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及其理念
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
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知识的深入学习和运用。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他们会根据学生的背景和能力,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独立探究。
在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逐步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创造更为丰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 1 -。
谈谈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谈谈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将数学问题和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
它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数
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取情境。
情境应该紧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
够引起学生兴趣,同时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挑战学生的思维
和能力。
二、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
决问题,例如计算物品的容积、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等。
三、反思探究。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
反思和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四、分享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思路,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同时,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谈谈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谈谈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将数学学习从理论教学转变为应用性教学,融入语境,使学习更具体,更有趣。
在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的实际应用,而不只是把学习当作一种理论研究。
它促进了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用脑子去思考,而是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到认知和发现。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也有助于建立关系和架构学生的学习思路。
学生建立好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从实际情境出发,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建立逻辑思维的架构。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实现技能的提升。
另外,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从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发掘数学学习的深层次价值。
总之,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不仅让学生看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有助于建立好概念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因此,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广大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应用。
在实施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效任务。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实践,让学生从中学习新的东西,和谐的环境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另外,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学习要点,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将概念和策略进行联系,从而发掘数学的实质内涵。
此外,有效的评估也是实施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重要内容。
评估不仅是在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实施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如何把概念和策略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以及发现学习中的新想法。
因此,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实施这种教学策略时,应注重任务设计,有效引导,以及合理评估,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现。
在实施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可以鼓励学生从历史发展、经验方法、好奇心、尝试和研究中学会收集和理解信息,对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去深入地理解数学。
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模式
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基础,通过创设具体情景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在教案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情境教学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情境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与传统的直接教学相比,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情境中去,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等方式来主动地获取和构建知识。
情境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情境教学注重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教师需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景相结合,使学习变得更加贴近生活。
其次,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在情境中需要积极地观察、思考、实践和合作,从而主动地构建知识。
最后,情境教学鼓励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面临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情境教学的优势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刺激下,更容易产生好奇心和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其次,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学生在情境中需要观察和解决问题,需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再次,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情境中需要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学生通过在情境中的实践和探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情境教学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创设具体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1.引入部分: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优质文档】初中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N h=T O u(f鬳筄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初中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作为基础教育的地理学科,历来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一门学科。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针对现行基础教育教学,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难、繁、偏、旧”、学科知识过于细化等弊端,国家施行新的课程改革后,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改革后的中学教材,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的地理教材有如下特征:它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地理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地理探究。
它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
它向学生展现地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材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展开学习内容,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地理知识,逐步形成地理能力,它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纲要为课堂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地理教学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新课程理念也认为,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
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地理课堂活动,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地理的愿望。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
一、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定义及特点
情境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境,结合学科知识,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
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
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生活化。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
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和应
用价值。
2. 注重问题情境的启发性和挑战性。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
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 强调知识情境的整合性和系统性。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与情境整合,设
计具有一定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方法。
二、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具体的教
学情境和实施策略。
下面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介绍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提出问题教学法在情境引导中的应用
在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感知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购物结账的情境,然后提
出一个与实际购物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解答。
“情境+问题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双减”背景下教与学的分层策略数学课程相关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突出一定的基础性、发展性和普及性,确保整个数学工作面向所有学生,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得以有效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也明确指出“差异属于一种重要的资源”,而承认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可以保证素质教育实施效果。
所以,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不能局限于知识传输层面,而要融合多个教育因素,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这一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初中数学教与学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运用该教学模式,可以突出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针对性,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相关政策,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初中数学为教学案例,首先,介绍了分层教学的内涵和分层教学的优点;其次,针对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及优点(一)分层教学的内涵分层教学主要是指在参照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首先,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做好对学生的分层工作,结合学生不同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教学活动。
其次,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分层次设计模式,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最后,结合每个学生认知的差异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设计。
(二)分层教学的优点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分层教学的目标是使教师清晰、深刻地认识自身所主导的教学进程,强化对教材教法的不断钻研,同时深入领会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从而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大幅度提高自身的分层施教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二,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得以全方位发展。
高中数学“情境---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情境---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初探摘要: “情境---问题”引领教学模式,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问题导学进行适当整合,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进行合理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预设时突出“导入、探究、思辨、实践、应用”等多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情境---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
“情境---问题”引领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情境、问题的双重启发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进而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
关键字:问题引领情境模式课堂教学我校在2000年开展“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在这浓厚的科研环境下,本人带领着数学组的全体成员于2011年8月承担了天津市市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校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经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问题导学进行适当整合,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进行合理融合,初步形成了“情境---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一、高中数学“情境---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内涵“情境---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在教学预设时突出导入、探究、思辨、实践、应用等多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使学生在情境、问题的双重启发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进而实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问题”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
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发现与生成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学习、探索、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
这里的情境引领与问题引领的关系的是灵活的、多样的,有共同引领、递进引领、嵌套引领,若是研究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就采用并列式加以引领,若是研究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就采用递进式加以引领,若是研究复杂的综合问题可以采用嵌套式加以引领,它们互为基础、互为补充、互相升华。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情境”使“问题”丰满圆润,“问题”使“情境”具有了灵魂。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建构主义,就是指创设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通过师生的合作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全面和丰富。
在此基础上,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主张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完整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该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就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既注重外在的教学情境的模拟,又强化学生“心境”的营造。
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划分,可以得到“问题”“情境”以及“问题情境”这三个基本概念。
“问题”包括起始状态、目标、障碍、方法这四个基本要素,在生物学科中,问题既涉及问题情境,又涵盖生物概念、原理、实验、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
“情境”是一种前后关系,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下获得知识、实现知识的具象化的。
本文中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境”与“情”两个要素特征,“境”即问题情境,“情”指的是在“境”的基础上所引发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教学意义,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教育模式的学科化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设置“问题情境”,生硬地套用新课标的要求,将生物教学置于并不合适的问题情境中,或者是单一地将问题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子,将这一系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地理解成“情境创设”,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启发,也不能在教学中获得知识与情感的综合体验。
相比较于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生物的内容体系更加完善,知识点也更加繁杂,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高。
因此,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以内容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知识内容的学习中。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与实验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生物实验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特征,通过这些可观察、可实践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现象的本质。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及其理念
我们希望的课堂教学,应是高效 益的教学!
31
5、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
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创造史。一 切科学知识的诞生及其理论的应用都是创造性 智慧的结晶。比如: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 物。 因此,数学具有创造的本性。数学的创 造本性赋予了数学教育的创新使命,数学成为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学科。
② “科学”课的
“情境——问题——探究” 教学模式
16
③ ―英 语”课的
● 巧设情境,导入主题——利用情境,巩固 主题——情境表演,拓展主题教学模式 ● 创设情境,教师提问——朗读训练,学生 提问——听说练习,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④ “信息技术”课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创情境,发现问 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21
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从事教学活动的环 境,产生教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 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相关信息的内在 联系,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 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 对数学的热爱等。
22
20
问题意识的行为表现:
好奇心;怀疑;困惑;探究;揣测。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 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点拨、示范, 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 生正确的质疑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 空间,逐步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切入 点。
41
(8) 不要硬拖着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问 题”教学轨道,要善于利用学习的“生成点” 进 行教学; (9)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0)运用启发式教学讲授,注重提出问题与解决
情境问题教学法
情境问题教学法
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
现实生活、工作、学习等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
2.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
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3.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实
质和关键点,同时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4.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尝试解
决问题,同时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逐步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5.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肯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情境与问题”教学.吕。汪。(已改)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践探究吕传汉汪秉彝一、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提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发展速度前所未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科学家、高新科技人才的重任;基础教育为科学家,高新科技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
各种专家、人才的关键素质就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各种创新行为与创新成果都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
陶行知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数学学科教学是学科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而,无论是针对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为实现新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目标,学校数学教学都必须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把提出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溶为一体,展示数学发生、发展与创造的面貌。
这既是过去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当今数学教学目标的必要内含。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
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正是他在1900年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影响着20世纪数学的发展。
数学发展史中的平行公理问题、尺规作图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问题、费尔马问题、四元素问题、方程问题、函数问题等等,都清楚地表明了提出数学问题的巨大价值及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明确表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可以说,没有数学问题的提出就没有数学问题的解决,也就没有数学科学的发展。
数学是数学问题的科学,是数学问题提出与解决的科学。
同时,数学又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产物,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就是数学创造的成果。
因此,数学的本质是创造或创新。
所以,我们认为教数学就是要教数学的创新精神,展示数学创新的思想与方法,传授数学创新的事实;学数学就是要学数学的创新观念,养成数学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掌握数学创新的知识。
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主题+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
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主题+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作者: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3年第12期摘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以“探索香格里拉市大气之谜”这一真实情境为载体,运用“主题+问题式”教学模式,整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以问题链为线索,开展基于真实旅行情境的地理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真实情境;问题式;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通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要能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基于真实情境的“主题+问题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基于真实情境的“主题+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一)落实《课标》中的教学理念《课标》一再强调“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说明地理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最终会被运用到生活中,这也是地理知识真正的价值所在。
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连通直接的生活经验与间接的教材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通过设置真实的主题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通过设计问题链串联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来,再到情境中去,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又让学生真正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主题+问题式”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事先创设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成果展示。
以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以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一、情境教学的基本理念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方法。
它的基本理念是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真实性:情境教学要求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而不是简单地从教科书上获得知识。
这种真实的情境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也可以是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或者虚拟的情境模拟。
2.体验性: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性: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也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4.综合性:情境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和知识的综合性应用。
它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以下是一些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1. 现场考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考察或实地探究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际情境中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或情境,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培养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5. 虚拟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设计一些虚拟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情境进行学习。
“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介绍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一、教学信息源的单一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却只是充当被动的 信息、知识漏勺的角色。学生学习的模式几乎始终是一种单向的 线形被动结构,这其中,教师似乎永远处于学习坐标的起始点, 他决定了学习的方向。在这种静态的、封闭的、单一的学习结构 中,学生的研究和创新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并且学生学习 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个单一信息源的“内存”究竟有 多大,以及他们能否真正成为学生所吸收的问题。作为学习主体 的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其主观的学习需要被忽视,学生被动 地接受教师早已准备好的教材,在“划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下,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师的控制下, 学生的个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设计流 程图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活动
设计意图
㈠ 课 题 引 入
媒体片头播放落体运动情景(伴有背景音乐) 1、活动设计 课前设计好“测时间反应尺” 引问:“一般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生答:一般是用来测量长度的。 师:“老师手中的这把尺很神奇,它不仅能测量长度, 还能测量时间,并且能测出同学们的大脑反应时间,谁想知 道自己的大脑反应时间是多少?可以用我这把尺来测量。” 2、引入课题 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你的反应时间, 它的奥妙与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和研究的一种运动密切相关。 3、播放电脑动画 (1)石头从空中落下来。 (2)雨滴从屋檐下落。 引问:观察并指出以上画面情景中物体相似的运动特点。 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画面中的物体都做 竖直下落运动,这类下落的运动称为落体运动,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研究落体运动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二、缺乏真实的情境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高艳影 2153002048 小学教育(数学方向)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
简言之,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就是以数学情境为基础, 以数学问题为纽带的启发式教学。
目录
一 教学思想 二 教学目标指向
三
活动结构
四
操作要领
五
参考文献
一、教学思想
教学的基本理念: (1)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 (3)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4)重视学生的数学“获得” (5)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模式的核心: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教学目标指向
教学目标:在学生中建立数学问题意识,提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 力,加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把创新教育落实在数学学科 教育中。 教学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活动结构
“情境——问题” 教学模式
创设 数学情境
提出 数学问题
解决 数学问题
应用 数学知识
四、操作要领
教师 学生
采取以启发式为核心 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恰当把握两种教 学的度)
采取以探究式为主的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数学情景的创设 紧扣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靠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又要具有较丰富的数学信息,形式尽可能的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所选取的素材是 否为学生所熟知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注重对学习 过程的评价
重视评价学生 提出、解决问 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 多样化
五、【参考文献】
[1]吕传汉,汪秉彝.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7,No.8101:95-100. [2]汪秉彝,吕传汉,杨孝斌.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开放的数学教学[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4,01:92-96. [3]吕传汉,汪秉彝. 中小学教学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中小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5,01:86-90. [4]夏小刚. 关于“情境—问题”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91-94. [5]罗玉华,吕传汉. 浅谈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情境学习的理念与策略[J]. 江苏教育研 究,2008,No.2715:53-56. [6]汪秉彝,吕传汉. “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探索[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52-54. [7]汪秉彝,吕传汉. 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 数学教育学报,2000,04:34-37.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理念。
它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认知和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让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以下是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一些核心理念:
1. 情境导向:通过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有趣、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
2. 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体验,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语文知识。
3. 实际应用:强调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4. 学科整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拓展语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跨学科的语境中更全面地理解语文。
5. 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水平和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6. 实践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形成对语文知识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旨在使语文学习更有趣、贴近生活,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模式
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模式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安排。
其中,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在教案设计中应用。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情境教学模式,是以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或学习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主体性:情境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情境中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2.启发性:情境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的培养:情境教学模式在情境的构建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感因素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4.真实性:情境教学模式追求教学的真实性,力求将学习情境设计得与现实生活贴近,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真实的学习场景。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安排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1.情境的创设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设计一个小剧场表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而在数学课中,可以构建一个购物场景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的活动来学习应用数学知识。
2.问题的提出在情境教学中,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切入点。
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中,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的安排合作学习是情境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
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
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
我认为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有目的地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实践体验等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智力为目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范型,它既不同于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它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论体系。
教学模式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把一定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又把实践上升为理论的中介,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完整性、简约性、操作性、针对性”.将问题情境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具备了上述的本质和特点,完整性体现在它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简约性表现在对于教学过程中“人”的关注,明确学生是问题情境的体验者,是问题解决的主体,通过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通过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体验,发挥了教学的“双为主”作用,即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能力、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
操作性表现在它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内在的本质程序化,更加接近教学实际,容易理解和操作。
针对性是指它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要求,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和普遍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选择地、有系统地构建问题情境教学体系,切忌不可滥用和乱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开放性”
提出问题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
习空间;
38
3)“探究性”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探究性;
4)“主动性”
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学生学习具有明 显的主动参与性。
39
2、数学“情境—问题” 教学的导学方 法
(1)复习铺垫,质疑提问 (2)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寻疑提问 (3)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寻疑提问 (4)向学生布置课堂“情境作业”,引导在“做数
基本数学教学模式 可以拓广、派生出其 它教学模式。
12
诸如:
“情境——问题——讨论——评价”; “情境——问题——反思——问题”; “问题——讨论——讲授——问题”; “讲授——问题——讨论——反思”;
等等。
13
云南师范大学
朱维宗教授在昆明地区迁移拓广为: 学科“情境—问题”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 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索
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 教学 模式及其理念
1
•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 • 学科“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理念 •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特征与导
学方法 • 三个教学案例 •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待深入研究
的课题
2
一、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 式
1、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基本模式 为:
21
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从事教学活动的环 境,产生教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 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相关信息的内在 联系,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 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 对数学的热爱等。
22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学 习信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激 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 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 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 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
学生学习: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索
设置数学情境 (观察、分析)
提出数学问题 (探究、猜想)
解决数学问题 (求解、反驳)
注重数学应用 (学做、学用)
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
3
中小学“情境——问题”教学基本模式为:
学生学习: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索
设置情境 (观察、分析)
提出问题 (探究、猜想)
解决问题 (求解、反驳)
32
布鲁纳也指出: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中小学“情境——问题”教学倡导使用以“启发 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以“探 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重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我们希望人类探究的天性在学习中不断发展与完 善!
33
例 1 由水果产生的创意
34
例 2 试一试你的思维特点
● 给你如下“材料”: 请你用他们组织出尽可能多的图形,并在每一个
图下面写出一句你认为最贴切的话.
残疾的老鼠
一团和气
35
对比别人的结果,看你的创意怎样?
36
结果比较
37
三、数学“情境——问题”教学 的
特征与导学方法
1、 “情境—问题” 数学学习的特 征
1)“问题性”
以提出问题为核心,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
29
4、重视学生的“四基”获得
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思维活动与科 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并无本质 的区别。
因此,教学就是要在传授学科知识与技能的 同时,传授学科的创造方法与精神;
学习就是要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 与领悟学科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和结果。
30
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既掌握好有 关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又要调动学 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学 习中自主合作探究,指导他们在学习中学 会学习。
1米
角函数来表示?
C
教师引导解决:
θ
cosθ=
OD CD
=
x1+0,6
O
B D x =10 cos θ – 6
师:当θ在[0,90°]变化时,底端B的移动情况怎 么样? (在[-6,4]变动)。
46
点评
●用一个宋朝的数学问题引入,弘扬了 中国的数学文化。
注重应用 (学做、学用)
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
4
自2000年以来,通过多年数百所中小 学的教学实验,现已初步形成了数学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体 系: 该模式的教学宗旨: 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
模式的核心:
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设置学科情境 ( 观察、分析)
提出学科问题 (探究、猜想)
解决学科问题 (求解、反驳)
注重学科应用 (学做、学用)
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
14
●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校本教研模式
教师
设 置 启导 情境
心理安全情境
(创设外因)
学生主体情境
(激发内因)
多元学习情境
(内外结合)
让学生敢问
(尝试参与) 学 生
引导讨论:设长为x,宽为x-12,得 x2 12x 864 0
解得:长36步,宽24步。
44
情境2:一根长10米的竹竿,斜靠在墙壁
上。顶端A到地板的距离为8米。若推动A端使之
下移1米,情况怎样?
A
生1:底端B也要移动。
1米
生2:底端B也应滑动1米。
C
生3:不一定,若地板粗糙,
B端也不一定滑动1米。
学”中寻疑提问
40
(5)不要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善 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
(6)学习中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 既可以整理已学知识,又可促进思维的深 入发展;
(7)要恰当处理超前问题和难于解答的问 题。
41
(8) 不要硬拖着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问 题”教学轨道,要善于利用学习的“生成点” 进 行教学;
力图将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 建立在数学学科教学上。
18
二、学科“情境——问题” 教学的基本理念
反思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 学近十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得到如下 教学基本理念:
19
1、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感到一些难 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 惑、猜测、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将激发学生积极 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下再讨论。O 生4:设BD = x,由题意知OB = 6米
θ BD
再在直角三角形COD中应用勾股定理得到:
解得:
x2 12x 15 0
x 51 6 > 1
45
生5:为什么底端B滑动的距离会大于1米呢?
师:对此,我们大家再共同讨论。
A
生6:竹竿底端B滑动的距离是否可用θ的三
质疑 提 出
让学生会问
问题
(有效参与)
让学生善问
(理性参与)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校本化教研模式
15
“敢问、会问、 善问” 课堂教学模式
① “语文”课的
“答疑、激疑、悟疑、感悟”教学模式;
② “科学”课的
“情境——问题——探究” 教学模式
16
③ “英 语”课的
● 巧设情境,导入主题——利用情境,巩固 主题——情境表演,拓展主题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教学发动——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 学习保持——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情感和智力参与); 正确导向——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 朝着获益的方向.
10
简而言之,学科 “情境——问题”教 学就是以学科情境为 基础,以学科问题为 纽带的启发式教学。
11
2、要灵活应用数学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是一个 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科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提出 有意义的问题,而一个好的知识应用 问题本身又构成一个好的学习情境。
8
实施该教学模式:
教师要采取以启发式为核心的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应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 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9
启发式教学——中国的教学瑰宝 教学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教学法最基本的方法论——一切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教师必须掌握——启发的方式、策略和技术.
内在联系:
创设数学情境是前提, 提出数学问题是核心, 解决数学问题是目标, 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
6
学科“情境——问题”教学的四 个环节互相联系。
创设学科情境是提出学科问题的 基础,同时所提出一个好问题又可 以作为一个新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 生;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形影相伴、 携手共进。
7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和 提出新的学习问题;
● 创设情境,教师提问——朗读训练,学生 提问——听说练习,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④ “信息技术”课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创情境,发现问 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17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既是一个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又是一个新的正在 探索中的教学。
它力图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23
3、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1)正确认识“去问题教学” 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教学主 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 的程度则是检查学生对问题(书本或教师提 出的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情况。学生没有带 着问题走进教室,也没有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去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