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思考
课标解读问题和思考
课标解读问题和思考
课标解读,主要指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课标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等内容。
在进行课标解读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和思考:
1.理解深度问题:课标中的某些概念、目标或要求可能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教育理论素养,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
2.落实操作问题:如何将课标的宏观要求具体化为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既体现课标精神,又符合学生实际,这是课标解读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3.关联性思考:不同学段、年级甚至学科之间的课标内容可能存在内在联系,如何挖掘这些关联,以实现课程的连贯性和一体化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4.创新能力培养:在遵循课标的同时,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动态调整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标也会适时修订和完善,如何根据新的教育形势和要求,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是课标解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3篇)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教育类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课程标准的意义、构建和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于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还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详细讲解了课程标准的构建和解读。
通过分析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了解了课程标准的层次结构和具体内容。
书中指出,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学的依据,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了解课程标准的构建和解读,对于我作为一名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过程中,我对课程标准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课程标准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学生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学习,通过获取和整合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课程标准具有指导性强、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对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教学指导的核心是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
通过教学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例分享。
通过对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解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书中所讲述的教学指导方法。
同时,书中还引用了一些相关研究的成果,让我们对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另外,这本书的难点在于对标准的解析和理解需要较高的教育专业知识,对于非教育专业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即使是非教育专业的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对教育教学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关于“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思考
关于“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思考省研修“一师一优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积极参与其中,备课,上课,录课,观课,评课……在这个忙碌而充实的过程中,我有收获,有困惑,有反思,有思考。
我观看的六节优课,执教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提交了具体详实的教学资料,但部分老师对“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课标分析”定位不准课标分析应该是对本学段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分析,对此准确把握后才能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从提交的“课标分析”来看,部分老师并不知道“课标分析”分析什么,造成了答非所问、拔高课堂要求的现象。
如优课《走进鲁迅》的“课标分析”表述如下: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决定采用“主题教学”的理念。
所谓“主题教学”,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主题教学有利于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
这种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
主题教学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
今在更大的空间,多角度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情感熏陶,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本段内容的表述,是对“主题教学”进行介绍,与“课标分析”没有丝毫联系。
优课《我要的是葫芦》的“课标分析”如下: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共六篇(其中有一个识字),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四”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对新课标教学目标上的认识与体会
对新课标教学目标上的认识与体会
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23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拨算珠来表示小朋友,最后引导小朋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引导小朋友仔细观察10是怎样写的?交流它的写法。
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写一写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课标解读是指对教材、教学大纲等教育标准文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课标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指导和提高教学
质量。
我个人在进行课标解读的过程中,有以下一些体会和心得:
1.全面理解:在进行课标解读之前,我首先需要全面地阅读和理解整个教育标准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材目标和教学要求等。
这样才能确保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深入理解。
2.梳理思路:在阅读教育标准文件时,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这样
可以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后续教学准备打下基础。
3.与实际教学结合:课标解读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关键的是将其与实际教学
相结合。
在进行课标解读的过程中,我会思考如何将教育标准文件中的要求贯彻到实
际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4.灵活运用:教育标准文件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味地照搬。
在进行课标解读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的要求,适当地进行调整和
改变,使教学更加有效。
5.不断反思和改进:课标解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每一次教学的反思和总
结都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标准文件,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课标解读是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深入理解教
育标准文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课标解读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标解读问题和思考
课标解读问题和思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标作为教学内容的规范和指导,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课标解读中的问题和思考展开讨论。
课标的难度和质量是广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有些课标内容过于抽象、晦涩,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难度较大。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在编写课标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易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
课标的难度应该适中,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缺乏挑战性,也不能太难以至于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
课标的更新和修改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课标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对课标进行评估和修改,与时俱进,使之更加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要求。
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与课标同步发展。
课标之间的衔接和连续性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标之间可能存在着不一致或者重复的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确保课标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课标的实施和执行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些地方对课标的执行不够到位,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成绩较差。
为了确保课标的有效实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作,共同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课标解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探讨,相信定会找到解决之道。
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助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二篇示例: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标准也被广泛制定和推广。
课标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反思
教学目标分析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反思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对教学任务的细化和具体化过程。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标准。
2. 学生学习特点: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
3. 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能力水平,以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4. 教学资源和条件:教师还需要考虑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如教材、教具、教室设施等,以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教师能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评估和调整。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反思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需要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考试成绩、作业质量等来进行评估。
2. 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评估自己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的问题与改进:教师还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资源不足等,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充分分析,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提供明确的指导。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良好的教学目标能够明确指导教学过程,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的反思几个方面来探究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设定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教学的效果。
教学目标设定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的关注点,使教学更加有条不紊,避免教学内容的纷乱和无效。
同时,教学目标设定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要求1.明确性: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定义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具体成果,不能含糊不清,必须是具体的、可量化的。
2.可行性:教学目标要有可行性,即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和学习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3.趋近性: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即达到这个目标后,学生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4.培养能力: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对学生的反思:教学目标设定后,需要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情况进行反思。
如果发现学生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全面或存在困惑,教师需要根据反思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达到教学目标。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也需要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
如果发现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教材的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还需要反思所选用的教材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如果发现教材无法很好地支持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或进行教材的修改,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4.对自身的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也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反思。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范本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范本在《课程标准》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
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和规范,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对于课程目标的明确、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评价的合理性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学习《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清楚地认识到课程目标应该具备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明确性是指课程目标要具备明确的表述和界定,让学生和教师清楚地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可操作性是指课程目标要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选择,让教师能够根据目标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可评价性是指课程目标要能够通过评价手段进行检验和评估,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只有具备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课程目标,才能够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课程内容的选择不能只是根据教师或者教育部门的喜好,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背景。
课程内容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只有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再次,学习《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课程实施的手段和方式,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教学目标明确反思
教学目标明确反思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设定的对学生所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学工作中,是否每次都能准确地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明确教学目标后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同时,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目标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当学生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成果时,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明确的教学目标还有助于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后的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教师可以反思自己是否设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体现学科内容的要点和难点,同时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如果发现教学目标过于模糊或者和学生水平不符,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达到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目标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
如果发现教学方法不够有效,或者与教学目标不匹配,教师可以考虑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如果发现学生对教学目标理解不足或者存在困惑,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目标明确后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的思考
教学目标的思考教学目标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对教学目标的思考和制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定义、重要性、制定原则以及实施教学目标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为学生所设定的预期学习结果,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导向,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能够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能力、知识和理解水平。
二、教学目标的重要性1.引导学习:教学目标可以为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使他们在学习中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
2.评估学习:教学目标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化和定量评价。
3.调整教学: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教学过程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1.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具体的描述,避免模模糊糊、含糊不清的表述。
2.可度量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可以通过具体的评估手段进行度量和评估,便于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3.可实现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宜过高或过低。
4.连贯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相一致,形成一个相互衔接、有机贯通的教学体系。
四、实施教学目标的策略1.明确目标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差异化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注重个性化的教学与评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评价和反馈:教学目标的实施需要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结起来,教学目标的思考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导向,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的反思报告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的反思报告
在教学工作中,备课是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明确教学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有效进行学习做好的重要准备。
备课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学期依托教研室教材教法达标活动,我校在学期结束时组织我们说教材,结合知识树、知识框架图、表格等形式梳理本册教材各知识点。
无论是全册教材分析还是单元教材分析,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对于本单元知识是怎么要求的,前后知识有何联系,本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结构体系,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通过说教材我认为:吃透《课程标准》,这是备课的首要环节。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南,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重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明确《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要求,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备教材通过说教材我认为:教学是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文本桥梁,从教材要求的具体内容出发,把握这些知识在整个节、章或知识网络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认识其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所以说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只有在通览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每章每节的内容与要整体把握:
(1)把握整个学段教材
(2)把握一册教材
(3)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4)把握一个知识点或一节教材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中教学重难点。
使课堂教学优质有效。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反思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期望结果和学生应达到的预期能力。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明确的评估标准,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然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
本文将围绕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反思性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当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可衡量性、可观察性、可实施性和可评估性。
首先,教学目标应当具备可衡量性。
即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五个短语进行句子组合,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进步。
其次,教学目标应当具备可观察性。
即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解题的过程和表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教学目标应当具备可实施性。
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教学目标不应过高或过低,应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适应。
只有真实可行的目标,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目标应当具备可评估性。
即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判。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课堂讨论、作业批改、小组合作项目等。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的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首先,教师应当反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解读课程标准反思及体会
解读课程标准反思及体会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一下几点认识。
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
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是为了内化课标,达成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效果,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是教学的灵魂,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落实课标,保证课标、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的一致性。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弹一下自己的体会: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在分解剖析的基础上的综合。
分6步进行:1.列出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
2.分解或解析关键词。
3.综合分析,形成剖析图。
4.根据教材特点,确定行为条件。
5.设计学习结果。
6.正确续写教学目标。
用外显的行为动词来替代心里动词。
如:理解可以替换为:说明、表示、举例、归纳、简单应用等五个层次。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
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
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
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
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基于课标分解后目标达成的思考
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李云飞
aliyunfei@
为什么要重提研究和分解课程标准?
1、指导性:《课程标准》是数学课程设计的 基本指导思想。
2、权威性:课标——100位专家,教材—— 10位专家,教参:1位专家。 3、迫切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方 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高 中数学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2、会证明充分、必要和充要的关系 3、能够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解决充 分和必要的问题(变式) 4、能够根据命题间的已知关系解决 某些参数的范围问题(变式)
圆的一般方程教学目标:
1、通过展开圆的标准方 程,让学生知道圆的一 般方程的形式和特点;
2、学生会将圆的标准方 程和圆的一般方程进行 互化,并能用待定系数 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1、能说出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及 其限制条件的必要性,有分类意识;
2、能进行一般式和标准时的互化, 熟练应用“配方法”; 3、在求圆的方程式,能选择比较 合理的方程形式及方法进行,能主 动运用圆的几何性质,有数形结合 意识;
3、通过评价样题讲解与 练习,学生能根据已知 条件选择合理的方程进 行求解;
4、学生能用圆的一般方 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知识与技能
理解/独立操作
掌握/应用/迁移 经历/模仿 过程与方法 发现/探索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反应/认同 领悟/内化
考试说明中三个能级要求: 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最基 本的认识,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有较深刻的认 识,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掌握: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 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 难的问题
4、在运用圆的一般方程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时,感受数学的应 用价值,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参与学 习。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通过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 使我深刻体会到新课改的理念与思想, 能够更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
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绘画课, 手工课。
新课改下的教学过程, 应是通过师生互动, 学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教学课堂。
新课标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注重实践性, 注重艺术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联系。
新课程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新课标的改革科学, 完善, 可行, 适应中国义务教育美术的教学实际, 全面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 本次的学习对新《课标》的解读也有了新的理解。
有多少格老师就呈现多少种教学风格,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现代社会的信息渠道多, 学生思想活跃, 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 所以老师通过目标的确立, 怎么教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要求老师用心走进学生, 给学生时间, 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放手给学生机会, 这样才能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判断与选择。
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理性把握。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了解课程目标进行自我安排, 组织学生不同时度梯度突破, 找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在安静有序的情境中自主学习。
在教学讨论过程中注重小组的分工明确, 明白自己的角色与位置, 体验学生的乐趣, 这样老师才能更有效地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带着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达到本节课要点掌握与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
总而言之, 无论教程怎样的改变, 我们对专业的态度始终如一, 对于新的课改, 我们要时常解读, 当代老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价值与品味, 不断改进方法,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新的教学方式的思考和运用这些都必将成为常规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当教师熟练运用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方式教学, 形成开放的教学风格, 那么我们才会理性驾驭课堂, 让课堂充满活力。
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适宜决定了目标的达到程度。
在教学前的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或目标过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或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为了做好这一点,化学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与反思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的反思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课程标准的研究,这是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例如,《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总量过于庞大,教学时间严重不足。
教师应依据什么原则对于“很肿”的教学内容进行“健康瘦身”呢?第二,哲学理论体系被重新建构,与教师头脑中的“思维定势”存在冲突。
教师需要依据什么标准来理顺关系,重建理论体系新思维呢?第三,就基本原理而言,耐读性增强,但通俗性下降,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
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什么原则来把握教学的层次,以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的课程标准。
具体到教师每一天所面对的每一堂课的教学时,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教学实际的统一。
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合适的每一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使其能够统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等,以期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其功能性,是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对于教学活动具有意义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在我看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力求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间的关系和谐。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个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者的统一体。
在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三维目标内在关系看,知识目标是教师所讲授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载体。
知识目标要服务于能力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能力目标是统筹知识目标的主导和灵魂,使知识目标的实现超越单纯“就知识论知识”初级层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凸显了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
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统领知识目标的实现。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要强调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性,避免强调知识目标而忽略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情形。
课标教学反思
课标教学反思简介本文旨在对课标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探讨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课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优点分析课标教学作为一种统一的教学指导标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规范性强:课标教学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将教学过程规范化,确保教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体现学科核心概念和思想:课标教学从学科本身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出发,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科的核心内容,提高对学科的整体把握能力。
3.促进教学质量的可比性:课标教学将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明确化,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教学的要求和期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可比性,便于教学成果的评估和总结。
不足分析尽管课标教学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不够:课标教学往往将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个性化,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局限于知识传授:课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沟通等能力。
因此,在课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3.缺乏灵活性:课标教学往往呈现出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缺乏灵活性。
教学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保持与时俱进。
改进建议为了改进课标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1.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强调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沟通等综合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对课标学习和思考
通过过课标精神的学习和课改实际需要的思考。
纵览语文、数学(科学、英语)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论述:——“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是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二是准确反映真实的学情,关注学习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论述:“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三是评价方法的多样和“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综合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论述,我们发现,课程评价“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思
考
省研修“一师一优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积极参与其中,备课,上课,录课,观课,评课……在这个忙碌而充实的过程中,我有收获,有困惑,有反思,有思考。
我观看的六节优课,执教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提交了具体详实的教学资料,但部分老师对“课标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课标分析”定位不准
课标分析应该是对本学段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分析,对此准确把握后才能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从提交的“课标分析”来看,部分老师并不知道“课标分析”分析什么,造成了答非所问、拔高课堂要求的现象。
如优课《走进鲁迅》的“课标分析”表述如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决定采用“主题教学”的理念。
所谓“主题教学”,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主题教学有利于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
这
种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
主题教学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
今在更大的空间,多角度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情感熏陶,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本段内容的表述,是对“主题教学”进行介绍,与“课标分析”没有丝毫联系。
优课《我要的是葫芦》的“课标分析”如下:
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共六篇(其中有一个识字),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四”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二、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该“课标分析”与“单元分析”和“教材分析”混为一谈。
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准确把握课标内容的话,就不会出现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可以为教师合理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为科学评价教学成效提供相关依据。
而有些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太多太大无法落实,或者表述不正确、脱离课标要求,造成课堂低效。
如优课《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尴尬”、“名门
望族”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简单概括课文的两个具体事例。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并初步体会林肯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3、在对比品读中领悟林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气魄,伟大的胸襟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
从课堂实录来看,这三个目标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也就是本课的重难点,却没有突破——课堂比较拖沓,教师缺乏具体的指导策略从而避重就轻地处理旁枝末节的
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那么第二个和第三个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优课《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
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抓住文章语言朗读体会,理解文章内容。
知识目标:会认六个字,会写八个字。
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并不说明教学目标要从这三个维度表述。
李海林教授认为,“维”是指维度,是看一个事物的不同角度,三维不是指三个,语文课到底该有几个目标随便你,那是你的专业决断,但是每个目标你都必须要同时从三个维度得到解释,换句话说:你这个老师设计这个目标的时候,每一个目标都同时从三个角度去考虑。
如上文“知识目
标”里的“会认六个字,会写八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包含了知识的目标,又有能力目标,所以说,本课教学目标的表述是不够正确的。
优课《小松树与大松树》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第一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本课要求会读的字有五个:棵、喂、摸、惭、愧、低,要求会写的字有九个:松、多、呢、回、答、伯、孩、爷托,新出现的偏旁有三个:大口框,父字头、子字旁。
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主,识字教学非常简单,出示了三组词语一读
而过,没有识字方法的渗透,没有难认字的突破,没有偏旁的学习,没有写字的指导,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课程标准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执教教师只有对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精心解读,做到“心中有标”,才能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因此,准确的“课标分析能力”和“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亟待提高的基本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