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为何没能发现地球是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人为何没能发现地球是圆的

2016-10-23

聂建松导读

他设计并制造了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机械,绝对可以算是当时的“黑科技”,可能是这些作品太过震撼,以至于在人们心中留下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一、“浑天仪”与地心说——大学霸张衡一句话带来的误解近来开始为腾讯·大家专栏写作“这不科学”这个栏目,又把以前读过的一些科学史的相关书籍拿出来翻一翻,加之头二日与友人闲谈,才发现有些误解直到今天也还存在着。其中之一便跟东汉著名的大学者张衡有关。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人,他与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崔瑗是一对好朋友。崔瑗评价他的治学态度是“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而其为人性格则是“体性温良,仁爱笃密,与世无伤”。这样看来,张衡不仅是个好学生,而且为人也堪称是谦谦君子的典范。印有张衡像的邮票他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当时的文人都喜欢作赋,抒发自己情怀和政治理想,像司马相如写过的《子虚赋》,班固写过的《两都赋》,扬雄的《幽通赋》都

非常的有名。张衡自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下了《二京赋》,也仿照扬雄写过《玄思赋》。正因如此出色的文采,他被后人尊为“汉赋四大家”之一。按照如今的观点来看,张衡

妥妥地可算是一个文科大学霸了,然而他的才华远不止如此,因为他还是一个理工科大学霸!他设计并制造了一系列非

常有趣的机械,绝对可以算是当时的“黑科技”,可能是这些

作品太过震撼,以至于留下很多“传说”。他能够制造飞翔的

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也就是说,这

种机械装上机翼和驱动装置,便能够飞出好几里地之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玩意绝不仅仅是凭借风力的风筝。他还将当时久已不见的“指南车”给制造出来。《宋书·礼志五》记载,指南车据传说是始于周公,制造出来以便使节或者军队在旷野中辨认方向所用,然而“至于秦、汉,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创造”。可惜的是,张衡自己也没有把他的设计图流传下来,以供后人学习。故而,两晋时期的著名道士葛洪,在其作品《抱朴子·辨问》一篇中,对张衡如是评价道:“善

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故张衡、马钧于今有木圣之名焉。”由此可见,张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大概是鲁班再世了吧!当然,张衡制造的最为著名的一件机械大概便是浑天

仪了。其实,浑天仪并不是张衡独创。在此之前,便有关

于浑天仪的神话流传,传说在上古时期,尧登基为王的时候,封羲和为掌管天象的官员,而羲和则建造了一台浑天仪以便

测量时日。不过,传说这台浑天仪的制造方法一直被史官们保存,秘不示人。到了汉朝初年,一些人又开始重新制作它,以考察天象和历法,之后又有人在这个装置上面增加了“黄道”的标志。一直到了张衡这里,这个装置已经发展到豪华的程度了。在《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张衡制造的浑天仪“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纬”,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机械达到了相当复杂的水平。那么这个机械是怎么运转的呢?按照书中的说法,主要是靠水力驱动,即“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除此之外,更为了不得的是,张衡还给这个浑天仪加装了一个自动日历功能!这个玩意叫作“瑞轮蓂荚”——其灵感源于一种传说中的植物,据说这种植物从新月至满月的阶段,每天都会生出一个荚,而在月圆之后,每天都会掉一个荚。人们通过计算它身上的荚,便可知道这月过了多少天,而张衡的这个装置便做到了“随月虚盈,依历开落”的效果。这样一台精密复杂的天文机械,背后肯定对应着一个宇宙模型。张衡自己写了一个《浑天仪注》来阐明自己这台机械的原理,以及他对宇宙的认识。书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然而恰恰是这句话,使得一些人对“浑天说”产生了误解!浑天仪不少人认为,这段话意味着张衡已经认识到了“大地是球形的”。至于理由呢?可能他们觉得“地如鸡蛋黄”,鸡蛋黄是个球形

的,那不就等于说大地也是球形的嘛?很多人会觉得中国的“浑天说”大概等于西方的“地心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这个说法在国内还挺流行的。当然,这口锅全让今人背,似乎有些不公平。譬如,在《晋书·天文志》中,对张衡时代的“浑天说”有过这样的记载:“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果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然而,很多人想必没有看过这段话后的一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覆地上,半在地下。”请读者注意,在这段话之中,很明确地说了大地是分上下的,而在球型的“大地”上是没有“上下”的概念。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浑天仪注》,接着往下看看张衡自己写了什么,“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而之后他还写到了,“(周天)又中分之,则丰复地上,丰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现半隐”。这也就是说,在张衡的眼中,虽然大地是包裹在天空中的,但同时它也是浮于水上的!然而这也恰恰说明了,张衡的“浑天说”与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体系下的“地心说”是不可能相同的——水下是没法住人的。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证据也可以说明,张衡头脑中的宇宙并不是“地心说”的那种系统。譬如,张衡在另外一本天文著作《灵宪》中,明确表达了他对天地形状的看法:“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由此,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地说,在张衡的眼中,大地不仅不

是个球,反而应当是“一大片儿地”。那么应当如何理解张衡的比喻呢?金祖孟先生曾如是评价道:“很明显,张衡的比方,只是就天和地的内外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说的,并没有涉及天和地的形状的问题。因此,大地呈球形的推论,显然来源于对于张衡原话的曲解,自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二、信仰的赌博还是科学的实践?——地理大发现与地球说关于欧洲中

世纪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安德鲁·迪克森·怀特在他的《科学—神学论战史》中这样写道:“我们发现,某些形式的这种观念,成为了地理学研究的严重障碍。许多大胆的航海家们完全可以不畏海盗和暴风雨,但是一旦想到他们的船从一个敞开的口子里掉进地狱之中,他们就会发抖,有一种流传很广的信念认为,地狱是在大西洋的某个地方,但这个地方距离欧洲多远不得而知。水手们的这种恐怖心理是哥伦布的伟大航行的主要障碍。” 那么,这种观念到底是指的什么呢?怀特认为,中世纪流行的宇宙观是“大地扁平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地平说”——在大地的上方则是天堂;在大地的下方则是地狱。然而,他也不得不承认另外一点,即“大地是球形的”这个学说——我们姑且称之为“地球说”——仍然一直

存在于欧洲中世纪时期,尽管基督教的早期很多神学家都反对它。这些反对者中就包括了卢修斯·拉克坦提乌斯(Lucius Lactantius),以及埃及的一名修道士科斯马斯·因迪克普里茨(Cosmas Indicopleustes)。然而,怀特的这个说法真的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