于AA.充血 B.淤血 C.炎细胞浸润 D.分解代谢增强 E.变性和坏死18、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 )A.蜂窝织炎 B.脓肿 C.纤维素性炎 D.伪膜性炎 E.出血性炎19、右心衰竭主要引起( B)A.慢性脾淤血 B.慢性肝淤血 C.胃肠淤血 D.下肢淤血 E.慢性肺淤血20、最常见的栓子是( C )A.脱落的肿瘤细胞团 B.空气 C.血栓 D.羊水 E.寄生虫21、下列哪项是原位癌的主要特征EA.是一种早期癌症 B.未发生转移 C.发生于子宫颈黏膜上皮D.可长期保持原来的结构,甚至消退 E.癌变波及上皮全层,但未浸润至黏膜下层22、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是( D )A.肿块迅速长大 B.病理性核分裂象 C.恶病质 D.细胞的异型性 E.局部淋巴结肿大23、肿瘤的实质是指DA.神经组织B.纤维组织C.血管D.肿瘤细胞E.浸润的炎细胞24、低分化肿瘤的分化程度是BA.恶性程度低B.恶性程度高C.对放射治疗效果差D.对化疗效果差E.异型性小25、下列不属于癌前疾病的是 CA.肝硬化B.慢性萎缩性胃炎C.子宫平滑肌瘤D.结肠多发性息肉E.纤维性囊性乳腺病26、下列哪项条件易产生二期愈合(E)A.组织缺损大、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 B.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 C.组织缺损大、无感染、创缘整齐 D.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有感染 E.创缘不整齐、创面对合不紧密、有感染27、下列哪种细胞是稳定细胞( D)A.皮肤表皮细胞 B.移行上皮细胞 C.造血细胞 D.平滑肌细胞 E.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28、妇女分娩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肺小动脉内有角化上皮细胞、毛发等物质,其死亡原因可能是( D )A.脂肪栓塞 B.气体栓塞 C.肿瘤细胞栓塞 D.羊水栓塞 E.血栓栓塞29、引起炎症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D )A.机械性损伤 B.物理性损伤 C.化学性损伤 D.生物性损伤 E.遗传性缺陷30、某人患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一个月后才愈合,则属于(B)A.一期愈合 B.二期愈合 C.三期愈合 D.四期愈合 E.五期愈合四、简答题1.简述三种的坏疽的区别。
病理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海平面、吸入气、静息状情况下,PaO低于2大于6.67kPa(50mmHg),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体征者。
2.功能分流:病变部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显著降低,使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到动脉血内,类似于动静脉短路。
3.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血、贫血甚至休克的病理过程。
其主要特征为凝血功能失常。
4. 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病人可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定向、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头痛、嗜睡、昏迷等。
5. 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
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二、选择题:(选一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各项叙述最确切的是:(B)A.疾病是机体不舒服B.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C.疾病是不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D.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E.疾病是各组织器官的细胞受损的表现2.细胞内外液成分不同,它们之间渗透压的关系是:(E)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3.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B)A.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增高B.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降低C.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兴奋性降低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兴奋性增高E.阈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增高4.反映酸碱平衡中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是:(B)A.Ph B.PaCO2C.BB D.SB E.AB5.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49, PaCO26.4kPa(48mmHg),[HCO3-]36mmol/L。
病理生理学--能考的名解大题基本全在这里-吐血整理-背会就考90%2B
第一章★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指多种疾病所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变化,包括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凋亡,肿瘤等.★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其机制的科学,着重从功能与代谢的角度探讨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其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病因<cause of disease>即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凋亡<apoptosis> 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脑死亡<brain death>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与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答: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I5 min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脑电波消失;⑤脑血循环完全停止.★健康<health> 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infirmity>.★疾病<disease> 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homeostasis>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躯体、精神与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与外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加强病因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与病因相比,诱因更易于防止或消除,因而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较大意义.★危险因素<risk factor>是指与某一疾病具有明显相关,但尚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的因素.第二章水电解质选择三种脱水的概念和对机体的影响是重点P18血浆蛋白质所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微粒〔主要是电解质离子〕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占血尿量看渗透压和细胞外容量尿钠看渗透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1.原因和机制<1>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2>大汗后只补充水分<3>大面积烧伤<4>肾失钠2.对机体的影响<1>易发生休克:细胞外液减少,低渗,水分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液,外液进一步减少,低血容量进一步加重,患者出现休克倾向,往往有静脉塌陷,动脉血压降低,脉搏细速.<2>脱水体征明显:血浆浓缩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间液进入血管补充血容量,组织间液减少最明显,皮肤丧失弹性,眼窝和婴儿囟门凹陷,明显脱水外貌<3>尿量变化: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少,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少,尿量早期不减少,但严重脱水时,血浆容量减少,ADH分泌多,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引起少尿<4>尿钠变化:尿钠减少,但如果是肾原性的,尿钠继续增多.3.防治原则以原则上应补充等渗盐水<0.9%NaCl>,病情严重时,可给高渗盐水<3%NaCl>以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 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1.原因和机制<1>饮水不足<2>失水过多2.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脑细胞脱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嗜睡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3>尿少细胞外渗透压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多,肾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4>尿钠变化:早期排钠,晚期血容量减少,钠含量减少<5>口渴感:渗透压,刺激渴觉中枢<6>脱水热:皮肤蒸发水分减少,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体温升高.3.防治原则.高渗性脱水时因血钠浓度高,所以,应补水为主,先糖后盐.★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而引起体液容量减少,血清钠浓度与血浆渗透压维持在正常X围时,可引起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即使不按比例丢失,但经过机体调节后,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50 mmol/L,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 mmol/L者,亦为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1.原因任何等渗体液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脱水,在短期内均属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2.对机体的影响.患者尿量减少,尿内Na+、Cl-减少.若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则可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甚至肾衰竭等.★为什么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低渗性脱水〕患者易发生休克?答: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患者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①不刺激口渴中枢而饮水减少,患者不主动补充水分;②对下丘脑刺激减弱,使ADH分泌不增加而导致肾远曲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排除不减少;③细胞外液的水分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液减少,故易发生休克.★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低血钠性体液容量过多,其特征为细胞外液量过多而有稀释性低血钠,因细胞内液相对高渗,故一部分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液也增多,其血清钠浓度<130 mmol/L.★钾的主要生理功能:〔1〕维持细胞新陈代谢〔2〕保持细胞静息膜电位〔3〕调节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低钾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可引起多种功能代谢变化.这些变化的严重程度与血清钾降低程度和起病快慢密切相关,但个体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血清钾浓度低于 2.5~3.0mmol/L 时才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1.对肌肉组织的影响<1>肌肉组织兴奋性降低,钾外低内高,静息电位增大,除极障碍,肌肉松弛无力或弛缓性麻痹<2>横纹肌溶解局部钾浓度增加引起血管扩X,血流量增加,肌肉运动时缺血缺氧引起肌痉挛、缺血性坏死和横纹肌溶解,甚至肾衰2.对心脏的影响<1>兴奋性升高.<2>传导性降低.<3>自律性提高.<4>收缩性降低.3.对肾的影响<1>功能变化<2>形态结构的变化4.对消化系统的影影响钾缺乏可引起胃肠道运动减弱,患者常发生恶心、呕吐和厌食.严重缺乏可导致腹胀甚至麻痹性肠梗阻.5.对糖代谢的影响低钾血症可引起轻度血糖升高.低钾血症能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减弱,血清钾浓度降低可直接增高血糖6.代谢性碱中毒当血清钾浓度降低时〔钾进入细胞内除外〕,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但此时尿液是酸性,故称为反常性酸性尿〔详见酸碱平衡紊乱〕.★高钾对肌肉影响急性:轻度时静息电位减小,兴奋性增高,肌肉轻度震颤严重时,钠通道失活,动作电位形成和传布障碍,兴奋性降低,四肢无力,迟缓性麻痹慢性:缓慢升高时胞内也有潴留故症状不明显★低钾对心脏影响的机制重点P301、心肌兴奋性升高,心房心室肌钾离子内外差值变大,静息电位变大,兴奋性降低.purkinje细胞膜上的内向整流钾通道对钾离子通透性降低,外流量减少,静息电位减小.整体心肌兴奋性升高2、心肌传导性降低,心房心室肌除极时钠通道本来就几乎开放到了极限,静息电位虽然增大,但对除极速度几乎没什么影响.浦肯野静息电位减小,除极速度减慢.3、心肌自律性升高,一是浦肯野舒X期电位减小,与阈电位间的距离缩短,易于除极,二是更重要的,外向钾电流减弱,持续性的钠内流相对加速,自动除极加速,自律性提高.4、心肌收缩性升高,一是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升高,钙内流加速,另外低血钾时钠钙泵活性降低,钠离子外运减少,细胞内钠离子增多,促进钠钙交换,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兴奋收缩耦联增强.对心电图影响:1、P-R间期延长2、QRS综合波增宽传导性降低3、S-T段压低,T波压低和增宽,出现明显U波因为上述原因,低钾时易发生心律失常.高钾对心肌影响:重要1、兴奋性半高:轻度升高时静息电位减小,兴奋性升高.迅速升高时静息电位过小,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甚至消失2、传导性,低.静息电位减小,除极减慢,降低3、自律性,低.浦肯野细胞对钾通透性增高,钾外流增强钠内流相对减弱,自动除极减慢,自律性降低4、收缩性,低.钠钾泵,胞外钠多,促进钠钙交换,细胞内钙减少5、心电图.1、P波压低,增狂或消失,P-R间期延长,QRS综合波增宽,R波降低2、T波狭窄高耸3、Q_T间期缩短高钾传导阻滞是最重要特点,窦房结冲动不易传到心室肌细胞,潜在的起搏点浦肯野细胞又不能起跳〔自律性受抑制〕可引起心室停搏.第三章酸碱选择多计算类型,判断依据,发生机制,代偿计算病例中有获酸失碱为代谢性肺过度通气,呼吸性呼酸呼碱代酸代碱概念原因影响防治★代酸为HCO3减少,代碱为HCO3增多,呼酸为CO2潴留,呼碱为CO2变少.★代酸AB SB BB均降低,代酸BE一定变负,只要有呼酸AB一定大于SB★公式,原发是代谢,等式右就是HCO3,代酸,呼碱乘数大〔代代比,呼呼比〕★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 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AG增高型和AG正常型.A原因:酸多,HCO3减少,高钾血症B对机体影响:1.心血管系统<1>心律失常,高钾<2>心肌收缩力减弱氢和钙竞争<3>心血管系统对儿荼酚胺的反应性降低毛细血管开放,回心血量减少,易休克2.中枢神经系统<1>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氧化磷酸化<2>抑制性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GABA>增多3.骨骼系统骨质脱钙4.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C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 alkaluria> 指高血钾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肾小管细胞内碱中毒,泌氢减少使尿液未酸化而呈碱性的现象.★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指血浆中PaC02 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A病因和机制.不外乎C02排出障碍或C02吸入过多导致体内C02潴留.1.通气障碍2.通风不良B对机体的影晌1.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C02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抑制效应,称为"C02麻醉〞.2.心血管系统CO2潴留引起脑血管扩X,血流量增加★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 指血浆中HC0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A病因和机制1.H+丢失过多3,HC03-负荷过量 2.低K+血症B对机体的影晌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GABA含量减少〔2〕缺氧.代谢性碱中毒pH增高,使氧离曲线左移 2.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3.低K+血症C反常性酸性尿<paradoxical aciduria> 指低血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细胞内酸中毒,泌氢增多使尿液反而呈酸性的现象.★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 指血浆中PaC02 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 增高的酸碱平衡紊乱.A原因1.低氧血症2.肺疾患3.呼吸中枢受到直接刺激4.精神性障碍5.代谢亢进如甲6.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B对机体的影响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与游离钙浓度降低有关.3.低K+血症与细胞外液K+内移与肾排K+增多有关.★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 alkaluria>,发生机制:①由于细胞内外的H+- K+交换,K+进入细胞内,H+由细胞内移出,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现为碱中毒,泌H+减少;②由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的K-Na+交换与H+ -Na+交换之间有竞争性抑制作用,高钾血症时,K+- Na+交换增强,H+- Na+交换减弱,肾排K+增多,排H+减少,尿液碱性. ★高钾血症引起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引起血K+升高.高钾血症时,由于细胞外液K+增多,通过H+—K+交换使细胞内液H+外逸,血浆HC03-因缓冲而减少,引起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时,一方面由于H+- K+交换,可造成细胞内K+外逸;另一方面,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增多、排K+减少,引起高血K+.★缓冲碱<buffer base,BB> 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缓冲碱的总和,包括血浆和红细胞内的HC03、Hb'、Hb02、Pr-和HPO;'-等.★碱剩余<base excess,BE> 指在标准条件下.<即PaC02 为40 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温度为38℃>,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等于7.40时,所需酸或碱的量<mmol/L>.★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 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 -UC.★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z、血氧饱和度与体温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03-含量.★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是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PaCOz为40 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温度为38℃〕所测得的血浆HC03-含量第四章四种缺氧各举一例★乏氧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 由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与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X性缺氧.海拔3000米★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是指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引起的组织缺氧,大多动脉血氧含量减少,而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因此又称为等X性低氧血症.一氧化碳中毒★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 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减少,称为循环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循环障碍★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又称为氧化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氰化物中毒★发绀<cyanosis> 是指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5g/dl以上,暗红色的脱氧血红蛋白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缺氧的患者不一定发绀,发绀的患者也不一定缺氧,如红细胞增多的患者★缺氧<hypoxia>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与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hemoglobin> 是指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程a头、★血氧含量<oxygen conient in blood, C –O2>是指100 ml 血液实际所携带的氧量.★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 in blood,C–O2max> 是指100 ml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完全氧合所能携带的最大氧量.★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10倍.当吸入气中含有0.1%的CO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有50%为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HbCO>.HbCO不能与02 结合,同时还可抑制红细胞的糖酵解,使2,3 - 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z 中的Oz不易释放,从而加重组织缺氧.当血液中的HbCO增至10-20%时,可出现头痛、乏力、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增至50%时,可迅速出现痉挛、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此时,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不降低,其皮肤、黏膜呈HbCO的樱桃红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过氯酸盐与磺胺衍生物等可使血红素中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HbFe3+OH>,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结合牢固,失去结合氧的能力,或者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四个二价铁中有部分氧化成三价铁,而对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产生影响,使得剩余的二价铁虽能结合氧,但与氧的亲和力增高不易解离,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生理情况下,血液中不断形成极少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又不断被血液中的NADH、抗坏血酸、还原形谷胱甘肽等还原剂还原为二价铁.所以正常成人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不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1%-2%.当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中毒时,如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血红蛋10%,就可出现缺氧表现.达到30%-50%,则发生严重缺氧,出现全身青紫、头痛、精神恍惚、意识只不清以致昏迷.第五章发热概念为主★简述发热各时相的热代谢特点和临床表现答案: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SP已上移,皮肤血管收缩,肤色苍白,鸡皮疙瘩,恶寒,寒战.2〕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SP已上移,皮肤血管扩X,肤色潮红,酷热,口干舌燥.3>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SP恢复正常,皮肤血管进一步扩X,大量出污★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 是指产EP 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发热<fever> 是指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过热〔hyperthermia> 是指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机体不能将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此时,调定点并未发生改变.第六章应激概念为主★应激〔stress> 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应激原<stressor> 指任何躯体的或情绪性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者.★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指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指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胃与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溃疡出血.★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是什么?答:①胃黏膜缺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缺血,碳酸氢盐屏障破坏H入粘膜导致损伤.②GC的作用;GC抑制胃粘膜分泌和细胞更新③其他因素,酸中毒,HCO3减少第七章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指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有哪些?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有:①活性氧大量产生;②细胞内钙超载;③白细胞聚集;白细胞活化释放趋化物质促使白细胞聚集,微循环障碍,聚集的白细胞释放活性氧与生物活性物质,炎症反应失控④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等.线粒体受损,ATP合成的前身物质减少.★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P981线粒体内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加〔呼吸链复合体受损,传电子不足,来氧时就产生大量活性氧〕2血管内皮细胞##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3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缺血时中性粒细胞激活,供血时又提供大量氧,活性氧大量增加〕4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产生活性氧,再灌是一种应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在单胺氧化酶作用下自氧化生成活性氧5诱导型NOS表达增强,导致NO大量生成,导致组织损伤6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活性氧的损伤作用1、膜脂质过氧化: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器膜结构破坏: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线粒体肿胀、功能障碍、产能减少,肌浆网Ca-ATP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钙超载;脂质信号分子生成异常2、蛋白质失活:活性氧可以使蛋白质分子氧化而发生变性、聚合、降解或肽链断裂,从而使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产生功能障碍3、DNA损伤:作用主要是碱基修饰、断裂和交联.细胞核DNA和线粒体DNA4、细胞间基质破坏:透明质酸酶降解、胶原蛋白交联★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使细胞内钙超载发生的机制有哪些?答:钙超载发生的机制有:①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缺血时细胞膜外板与糖被分离,活性氧破坏质膜②Na+—Ca+交换增加,缺血时胞内H多,再灌时钠氢交换胞内Na过荷③儿茶酚胺增多增加钙内流★钙超载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P1011促进活性氧生成,激活蛋白水解酶,促进黄嘌呤脱氢酶转变成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氧生成增加2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1〕ATP生成减少〔2〕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道开放3激活钙依赖性降解酶,损伤细胞4破坏细胞骨架,肌动蛋白丝和肌辅助蛋白分离★活性氧和钙超载互为因果:缺血一再灌注时大量产生的活性氧也可以破坏细胞质膜和细胞器质膜,造成膜通透性增加和结构损伤,从而使胞外钙内流增加,胞内肌浆网和内质网钙的转运障碍. 钙超载激活钙敏蛋白水解酶,促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致使活性氧生成增加,损害组织细胞.因此,活性氧产生增加和钙超载互为因果,加剧细胞损伤.总之,发生机制自由基和钙超载是重点要熟悉心肌改变第九章凝血与抗凝平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全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先有广泛性微血栓形成,继而因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有时伴有纤溶亢进〕,导致多部位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A发病机制:DIC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其发病机制包括如何发生〔起始因素〕与如何发展两方面.DIC的起始因素1、组织损伤.大量TF释放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2.VEC损伤或激活.外源途径,胶原暴露内源途径,血小板黏附聚集,抗凝减弱3、血细胞激活<1>红细胞大量破坏<2>白细胞大量破坏或激活释放TF <3>血小板激活黏附聚集4.其他激活凝血系统的途径.羊水栓塞,外源性毒素入血等.DIC的发展过程1.高凝期凝血酶大量激活,一系列正反馈放大作用,进展很快,出现微血管系统内纤维蛋白沉积,广泛微血栓2.消耗性低凝期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低凝,常有出血现象.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有利于清除微血栓,恢复血流.B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一〕出血.血管壁损伤,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二〕休克.1.广泛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不足2.血管床容量扩大补体系统激活,外周阻力减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3.血容量减少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容量减少4.心泵功能障碍缺血缺氧毒素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为下降〔三〕脏器功能障碍〔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与消除诱因2.改善微循环3.重建凝血与抗凝血〔含纤溶〕间的。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 (2020年)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答案]属于病理学范畴,是从功能、代谢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答案]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3.综合征(syndrome)[答案]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成套的有内在联系的体征和症状,称为综合征,如挤压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
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答案]在动物身上复制与人类疾病类似的模型,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5.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答案]这是Claud Bernard倡导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复制动物模型来研究活体患病时的功能和代谢变化,是病理生理学学科的前身。
第二章疾病概论1.疾病(disease)[答案]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自稳态(homeostasis)[答案]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与外环境的协调的功能。
3.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答案]在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因果转换的链式发展中,某几种变化又可互为因果,周而复始,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种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恶性循环。
4.侵袭力(invasiveness)[答案]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5.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答案]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
6.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e disease)[答案]因先天或后天获得性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疾病。
7.原因(cause)[答案]又称病因,是引起某种疾病的因素,又决定该疾病的特异性,是疾病发生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答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2.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答案]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水中毒,其特点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3.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答案]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4.水肿[答案]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5.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答案]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液体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形成游离的液体,后者在组织间隙中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当液体积聚到一定量后,用手指按压该部位皮肤,游离液体便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
8.低钾血症和缺钾[答案]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缺钾是指细胞内钾和机体总钾量的缺失.一页[1]。
1.酸碱平衡紊乱[答案] 病理情况下引起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而产生pH异常的情况。
2.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答案] 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3.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答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的状况。
5.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答案] 指除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谢性酸中毒。
6.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答案] 当血浆HCO3-浓度降低,同时伴有CL-浓度代偿性升高时,则呈AG正常型或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7.反常性酸性尿[答案] 碱中毒时尿液一般呈碱性,但在缺钾等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时,在远曲小管因Na+-H+交换加强,导致肾泌H+增多,故尿呈酸性,称之为反常性酸性尿。
8.反常性碱性尿[答案] 酸中毒时尿液一般呈酸性,但在高血钾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远曲小管上皮Na+-K+交换增强,导致肾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故称之为反常性碱性尿。
9.SB(标准碳酸氢盐是指在全血压标准条件下,即PaCO2为40毫米汞柱,温度38摄氏度,血红蛋白饱和度为100%测得的血浆中HCO3的量。
10.BB(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11.BE(碱剩余)也是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碱或酸的量。
12.AB(实际碳酸氢盐)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PACO2、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13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离子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呈减少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4.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排除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升高、PH呈降低趋势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5.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离子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6.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缺氧[答案] 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血氧容量 [答案] 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为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红蛋白的质和量;该项指标反映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正常值为20ml/dl)。
3.血氧含量 [答案] 为100ml血液实际的带氧量,主要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CaO2通常为19ml/dl,CvO2通常为14ml/dl)。
4.HB氧饱和度(SO2)[答案]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百分数,SO2主要取决于氧分压。
5.低张性缺氧[答案]以PaO2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血,称为低张性缺氧。
低氧血症是指血氧含量降低,故低张性缺氧又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
6.呼吸性缺氧[答案] 由肺的通气功能或换气功能障碍致PaO2降低和血氧含量不足称为呼吸性缺氧。
7.发绀[答案] 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8.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答案] 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被吸收而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称之为肠源性紫绀。
9.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答案] 指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所引起的缺氧称为循环性缺氧,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
10.组织性缺氧[答案] 在组织供氧正常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或称为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11.组织中毒性缺氧[答案] 因毒性物质抑制细胞生物氧化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中毒性缺氧。
1. 发热[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
2. 过热[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
3. 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4. 干扰素[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
5. 内生致热原是指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6产EP细胞凡是能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细胞称为产EP细胞。
1.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是、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2.应激原是指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则统称为应激原。
4.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一定强度的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应激表现为一动态的相同的特异连续过程,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疾病,甚至死亡,称为GAS。
5. 急性反应期蛋白指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质。
6.热休克蛋白是指生物机体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主要功能是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移位、复性及降解。
7.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少数溃疡可较深或发生穿孔。
1.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发生的,以组织有效循环血液量急剧降低为特征,并导致细胞功能、结构损伤和个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的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自身输液是指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比后阻力增加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起到自身输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
3.自身输血是指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的大量释放使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可迅速而短暂地减少血管床容积,增加回心血量,这种代偿称为自身输血。
4.休克肺在严重休克病人晚期,在脉搏、血压和尿量平衡以后,出现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称之为休克肺。
6.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是指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期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必须依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症。
7. CARS就是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过于强烈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8. ARDS(急性呼吸窘迫征是指由急性肺损伤引起的一种以弥漫性呼吸膜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在休克中又称为休克肺。
9.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获得性的、以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而后降低为特征,表现为先发生广泛性微血栓形成,而后转为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理过程。
2.FDP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及纤维蛋白(Fbn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或Fg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是DIC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
主要由于微血管腔内存在纤维蛋白丝形成的细网,血液中的红细胞流过网孔时,红细胞被切割、挤压而引起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各种裂体细胞。
1.心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本质相同,心功能不全包括病性从轻到重的全过程,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不全的晚期。
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泵功能减弱,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
3.心肌衰竭因心肌本身的结构性或代谢性损害引起受累心肌舒缩性能降低,称为心肌衰竭。
4.向心性肥大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压力负荷作用下,收缩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心肌肌节呈并联性增生,心肌细胞增粗,其特征是心室壁显著增厚而星期那个容积正常甚或减小,使室壁厚度与心腔半径之比增大,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主动脉瓣狭窄。
6. 离心性肥大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容量负荷作用下,舒张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心肌肌节呈串联性增生,心肌细胞增长,心腔容积增大,室壁有所增厚,其特征是心腔容积显著增大与室壁轻度增厚并存,室壁厚度与心腔半径之比基本保持正常,常见于二尖瓣或主动脉关闭不全。
7. 射血分数每搏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8. 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心衰时,患者的心排出量低于正常,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性疾病及心肌炎等引起的心力衰竭。
9. 高排出量心力衰竭心衰时患者心排出量仍高于或不低于正常群体的平均水平,称为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主要见于严重贫血、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0. 紧张源性扩张容量加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
11. 肌源性扩张心肌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输出量不能与静脉回流相适应,故血液可在静脉系统中淤积,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的增多,出现明显组织水肿,心腔通常也扩大,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13.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呼吸费力或喘不过气得感觉。
14.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最早表现之一,其特征是患者在体力劳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