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新”经济促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移动互联网、泛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以后,制造业将产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制造业已经来到发展的十字路口。我国2025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即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可以说是和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版同步推进。我们是既要推进精密制造、自动制造,还要同步解决智能制造的问题。
一、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趋势
在当前国际国内和上海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转型创新是关注的热点。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下行压力都在加大,在下行压力的背后,其实也孕育着新的机会。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呈现出新常态,上海经济也有自己的新常态。这也倒逼上海必须把转型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必须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同时,创新发展也不再是原来纯技术层面和纯产品层面的创新,而是一个系统的创新。
当今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风起云涌,变化很大。比如,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社交互联网,仅做消费品交易,而转向纵深发展。移动宽带正从4G 走向5G,5G的实验室水平是4G速率的250倍,手机一分钟可以下载5部电影。将来视频视听、微博微信都可能会换成用户感受更佳的新模式加以呈现,未来的智能终端将无处不在。移动互联网未来会向产业互联网、全产业链的互联网、泛在互联网发展。
现在大家谈得最多的是互联网思维、跨界融合、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等。当下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对待这些新事物,这种健康的心态就是既不抵触也不盲目,而是客观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学习和接纳,让这些新事物融入和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泛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以后,制造业将产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制造业已经来到发展的十字路口。我国2025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即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可以说是和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版同步推进。我们是既要推进精密制造、自动制造,还要同步解决智能制造的问题。2013年,中国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世界第一,专利总量世界第一,科技队伍总数380万也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成果转化率只有美国的1/5,我们的转化率是10%左右,而美国的转化率是50%以上。
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在全市展开调研之后,决定2015年的1号课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中心。韩书记提出四个要求:一是把握大方向。牢牢把握国际新产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的大趋势、大方向,解决好创新的方向问题,就是瞄准未来,解决动力与活力的问题。二是找到主战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主战场,就是在产业领域。三是明确主体。主体是企业,是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的联合体。四是解决核心问题,即体制机制瓶颈问题。
2013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在转型调整创新中,面向全球和国家战略,结合上海自身特点,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大协作、大转变。转变作风、转变职能,重点调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韩正书记在年度工作报告里对我们提出三点要求,即坚定不移地抓好减和压,结构调整把落后的淘汰掉;坚定不移抓好新和增,“新”就是“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就是新增长点,发展新动力;同时抓好重点区域的转型。
二、“四新”经济的内涵和特点
杨雄市长在2014年上半年亲自牵头建立“四新”经济的推进机制,明确“2+X+17”的模式,由经信委负责日常总体推进工作,发改委负责规划和政策协调,X就是各职能部门,17就是17个区县。去年下半年所有区县在“四新”经济方面都有所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这项工作也得到总书记、总理的充分认可,“四新”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们争取把上海作为推进全国“四新”经济的实践区。
实际上“四新”经济最大的变化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也就是政府去审批化、去部门化的管理,参照自贸区创新,负面清单之外的都不要管。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是服务业替
代制造业,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走向“五个化”,即市场化、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这五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既然要创新,那就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创新。首先要明白创新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每一个人都存在创新的问题。比如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为什么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低端的价值链和技术的低端?价值的低端,就是因为缺乏品牌的创建。所以需要创建品牌,而打造品牌要靠创意设计来支撑。
“四新”经济跟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的差别有两部分:一是不预先设定把一个产业打入冷宫,直接区分传统产业或者新兴产业。而是无论什么行业,只要坚持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用信息化去改造它,照样可以焕发青春。二是对政府来说,不制定整体规划,让市场、让企业、让专家去自主调控。政府做的事情是瞄准“四新”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属于“四新”的企业,研究他们解决的共性问题、制度性、体制性障碍,创造环境和做好服务,让它自主发展。
有的企业家说“四新”开始觉得很空泛,深入了解以后觉得,满足创新发展要求最好的工作方法就是留白,让市场自己寻找答案。同时,为了防止“四新”空洞性,我们提出抓手型领域的概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我们提出36个抓手型领域,但是还不够细化,比如机器人作为抓手型领域太大,机器人从技术端、装备端、应用端都是可以再进行细分。
所以“四新”工作就不会出现全国或者全市各个区“一、二、三”齐步走,共同干一个事的局面,也不会出现新兴领域扎堆发展的现象。比如太阳能和LED产业,LED产业全国一万家企业,太阳能八千家企业,最后大家都做组件和芯片,短兵相接就会过剩。其实这个产业链本身很长,有很多领域没人去做。
三、上海产业转型发展方向
上海创新发展“四新”经济,不能再拼已有的资源和成本,互联网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激活存量经济,不制造新的产能过剩。在轻资产、高成长性,高度智能智慧依赖性等领域体现上海的优势。未来发展要解决好信息化、制造业、服务业、城市化“四化”融合。对于“四新”经济,2015年工作要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突出“2554”,“2”就是科技创新中心抓好两个一批,一批创新工程,一批创新项目;第一个“5”就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抓好五个突破,第二个“5”就是在服务支撑体系中突破五个瓶颈;“4”就是最后落脚点体现在上海“四新”经济发展。创新需要五个驱动力。创新的驱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从市经信委的角度,可以微观宏观结合起来考虑问题。无论做政府工作、地区工作、还是企业工作,始终要关注创新中的五个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技术驱动力、资本驱动力、团队驱动力和商业模式驱动力。
加大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企业人才队伍里面定要有应用型的人才,如果一个企业团队里没有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不懂金融和市场化融资,眼睛就盯着政府,找市长不找市场,那么这个企业肯定做不大。企业一定要轻资产,更多依赖于核心团队,依赖于智慧和智能。上海的未来就是要从人口数量型转向人才的质量型发展。
当前经济理论滞后于发展。比如会计学的滞后问题,我们的财务是看账面,侧重资产。但是一个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如果把资金、资产投入到了人力资源里面,账面上看不出。再比如说GDP超过美国,但这是按照中国自己的标准,如果按照美国新的GDP标准测算,其实还有很大差距。
认识“四新”经济的动态性特点。“四新”经济的发展变化非常大,所以在一季度对全市17个区县和各行业协会,及一批不同领域的典型企业进行新一轮的调查和研究,提出2015年版的“四新”经济的抓手型领域。现在“四新”经济发展要错位,不搞短兵相接,而是注重需求主导型、高成长性。
以“10R”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来考虑,要再定义、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