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标签: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护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新兴的一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现已成为适应证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
我科于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6例,均利用数字减影技术在X线透视下行介入封堵术,手术成功。
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0个月~11岁,体重7~30 kg。
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14例,动脉导管未闭26例。
均符合介入治疗的入选标准。
1.2手术方法在氯胺酮基础麻醉+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股动脉、股静脉,分别递送pigtail及端侧孔导管。
经造影测量缺损位置及大小后,由输送鞘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经造影及多普勒超声证实封堵器位置、大小、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腔静脉、肺静脉回流及二尖瓣活动正常后,释放封堵器,撤除所有输送装置,完成封堵。
2结果5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入监护室,予心电监护、SpO2监测、穿刺侧肢体制动、加压止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穿刺侧肢体出血及下肢血运情况。
6 h后患儿一般情况稳定,遵医嘱停监护,入普通病房。
3术后护理3.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中患儿多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应严密观察面色、体温、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根据患儿面色及SpO2适当给予吸氧、保暖等措施,并详细记录。
3.2防止出血、血肿及血栓的形成穿刺伤口出血及局部血肿为导管术后常见并发症,可由于多次血管穿刺,器械插入损伤血管;拔除导管后未恰当地压迫止血;患儿躁动;术中使用肝素等原因引起。
为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每一名患儿术前均检验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
因儿科患者的年龄特点,术后患儿多因恐惧、饥饿等原因出现烦躁、哭闹,很容易造成穿刺伤口出血,我们采用人工按压手法,按压的部位在穿刺点的上方近心端,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压迫,用3~5 kg的力度,以不出血为宜,按压时间为60 min~2 h,如有出血,应及时更换敷料,重新压迫,计时间,并严密观察患儿心率、血压、面色、脉搏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在按压伤口的同时按摩同侧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的术后护理
病史:母亲的妊娠史 常见的症状:呼吸急促,青紫,心衰 发育情况:躯体瘦小,体重不增,发育迟缓,“蹬踞现 象” 体格检查:器质性杂音,心音低钝,心脏增 大,心律失常
特殊检查:X检查、超声检查、心血管造影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治疗 :外科手术(以往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介入治疗 –封堵术 目前可介入治愈的先心病:ASD、VSD、 PDA、PS以及部分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 静脉瘘等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
经右侧股静脉穿刺,送入右心导管,沿 途经下腔静脉→右心房→ASD→左心房,固定 于左上肺静脉处,建立轨道,沿轨道经输送鞘 将Amplatze伞送至ASD处,在左心房处打开 前伞,右心房处打开后伞,术后局部按压止血 后6小时拆除绷带
室间隔缺损(VSD)
分类
膜部室缺:78% 漏斗部室缺:20% 肌部室缺:2%
残余分流与机械性溶血
PDA 、VSD堵闭术后
临床表现:生命体征、神志、皮肤粘膜,尿色、尿量的变化 治疗及护理: 1.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2. 皮质激素 3.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鼓励患儿多饮水 4. 贫血严重者应输血治疗 5. 外科手术将封堵器取出
封堵器脱落-VSD 、PDA封堵术后
临床表现:病人心慌、气短/听诊心脏杂音/超声 治疗及护理: 1.X线透视观察封堵器位置 2.主动脉、髂动脉处可用圈套器取出 3.心脏外科手术 4.常规补液及预防感染,地塞米松使用 5.生命体征、神志监测,注意心脏杂音的改变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介入封堵术后护理
——徐露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病因:
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病毒感染 妊娠早期药物应用 孕妇年龄过大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其他 :海拔高度和性别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技术对心脏或血管的异常结构进行封堵,以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措施的具体阐述。
二、术后观察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精神状态以及血压饱和度,防止血压过高、过低或较大波动。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咳嗽排痰。
2. 穿刺部位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手腕部或腹股沟处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肿的表现。
术后股动静脉穿刺部位压迫时间到期后,协助医生拔除穿刺鞘管,并做好压迫止血措施。
3. 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心包填塞、穿刺点出血、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饮食1. 饮食清淡:术后初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适量补充营养:多补充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四、术后活动1. 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12-24小时,以降低穿刺部位出血的风险。
2. 逐渐恢复活动:术后1-2周内,患者可逐渐恢复活动,如散步、做家务等。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心脏负担加重。
3. 适度锻炼:术后1-2月后,患者可进行适度锻炼,如游泳、慢跑等,以增强体质。
五、术后用药1. 抗血小板药物:术后需口服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药物:部分患者需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医生指导调整药物剂量。
3. 其他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可能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如降压药、调脂药等。
六、术后心理护理1.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七、术后随访1. 定期复查:患者需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先心介入术后封堵器脱落紧急护理处置(全文)
先心介入术后封堵器脱落紧急护理处置(全文)
一.概述
封堵器脱落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手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有个别发生于术后36h内或1-3个月之内。
二.护理评估
1.手术名称、部位、麻醉方式。
2.意识、生命体征、心电示波、血氧饱和度。
3.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热、痛,术侧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4.患者的主诉,有无胸闷、心悸、气紧、窒息、呼吸困难、恶心、呕吐。
5.观察患者心音变化并与术前对比,如出现晕厥、呼吸困难、严重的心律失常时应及时作心脏超声或X线胸片检查,确定封堵器是否脱落。
三.紧急护理处置:
1.输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监测心电示波情况:如封堵器脱落至心房或心室,心电监护可见频发的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
前收缩,这是由于封堵器刺激心房或心室壁引起;患者可有心悸、气急症状。
如封堵器随血流冲击脱离心房或心室,则心悸、气急症状亦减轻。
做好病情的动态观察及记录。
2.如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高级生命支持。
3.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应保持沉着、冷静,及时安慰患者,分散其注意力。
4.做好送导管室或外科紧急手术的准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
硬 。 锻 炼 过 程 中 , 切 观 察 患 者 的 耐 受 情 况及 皮瓣 的血 运 。 在 密 2 出 院 指 导 因 创 面 末 梢 神 经 有 一 愈 合 过 程 ,因 此 术 后 . 8
早期 ( 其 3个 月 内 ) 区 移植 皮 片 、 区皮 瓣 痛觉 、 觉 、 尤 供 受 触 温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自 2 0 — 12 0 — 7共 对 6 070~ 080 6例 先 天性 心 脏 病 患 者 采 用 了 介入 治 疗 封 堵 术 。现 将 护 理 体 会 报 告 如 下 。
1 临床 资 料
腰 部 垫 一 铅 垫 , 手 抱 头 。 立 良好 的 静脉 通 路 , 般 选 上肢 双 建 一
医药 杂 志 2 0 0 9年 0 3月 第 2 6卷第 0 3期 P a d& P am. o 2 .0 9 0 n 3 rcJMe h r V l 62 o — 3 N . 0
・
4 ・ 7
疗 如 患者 主诉 头 痛 、 头晕 应 减 慢 扩 血 管 药 物 的 滴 注 速 度 ; 如 患 者 主诉 胃痛 或 出现 鼻 出血 应 立 即通 知 医师 ; 司匹 林 应 在 阿
觉迟钝 , 术后 6个 月 逐 渐 恢 复 , 现 象 出 院 时 应 告 知 患 者 , 此 以 免引 起 不 必 要 的 担 心 , 防 止 外 伤及 冷 热 性损 伤 。 并
随 着 四肢 严 重创 伤发 生 率 逐 步 上 升 , 行 岛状 皮 瓣 在 临 逆 床 上 被 广 泛 应 用 。 术 成 功 主要 取 决 于 皮 瓣 的 设 计 和 手 术技 手
11 一般 资料 .
本组 6 6例 。男 1 9例 , 4 女 7例 。年 龄 3 7 ~6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房间隔缺损。
这种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然而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在术后的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的护理、饮食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工作。
一、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在术后的24小时内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特别需要关注是否有出血、腹胀等异常情况,如有任何不良症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二、术后切口护理术后切口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需要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
在更换敷料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切口红肿、渗液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还需要注意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定期进行切口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
三、药物管理术后患者需要服用一定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凝血药等。
护士需要对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剂量、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释,确保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同时也要密切观察药物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四、情绪护理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因手术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护士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情绪护理工作,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消除恐惧,增强信心。
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家属,向他们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术后护理等相关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状况,减轻他们的焦虑和紧张。
五、营养护理术后的患者需要特殊的饮食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的调配。
一般来说,要避免患者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尤其是要限制患者的盐摄入量,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还需要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术后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细心、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介入治疗;护理;儿童作者单位: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心内科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见病,我国每年约有10~15万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
心脏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风险小,效果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左向右分流型和右向左分流型两种,现就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1??1 饮食护理由于小儿心功能较差,液体摄入量的增加,会明显增加患儿心脏前负荷,使心脏扩大,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所以,在饮食方面,控制患儿的液体摄入量,少量多餐,低盐饮食,避免引起钠水潴留,减轻心脏负荷。
摄入量的控制,根据患儿的心功能和体重情况决定,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液体摄入量控制在60~80 ml/(kg?d);心功能Ⅱ~Ⅲ级者,液体摄入量控制在80~100 ml/(kg?d)。
1??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维护心功能的关键。
对有心力衰竭的患儿,督促指导其按医嘱用药,常用药物有:强心、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抑制剂,如地高辛酏剂、双氢克尿塞、卡托普利、螺内酯等,用药过程注意观察心功能状况和出入量。
在应用地高辛时,最好是定期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只有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时,才能更好的控制心衰;在应用排钾利尿剂时,要同时补充钾盐,以免出现低钾;在应用卡托普利时,要定期测血压,如有低血压情况要及时调整卡托普利用量。
1??3 预防呼吸道感染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机体抵抗力差,易患感冒并诱发支气管肺炎,由于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患儿的肺部淤血较多,患肺炎直接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导致心衰或使心衰加重。
因此,预防感冒十分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避免受凉加强身体锻炼,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对于小婴幼儿,鼓励进行户外活动,但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可在户外活动3~5 min,然后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应选择阳光充足、风较小的地方,并应注意保暖。
小儿先心术后护理要点
小儿先心术后护理要点哎呀呀,你们知道吗?小儿先心病手术可不是一件小事,术后的护理那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一辆刚修好的小汽车,得精心保养才能跑得又快又稳。
就说我邻居家的小弟弟吧,做完先心手术后,家里人那叫一个小心翼翼。
首先呢,得时刻盯着孩子的呼吸。
这呼吸就像咱们跑步时的喘气,平稳均匀才让人放心。
要是呼吸变得急促,或者感觉孩子喘不上气,那可不得了!就像气球突然瘪了一样,得赶紧找医生。
还有伤口的护理,那可得小心再小心。
这伤口就像一朵娇嫩的小花,得轻轻呵护,不能碰着,不能沾水。
每次换药的时候,小弟弟都疼得直哭,大人的心都要碎了。
“这伤口啥时候才能好呀?”大人们总是这样担心地念叨着。
饮食也是个大问题!孩子术后身体虚弱,得补充营养。
可又不能随便吃,得清淡、易消化。
就像给小树苗浇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要是吃了不好消化的东西,肚子胀胀的,孩子多难受呀!孩子的心情也很重要呢!做完手术,身体不舒服,心情能好吗?这时候家长就得像变魔术一样,逗孩子开心。
“宝贝儿,等你好了,咱们去公园玩滑梯!”“乖乖,给你讲个好玩的故事。
”你说,孩子听了能不开心吗?再说说睡觉。
孩子得睡好,才能恢复得快。
这睡觉就像给手机充电,充满了电才有精神。
要是睡不好,那身体怎么有力气恢复呢?还有复查,一次都不能落下。
这就好比定期给车子做检查,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这次复查没问题,太好了!”家长们每次听到好消息,都高兴得不行。
总之,小儿先心术后护理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家长们得时刻保持警惕,精心照顾。
这就像一场漫长的战斗,只有小心翼翼,才能迎来最后的胜利。
我觉得呀,每一个经历过小儿先心术后护理的家庭都特别不容易,但是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护理流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护
理流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护理流程
1、安置病人至床上
↓
2、检查输液情况,固定好留置针并标明日期
↓
3、观察全麻患者是否清醒,有无呕吐、喉部痰鸣音
↓
4、全麻患者予氧气吸入,血氧饱和度监测
↓
5、观察伤口有无血肿、出血
↓
6、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末梢循环状态
↓
7、交待术侧肢体制动(若因封堵器大而使用粗鞘管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
8、按医嘱用药
↓
9、协助进食
↓
10、观察病情及有无并发症发生1
↓
11、协助病人卧床期间完成生活护理
↓
12、指导下床活动、介绍康复知识
(病人能下床活动后指导其自我观察伤口,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备注:1、室缺患者除观察常见并发症外还应观察有无房室传导阻滞、溶血反应。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刘宏宇王岩【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杲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
结论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犍词】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护理室缺房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心病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是此种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和输血风险。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新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的优势,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2〜13岁,动脉导管未闭(Pda) 16例,房间隔缺损Qsd) 11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心功能i级。
1.2介入手术方法1.2.1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局麻下分别穿刺股动脉、月殳静脉,沿股静脉送入6〜7F 的端孔导管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后,将260Cn I的交换导丝经Pda送入降主动脉;沿动脉送入4〜5F的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放大摄影,观察Pda的形状和位置,测量其直径,沿交换导丝送入传送鞘至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和内鞘, 选择大于Pda 最窄直径2〜4mm的蘑菇伞封堵器(amp】iitzcrduct()ccliiclcr,ad()),证实加。
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少量烟雾状残余分流时,可沿指示方向操纵旋转柄,释⅛ado,封闭pch,术毕撤出导管、导丝及鞘,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术中静脉注射肝素0.5~1.0mg∕⅛, 24〜48h后复査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
1.2.2房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送入260Cn I导丝至左上肺静脉,用球囊测量asd最大伸展径,选择型号合适的amplatzcrasd封堵器在X线尺ItC监视下封堵asd,其余同上。
123室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行常规左室造影尺导管检査,建立动静脉轨道,根据造影和彩超选择型号合适的amplatzcr ⅛⅛器在X 线及t忙监视下封堵τsd,其余同上。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护理南京市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CCU徐露关键词介入治疗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波等指引下,将穿刺针及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到达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部位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
其优点①操作简单,术程短,成功率高。
②创伤小,体表不留疤痕,特别适合幼儿。
③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有效,全面,科学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2例,女13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4岁。
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超及术中造影确诊,均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无禁忌证。
其中ASD 12例,VSD 7例,PDA 6例,全部成功。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及家属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或顾虑,护士应主动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顾虑,恐惧心理,树立信心,配合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1.2 术前准备遵医嘱做好各项检查,包括常规化验,超声,X 线等,术后需卧床,练习床上排便。
2.1.3 皮肤准备成人备皮(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皮肤)小儿病情允许洗澡即可,更换清洁患者服。
术前禁食水6~8h。
2.1.4 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尤其是小儿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睡眠,使其处于最佳手术状态。
2.1.5 做造影剂碘试敏。
入导管室前嘱患者排空二便,如患者特别紧张,小儿患者哭闹可遵医嘱给予安定,建立左上肢静脉通路,生理盐水维持通路。
长时间禁食小儿可用5%GS+KCL等维持通路.2.2 术后护理2.2.1 返室后平移至床,术后绝对卧床24h,12h可在床上活动下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术侧肢体伸直制动6h,术区弹性绷带包扎,沙袋压迫6h,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末梢的肤色,温度,感觉的变化,每15~30分观察一次,直至绷带拆除。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近年来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瓣膜(如肺动脉瓣狭窄)和血管,从而大大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
一、护理评估1.病史有无发绀、呼吸道感染、心脏杂音、运动耐量减少等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实验室检查。
3.心理社会因素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二、护理问题1.知识缺乏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术后肢体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残余分流、溶血、血栓与栓塞、出血、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脱落等。
三、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受凉感冒。
2.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等。
3.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清洁。
4.成人术前不需禁食,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胀气,避免过饱;患儿术前6小时禁食。
5.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排空膀胱。
(二)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伤口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动脉穿刺者以1kg沙袋压迫6~8小时,12 小时制动,24小时下床活动;静脉穿刺者沙袋压迫4~6小时,6小时制动,12小时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循环等情况,并进行双侧对比。
3.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备好急救物品。
4.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抗凝治疗3~6个月,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5.术后行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器位置和残余分流情况。
四、健康指导1.减少激烈活动,以防止封堵器脱落。
2.按时复查,术后1、3、6、12 个月来医院复查,注意休息,防止感冒。
3.按医嘱服用抗凝剂,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五、护理评价1.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复查时间。
2.患者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
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临床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
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临床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最常见的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需及时进行矫治,否则可能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患儿发育,发生心力衰竭,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一、封堵器治疗先心病的优点心外科手术相比,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避免了心外科手术开胸、转体外循环、全麻术后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伤口引流管置入等,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病人痛苦。
二、封堵器介入的手术适应症1.房间隔缺损:(1)通常年龄≥3 岁。
(2)继发孔型ASD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4)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2.室间隔缺损:(1)年龄:通常≥3岁。
(2)体重大于 5Kg。
(3)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VSD,直径>3mm,<14mm。
(4)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3.动脉导管未闭: 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4.肺动脉瓣狭窄(1)典型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压差≥40mmHg;(2)对于青少年及成人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30mmHg,同时合并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等症状。
三、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利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新疗法,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医疗护理等知识,常常有很多顾虑,担心手术风险、疗效、并发症及预后,不知如何配合等。
为此,术前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告诉患者及家属该方法特点,治疗经过、配合要点及临床疗效等,减轻其手术前紧张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最大配合。
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展示护士良好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服务态度好,关心体贴患者,工作认真负责,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好,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最新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3).全麻患儿及神志不清的患儿,应将头 偏向一侧,注意患儿的呼吸情况,必要时 给予吸氧,待患儿苏醒2h后,可适量进 食。. 4).术后平卧12~24h 5).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经静脉进入 导引钢丝,球囊,伞状闭合器等操作,易 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而致血栓形成。另外术 后包扎过紧,沙袋压迫时间过长也易导致 血栓,所以要求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 况,皮肤的温度,颜色,直觉等,防止栓 塞,供血障碍而导致坏死。
6).注意排尿时间及数量 7).注意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出现 8).术后第二天做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和 超声心电图的检查,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及 有无残余分流。 9).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防止封堵器脱落,注意保暖,减少上呼吸 道感染。遵医嘱服用抗凝药,定期复查。
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宝山壁画
宝山壁画是引人注目的昂贵文物。此壁画发现于阿鲁科尔 沁旗东沙布乡境内。1994年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宝山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贵妃教鹦鹉图》。 该画高0.7米、宽2.3米,用于笔重彩绘制,最突出的表现 了 晚唐风格。唐代擅长绘贵妇仕女的大师周昉绘制了 《杨贵妃教鹦鹉图》,不仅享誉中原,而且还影响全国各 地。发现于阿旗宝山古墓里的这幅画,就是契丹人聘请中 原画家按照周氏风格绘制的, 技法深得周氏画风的真传。 在唐人真迹稀如星风的今天,能够从中完整了解唐代人物 画的杰出成就,堪称美术史研究的辛事。这幅壁画现今保 存在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历经千年,恍如新绘,是该馆 的镇馆之宝。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 疗的护理
心内科:白红艳
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介入治疗主要有:房间 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术,室间隔 缺损封堵术等。它具有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 但创伤较小安全性高。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我科2010-2012间为28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4-52岁。
均经过临床、心电图、X 线胸片、心脏彩超检查证实,室间隔8例,房间隔10例,动脉导管10例。
所有病例均经过B超确诊。
2.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d-7d。
3.护理体会3.1 术前护理术前3d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0.1g/d,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如胸片、心脏彩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预防穿刺处感染,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全麻患儿术前禁食6h,禁饮4h,局麻者可进流食,进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肌注术前用药。
3.2 术后护理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入住监护室,全麻患儿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至清醒,派专人守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电图、心率、心律的变化。
鼻导管吸氧1.5L/min,一般为6h,氧饱和度在95%以上,观察有无发绀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对于哭闹不止的患儿,护士要细心、耐心,可采用抚摸、讲故事、给其玩具等让其平静。
也可用5%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剂量为1ml/kg,以防出血。
3.2.2 穿刺处出血观察与护理病人在术后使用肝素以及手术对血管的损害,有出血的可能,术后穿刺处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时,松紧要适度,密切观察伤口局部有无出血,肿胀,观察术后侧肢体的颜色、温度、感觉、比较两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向患者强调术后严格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6h,卧床12h,绷带加压包扎24h,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好生活护理,大小便在床上进行。
室缺封堵介入治疗及护理
⒊肌部缺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可单发或多发。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
1 症状 较小缺损可无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较大缺损伴分流量大 者生长发育不良、心悸、气短、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发生双向分 流或右向左分流者可出现紫绀,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易患感染性心内 膜炎。 2 体征 ①胸骨左缘3、4肋间闻段粗糙及响亮全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 ②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 ③显著肺动脉高压时上述杂音减轻,肺动脉瓣区可有舒张期杂音( 相 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④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有舒张期杂音(相对二尖瓣狭窄)。 ⑤有左、右室均增大的体征。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先心病的治疗方法及特点
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性大、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恢复 慢、并发症多、留瘢痕)
介入手术(创伤小、风险性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 快、并发症少、不留瘢痕)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介入手术的定义
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一种微创治疗,在医学影像设 备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 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患者的准备
心理护理 摆体位 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监护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全麻准备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全麻后生命体征平稳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用物准备
布包、器械包、肝素盐水、 注射器、造影剂、介入导管
儿童室缺介入封堵治疗及术后护理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禁忌症
(1)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引起菌血症的其他感染; (2)封堵器装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 (3)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影响到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07月,对本院收治的40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观察分析,均辅以导管介入术护理常规。
结果?患儿住院时间为3~5天,平均(4.1±1.4)d,经过有效护理后,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00%(38/40)。
术后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过程中,辅以导管介入术护理常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住院时间缩短,治疗安全。
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体会引言先天性心脏病是孕妇在怀胎的最初3个月内因受病毒感染、放射线辐射、服用某些药物、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的影响,使胎儿的心血管发育异常,而引发先天性心脏病。
传统的心脏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恢复时间久、存在输血风险、痛苦大,而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痛苦少等优势,并且能够彻底根治简单的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开展,对护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收治于2018年10月~2019年07月,均在知情下签署研究同意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介入治疗适应症;符合先天性小儿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无法配合、中途退出、介入治疗禁忌症、麻醉禁忌症者。
其中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9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5.1±1.5)岁。
先心封堵术的护理精选PPT
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讨论
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 随着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封堵术以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先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 成为先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且 此外还应观察有无血栓形成,有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部栓塞的表现
嘱患儿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跳等;经常观察穿刺处,防止穿刺部位愈合不良而形成血肿;保证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
图监视下,均按照常规方法行介入封堵术 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增强体质。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 1、心理护理 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治疗是一项新技术,患儿家长对此项技术不了解,难免有些担心与顾虑。
3、常规行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监测,超声心动确定缺损大小、位置及有无合并其他畸形。 同时给予适量的粗纤维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封堵PDA时均行股静脉置管,经肺动脉侧送封堵器到主动脉进行封堵。
而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是近年来发展较快、普及推广的一项高新技术。
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简单畸形和一些复合畸形,如法乐四联症等。
介入治疗室,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股动静 术后3天内穿刺部位禁用水洗。
6 、为防止封堵器部位附壁血栓形成,术后行常规抗凝治疗,口服抗凝剂3个月 。 5、术后4~6h患儿苏醒后即可进食、进水,以防止因禁食时间过长而引起低血压避免食用产酸、气食物,如:牛奶、饮料、豆制品等;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刘宏宇王岩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
结论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护理
室缺房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心病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是此种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和输血风险。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新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的优势,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13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心功能ⅰ级。
1.2介入手术方法
1.2.1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局麻下分别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沿股静脉送入6~7f的端孔导管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后,将260cm的交换导丝经pda送入降主动脉;沿动脉送入4~5f的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放大摄影,观察pda的形状和位置,测量其直径,沿交换导丝送入传送鞘至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和内鞘,选择大于pda最窄直径2~4mm的蘑菇伞封堵器(amplatzerductoccluder,ado),证实ado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少量烟雾状残余分流时,可沿指示方向操纵旋转柄,释放ado,封闭pda,术毕撤出导管、导丝及鞘,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术中静脉注射肝素0.5~1.0mg/kg,24~48h 后复查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
1.2.2房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送入260cm导丝至左上肺静脉,用球囊测量asd最大伸展径,选择型号合适的amplatzerasd封堵器在x线及tte监视下封堵asd,其余同上。
1.2.3室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行常规左室造影及导管
检查,建立动静脉轨道,根据造影和彩超选择型号合适的amplatzer封堵器在x 线及tte监视下封堵vsd,其余同上。
2结果
42例手术顺利,术毕返回病房,随访术后,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
42例患儿状况良好。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42例患儿均为儿童,因其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全身麻醉,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与家属对新的治疗往往顾虑疑惑,对手术成功表示怀疑,因此应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手术的优点,手术的方法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抢救措施,术后监护方法,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等,侧重介绍封堵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使患者及家属能形象地了解介入治疗的相对安全性和技术的可行性,用安慰鼓励性的语言与患者交流,通过多接触患儿,消除其陌生感与家属顾虑和紧张情绪,只有家属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患儿才会以自然轻松的心态对待治疗,有利于介入治疗的顺利。
3.1.2术前1周服用抗凝剂。
术前一天给予抗生素,利多卡因皮试,碘过敏实验。
3.1.3术前必须监测体温,如有体温升高必须排除各种感染并通知术者。
必要时停止手术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待体温正常后3天再手术。
3.1.4术前30min阿托品0.04~0.1mg/kg肌肉注射,减少唾液腺分泌,以便于食管超声心动图的监测。
3.1.5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及床上平卧等。
3.1.6各种抢救药物器械的准备,麻醉呼吸机吸引器的准备,四肢的固定,手术体位的固定等。
3.2术中配合
3.2.1体位:该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去枕肩胛下垫一薄枕,使得气道拉直,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安置心电监护。
患儿有痰时要及时消除。
当患儿有呕吐时,必须让其头侧向一边,并及时消除口腔内异物,以防回吸口腔内异物造成窒息。
3.2.2心室造影前,注意抽回血排出导管及造影系统内的气体,严防栓塞的发生,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要求造影,按医嘱选择不同的造影剂速度,压力及总体积。
3.2.3术中注意监测心电图,心腔内压力,记录各心腔内参数血氧饱和度及出入量。
并保存资料。
密切观察面色、意识、心率、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出入量。
如为房间隔缺损患儿还应观察心脏搏动情况,警惕心脏破裂导致的心包填塞的发生。
如为室缺患儿,还应观察心律及心律失常,导管刺激易出现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
3.3术后护理
3.3.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使用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每30min 记录1次。
3.3.2体位护理,麻醉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误吸致窒息。
3.3.3穿刺部位的护理。
术后肢体制动12h,因为大量的肝素一般术后4h才能在体内完全代谢,因此,伤口用绷带加压包扎,并用1kg盐袋压迫局部穿刺点6h。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及血管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术后12h应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3.4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协助患儿床上大小便等。
鼓励患者多饮水,介入诊治后的患者需要多饮水,以增加造影剂从肾脏排泄。
指导患者活动。
3.4特殊护理
3.4.1动脉导管未闭的特殊护理
3.4.1.1残余分流会导致溶血,系高速血流通过网状堵闭器所致[1],因此72h内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贫血貌,定时查尿常规,血红蛋白。
如血红蛋白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明有严重溶血,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诊断和处理。
3.4.1.2嘱患儿不要剧烈运动,防止堵闭器脱落。
3个月后,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堵闭器,堵闭器不会脱落,运动不受限制[2]。
3.4.2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特殊护理
3.4.2.1注意抗凝,因左右心房压力低,血流缓慢,在封闭器周围内皮细胞未完全覆盖之前极易导致血栓形成[3],所以应将抗凝剂的重要性交代患儿或家属,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患儿及家属足够的重视。
3.4.2.2房间隔缺损患儿常合并有房性心律失常,加上血液黏稠度和心房内
有一异物,易导致血栓形成或栓血脱落,因此术后患儿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3.4.3室间隔缺损患儿封堵术的特殊护理
心电监测72h,面色(是否有溶血)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血压,脉压大小,头部动脉搏动感等。
3.5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后,仍需定期至门诊随访。
因此在患儿出院时需作好出院指导,适当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但要防止剧烈运动,3个月后运动可不受限制,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予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饱,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及屏气,指导家长及患儿口服抗凝药物,术后1、3、6个月,1年定时做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
4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胚胎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脏成的一组出生缺陷。
我国每年约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过去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方法,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手术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影响着手术成功率,也困扰着患者。
随着介入治疗方法及器械的的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通过微创介入的治疗方法逐渐进入临床,为广大患儿家长所欢迎,由于仅需要穿刺股动脉或静脉,由导管将封堵伞输送到心脏缺损处进行治疗,与既往外科开胸手术比较,内科介入治疗先心病的痛苦少、创伤小,并发症低,康复快,更易为患者所接受,特别适合儿童。
整个住院时间约3-5天,出院即可回复正常活动,我们认为护理的关键是术前进行详细的心理护理及床上平卧训练,防止术后伤口出血为手术创造条件,术中配合及严密监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护理,详细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