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

合集下载

植物生态修复的原理

植物生态修复的原理

植物生态修复的原理
植物生态修复是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来恢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等基本生理功能,这些功能使得植物能够在受损环境中生存和生长。

2. 植物的根系结构:植物的根系能够在土壤中扎根并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系的分布和形态可以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的分布,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

3. 植物的根系分泌物:植物根系分泌出的物质可以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同时,根系分泌物还能够抑制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

4. 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生态修复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生态功能,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植物的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提高生态修复的成功率。

5.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其他生物(如动物、昆虫、微生物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植物能够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吸引和维持其他
生物的存在。

这些生物在植物生态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总之,植物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系结构和分泌物、生物多样性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来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植物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植物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植物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吸收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土壤、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功能,植物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以下是植物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的详细步骤:1. 吸收有害物质: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例如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

吸收有害物质的植物称为超累积植物,它们可以有效地清除污染物,使土壤得到净化。

例如,一些金属超积累植物如拳参属、旌节花属等对重金属污染具有高抗性和吸收能力。

2. 净化空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质量。

一些植物也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例如苍蝇草能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银杏树能吸附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等。

通过种植这些植物,可以改善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

3. 保护生态系统:植物在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式,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适应性,降低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一些抗风沙的植物能够减少沙漠化的发生,改善土壤质量。

4.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来修复和恢复受到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方法。

这种技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将污染物转移到植物体内或根际土壤中,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常常被应用于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矿山废弃地修复等方面。

5. 植物的景观设计和绿化:通过在城市和工业区域中大量种植植物,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植物的景观设计和绿化不仅能增加城市的美观度,还能降低气温、增加湿度、吸收噪音等。

例如,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带和屋顶花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总结起来,植物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无可忽视。

通过吸收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土壤、保护生态系统等方式,植物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广植物的应用,为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环境贡献力量。

植物修复的机理

植物修复的机理

植物修复的机理植物修复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生理和生态过程,对受到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的过程。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环境修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空气改善等领域。

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收和转化污染物植物修复的第一个机理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转化污染物。

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或水体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强吸收污染物的能力。

植物的根系还能分泌根系分泌物,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降低环境中的污染程度。

二、稳定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植物修复的第二个机理是通过植物的根系稳定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的根系能够渗透入土壤中,形成根系网状结构,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现象,保护土壤质量和水体质量。

三、提供生态位和改善环境条件植物修复的第三个机理是通过提供生态位和改善环境条件。

植物修复区域内的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遮荫等生态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增加。

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改善热岛效应。

四、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植物修复的第四个机理是通过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和残根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微生物在土壤中能够分解有机物、固定氮气、解除土壤中的毒性物质等功能,对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植物的根系还能与土壤中的共生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植物修复的机理包括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稳定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提供生态位和改善环境条件以及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这些机理,植物能够有效修复和恢复受到破坏或污染的环境,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修复不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1

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1

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姓名:杨景全学号:540903010145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01班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

因此,环境治理成为各国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措施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利用植物以防止环境污染,因为植物有净化环境的能力,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代谢作用,能降低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而且能保持大气层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减弱躁声,杀菌除尘,净化环境污染。

本文将主要从大气、土壤、水三个环境要素主要阐述植物在环境保护中体现出的不可替代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植物修复法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

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

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

它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植物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净化作用植物对于大气的净化,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即去除环境中微生物,对粉尘等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对化学物质的吸收转化作用。

绿色植物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功能。

利用这一功能栽植适当的绿化植物,可使大气中细菌数量下降。

一方面绿化地区空气中灰尘减少,细菌失去滋生的场所,从而使细菌数量下降;另一方面植物的分泌物本身具有杀菌作用。

植物一般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植物的叶面有皱纹、粗糙或分泌油脂,可吸附或粘着粉尘,从而降低植物中灰尘等颗粒物的含量,净化环境作用。

蒙尘的植物,一经雨水冲洗,又能迅速恢复吸附的能力;此外,草坪也有显著的减尘作用。

常春藤、无花果、蓬莱蕉和普通芦荟,都可以吸纳灰尘。

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环境条件也在不断演变。

而作为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面临着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并分析它们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一、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植物通过各种途径对气候变化作出响应。

首先,植物可以通过改变呼吸作用来适应气候变化。

例如,当气温升高时,植物会增加蒸腾作用,以降低温度并保持水分平衡。

其次,植物还可以通过调整生长和开花时间来适应气候变化。

一些植物会提前开花,以确保种子的传播和繁殖。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调整根系结构和形态来应对气候变化,以提高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二、植物对土壤变化的响应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质量也在不断变化。

植物对土壤变化的响应主要包括根系适应和生理适应两方面。

首先,植物可以通过改变根系的生长方式和形态来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

例如,在贫瘠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可能会更加发达和延伸,以增加吸收养分的能力。

其次,植物还可以通过调整根系和土壤之间的信号交流来实现对土壤变化的适应。

这种适应机制可以帮助植物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选择和吸收适当的养分。

三、植物对生物群落变化的响应植物不仅对气候和土壤变化作出响应,还对生物群落变化做出自适应。

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通过共生、拮抗等方式来适应生物群落的变化。

例如,有些植物可以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建立共生关系,通过共享养分和抵御病原体来提高存活率。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化感作用来抑制竞争对手的生长,以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四、植物对污染物的响应现代工业和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植物对污染物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抗性和修复机制。

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污染物能力,它们通过积累和转运污染物,减少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同时,植物还可以通过生物化学途径将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域。

植物的环境污染与保护

植物的环境污染与保护

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 硫等有害气体,释放氧气,从而净化空气 。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植物的枝叶可以减缓雨水对地面的 冲击,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 度,同时可以遮挡阳光,降低地表温度, 从而调节气候。
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塑料垃圾
释放有毒物质,影响土壤 质量和植物生长。
其他污染源及危害
辐射污染
导致植物基因突变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
光污染
干扰植物生物钟,影响开 花和结实等生殖过程。
03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机制
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01 02
抗氧化防御系统
植物在受到环境污染胁迫时,会启动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包括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生态学响应机制
种群结构变化
在环境污染条件下,植物种群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对污染敏感的物种可能会减少或 消失,而一些耐污染的物种则可能会增加。
群落演替
随着环境污染的持续和加剧,植物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耐污染的植物种类逐渐成为优势 种,形成新的植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一些耐污染的植物种类可能通过适应和繁殖多个后 代等方式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污染植物修复技术
成功研发出多种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如植物提取、植物稳 定化等,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含量和毒性,改善了生态环 境。
生态恢复与重建
通过植被恢复、生态工程等措施,积极推动了受损生态系 统的恢复与重建,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 力。

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作用

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作用

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作用【摘要】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林木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供清新的空气,净化环境。

林木在地表形成覆盖,可以保护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维持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

林木能够吸收大量的温室气体,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助于缓解气候变暖的问题。

林木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了生态平衡,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林业种植对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加大对林业种植的支持和投入,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植、环境改善、氧气、空气净化、水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态平衡、生态环境改善、支持和投入、重要性、必要性1. 引言1.1 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作用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林业种植成为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和培育大量的树木和森林,林业种植可以有效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保持。

林业种植能够大量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人们呼吸提供清新的空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问题。

林业种植还能够保护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维护水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林业种植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是地球的“绿色肺”,是吸收和封存温室气体的重要场所。

通过大规模种植和管理森林,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加强林业种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对林业种植的支持和投入,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提供氧气和净化空气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提供氧气和净化空气。

通过光合作用,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必需的氧气。

第八章 环境修复材料

第八章 环境修复材料
10
转基因植物修复 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将某种基因转移到一种植物体中, 使该植物具有植入基因所带的所有性质, 如此便得到转基 因植物。 例如,将细菌有机汞裂解酶基因B转移到一种植物体 中,可使植物能吸收甲基汞(神经毒性)。
化学式,X 是任何形式的离子
11
(4)植物挥发 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并将 其转化为气态物质从植物表面组织空 隙中释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植物修复方 法。如桉树降解三氯乙烯(TCE)、甲基 叔丁基醚(MTBE),印度芥菜降解硒化 合物;烟草挥发甲基汞。
1 特定的植物只能生长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且植物对 污染物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 植物只能生活在污染物浓度在其耐受能力以下的环境中, 超过耐受能力,就会受到毒害,影响修复效果。为了达到良好 的修复效果,一般要选择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对重金属等 污染物质累积的部位易于收割处理的植物。这些均使超积累植 物的选择受到限制。 3 植物修复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且需多次修复才能达到最 佳效果。在污染物的最终处理上,一般是对植物进行焚烧处理, 污染物的灰化成分中, 含量高的组分可回收利用,低的填埋处 理,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二次污染。
值降低,并形成缓冲系而避免了碱对植物的危害。 种植积聚钠、钾的植物,在它们生长的晚期,将它们从种 植的土地上移走,这样就可降低种植区盐碱化土壤中含盐量。
7
植物修复可广泛应用于土壤、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根据其 作用机理,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植物固化 在植物的根区, 存在着能促进氧化、还原和固定金属的生 化物质,同时根结构中亦存在着束缚膜蛋白质,这将在根系统 中吸附并稳定重金属,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流动性,阻止 其向深层土壤或地下水中扩散, 但并不为植物利用, 即根系对 污染物起固定作用。

植物对土壤污染的修复与利用

植物对土壤污染的修复与利用

植物对土壤污染的修复与利用植物对土壤污染的修复与利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即利用植物的生理-生物学特性和耐性,通过吸收、积累和降解毒性物质,降低污染物的含量,改善土壤质量和环境状况。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首先,植物修复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来去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

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并以生物质的形式积累在植物体内。

例如,铜、锌和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利用一些耐金属植物,如责任报告豆、旱金莲、黑苦草等进行修复。

这些植物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其次,植物修复还可以通过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能够分解和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

通过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可以降解土壤中的农药、石油类和有机溶剂等有机污染物。

例如,白蜡树和宽叶长花南星等植物常被用于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它们能够分泌出生长因子和改变土壤环境,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石油类污染物。

此外,植物修复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生物学功能来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土壤质量。

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有机物质和酶,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状态和微生物活动水平,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土壤的结构发育。

植物的生长和枯萎可以使土壤形成一种类似腐植质的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最后,植物修复对土壤污染的利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方面,修复后的土壤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和绿化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与保护一、引言农业环境保护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的做法。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农业的兴起,农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生态修复措施和保护措施。

二、生态修复1. 植被恢复植被在农业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度的农业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和退化,因此恢复植被是农业环境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植被恢复包括栽植耐旱、耐寒、耐病虫害的绿化植物,推广栽培适应性强的经济作物,加强树木的保护等。

2. 水体治理水体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在农业生态修复中,对水体进行治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尽量避免农药和化肥进入水体。

其次,加强土壤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和沉积物进入水体。

最后,修复和改善农田和水体之间的排水系统,确保农田和水体的良好交互作用。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农业环境中存在的农作物、植物和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扩大农田生态保护区的面积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生态保护1. 合理用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的合理利用是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优化灌溉技术,减少水的损失,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可以有效节约用水资源。

此外,建立农田排水系统、改善水土保持状况,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2. 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和化肥,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不仅可以保护农业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

合理处理这些废弃物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养分。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环境治理的方法,其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指利用植物来修复和净化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技术。

通过植物自身的生长代谢过程吸收、转移、转化或者分解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可以分为植物吸附、植物转运、植物挥发和植物降解几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等多种环境污染物质。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下面将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几个方面来介绍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大气污染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机动车尾气导致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通过植物吸附和植物挥发等机制来净化空气。

植物通过气孔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然后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可以通过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将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吸收并降解,从而起到净化大气的作用。

研究表明,城市中的绿化植物可以显著降低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城市空气品质,植物修复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污染是目前环境治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针对水污染问题,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通过植物吸附和植物转运等机制来净化水体。

植物的根系系统可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储存在植物的根茎和叶片中,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特点,因此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大挑战,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

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活动,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经济等特点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治理手段。

植物修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和代谢能力来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

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降解等作用,可以减少或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相关概念、原理、分类、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植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吸附、富集、转运、代谢等作用,修复土壤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技术。

它依托植物的生长特性和代谢能力,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治理。

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植物的吸收能力:植物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也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2. 植物的转运和富集作用: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后,通过植物的整体生物过程,将其转移到植物的茎、叶、果实等地方,从而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3. 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植物根际和根系内部的微生物可以协助植物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土壤的治理效果;4. 生物多样性的促进:在植物修复过程中,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生长迅速、吸收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同时保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土壤修复的效果。

二、植物修复技术的分类植物修复技术根据不同的修复机制和作用方式,可以分为植物吸收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几类。

1. 植物吸收技术:指利用植物根系对土壤中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和富集,达到减少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浓度的目的。

植物吸收技术一般适用于有机物、重金属等某一类污染物的修复。

论文-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论文-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论文-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摘要: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植物修复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恢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其内容就包括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如今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越发严重,而As的土壤污染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As污染土壤的治理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采用超富集植物对As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治理方式,其中高富集量、高生物量的As富集植物是A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

本论文论述了植物修复的意义、机理,还通过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寻找出As超富集植物。

并对自然条件下影响超富集植物生长和富集能力的可能因素开展研究,为超富集植物实际应用于植物修复所需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植物修复砷富集蜈蚣草大叶井口边草植物修复机理一:植物修复的意义1.1重金属的危害土壤中得重金属离子可以作为中心离子与土壤中的水、羟基、氨以及一些有机质中的某些分子形成螯合物,并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易于被植物或微生物吸收利用,继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各生理功能改变,导致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慢性中毒、致癌和致畸等。

而元素砷的毒性虽然很低,但砷的化合物均有毒,如果将砷作用于人体局部,最初有刺激症状,久之出现组织坏死。

砷对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

经黏膜(包括阴道)或皮肤吸收的砷及化合物,主要沉积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

常人服入三氧化二砷0.01—0.05g,即可中毒,出现中毒症状;服入0.06—0.2g,即可致死;在含砷化氢为1毫克/升的空气中,呼吸5—10分钟,可发生致命性中毒。

,土壤中重金属砷可经水、大气及生物链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且此类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因此寻求治理此类污染的办法迫在眉睫。

1.2植物修复的概念植物修复是生物修复的一种方式,又称绿色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分解或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来吸收、降解、挥发和富集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植物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植物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植物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植物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止水源污染、减少土壤侵蚀等。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植物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植物的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角度来探讨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植物的空气净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二氧化碳为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另外,植物的叶片表面还能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苯、甲醛等有机物,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无机化合物。

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内部,并被植物吸收和分解,从而净化空气。

在城市中,通过种植大量的树木和草坪,可以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浓度。

二、植物的水土保持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土壤侵蚀。

特别是在河岸、山坡等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地方,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

此外,植物的根系还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减少养分流失,维持土壤的肥力。

因此,在农田的管理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植物,可有效地保持水土资源。

三、植物的生态修复植物在生态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工业区、矿山废弃地等严重受损的地区,可以通过植物的种植来修复生态环境。

一方面,植物的根系能够稳定土壤,防止进一步的土壤侵蚀;另一方面,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在土壤中产生复杂的生态系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土壤结构。

同时,植物的生长也会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植物的景观增值植物的种植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价值。

绿化带、公园、花坛等植物景观的建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研究表明,植物景观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社交活动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利用植物景观的效益,为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植物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植物的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功能,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

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

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创建的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修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恢复、保护和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等。

湿地植物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能力。

湿地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和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对于净化水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湿地植物的根系形成了复杂的根系系统,能够增加生物量,增加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吸附和净化效果。

苦草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富营养物质去除能力,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湿地植物能够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了大量的生物生活在湿地中。

湿地植物的根系结构能够提供生物栖息的空间,并为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附着基质。

湿地植物还能够清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改善水质,提供了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

湿地植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昆虫、鱼类等生物栖息和繁衍,提高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植物有助于保护土壤和防止泥沙沉积。

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泥沙的剧烈运动,并防止土壤侵蚀和沉积。

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将水中的泥沙捕获,沉积在湿地植物周围,形成防护带,有效地减少了水中泥沙的含量,维护了湿地的生态稳定性。

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的景观美化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植物能够增加湿地的景观吸引力,提供了一个美丽而和谐的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湿地植物的引入和种植还可以改善湿地周边的空气品质,增加负氧离子的含量,净化空气。

玫瑰香葡萄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效益

玫瑰香葡萄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效益

玫瑰香葡萄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效益玫瑰香葡萄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植物,它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更有着环境修复和保护的功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玫瑰香葡萄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效益。

首先,玫瑰香葡萄的栽培和种植过程对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比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玫瑰香葡萄不需大量的农药、化肥和水资源。

这意味着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同时,玫瑰香葡萄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不需要过多干扰和调整土壤条件,因此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也较小。

其次,玫瑰香葡萄的根系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浓密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和减少水土流失。

在山区和沙漠地区,玫瑰香葡萄的种植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和修复沙漠化的土地和水源。

此外,玫瑰香葡萄的生长习性也具有帮助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特点,对保护和修复干旱地区的土壤有着积极的意义。

另外,玫瑰香葡萄还可以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

它的花朵可以吸引大量的蜜蜂和昆虫,促进传粉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此外,玫瑰香葡萄的果实可以作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为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

这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是,玫瑰香葡萄的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对于改善大气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严重,玫瑰香葡萄的种植可以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和修复大气环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环境效益,玫瑰香葡萄还有其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玫瑰香葡萄的种植和销售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

其次,玫瑰香葡萄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也为旅游和医药产业带来了机会。

同时,玫瑰香葡萄的种植和推广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的推广,对于传统农业的转型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玫瑰香葡萄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效益是多方面的。

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

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

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它们发展出了许多适应机制,以应对各种环境变化。

植物的适应性使得它们能在不同的生境中生存和繁衍,继续屹立于地球上。

一、生理适应机制1. 光合作用调节:植物能通过调节光合作用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

当光照充足时,植物能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酶的活性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利用阳光能量。

当光照不足时,植物可以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减少能量损失。

2. 蒸腾适应:植物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程度来适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

在干燥环境下,植物会减少气孔开启时间,减少水分蒸腾,从而节约水分。

而在湿润环境下,植物则增加气孔开启时间,增加水分蒸腾,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3. 根系适应:植物的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它们能够适应土壤湿度和养分的变化。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系会发育得更深,以寻找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而在富水环境下,植物的根系则会发育得更为浅表,以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二、形态适应机制1. 叶片形态:植物的叶片形态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例如,在干燥环境中,植物的叶片通常会变得更小更厚,以减少水分的蒸腾。

而在湿润环境中,叶片则可能变得较大较薄,以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2. 枝杈结构:植物的枝杈结构可以适应风力和光照的变化。

在强风环境中,植物的枝杈通常会较短而坚韧,以减少折断的风险。

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枝杈则可能更加分散,以增加叶片的避光面积。

三、生殖适应机制1. 花朵结构:植物的花朵结构可以适应不同传粉媒介的变化。

一些植物的花朵开放时间和花色可以吸引不同的传粉者,以确保成功的传粉和繁殖。

2. 花期调节:植物的花期可以适应不同的季节和环境条件。

在寒冷的冬季,一些植物的花朵可能会推迟开放,以避免遭受冻害。

而在温暖的春季,花期则可能提前,以吸引更多的传粉者。

综上所述,植物对于环境变化拥有丰富的适应机制。

通过生理、形态和生殖等方面的调节,植物可以适应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各种变化,从而在不同的生境中存活和繁衍。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以植物为主体,通过植物区吸附、转化、降解、固定或转移污染物质,进而达到净化或修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技术。

近年来,由于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植物修复技术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性、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通过生理、生化、酶学等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转移、吸收、固定等过程,达到修复土壤生态系统的目的。

1. 吸附作用:植物根系表面具有吸附污染物的功能,吸附作用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2. 转化作用:植物通过生理作用可以将一些有害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 降解作用:植物与陆生微生物共同降解污染物,即采用植物根系、菌群和土壤微生物协同作用的方法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

4. 固定作用:植物对有害物质能够进行富集和固定,使其转变为难以被溶解或移除的形式,从而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二、植物修复技术的适用性植物修复技术适用于污染物质浓度低、土壤层次简单、植物无需耕作、修复效果可显著的区域。

而对于土壤污染严重的情况,植物修复技术单独使用效果不佳,需要采用其他污染修复技术进行结合使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可以诱导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污染物。

植物对于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显著,如小麦、大豆等均具备一定的修复能力。

植物修复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分为种植和移植两种,种植是将适合修复污染地的植物进行种植和栽培,等待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进行开挖,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移植是将适合修复污染地的植物从其他地方移植到污染土壤上,通过植株生长吸收土壤中污染物质,实现修复效果。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1. 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根据其特点确定采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哪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修复。

2. 选择适合修复该污染物的植物,并根据土壤质量、耕作历史等因素进行植物的适应性调查和分析,确保选择的植物能够适应该污染地的生长环境和土壤环境。

绿色植物对保护环境的作用

绿色植物对保护环境的作用

绿色植物对保护环境的作用
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以下几种作用:
1.改善空气品质: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能够改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空气污染。

2.净化水源:植物能够通过吸收和降低水质中的污染物,如有机物、化学品和有害金属等,有助于净化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3.防止土壤侵蚀:植物根系能够控制土壤流失和侵蚀,保护土壤质量和水源涵养,降低水土流失和水灾的危害。

4.改善气候: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太阳能量,通过蒸散作用产生的水蒸汽来降低环境温度,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总之,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对维持生态环境和地球生命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

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

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湿地是指受潮湿状态长时间影响并有特定生态环境的地区。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保育和环境调节功能。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污染排放等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使得湿地类型逐渐减少、湿地区域面积不断缩小、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人工湿地的建设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而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湿地植物对于改善人工湿地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植物在湿地土壤中生长,其根系具有较强的吸水和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

这些植物能够有效吸收水中的重金属、营养盐等有害物质,将它们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净化水体。

在这个过程中,湿地植物还能够降低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和细菌数量,减少水体中的寄生虫,从而改善水质,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

湿地植物对于增加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湿地中艰苦条件下生长、繁衍。

它们栖息和繁殖的能力,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物,成为它们栖息地和繁衍场所。

这样,湿地植物就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它们在生态系统内不仅起着控制水质的作用,也是调节气候、保护水土、净化环境等功能,给湿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

湿地植物对于维护人工湿地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地抓牢湿地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湿地的稳定性。

湿地植物的生长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保护湿地水体质量。

湿地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它们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复杂的食物网,维持水生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维护湿地的生态健康。

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中,湿地植物的引入和栽种是非常必要的。

人工湿地往往是由于自然湿地退化、破坏或者是为了水资源利用等目的而建设的。

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往往需要人为干预,引入湿地植物是改善人工湿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植物,大家随处可见,但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注意了植物对地球的修复作用。

可以明确的说,如果没有植物,将不会有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关注环境的人会经常听到一个词---植物修复。

何谓植物修复呢?所谓的植物修复就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

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

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也是一门正在崛起并涉及土壤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环境工程等多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

植物对环境的修复作用主要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广泛的就是对水域的修复作用、对土壤的修复作用、对空气的修复作用。

现在先让我们了解下植物修复的机理(以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为例)。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系统及其根系移去、挥发或稳定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毒性,以期达到清除污染、修复或治理水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

目前按其机理可分为植物挥发、植物吸收和植物吸附。

 植物修复过程中可以具体分为5种: 植物提取,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过滤、植物加强的降解作用
(1)植物挥发
植物挥发是指重金属通过植物作用产生毒性小的挥发态物质。

目前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金属元素汞和重金属元素硒。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汞污染被认为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环境灾害。

工业产生的典型含汞废弃物中,都具有生物毒性[4],例如,离子态汞(Hg2+),它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成对环境危害极大的甲基汞(MeHg )。

利用细菌先在污染位点存活繁衍,然后通过酶的作用将甲基汞和离子态汞转化成毒性小得多、可挥发的单质汞Hg(0),己被作为一种降低汞毒性的生物途径之一。

当今的研究目标是利用转基因植物降解生物毒性汞,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细菌体内对汞的抗性基因(汞还原酶基因)转导到植物(如烟草和郁金香)中,进行汞污染的植物修复。

研究证明,将来源于细菌中的汞的抗性基因转导入植物中,可以使其具有在通常生物中毒的汞浓度条件下生长的能力,而且还能将从水体中吸取的汞还原成挥发性的单质汞。

植物挥发为水体环境中具有生物毒性汞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潜在可能性。

诚然,植物挥发时将水域中的重金属转移至大气,若从区域整体环境质量考虑,利用植物挥发修复水与重金属,应以不损害大气质量为前提。

(2)植物吸收
植物吸收也称植物过滤或植物萃取,它是一种具永久性和广域性于一体的植物修复途径,已成为众人瞩目、风靡全球的一种植物去除环境污染元素(特别是重金属)的方法。

它是利用专性植物[5]根、茎吸收一种或几种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储存到植物茎叶,然后收割茎叶离地处理。

这其中专性植物是特指超积累植物。

超积累植物是指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量超过一般植物100倍以上的植物,它积累的Cr, Co, Ni, Ca, Pb的含量一般在0.1%(干重)以上,积累的Mn, Zn含量一般在1%(干重)以上。

在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连续放养几次超积累植物就有可能去除有毒金属。

植物吸收的过程如下:
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 植物可通过根部直接吸收水溶性重金属。

重金属在水体中向植物根部的迁移途径有3种:①质体流作用。

在植物吸收水分时,重金属随溶液向根系流动到根部; ②扩散作用。

由于根表面吸收离子,降低根系周围水溶液离子浓度,引起离子向根部扩散; ③重金属随水体流动靠近植物根部。

第三种途径能促进前两种途径的发生,从而加速重金属向植物根系的迁移。

到达植物根系表面的金属离子不一定能被植物吸收。

植物吸收重金属的生理过程可能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细胞壁质外空间对重金属的吸收;另一种是重金属透过细胞质膜进人植物细胞。

植物的细胞壁是污染物进人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

当重金属浓度较低时和在吸收的开始阶段,重金属首先被细胞壁吸附,只有当外界污染物浓度相当大时,打破了这种平衡,才有部分细颗粒重金属透过细胞壁,穿过质膜进人细胞。

重金属通过细胞膜进人细胞有两种方式:①被动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②主动传递,这种传递过程需要能量。

重金属离子可以在膜内以较高的浓度存在,这与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亲合性很强有关,同时也取决于膜内的电负性。

通常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50一100mV,这就可使Cu, Zn, Mn等二价离子因离子电位差而被浓缩100倍以上。

这种机制,就可以使植物非常有效地吸收、富集重金属。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转运 金属离子进人根部后,要么被贮存,要么被转运到茎叶部分。

尽管很多实验证明重金属主要分布在植物根部,但一些流动性较大的元素还是可以通过导管向上迁移到叶片。

重金属进人根细胞质后,可以游离金属离子形态存在,但细胞质中游离金属离子过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因而细胞质中金属可能与细胞质中的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无机物等结合,通过液泡膜上的运输体或通道蛋白转人液泡中。

金属转运到茎叶部分可能发生在木质部,其主要受两个过程的控制:从木质部薄壁细胞转
载到导管和在导管中运输,后者主要受根压和蒸腾流的影响。

目前对于阳离子在木质部的装载过程还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者一致认为,它是与根细胞吸收离子相独立的一个过程。

有资料表明,木质部装载过程的能量来自木质部薄壁细胞膜上的H一ATPase产生的负性跨膜电势。

阳离子在木质部的装载可能通过阳离子质子反向运输体、阳离子-ATPase和离子通道。

在超积累植物中,可能存在更多的离子运输体或通道蛋白,从而促进重金属向木质部装载,但目前还缺乏直接证据。

(3)植物吸附
植物吸附直接发生在植物根(或茎叶)部表面。

表面吸附可能是去除水体重金属最快的一步。

它是由螯合离子交换和选择性吸收等物理和化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不要求生物活性,在死去的植物体表面也可以发生。

对于沉水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而言,植物吸附是他们去除重金属的主要方式。

植物对土壤的修复与对水域的修复大体相同,再此就不再详细说明。

植物对土壤的改善主要通过植物的发达根系,它有着极为巨大的根表面积,这有利于吸收土壤的营养物质,然而许多物种在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伴随着吸收重金属化合物。

由于植物根系分泌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机质,降低了根际土壤的pH值,加上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氧含量、土壤通气性的调适,刺激了根系附近微生物群体的发育,使根际环境成为微生物作用的活跃区域,可使金属元素在根际环境得到富集,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增加,从而提高植物对元素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

当然,由于根表皮细胞周围土壤中的各种微粒物质(如粘性颗粒、腐殖质等)的吸附作用等降低了金属物质的可溶性。

植物对空气的修复人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除此之外,植物可以保护水土调节湿度、缓冲环境剧烈变化等等。

植物是人类健康保护神,经过仪器检测,在松、柏、樟三种树的森林圈内,每立方米空气的含菌量是916个,而一般街市人口密集处,每立方米空气的含菌量总在20000个以上。

松树散逸在空气中的臭氧能杀灭肺结核菌,故俄罗斯的不少肺结核疗养院都建在松树林中。

1亩垂柳一昼夜能散发出2公斤杀菌素,能抑制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的繁殖,同时还能吸收化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从宏观上看,地球上全年产生二氧化碳2000亿吨,如果不化解,将严重毒化地球,幸运的是,森林在绿色光合作用中吸去1400亿吨,草本植物吸去600亿吨,使地球上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流运行基本持平。

森林是调节地球生态循环系统最重要的下垫面,称为"绿色固体水库",因为一亩林木可以蓄积涵养20立方米天然落水或地下水,一公顷林木一个夏天可蒸发70吨水,使空气保持相对湿度。

森林至少在水体运行上能
保持人类生活在自然生态循环体系中。

从以上看出植物对人类世界是多么的重要,没有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修复作用,也许我们还不知道在哪里,这个地球也许还是一个光秃秃的球体,没有生命。

如此重要的东西为何还有许多人没有珍稀保护它而是在破坏它?让我们重视起来,保护植物,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