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_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类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国共合作走向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目标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目标细化目标层级结果性目标感悟性目标了解理解评价迁移运用家国情怀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过程概况√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破裂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核心问题北伐战争教法讲解、问题导向图片展示学法自主学习、表格列举、归纳概括、合作探究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旧知导入出示复习问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思想、阶级、组织、外部条件)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课前复习知识点课中回答问题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强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联系。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2.概述北伐进军的基本史实,探究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概述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朗读学习目标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三、新课讲授(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出示自主学习问题:1.中共三大:时间:1923年主要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2.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4年,广州参会人员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3、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年5月,广州人物::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子目知识,完成自学反馈,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并在反馈后备注相关知识点。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漫画、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再革命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三、再革命之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民众的力量》观察漫画,回答问题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1.解释国民革命的概念,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引用材料说明“再革命”这一主题的由来。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2.讲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3. 讲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意义。
(三)国共合作的成果4.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创立的历史意义。
1.阅读教材和PPT的材料,掌握国民革命的概念,理解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2.阅读PPT的图文材料,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意义。
掌握相关的概念、史实,理解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落实教学目标1。
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一)北伐战争的经过1.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
任务一:认真观察示意图,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二)北伐战争的影响2.展示历史漫画、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根据PPT的材料9—11和学案的材料2—4,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 展示历史漫画、文字材料并对一些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读,引导学生结合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任务三:(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民众,你会支持哪一方?结合PPT的材料12—27及学案的材料5—7说说你的理由。
1.观察形势图,完成表格。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3. 简答题: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国共合作的良好关系、北伐军强大的战斗力、人民广泛的支持等。
(2)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了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分析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战争胜利的复杂性和多方面因素。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地位缺乏深入理解。此外,由于北伐战争发生的时间距今较远,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不足,难以建立起完整的历史背景认知。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前四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了解、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如战争的时间、主要战场和一些重要战役。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比较感兴趣,如英雄人物、重要战役等。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往往更关注事件本身的发生过程,而对于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则理解不够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本和参考资料获取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视觉和听觉学习,对于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和听觉辅助材料的学习更有兴趣和效果。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介绍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图片、地图、资料等3.教学视频:有关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片4.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意义何在?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重点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件提供的资料,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关系,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案
教学目标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教学难点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内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歌曲欣赏)多媒体播放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为什么人民会发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呼声呢?什么是国民革命?什么历史事件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2)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过渡语: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建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板块二 北伐胜利进军
分组讨论:北伐军首先在两湖战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之后转战孙传芳部,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我们来思考一下,北伐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阅读材料:
材料在“分共会议”上,汪精卫主张对共产党严加制裁,甚至喊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公开武力镇压。
请回答:
(1)材料中汪精卫为什么说要“分共”?在“分共会议”上汪精卫宣布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其原因是什么?
2.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军阀吴佩孚,然后挥师向东,消灭孙传芳部队,最后北上攻打张作霖。
史料
积累
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这次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承接上一课《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工人运动,但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认识到必须团结其他革命力量。
同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中遭遇挫折,也渴望寻找新的革命力量。
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开启了国民大革命的新篇章。
(二)教材内容国共合作的实现:介绍了中共三大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以及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北伐胜利进军:讲述了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北伐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势如破竹,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说明了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开始。
(三)教材特点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教材清晰地展现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以及北伐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突出人物的作用:教材中提到了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蒋介石、汪精卫等众多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活动和决策,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强调历史的影响:教材阐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如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及其重要作用。
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理解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北伐战争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形势、民众需求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概述北伐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战役和战果,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本节课设计将体现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核心思想开展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内容设计将符合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点。
课堂内容将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启发学生心智。
2、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到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此时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经历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之后也深刻的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那么,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的合作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导入新课环节2、讲授新课【板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板书】 1、背景【教师活动】学生齐读结合课本70页教材第一段回答问题:师:中国三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生: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师:孙中山为何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生: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受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过渡]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后,遂着手准备召开国民党一大,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点拨]正文中提到了中共三大和三民主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和旧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便于把知识理成线,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巩固和理解。
【学生活动】讨论:阅读教材,讨论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过渡]两党合作后意识到需要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
师:教师展示黄埔军校大门图片和材料,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经过,以及北洋军阀的覆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叙述较为熟悉,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可能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阐述其历史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在此过程中,强调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1.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20世纪20年代来自欧洲的儿歌《两只老虎》传入中国,立刻被云涌而起的北伐战争改换了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填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新课探究】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的兴起:(1)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
【材料链接】材料一1922年2月6日,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在华盛顿签字。
公约虚伪地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反对中国人民,进一步瓜分中国的又一次勾结。
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中国的机会。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王春良、祝明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在‘二七’以前的工人运动是在勃兴时期,我党同志当时都抱乐观态度,以为可以不经过国民革命而无产阶级的革命可以马上成功。
……但‘二七’失败却不同了,马上在工人阶级中引起失望,特别是京汉铁路的工人,因此影响到党内的思想发生变化,发生悲剧,对劳动运动怀疑,这是坏的思想。
但还有好的,就是‘二七’失败后得到教训,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而还要有各阶级的援助。
”——蔡和森材料三“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北伐战争
❶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
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3.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
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心建立可靠的革命军队。
6.图片出示: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7.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提示:①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②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③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④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目标导学二:北伐胜利进军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提示:
2.
役的胜利?
提示: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被称之为“铁军”。
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3.图片展示: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4.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5.教师提问: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学生讨论)
提示: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6.教师提问:思考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蓬勃发展;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7.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教师提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屠杀革命志士
3.教师讲述: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一边“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一边继续北伐。
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
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合作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❸板书设计➷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条件: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实现:中国国民党“一大”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条件: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斗:汀泗桥、贺胜桥之战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 主观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二次北伐和张学良东北易帜
❹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问题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