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 知识点精讲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词句段的运用》优质课件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词句段的运用》优质课件
2.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 就不愁没钱花。
你知道这两种不同的句子要怎么读吗?
读反问句语气要更加强烈一些, 更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表 现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读陈述句要 平和一些。
想想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要怎么说。
有清洁工打扫,你 就可以乱丢垃圾吗?
有清洁工打扫, 你也不可以乱 丢垃圾。
想想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要怎么说。
这真的是我梦寐以 求的礼物吗?
这真的是我 梦寐以求的
礼物吗?
小结
在不同的情况下,弄清楚所
要表达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意图, 选择合适的语气,达到愉快的交 流效果。
1.课后习题。 2.课时达标练习册
的岳飞
大义凌然的 刘胡兰
读下面两个例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
1.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 中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呢?”
2.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是我们中 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呢?”
第一个句子是反问句,第二个句子是陈述句。
1.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 还愁没钱花?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语文园地七
01.导入 目录 02.知识讲解
Contents
03.课堂练习 04. 小结
导入
语文?
词句段运用
◎读读想想,下面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lĭn
大义凛然
wèi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bĭng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ē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志存高远 的周恩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品课件(共56张PPT)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品课件(共56张PPT)
语文园地七
交流平台
我发现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 内容,如《观潮》《梅兰芳蓄须》。
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普罗米修斯》。
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共写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 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 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 要内容了。
日积月累
别董大
[唐]高 适
xūn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简介
高适 (约704—765),字达夫,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 岑”,又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 “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 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 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 集》等传世。
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 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示例:小明,你怎么能这 么说呢?如果人人都乱丢垃圾, 那清洁工该多辛苦啊!爱护环 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我 们人人都应该做保护环境的小 卫士。
mèi
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 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示例:哇,这真 的是给我的礼物吗? 我真是太开心啦!
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 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别董大①
①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 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
②黄云:天上的乌云,
[唐]高 适 第一,故称“董大”。
在阳光下,乌云是暗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③白日曛:太阳黯淡
黄色,所以叫黄云。 北风吹雁雪纷纷。 无光。曛,昏黑。
志存( 高 )( 远 )
精忠报( 国)( )
大义( 凛 )( 然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课件(共22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课件(共22张PPT).ppt

形容人的精神品质
志存高远
大义凛然
精忠报国
英勇无畏
这么娇嫩、美丽的花,我们不能折 这。么娇嫩、美丽的花,我们怎么能折呢 ? 如果我们看到小朋友折花,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小朋友,公园里的花是大家的,我们每个 人都折两朵,还怎么能看到眼前的美景呢?
日积月累
别董大
[唐] 高适
xūn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写书信。
迅速翻阅本册课文,找一找本学期所 学的课文中有哪些是可以运用上述三种方 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到表格中。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写事的记叙文
方法
课文题目
题目提示
《观潮》《走月亮》《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爬天都峰》
西》
诗歌前两句写景,渲染浓浓 的离别情,后两句是对友人 的鼓励和劝慰。全诗语言朴 实,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 的名篇。
日积月累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
深厚的人; 君——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诗
人的朋友董大。
日积月累
此时此地此景,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刻如果你是高适,你会怎么说?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人
哪个不知道你啊!
日积月累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否定词Leabharlann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PPT课件

第二章节
词句运用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
些人。
lǐn
wèi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bǐnɡ
ē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志存高远】 指志向远大,有雄心壮志。 【精忠报国】 以极大的忠诚报效国家。 【大义凛然】 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 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 非常勇敢,毫不畏惧。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含有“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找出这些要素,合理地组合在 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事件较多的, 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抓关键句法、段意合并法。
演练台: 最近你读了什么文章?试着归纳文章主
要内容吧!
读书卡 1.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台 好朋友的爸爸工作调动,他也要随着爸
爸去外地读书。好朋友闷闷不乐,看到这情 境,我用唐代高适的诗句“_莫__愁__前__路__无__知__己__, _天__下__谁__人__不__识__君___”来安慰好朋友,激励他 抖擞精神去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
素材库(描写送别的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董大。
【作者简介】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传 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 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 神。
【诗意】
黄云漫天,太阳光昏暗朦胧,北风扬雪, 大雁南飞在高空。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 知心朋友,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课件(32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课件(32张ppt)

结合情境,尝试运用。
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觉得该怎样回答才更为恰当呢?
情境一: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 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情境二: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 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我认为情境一中,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理由是( )。 我认为情境二中,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理由是(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知识拓展
送别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景三:小明为语文作业中的扩词题而苦恼,你 提醒他:( )
A.“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B.“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我的理由是:
情景四:妈妈答应了五一节后就给你买一条新裙子, 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多天,总是支吾着一直不买,你 想对她说:( )
A.“妈妈,你说的话难道不算数了吗?” B.“妈妈,你说话必须要算数哟。” C.“妈妈,你不是常叮嘱我要做一个有信用的人吗?”
朗读节奏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结合插图和古诗,请你
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
理解古诗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想象情景,齐读第一、二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图文讲解+练习

(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一、交流平台我发现他们交流了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还举了例子。

第一个小朋友发现了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题目拓展法。

第二个小朋友发现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要素归纳法。

第三个小朋友发现弄清文章中的几件事,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事件串联法。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赞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成语,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成语。

志存高远:指立志很高远。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没有畏惧。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1)第一组例句中的第一个例句是两个反问句,一方面表达的意思更肯定,另一方面看出少年周恩来在疑惑中思考与追问,朗读时一定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且一次比一次强烈;第二个句子是把第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了,只强调了“为什么不能去”这一个疑惑,朗读时疑问语气没有第一组的强烈。

(2)第一个例句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也更肯定,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第二个例句是陈述句,语气平缓,表达的效果没有第一句强烈,读的时候,语调稍平。

三、日积月累1.作者简介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

早年仕途失意。

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

有《高常待集》。

2.古诗诗意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美课件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美课件ppt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 果,也能帮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女娲补天》这篇课文,起因是天 塌了、地裂了,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经过是女娲寻找、冶炼五彩石,把 天补上了;结果是那天边五彩的云霞就 是女娲补天的地方,把起因、经过、结 果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我还知道
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凿壁偷光、韦 编三绝、囊萤映雪、闻鸡起舞是形容勤奋 好学的人的。
助人为乐、拔刀相助、舍己为人、雪 中送炭、锄强扶弱、见义勇为、慷慨解囊、 古道热肠是形容乐于助人的人的。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 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这首诗 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 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却没有因 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 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是我们
中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呢?”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美课件(共58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美课件(共58张PPT)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碰到有的文章谢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 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 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破题,从文章题目中思索出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六要素,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综合法。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提炼重 点,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视死如归的( 江姐、方)志敏 ☆铁面无私的( 包拯、海)瑞 ☆秉公执法的( 徐有功、)寇准 ☆刚正不阿的( 于谦、黄)庭坚
第2课时
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不同的语气,然后想想在 后面的两个情境中你要怎么说,写下来读一读。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 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 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词句段运 用
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 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 阿
我会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成语。 1.( 志存高远)意思为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
抱负、追求卓越等。
2.( 精忠报国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3.(大义凛然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4.( 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3.了解文章讲了几件事,每件事讲了什么, 把几件事连起来,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的是少年周恩 来的故事,这是他在修身课上说的一句话。他 为什么说出这样有志气的话呢?课文通过两件 事剖析了他的心迹。弄清三件事的关系,自然 就把握住了文章主要内容。
4.我们还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语 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呼风唤 雨的世纪》,我们可以抓住“呼风唤 雨”一词读文,从而感知20世纪一百 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PPT

拓展积累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小明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都想那样 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那清洁工要多干多少工作 呀?
(2)这难道是真的吗?我梦寐以求的生日礼 物竟然就在眼前了。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日积月累
别董大
( 唐 ) 高 适 无钱之人脚杆硬,有钱之人骨头酥。
志正则众邪不生。 才自清明志自高。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词语解释
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 行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日落时的云彩。 曛:昏暗。 曛:君:指的是董大。 前路:指将来的生活。
诗意理解
满天是金黄的晚霞,太阳只剩几缕夕阳余 光,北风吹着南飞的大雁,雨雪纷飞。不要 担心将去的地方没有知心友人, 天底下哪有人不知道您的大名 呢?
语文园地七
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 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如《普 罗米修斯》。
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共写了 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 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这些词语都是形 容有远大志向,正直
无私的人的。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 牺牲生命。
铁面无私: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四上语文园地七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
一、交流平台
我发现他们交流了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还举了例子。

第一个小朋友发现了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题目拓展法。

第二个小朋友发现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要素归纳法。

第三个小朋友发现弄清文章中的几件事,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事件串联法。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赞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成语,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成语。

志存高远:指立志很高远。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没有畏惧。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1)第一组例句中的第一个例句是两个反问句,一方面表达的意思更肯定,另一方面看出少年周恩来在疑惑中思考与追问,朗读时一定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且一次比一次强烈;第二个句子是把第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了,只强调了“为什么不能去”这一个疑惑,朗读时疑问语气没有第一组的强烈。

(2)第一个例句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也更肯定,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第二个例句是陈述句,语气平缓,表达的效果没有第一句强烈,读的时候,语调稍平。

三、日积月累
1.作者简介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

早年仕途失意。

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

有《高常待集》。

2.古诗诗意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3.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图文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