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
新城镇化与经济新常态的协同路径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8新城镇化与经济新常态的协同路径分析李河清 华北理工大学黄凡珂 谢菲尔德大学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也可有效促进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新城镇化的主要特征,提出新城镇化与经济新常态的协同路径。
关键词:新城镇化;经济新常态;协同路径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1-0008-01引言新城镇化与经济新常态的协同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态势。
可以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新城镇与经济新常态的协同发展,需要以新的发展眼光,从城镇布局、城镇产业布局以及保障民生等方面着手,提高城镇化整体水平。
一、经济新常态下新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经济新常态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不断发展,传统城镇化也在向转型和升级方面发展,为进一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需要有效解决传统城镇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
在推进城镇转型和升级过程中,需要合理扩张城镇的面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需求为原则,积极围绕产业结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居环境等方面入手,确保新常态下新城镇化更加满足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人的需求,实现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变,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提升质量为基本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新城镇化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外,还要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基本要求,从而促进城镇的合理和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还不完善,为确保新城镇化在合理发展速度下前进,就必须坚持以提升质量为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保障新城镇化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加快新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
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1. 引言1.1 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是指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转变,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新时代的城镇化发展不仅要关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还要注重城乡一体化、数字化技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 正文2.1 新时代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目前的60%,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人,城市化水平较高。
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为城市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比如《城市化推进战略规划(2014-2020)》的发布,明确了城市化推进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化也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城市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新时代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未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望继续加快,为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2 新型城镇化理念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理念不断深化,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镇化的理念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主要是以城市化为核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集聚。
而新型城镇化理念提倡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城乡一体化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型城镇化理念强调城市与农村的有机结合,强调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
它不再仅仅注重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更关注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4年新型城镇化进入全新阶段
汇报人:XX 2024-01-26
目录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与意义 • 2024年新型城镇化全新阶段特征 •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 • 产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机会拓展 •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 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举措 • 总结与展望:迈向更高水平新型城镇化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节能门窗 、绿色建材等,降低建筑能耗。
3
促进绿色出行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推广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 尾气排放。
06
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举措
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深化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提高政 府服务效能。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城镇化强调社会公平和包容 性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1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 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02
0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 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发 展差距和实现全面小康。
04
02
2024年新型城镇化全新阶段特征
人口集聚与产业优化升级
1
人口集聚效应显著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将不断向 城市集聚,形成大规模的城市人口。这 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促 进城市产业的繁荣。
2
产业优化升级明显
在人口集聚的推动下,城市产业将不断 进行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 务业等高端产业将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推动城市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政策建议及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的进程,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充满了期待与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内需拉动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将主要依靠内需的拉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率提高,中国巨大的城市消费市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同时,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规模。
此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也将刺激内需增长。
二、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需要更多的创新驱动。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由“Madein China”向“Create in China”转变的阶段。
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将促进中国经济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支持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
三、产业升级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还需要实现产业升级。
目前,中国经济仍然过分依赖传统制造业,高污染、高能耗的状况有待改变。
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将推动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道路迈进。
四、开放合作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需要更加开放和合作。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
同时,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将得到更广阔的空间。
五、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必须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
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导致环境破坏严重,未来的发展必须寻求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应强化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六、人才和教育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需要加强人才和教育的支持。
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术学院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同时,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新型城镇化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面进 行 改 革 。
[ 关 键词】 新 型城 镇化 ; 模式 ; 路 径
【 作者简介】 隋平, 哈佛大学行为金融法学博士后 , 香港城 市大学金融法学博士, 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
授 . 陕西 西安 7 1 0 1 2 7
【 中图分类号] F 2 9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4 4 3 4 ( 2 0 1 3 ) 0 8—0 1 4 4—0 5
隋 平
【 摘 要】 我 国城镇化程度得到迅速提 高, 但城镇化 的发展存在很 多问题 , 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文章 在 对 有 关 文献进 行 评 述 的基 础 上 , 分 析 了我 国城 镇 化存 在 的 问题 , 然后根 据 一 些地 区摸 索新 型城 镇
化 的 经验 提 出 了未来 新 型城 镇 化 的发 展 模 式 , 最后 提 出需要 在 户籍制 度 、 土地 制 度 和 财税 分 配 制 度等 方
2 ( 0 总 第第 。
2 7 1期 )
A ’ C A D E M 。 I C — F O R U — M
学 术 论 坛
NO. 8, 2 0 1 3
( C u mu l a t i v e l y N O . 2 7 1 )
新 型 城 镇 化 的 模 式 及 路 径 研 究
积的人 口承载力分别从 1 9 9 0年 的 2 3 4 8 7 . 1人/ 平
方公 里 和 2 6 0 1 1 . 6人/ 平方公里 降为 2 0 0 9年 的
1 6 3 1 8 . 7人/ 平方 公 里和 1 6 0 5 7 . 6人/ 平 方公 里 。 与 发 达 国家 城市 人 口密度 相 比 ,我 国城 市人 口承 载力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_张永岳
JO URNAL O 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1,2014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张永岳王元华(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摘要: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其路径选择是必须被重视的问题。
在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根据国情探索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
其内涵主要是:因地制宜,以大带小,强化大城市的集聚效应;综合布局,点面结合,促进城市群的形成;逐步推进,产业支撑,以城市为先导梯度推移城镇化;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上”“下”结合推进城镇化;统筹发展,生态智慧,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智慧城市。
该推进该路径的着力点在于,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教育以及公民意识建设,加快土地制度等改革,扫清城镇化进程中的障碍等。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集聚经济;推进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自1978年的17.92%上升到了2012年的52.6%,以超过1%的年均速度提升。
城镇化率是连续均衡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标志,是产业结构变化等因果链条上的各种事件的综合体现。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城镇化质量不高,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城镇化如何继续往前走,乃是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领域,对此,中共“十八大”之后我国明确提出了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那么,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有鉴于此,本文共分四部分研究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首先研究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典型国家城镇化的路径,再次剖析我国城镇化即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最后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中的着力点。
我国新型城镇化创新路径探析
关键 词 :城 镇 化 产业 聚 集 生态 文明
城 镇 化 建 设 理 论 演 化 变 革同观点 :埃尔德里奇较早提 出:人 1 3
应 的持续恶化 ,使得反增长对缩减经济规 模而言是必要的 , 也是值得的。因此 , 其目 标应该是用一种非增长 的社会来代替 目前 增长的社会。 他们的主要结论: 只要在社会 与环 境生命 支持 系统 保持平衡 的情况下 , 减少资产 、 人1 : 3 及不必要 的包袱 , 人类社会 就可 以在转折和衰退 的过程中保持“ 繁荣” 。
基金 项 目:2 ( ) 1 3年 度河 北省社会 科 学发展 研 究课题 “ 以产业聚 集为
源动 力的 ‘ 四位 一体 ’新 型城 镇化 建设 模 式研 究”( 课题 编 号 :
2 0 1 3 0 3 3 7 2) 研 究成 果
◆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9 2
文献 标 识 码 :A
世界 典型城镇化建设模 式述评 迁移,给城市 的管理 、 公共服务、民生保障
( 一 )发 达 国 家 的城 镇 化 进 程
移, 特别是向中心城市 ( 北京、上海等 ) 的 等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应对人 E l 迁移是中国
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解决 的一大难题。 中国经济 的发展方式变革。过去 3 0 余 年,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是 以资源 、 环境为代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探讨摘要: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始终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十四五时期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我国针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问题提出了全新部署规划。
主要从多个层面角度对新时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问题进行重点强调,以实现融合发展目标。
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背景,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必然性以及发展路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发展路径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以及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加上城镇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促使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基本上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因受到我国实际国情影响,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始终未得到确切解决,导致我国城镇化质量水平尚未达到预期标准。
近几年来,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我国政府部门主动立足于新时期发展背景,对优先发展农村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与科学部署。
其中,乡村振兴战略理念的提出与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决策指导方向。
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有必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计划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过程当中,通过实现两大战略协同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出城乡共荣共赢的发展局面。
1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必然性分析关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必然性问题的研究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1)从目的上来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均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及综合素质为本质目的。
对于新型城镇化战略而言,如何有效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始终是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通过采取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产城融合发展等策略手段,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进程。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范文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一)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的推进也在逐步加速。
然而,经济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等问题也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人口与城市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城市数量相对较少,但城市规模差异较大。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部分地区存在城市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三)政策支持与规划国家对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并制定了相关规划。
然而,部分地区在政策执行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三、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一)发展模式选择根据内蒙古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点,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如依托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城市应注重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草原牧区应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二)产业支撑与发展策略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应加强产业布局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同时,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此外,要关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应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同时,要关注民生改善,如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蒙古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分析
2 0 年 3月 09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0URN AL OF I N SI J LI BU NESS AN D TECHNO L0 GY C0LLEG E
Vo . 5 NO 2 12 . .
M a . 09 r20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分析
道路 ’ 的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把 ‘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 动区域协调发展” 凭 与推 结合起来 , 系统科学地 阐述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 ,明确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本文在概述中 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一般特征的基础上 , 重点分析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 探究推进 中国特色城镇化 道路 的基本 要求 。
中国特 色城镇化道路是城镇化与 中国特 色新型x &化 、 - 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镇化 与中国特 色农业现代 城 化、 城镇化与 中国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统筹发展 , 市场推动和政 府导 向相结合 , 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完善 中
国社 会 经 济 结 构 . 进 中国现 代 化 进 程 的 道路 。 促
[ 作者简介】 曲在佳( 92 )女 , 17 . , 山东烟台人 , 山东航 空股份有限公司地 面服务部烟台商务处经济师。张友祥( 9 1) 17 ., 男, 东寿光人 , 山 东北师 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 , 研究方向: 市场经济理论。
党 的十六 大报 告把 “ 加快城 镇化 进程” “ 面繁 荣农村 经济” 合起 来 , 次提 出 “ 中 国特 色 的城 镇化 与 全 结 首 走
【 词 】 国 ; 镇 化 道路 ; 般 性 ; 殊 性 关键 中 城 一 特 [ 图分 类 号 】 2 11 中 F9. [ 稿 日期 】 0 90 —4 收 2 0— 1 0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编 号 】 6 43 8 ( 0 90 —0 80 文章 17—2 82 0 )20 0 —4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实现路径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实现路径摘要:城镇化发展方式跟原有经济状况和发展模式之间密不可分,进而衍生出了对于城镇化至关重要的土地、优质劳动力和劳动力流转效率以及配套环境效应和整体容量等要素越来越稀缺,并且这种特性已经更加突出和明显。
我国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必须开始城镇化的转型之路。
转型本质上就是寻觅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合理路线。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措施分析1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因素分析1.1基础设施因素基础设施完善是助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
体现在基础设施好可以助力投资者进入投资,进而促进就业水平、带动就业种类和规模扩大,最终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吸引效应,大量劳动力因为对于生活的追求选择去往城镇,这就会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相反,基础设施不足或者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的话,投资人大概率不会选择这样的地区进行投资,高素质人才也大部分不会选择这些地区进行就业帮助,迫使城镇只能更为依赖原有的自身产业,最终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对助力新型城镇化造成极大阻碍。
1.2城乡差异因素城乡差异是实现城乡协调和城乡融合的关键所在,而助力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大路径,城乡差异问题也是制约新型城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大阻力。
一旦差距越来越大,城镇的吸引力会远远大于农村,而城镇产生的高收入、高消费也会形成推动农村人口进城的一大推力,进而使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2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分析2.1倡导绿色理念,走绿色节俭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从意识、行为、态度、知识到价值观等层面改变城镇居民的生活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城镇居民心中,推动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建设绿色城镇。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美德,工作上以绿色服务为先导,提倡远程办公、无纸化学习、大数据引导,从生产、生活等过程实现城镇绿色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方式,鼓励适度消费,鼓励绿色衣着消费,杜绝铺张浪费的消费方式,城镇居民消费要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减少生态环境压力,不能破坏后代生存空间。
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探赜
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探赜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 (5)2.1 以人为核心的核心理念 (6)2.2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7)2.3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8)三、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分析 (9)3.1 人口城镇化 (11)3.2 经济城镇化 (12)3.3 社会城镇化 (14)3.4 生态城镇化 (15)四、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17)4.1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18)4.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19)4.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20)4.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2)4.5 加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23)五、案例分析 (24)5.1 上海新型城镇化实践 (25)5.2 丹麦哥本哈根新型城镇化经验 (27)5.3 中国杭州新型城镇化案例 (29)六、结论与展望 (30)6.1 结论总结 (31)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2)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览理论内涵:阐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强调城镇化不仅仅是土地和空间的转变,更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
特征分析:探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分析这些特征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体现和作用。
实现路径: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包括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等方面。
实践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阐述在实践中如何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展望与反思: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反思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加深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城镇 化 是 社会 进 步 的标 志 ,也 是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必 然 趋 小 城 市 的 均衡 发 展 , 更 加 注 重工 业 化 、 信息化、 城镇 化 、 农 业 现
势 。推进 城 镇化 进程 是调 整产 业结 构 、 扩大 内需 、 实现 经 济可 持 代 化 同步 发展 。这 六个 “ 更加” , 尽 管未 能全 面 涵 盖新 型 城镇 化
化” 现象 , 已越 来越 不适 应 中 国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需 要 。 新 型 城镇 法 通 过 对 组 织 内 外 环 境 所 形 成 的 优 势 ( S t r e n g t h s ) 、 劣 势
化是 基 于 中国 国情 和 现 阶段 经 济 社 会 发 展形 势 而 做 出 的战 略 ( We a k n e s s e s ) 、 机遇(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 、 风 险( T h r e a t s ) 四个方 面情 况 选 择 。推进 新 型城镇 化 是打 破城 乡二 元体 制 , 扩大 内需 , 转 变经 进行 综合 分 析 , 探 寻适 合 本组 织 实 际发展 情况 的经 营 战略 和路 济增 长 方 式 , 跨越“ 中等 收人 增 长 陷 阱 ” , 进 而 实 现 中国梦 的重 径 。
下, 遵 循城 镇 化 的基本 规 律 , 以城 乡 统筹 为 主线 , 以人 的城 镇 化 及 宗 教缘 由等 众 多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但 现 阶段 , 传 统 的城 为核心, 以全 面协 调为 标 准 , 以可 持续 发展 为 目标 , 因地 因时 制 镇 化模 式 已无 法适 应 社会 的快 速 发展 , 新 型城 镇 化 的推进 成 为 宜, 探 索适 应 不 同区域 特 点 的城镇 化 发展 模 式 。新 型城 镇 化 现 必 须 。中 国走新 型城镇 化 道路具 有 以下 四个方 面 的优势 。 阶段 所 要解 决 的 根本 任务 已超 越 纯 经济 性质 , 与传 统 的城 镇 化 1 、 城镇 化处 于 高速 发展 阶段 。改革 开 放至 今 , 中国 城镇 化
基于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的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
、
动 因与机 制 :建 国以来我国城镇 化发展的主要动因和 侔用机制演 变
从 一般 发 展 规律 来 看 ,农业 剩 余 是城 镇 化 的 基本 前 提 ,即农 业 生 产 效率 提 高 产 生 的劳 动 、
资本 等剩 余 要素 从 农业 中解 放 出来 ,在 比较 利益 的驱 动 下 ,向城 市转 移或 者在 农村 就 地发 展非 农
平 ,离发 达 国家 城市化率 8 0 %的水平差距 更大 。在 我 国制 造业成 本不断上 升 、国际竞争更 为激烈 的
形势 下,推动 我 国城镇 化快速 发展 的加工 贸易等动 力 因素 逐步 削弱 ,当前 ,应结合 我 国区域发展 不 平衡 的国情现状 ,加快 推动产业 转移 ,减少地 区 间发展 差异 ,实现我 国城镇化水 平 的总体 提升 。
为两种 ,一种 以城镇常住人 口算 ,一种 以城镇 户籍人 口算 。由于我 国采用严 格的城镇 户籍 登记制度 ,常住城镇人
口中城镇户籍 人 口和非城镇 户籍 人 口在社会 福利方面差异 较大 ,城镇化 的效 用也不 同。因此 ,一般把按 常住人 口 计 算的城镇化水 平称为名义 城镇 化水平 ;按 城镇户籍人 口 计 算的城镇化水 平称为实 际城镇 化水平 )。三是综合人 口、地域 、社会 发展等建立 指标 体系评价 。注 :本文 中若 非单独强调 ,所 采用 的城镇 化水 平均为城镇 常住人 I = 1 占 总人 口的比例
作者简 介:陈雪琴 ,女 ,工业 和信息化部 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1 城镇化水平 的测度有多种方式 :一 是土地城镇化 ,即用 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建成区土地利用面积 占区域总面积 来 反映当地 的城镇 化水平 。二是 人 口城镇化 ,即城镇地 区人 口占全地 区总人 口的百分 比 ( 其中城镇地 区人 口又分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中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需要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路径。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
一、经济建设路径1.推动产业转移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和发展的重心,因此需要将产业转移和城镇化进行有机结合。
推进产业向城市转移,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2.强化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城市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投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3.稳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稳定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应该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措施的实施,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二、环境建设路径1.建立绿色城市:绿色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
通过绿化环境建设、建立废弃物处理设施、减少排放污染等措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并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3.推行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的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建设一个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通过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社会建设路径1.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城市人口的增长给住房和公共设施带来了压力,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让城市成为人民生活的幸福之地。
2.推进健康城市的建设:城市应该成为健康的城市,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投入,加强城市的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建设,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增强城市的生命力。
3.倡导公平和包容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重要的软实力,需要推广一种公平、公正、包容和进步的城市文化,呼吁城市民众以和谐和共存的方式共同建设城市。
【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
【关键字】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和动力核心提示: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而从中国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仍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1年的6.9亿,30多年来增加了5亿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进城的农民工。
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农村人口比重由82.1%下降到48.7%。
2011年,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
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分析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3期(总第499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分析孙丹青(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摘要]进入新时代,国家更加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各地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实践探索,但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各地需注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中长期问题,探索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路径,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城镇化建设;新时代[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产物,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国解决扩大内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稳步前进,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乡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
1.1 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方面。
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正符合了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缓解这种不协调现象,新型城镇化向着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整体效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要补足短板,及时采取措施完善,以便能有更大的效能,还要继续保持长板优势,保障其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以确保平衡性、整体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
新型城镇化注重人的发展,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经济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新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
社会 的整体均衡与 和谐 , 实 现最优 的配置与资 源的节 约。 《 中共 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 若干 重大 问题 的决定》 由党的 十八届 三 中全 会审 议通 过 ,进一 步指 出 ,我们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进 以人 为 核心 的城镇 化 ,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突 出强 调城镇化 的 质量 ,由传统的注重经 济增长 和规模 扩 张转 向注 重 以人为本 的发展 方 式 ,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位 ,对于其健康发 展具有重 要
我 国 新 型 城 镇 化 发 展 路径 与 政 策 建 议 研 究
徐 慧
摘 要 :新 型城 镇 化 突 出强 调城 镇 化 的 质 量 , 由传 统 的 注 重 经 济 增 长 和 规 模 扩 张 转 向 注 重 以人 为 本 的发 展 方 式 。 介 绍 了我 国 学 者 对 新 型城镇化 的研 究现状,分析 了政府规划引导 、市场利益主导的发展路劲 ,给 出了坚持 以人 为本 ,科 学规 划新型城镇化 、破 除制度 障碍 ,加 速 新 型城 镇 化 建 设 、 加 强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三 个 政 策 建 议 。 关键 词 :新 型 城 镇 化 ;发 展 路 径 ;政 策 建 议 ’
力 ,保 护 环 境 ,防 止 污染 ,注 重 经 济 中 污 染 严 重 工 业 的 改 革 转 型 ,注 重
剧 ,大大降低 了整 体的生产效率 ;我国现行 的城 乡分 割户籍管理 、土地 管理 、社保管理等 尚不健全 的体制机制 阻碍 了城市化 的健 康发展 。新 型 城镇化建设 即为解决这些城镇化 问题 的有效路径 。
题》 中对 新型城镇化 道路从 四个 方面进 行 了解 释 :一 是工 业化 、城镇 化 、信息化 、农 业现代 化 “ 四化” 相互 协调 ,实 现统筹 城 乡发 展 和农 村文明延续的城镇化 ;二是资源 、环境与人 口、经济相协调 ,建设 生态 文明的美丽城镇 ,实现城镇健康有序的和谐发展 ;三是大 、中、小城市 与 小 城 镇 发 展 相 协 调 ,在 空 间 布 局 上 以 城 市 群 为 主 体 形 态 ; 四 是 坚 持 “ 以人为本” 理 念 ,以实现人 的全 面 发展 为 目标 的城镇 化 J 。郑 敏提 出,要从城镇战略布局 、资源环境 的合理开发 、城乡二元体 制等角度 出 发 ,真正实现 由传统城镇化 向新型城镇化转型 。黄锟在 《 中国新 型城镇 化道路 的选择》 一书中从农 民工市 民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城乡二元 制度改革 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给 出了能够协调城乡二元制度 下改革 中制 度 冲突 的政策选择 J 。朱铁臻认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 于解决三农 问 题 ,推动工业化 和现代化建设 ,加快第一 、二 、三产业发 展 ,提高人 口 素质 ,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走新型城镇化 道路是 自然 资源 和人 力 资 源 合 理 利 用 的有 效 保 障 J 。 现 在 越来 越 多 的学 者 对 城 镇 带来 难 得 的 发 展 机 遇 ,是 我 国 城 镇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
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背景介绍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新型城镇化作为破解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各地政府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追求城市与乡村的统筹发展。
它包括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革、社会保障完善、城市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三、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主要包括实现城镇化进程的科学规划、促进城市化进程质量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
四、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因素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城市化进程的支撑。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五、新型城镇化的阻碍因素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面临一些阻碍因素。
首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城市规模扩大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其次,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六、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需要科学规划和差异化发展。
在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注重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七、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借鉴国内外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例如,德国的乡村再生计划和英国的城乡统筹发展经验,都可以为我国城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八、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政府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包括完善城镇化规划体系、改革土地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大投资力度等。
九、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影响新型城镇化不仅对经济带来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带来人口流动、社会结构变动、文化融合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概述了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总结并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标签: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问题;对策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08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
简而言之,城镇化就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数目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2011年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新时期,发展新型城镇化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新型城镇化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们党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战略,旨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
然而,不可否认,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制约城镇化的发展。
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做好我国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工作意义深远。
1 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
1.1 政治层面
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新型城镇化带来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传统落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生产效率不高,导致资源浪费。
发展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包括城市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显现出来,发展新型城镇化为城镇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城镇化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对带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2 经济层面
发展新型城镇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依靠内需,城镇化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内需,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在城镇化的推动下逐渐向城镇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一方面提高了这部分人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促进消费的增加,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2015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型城镇化实现产业互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1.3 社会层面
发展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进一步实现,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带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2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2.1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有很多农民实现了从农民户口转换到非农户籍的愿望,但这部分群体大都居住在城中村或者城市安置房小区,城中村保留有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环境,因此,这部分群体缺乏与城镇就业岗位相匹配的文化和技能要求,即使是在城市居住,这部分人大多从事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体力劳动。
保持农村的传统民俗民风,与城镇居民文化生活存在隔阂。
城乡这种在发展方式和结构不相匹配的情况下,加之这部分群体原本经济条件不佳的现状,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2.2 城市文化缺少内涵
城市文化建设是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关键。
我国现在有很多城市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形象树立方面缺乏文化内涵,城市建设抄袭模仿现象屡见不鲜,“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城市乱拆乱建,毁坏城市形象。
2.3 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城镇化率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城镇化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可见,我国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问题凸显,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3 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3.1 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需要迫切关注的民生问题。
实现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探索统筹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全面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3.2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更多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力、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力。
要坚持教育公平性和教育公益性的原则,让进城务工的非城市人员随迁子女真正享有与城镇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力,享受城市教育资源,消除教育歧视,学校要明确办学要求,加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享受教育优惠力度,实现教育公平。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进城务工的人员大都经济条件不佳,由于房价高,他们想在城市买房子难度大,那么如何保证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做支持和政策引导,实施一些可行有效的保障措施,诸如,为进城务工的人配套建设公寓,在城市边缘建设保障性住房,保证进城务工人员有安身之处和住房稳定。
3.3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
进城务工人员的落户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广泛关注的话题,以往的户籍制度将城乡进行二元分割,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二元分割的传统型户籍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政府需要进行多方向的户籍改革,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只有把户口问题妥善解决,才能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
3.4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改善城镇的交通条件是基础,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条件水平有限,交通不畅,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重点是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分层次发展城市,先发展区位条件好,产业基础厚,资源丰富的大城市,然后带动周边小城市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城市经济带,然后再带动周边相关城市发展,循序渐进,实现城市良性发展。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加之固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完全适应,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只有正视并妥善解决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进城务工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渠道,真正解决进城人员就业问题,重视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制度的完善问题,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城市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与质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益飞.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2]岳文海.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3]刘小娟.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4]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研讨会”述要[J].决策导刊,201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