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2023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3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一、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医学界联合专家团队最新发布了2023版的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旨在规范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概述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体构架破坏、骨质脆弱、易骨折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影响女性和老年人,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从诊断到治疗,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

三、诊断指南1. 临床症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出现骨折、身高减短、腰背疼痛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检测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首选方法,可采用DXA技术进行骨密度检测。

3. 临床辅助检查:通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辅助诊断老年骨质疏松症。

四、治疗指南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日间充足的日光照射、适量的运动等,以提高骨密度。

2. 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及雌激素等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减缓骨质流失。

3. 骨折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易于发生骨折,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摔倒风险、安全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五、预防指南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预防尤为重要。

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搭配和适度运动,以降低患病风险。

六、结语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发布,将有力地推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断和治疗,为我国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就是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全面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其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体构架破坏、骨质脆弱、易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要点

《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要点

《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要点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一、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

为了提高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制定和推广科学、规范的防治策略,我们特制定《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

二、定义与诊断2.1 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

2.2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如腰背痛、身高缩短、骨折等)、骨密度测定和生物标志物检测。

三、骨质疏松症的评估3.1 骨折风险评估采用工具如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骨折风险评估,以确定治疗指征和治疗强度。

3.2 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进行骨密度测定,评估骨质疏松程度。

四、治疗策略4.1 基础治疗4.1.1 生活方式干预- 均衡饮食:确保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

- 适量运动: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

4.1.2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每日推荐摄入量1000-1200mg。

- 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800-1000IU。

4.2 药物治疗4.2.1 抗骨质疏松药物- 抑制骨吸收药物:如二膦酸盐、降钙素等。

- 刺激骨形成药物:如雷洛昔芬、阿仑膦酸钠等。

4.2.2 骨折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骨折。

- 手术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

五、骨质疏松症的长期管理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监测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调整治疗方案。

六、宣传教育加强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早期诊断意识。

七、总结《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为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通过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骨折风险,有助于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罗先正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随着杜会入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

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如平地跌倒等。

与年青人非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

后者骨折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暴力损伤,有明显外伤史。

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存期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

如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腰背疼痛,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驼背畸形,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由于畸形、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甚至萌发自杀意念。

骨折多发生在T。

与L。

之间,以胸腰椎最为常见。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生,提示全身骨微结构的退变。

骨强度的下降,新的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5%~50%。

因此,能否减少新的椎体骨折发争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评定标准。

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骨折后第一年的病死率为20%,1/3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护理,不足1/3的患者能恢复剑骨折前的生活质量。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进展1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

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②特有表现:可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但iN床上也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可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

2常规X线摄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规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临床意义
通过解读指南,临床医生可以更加准 确地评估老年患者的骨密度和骨折风 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关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新型药物研发、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及患者自我 管理等方面。
面临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有效 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同时,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
危害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显著增 加,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等 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1 2
3
发病率高
随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老年人群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 人群。
症状隐匿
老年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直至发生骨折 时才被诊断。
并发症多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
04
治疗原则与方法
基础治疗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保持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以减少骨 质疏松的风险。
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适 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抗骨吸收药物
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通过抑 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从而增加骨密度。使用时需注意
跌倒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跌倒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其步态、平衡能力、视力、听力等。对于高风险患者,应 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以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进行平衡训练、肌肉力量锻炼等 ,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改善家居环境,如增加照明、减少障碍物等,以降低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
02: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 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03: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 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 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04:慢性肾脏疾病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概述与病因
实验室检查
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
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
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 骨钙素(反应骨形成); Ⅰ型原胶原肽(反应骨形成); 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反应骨吸收); 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反应骨吸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 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概述与病因
3、唑来磷酸钠注射液:4mg/5mg静滴,1次/年。
监测血钙、磷
第四部分:骨质疏松的治疗
osteoporosis
唑来磷酸钠注射液注意事项
✓ 不得与含钙或者其它二价阳离子的输注溶液(例如乳酸林格氏液)配伍使 用,应使用与其它药 品分开的输液管进行单次静脉输注。
✓ 使用前均应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在轻-中度肾功能受损的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初期,推 荐使用更低剂量的本药。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恶化的患者,仅当肌酐水平恢复到 基础值的10%以内才能继续使用本品。
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老年骨质疏松症 老年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老年骨质疏松症 老年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家庭医疗措施]
1.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使骨质疏松的发生减缓,或使其程度减轻。

我们前面说过,运动可以强化骨骼,而且运动之时增加了日照,使维生素D 的来源充足,做一些运动,像散步、打网球、跳舞、打太极拳等强化和支持背部的特殊运动。

运动加上钙营养能提高预防效果。

某大学研究人员对30 位过了更年期的妇女做了钙及运动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证明,运动组的脊柱矿物质密度增加了0.5%,而不做任何运动者则下降37%,这表明运动、饮食及生活方式在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多吃高钙食物
高钙食物是你日常生活中的重点选择,你也许苦于不了解哪些食品钙。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顾文权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上海 200125)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及微骨折的出现等,患者会感到腰背疼痛,严重者脊柱发生变形,甚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等。

(1)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可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

(2)脊柱变形: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导致脊髓神经受压,或心肺功能及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出现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

(3)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

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高。

(4)负面情绪:受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自信心丧失、自主生活能力下降。

骨质疏松的评估及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医生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目的进行选择。

常见骨疏松的影像学检测方法(1)DXA检测骨密度。

是临床和科研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性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估,也是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骨量评估方法。

主要测量部位是中轴骨,包括腰椎和股骨近端。

如果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受限,可以取非优势侧桡骨远端1/3处作为测量部位。

DXA正位腰椎测量感兴趣区包括腰椎1~4及其后方的附件结构,故其测量结果受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如椎体和椎小关节的骨质增生硬化等)和腹主动脉钙化等影响。

DXA股骨近端测量感兴趣区分别为股骨颈、大粗隆、全髋部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其中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感兴趣区是股骨颈和全髋部。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女性(%) 8.6 40.6 76.2 81.9 73.5
骨骼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规律
影响因素
? 激素:性激素不足 、降钙素、甲状旁腺素、 1,2
5双羟维生素 D、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胰岛素、 生长激素等。
? 细胞因子:IL-1、IL-6、TNF;OPG。 ? 遗传因素:雌激素受体基因、 VitD受体基因、
? 30%的妇女和12% 的男子在一生中会发生骨质疏松 性骨折。
? 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平均年医疗花费约 180亿美 元。
? “沉默的杀手” &“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流行病学情况
国内: (成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1196人,DXA ,2000年)
年龄(岁) 40~ 50~ 60~ 70~ 80~
男性(%) 20.0 19.3 30.2 38.2 36.1
? 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 ? 65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绝
经后女性,或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的老年男性; ? 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 各种原因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 X线片发现骨质疏松改变者; ?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 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史;
险因素者;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治疗
二膦酸盐 ? 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 ? 增加BMD ? 预防椎体骨折 ? 预防非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治疗
二膦酸盐 ? 常用制剂有:羟乙磷酸钠、阿仑膦酸钠、骨膦、帕米
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依班膦酸钠等。
? 注意事项:
1)早餐前至少30分钟用200ml温开水送服,用药后至少30分钟方 可进食;
I型(绝经后)

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诊疗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诊疗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诊疗与管理中 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5-12
目 录
• 共识背景与意义 • 骨质疏松性疼痛诊断 • 治疗策略与原则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康复训练与生活质量提升途径 • 医保政策与药物经济学评价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01 共识背景与意义
药物治疗原则及选择依据
药物治疗适应症
针对疼痛严重、生活质量明显受影响的患者,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
药物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骨密度、骨折风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
用药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用药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物理治疗
及有无骨折征象。
CT检查
更精细地观察骨质结构, 发现早期骨质破坏和细微
骨折。
MRI检查
对于椎体骨折具有较高的 敏感性,可发现骨髓水肿
等征象。
骨密度测定
定量评估骨量,诊断骨质 疏松并预测骨折风险。
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
骨代谢指标检测
反映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如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
生化检测
评估钙、磷等电解质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等,综合判断患者全身 状况。
01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监督
个体化康复计划
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 和疼痛程度,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明确康复目标、训练内容、时间表 和评估标准。
康复训练内容
执行监督与调整
康复期间,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 衡能力训练等,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 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疾病护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疾病护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疾病护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老年人骨骼的解剖生理特点随着老龄化,骨骼的大小和形态未发生变化,但骨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了一些改变。

(一)化学成分1.骨中水分增多:骨骼中的水分和骨的钙化程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骨钙化程度高则水分被排出骨中,水分减少。

2.骨无机质减少:骨无机质的沉积会随着增龄而显著减少。

尤其是骨骼中含量最多的钙离子。

3.骨有机质减少(1)黏多糖蛋白减少:黏多糖蛋白是骨钙化的重要物质,它与胶原纤维共同形成骨基质的钙化场所。

黏多糖蛋白体会随着增龄而显著减少。

(2)胶原纤维增多:骨的老龄化变化也具有结缔组织特有的老龄化变化。

黏多糖蛋白体减少,胶原纤维却增多,但是胶原纤维增粗且分布和排列不规则,胶原纤维间的物质显著减少。

(3)氨基酸减少:骨中的氨基酸一般会随着增龄而减少。

(二)基本结构1.骨皮质变薄:骨皮质是骨骼的主要部分,骨质坚硬、致密,抗压力、抗扭转能力强。

随增龄骨皮质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松质的变化:骨松质由许多骨小梁构成,随增龄横行骨小梁减少并变细,纵行骨小梁变粗糙,这种变化在锥体中心部最为明显。

3.髓腔扩大:随增龄骨皮质变薄,髓腔相对扩大。

4.骨细胞的变化:骨细胞随着老龄化而减少,骨的生成能力也随老龄化而减退。

二、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

它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性激素:随着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减少,特别是绝经女性,雌水平急剧下降,影响骨的形成,加快骨的吸收,骨量减少。

(2)饮食结构: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食欲减退,进食少,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使骨的生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

此外,吸烟、酗酒,高蛋白、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也是骨质疏松的易发因素。

(3)运动:老年人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均减少,使骨骼承受的能力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ppt)【33页】

老年性骨质疏松(ppt)【33页】

饮食水谷摄入不足,无以滋养骨骼亦是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因。
3
脾肾两虚
肾中之精气为后天形体之基础,而肾中所藏
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与补充
4

风寒湿痹阻癖血阻滞
肾中精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深侵入骨, 导致脉络痹阻,骨失所养。
病理机制
骨重建功能衰退
病理机制
骨源性干细胞减少和成骨分化障碍
维生素D缺乏 抑制性免疫调节减弱
临床表现
1.疼痛
以腰背部疼痛最为常见。开始为活动或劳累后疼 痛,逐步发展为持续性的,以腰痛为主,有时背部、 腰骶、腰臀及股后均可出现,但多不超过膝关节。 疼痛部位广泛而不固定,此起彼伏,时重时轻。
临床表现
2.身高减低、驼背
由松质骨和皮质骨组成的骨骼中,松质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改 变。特别是脊 椎椎体前部,几乎全部是松质骨,而且支持体重,负重量大,若已 发生胸椎和腰椎的压缩变形,则出现身长缩短和形成驼背,易产 生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峰值骨量的1个 标准差以上,但小于2.5个标准差为低骨量,骨密度低于同性别 峰值骨量的2.5 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若在后者基础上伴 有自发性骨折则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
常见的继发性原因有: 1.内分泌代谢性:如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ushing 综合征; 2.肿瘤性: 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肿瘤骨转移; 3.药源性: 如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华法令、肝 素及过量的甲状腺素; 4.营养缺乏性: 如维生素K、C、D 缺乏, 蛋白质缺乏; 5.胃肠道疾患; 6.风湿性: 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7.废用性: 如长期卧床、制动、失重; 8.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0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 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 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
02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 松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 重要问题。
0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 可导致疼痛、残疾甚至死亡,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指南制定背景和意义
为规范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减 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制定本指南。
均衡饮食
增加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豆制 品、海产品等。
适量运动
推荐进行负重运动和平衡训练,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以提高 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充足日照
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
心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作用
缓解疼痛与不适
通过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 者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管理要点
合并心血管疾病
在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同时,注意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避免与 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相互作用。
合并糖尿病
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注意钙磷代谢平衡,预防糖尿病肾病导致的 骨质疏松。
合并慢性肾脏病
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钙剂和维生素D的剂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
营养支持与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3)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26
目录
• 指南概述与背景 •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 • 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原则与策略 • 特殊情况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管理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概述与背景
Chapter
骨质疏松症现状及危害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完整版)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完整版)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完整版)一、诊断(一)西医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在≥65岁女性和≥70岁男性前提下,①基于DXA测量结果诊断: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1个标准差及以内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低骨量);降低等于和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②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

当患者出现髋部或椎体的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而患者为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2.5<T-值<-1.0),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二)其他诊断要点①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评估对于<65岁女性和<70岁男性伴有脆性骨折家族史或具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人群,建议采用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OSTA和(或)筛查设备定量超声(QUS)或RA进行骨质疏松风险初筛,推荐根据初筛结果选择高风险人群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或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具有脆性骨折临床危险因素的本指南限定人群,应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估,以指导骨密度测量,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②临床症状·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

·脊柱变形: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

·脆性骨折:患者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

骨折常见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发生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即会明显增加。

·肌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或肌肉无力、虚弱、疲劳、行走困难和疼痛。

平衡能力下降、步态异常、易跌倒,并因此受伤。

肌肉疼痛,呈持续性,影响身体多个部位,患者描述为“僵硬和持续疼痛”。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个体化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骨密度、骨折风险等 个体化评估,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及风险。
3
诊疗方案讲解
向患者详细讲解诊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 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等,让患者了解治疗的目 的、方法和预期效果。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
合理饮食
01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
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随访结果和病情变化,对治疗方案进行效果评 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健康指导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包括 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 身健康。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回顾
骨质疏松症定义和分类的更新
本次指南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更为详细和准确的描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导。

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经济 状况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药 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 案。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01
02
03
运动疗法
适量运动可增强骨骼肌肉 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减少骨折风险。
营养疗法
合理饮食,保证钙、磷、 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有助于骨骼健康。
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技术将在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
预防是骨质疏松症管理的重要环节,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包括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认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使破骨细胞活性降 低
骨吸收减少。 由于老年人户外活动以及日光照射时间短 ,肾功能低,VitD不足,钙吸收下降,易导致
3.磷:能促进骨基质合成和骨矿物质沉淀,是 骨生长和钙化的必要条件。 4.生活习惯与骨质疏松 ⑴饮酒 可减少钙的摄入,使尿钙升高。
⑵吸烟 骨量丢失量为正常人的1.5-2倍。 ⑶运动 机械应力可刺激骨形成,长期固定可使
外线照射转换而来。 二者在肝脏经25羟化酶转化为25-(OH)D3→ 肾近曲小管内转化为1.25-(OH)2D3活性是其前 身25-(OH)D3的十二倍。
⑵作用: ① 促进小肠吸收钙、磷,使血钙升高。 ②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钙
, 使血钙升高。
③ 促进骨形成和骨质钙化,促进骨胶原形 成
2)雄激素:来源于睾丸、卵巢及肾上腺。 作用:间接合成蛋白,促进骨胶原形成,
以确保钙、磷在更好的骨内沉淀。不足时,致 骨质疏松。
2.降钙素(CT)下降 由甲状腺分泌,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不足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吸收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骨 量减少。
3.甲状旁腺素(PTH) 由甲状旁腺分泌,作用:
① 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使钙→血液循环。 ② 减少尿钙排出。 ③ 成骨细胞活性降低。 ④ 降 低 肾 脏 对 25-(OH)2D3 羟 化 能 力 , 使 1.25-(OH)2D3下降,导致肠钙吸收障碍。
传统的临床检测法主要有X线机、单光子吸收 法(SPA)与双光子吸收法(DPA)。较为先进的临床 检测方法主要为: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法、超声 波检测法、X射线吸收法。其中国际上广泛采用的 是X射线吸收法。我国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主要是 以X射线吸收法进行测定的,是最简单、最准确、 最有价值的方法。
什么人应该骨密度测量? 医生应建议: 1.长期服用类固醇等药物的患者 2.内分泌失调的患者 3.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4.骨折的患者 5.患有骨质疏松临床症状的患者以及有骨质疏松
4.糖皮质类固醇(CS)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破 骨细胞活性和数量,增加骨吸收,抑制成骨 细胞形成和功能。
㈡.营养因素 营养素及矿物质盐对骨骼的维护时 必不可缺的,其中蛋白质和钙,磷是影响骨 代谢的主要营养素。
1.钙的吸收与排泄 骨钙占人体总钙量的99%, 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 无机钙→在十二指肠远端及空肠近端吸收,
家族遗传史的人均应进行检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我国学
者提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大于-2SD为骨 质疏松,若同时伴有骨折则为重度骨质疏松。
T分值:是相对于同一性别青年人的平均 值(骨峰值),可用标准(SD)和百分比表示。
Z分值:是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人群平均 值,也可用(SD)和百分比表示。
原则:
缓解骨痛、增加骨量、减少骨折。
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根本方法在于抑制 破骨细胞,激活成骨细胞,促进人体骨组织新 陈代谢。
方法:
㈠.补充蛋白质、钙和VitD,使增加骨重建的 物质基础。正常人每日从饮食中获得100300mg钙,普通牛奶中120mg/100ml,实际 需要1000-1500mg钙/日,故必须补充钙剂。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 治疗
一、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也称原发性骨质疏松 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 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减低,易 发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三、骨质疏松的原因及病理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因素有: ㈠.激素水平下降 1.性激素:女性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减退, 性激素分泌降低。 1).雌激素:由卵巢和肾上腺分泌
㈡.补充性激素
补充性激素对绝经期妇女特别重要,妇女绝经后 ,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 骨转化增加,吸收大于重建,导致代谢的负平衡 。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提出雌激素可治疗骨质疏松 ,近10多年的大量研究与观察,更进一步证实了 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进而能抑制绝经 后骨的快速丢失。
骨量丢失。 ⑷其他因素 包括种族,性别,遗传,年龄。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㈠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为腰背痛占67%,9%为腰背痛伴 四肢放射痛,“静悄悄的病”持续性痛
机制:骨小梁骨折。
2.身长短缩,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 体征之一。有资料统计表明:妇女在60岁以后 男性在65岁以后逐渐出现身高短缩。女性到65 岁平均缩短4cm,75岁时平均缩短9cm。24节椎 体,每节前方压缩1mm,即可导致脊柱前屈。 特别是那些活动度大、且负重的椎体,如第11 12胸椎和第3胸椎,变形显著或出现压缩性骨 折,均可使脊柱前倾、背屈加重,形成驼
五、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有多种因素包括激素水 平,蛋白质代谢,矿物质吸收、利用失衡造成 的,其病理改变是骨基质(骨蛋白)与骨盐 (矿物质)的成比例减少,使骨吸收被抑制大 于骨重建。主要机制是破骨细胞功能活跃,成 骨细胞功能被抑制。
因而治疗需针对上述病理机制进行,使 骨吸收被抑制,骨重建活跃。
作用: ①促进女性性器官发育与生长,调节正常月经。 ②促进女性性特征的出现,促进乳房发育,促 进
性欲。 ③影响人体代谢,在骨骼代谢中作用 a. 刺激成骨细胞产生骨基质,不足时骨形成
减少。 b. 使甲状腺细胞对钙的敏感性增加导致降钙
素(CT)分泌增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 c. 增强肝、肾羟化酶活性促进1.25-(OH)2D3
同时VitD能改变肠粘膜细胞得通透性,加速钙吸收 →血液→VitD作用下钙沉积于骨胶原成骨→尿、粪 排出,老年人摄入不足,VitD不足时,钙吸收不足 ,或排出过多,均可导致骨致疏松。
2.维生素D的作用 ⑴来源: ① 钙化醇(VD-2),由食物中的麦角醇在皮肤内
经紫外线照射转换而来。 ② 胆骨化醇(V-D3)由皮肤内7-酰氨胆固醇经紫
背。
㈡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1.病史及临床变现
2.骨矿密度测量―骨密度(BMD)
在骨质疏松症骨折前了解骨质疏松简便有效 的检测方法是骨矿物密度测量。骨矿物密度 (BMD)测量,不仅能够测量出人体各部位的矿物 质含量,而且能够预测出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 危险程度。
BMD测量法主要运用在: 1.骨质疏松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2.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危险程度。 3.通过定期检测,确诊骨矿物含量的流失率。 4.判断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