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说课稿(原)(完整资料).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目标

1.课程的性质、作用

根据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性质与作用。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每届有170人左右学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制造业。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相近就业岗位(群)是生产管理等。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上述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职业基础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职业技术课程。对学生完成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获得职业基础能力的桥梁与纽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选用、维护和改造简单传动装置及零部件的初步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

(4)学会查用图表、标准、规范和手册等技术资料。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改造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初步能力。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

(1)教材特点

根据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选定的文字教材是: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陈立德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书依据高职高专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吸取第二版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修订而成的。教材突出使用性与针对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对学生加深课程内容的认识、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

主要参考书:

1.《机械设计基础》黄劲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机械设计基础》丘季清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本课程与实践的关系(放在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实际工作,参与设备的论证、预研制、改造或维修的工作,也难免做设计一类的工作,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运动机构或各种通用零、部件,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构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这项任务主要通过理论授课来完成。其中穿插着习题课和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观察实验课。

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第1、2、3、13、17章)和机械中常用机构(第4、5、6章、第12章,包括平面连

杆机构、凸轮机构、间隙运动机构、齿轮系);

(2)机械传动(第7~11章,包括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通用零部件

(第14、15、16章,包括轴和轴毂连接、轴承、其它常

用零部件),并简要介绍了国家标准。

课时分配:

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总共70个教学课时,其中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第1、2、3、13、17章)部分占12个课时,机械中常用机构(第4、5、6章、第12章,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隙运动机构、齿轮系)部分占22课时,机械传动(第7~11章,包括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部分占23课时,通用零部件(第14、15、16章,包括轴和轴毂连接、轴承、其它常用零部件)部分13课时。

教师在制订具体的教学进度计划时,需安排四次观察与认知实验配合教学,每次实验占用2课时,共8个课时。第一次为综合性认知实验,第二次重点是常用机构的认知实验,第三次重点是机械传动的认知实验,第四次重点是通用零部件的认知实验。

重难点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1.学情分析

本院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分数较低,理论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自律性差。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开在第三学期,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并进行了金工实习和数控机床认识实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力学、制图、金工、材料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计算能力,对生产实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且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

2.课程特点

本课程中各章之间相对独立性较强,学生一接触本课程会产生一种“没有系统性”,“逻辑性差”等错觉,因此为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课程中,虽然不同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不同,且相互之间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最终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即设计出能够应用的机构、零件等。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

本课程的教学中心:机构和零件的原理及选择。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设计能力。

3.教学模式、教法选择和师资条件

1)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采用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实物观察实验和学习指导四位一体模式。

(1)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南,教学内容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其内容不能代替多媒体一体

化全部教学内容,特别是涉及生产实际、感性认知、形

象思维等方面,必须要有多媒体教材来补充。

(2)多媒体教材内容包括:各章节基本内容的讲解、归纳,重、难点内容的专题讲解,现场录像教学,动画及

图表、图形的形象演绎等。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

多媒体技术,加强直观性教学,做到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3)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实物观察实验:通过机械中常用机构与通用零部件的实物或模型展示,并借助电脑

控制技术系统形象地解说,增强真实感,身临其境,提

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4)学习指导主要包括:各章节的基本要求,学习指导,典型例题,习题提示和自我测验。

2)教法选择:

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灵活地加以串用或并用。

(1)讲授法教学:对于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涉及设计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