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破坏形式及破坏力
何谓爆炸其破坏作用如何.doc
何谓爆炸其破坏作用如何爆炸是物质的一种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伴有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对物质本身、变化产物或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
爆炸时物系压力急剧增高。
爆炸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按爆炸传播速度分类,可分为爆燃、爆炸和爆轰;按反应相分类,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爆炸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它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
在建筑物内发生爆炸,造成建筑物损坏的程度由于各种条件影响而有所不同。
破坏严重的是墙倒屋塌;轻一些的是屋顶位移,墙壁裂缝,门窗破坏。
同时,爆炸后多数还伴随着发生火灾。
爆炸对建筑物的破坏是各种破坏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爆炸的破坏作用主要来自下列几个方面: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是爆炸产生的机械效应,是爆炸事故造成杀伤、破坏的主要因素。
冲击波。
在爆炸瞬间,当能量突然释放到周围空气中时,就会产生冲击波。
冲击波最初从释放点呈辐射状并以超音速扩散,但随着强度的降低,其传播速度也逐渐下降。
当冲击波作用到人或物体上时,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超压值愈大。
其杀伤力和破坏力愈大。
高温。
爆炸温度约在2000~3000℃左右。
通常爆炸气体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质来说,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有时冲击波还能起到灭火作用口但建筑物内遗留的大量热量,会把从破坏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蒸气点燃.使厂‘房内的可燃物全部起火,加重爆炸的破坏作用。
爆炸碎片的冲击口建筑构件和机械设备等破坏以后,变成碎片飞出。
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险,碎片飞散的距离通常在100~500m 之间,碎片愈薄,飞散速度愈大,危害也愈严重。
九年级化学爆炸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爆炸知识点一、引言化学爆炸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化学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生巨大能量释放的现象。
化学爆炸既有很高的破坏力,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与爆炸相关的知识点。
二、爆炸的定义和特点爆炸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化学物理变化,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产生反应产物。
爆炸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爆炸速度极快:爆炸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剧变,可在毫秒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2. 产生巨大能量:爆炸释放的能量是一般化学反应所无法比拟的,可造成严重的破坏。
3. 伴随着有害物质生成:爆炸反应常伴随有毒、有害的气体或剧毒的产物,对生命和环境带来威胁。
三、燃烧和爆炸的区别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和产物。
而爆炸是燃烧的一种极端形式,是在相同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由于物质与氧气接触的方式或速度发生变化,导致剧烈的反应放热和气体生成,从而形成巨大的能量释放。
四、化学爆炸的条件化学爆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可燃物质:爆炸反应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的,例如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
2. 氧气或氧化剂供应:爆炸反应需要足够的氧气或氧化剂参与反应,提供氧化物。
3. 点火源或引发能量:化学爆炸需要点火源或引发能量,使反应开始进行。
4. 适当的反应条件:爆炸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物质的浓度等条件。
五、常见的爆炸物质1. 火药:火药是一种含有硝酸盐、炭和硫的混合物,在爆炸反应中起到氧化剂和可燃物的作用。
2. 炸药:炸药是比火药更强烈的爆炸物,由能发生高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组成。
3. 火焰引发物:火焰引发物是一类可引燃性物质,如酒精、甲烷等,能够在空气中迅速燃烧,释放大量热能和气体。
4. 氧化剂: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在与可燃物接触时能够提供氧气供反应使用。
六、化学爆炸的防范与控制化学爆炸具有很高的破坏力和危害性,因此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控制:1. 严格遵守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正确存放和处理易燃易爆物品,避免产生火花或引发反应。
爆炸概述物理性爆炸能量的计算爆炸冲击波及其破坏伤害
(三)液体介质压力容器的爆炸能量
v介质为常温液体的压力容器发生物理性爆炸时,所 释放的能量等于液体加压时所做的功。
EL
=
(
p
−
p0 )2 V
2
βt
式中:EL—液体介质容器爆炸能量,kJ p—液体绝对压力,Pa V—容器容积,m3 βt—压力p、温度t时液体压缩系数,Pa-1
工业企业防火
0.048 0.32 1.35
△P
Hopkinson比例距离Ze
图3-12平坦地面上TNT爆炸的侧向峰值超压与Ze间的关系
经验方程
工业企业防火
立方根比例 定律
梯恩梯当量 比例距离
R = 3 mTNT = α
R0
mT N T0
⇔ ∆p = ∆p0
根据某些已知炸药量的试验所测得的超压来 确定在各种相应距离下任意炸药量(当量)
E双=2.5pV[1−
0.1013 p
0.2857
]×103
E双 = C 双 ⋅V
C双
=
2.5
p[1−
0.1013 p
0.2857
]×103
E双-双原子气体介质压力容器的爆炸能量,kJ; C双-压缩气体的爆炸能量系数,kJ·m-3,C双是气体绝 对压力p的函数。
工业企业防火
干饱和水蒸气 κ =1.135
表3-9 冲击波超压对人员的伤害作用
超压 ΔP / kPa
冲击波破坏效应
<19.6 能保证人员安全
超压 ΔP / kPa
49.0~98.0
冲击波破坏效应
损伤人的听觉 器官,或产生骨
折
19.6~29.4
人体受到轻微损 伤
爆炸的破坏形式及破坏力
精选版课件ppt
2
它直接造成机械设备、装置、容器和建筑物 的毁坏和人员的伤亡,后果往往是严重的。
机械设备和建筑物被冲击后,会变成碎片飞 出。碎片一般在100m~500m内飞散,会在相当范 围内造成危险。在一些爆炸事故中。由于爆炸碎 片击中人体造成的伤亡常占较大的比例。
精选版课件ppt
3
4.1.2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Rm 1.1 Wb Rm 2.7 Wb
Wb 300kg Wb 300kg
Rm—使人致死距离,m;
精选版课件ppt
11
4.1.3 造成火灾
爆炸发生后,爆炸气体产物的扩散只发生在 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来说,不足以造 成起火燃烧,而且冲击波造成的爆炸风且还有灭 火作用。但是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 会把从破环的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易 燃、可燃液体的蒸气点燃,也可能把其它易燃物 点燃引起火灾。
由此得出,冲击波传播过程中要保持其 固定的波速和波阵面的压力,则必须不断从 外部获得能量的补充。
精选版课件ppt
20
(3)冲击波的基本方程
平面正冲击波的传播
精选版课件ppt
2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流入与 流出波阵面的物质的质量相等。即:
0(D u0)1(D u 1) (4-1)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运动物体动量的变 化等于外力作用的冲量。:
冲击波的形 成
爆炸物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 以极高的速度膨胀,象活塞一样挤压其周围空气, 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给这压缩的空气 层,空气受冲击而发生扰动,使其压力、密度等 产生突跃变化,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成为冲 击波。
精选版课件ppt
4
冲击波的破 坏
什么是粉尘爆炸
什么是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指当粉尘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到点火源引发反应,产生的爆炸。
它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爆炸形式,因为粉尘可以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地积累,往往被忽视,但一旦发生爆炸,会造成严重事故。
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征:
1. 瞬间爆发力强。
由于能量集中释放,爆炸瞬间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爆炸功率也是很大的。
2. 持续时间短。
爆炸只持续数秒钟至数十秒钟之间,但破坏力非常强。
3. 诱导效应。
一次爆炸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多次爆炸。
4. 伤亡范围广。
粉尘爆炸波及范围较大,对人员、设备、场地的破坏性都非常严重。
粉尘爆炸往往发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磨、磨削、筛分、输送、储存等环节。
例如,在糖厂、粉煤灰、玉米粉、面粉、漆等行业,由于粉尘产生和积累,因此容易引起爆炸。
防范粉尘爆炸的方法有:
1. 排风换气。
要及时清理生产车间内的粉尘,并且对生产车间环境空气进行及时清洁和更换。
2. 加强安全管理。
生产车间内要增设防火措施,每次清理后要对车间内存储的粉尘进行处理。
3. 质量管控。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要进行质量管控,尽量减少粉尘产生量。
4. 生产技术改进。
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尽量减少粉尘产生,降低粉尘爆炸发生的风险。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产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爆破爆炸的危害作用及预防措施
炸药爆炸时,人类可利用其化学能转变成的机械功,完成一些人工或者机械不能或者难以完成的工作。
爆炸的同时还将产生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爆破噪音、个别飞石、爆破毒气等危害作用,这些危害作用亦称危害效应或者负面效应。
它们对人员、建造物和设备所造成的危害范围,因爆破规模、性质与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异。
如露天爆破时,地震与飞石的影响范围较大,空气冲击波在加强抛掷时有显著作用,而松动爆破则几乎没有影响。
爆破规模较大时,还要考虑爆破毒气的危害问题。
为了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必须正确计算各项安全影响范围,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建造物与构筑物必须评价其安全程度。
对于重要目标必须保证不受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和爆破飞石的破坏,要严格进行安全校核,必要时应减少一次(或者一段)的爆破装药量或者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在地底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地面上与震源相对处,叫震中。
地震的大小,在地震学上用震级和烈度来衡量。
1.1.1.1 震级震级也称地震强度,用以说明某次地震本身的大小。
它是直接根据地震释出来的能量大小确定的。
用一种特定类型的、放大率为2800 倍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 处,记录图上量得最大振幅值 (以1/1000mm 计) 的普通对数值,称为震级。
例如,最大振幅为0.001mm 时,震级为“0”级;最大振幅值为1mm 时,震级为“3”级;最大振幅值为1m 时,震级为“6”级。
地震震级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可用爆炸能量来说明。
在坚硬岩石(如花岗岩)中,用2~3×106kg 炸药爆炸,相当于一个4 级地震。
一个8 级地震的功率大约相当于100 万人口城市的发电厂在20~30 年内所发出电力的总和。
由此可见,虽然地震仅仅发生于瞬时的变化,但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却是巨大的。
1.1.1.2 烈度烈度是指某一地震在具体地点引起振动的强度标准,它标志着地震对当地的实际影响,作为工程建造抗震设计的依据。
烈度不是根据地震仪器测定的。
爆炸后果分析
重大事故后果分析方法:爆炸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
它通常借助于气体的膨胀来实现。
从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来看,爆炸就是物质剧烈运动的一种表现。
物质运动急剧增速,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
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
一般将爆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的能量以一定的形式(定容、绝热)转变为强压缩能;第二阶段强压缩能急剧绝热膨胀对外做功,引起作用介质变形、移动和破坏。
按爆炸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就是物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造成爆炸发生的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仅是介质的状态参数。
例如锅炉、压力容器和各种气体或液化气体钢瓶的超压爆炸。
化学爆炸就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例如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化学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发生过程中介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爆炸的能源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化学爆炸有3个要素: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和生成气体产物。
从工厂爆炸事故来看,有以下几种化学爆炸类型:(1)蒸气云团的可燃混合气体遇火源突然燃烧,是在无限空间中的气体爆炸;(2)受限空间内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3)化学反应失控或工艺异常造成压力容器爆炸;(4)不稳定的固体或液体爆炸。
总之,发生化学爆炸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爆炸影响范围较大,而物理爆炸仅释放出机械能,其影响范围较小。
1 物理爆炸的能量物理爆炸如压力容器破裂时,气体膨胀所释放的能量(即爆破能量)不仅与气体压力和容器的容积有关,而且与介质在容器内的物性相态有关。
爆炸及其危害
Contents
3.1 爆炸及其分类 3.2 可燃气体爆炸 3.3 可燃粉尘爆炸 3.4 凝相爆炸 3.5 蒸气爆炸
3.2 可燃气体爆炸
➢可燃气体爆炸 ➢单一气体爆炸:气体分解爆炸 ➢混合气体爆炸:可燃气体与空气, 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爆炸
3.2.1 单一气体分解爆炸
例:乙炔受热受压聚合 3C2H2→C6H6+630kJ/mol 当温度达到700℃,压力超过0.15MPa时,未聚合乙炔
项目 7 窗框、钢格 8 木床框和木 玻璃件 9 门、防火门 10 木门 11架空蒸汽管
12 架空高压线
0~50m 100% 100%
100% 100% 完全会 毁坏
—
100~200m 50% 50%
50% 50% 防护板100%,保 温层50%损坏 断线
100~200m 60% 60%
60% 60% —
爆炸概述
爆炸的破坏作用
➢ 冲击波:直接的、主要的破坏力量 冲击波是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火球猛烈向外膨胀、压缩周 围空气形成的高压气浪。它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随距离 的增加,传播速度逐渐减慢,压力逐渐减小最后变成声波。
➢ 破片:容器发生粉碎性的爆炸,碎片冲击将造成大面积的 伤亡。
➢ 地震波:爆炸使物体产生震荡,造成建筑物松散、开裂。 ➢ 有毒气体:CO、NOx、H2S、SO2等 ➢ 二次破坏:引起房屋倒塌、火灾、有害物质泄漏引起的中
( 2006-04-11 21:02:52 )
遵义一炼铁厂剧烈爆炸 8名工人被烧伤,强烈冲击波震裂周围民房
化学爆炸三阶段
化学爆炸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物质受到外界激发发生高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 量热能和生成大量气体;
第二阶段,热能加热气体产物,以一定的形式(定容、绝热) 转化为压缩能;
爆炸基础知识
6
门窗部分破坏,玻璃破碎,屋面瓦部分掀掉,顶棚抹 灰脱落
7 砖墙部分破坏,屋面瓦部分翻动,顶棚抹灰部分脱落
8 房屋玻璃完全无损
超压ΔPk/105pa >2.0
1.0~2.0 0.5~1.0 0.3~0.5 0.15~0.3 0.07~0.15 0.02~0.07 0.001~0.05
为防止冲击波对周围建筑物的破坏,可确 定一个距爆炸物质存放地点的安全距离。安全距 离可参考下式进行计算:
• 式中 n0为1分子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氧
分子数。
• 2.由爆炸下限估算爆炸上限 • 常压下25℃的链烷烃在空气中的爆炸上、下
限有如下关系:
• 如果在爆炸上限附近不伴有冷火焰,上式可
简化为:
• 把上式代入式(4—9),可得
•
• 3.多组元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 两组元或两组元以上可燃气体或蒸气混合
• 四、爆炸极限理论与计算
• 1.根据化学计量浓度近似计算
•
爆炸性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化学计量浓度可以用
来确定链烷烃的爆炸下限,计算公式为
• • 式中
L下=0.55C0
(4—9)
•
C0为爆炸性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化学计量浓度;
• 0.55为常数。
• 如果空气中氧的含量按照20.9%计算,C0的计
算式则为
• 三、常见爆炸类型
•
1.气体爆炸
• (1)纯组元气体分解爆炸
•
具有分解爆炸特性的气体分解时可以产生相当数
量的热量。在高压下容易引起分解爆炸的气体,当压
力降至某个数值时,火焰便不再传播,这个压力称作 该气体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
• (2)混合气体爆炸
爆破爆炸的危害作用及预防措施
安全撤离与现场清理
01
安全撤离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现场人员有序撤离,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02
现场清理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排查,确保无遗留危险物质,恢复交通和秩序。
03
事故调查与总结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防措施和管理制度
。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在布置药包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需 求进行综合考虑。药包位置和间距的合理 布置能够提高爆破效果和安全性。例如, 在岩石爆破中,应选择合适的孔位和孔深 ,确保岩石能够被均匀破碎;在水下爆破 中,应选择合适的炸药类型和布置方式, 确保水下施工的安全性。
装填药包时的注意事项
总结词
在装填药包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注意安全距离和飞石防护等问题。
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爆破规模等。
飞石安全距离
1 2 3
定义
飞石安全距离是指,在爆破作业过程中,为了保 护人员和设备免受飞石的伤害,需要与爆破源保 持的最小距离。
计算方法
根据爆破作业的方式、地形条件、飞石的飞行速 度和方向等因素,通过计算和实地勘测来确定飞 石安全距离。
影响因素
地形条件、飞石的飞行速度和方向、爆破方式等 。
详细描述
在装填药包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注意安全距离和飞石防护等问题。装填 药包时易发生飞石等危险情况,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应注意保 持安全距离,避免因过近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03
CATALOGUE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
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定义
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是指,在爆破作业过程中,为了保护人员和设 备免受空气冲击波的伤害,需要与爆破源保持的最小距离。
产生爆炸的原因有什么
产⽣爆炸的原因有什么 爆炸是⼀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同时破坏性极强。
所以⽇常⽣活中要防⽌爆炸的发⽣。
下⾯店铺给⼤家分析产⽣爆炸的原因。
爆炸的原因 1.物理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锅炉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其原因是过热的⽔迅速蒸发出⼤量蒸汽,使蒸汽压⼒不断提⾼,当压⼒超过锅炉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爆炸。
⼜如,氧⽓钢瓶受热升温,引起⽓体压⼒增⾼,当压⼒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即发⽣爆炸。
发⽣物理性爆炸时,⽓体或蒸汽等介质潜藏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会造成巨⼤的破坏和伤害。
上述这些物理性爆炸是蒸汽和⽓体膨胀⼒作⽤的瞬时表现,它们的破坏性取决于蒸汽或⽓体的压⼒。
2.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由化学变化造成的。
化学爆炸的物质不论是可燃物质与空⽓的混合物,还是爆炸性物质(如炸药),都是⼀种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在外界⼀定强度的能量作⽤下,能产⽣剧烈的放热反应,产⽣⾼温⾼压和冲击波,从⽽引起强烈的破坏作⽤。
爆炸性物品的爆炸与⽓体混合物的爆炸有下列异同。
(1)、爆炸的反应速度⾮常快。
爆炸反应⼀般在10-5~10-6S间完成,爆炸传播速度(简称爆速)⼀般在2000m/s~9000m/s 之间。
由于反应速度极快,瞬间释放出的能量来不及散失⽽⾼度集中,所以有极⼤的破坏作⽤。
⽓体混合物爆炸时的反应速度⽐爆炸物品的爆炸速度要慢得多,数百分之⼀⾄数⼗秒内完成,所以爆炸功率要⼩得多。
(2)、反应放出⼤量的热。
爆炸时反应热⼀般为2900~6300kJ/kg,可产⽣2400~3400℃的⾼温。
⽓态产物依靠反应热被加热到数千度,压⼒可达数万个兆帕,能量最后转化为机械功,使周围介质受到压缩或破坏。
⽓体混合物爆炸后,也有⼤量热量产⽣,但温度很少超过1000℃。
(3)、反应⽣成⼤量的⽓体产物。
1kg炸药爆炸时能产⽣700~1000L⽓体,由于反应热的作⽤,⽓体急剧膨胀,但⼜处于压缩状态,数万个兆帕压⼒形成强⼤的冲击波使周围介质受到严重破坏。
爆炸后果讲解
重大事故后果分析方法:爆炸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
它通常借助于气体的膨胀来实现。
从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来看,爆炸就是物质剧烈运动的一种表现。
物质运动急剧增速,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
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
一般将爆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的能量以一定的形式(定容、绝热)转变为强压缩能;第二阶段强压缩能急剧绝热膨胀对外做功,引起作用介质变形、移动和破坏。
按爆炸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就是物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造成爆炸发生的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仅是介质的状态参数。
例如锅炉、压力容器和各种气体或液化气体钢瓶的超压爆炸。
化学爆炸就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例如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化学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发生过程中介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爆炸的能源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化学爆炸有3个要素: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和生成气体产物。
从工厂爆炸事故来看,有以下几种化学爆炸类型:(1)蒸气云团的可燃混合气体遇火源突然燃烧,是在无限空间中的气体爆炸;(2)受限空间内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3)化学反应失控或工艺异常造成压力容器爆炸;(4)不稳定的固体或液体爆炸。
总之,发生化学爆炸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爆炸影响范围较大,而物理爆炸仅释放出机械能,其影响范围较小。
1 物理爆炸的能量物理爆炸如压力容器破裂时,气体膨胀所释放的能量(即爆破能量)不仅与气体压力和容器的容积有关,而且与介质在容器内的物性相态有关。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的概念和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快速转变,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因为形成爆炸系统的高压气体作用于周围物体,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因物质而异,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状态或压力的突然变化引起的爆炸称为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汽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爆炸性爆炸炸药是为实现可控爆炸而专门设计和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爆炸性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
其爆炸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造成巨大灾难。
爆炸有哪些破坏作用?
爆炸有哪些破坏作用?
爆炸的破坏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震荡(地震)作用
在遍及破坏作用的区域内,有一个能使物体震荡,使之松散的力量。
2.冲击波作用
爆炸能够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使周围空气发生强烈震荡,通常称之为冲击波。
在距爆炸中心一定范围内,建筑物受到冲击波的作用,将会受到破坏或造成伤害。
爆炸冲击波的强度是以标准大气压(101. 325kPa)来表示的。
3.碎片的冲击作用
机械设备等在发生爆炸时,变成碎片飞出去,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
碎片飞散范围,通常在100~150m左右。
碎片的厚度越小,飞散的速度越大,危害越严重。
4.热作用(火灾)
爆炸温度在2000~3000℃左右。
通常爆炸气体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质而言,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有时冲击波还能起到灭火作用。
但建筑物内留存的大量热量,会把从破坏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点燃,使建筑内的可燃物
全部起火,加重爆炸的破坏。
爆炸事故的种类特征和事故类型.
爆炸事故的种类特征和事故类型爆炸是指大量能量(物理或化学)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光、热等能量形态的现象。
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的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事故是指人们对爆炸失控并给人们带来生命和健康的损害及财产的损失。
多数情况下是指突然发生伴随爆炸声响、空气冲击波及火焰而导致设备设施、产品等物质财富破坏和人员生命与健康受到损害的预料之外现象而言的。
1.爆炸事故种类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1)物理性爆炸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的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
例如,容器内液体过热气化引起的爆炸,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2)化学性爆炸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成三类。
①简单分解爆炸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
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
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振动即引起爆炸。
②复杂分解爆炸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之。
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
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
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属于这一类。
③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而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
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
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两类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2.爆炸事故的特点爆炸事故通常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爆炸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常常难以预料,隐患在未爆发之前,人们容易麻痹大意,一旦发生则又措手不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A) 3A)
为比容: 其中 V为比容:V = 1/ ρ
如果介质为理想气体,则其状态方程为: 如果介质为理想气体,则其状态方程为:
PV = RT
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4 - 4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V e= k −1
代入( 3A) 代入(4-3A)得:
P (k +1)V0 − (k −1)V1 1 = P (k +1)V1 − (k −1)V0 0
空气冲击波压力曲线
表3-10 不同超压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破坏 等级 1 2 3 4 5 6 7 8 砖木结构完全破坏 砖墙部分倒塌或缺裂、土房倒塌 砖墙部分倒塌或缺裂、 木结构梁柱倾倒,部分折断,砖结构屋顶掀掉, 木结构梁柱倾倒,部分折断,砖结构屋顶掀掉,墙部 分移动或裂缝, 分移动或裂缝,土墙开列或部分倒塌 木板隔墙破坏,木屋架折断,顶棚部分破坏 木板隔墙破坏,木屋架折断, 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掀掉, 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掀掉,顶棚部分破坏 门窗部分破坏,玻璃破碎,屋面瓦部分掀掉, 门窗部分破坏,玻璃破碎,屋面瓦部分掀掉,顶棚抹 灰脱落 砖墙部分破坏,屋面瓦部分翻动, 砖墙部分破坏,屋面瓦部分翻动,顶棚抹灰部分脱落 房屋玻璃完全无损 建筑物破坏程度 超压∆ 超压∆Pk/105pa >2.0 1.0~2.0 0.5~1.0 0.3~0.5 0.15~0.3 0.07~0.15 0.02~0.07 0.001~0.05
(4)冲击波特点: 冲击波特点: (1)冲击波波阵面前后介质状态在极小范围 内发生突跃变化,其差值为有限量; 内发生突跃变化,其差值为有限量; (2)冲击波传播速度永远大于未扰动介质中 的声速;对于已扰动介质, 的声速;对于已扰动介质,其传播速度小于该 介质当地声波速度; 介质当地声波速度; 冲击波波速与其强度有很大关系, (3)冲击波波速与其强度有很大关系,而声 波则不然。 波则不然。 没有外界能量的支持, (4)没有外界能量的支持,冲击波传播因消 耗能量而逐渐衰减为音波而趋于消失。 耗能量而逐渐衰减为音波而趋于消失。
它直接造成机械设备、装置、容器和建筑物 的毁坏和人员的伤亡,后果往往是严重的。 机械设备和建筑物被冲击后,会变成碎片飞 出。碎片一般在100m~500m内飞散,会在相当范 围内造成危险。在一些爆炸事故中。由于爆炸碎 片击中人体造成的伤亡常占较大的比例。
4.1.2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的形 成 爆炸物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 以极高的速度膨胀,象活塞一样挤压其周围空气, 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给这压缩的空气 层,空气受冲击而发生扰动,使其压力、密度等 产生突跃变化,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成为冲 击波。
超压∆ 超压∆Pk/105pa <0.2 0.2~0.3 0.3~0.5 0.5~1.0 >1.0 损伤程度 无伤 轻微挫伤 听觉器官损伤,中等挫伤骨折等 听觉器官损伤, 内脏严重挫伤,可引起死亡 内脏严重挫伤, 可大部分死亡 损伤等级 无伤 轻微 中等 严重 极严重
普通炸药在空气中爆炸,使人致死距离可按 下式估算:
Rm = 1.1 W b Rm = 2.7 W b
W < 300kg b W > 300kg b
Rm—使人致死距离,m;
4.1.3 造成火灾
爆炸发生后,爆炸气体产物的扩散只发生在 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来说,不足以造 成起火燃烧,而且冲击波造成的爆炸风且还有灭 火作用。但是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 会把从破环的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易 燃、可燃液体的蒸气点燃,也可能把其它易燃物 点燃引起火灾。
为防止冲击波对周围建筑物的破坏,可确 定一个距爆炸物质存放地点的安全距离。安全距 离可参考下式进行计算:
Rs = K W b
Rs—周围建筑物距爆炸物质的安全距离,m; Wb —炸药重量(kg) K一安全系数。安全系数K的值决定于建筑物 所要求的安全等级及周围有无防爆土围墙。K值参 见表3-11。
通过动物试验得知,冲击波对人体的伤害作用 主要是破坏人体血管、肺细胞及支气管,亦能伤害 胃肠及隔膜。 冲击波对人损伤程度
现分析每道波的波速。 现分析每道波的波速。
D = c0 + v0 1 道波: 第2道波: D2 = c1 + v1 道波: 第n道波: Dn = cn−1 + vn−1
第1道波: 道波: 根据压缩波特性,显然有: 根据压缩波特性,显然有:
vn−1 > ... > v2 > v1 > v0
Qc = kRT ,∴cn−1 > ... > c2 > c1 > c0
dp 声速 c = dρ
对于理想气体 c = kRT
以上提到的压缩波、稀疏波以及声波, 以上提到的压缩波、稀疏波以及声波,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波阵面处的状态参数是 个微分量, 个微分量,未扰动区到扰动区的状态参数是 渐变的,这种扰动称为弱扰动, 渐变的,这种扰动称为弱扰动,这些波都称 弱扰动波。 为弱扰动波。 弱扰动波的波速度均等于该介质中的声速。 弱扰动波的波速度均等于该介质中的声速。
第4讲 爆炸的破坏形式及破坏力
§4.1 爆炸的破坏形式 爆炸的破坏形式通常有直接爆破作用、冲 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等三种。 4.1.1 直接的爆破作用 爆炸物质爆炸后对周围设备和建筑物的直接 的破坏作用。 这种破坏作用的大小决定于爆轰波阵的压力 和爆炸压力的大小以及爆炸产物在作用目标上所 产生的冲量。
§4.2 冲击波 (1)压缩波的基本概念
P P P1 扰 P0 x 动 区
未扰动区
P0 x
F
在无限长气筒活塞右侧充满压力为P0的气体, 当活塞在压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时,会在活塞 中产生一个自左向右传播的波, 扰动传播后, 使介质状态参数(P、ρ、T)增加,这样的波称为 压缩波。反之,波阵面过后使介质状态参数(P、 ρ、T)降低的波,称为稀疏波。 声波——扰动区内介质质点运动是振动的, dp c= 即有周期性,有压缩也有稀疏, dρ 所以既不是压缩波也不是稀疏波。
P − P = ρ0 (D − u0 )(u1 − u0 ) 1 0
(4 - 2 )
由能量守恒定律: 由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内能量的变化应等于 外力所做的功,介质的能量是其内能和动能之和。 外力所做的功,介质的能量是其内能和动能之和。
1 1 2 ρ1(D − u1)[e1 + (D − u1) ] − ρ0 (D − u0 )[e0 + (D − u0 )2 ] 2 2 (4 - 3 ) = P (D − u0 ) − P (D − u1) 0 1
(2)冲击波的形成
当活塞从静止状态向右作等加速度运动 活塞右侧邻近的介质首先受到压缩, 时,活塞右侧邻近的介质首先受到压缩,压 力、密度增大,这种状态的变化向右传播开 密度增大, 形成一右行弱压缩波。 去,形成一右行弱压缩波。 当活塞再作等加速运动时, 当活塞再作等加速运动时,则在已经被 第一个弱压缩波扰动过的介质中又有一个新 的弱压缩波传播。 的弱压缩波传播。 显然,倘若活塞做连续等加速度运动, 显然,倘若活塞做连续等加速度运动, 便有一系列相应的弱压缩波向右传播, 便有一系列相应的弱压缩波向右传播,介质 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 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
冲击波的破 坏 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极快,它可以在周围环境 中的固体、液体、气体介质(如金属、岩石、建 筑材料、水、空气等)中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 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和使人员伤亡。冲击波 还可以在它的作用区域内产生震荡作用,使物体 因震荡而松散甚至破坏。
冲击被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其波阵面上的超 压引起的。在爆炸中心附近,空气冲击被波阵面 上的超压可达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冲击波在 传播过程中超压降低很快。
(5)冲击波的超压 冲击波的波阵面上的超压与产生冲击波的能量 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体爆炸能量越 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冲击波强度越大,波阵面上的超压也越大。 大,冲击波强度越大,波阵面上的超压也越大。 在平坦地形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超压: 在平坦地形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超压:
(3)冲击波的基本方程
平面正冲击波的传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流入与 流出波阵面的物质的质量相等。 流出波阵面的物质的质量相等。即:
ρ0 (D − u0 ) = ρ1(D − u1)
(4 - 1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运动物体动量的变 化等于外力作用的冲量。: 化等于外力作用的冲量。:
(4-3B) 3B)
其为理想气体的冲击波绝热方程或Hugoniot 其为理想气体的冲击波绝热方程或Hugoniot 方程。其中绝热指数, 一般取1.4. 方程。其中绝热指数, k = cp / cv,一般取1.4.
V0 V
将方程( 3B)绘在P 将方程(4-3B)绘在P-V图,得到一向上凹的曲线, 得到一向上凹的曲线, 称为空气冲击波绝热曲线。 称为空气冲击波绝热曲线。 将方程( 2A)绘在P 将方程(4-2A)绘在P-V图,得到一直线,称为波速线。 得到一直线,称为波速线。 冲击波绝热曲线是不 冲击波绝热曲线是不 同强度的冲击波通过同一 介质初态时, 介质初态时,所达到的一 系列终态点联成的曲线, 系列终态点联成的曲线, 而不是过程线。 而不是过程线。 冲击波的波速线是相 冲击波的波速线是相 同的冲击波传过具有同一 初始状态的不同介质所达 到的终点状态的连线 冲击绝热曲线方程和波速线
可见,当活塞做连续加速运动时, 可见,当活塞做连续加速运动时,在其右 侧便产生一系列的压缩波,并且后者的波速大 侧便产生一系列的压缩波,并且后者的波速大 于前者的波速,后波追赶前波,一旦后面的压 于前者的波速,后波追赶前波, 缩波都赶上了第一个波, 缩波都赶上了第一个波,便迭加形成了压力突 跃升高的冲击波,它的波阵面是突跃面, 跃升高的冲击波,它的波阵面是突跃面,波阵 面上压力、密度、 面上压力、密度、温度和介质运动速度等参数 都突跃升高。 都突跃升高。 由此得出,冲击波是波阵面过后,介质状 由此得出,冲击波是波阵面过后, 是波阵面过后 态参数突跃变化的一种强压缩波。 态参数突跃变化的一种强压缩波。 波阵面的传播速度称为冲击波波速 冲击波波速。 波阵面的传播速度称为冲击波波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