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未经过色彩训练的眼睛在看物体色彩时往往只注意固有色,认为颜色是单一的,看不出丰富的色彩关系。物体色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光,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这些色彩都应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它们相互影响辉映。那么把色彩形成的几个因素(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联系起来,形成一定关系,色彩便会丰富起来。

固有色:指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在正常光线下,固有色支配和决定着该物体的基本色调。固有色在受到一定光源和环境色影响后,仍能呈现出固有色特征;如果是在光源很强,光色个性也很强,反光又很华丽的环境影响下,就会大大削弱物体固有色,但物体的基本色调仍然有着明显的色彩相貌。

光源色:指光源的颜色,物体只有受到光的照射后才能呈现出明暗与色彩。物体亮面色彩受光源色影响尤为明显。很多光源是有色彩倾向的,比如天光呈冷蓝色,阳光、白炽灯光呈暖黄色等。如果物体受冷光影响,其亮面呈“冷味”,这时它的暗面因视觉残象原理而呈“暖味”。反之亦然。

环境色:指在一定环境下,周围物体的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出的色彩。周围的环境色相互反射、相互影响、相互辉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物体本身的色彩个性,同时也赋予了物体丰富多变的色彩,使色彩形成了相互关联的整体氛围。一般情况下,光源越强,环境色反射越强;物体之间距离越近环境影响越明显;物体的质地越光滑,色彩越鲜艳,反映环境就越强。反之则越弱。环境色对物体暗面与亮面的影响不同,亮面反映的主要是光源色,暗面反映的是环境色。

二、静物色彩写生的光色变化规律

在一定的光线下进行色彩写生,初学者可参考下列光色变化规律: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天光色,侧光面=固有色。明暗交界线=固有色+少量亮面补色(物体最暗处),反光=固有色+环境色+少量亮面补色。

投影=影底固有色+暗+环境色等。

三、观察方法

观察色彩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观察和反复比较。整体观察,可以眯起眼睛忽略掉那些局部的琐碎细微的色彩。看到概括的整体的色彩效果。如物体上诸多高光点或重颜色,在总的整体关系中按强弱依次排序。

反复比较是看准色彩关系的关键,色彩变化是相对而言的,不比较就难以准确把握色彩的微妙变化。色彩比较主要从色彩要素中加以区别,如在色相上,有冷与暖的对比,冷与冷的对比,暖与暖的对比,尤其是相近色彩的比较对比更为重要,在明度、纯度上的比较亦然。很多同学的色彩表现不好,问题出在观察方法上,他们往往孤立地看某一物体或某一色彩,死死盯住物体的某一局部,没有把观察部位的色彩与整体色调联系起来。或被动照抄局部色彩,注意不到光源色、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不考虑局部色彩服从整体色调氛围,易造成色彩过于孤立不够丰富协调。

四、组织色调

色调指各种颜色有机组合在一个平面上所构成的总的关系,即画面总的基调和色彩总的倾向,如暖调、冷调、黄调、蓝调、亮调、暗调等。这些色调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组织静物的色彩搭配,也取决于光与环境色的影响。整体概括地观察色彩,所得的总的色彩印象就是这幅画的色调,即把复杂的物体看成几个简单的色块,对它们的色彩关系作一定比较调整,达到大色块鲜明而又和谐的效果。要注意类似色块的区别及色相差距大的色块间的和谐,避免因过于统一而产生的色彩单调乏力或过分强调对比而产生的生硬不协调。

五、技法笔法

水粉画技法笔法很多,其选用应因表现对象而异,因个人习惯喜好及不同效果追求而异。

1、干湿画法:干画法指画笔含水分较少,笔上颜色较干较粘稠的画法。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的形体和色彩关系。如物体结构转折分明处,物体亮部及精彩的细节刻画多用此法。表现时落笔肯定些,力求笔笔到位。干画法色彩干湿变化相对小一些。

湿画法:与干画法相反,画笔含水量较多,颜色相对比较稀薄的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合于画虚淡的背景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

2、笔法:常用的笔法有涂、摆、干扫、勾线等。

涂:用笔饱蘸颜色并大胆迅速的涂到画面上,适合表现大面积背景及物体暗面。

摆色块:用显著的笔触在画面上一笔笔的塑造形体色彩,用笔要肯定,笔触结实有力。

干扫:用干笔蘸较干的颜色一挥而就的用笔方法,此法要求下笔准确。表现粗糙质地的物体及反光等需自然衔接时常用此法。

3、水粉画用色程序

水粉用色可根据个人习惯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先重后亮:开始作画时,调色板、水等较干净,易表现出深而透明,深而有色的色彩效果。而后推到中间色及亮面表现。

先薄后厚:开始用笔薄一点,既易干又宜于下一步地刻画(不少鲜亮的色彩就是在这一步巧妙的利用白纸做底色

画出来的)。然后再用相对干厚的颜色进一步刻画。

先湿后干:先用湿画法表现出大的色彩关系,再用干画法更具体深入地刻画。湿画法可选用大号笔饱蘸颜色一挥而就,大胆快速用笔,形成水色交融,润泽自然的效果。随着不断深入,笔头含色越来越干,笔触由润泽到明确果断。

先色后粉:在开始布置色彩大关系时,尽量少用白色,待画面大关系已明确需进一步深入刻画时,再用白色提亮和深入。

陶罐与花瓶的表现:

陶罐与花瓶是色彩静物经常表现的内容,在质地上可分为上过釉的和没上釉的两种。上过釉的呈反光质感,表面有光泽,反光性强,有高光,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明显,色块跳跃性大,而对光源受光、背光的反映不太显著。表现时用色宜饱和;没上过釉的呈平光质感,表面粗糙,对周围环境的反映不明显,而对光源有明确的反映。表现时用色宜干枯些。

不少同学在表现深色陶罐时,易画得过于粉气,多是调色不当所致。画深色罐其暗部、灰部以深色为主,如普蓝、深红、黑等,不宜加白色及其它粉质颜色,亮部及反光一般也不用白色。画得过灰多是因用色过多过杂,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色性减弱所致。

在调配色彩时,若用同类色其色彩种类与相互比例可随意些;邻近色之间要慎重些;对比色之间的调和应拉开它们间的比例,混合的种类一般不超过三、四种。

在形体塑造方面,可选用大号笔铺出罐(花瓶)大的体块及色彩关系,然后结合光源及周围环境观察调配色彩,作深入刻画。在边缘部位适当找些环境色,会使陶罐(花瓶)在画中更协调生动。罐(瓶)口是画龙点睛的关键部位,不可忽视,对其结构与色彩关系应作重点、深入刻画,高光应有强弱之分且有光源的色彩倾向。当有多个光源时,罐体上可能会出现繁杂的高光点,表现时可适当概括简化。

水果的表现

苹果:是静物色彩中常见的水果,其形体圆中带方,表面光洁,色彩鲜艳丰富,呈反光质感。暗部颜色可略湿而透明,用湿画法大胆概括;亮部颜色干厚明确一些,用干画法摆笔塑造,用笔宜果断干脆。

我们在画苹果前画笔必须保持干净,用对比色调和时,颜色种类不宜过多,两种对比色的比重应拉大些。颜色在调色板上稍加调和即可画到画面上,一笔色彩中应有色彩变化,不可调制得过于均匀过于灰脏。在画红绿相间的苹果时,可采用并置法处理色彩。有的同学易把苹果画得过艳,直接用调色盒中的纯色来画,象表面涂了一层新鲜的油漆一样。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苹果是充满水分极为生动自然的,注意观察比较,其相对纯艳的部位在侧光面,亮面和暗面均因光源或环境原因发生改变。表现时不一定用盒中现成颜色,可以用其它颜色调出所需色彩(如用黄、蓝调绿色,用黄、红调橙色等)往往更加丰富生动。亮面多加黄色或白色提高其明度,若是冷红色的亮面不可一味加黄,可用白色提亮。

梨子:整体明度较高,表面较苹果粗糙些,高光没有苹果那么明显,可用干枯的笔触表现其边缘色彩及高光。用色主要以中黄、柠檬黄、土黄、白为主。暗部可加少量赭石与淡绿。

橘子:与苹果的表现方法相似,橘子颜色单纯些,一般以橘黄、橘红、中黄为主。其表面比苹果粗糙,有颗粒状突起,高光可用干擦的方法表现。

葡萄:画葡萄要有整体观念,塑造时把一串葡萄看成一个整体,找到大的体积转折和色彩关系,不可在一开始便逐一刻画。然后由重到亮由后到前进行刻画,用色饱和一些,不宜过涩,整串葡萄的刻画主次有序,尤其前边的葡萄可画的充分些。

香蕉:首先画出几个大面的形体关系。画笔水分控制得要恰当,在刻画单个香蕉时应注意到整体的色彩关系,用色以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及少量白色、褐色为主,末端及柄部带绿味。最后点出香蕉上一些重的色素。

西瓜:切开的西瓜瓤艳红色,在表现时以大红、朱红、白色为主,稍加赭石、褐色,用色湿润些,一次完成,不宜反复改动,有利于表现其新鲜感。西瓜皮颜色以白为主,略带黄绿味。在西瓜瓤半干时点上几粒西瓜籽,更为生动。

玻璃器皿表现

玻璃杯、高脚杯,透明度高,反光性强,周围环境对其影响明显,对因光源引起的受光背光的关系反映极微弱,表现玻璃杯、高脚杯时,先将其后面的背景或台面画出,再将杯口、杯底、两边等色彩画出即可,这些部位受环境色的影响明显。切勿在表现背景时将杯子形状留出来单独画。其高光受光源色影响,且有强弱变化,选用小而有弹性的小笔,画出杯口厚度及色彩变化,在杯口、杯底等处往往有较深的色素,切勿用白色勾一圈。

杯内若盛有透明度高的液体,其色块对比较明确,跳跃性大,而半透明、不透明液体,其光影规律跟平光质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