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原)(完整资料).doc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在数控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学完《机 械制图》《工程力学》、 《机械制造基础》( 《金属 工艺学》)课程以后开讲,可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课程同时开设,开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 《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机床》、《夹具设计》等专 业课打下基础。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及结构分析 齿轮范成实验 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 减速器的拆装实验
➢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课程 设计可以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学会将各类机构进行组合设计,既能巩固和应 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方法,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技 术资料、运算、绘图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课程设计内容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独 立工作能力为主,强调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确定,使学生能把课堂学到的各自成章、彼此独立 的各种机构根据应用场合和设计要求合理地运用到具体设计中,达到培养锻炼学生从整体角 度综合考虑设计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能满足教学要求,符合生产实际,能包括课程大部分内容的部件,如 减速器或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一般选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宜,有条件的也可选双 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或单级蜗杆蜗轮减速器。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在本课程学完之后进行,为期两周。
三、 教学形式和方法
本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向实践 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注重习题课
讲评是纠正学生错误认识,形成能力的一个重要 教学环节。
讲评内容一般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题目为主 (如:带传动的设计、齿轮传动的设计或轴的结 构设计等)。
适时讲评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策略、补缺知识的 遗漏点、理清思路、建立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原)(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1.课程的性质、作用根据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性质与作用。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每届有170人左右学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制造业。
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相近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等。
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上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职业基础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职业技术课程。
对学生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是学生获得职业基础能力的桥梁与纽带。
2.课程目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选用、维护和改造简单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4)学会查用图表、标准、规范和手册等技术资料。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改造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初步能力。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1)教材特点根据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选定的文字教材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陈立德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设计基础》。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等基础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而本课程的学习又为后续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自动化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
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和设计计算方法。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和执行机构。
具备初步的机械零件结构设计和选用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部件和机械系统设计等四个模块。
1、机械传动带传动: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弹性滑动现象;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链传动:链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受力分析;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成、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和蜗杆传动的特点和设计计算。
轮系:轮系的类型和功用;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机械设计说课稿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谭小波来自模具与汽车工程学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本次说课包括四部分:说教学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
1、教学分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程选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丁洪生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
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用书,权威性较高。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中平面四杆机构由于其结构简单、应用广泛,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接近实践的纽带。
学好本节课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兴趣,同时对学生建立工程意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是我校模具与汽车工程学院09级学生。
就本年级实际学情,有如下特点:专业能力需求:学生跨出校门将走进各种机械职业岗位,他们需要具有①分析机械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的能力;②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分析:近7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想跳出农门,愿意学习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技能性强的课程;同时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学习起点能力分析:①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机器、机构等专业基础知识;②第二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知识点的学习,为本节课“平面四杆机构”的分析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材处理处理一:将本小节中的第一个问题—运动副做为预习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依据:(1)知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2)第二章的讲解,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适于学生自学。
处理二:将“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削弱不讲,留给学生课后选学。
依据:(1)此处大纲未做要求;(2)处理之后的知识内容,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处理三:在双摇杆机构中,增添了“等腰梯形机构”的讲解。
依据:切合生产实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理论授课内容包括机械设计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设计
计算等。
实验内容包括机构运动简图的 测绘、齿轮范成原理及齿轮参 数测定、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
等。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轴系零部件设计
系统介绍轴系零部件(如轴承、轴、联轴 器、离合器等)的结构、类型、特点以及 设计计算方法。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教学 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和辅导,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讲授、演 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
阐述机械设计的基本定义、目的和任务, 以及机械设计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零件 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磨性等基本要 求和设计准则。
机械传动设计
深入剖析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 齿轮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以 及设计步骤和方法。
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和 创新性的培养。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 决中。
难以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 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实施项目化教学
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以实 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参 与项目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大家好!我是机械工程学院周延昌,今天我进行的是《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我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说课:1.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过程;4.教学方法与手段;5.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6.教学评价。
一、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由静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4门课整合而成。
内容:典型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相应的国标;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本课程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之一,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是后续将要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普通机加实训、数控编程与操作、机床结构等的基础。
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典型机械插齿机的构造。
该机械中包含了齿轮传动,带传动、四杆机构、轴、螺栓等。
参照该机构本课程打破了以陈述性知识讲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将整个课程分为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内容设计由简单到复杂进行编排,前6个学习情境组合在一起就是第7个学习情境——减速器设计。
整个过程基于工作过程模式进行课程设计,采用学做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采用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
对每一个学习情境进行单独考核。
不再考核简单的背诵和记忆力,而是考核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7个学习情境中每个情境的知识内容与要求、技能内容与要求如图所示。
通过该图表明确了所学知识点。
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有一定的资源支撑,教学资源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设计及分析一、学科地位与内容1.课程地位《机械设计基础》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分析、设计、运行和维护机械设备和机械零件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学习有关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是我们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在该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基于先前学习的许多基础理论课(如数学,制图、力学、公差配合等)以及一定的生产知识(如拆装测绘、金工实习等),同时,该课程又为后期专业课得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本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材内容《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教育要求整合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设计》《摩擦学》等课程知识的一本教材。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①阐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
②阐述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③介绍机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依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②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③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2 、能力目标:具备机械设计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
学会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充分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与设计方法。
2、常用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3、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难点:1、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2、齿轮机构与轴等非标零部件的设计四、教学方法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实践性都较强,因此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结合理论课的系统教学法和实践课的场景教学法;2、结合课堂教授与多媒体教学增加直观性;3、并利用挂图和实物模型增加学生的现场感;4、利用学生熟悉食物进行类比教学消除学生对新事物的陌生感;5、通过课后布置随堂小设计作业巩固知识,增加参与感,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零件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特点源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
强调实际工程应用和案例分析
2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通过引入真实的机械设计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
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
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实际机械设 计项目,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实 际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实用教程》
选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集》
配合教材使用的习题集,包含多种题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书籍
01
《机械设计手册》
详细介绍了各种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标准,是机械设计领域的权威工
具书。
02
《机械原理》
着重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机构分析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机械设
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 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
提供学习辅导和答疑
建立学习辅导和答疑机制,帮助学生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 果。
04
课程评价与考核
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 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 导。
成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等成果进行评价, 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ABCD
实验操作
安排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和 实验技能。
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机械设计竞赛,提高其创新能力和 团队合作精神。
03
课程重点与难点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本节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阐述了平面四杆机构的三大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它是分析其它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小节需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概念。
2、掌握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事物本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2、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成为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3、重点与难点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
而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处理(1)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
(2)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
二、教法设计: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指导: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段
4、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边练边教
教
学
教学媒体
方
法
与 手
PPT
动画与视频 工程实物
段
5、教学效果
• 学生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能力有很大
教
提高。
学
• 使学生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线”,再织成 “知识面”。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方
实现了快乐学习。
法 • 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3、教学方法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弥补学生缺乏实践知识的现实,采用了 如下教学方法:
a 模型演示 课堂讲解结合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教学法
学
课程组成员制作了本课程的全部多媒体课件。课件
方
b 多媒体 教学法
内容包含大量的动画或实物动作录像,图文并茂,
法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
c 同类比较 在讲解各种传动时,将不同传动类型联系起来进行
课后作 业完成 情况占 20%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2、课程评价
1、删减过深的、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证明, 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由怕 学到轻松学习。
2、现场教学、贴近生活的设计、视频动画
课
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
评
价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 在生活中选取项目进行教学设计
课 程 特 • 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参与评价 色
学
二年级学生;
特点: 1.许多学生具有厌 学情绪;
方
2. 已学过专业基 础课程,具备了一
法
定的工程制图能力,
与
对机械产品有一定 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一、引言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文档将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等。
二、课程目标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3.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4.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安排如下:1. 机械设计基础原理•机械设计的定义和分类•基本原理:受力分析、材料力学、运动学等•机械设计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2. 机械零件的设计•常见零件的设计方法和原理:轴承、齿轮、联接等•选材和制造工艺的考虑•强度、刚度和精度的计算和评估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可视化仿真和优化设计•技术图纸的编制和标注4.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方法和过程•设计案例分析和评价•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机械设计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演示,展示机械设计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解决思路,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开展机械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和制造,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计算机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仿真和优化,提升学生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五、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机械设计基础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
2.设计项目:学生需要完成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方案和实际制造。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2.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 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一 课 程 定 位
知识目标
教学 目标
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一 课 程 定 位
1、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资 料的搜集;
2、能分析各类机构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类机构的基本
结构,了解各类机构的实际应用;
专科, 1, 11% 硕士, 3, 33% 本科, 5, 56%
学 历 结 构
讲师, 2, 22%
50岁以上, 1, 11%
年 龄 结 构
30-40岁, 2, 22%
♦有工程或企业实践经历教师
7人,占78%。
40-50岁, 4, 45%
20-30岁, 2, 22%
2、校内实践条件
四 课 程 实 施 保 障
平面机构
常用机械传动
常用机械零部件
静 力 分 析
平 面 汇 力 系
拉 伸 与 压 缩
剪 切 与 挤 压
轴 梁 的 的 扭 弯 转 曲
组 合 变 形
平 面 连 杆 机 构 的 组 成
平 面 连 杆 机 构
凸 轮 机 构
蜗 齿 杆 齿 带 链 轮 传 轮 传 传 传 动 系 动 动 动
螺 纹 连 接 与 螺 旋 传 动
补教材封面
课程评价体系
平时 20%
五 课 程 评 价
期末考试 60%
期中测试 20%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六 课 程 特 色
• 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
• 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参与评价
4、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边练边教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学业辅导
学校或学院会配备专业的学业辅导老师或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学业 规划、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考核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 情况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 学习成果。
图书馆资源
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机械设计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资源,学 生可以通过借阅、复印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料。
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专 家学者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业指导与答疑
定期答疑
教师会定期安排答疑时间,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 惑。
个性化指导
问题、新方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将越来越注重智能化设计,利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 技术进行机械优化设计和智能制造。
绿色环保设计
在机械设计中,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设计和制造技术,减少机械制造对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 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典型机械产品设计案例,分 析设计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实验法
通过实验手段,使学生加深对理 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强调实践操 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设 计中。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机械设计的重要性、设计过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难点:机械设计原则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解释机械设计的原则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机械设计基础板书内容:1.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2. 设计过程3. 设计原则4. 设计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设备,并写出设计说明书。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将所学的机械设计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最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主动探索。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 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 设计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
率。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 竞赛,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识点全面覆盖
树立良好的工程意识, 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 作风。
课程内容与结构
常用机构: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 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
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安排。
通用零件:包括螺纹连接、带传动、 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 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等。
课程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 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知识点与技能点梳理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包括机械设计的定义、设计过程、设计准则等基础知识,以及常用的 机械设计方法和技巧。
机械零件设计
包括各种常见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选用原 则等,如齿轮、轴承、联轴器等。
机构设计
介绍机构的组成、分类、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等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常 见机构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实例。
该教材涵盖了机械设计基础的所有核心知识点,包括机械 零件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等内容,有助于学生 全面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在介绍机械设计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教材采用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和照片等辅助说明,使得抽 象复杂的机械设计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方便学生自学 和理解。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共34页
2
器的设计
任务10:减速器中滚动轴承的选用及校核
4
任务11:带式输送机中联轴器的设计
2
合
计
56
课程设计 48
4、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 及应用。
② 通用零件的标准、工作原理、特点、选 用与保养。
① 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 点 ② 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
③ 简单传动机构的设计。
二、教 学 资 源
1、师资保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组现有专职教师3人,企业兼职 教师1人。
1)职称结构:副教授1人,讲师1人,助教2人
2)双师结构:课程组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人,均来自机械制造企业。
2、教学环境
测绘实训室
多媒体教室
3、教材教参
罗 玉 福 主 编 , 2009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
1、课程定位
②岗位群
岗位群
机电产品生产现场操作 机电设备维修维护与管理
机
工 艺 编 制
机 械 产 品 加 工
机 电 设 备 操 作
电 产 品 装 配 与 调
试
机 电 设 备 维 修 维 护
机 电 设 备 管 理
机电 设备 控制 系统 的维 护与 改造
机械加工 工艺与装备
机械设计基础
机电设备营销及售后 技术服务
能力目标
自学和持续发 展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目标
具有创新意识
情
热爱本专业
感
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
技术工作
目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20分钟
5分钟
四、教学实施
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V带设计中,体验了工程设计过程的严密性、
系统性; 将知识点与实践内容融入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学生在完成V带设计任务中,形成了设计严谨、设计责 任、设计安全等职业意识和素质。
五、课程特色
用”变为“应知、应会”。
四、教学实施
项目: §8-4 V带传动设计(举例) 课时:2 目的和要求:
了解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熟悉在特定条件下,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 掌握V带传动设计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实施
教学重点:
V带传动设计
教学难点:
V带型号的确定, 带轮基准直径的确定和调整, 中心距的调整
创新教学,团队合作 项目任务式团队合作的实 训教学,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 渗透; 工学结合,校企共建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 体系。
谢谢!
权重 15% 形式 工作任务 逐项考核 时间 教学全过 程
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和实践 技能相结合
内容 学习态度、答题情 作业等 况
三、教学支撑
教材建设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主 编: 陈立德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8月 教材类别: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参考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邓昭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网络教学资源
我院精品课程网—《机械设计基础》
三、教学支撑
实训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1.课程的性质、作用根据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性质与作用。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每届有170人左右学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制造业。
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相近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等。
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上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职业基础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职业技术课程。
对学生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是学生获得职业基础能力的桥梁与纽带。
2.课程目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选用、维护和改造简单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4)学会查用图表、标准、规范和手册等技术资料。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改造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初步能力。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1)教材特点根据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选定的文字教材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陈立德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书依据高职高专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吸取第二版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修订而成的。
教材突出使用性与针对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
对学生加深课程内容的认识、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
主要参考书:1.《机械设计基础》黄劲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机械设计基础》丘季清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本课程与实践的关系(放在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实际工作,参与设备的论证、预研制、改造或维修的工作,也难免做设计一类的工作,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运动机构或各种通用零、部件,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本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构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这项任务主要通过理论授课来完成。
其中穿插着习题课和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观察实验课。
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第1、2、3、13、17章)和机械中常用机构(第4、5、6章、第12章,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隙运动机构、齿轮系);(2)机械传动(第7~11章,包括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第14、15、16章,包括轴和轴毂连接、轴承、其它常用零部件),并简要介绍了国家标准。
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总共70个教学课时,其中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第1、2、3、13、17章)部分占12个课时,机械中常用机构(第4、5、6章、第12章,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隙运动机构、齿轮系)部分占22课时,机械传动(第7~11章,包括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部分占23课时,通用零部件(第14、15、16章,包括轴和轴毂连接、轴承、其它常用零部件)部分13课时。
教师在制订具体的教学进度计划时,需安排四次观察与认知实验配合教学,每次实验占用2课时,共8个课时。
第一次为综合性认知实验,第二次重点是常用机构的认知实验,第三次重点是机械传动的认知实验,第四次重点是通用零部件的认知实验。
重难点三、教学设计与实施1.学情分析本院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分数较低,理论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自律性差。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开在第三学期,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和数控机床认识实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力学、制图、金工、材料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计算能力,对生产实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且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
2.课程特点本课程中各章之间相对独立性较强,学生一接触本课程会产生一种“没有系统性”,“逻辑性差”等错觉,因此为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课程中,虽然不同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不同,且相互之间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最终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即设计出能够应用的机构、零件等。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中心:机构和零件的原理及选择。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设计能力。
3.教学模式、教法选择和师资条件1)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采用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实物观察实验和学习指导四位一体模式。
(1)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南,教学内容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其内容不能代替多媒体一体化全部教学内容,特别是涉及生产实际、感性认知、形象思维等方面,必须要有多媒体教材来补充。
(2)多媒体教材内容包括:各章节基本内容的讲解、归纳,重、难点内容的专题讲解,现场录像教学,动画及图表、图形的形象演绎等。
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加强直观性教学,做到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3)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实物观察实验:通过机械中常用机构与通用零部件的实物或模型展示,并借助电脑控制技术系统形象地解说,增强真实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4)学习指导主要包括:各章节的基本要求,学习指导,典型例题,习题提示和自我测验。
2)教法选择: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灵活地加以串用或并用。
(1)讲授法教学:对于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涉及设计计算部分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
例如对于“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的推导,以讲授为主,课件感知引导为辅。
讲授法可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快地掌握新知识,加深理解。
(2)演示法教学:对于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部分的教学,以演示法教学为主,讲授引导为辅,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演示的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想、去思考,使学生在直接观察中分析问题、增强感性认识,从而突破难点。
(3)压力教学法:对于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重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和让学生上黑板做题,人为地给学生制造一点学习压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讲“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这一章中,螺纹的类型、特点和参数,常用螺纹连接(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和坚定螺钉连接)的基本特点和选用等基本知识可用提问的方式加以巩固;在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形尺寸的计算、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等的教学过程中,在公式和典型例题讲解之后,出几道典型习题,让学生集体思考,并让几名学生上前计算,再让其他学生纠错,最后老师讲解,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也可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部分。
(4)讨论法:积极开展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机械传动的设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的教学,老师提出问题,让大家开展讨论,可大大增进学生的学生兴趣。
3)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1)我院拥有充足的供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
(2)可供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实训室有钳工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机械基础实训室等。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4人、兼课教师2人、外聘教师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9人,且均具有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比例)。
4.课程设计的实施1)课堂教学中,可以观看生活中常见机构和工程中运用较广机构的录像片及动画,使学生对该课程萌发浓厚的兴趣,认识其重要性,使他们感觉到机械设计并非遥不可及,通过努力学习就能达到。
2)教学组织上,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应用性,可以简化公式的数学推导过程,避免知识内容过深过细,有些推导过程只是为了加深对本概念的记忆,不做掌握要求。
把重点放在结论具体应用上,一般性的内容在广度方面适可而止,节约课时用于实践性环节。
3)在每章内容讲解时,不仅要讲清内容和基本原理,而且要通过举例、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物或模型观察实验,讲请其在工作中的用途。
4)每次课后均有思考题和习题,并有课外作业,课后教师定期辅导和答疑,有助于学生抓住课程重点,加深对课程难点内容的复习和理解。
5)在每章或每个单元内容教学完毕后,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承前启后,让学生对课程的诸多内容有整体认识和系统化意识。
6)为加强重难点的消化吸收,整个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安排习题课,以学生为主体,以习题为平台,积极开展分组讨论活动。
在练习过程中,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例,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讲清具体应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鼓励式教育,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吸收知识、获取营养。
5.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根据我院“2+1”教学改革和数控技术专业中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考核类型为“考试”课。
平时成绩占50%,包括出勤及课堂纪律占20%、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平时测验和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主要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网上评教、教师评学、学院教学督导员抽查、系部或教研室主任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等形式进行反馈,提出教学建议。
同时,通过上课提问、作业批阅、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形式教师掌握教学效果,适时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四、课程教学特色()1.基本思路以课程目标为主线,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从实现各专项能力的需要出发,以“必须”、“够用”为度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教学内容整合,课程内容服务于目标能力,注重人的思维方式,重点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表现方式上体现了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PPT教学课件,将CAI课件、录像插播片、实物模型及现场参观等多种手段科学组合,使教学形象、生动、高效、学生喜闻乐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象化特点和生动性、趣味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