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合集下载

色彩的理性知识

色彩的理性知识

一、色彩是什么色彩是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众所周知,我们所见到的大部分物体是不发光的,如果在黑暗的夜里,或者说是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这些物体是不能被人们看见的,更不可能知道它们各是什么颜色。

人们之所以能看见色彩,是因为来自发光光源,如太阳、电灯光、烛光、火光等;或是发光光源的反射光,即发光光源照射在非发光物体上所反射的光,如月亮、建筑墙面、地面等,再散射到被观察物体上所致。

由此可见,光和色是分不开的,光是色的先决条件,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

二、光雨过天晴后的彩虹这一自然现象也许正是启发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色彩的成因,揭示光色原理的起因。

1666年牛顿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把太阳光从一小缝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后,在屏幕上显现出一条美丽的彩带,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这种现象称作光的分解,形成的彩带即光谱。

光谱现象的出现,说明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构成的。

光从空气透过三棱镜再到空气,在不同的介质中产生两次折射,由于光波的长短不同,三棱镜各部位的厚薄不同引起的时差,经过折射的作用,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如果在光线分散的途中加一块凸透镜,,使分散的光线集中,集中的一点又成为白色光。

经三棱镜分解过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任意一束色光再经三棱镜不能再分解,投射至屏幕上仍是原来的色光。

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的色光叫全色光。

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色光叫复色光。

只含有一种波长的色光叫单色光。

简单地说,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电磁辐射能。

我们肉眼所能看的光线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的振幅大小产生明暗的变化,光波的长短产生色相的区别,光波长在400~700毫微米之间的为可见光,即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的光谱,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相应地在色彩中,红色传递的讯息最远,而紫色传递的讯息最近。

因此波长在400毫微米以外,可使人体皮肤变黑的光线称之为紫外线,波长在700毫微米以外,能产生热量的光线称之为红外线。

简述物体色彩在光照的色彩变化

简述物体色彩在光照的色彩变化

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表面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决定的。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表面时,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回来。

通过人眼接收这些反射光的信号,就能感知物体的颜色。

物体颜色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材质和表面特性物体的材质和表面特性决定了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

粗糙的表面会使光线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反射,产生漫反射光,而光滑的表面则会产生镜面反射光。

这些不同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影响了物体表面的色彩表现方式。

2. 光源的颜色和光照强度光源的颜色和光照强度直接影响了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和强度。

不同色温和光强的光源会使同一物体表面产生不同的色彩表现。

白炽灯的光色偏暖,而荧光灯的光色偏冷,它们对物体颜色的呈现会有所不同。

光照强度的不同也会使物体的颜色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饱和度。

3. 视野角度和观察位置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和观察到物体的角度也会对物体颜色的呈现产生影响。

由于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当观察者的位置或角度发生变化时,反射回观察者眼睛的光线也会有所不同,导致物体颜色的呈现产生变化。

物体的颜色在光照的作用下会呈现出多种变化。

不同的物体材质和表面特性、光源的颜色和光照强度、视野角度和观察位置等因素都会对物体颜色的呈现产生影响。

在进行色彩设计和表现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以达到准确、鲜明的色彩表现效果。

在物体颜色的呈现过程中,光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同一物体的颜色可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光照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对于色彩设计和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以人眼感知颜色的方式入手。

人眼中有许多感光细胞,其中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对颜色的感知主要由视锥细胞完成。

视锥细胞分为三类,分别对应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敏感。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被吸收的波长除了会影响物体的颜色外,剩余的波长也会影响到人眼的感知。

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同一物体的颜色可能会产生视觉上的差异。

光照的方向和强度也会直接影响到物体颜色的呈现。

烹饪色彩

烹饪色彩

烹饪菜肴色泽的调配原则
1遵循食品安全法的原则 以食品安全卫生法为纲要,严禁使用未经允许的食 品着色剂,对于无毒无害的天然的色素,在正常的 情况下应该首先使用。对于人工合成的素色,要严 格控制其使用剂量。 2遵循营养卫生为先的原则 符合营养需求。菜肴的色彩搭配,通过烹调发生一 系列理化反应,营养成分将发生变化。一些传统菜 肴色泽虽然艳丽,但不符合营养卫生,不可取,如 菠菜烧豆腐,极易形成草酸钙,影响胃的消化吸收, 就不科学。
色彩的对比—色相对比
同种色相对比 色轮上色相距离15º 以内的称为同种 色对比,其色相属于模糊的较难区分的色相。这样 的色相对比,称为同种色相的对比,是最弱的色相 对比。它具有调合的因素,显现出单纯、柔和。 邻近色相对比 色轮上色相距离45º 左右的对比称为 邻近色相对比,或近似色相对比(如红与红橙,红 橙与橙等)。邻近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觉,要比同种 色相对比明显、丰富、活泼,可稍为弥补同种色相 对比的不足,又能保持统一、和谐、单纯、雅致、 柔和等。
黄色:黄色光度很高,色性变暖具有光明、 辉煌、轻松、柔和的感觉,黄色可刺激神经 系统和消化系统。 原料有:蛋黄糕、各种油炸食品、嫩姜、菠 萝、南瓜、香蕉等。
绿色: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清新、鲜嫩、 明媚、自然的感觉。绿色代表春天、青春、 生命、希望、和平。绿色有助于消除疲劳、 易于消化。 它们给人以清新爽口,淡雅平和的感觉。特 别在炎热的夏季能给人带来凉爽、解除心中 烦躁闷塞。错杂在暖色浓厚、油腻的菜肴中, 给人以清爽、醒目、宁静的感觉。 绿色的食品原料有香菜、青菜松、黄瓜等。
色彩的三个属性 1、色相:是指颜色、色彩的显著特征。 2、明度:是指颜色、色彩的明暗和深浅。 3、纯度:是指颜色、色彩的鲜艳度和饱和度。

色彩构成知识

色彩构成知识

⾊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光⾊并存,有光才有⾊。

⾊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种电磁波。

从0.39微⽶到0.77微⽶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们的⾊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于0.77微⽶称红外线,波长⼩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产⽣同⼀⾊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反射出来,⼈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涉时,则产⽣漫射,对物体的表⾯⾊有⼀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眼的⾊光与物体⾊相同。

2.物体⾊⾃然界的物体五花⼋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虽然⼤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或⽩⾊。

常见的⿊、⽩、灰物体⾊中,⽩⾊的反射率是64%-92.3%;灰⾊的反射率是10%-64%;⿊⾊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很受物体表⾯肌理状态的影响,表⾯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较强,如镜⼦、磨光⽯⾯、丝绸织物等。

表⾯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漫射现象,故对⾊光的反射较弱,如⽑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虽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表⾯⾊却会随着光源⾊的不同⽽改变,有时甚⾄失去其原有的⾊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们对此的习惯⽽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物的服⾊⼏乎都失去了原有本⾊⽽显得奇异莫测。

色彩理论 色彩原理 (2)

色彩理论  色彩原理 (2)

三、色彩管理的起源
以前的色彩管理
直接打印
设备一 设备二
R 120
R 120 G 65 B 40
G 65
B 40
不同的设备都会输出不同的颜色
Kodak冲印机
EPSON打印机 Cannon打印机 FUJI 冲印机
应用ICC PROFILE 的色彩管理
经过色彩管理之后
R 120
设备一 G 65 B 40 R 110
四、色彩管理的组成部分
1、 2、 3、 4、 PCS(特性文件连接颜色空间) 特性文件 CMM (色彩管理模块) 再现意图
五、色彩管理系统的作用
1、 制定和嵌入特性文件 2、 用特性文件进行颜色转换
如何转换:
A、 选择源设备特性文件 B、 选择目的设备特性文件 C、 选择CMM模块 D、选择一个再现意图
怎样理解 ICC Profile
1、RGB与CMYK不能显示正确的颜色 2、PCS(特性文件联结空间):Lab 3、应用ICC Profile颜色就会一样 4、以前的色彩管理与现在的色彩管理 5、ICC Profile的优势
二、色彩管理系统必须完成 两项重要的任务
1、色彩管理系统必须指出RGB和CMYK数值所表示的是 什么样的颜色感觉。 2、色彩管理系统必须保证那些颜色数值在设备间传递时, 保持颜色感觉的一致性。
• 颜色值由几个通道的数据组成,而每一个通道又被分割为 不同的阶调等级。 • 三个通道(红、绿、蓝)基本与我们感知颜色时之用的三 原色相对应。 • 256级的意义: 留出余量和二进制位
三、设备特有的颜色模型
我们将RGB和CMYK称为设备特有的或设备相的颜色模型或 颜色空间,因为由一组给定RGB或CMYK数值所获得的实际 颜色感觉,还取决于复制这个颜色的设备特性。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1)光原色:是光的色相。

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正是由于光源色的差别及其变化,才使物体的色彩变得丰富多彩。

各种光原色以色性可分为两大类:暖色光和冷色光。

如太阳光、电灯光、火光等为暖色光;蓝色天光、日光灯的光属于冷色光,一般来说暖色光是物体受光部分变暖,而背光不分成冷色倾向,冷色光则反之。

光源色的强弱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色彩变化,大体来说光原色强,物体固有色则弱,甚至可以完全改变固有色,反之,光原色弱物体固有色则强。

(2)固有色:指物体在较柔和的自然光照射下给人的色彩印象。

固有色分布在受光面中,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固有色也发生变化,因此固有色不会固定不变。

(3)环境色:描绘的物体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影响所呈现的色彩,由于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变化,通常反映在物体的安不,光滑的物体环境色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弱,注意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会加强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时画面更丰富多彩。

二、水粉静物写生的基本技法(一)色彩的使用方法根据各种绘画颜料的性质,色彩的使用,大致可以归纳为色彩的混合,色彩的重置和色彩的并列三种基本方法。

1.色彩的混合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颜料混合,调配出另一种色彩。

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异于原来的颜色,但仍含有原来颜色的个性因素,并与原来的颜色具有谐调关系。

如红与蓝调合为紫色,紫色与红或蓝都很谐调,具有红、蓝两色的个性因素。

如是对比的补色相调合,根据调配时两个颜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减弱色彩纯度,以至成为含灰的弱色。

如红绿相调合时,红色中加微量绿色,就可以出现带灰的,沉着稳定的红色。

如两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现色相不鲜明,纯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趋于丰富、有对比而谐调的效果。

色彩的关系能符合表现对象的要求。

色混合的方法,总是会将色纯度降低,这个方法容易产生使画面色彩发灰,缺乏生气的弊病。

产生色彩的因素

产生色彩的因素

产生色彩的因素
产生色彩的因素包括:
1. 光源:不同类型的光源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例如太阳光是白色光,荧光灯可能是冷白色或暖白色光。

2. 物体:物体吸收了某些颜色的光线,然后反射其他颜色的光线,我们看到的颜色就是被物体反射的光线的颜色。

3. 表面质地:不同的物体表面质地会对光线产生不同的散射和反射效果,从而影响我们对其颜色的观察。

4. 观察角度:观察角度的改变会导致我们观察到的物体颜色的变化,特别是金属或光泽表面的物体,观察角度的改变会导致颜色的反射和折射变化。

5. 眼睛感知:色彩是由我们的眼睛感知的,我们的视觉系统可以解释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不同频率的光线,并将其解释为不同的颜色。

6. 心理因素:色彩对个体的情感、心理和文化意义有重要影响,比如不同文化对颜色的喜好和象征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产生色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光源、物体、表面质地、观察角
度、眼睛感知和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

色彩三因素

色彩三因素

光 源 色
固 有 色
环 境 色
左画中固有色? 左画中固有色?光 源色?环境色? 源色?环境色? 固有色是白色, 光源色偏冷,由于 受红背景色的影响, 环境色呈红色。 环境色呈红色。
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构成物体色彩的三因素, 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构成物体色彩的三因素,但不是均等地起作 而是在不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下 各处于不同的主次地位。 主次地位 用,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各处于不同的主次地位。 如在阴天固有色较明显;在夕阳或条件光下,光源色起主导作用, 如在阴天固有色较明显;在夕阳或条件光下,光源色起主导作用,在 光滑的物体上环境色的作用就十分明显。 光滑的物体上环境色的作用就十分明显。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 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 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 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 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 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也大大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也大大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对此 环境色的掌握非常重要。 ,环境色的掌握非常重要。
光源改变为普通灯泡后, 光源改变为普通灯泡后, 画面变成了暖色调。 画面变成了暖色调。
在室内自然光的条件下, 在室内自然光的条件下,由于 天光的影响,物体的色调偏冷。 天光的影响,物体的色调偏冷。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对物 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 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环境色常在暗部反光带 环境色常在暗部反光带 出现, 出现,一般情况是物体 光滑, 表面越光滑 表面越光滑,环境色的 互相影响就越大 影响就越大。 互相影响就越大。 环境色的强弱和光的强弱成正比; 环境色的强弱和光的强弱成正比;光滑的物体环境色 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较弱。 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较弱。

色彩形成的原理与过程

色彩形成的原理与过程

色彩形成的原理与过程
色彩形成的原理与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多种不同波长的频谱。

可见光波长范围约为380-780纳米。

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于不同的颜色。

2. 物体吸收与反射: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部分光线并反射另一部分光线。

物体吸收的光线中含有对应波长的颜色,而反射的光线则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物体颜色。

3. 反射光的接收: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后,经过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进入到视网膜上。

4. 视网膜感光细胞:人眼视网膜中含有两种感光细胞,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彩色视觉,而视杆细胞则对光强度和黑白视觉敏感。

5. 细胞信号传递:感光细胞接收到光信号后,通过神经传递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

大脑对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色彩。

总结起来,色彩形成的过程是光线照射物体后被吸收和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经过感光细胞接收和神经传递,最终在大脑中识别和处理,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色
彩。

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未经过色彩训练地眼睛在看物体色彩时往往只注意固有色,认为颜色是单一地,看不出丰富地色彩关系.物体色彩形成地主要因素是光,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这些色彩都应在一定地环境中存在,它们相互影响辉映.那么把色彩形成地几个因素(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联系起来,形成一定关系,色彩便会丰富起来.固有色:指物体本身所固有地颜色,在正常光线下,固有色支配和决定着该物体地基本色调.固有色在受到一定光源和环境色影响后,仍能呈现出固有色特征;如果是在光源很强,光色个性也很强,反光又很华丽地环境影响下,就会大大削弱物体固有色,但物体地基本色调仍然有着明显地色彩相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光源色:指光源地颜色,物体只有受到光地照射后才能呈现出明暗与色彩.物体亮面色彩受光源色影响尤为明显.很多光源是有色彩倾向地,比如天光呈冷蓝色,阳光、白炽灯光呈暖黄色等.如果物体受冷光影响,其亮面呈“冷味”,这时它地暗面因视觉残象原理而呈“暖味”.反之亦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环境色:指在一定环境下,周围物体地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出地色彩.周围地环境色相互反射、相互影响、相互辉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物体本身地色彩个性,同时也赋予了物体丰富多变地色彩,使色彩形成了相互关联地整体氛围.一般情况下,光源越强,环境色反射越强;物体之间距离越近环境影响越明显;物体地质地越光滑,色彩越鲜艳,反映环境就越强.反之则越弱.环境色对物体暗面与亮面地影响不同,亮面反映地主要是光源色,暗面反映地是环境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静物色彩写生地光色变化规律在一定地光线下进行色彩写生,初学者可参考下列光色变化规律: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天光色,侧光面固有色.明暗交界线固有色少量亮面补色(物体最暗处),反光固有色环境色少量亮面补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投影影底固有色暗环境色等.观察方法观察色彩树立正确地观察方法,即整体观察和反复比较.整体观察,可以眯起眼睛忽略掉那些局部地琐碎细微地色彩.看到概括地整体地色彩效果.如物体上诸多高光点或重颜色,在总地整体关系中按强弱依次排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反复比较是看准色彩关系地关键,色彩变化是相对而言地,不比较就难以准确把握色彩地微妙变化.色彩比较主要从色彩要素中加以区别,如在色相上,有冷与暖地对比,冷与冷地对比,暖与暖地对比,尤其是相近色彩地比较对比更为重要,在明度、纯度上地比较亦然.很多同学地色彩表现不好,问题出在观察方法上,他们往往孤立地看某一物体或某一色彩,死死盯住物体地某一局部,没有把观察部位地色彩与整体色调联系起来.或被动照抄局部色彩,注意不到光源色、条件色对固有色地影响,不考虑局部色彩服从整体色调氛围,易造成色彩过于孤立不够丰富协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组织色调色调指各种颜色有机组合在一个平面上所构成地总地关系,即画面总地基调和色彩总地倾向,如暖调、冷调、黄调、蓝调、亮调、暗调等.这些色调地形成首先取决于组织静物地色彩搭配,也取决于光与环境色地影响.整体概括地观察色彩,所得地总地色彩印象就是这幅画地色调,即把复杂地物体看成几个简单地色块,对它们地色彩关系作一定比较调整,达到大色块鲜明而又和谐地效果.要注意类似色块地区别及色相差距大地色块间地和谐,避免因过于统一而产生地色彩单调乏力或过分强调对比而产生地生硬不协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技法笔法水粉画技法笔法很多,其选用应因表现对象而异,因个人习惯喜好及不同效果追求而异.干湿画法:干画法指画笔含水分较少,笔上颜色较干较粘稠地画法.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地形体和色彩关系.如物体结构转折分明处,物体亮部及精彩地细节刻画多用此法.表现时落笔肯定些,力求笔笔到位.干画法色彩干湿变化相对小一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湿画法:与干画法相反,画笔含水量较多,颜色相对比较稀薄地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合于画虚淡地背景及物体含糊不清地暗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笔法:常用地笔法有涂、摆、干扫、勾线等.涂:用笔饱蘸颜色并大胆迅速地涂到画面上,适合表现大面积背景及物体暗面.摆色块:用显著地笔触在画面上一笔笔地塑造形体色彩,用笔要肯定,笔触结实有力.干扫:用干笔蘸较干地颜色一挥而就地用笔方法,此法要求下笔准确.表现粗糙质地地物体及反光等需自然衔接时常用此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水粉画用色程序水粉用色可根据个人习惯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先重后亮:开始作画时,调色板、水等较干净,易表现出深而透明,深而有色地色彩效果.而后推到中间色及亮面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先薄后厚:开始用笔薄一点,既易干又宜于下一步地刻画(不少鲜亮地色彩就是在这一步巧妙地利用白纸做底色画出来地).然后再用相对干厚地颜色进一步刻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先湿后干:先用湿画法表现出大地色彩关系,再用干画法更具体深入地刻画.湿画法可选用大号笔饱蘸颜色一挥而就,大胆快速用笔,形成水色交融,润泽自然地效果.随着不断深入,笔头含色越来越干,笔触由润泽到明确果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先色后粉:在开始布置色彩大关系时,尽量少用白色,待画面大关系已明确需进一步深入刻画时,再用白色提亮和深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陶罐与花瓶地表现:陶罐与花瓶是色彩静物经常表现地内容,在质地上可分为上过釉地和没上釉地两种.上过釉地呈反光质感,表面有光泽,反光性强,有高光,受周围环境地影响明显,色块跳跃性大,而对光源受光、背光地反映不太显著.表现时用色宜饱和;没上过釉地呈平光质感,表面粗糙,对周围环境地反映不明显,而对光源有明确地反映.表现时用色宜干枯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少同学在表现深色陶罐时,易画得过于粉气,多是调色不当所致.画深色罐其暗部、灰部以深色为主,如普蓝、深红、黑等,不宜加白色及其它粉质颜色,亮部及反光一般也不用白色.画得过灰多是因用色过多过杂,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色性减弱所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调配色彩时,若用同类色其色彩种类与相互比例可随意些;邻近色之间要慎重些;对比色之间地调和应拉开它们间地比例,混合地种类一般不超过三、四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形体塑造方面,可选用大号笔铺出罐(花瓶)大地体块及色彩关系,然后结合光源及周围环境观察调配色彩,作深入刻画.在边缘部位适当找些环境色,会使陶罐(花瓶)在画中更协调生动.罐(瓶)口是画龙点睛地关键部位,不可忽视,对其结构与色彩关系应作重点、深入刻画,高光应有强弱之分且有光源地色彩倾向.当有多个光源时,罐体上可能会出现繁杂地高光点,表现时可适当概括简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水果地表现苹果:是静物色彩中常见地水果,其形体圆中带方,表面光洁,色彩鲜艳丰富,呈反光质感.暗部颜色可略湿而透明,用湿画法大胆概括;亮部颜色干厚明确一些,用干画法摆笔塑造,用笔宜果断干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们在画苹果前画笔必须保持干净,用对比色调和时,颜色种类不宜过多,两种对比色地比重应拉大些.颜色在调色板上稍加调和即可画到画面上,一笔色彩中应有色彩变化,不可调制得过于均匀过于灰脏.在画红绿相间地苹果时,可采用并置法处理色彩.有地同学易把苹果画得过艳,直接用调色盒中地纯色来画,象表面涂了一层新鲜地油漆一样.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地苹果是充满水分极为生动自然地,注意观察比较,其相对纯艳地部位在侧光面,亮面和暗面均因光源或环境原因发生改变.表现时不一定用盒中现成颜色,可以用其它颜色调出所需色彩(如用黄、蓝调绿色,用黄、红调橙色等)往往更加丰富生动.亮面多加黄色或白色提高其明度,若是冷红色地亮面不可一味加黄,可用白色提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梨子:整体明度较高,表面较苹果粗糙些,高光没有苹果那么明显,可用干枯地笔触表现其边缘色彩及高光.用色主要以中黄、柠檬黄、土黄、白为主.暗部可加少量赭石与淡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橘子:与苹果地表现方法相似,橘子颜色单纯些,一般以橘黄、橘红、中黄为主.其表面比苹果粗糙,有颗粒状突起,高光可用干擦地方法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葡萄:画葡萄要有整体观念,塑造时把一串葡萄看成一个整体,找到大地体积转折和色彩关系,不可在一开始便逐一刻画.然后由重到亮由后到前进行刻画,用色饱和一些,不宜过涩,整串葡萄地刻画主次有序,尤其前边地葡萄可画地充分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香蕉:首先画出几个大面地形体关系.画笔水分控制得要恰当,在刻画单个香蕉时应注意到整体地色彩关系,用色以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及少量白色、褐色为主,末端及柄部带绿味.最后点出香蕉上一些重地色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西瓜:切开地西瓜瓤艳红色,在表现时以大红、朱红、白色为主,稍加赭石、褐色,用色湿润些,一次完成,不宜反复改动,有利于表现其新鲜感.西瓜皮颜色以白为主,略带黄绿味.在西瓜瓤半干时点上几粒西瓜籽,更为生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玻璃器皿表现玻璃杯、高脚杯,透明度高,反光性强,周围环境对其影响明显,对因光源引起地受光背光地关系反映极微弱,表现玻璃杯、高脚杯时,先将其后面地背景或台面画出,再将杯口、杯底、两边等色彩画出即可,这些部位受环境色地影响明显.切勿在表现背景时将杯子形状留出来单独画.其高光受光源色影响,且有强弱变化,选用小而有弹性地小笔,画出杯口厚度及色彩变化,在杯口、杯底等处往往有较深地色素,切勿用白色勾一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杯内若盛有透明度高地液体,其色块对比较明确,跳跃性大,而半透明、不透明液体,其光影规律跟平光质感物体相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酒瓶:常见地有绿色、棕色两种,瓶壁较厚,颜色较深,透明度往往偏低.一般情况下,瓶体两侧较深,纯度略低,中间较亮,纯度较高.瓶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大多为平光质感,要表现出体积感觉,在造型方面,注意瓶地高宽比例及瓶口、瓶肩地造型.金属器皿地表现:金属器皿属反光质感,其色彩受环境影响大,具有强烈地高光和反光,色块间往往有较大地跳跃性.在表现时,首先明确其固有色,注意观察比较,不可一味加白.控制好笔头水分,笔触果断明确.对周围色彩地反光纯度可适当高一些,但其明度应弱于高光,并注意高光位置.反光与高光是表现反光质感地关键因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画铝制品时,找准每块色彩地色彩倾向,尽量拉开关系,不可仅用白色或浅蓝色表现.画铜制品不可每处都用较纯地黄色表现,它在一定地环境下,呈现出丰富地色彩变化,其色相、明度、纯度均有较强地对比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蔬菜地表现蔬菜中常画地有大白菜、西红柿、萝卜、土豆、辣椒、青菜等.大白菜由菜帮和菜叶组成,颜色都很淡,受周围环境色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注意菜帮地色彩倾向要明确.在表现时,可先用大笔触湿画法迅速概括出近似圆柱地体积关系和色彩关系.再用干画法对重点部位深入刻画.刻画次数不宜过多以表现其新鲜感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西红柿;整体近球形,勿把瓣状形体画地太过而破坏整体关系.呈半透明状,使其暗面纯度较高,表面有很强地高光和反光.表现时,笔上颜色饱和一些,勿过干枯,蒂部色彩不可过绿过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青菜:首先概括出其大形,表现出菜帮菜叶形状,再用大号笔概括出菜叶、菜帮大体色彩关系,然后选取主要地叶片,作重点刻画,用笔放松,随意些,亮面少加白色,可用黄色提亮.菜帮颜色较淡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时注意环境影响,色彩倾向应明确,用笔相对严谨些,可多用白色提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调色基础知识

调色基础知识

间 色 ---紫 、 绿 、 蓝
3、复色 两间色与其它色相混调或三原色之间 不等量混调而成的颜色,称为复色。
2021/3/15
4、补色
两个原色不等量相混调可配成一个间色,而另一 个原色则被称为补色。两个间色相混调成为一个复 色,而与其对应的另一个间色,也称为补色。
2021/3/15
5、消色
原色和复色中加入一定量的白色,可调出粉红、 浅红、浅蓝、浅天蓝、淡蓝、浅黄、蛋黄、奶黄 、牙黄等深浅不一的多种颜色,如再加入黑色则 可调配出棕色、灰色、褐色、墨绿等明亮度和色 相不同的多种颜色。黑色和白色起到了消色的作 用,因此把白色和黑色称为消色。
2021/3/15
三、颜色的基本色
调配颜色必须找出颜色的基本颜色,才能使配色 有规律可循。颜色的基本色有三个:即红、黄、蓝 。所以称为基本色是因为这三个颜色用其他任何颜 色也不能调配出来,因此称原色(本色)。以三个 基本色为基础进行调配颜色,可以调配出无数个不 同的颜色。
2021/3/15
1、三原色
2021/3/15
2021/3/15

白色
各色相之面
明度
明 度

绿

彩度





5、有彩色与无彩色
白色、灰色、黑色位于立体模式的中心轴,是不 属于任何色相,即其彩度位于0处,如此不具有色 相和彩度之性质的颜色,总称为:“无彩色”。 换言之,所谓的“无彩色”是只具有明度属性者 。而同时具备色相、明度、彩度三属性的颜色总 称为“有彩色”。
2021/3/15
4、轻重感
浅色使人感到轻快,深色使作感到沉重、压抑、 重的产品应用浅色,小巧的产品也要用浅色,如电 风扇、台灯、厂房和居室的开花板都宜用浅色,勿 使感到压迫感;水泥地面与地板面宜用深色,这样 会给人感到上轻下重的稳定感,否则会使人感到头 重脚轻。

色彩概述

色彩概述

第一章色彩概述一、色彩的来源自然界的物体尽管千姿百态,错综复杂,但由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形体和色彩,使我们能够准确地辨别它们。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并能辨识物象的千差万别的形体和色彩,是由于受光线照射后,使光产生分解,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光线折射出来,成为我们肉眼感觉到的物体色彩。

如果在黑夜里,形体难辨,色彩也就无从谈起了。

也就是说,借助于光,我们才能看到物体各种不同的色彩。

色彩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把太阳光透过小孔引进暗室射到三棱镜上,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同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一样。

这个事实表明,太阳光是通过这些色光的混合得来的,即七色光混合在一起,便成为白光。

在七色光谱中,红光的波长最长,依次递减,紫光的波长最短。

之所以中午阳光为白光,早晚阳光为红黄,是因为中午阳光中所有色光都能直射到地球表面上,而早晚阳光斜射,再加上大气层中尘埃所致,波长短的不能射到地球表面上,人们的眼睛也就无法看到这部分光波。

从光学原理上讲,我们的眼睛能看清自然界万物的色彩,不是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是光源或物体反射光反映到我们视网膜的结果。

不同的物体反射和吸收光波的波长不同,所呈现出的色彩就各异。

所以光与色是不可分离的,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

二、视觉与色彩自然界的物象与我们无论距离远近,总隔着一层空气。

空气是透明体,但它的纯度通常是很差的,有许多水汽和尘埃常夹杂在其中,当色光透过这层空气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阻碍,使各色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造成色彩在空间传递中的变化。

一般来说,景物越近,与我们之间相隔的空气越稀薄,物体的质感、体积感、冷暖感等越明确;景物越远,则与我们之间相隔的空气越浓厚,色彩感、质感、体积感、冷暖关系等越模糊。

我们在室外风景写生时,应了解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细心观察色光的微妙变化,将远景处理得虚一点,色彩淡一点,明暗、冷暖对比弱一些,才能使画面体现出深度空间,把景物的近、中、远空间层次拉开,从而更准确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真实景象。

色彩的物理理论

色彩的物理理论

对图2-19(A),若用光谱反射率来分析,则可以说在入射白光光谱中,蓝色光和绿色光部分被吸收,值接近于零;只有红色光部分的辐射能被反射,具有较大的值,故该物体表面呈红色。图2-19(B)是该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分布曲线,习惯上称为分光反射曲线或简称分光曲线。分光反射曲线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的颜色,对色彩的定量描述有重要意义。
物体表面的色彩与光源的光谱成份有极大的关系。用于照明的光源色往往是极复杂的。可能是单色光,也可能是复色光。就复色光而言,其光谱成份也可能不相同。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反射、透射的光学特性虽然不受光源的影响,但当光源的光谱成份发生变化时,必然影响到物体的反射或透射光的光谱成份,从而使物体的表面颜色随着光源色的变化而变化。消色物体在彩色光源的照射下,会呈现彩色。白色物体,在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红光和蓝光的同时照射下呈现品红色。彩色物体在特定光源照射下,会呈现消色。例如,在白光下为绿色的物体,在暗室的红灯照射下就几乎成为黑色的物体了,因为绿色物体只反射绿光,而红灯中没有绿光的成份,物体表面在红光照射下不能反射出绿色的光来,红光又都被吸收了,因此显出黑色,如图2-24所示。
无论哪一种物体,只要受到外来光波的照射,光就会和组成物体的物质微粒发生作用。由于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分子间的结构不同,使入射的光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被物体吸收,一部分被物体反射,再一部分穿透物体,继续传播(图2-18)。图中为入射光通量;为透射光通量;为反射光通量;为物体吸收的光通量。
(一)、透射
光源色对物体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光亮部位。不同的光源色对物体色彩变化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大致以红光最强﹑白光次之﹑再次为绿、蓝、青、紫等。
4、环境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一般地讲,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变的。但是任何物体若放在其它有色物体中间,必然会受到周围邻近物体的颜色(即环境色)的影响。

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怎样去认识和掌握色彩,怎样使色彩在绘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色彩写生中,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

同时,还要懂得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色彩的使用方法和规律。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一色彩的性质人们生活在色彩世界之中,所见到的任何景物,都具有自身不同的色彩。

色彩通过人们的感官,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作用。

在美学领域,色彩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色彩是什么,形成物体色彩的原因,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光,物体本身并不具有色彩,而是光投射到物体后,通过吸收和反射才产生色彩的。

比如红花绿叶。

所以说色彩能被我们看到,实际上它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它不是静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物体在不断的吸收和反射中呈现出来的光的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点,才能理解在色彩写生中的色彩变化和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色彩是由光产生的,那么光是怎么产生的呢。

太初之时,飘浮的世界暗无天日,没有陆地,只有无边无际的水,耶和华之灵在水上游动,又过了很久很久,是几万年或者几亿年,上帝也不知道,可能上帝他不会数数,终于有一天上帝再也收不了了说:“我要光”。

于是便有了光,这就是圣经中创世纪的第一天……开个玩笑,这里我们有些扯远了,我们只需知道光是由光源发出的,我们常见的光源有自然光(太阳),人造光电灯、蜡烛等。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色彩画的产生必备的条件(过程):光源——物体——画家(眼、脑、手)——工具——色彩画2.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产生的色相是不同的。

白色光是有色光的混合,色光混合得愈多,愈显得明亮,也愈近于白光。

光谱上的红和蓝绿、紫和黄绿、蓝和黄等对比色光混合,都合成一种色光的色相。

颜料三原色等量混合产生灰黑色,并且混合的颜色越多纯度越低,我们称之为减色混合或负混合。

色度学基本知识

色度学基本知识

因此,在颜色视觉实验中,如果 先后在两种光源下观察颜色时,就 必须考虑前一光源对视觉的颜色适 应影响。如在某一光源下观察颜 色时,周围环境还有其它颜色光, 则也要考虑周围光的颜色对比效应 的影响。
色觉缺陷
• 颜色视觉正常的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锥
体细胞,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亲红、 亲绿、亲蓝色素。他们能够分辨各种颜 色。 • 常见的色觉缺陷
第二部分 颜色的分类和特性
• 颜色可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类 • 非彩色指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
色组成的系列,称为白黑系列。当物体表 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反射比都在80 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反射比都在80—90 80— %以上时,该物体为白色;其反射比均在4 %以上时,该物体为白色;其反射比均在4 %以下时,该物体为黑色;介于两者之间 的是不同程度的灰色。 • 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彩色 有三种特性,例如:明度、色调、饱和度
的,功率相同但波长不同的单色光,人眼 感到的明亮程度不同。眼睛的灵敏度与波 长的依赖关系,称为光谱光视效率。因为 人眼有明视觉和暗视觉二重功能,光谱光 视效率也有两种。
• 在光亮条件下,让观察者调节光谱的不
同单色光的强度去匹配一个固定的白光; • 在黑暗条件下,调节各单色光的强度, 达到刚刚可以看到光亮的程度; • 实验结果得到的各单色光的相对辐射能 量与它对应波长的关系,就是光谱光视 效率。 • 明视觉和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是光度学 计算的重要依据。
光谱分布
• 自然光和人造光源大都是由单色光组成的
复色光。光源的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的规律 随着光源的不同而变化。光源的光谱密度 与波长的关系称为光谱分布。 • 光源的光谱分布既是它本身光色的决定因 素,又是它照明下观察物体时,影响颜色 的重要因素之一。

色彩的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色彩的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色彩的基础知识讲课文档一、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是我们视觉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和感受色彩。

然而,对于色彩的认知和理解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因此,本文将介绍色彩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本质和应用。

1. 色彩的构成色彩由光的反射、吸收和折射等光学原理所决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任何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

这些光线被物体吸收或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产生了不同的颜色感知。

2. 色彩的三要素在色彩的世界里,有三个重要的要素,分别是色相、明暗度和饱和度。

- 色相:描述了颜色的基本属性,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红、黄、蓝等。

色相是根据光的波长来确定的,不同波长的光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 明暗度:指的是色彩的明亮或暗淡程度。

在色彩环中,明度从中央向外逐渐变暗。

通过调节明度,我们可以改变颜色的明暗程度。

- 饱和度:也称为色彩的纯度或强度,描述了颜色的鲜艳程度。

饱和度越高,颜色越鲜艳;饱和度越低,颜色越灰暗。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使得我们能够感知到丰富多样的色彩。

3. 色彩的感知人类的眼睛能够感受到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线,进而产生色彩的感知。

眼睛的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负责感知亮度和色彩,而视杆细胞则负责感知黑白和低光强度的信息。

4. 色彩的应用色彩在许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绘画、设计和摄影等艺术领域,色彩是表达情感、创造氛围和引起共鸣的关键之一。

在商业和品牌设计方面,色彩能够传递信号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影响购买决策。

此外,色彩也在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色彩疗法利用不同颜色的特性来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不同的颜色会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5.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指将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色彩的互补性、对比性和和谐性。

互补色是指置于色轮上的两种颜色,它们的色相互补,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色彩形成的三个条件

色彩形成的三个条件

色彩形成的三个条件《色彩形成的三个条件》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小明去看画展。

那满墙的画作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

小明突然指着一幅画问我:“你说这些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呀?难道画家就是随便涂涂?”我笑着敲了他脑袋一下说:“哪有那么简单,色彩的形成可是有三个重要条件的呢。

”首先第一个条件是光。

你想啊,如果没有光,什么都黑乎乎的,哪来的色彩啊?在我们生活中,太阳光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源。

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频率和波长的光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就好比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可见光。

这时候,光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色彩世界的大门。

比如说,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看不到任何物体的颜色,但是当你拿着手电筒一照,有光了,物体的颜色就显现出来了。

第二个条件就是物体本身。

不同的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是不一样的。

像红色的苹果,它的表面主要是反射红色光,而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苹果是红色的。

曾经我还举着绿叶给小明讲,绿叶看起来是绿色的,就是因为它吸收了大部分的光,但是把绿色光反射出来了。

如果所有物体都是同样的反射和吸收光的情况,那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无比单调。

有一次,小明把他的黑衣服和白衣服放在阳光下对比着看,然后恍然大悟地说:“原来黑色衣服吸收的光多,白色衣服反射的光多啊!”第三个条件可不能少,那就是观察者的眼睛。

如果没有眼睛这个神奇的感光器官,就算有光和物体,我们也没办法感知色彩。

人的眼睛里有视锥细胞,这些细胞对不同的色光有不同的感应能力,才能让我们分辨出各种各样的色彩。

我跟小明说:“要是人的眼睛突然变得跟某些动物一样,只能看到黑白或者不一样的色彩世界,那这画展看起来可就完全不一样咯!”在我看来,了解色彩形成的这三个条件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求知欲。

对于画家来说,他们就能根据不同的光线场景下、不同的物体呈现以及人们视觉感知的特点来创作。

对于我们平常人呢,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未经过色彩训练的眼睛在看物体色彩时往往只注意固有色,认为颜色是单一的,看不出丰富的色彩关系。

物体色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光,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这些色彩都应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它们相互影响辉映。

那么把色彩形成的几个因素(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联系起来,形成一定关系,色彩便会丰富起来。

固有色:指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在正常光线下,固有色支配和决定着该物体的基本色调。

固有色在受到一定光源和环境色影响后,仍能呈现出固有色特征;如果是在光源很强,光色个性也很强,反光又很华丽的环境影响下,就会大大削弱物体固有色,但物体的基本色调仍然有着明显的色彩相貌。

光源色:指光源的颜色,物体只有受到光的照射后才能呈现出明暗与色彩。

物体亮面色彩受光源色影响尤为明显。

很多光源是有色彩倾向的,比如天光呈冷蓝色,阳光、白炽灯光呈暖黄色等。

如果物体受冷光影响,其亮面呈“冷味”,这时它的暗面因视觉残象原理而呈“暖味”。

反之亦然。

环境色:指在一定环境下,周围物体的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出的色彩。

周围的环境色相互反射、相互影响、相互辉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物体本身的色彩个性,同时也赋予了物体丰富多变的色彩,使色彩形成了相互关联的整体氛围。

一般情况下,光源越强,环境色反射越强;物体之间距离越近环境影响越明显;物体的质地越光滑,色彩越鲜艳,反映环境就越强。

反之则越弱。

环境色对物体暗面与亮面的影响不同,亮面反映的主要是光源色,暗面反映的是环境色。

二、静物色彩写生的光色变化规律在一定的光线下进行色彩写生,初学者可参考下列光色变化规律:高光=天光色。

亮面=固有色+天光色,侧光面=固有色。

明暗交界线=固有色+少量亮面补色(物体最暗处),反光=固有色+环境色+少量亮面补色。

投影=影底固有色+暗+环境色等。

三、观察方法观察色彩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观察和反复比较。

整体观察,可以眯起眼睛忽略掉那些局部的琐碎细微的色彩。

看到概括的整体的色彩效果。

如物体上诸多高光点或重颜色,在总的整体关系中按强弱依次排序。

反复比较是看准色彩关系的关键,色彩变化是相对而言的,不比较就难以准确把握色彩的微妙变化。

色彩比较主要从色彩要素中加以区别,如在色相上,有冷与暖的对比,冷与冷的对比,暖与暖的对比,尤其是相近色彩的比较对比更为重要,在明度、纯度上的比较亦然。

很多同学的色彩表现不好,问题出在观察方法上,他们往往孤立地看某一物体或某一色彩,死死盯住物体的某一局部,没有把观察部位的色彩与整体色调联系起来。

或被动照抄局部色彩,注意不到光源色、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不考虑局部色彩服从整体色调氛围,易造成色彩过于孤立不够丰富协调。

四、组织色调色调指各种颜色有机组合在一个平面上所构成的总的关系,即画面总的基调和色彩总的倾向,如暖调、冷调、黄调、蓝调、亮调、暗调等。

这些色调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组织静物的色彩搭配,也取决于光与环境色的影响。

整体概括地观察色彩,所得的总的色彩印象就是这幅画的色调,即把复杂的物体看成几个简单的色块,对它们的色彩关系作一定比较调整,达到大色块鲜明而又和谐的效果。

要注意类似色块的区别及色相差距大的色块间的和谐,避免因过于统一而产生的色彩单调乏力或过分强调对比而产生的生硬不协调。

五、技法笔法水粉画技法笔法很多,其选用应因表现对象而异,因个人习惯喜好及不同效果追求而异。

1、干湿画法:干画法指画笔含水分较少,笔上颜色较干较粘稠的画法。

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的形体和色彩关系。

如物体结构转折分明处,物体亮部及精彩的细节刻画多用此法。

表现时落笔肯定些,力求笔笔到位。

干画法色彩干湿变化相对小一些。

湿画法:与干画法相反,画笔含水量较多,颜色相对比较稀薄的画法。

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合于画虚淡的背景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

2、笔法:常用的笔法有涂、摆、干扫、勾线等。

涂:用笔饱蘸颜色并大胆迅速的涂到画面上,适合表现大面积背景及物体暗面。

摆色块:用显著的笔触在画面上一笔笔的塑造形体色彩,用笔要肯定,笔触结实有力。

干扫:用干笔蘸较干的颜色一挥而就的用笔方法,此法要求下笔准确。

表现粗糙质地的物体及反光等需自然衔接时常用此法。

3、水粉画用色程序水粉用色可根据个人习惯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先重后亮:开始作画时,调色板、水等较干净,易表现出深而透明,深而有色的色彩效果。

而后推到中间色及亮面表现。

先薄后厚:开始用笔薄一点,既易干又宜于下一步地刻画(不少鲜亮的色彩就是在这一步巧妙的利用白纸做底色画出来的)。

然后再用相对干厚的颜色进一步刻画。

先湿后干:先用湿画法表现出大的色彩关系,再用干画法更具体深入地刻画。

湿画法可选用大号笔饱蘸颜色一挥而就,大胆快速用笔,形成水色交融,润泽自然的效果。

随着不断深入,笔头含色越来越干,笔触由润泽到明确果断。

先色后粉:在开始布置色彩大关系时,尽量少用白色,待画面大关系已明确需进一步深入刻画时,再用白色提亮和深入。

陶罐与花瓶的表现:陶罐与花瓶是色彩静物经常表现的内容,在质地上可分为上过釉的和没上釉的两种。

上过釉的呈反光质感,表面有光泽,反光性强,有高光,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明显,色块跳跃性大,而对光源受光、背光的反映不太显著。

表现时用色宜饱和;没上过釉的呈平光质感,表面粗糙,对周围环境的反映不明显,而对光源有明确的反映。

表现时用色宜干枯些。

不少同学在表现深色陶罐时,易画得过于粉气,多是调色不当所致。

画深色罐其暗部、灰部以深色为主,如普蓝、深红、黑等,不宜加白色及其它粉质颜色,亮部及反光一般也不用白色。

画得过灰多是因用色过多过杂,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色性减弱所致。

在调配色彩时,若用同类色其色彩种类与相互比例可随意些;邻近色之间要慎重些;对比色之间的调和应拉开它们间的比例,混合的种类一般不超过三、四种。

在形体塑造方面,可选用大号笔铺出罐(花瓶)大的体块及色彩关系,然后结合光源及周围环境观察调配色彩,作深入刻画。

在边缘部位适当找些环境色,会使陶罐(花瓶)在画中更协调生动。

罐(瓶)口是画龙点睛的关键部位,不可忽视,对其结构与色彩关系应作重点、深入刻画,高光应有强弱之分且有光源的色彩倾向。

当有多个光源时,罐体上可能会出现繁杂的高光点,表现时可适当概括简化。

水果的表现苹果:是静物色彩中常见的水果,其形体圆中带方,表面光洁,色彩鲜艳丰富,呈反光质感。

暗部颜色可略湿而透明,用湿画法大胆概括;亮部颜色干厚明确一些,用干画法摆笔塑造,用笔宜果断干脆。

我们在画苹果前画笔必须保持干净,用对比色调和时,颜色种类不宜过多,两种对比色的比重应拉大些。

颜色在调色板上稍加调和即可画到画面上,一笔色彩中应有色彩变化,不可调制得过于均匀过于灰脏。

在画红绿相间的苹果时,可采用并置法处理色彩。

有的同学易把苹果画得过艳,直接用调色盒中的纯色来画,象表面涂了一层新鲜的油漆一样。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苹果是充满水分极为生动自然的,注意观察比较,其相对纯艳的部位在侧光面,亮面和暗面均因光源或环境原因发生改变。

表现时不一定用盒中现成颜色,可以用其它颜色调出所需色彩(如用黄、蓝调绿色,用黄、红调橙色等)往往更加丰富生动。

亮面多加黄色或白色提高其明度,若是冷红色的亮面不可一味加黄,可用白色提亮。

梨子:整体明度较高,表面较苹果粗糙些,高光没有苹果那么明显,可用干枯的笔触表现其边缘色彩及高光。

用色主要以中黄、柠檬黄、土黄、白为主。

暗部可加少量赭石与淡绿。

橘子:与苹果的表现方法相似,橘子颜色单纯些,一般以橘黄、橘红、中黄为主。

其表面比苹果粗糙,有颗粒状突起,高光可用干擦的方法表现。

葡萄:画葡萄要有整体观念,塑造时把一串葡萄看成一个整体,找到大的体积转折和色彩关系,不可在一开始便逐一刻画。

然后由重到亮由后到前进行刻画,用色饱和一些,不宜过涩,整串葡萄的刻画主次有序,尤其前边的葡萄可画的充分些。

香蕉:首先画出几个大面的形体关系。

画笔水分控制得要恰当,在刻画单个香蕉时应注意到整体的色彩关系,用色以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及少量白色、褐色为主,末端及柄部带绿味。

最后点出香蕉上一些重的色素。

西瓜:切开的西瓜瓤艳红色,在表现时以大红、朱红、白色为主,稍加赭石、褐色,用色湿润些,一次完成,不宜反复改动,有利于表现其新鲜感。

西瓜皮颜色以白为主,略带黄绿味。

在西瓜瓤半干时点上几粒西瓜籽,更为生动。

玻璃器皿表现玻璃杯、高脚杯,透明度高,反光性强,周围环境对其影响明显,对因光源引起的受光背光的关系反映极微弱,表现玻璃杯、高脚杯时,先将其后面的背景或台面画出,再将杯口、杯底、两边等色彩画出即可,这些部位受环境色的影响明显。

切勿在表现背景时将杯子形状留出来单独画。

其高光受光源色影响,且有强弱变化,选用小而有弹性的小笔,画出杯口厚度及色彩变化,在杯口、杯底等处往往有较深的色素,切勿用白色勾一圈。

杯内若盛有透明度高的液体,其色块对比较明确,跳跃性大,而半透明、不透明液体,其光影规律跟平光质感物体相近。

酒瓶:常见的有绿色、棕色两种,瓶壁较厚,颜色较深,透明度往往偏低。

一般情况下,瓶体两侧较深,纯度略低,中间较亮,纯度较高。

瓶签大多为平光质感,要表现出体积感觉,在造型方面,注意瓶的高宽比例及瓶口、瓶肩的造型。

金属器皿的表现:金属器皿属反光质感,其色彩受环境影响大,具有强烈的高光和反光,色块间往往有较大的跳跃性。

在表现时,首先明确其固有色,注意观察比较,不可一味加白。

控制好笔头水分,笔触果断明确。

对周围色彩的反光纯度可适当高一些,但其明度应弱于高光,并注意高光位置。

反光与高光是表现反光质感的关键因素。

画铝制品时,找准每块色彩的色彩倾向,尽量拉开关系,不可仅用白色或浅蓝色表现。

画铜制品不可每处都用较纯的黄色表现,它在一定的环境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其色相、明度、纯度均有较强的对比关系蔬菜的表现蔬菜中常画的有大白菜、西红柿、萝卜、土豆、辣椒、青菜等。

大白菜由菜帮和菜叶组成,颜色都很淡,受周围环境色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注意菜帮的色彩倾向要明确。

在表现时,可先用大笔触湿画法迅速概括出近似圆柱的体积关系和色彩关系。

再用干画法对重点部位深入刻画。

刻画次数不宜过多以表现其新鲜感觉。

西红柿;整体近球形,勿把瓣状形体画地太过而破坏整体关系。

呈半透明状,使其暗面纯度较高,表面有很强的高光和反光。

表现时,笔上颜色饱和一些,勿过干枯,蒂部色彩不可过绿过纯。

青菜:首先概括出其大形,表现出菜帮菜叶形状,再用大号笔概括出菜叶、菜帮大体色彩关系,然后选取主要的叶片,作重点刻画,用笔放松,随意些,亮面少加白色,可用黄色提亮。

菜帮颜色较淡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时注意环境影响,色彩倾向应明确,用笔相对严谨些,可多用白色提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