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电子版

合集下载

2014最新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篇 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2014最新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篇 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篇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
用教材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篇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
用教材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篇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
用教材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篇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
用教材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电子版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电子版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电子版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完整版)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完整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公共管理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公共管理知识

公共管理知识第一章公共行政概述一、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二、公共行政构成要素(一)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组织。

所谓公共行政主体,是指执掌公共行政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主要分为:(1)职权性公共行政主体。

一般为政府部门,有着结构严密、分级有序、分工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着十分广泛的社会事务;(2)授权性的公共行政主体。

授权性行政组织是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而具有公共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主体。

(二)公共行政的客体公共行政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

(三)公共行政的基础公共行政是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的。

(四)公共行政的目的满足公共需要,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表现为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

(五)公共行政的功能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一部分人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能阻止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

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能减少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

公共产品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我国政府主要有五大经济职能:政策指导职能;宏观调控(经济调节)职能;培育、完善市场机制职能;检查监督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

3.文化职能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类: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发展教育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发展体育职能。

4.社会职能我国的社会职能主要有以下三类:社会保障职能、环境保护职能、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的主要职能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又作了新的概括,指出政府主要承担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这四大职能,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认识。

机械设备点检员培训教材(公共基础知识1~2章)

机械设备点检员培训教材(公共基础知识1~2章)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常用尺寸段极限与配合选用
形位误差基本知识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国家标准
本章主要内容
第2章 公差与配合
在机械制造业中,“公差”是用于协调机器零件的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是反映 机器零件之间有关功能要求的相互关系。"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有利于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 修,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机械设备点检员培训教材
能源环保部大师工作室 2018年7月
公差与配合
斜齿轮传动
圆锥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
八轮系Leabharlann 六六几何精度概念

斜齿轮传动
主要内容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几何精度概念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




2.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1.3 尺寸偏差和公差
2.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1.4 零线和公差带图解
1、零线 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也叫零偏差线。
2、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 在国家标准中,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大小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轴: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有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
孔: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有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

公基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

公基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

公共基础知识总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6、法律知识;7、语文基础知识;8、公文写作;9、经济知识;10、科技常识;11、中国近现代史;12、世界现代史;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题型:1、单选;2、多选;3、不定项选;4、实务;5、论述;6、简析;7、写作;8、案例分析;9、综合分析;10、材料处理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C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②基本特征✓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统一;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版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版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版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公共事务的理解能力。

本教材将涵盖公共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重要原则、以及实际应用。

以下是电子版教材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一章:公共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的定义- 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公共基础知识的学科范畴第二章: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 公民意识的内涵- 社会责任的构成要素- 公民与社会的关系第三章:公共政策与决策过程- 公共政策的概念- 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决策过程的步骤与方法第四章:公共资源的分配与管理- 公共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资源分配的原则- 资源管理的策略与实践第五章:公共参与与民主治理- 公共参与的意义- 民主治理的基本原则- 公共参与的途径与形式第六章:公共伦理与职业道德- 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伦理冲突的解决策略第七章: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的概念- 应急管理的流程-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第八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地方性-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挑战第九章:公共信息服务与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公共信息服务的基本原则- 技术应用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国内外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公共事务处理的实践技巧结束语: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建立起对公共事务的全面认识,培养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体现。

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在公共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教材到此结束,希望本教材能够成为读者在公共基础知识领域的良师益友。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一部分法律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一部分法律知识

第一章法律知识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一、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人类社会一切类型的法都具有的共同本质是: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特征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I.法的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的名义来颁布实施的行为规则,它具有权威性和公开性。

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取得普遍遵守的效力。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有立法权的机关在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制定出具有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认司一”是指国家机关对某些社会上已形成的而又符合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如风俗习惯、社会道德、宗教信条等加以确认使它具有法律效力,如习惯法、判例法等。

制定或认可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特有的活动,不是任何机关、团体更不是个人可以随意进行的。

2.法的特殊社会规范性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显著概括性和可预测性。

法的概括性又叫定型性,是指为一般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的可预测性,是指由于法的存在.人们有可能预见到国家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抱什么态度。

也就是说,人们事前可以估计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合法的或非法的,在法律上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会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等等,这有利于人们守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法的效力普遍性法是种国家意志,这就意味着它在「}刁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这是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

如党章只适用于党员,团章只适用一于团员,__下会章程只适用i几工会会员,宗教规范只适用于宗教信徒。

只有国家的法才具有普遍适用性。

当然,这甲所说的法的效力的普遍性,是就其整体来说的,并不排斥不同的法适用的空间和对象可能有所不同。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一、人际关系<核心:把工作做好>,认真审题,时间可以短一点1、帽子<符合题干,忌假大空>例:虽然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对我造成困扰,也会影响我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妥善处理。

2、自查(将反思的内容说出来)+合理假设(假设未必要表态,根据题干决定)。

3、如何沟通?(说出具体如何沟通)。

4、怎么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最终目的)。

5、要表明如果实在解决不了,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找领导,希望领导指示,注意题干中领导的称呼。

6、鞋子(紧扣题眼,说将来)。

注意:主体分析法,原则与矛盾的处理,阳光心态,坚决服从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越权。

实例:你们单位在审查下属工作时发现了违法事件该事的主要负责人是局长的亲戚,这是局长找你,希望你去帮忙解决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办?首先,(说认识)局长找我,希望解决此事,是为了告诉我要严格依法办事、秉公处理,不要因为与他有亲戚关系而有不必要的顾虑,一切以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为上<阳光思维>。

我会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违法事件彻查,并将有关资料、证据记录并保存(原则+自保)。

对此事彻查后,如果并未对单位、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按规定只要内部纪律处分的话,我会提交相关资料及处理意见给领导,由领导决定。

如果对单位、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如挪用公款等,我一定会坚持对事原则,同时也建议局长要让负责人弥补损失、承担责任。

作为本次调查人员,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为上,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切实调查清楚,按规定处理。

(表态)人际沟通N字方针: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大局为重责任意识;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尊重领导服从安排;沟通协调消除误会;谦虚谨慎学习请教;团结协作营造氛围;总结经验自我反思。

二、计划组织(注意题中主题,突出亮点)1、帽子例:我会认真组织好此次XX活动,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2、事前准备工作例:我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活动的主题和方式为XX,确定好此次活动(报告会等)的时间、地点,地点选在XX,并与XX的管理员沟通时间,充分尊重主讲人的意见,进一步商榷,确定出席的主要领导,并电话或上门邀请确保能准时参加。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公共基础知识总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6、法律知识;7、语文基础知识;8、公文写作;9、经济知识;10、科技常识;11、中国近现代史;12、世界现代史;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题型:1、单选;2、多选;3、不定项选;4、实务;5、论述;6、简析;7、写作;8、案例分析;9、综合分析;10、材料处理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由此派生;极端主张:唯我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物质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或表现。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电子版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电子版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广东公共基础知识打印版

广东公共基础知识打印版

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D )。

A: 提高国民素质B: 发展科学教育C: 加强道德建设D: 培养“四有”新人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 C )。

A: 实事求是原则B: 伸张正义原则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实力原则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指( B )。

A: 通过发动革命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 当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以推翻统治阶级的社会变革对生产力发展有重大作用C: 凡当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的时候,就必须发动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 以上均不对4: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 C )。

A: 根本动力B: 主题C: 直接动力D: 中心5:“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C )。

A: 指导方针B: 基本方针C: 战略方针D: 以上都不对6:在( B )的报告中、将“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基本国策。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C: 党的十三大D: 党的十四大7:1955年,( B )代表党和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

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叶剑英8: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B )。

A: 内容B: 目标C: 指导方针D: 基本方针9: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统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D )。

A: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B: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C: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D: 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从( C )开始。

A: 城市B: 边远地区C: 农村D: 北京11: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 B )。

A: 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C: 实现现代化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D: 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D )。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一章:社会科学基础知识1.1 社会科学的概念1.2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1.3 社会科学的分类与特点第二章:法律常识2.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2 法律的作用和功能2.3 法律的分类和体系2.4 国家法律体系第三章:经济常识3.1 经济概念和基本特征3.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3.3 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周期3.4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合作组织第四章:政治常识4.1 政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2 国家和国家制度4.3 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4.4 地方政府和民主选举第五章:文化常识5.1 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5.2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5.3 文化的传承和保护5.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章:科学技术常识6.1 科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6.2 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6.3 技术的概念和发展6.4 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第七章:环境常识7.1 环境概念和基本要素7.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7.3 环境污染与治理7.4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健康常识8.1 健康的概念和基本要素8.2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8.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8.4 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第九章:安全常识9.1 安全的概念和基本要素9.2 生活安全和交通安全9.3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9.4 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第十章:艺术常识10.1 艺术的概念和基本要素10.2 艺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10.3 文艺作品的鉴赏和欣赏10.4 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评价结语: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公共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科学、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环境、健康、安全和艺术等领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提高公众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培养全民共同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本教材,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要点识记一、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9、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0、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12、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4、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5、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个性包含共性。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8、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0、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的矛盾。

26、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27、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教育织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包括的内容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济、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法律法规。

这些都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对于想要成为教师的人来说,必须要掌握这些内容。

其中,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织公共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是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成果,结合教育的实践来分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为进一步揭示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它一方面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特别是学习和发展的原理来解释教育的过程和现象;另一方面它也是心理学原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教育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4最新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 国情省情

2014最新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 国情省情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国情时政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
用教材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国情时政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
用教材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国情时政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
用教材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国情时政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
用教材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

一、人际关系<核心:把工作做好>,认真审题,时间可以短一点1、帽子<符合题干,忌假大空>例:虽然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对我造成困扰,也会影响我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妥善处理。

2、自查(将反思的内容说出来)+合理假设(假设未必要表态,根据题干决定)。

3、如何沟通?(说出具体如何沟通)。

4、怎么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最终目的)。

5、要表明如果实在解决不了,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找领导,希望领导指示,注意题干中领导的称呼。

6、鞋子(紧扣题眼,说将来)。

注意:主体分析法,原则与矛盾的处理,阳光心态,坚决服从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越权。

实例:你们单位在审查下属工作时发现了违法事件该事的主要负责人是局长的亲戚,这是局长找你,希望你去帮忙解决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办?首先,(说认识)局长找我,希望解决此事,是为了告诉我要严格依法办事、秉公处理,不要因为与他有亲戚关系而有不必要的顾虑,一切以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为上<阳光思维>。

我会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违法事件彻查,并将有关资料、证据记录并保存(原则+自保)。

对此事彻查后,如果并未对单位、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按规定只要内部纪律处分的话,我会提交相关资料及处理意见给领导,由领导决定。

如果对单位、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如挪用公款等,我一定会坚持对事原则,同时也建议局长要让负责人弥补损失、承担责任。

作为本次调查人员,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为上,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切实调查清楚,按规定处理。

(表态)人际沟通N字方针: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大局为重责任意识;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尊重领导服从安排;沟通协调消除误会;谦虚谨慎学习请教;团结协作营造氛围;总结经验自我反思。

二、计划组织(注意题中主题,突出亮点)1、帽子例:我会认真组织好此次XX活动,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2、事前准备工作例:我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活动的主题和方式为XX,确定好此次活动(报告会等)的时间、地点,地点选在XX,并与XX的管理员沟通时间,充分尊重主讲人的意见,进一步商榷,确定出席的主要领导,并电话或上门邀请确保能准时参加。

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pdf

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pdf

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之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之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4)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之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5)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之第四章数据库系统 (7)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之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1.1算法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

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
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