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合集下载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什么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什么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什么
骨碱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简单来说,骨碱性磷酸酶的高低,决定了宝宝是否换上了佝偻病症。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检测小儿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催化活性,籍以筛查或辅助诊断因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骨碱性磷酸酶参考值如下:
正常水平≤200u/L
预防水平250u/L
医疗水平300u/L
佝偻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慢性过程,初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直至出现明显的骨骼改变时在进行治疗,将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对宝宝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一个指标来衡量治疗水平,防止治疗不足或过量,单纯依靠症状和体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以往的血钙、磷、全血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

不应用于早期诊断。

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该试剂的临床应用对早期发现佝偻病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

骨破坏指标

骨破坏指标

骨破坏指标1. 骨破坏指标的意义与背景骨破坏指标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骨质疏松和骨折等与骨健康相关的疾病也日益增多。

因此,准确评估和监测骨质疏松和相关骨折风险的能力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几种骨破坏指标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 钙代谢与血清钙指标钙是构建人体骨质结构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也是维持神经、肌肉等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血清钙水平是评估体内钙代谢平衡状态及其异常情况最常用、最简便且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清钙水平应保持在2.1-2.6 mmol/L范围内。

当血清钙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钙的吸收、排泄或骨骼释放出现异常,进而导致骨破坏的风险增加。

3. 骨密度与骨破坏风险骨密度是评估骨质疏松症和相关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了T值和Z值两种评估标准,T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年轻成年人的平均值进行比较,Z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群平均值进行比较。

根据T值和Z值,可以将个体分为正常、低骨量(Osteopenia)和严重低骨量(Osteoporosis)三个类别。

低T分数或Z分数与增加的骨折风险相关。

4. 钙/肌钙蛋白/尿肌钙蛋白指标钙/肌钙蛋白/尿肌钙蛋白指标是评估细胞内或细胞外液中钙离子释放、吸收和转运情况以及相关细胞功能异常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这些指标的水平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骨骼的健康状况。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钙平衡的状况以及骨破坏的程度。

5.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是一种存在于成熟成骨细胞表面上的细胞膜蛋白。

BALP水平可以反映成骨细胞活动程度和成熟度。

在正常情况下,BALP水平较低。

然而,在一些与异常钙代谢和异常成骨功能相关的情况下,如肿瘤相关性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BALP水平会显著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血清中BALP水平可以评估和监测与异常钙代谢相关的情况。

综述:碱性磷酸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综述:碱性磷酸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综述: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作者:陆双妙 201540007医学检验技术15级17班1组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陆双妙广西医科大学15级17班1组(广西南宁)前言: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

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综合概述了碱性磷酸酶主要在临床检验方面的应用。

摘要:碱性磷酸酶按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骨碱性磷酸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以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等,本文分别探讨及阐述了它们各自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1.骨碱性磷酸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①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含量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佝偻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科疾病之一。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 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内钙、磷代谢紊乱,继而使骨发育障碍。

佝偻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造成骨骼的畸形,对患儿生理和心理造成损害,严重的佝偻病还会对患儿的神经、肌肉等系统或组织造成损害,故早期对婴幼儿进行佝偻病的筛查十分重要。

佝偻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儿常常出现易激惹、夜惊、多汗等,且目前临床上对于、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尚无较为有效的指标,而对于<2岁,尤其是<1岁的婴幼儿,其血生化、X 线的表现均不明显,故临床上早期诊断婴幼儿佝偻病的困难很大①。

虽然我国佝偻病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下降,但仍然很高②。

佝偻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畸形,严重者甚至会损伤神经系统,故对佝偻病进行早期、有效的筛查十分重要。

BALP是由成骨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酶,其含量与成骨细胞的活性成正比,佝偻病患儿在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骨钙化受阻就已经发生,当骨钙化不足时,成骨细胞活性增强,BALP含量也随之升高。

通过研究,898.IC 得出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清中BAL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BALP≥200 U/L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P<O.05),这说明在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成骨细胞已经开始活跃,验证了上述的观点,说明BALP对于骨钙化不足较为敏感。

VD和BAP在临床上的应用(强调骨质疏松)

VD和BAP在临床上的应用(强调骨质疏松)

04
BAP在临床上的应用
BAP对骨代谢的监测作用
BA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反映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的敏感指标,可以用于监测 骨代谢状态。
通过监测BAP水平,可以及时发现骨代谢异常,如骨质疏松、骨软化等,有助于早 期干预和治疗。
BAP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BAP在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降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是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VD和BAP联 合应用可以降低骨折风险。通过改善骨骼质量和 提高骨密度,有助于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改善骨密度
VD和BAP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骨密度,减少骨 质疏松的风险。通过增加骨矿物质密度,有助于 增强骨骼的抗压和抗折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患者常常面临疼痛、骨折和活动受限等 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生活质量。VD和BAP联合应 用可以缓解疼痛、减少骨折和改善活动能力,从 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VD和BAP联合应用能够更全 面地评估骨质疏松状况,为临 床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进一步研究VD和BAP在骨质疏松发 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其在预防和治 疗中的潜在价值。
关注VD和BAP与其他骨代谢指标的 关联,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的复杂机制。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VD和 BAP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
VD和BAP联合应用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实践案例
病例一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因骨质疏 松导致骨折,经过VD和BAP联 合治疗,骨密度明显改善,疼痛
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病例二
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长期患有 骨质疏松,采用VD和BAP联合 治疗后,骨密度逐渐恢复,骨折 风险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

骨碱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什么是骨碱性磷酸酶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骨碱性磷酸酶参考值≤200单位/L检测小儿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催化活性,籍以筛查或辅助诊断因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骨碱性磷酸酶参考值如下:正常水平≤200u/L预防水平250u/L医疗水平300u/L在骨代谢疾病的监测中,生化标志物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尿中羟(基)脯氨酸(Hydroxyproline)水平和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已经用于监测变形性骨炎的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相对于变形性骨炎,是一种更轻微的骨重建的过程,因此需要更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

为此,OCTEIA Ostase®为实验室提供了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定量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现已显示,在用于骨代谢疾病的诊治方面证明是有效的。

骨碱性磷酸酶偏高是怎么回事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

那么骨碱性磷酸酶偏高是怎么回事?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等骨碱性磷酸酶会升高。

如果有条件可以做一下碱性磷酸酶同功酶,或者要求医院用热稳定试验鉴别是来自肝脏还是来自骨骼。

骨碱性磷酸酶偏低是怎么回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骨碱性磷酸酶低更多出现于儿童和孕妇身上,一般来说,骨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是:1、贫血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2、儿童甲状腺性能不全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3、重症慢性肾炎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4、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低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5、营养不良、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恶病质,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是指体内与骨组织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通过血液、尿液、唾液等生物样本进行检测。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组织的形成、吸收和破坏程度,对于骨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下是骨代谢标志物的几个常见临床应用:
1. 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诊断:骨代谢标志物如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等,以及骨吸收标志物如尿骨胶原交联酶(Cr)、血清骨钙素(BAP)等的测定,能够帮助评估骨代谢情况,筛查和诊断骨质疏松症。

2. 骨肿瘤的判断和监测:骨代谢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AP)等,可以作为骨肿瘤的指标,用于判断骨肿瘤的存在和发展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3. 骨折的愈合监测: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反映骨折的愈合情况和骨组织修复的程度,通过监测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评估骨折的愈合进展和指导治疗。

4. 骨代谢异常的监测: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可用于监测骨代谢异常的情况,如骨质疏松症、代谢性骨病等,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骨代谢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诊断、骨肿瘤的判断和监测、骨折的愈合监
测,以及骨代谢异常的监测等。

然而,鉴于不同疾病和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标志物的选择和解读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背景和其他检查结果。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第一版修改稿)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前言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从血液、尿液中可检测出的骨代谢产物及骨骼调控的相关激素,可反应骨代谢状态,对代谢性骨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等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标志物、实验室检测方法标化、参考值制定、临床意义解读等,还存在较大差别,亟需规范。

因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制定本指南,现予以公布。

骨骼是具有代谢活跃的器官,与全身其他器官系统一样,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病损等生命现象。

在这些过程中,骨骼将会受到多种调控激素或疾病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骨骼代谢改变,从而导致骨骼形态、结构等物理学变化,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

骨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存在许多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将会在骨组织局部、体液中呈不同浓度的分布,它们不但影响骨组织的塑建与重建,也会对骨骼的各种调控激素进行反馈调节,以此维持骨代谢平衡。

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中骨代谢产物及骨骼调控激素等多种生化标志,来推断骨骼的各种代谢状态。

这些可被检测的各种生化标志物,统称为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以及骨代谢标志物。

骨代谢标志物可大致分类为以下三类:一般生化标志物、骨代谢调控激素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 BTMs)。

一般生化标志物主要指血、尿钙磷镁等;骨代谢调控激素主要包括维生素D 及其代谢产物、甲状旁腺素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er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又可称为排磷因子和排磷素)等;BTMs则是指在血、尿中检测出的反应骨细胞活动和骨基质代谢的生化产物,通常分为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两类,前者代表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状态,后者代表破骨细胞活动及骨吸收状态。

本指南依据国内外已发表的研究,通过对证据进行质量分级给出推荐,用以指导骨代谢指标的检测、结果解读以及在代谢性骨病诊治中的应用。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以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为主题,我们将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是指在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生物化学物质,包括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主要是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尿酸、骨钙素、骨骼Gla蛋白等,而骨形成标志物主要是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前胶原肽等。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评估骨代谢状态和骨质量。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代谢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帮助医生判断骨质量的变化和骨疾病的发展。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症、骨转移性肿瘤等疾病的存在,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折愈合、骨质增生等情况。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包括评估骨质量和预测骨折风险。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医生评估骨质量的好坏。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质量下降,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质量增加。

此外,骨转换标志物还可以用于预测骨折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与骨折风险有关,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骨折风险增加。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包括评估骨疾病的治疗效果。

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骨吸收标志物的水平下降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好,而骨形成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则可以提示骨折愈合效果好。

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代谢状态和骨质量,预测骨折风险,评估骨疾病的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饮食、药物等,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

临床应用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PPT课件

临床应用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PPT课件

ACCESS® Ostase ® -- Assay Format
One Step
Single Monoclonal
Lumi-Phos
BAP
Anti-BAP
GAM
PMP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Ostase)的变化特征:
•引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增高的疾病 由于成骨细胞中含有丰富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多种 骨骼疾病导致其升高,反映成骨细胞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亢进。因此任 何引起成骨细胞增生和活动旺盛的因素都可使骨特异性 碱性磷酸酶升高。例如:
Bone Specific Alkline Phosphtase
反映骨形成的指标主要有: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Ostase) 由成骨细胞分泌,其含量变化反映成骨细胞活性。 •检测方法学 以往其测定方法采用电泳分离法,热失活法,麦胚凝集素沉 淀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灵敏度及特异性、准确 度较差。 •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cess分析仪上采用 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进行检测,是最灵敏、准确、特异以及 全自动化的方法。
儿童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 畸形性骨炎、软骨症、骨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癌、 氟骨症、成骨肉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转换型; 佝偻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治疗有效时将迅速下 降)
引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降低的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恶性贫血患者;
Access Ostase(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检测性能 标准曲线稳定期: 检测灵敏度: 检测线性范围: 28天 0.1ug/L 0.1~120ug/L
ACCESS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的临床应用
Access Ostase(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的临床应用

临床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症实验室检查临床应用、指标分类及作用和运用

临床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症实验室检查临床应用、指标分类及作用和运用

临床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症实验室检查临床应用、指标分类及作用和运用骨质疏松症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肝和肾功能,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以及尿钙、尿磷和尿肌酊等。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或酶类,称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TMs)。

BTMS分为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前者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状态,后者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吸收水平。

BTMs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但在多种骨骼疾病的鉴别诊断、判断骨转换类型、骨折风险预测、监测治疗依从性及药物疗效评估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TMS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如果BTMs水平显著升高,需排除高转换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或其他代谢性骨病的可能性,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畸形性骨炎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在常用标志物中,推荐血清I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竣基末端肽(CTX)分别为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

骨代谢生化指标分类表1骨代谢生化指标分类Tab1e1C1assificationOfbiochemica1indicatorsOfbonemetabo1ism分类中文名歙英文名称来源代磷代谢调节指标甲状旁腺素panι1h)∏M<1∣M)∏nt>nr*PTH甲状旁腺主细胞降钙素ca1citonin.CT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维生素Dj Vi1dminD?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吸收骨形成标志物件特异性能性磷酸的IMmrjφrc∙i∏c∙a1ku1inrPhmwU11a M∙∙BA1T成骨细胞骨的素OMGX∙a1<∙in∙0C∕1xm「giapnMnn∙B<4,非靖殖期岐胃福胞I型前胶原段基末1⅜∣>eI∣>r<M'<>11ι∣ζrnCariIoEITermiINII型前皎原端肽PrPti<1e∙PICPI型前股Ki软基末端肽IyprI∣WM∙011agrruιmin0Mrπnin4∣1∣w-f>t∙<k∙.PINP I皇前较原骨保护素S1orprNycrhi.OPG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脩酸筋IartnUrrr¼is1an1arid]dι<ιsp1utMk∙TKACP巨噬掴胞、破骨细胞、小∣H∙hrr细胞、红细胞,Ifi1小板、脾脏毛状细胞以及取核存喏细胞I型胶理交联C冰端肽IyJK e ICOUa^rt1Caf1MnvHrnuina1PC1Mi'k∙仃工1千股原I型胶原交联Nd端肽1y∣*∙1c,c∣11u{ζrιιiirnin<*Mf*πninu1∣>rρ1i<1r∙NTX I型胶原激素与细胞因子生长激素pι>w1hhoπn<wιr«(;H腺垂体雌激素ZrufE・E卵巢、泄泡、黄体、妊娠胎度Icatubtrmnr∙T窜丸间质细胞白细胞介素T IiHrrirukin-I.I1-4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腿等有核细胞白细胞介素《ιn1rr1rukin-∕>∙11.∙^>活化的T细胞和B细脆、单核电噬细胞等多种细胞转化生K因手Imftsfocniiiiggn>w1hk<'h>r∙TGF骨、If1小板、肾、总疑组织、T和B淋巴细胞等肿病坏死因fP tumor∏r<τnκisfact<ιr∙T、FP活化的维核巨噬金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ιi!<u1in-4ikc即IWthGκ∙1<>r∙ICF成骨细胞和骨81基质细胞表I骨代谢生化指标分类Tab1e1C1assificationofbi<M a1ιrιnica1in<Ii<*at<>rsofIxHien⅞eta1M>]i>ιn分类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来源代项代谢调节指标甲状旁腺素fxdτa11ιyr<ιi<1h<>∏!iυ∣>r.PTII甲状旁腺主细胞伸林素ca1citonin*CT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雉生素DS∖iIamtnDJ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吸收骨形成标志物骨特异性被性磷酸的1w>nrs∣>r<∙ifir-IkMinrPhnsPIUi1asr・BAIP成骨细胞甘钙素<H∣r<M-d1<*itι∙0C∕I M>IK∙^Ia∣>π∣trin∙BGP非增殖期成骨细胞1壁前胶原核基末端肽1y∣M∙1PrKK a oHjIgr11rar∣NtxyMrrmin∙dPt T tide・PICP I型曲般原IM前股股⅛1墙末端肽tyjwIjwτκ∙o11agrnamιrM>"⅛rrmina1∣x*ρ1i<1<∙.I,IM,I里前艘原骨保护素SkM a PrO(C a grrin.OPG骨88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怅Iai1rutrrrsi%1∙ιιιt JCK I ph<κρ∣M∣∏M∙∙TKACP巨噬细脆、破骨细胞JXshrr细胞、红细胞、It小板、脱脏毛状细胞以及单枝吞噬细胞I型股原交联CTi端肽ty∣wIm11agrn<*ar∣M>xy-⅞rπnιna1∣>qrtidr∙CTX IR股期I型胶原交联、"端脓h,∣M∙I<∙<J1agrnannnoHrniiiiid]ρ<a∣)ti<1r∙NTX I型胶原激京。

良恶性骨肿瘤骨型碱性磷酸酶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良恶性骨肿瘤骨型碱性磷酸酶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良恶性骨肿瘤骨型碱性磷酸酶的差异及临床意义骨肿瘤是一种由于骨组织中的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

骨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在鉴别良恶性骨肿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良恶性骨肿瘤骨型碱性磷酸酶的差异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骨型碱性磷酸酶骨型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可以催化无机磷酸酯水解的酶,在成骨细胞和骨再生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骨型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非常特异的酶,它只存在于骨组织中,而在其他组织(如肝脏、肠道等)中几乎不会被检测到。

因此,骨型碱性磷酸酶在鉴别良恶性骨肿瘤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良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是指生长缓慢、不扩散、不转移,周围组织不受侵犯的骨组织肿瘤。

恶性骨肿瘤则指那些生长迅速、强烈侵犯周围组织和骨髓,并可能转移至其他器官的恶性骨肿瘤。

区分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BALP在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表现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中BALP的表现是有差异的。

良性骨肿瘤患者的BALP水平通常处于正常范围内或略微升高,而恶性骨肿瘤患者则通常表现为显著升高。

一项研究发现,在22例骨肉瘤中,21例(95.5%)BALP水平升高,而在10例良性骨肿瘤中,只有1例(10%)BALP水平升高。

这表明,BALP水平升高可能是鉴别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对于不同种类的恶性骨肿瘤,其BALP水平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例如,成骨型骨肉瘤和整骨型骨肉瘤患者BALP水平升高的比例较高,而纤维型骨肉瘤则相对较低。

BALP在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BALP不仅可以用于鉴别良恶性骨肿瘤,还可以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

一项研究发现,BALP可以用于监测骨肉瘤的治疗反应和预测预后。

该研究显示,治疗前BAL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BALP水平,而治疗后BALP水平与患者的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骨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活组织,由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等量新骨取代以完成骨转换,在伴随人一生的骨转换过程中,骨代谢生化指标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

其中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合称为骨转换标志物。

骨代谢生化指标虽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通过检测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可以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情况,用于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在骨代谢调节过程中,主要的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包括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1. 1 甲状旁腺素对维持机体钙磷平衡和调节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PTH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维生素D、钙、磷、蛋白激酶、性腺类固醇类激素等。

PTH促进骨吸收和骨转换,动员骨钙入血,血钙升高。

研究表明,PTH对骨形成和骨吸收具有双重效应,PTH的生物效应取决于其作用剂量,在持续大剂量PTH的作用下,破骨细胞活性超过成骨细胞,导致骨丢失大于骨形成。

间歇性小剂量PTH促进骨形成。

PTH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异位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于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PTH减低,见于甲状腺手术切除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的非甲状旁腺性高血钙症等。

测定血清PTH是诊断PTH相关性骨病的最重要指标,在判断和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结合血钙、血磷和维生素D水平一起分析。

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时,当血钙异常时,为查找原因常检测PTH,而当血钙正常时,通常不常规检测PTH,但血钙正常PTH也有升高现象。

1.2 降钙素降钙素(CT)是一种重要的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的多肽类激素。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一、背景介绍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是指在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生化分子,包括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

随着人们对骨代谢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生化标志物来评估骨代谢状态。

二、骨形成标志物1.碱性磷酸酶(ALP)AL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酶类,其中肝脏和肠道是主要来源。

但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也能分泌出ALP,因此在评估骨代谢状态时常用作一种辅助指标。

2.前胶原Ⅰ型氨基端前肽(PINP)PINP是在胶原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前体蛋白,在成骨细胞分泌到外部基质后被剪切为单体蛋白。

因此,PINP水平可反映出新生的胶原合成量,即反映出了新生成的骨量。

3.卟啉(Pyr)卟啉是一种由破坏红血球而产生的代谢产物,在骨吸收过程中由破骨细胞释放。

因此,血液中卟啉的水平可反映出骨吸收的程度。

三、骨吸收标志物1.尿胶原Ⅰ型交联肽(NTX)NTX是在胶原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由破骨细胞释放。

因此,尿液中NTX水平可反映出骨吸收的程度。

2.血清钙调素(sCTX)sCTX是一种由破坏胶原而产生的代谢产物,在骨吸收过程中由破骨细胞释放。

因此,血清中sCTX的水平可反映出骨吸收的程度。

3.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5b(TRACP-5b)TRACP-5b是一种在破骨细胞分泌到外部基质中并参与去除无机盐的蛋白质。

因此,血清中TRACP-5b水平可反映出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

四、临床应用指南1.评估骨质疏松症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可以用来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和进展。

例如,血清中sCTX和尿液中NTX的水平可用来评估骨吸收状态,而血清中PINP的水平则可用来评估骨形成状态。

2.监测治疗效果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常常需要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可以了解治疗是否有效。

例如,在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时,血清中sCTX和尿液中NTX的水平应该降低;而在使用促进骨形成药物时,血清中PINP的水平应该升高。

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的临床应用

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的临床应用

建血运而无明显 功能 障碍 l1j。本组 中 4 后残 留成角 小 于 45 ,无水平 方 向移位 , neck fr0cttm:s in ehildrea J Pediatronh性坏 死 ,2例 分别 经 2年 1十 月 前臂 尚存 5o ~60 者 ,旋前 和旋 后 活动
2Ot 7'14.
吸收 ,功能评价 尚可 ,可能 已发 生再血 管 化 。故只有 当患儿 骨骼成熟后桡骨头仍
参 考 文 棘
4 ( ∞ -H m _唧 P,AI 一RomeraA . 曙 。s J,et INsptaced radial neck frac—
明显畸形并影响前臂旋转活动者才考虑 1 W ilkins KE. a 值m HG . Fractures of
tr ̄rtedullary pinnhag(MetBiz ̄utechn Lque).
J Pediatl"on k ,1997,l7:325-331
(收蒋 日期 :2000。12.13)
碱 性磷 酸 酶和 骨碱 性磷 酸 酶 的临床 应用
刘敏 彭 明惺 彭 志英 郑 虎
碱 性 磷 酸 酶 (alkaline phes0hatase, ALP、BALP活性。所有检测者均排除了 ALP)和 骨 碱 性 磷 酸 酶 (bone alk ̄ine 肝 、肾等疾 病。
结 果
p} tase,BALP)是 评 价骨 形成 和 骨
二、试 剂及 仪器
采用对硝基苯磷 酸法及 麦胚 凝集沉
转化 的常用 指标 之 一 l 。ALP来 源 的
5g/L麦胚 凝集 素 (s m 公 司 );35 淀法检 测 224名儿 童 的 ALP及 BALP
组织部位 较 多 ,特异 性 差。而 BALP来 mrr ̄l/L SDS生 理 盐 水 :20 g/L Triton 结果见表 1。

血液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血液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目前一些家长在铺天盖地的广告 宣传 下,擅 自给孩子补 充维生素 D和钙剂 , 由于个体的差异 、 吸收能力的不 同, 不同 的人使用 同一产品 、 同一剂量 的钙剂 , 其结果可能是某些人有 效, 某些人无效造成 浪费。而且过 量的维生素 D和钙剂导致 维生素 D中毒 和高钙血症 , 量少又达不 到补钙的效 果 ; 胎儿 在生长发育过程 中,需母体提供大量的钙来保证其骨骼 的正 常发 育 , 孕产妇钙不 足现 象严重 , 由于未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补 钙, 造成孕妇钙 中毒和高钙血症 。 由于发钙 、 尿钙 、 血钙评价人 体钙营养状况不 可靠 ,单次尿检测定尿钙测定结果无任何临 床价值 。20 0 2年 7月 以来 , 我们利用北京金域高科诊断技术 有限公 司生产 的 B P测定试 剂检测各类标本 1 0 次 , A 3人 2 发
维普资讯
■ 噙 园
血液 骨源 性碱 性 磷 酸酶 的测 定及 临床 应 用
曾新 建
( 怀化市第 五医院, 湖南 怀化 4 8 0 ) 1 0 0
【 摘要 】目的
检测小儿 / 成人血 中骨源性碱 性磷 酸酶(A ) , 以筛查或辅助诊 断 因钙营养不 良引 B P 活性 籍
mea l B i a e a d b n ac f a in d su cin froh rra o s M e h d BA c ied tcin p s swi tb i b ed s s n ec l ic t y f n t te e s n . o co e o i o o o to P a t ee t a e t v o s h i mmu i f t t na d c mp eey bo d d y c e c l e h ia r cp eR&D i tn a d e lrmer a d C B— nt i i r i n o ltl lo r h mia c n c l i il y n la o t pn w t sa d r oo i t e b r O h io p r o s n e c e d r s l Re u t NBAP w r ee td i 7 hl r n t e me n v l e w s 2 5±3 / ; 3 a e t e tn e r a e ut . sl e e d t e n 8 3 c i e : h a au a 2 c d 0UL 3 0 a u sAB r ee td t e me n v u & 4 d h AP we ed t e .h a a e W S 1 0±2 L Co c u i n Dee t n o AP W s flfr s t g c l 0 U/ . n l so t i f c o B a u eu 0 i i s s a sn t e b n acf ain d s n t n o a cu man t t n o rs p li gc c u s in i c l o hl r n a d p e — h e c li c t y f c i r l i m l ur i , r o u pyn a im ce t a l frc i e r g o i o u o c i o f l i f y d n

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与临床应用汇总.

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与临床应用汇总.

•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 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 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 高,所以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测定方法
• 我国曾应用较广的为磷酸苯二钠比色法,但现 在应用较多的是连续检测法。原理为以磷酸对 硝基酚为底物,2-氨基-2-甲基-1-丙醇或二乙醇 胺为磷酸酰基的受体。在碱性环境下,ALP催 化4-NPP水解产生游离的对硝基酚,在碱性溶 液中转变成黄色。根据405nm处吸光度增高速 率来计算ALP活性单位。
肝胆疾病引起的ALP升高
• 肝细胞参与合成ALP,肝胆疾病时增高的ALP来 自肝细胞。
淤胆性疾病时ALP的升高
• ALP存在于毛细胆管面的微绒毛上,在胆汁分 泌障碍时明显增高。因胆汁酸刺激而ALP mRNA转译增高,肝细胞合成ALP亦增高。ALP 经胆汁排出,肝内外胆管阻塞时,ALP有非常 明显的升高,ALP升高先于黄疸的出现,在黄 疸消退后还可持续异常。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药物性肝炎、肝移植排斥或淤胆型病毒性肝 炎引起的肝内淤胆,都会使ALP升高,甚至高 达正常值的4倍。
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梅河口市新华医院
简介
•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器官中, 其中以肝脏为最多其次为肾脏,骨骼、肠、和 胎盘等组织,这种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磷酸 基团,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转换成 5’-OH末端。
• 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目前已 发现有 AKP1 、AKP2 、AKP3 、AKP4 、AKP5 与 AKP6 六种同功酶。其中第 1 、 2 、 6 种均 来自肝脏,第 3 种来自骨细胞,第 4 种产生于 胎盘及癌细胞,而第 5 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 与成纤维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mi-Phos BAP Anti-BAP
GAM
PMP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Ostase)的变化特征:
•引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增高的疾病 由于成骨细胞中含有丰富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多种 骨骼疾病导致其升高,反映成骨细胞功能亢进。因此任 何引起成骨细胞增生和活动旺盛的因素都可使骨特异性 碱性磷酸酶升高。例如:
标准曲线稳定期: 检测灵敏度: 检测线性范围:
28天 0.1ug/L 0.1~120ug/L
淀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灵敏度及特异性、准确 度较差。 •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cess分析仪上采用
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进行检测,是最灵敏、准确、特异以及
全自动化的方法。
ACCESS® Ostase ® -- Assay Format
One Step Single Monoclonal
Beckman - Coulter (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ACCESS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的临床应用
Access Ostase(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观察。
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 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 骨病。主要临床特征:疼痛;骨骼变形;骨折(最 大危害);骨量减少。
在骨转换过程中,成骨细胞激活,其分泌的酶,如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Ostase)等构成了评估成骨功 能的检验指标。 临床上藉此指标来判断和评估骨代谢状态,以用来 估计骨流失速度,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等。
Bone Specific Alkline Phosphtase
反映骨形成的指标主要有: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Ostase) 由成骨细胞分泌,其含量变化反映成骨细胞活性。 •检测方法学 以往其测定方法采用电泳分离法,热失活法,麦胚凝集素沉
儿童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
畸形性骨炎、软骨症、骨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癌、 氟骨症、成骨肉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转换型; 佝偻病的诊断及Leabharlann 效观察。(治疗有效时将迅速下 降)
引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降低的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恶性贫血患者;
Access Ostase(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检测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