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都、重庆乡村旅游成功案例解析与经验借鉴
乡村振兴“成都模式”的借鉴思考——以成都明月村为例
乡村振兴“成都模式”的借鉴思考——以成都明月村为例刘 芳(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摘要:本文通过对成都城乡统筹的历程进行回顾,同时结合明月村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梳理研究成都乡村工作的创新做法,对太原提出了可供借鉴、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城乡统筹;乡村振兴;文创撬动;产业支撑;共创共享[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Thoughts on the Reference of Chengdu Mode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of Mingyue village in ChengduLiu Fang(Taiyua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Taiyuan Shanxi 03000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cess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n Chengdu,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Mingyue village. Through combing the innovative practices of rural work in Chengdu, it puts forward some contents for reference and consideration for Taiyuan.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innovation leveraging; industry support; creation and sharing成都的城乡统筹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解决大量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与管理经验,探索出了乡村发展的“成都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分析作者:于英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选取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成功的两个地区—成都市和北京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为参考对象,认真分析总结了这两个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希冀能为青岛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五朵金花;北京模式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外出旅游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放松方式。
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旅游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明显地表现出对“自然”和“ 本色”的偏爱,他们希望到郊野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自然生态景观,品尝绿色天然的农家美食,回归自然已经成为旅游者重要的旅游需求。
二、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一)“五朵金花”的基本情况“五朵金花”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原为三圣乡),是全国公认的“农家乐发源地”,是锦江区精心打造的乡村旅游区。
锦江区因地制宜,围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以提升农业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创造性地打造了“五朵金花”。
经过当地人不懈努力,这里变为一座充满田园风光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看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四季休闲旅游景观。
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观光农业发展之路。
“五朵金花”由“花乡农居”—红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东篱菊园”—驸马村、“荷塘月色”—万福村等5个村组成。
(二)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1.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农户参与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高起点的科学规划思路,用景区模式打造国家级品牌观光休闲农业的大平台。
在确定规划建设方案时,多次举行由社會各界专家、学者和规划区农民参与的听证会和讨论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成都农旅融合先进案例
成都农旅融合先进案例
成都市在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政策和举措,以促进农旅融合,推动农村振兴。
以下是成都农旅融合先进案例。
一、建立农庄度假村
成都市新津区唐昌镇罏坝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通过对罏坝村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赋能,改造老井棚、民居等传统建筑物,建设并运营民俗文化和农庄度假村,定期推出各种特色农事活动和特色美食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二、开发特色农产品
成都市都江堰市的锦龙湖大草原生态种植基地,依托锦龙湖畔的自然优势和良好的土壤,创新种植方式,开发特色农产品——油菜花、苹果、核桃等。
基地内还安装了太阳能灯光以及智能喷灌系统,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让游客在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产品。
三、创建乡村休闲游
成都市金堂县的麓湖塘村积极推动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村里的设施和服务完善,游客可以参观农家博物馆、品尝山泉水鱼、观赏
乡土剧等。
此外,村民还开办了农家乐,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农家生活。
四、打造文化底蕴
成都市青白江区红岩村,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将传统的砖雕、石雕、木雕、铜雕等工艺与现代彩绘、剪纸等艺术形式结合,打造出一
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参观这里的农家乐、博物馆、艺术展览,并且可以观看乡土剧和传统民俗表演。
总之,成都市在农旅融合方面不断推出新政策和整合资源,助推农业
和旅游业的发展。
多项农旅融合的先进案例在全国也引起了越来越广
泛的关注,成为其他地区推进农旅融合的有益借鉴。
乡村规划中的成都模式及重庆模式
成都模式及重庆模式一、成都模式1.发展过程2003年成都市开始推进城乡一体化时,是以“三集中”作为主要思路的。
所谓“三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以工业化作为城乡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带动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创造转移农村节余劳动力的条件;农民向城镇集中,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农村节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在这种思路下面,成都市力推所谓“双放弃”的“置换”工程,即农民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然后由政府按耕地和宅基地分别给予补偿,并在城镇安排人均35m2的按安置价购买的住房。
与此同时,成都市大力开展“金土地”的土地整理工程(2005年开始),对农村土地进行整理,一是节余耕地,二是便于土地流转。
“金土地”的土地整理不仅包括农地而且包括村庄,成都市称之为“拆院并院”工程,所谓“拆院并院”即将散居农民集中起来居住,“拆小院并大院”,这样可以形成更大规模的集中连片耕地。
到2011年底,以土地制度创新为基础,成都市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共向农村投入约350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金100亿元),正是数以百亿计的资金进入农村,而在成都市建成农村新社区和聚居点1400多个,促进了近30万户90余万农民的集中居住,这些集中居住区的农民可以享受到水、电、视、讯、路、气、绿化、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配套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初步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主要特点增减挂钩:成都市推进全域建设的最重要政策工具是试图利用土地制度创新,尤其是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来达到“城乡统筹、重点在乡”的目标。
成都市对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搞了个“持证准用”,即凡是使用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即要持有增减挂钩指标,指标从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购买,指标供给方只有成都市土地储备中心,因此,指标费就按亩30万元购买,变成了所有使用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者必须额外支付30万元/亩的指标费。
旅游策划成功案例分析-成都宽窄巷子
资源整合
总结词
全面、高效、可持续
详细描述
宽窄巷子在资源整合方面做得非常好,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美食特色 等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同时,资源整合方 式高效且可持续,有利于当地旅游的长期发展。
营销策略
总结词
创新、精准、影响力大
详细描述
宽窄巷子的营销策略非常成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线下广告等多种渠道进 行宣传推广。营销策略富有创新性,定位精准,影响力大,有效地提高了宽窄巷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升了宽窄巷子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游客体验:提供丰富的互动活动
总结词
宽窄巷子注重游客体验,提供多样化的互动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风俗。
详细描述
宽窄巷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活动,如川剧变脸表演、茶艺表演、民间手工艺制作 等,让游客亲身体验四川文化的魅力。此外,还有导览服务、讲解服务等,帮助游客更 好地了解宽窄巷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互动活动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提
感谢您的观看
营销策略:线上线下互动推广
总结词
宽窄巷子运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通过线上 线下互动推广,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详细描述
宽窄巷子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 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发布旅游攻略、 活动信息、特色商品等,吸引游客关注和参 与。同时,线下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民俗表 演、创意市集等,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 感。这种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策略有效地提
升了宽窄巷子的旅游品质和口碑。
04
从宽窄巷子看旅游策划 的发展趋势
注重游客体验与参与
游客体验
参与性活动
成都宽窄巷子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互 动体验,让游客深入了解成都的历史文化和 风土人情。例如,游客可以参与传统手工艺 制作、品尝地道美食、观看地方戏曲表演等。
成都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成都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中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都市也不例外。
成都在乡村振兴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成功的方案,以下是成都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1. “四和双融”模式:有效整合了农民自愿退耕还林和土地流转政策,培育了农村经济新动力。
2. 乡村旅游开发:成都市区周边已经拥有了许多精美而有特色的农村旅游景点,例如拥有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红岩村。
3. 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配套设施建设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 乡村物流改革:建立了包括电商、物流、农产品直销等产业链条,改变了过去农产品售卖的落后模式。
5. 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广和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6. 农业旅游特色小镇:通过创建新型美丽乡村,在乡村发展中建立起小镇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旅客。
7. 农村教育发展: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和社会群体支持,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
8. 农村文化振兴:通过文化大力推广和示范,扩大农村文化学习和传承,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贡献。
9. 乡村环境整治:通过技术支持和社会加强合作,致力于改善乡村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环境。
10. 设施和服务提升:通过设施和服务的实施,包括交通、医疗和公共设施等,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些方案已经在成都的许多乡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乡村振兴领域的成功实践。
希望未来成都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并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发展特点。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如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并评估各种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性。
本文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创新点,包括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
还将分析成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提炼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
还将对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农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农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由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地位得以上升;从促销费、扩内需到转方式、调结构,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愈发凸显。
乡村旅游从农家乐、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农民自发经济,到休闲度假农庄的聚集发展,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与环境的改善。
乡村旅游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经济成为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截止2013 年底,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3 亿人次,约占全国出游总量的30%;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到359 家,遍布内地的31 个省份,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有170 多万家,营业收入达2800 多亿元,带动超过3000 万农民受益。
十八大后城镇化发展再次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概念得到广泛关注。
我国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农村城镇化,对实现农民就地和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旅游经济的强大动力价值及区域综合发展协调能力,决定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我国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文献梳理(一)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被业界普遍接受。
乡村旅游的研究随着二十多年的实践发展逐渐增多,截止2013 年 4 月,中国知网中以乡村旅游为篇名进行检索结果达6934 条。
其中,2006 年相关文献出现井喷式增长;2009-2011年发表文献数量达顶峰,约976 篇。
其研究主题主要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卢小丽,2014).在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研究上,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新兴产业,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张媛,2013)不可否认。
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郫县、龙泉驿为例
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郫县、龙泉驿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生态休闲和农业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其近郊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以郫县和龙泉驿为例,深入探讨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郫县和龙泉驿作为成都近郊的代表性地区,其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具特色。
郫县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打造了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区;而龙泉驿则依托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农业产业,发展了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本文将首先分析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的背景和现状,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资源条件等。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探讨郫县和龙泉驿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包括开发理念、空间布局、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等方面。
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的持续发展,也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二、生态农业旅游概述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将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结合生态理念,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农业乐趣的旅游体验。
生态农业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类型,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生态农业旅游中,游客可以参观农业园区,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业劳作,品尝农家美食,享受田园风光,从而放松身心,提升生活品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生态农业旅游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
特别是在城市近郊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城市居民对于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近郊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
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一、成都郫都区战旗村。
这个村可牛了!以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现在呢?成了城乡融合的大明星。
村里搞起了特色农业,像种那种超级新鲜、有机的蔬菜水果。
然后呢,把农业和旅游完美结合,搞起了乡村旅游。
城里人周末就爱往这儿跑,摘摘草莓,体验下农耕生活。
而且村里的房子也修得特别漂亮,又有传统川西民居的味道,又很现代舒适。
村民们一边种地搞农业生产,一边搞旅游服务业,腰包那是越来越鼓,城乡之间的距离就在这种模式下被拉近啦。
二、崇州道明竹艺村。
道明竹艺村,一听名字就知道竹子是主角。
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会做竹编,以前啊,只能卖点小竹编物件,挣不了几个钱。
现在不一样喽,他们把竹编文化发扬光大。
村子里打造了好多充满竹艺特色的建筑,像那个网红建筑“竹里”,外形就像个无限符号,可酷炫了。
游客们来这儿,能看竹编大师现场制作,还能自己动手体验。
同时呢,村子引进了一些城市里的文化创意团队,让传统竹编和现代创意碰撞出火花。
村民们靠着竹艺产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融合在这一片竹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彭州宝山村。
宝山村那可是发展得热火朝天。
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上的景色美极了。
以前呢,就是靠山吃山,但比较原始。
现在,他们把自然资源开发得超级棒。
搞起了现代化的山地旅游,什么滑雪啊,山地徒步啊。
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建设得像城里一样好,道路宽敞,住宿舒适。
而且还发展了一些高端的乡村度假产业,吸引了很多城里的有钱人来休闲度假。
村民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又从土地流转等方面获得收益,城乡之间在宝山村的绿水青山间实现了融合发展。
四、汶川水磨镇。
水磨镇可是经历了涅槃重生的地方。
以前遭遇地震后一片废墟,但是经过重建,摇身一变成为了城乡融合的典范。
它保留了羌族的特色文化,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羌族建筑。
在经济发展上,一方面有传统的农业,种一些特色的羌族农作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旅游和商业。
很多城里的商家看到这里的潜力,纷纷来投资开店。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范文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刘泽华冉文红陆凯丰玉军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
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该乡辖区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8347人,其中农业人口16962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
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蔬菜种植6000亩,年产值4000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7306元。
今年4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2004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
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
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朵金花”2005-2006两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4426元增长到目前的7306元。
(4篇)乡村旅游产业经验交流材料
(4篇)乡村旅游产业经验交流材料题目:乡村旅游产业经验交流材料材料一:大家好!我是某乡村旅游景区的负责人,今天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景区在乡村旅游产业方面的经验。
首先,我们非常注重景区的环境建设和保护。
我们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了生态修复、废物回收、节能减排等措施,保护了景区的生态环境,使游客能够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其次,我们注重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
我们对景区周边的乡村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挖掘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艺,并且将其融入到游客的体验之中。
通过举办民俗节庆、展示传统手工艺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我们在景区内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导游、投诉处理等服务。
我们还培训了一支素质高、服务好的工作人员队伍,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他们在景区内的体验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我们注重与其他景区和旅游企业的合作。
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举办活动、互相推荐客源等。
通过合作,我们得以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且实现共赢发展。
交流心得,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谢谢!材料二:大家好!我是某乡村旅游项目的负责人,今天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项目在乡村旅游产业方面的经验。
首先,我们注重产品的独特性。
我们深入研究了景区的资源特点,开发了一些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如农家乐体验、采摘活动、乡村体验游等。
这些产品能够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其次,我们注重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
我们加强了线上线下的宣传工作,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推广我们的项目。
我们还与旅行社、OTA等合作,通过打折优惠、组团出游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我们重视游客满意度的提高。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接待、餐饮、住宿、交通等各个方面。
我们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反馈的收集和处理,不断改进和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而成都则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一、成都乡村旅游的背景成都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而在近年来,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1.政策支持:成都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包括提供土地、优惠税收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等,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民众投身乡村旅游事业。
2.整合资源:成都市政府积极整合农村资源,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农业体验项目,如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
同时,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开发乡村地理环境的特色业态,如丘陵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等。
3.提升服务能力:成都市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力度,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三、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1.特色小镇模式:成都市政府将一些乡村打造成特色小镇,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例如,双流县的茶乡文化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茶业资源和茶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2.生态农业模式:成都市政府支持发展生态农业项目,通过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绿色、有机的农业生态园区,提供农业旅游、科普教育等服务。
例如,金堂县的蔬菜采摘园区,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农产品,体验农耕乐趣。
3.文化遗产模式:成都市政府重视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宗教寺庙等文化遗产,提供文化旅游、寺庙祈福等服务。
例如,都江堰市的杜甫草堂,游客可以参观杜甫的故居,了解杜甫的诗文以及中国文化。
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
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作者:李鹏旅游是经济的增长点,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一种旅游方式。
作为中国乡村旅游发源地之一的成都市,早在2006年4月12日,国家旅游局给成都市授牌“中国四川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三圣花乡成为国内首个获评4A景区的乡村旅游景点,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节也在此召开。
截止2008年底,四川全省乡村旅游经营接待户已经达到16720家,全年乡村旅游经营点接待游客超过2.4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1091.52亿元)的四分之一以上。
成都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对促进安康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一、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情况近几年来,成都市锦江区的“五朵金花”、郫县的农科村、崇州花果山旅游区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农业观光示范点,已经被培育成为高品位、多功能、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典范。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依托城市的“五朵金花”模式三圣乡度假村,又叫“五朵金花”,总面积12平方公里,距市区7公里,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
三圣乡抓住2003年举办“中国成都首届花博会”的有利时机,将花博会周边的五个村庄在原来经营花卉的基础上,以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成功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和荷塘月色5朵金花。
在“五朵金花”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1、政府主导、高起点规划。
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类资本广泛参与“五朵金花”的打造,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机制。
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政府投入8300万元,用于搭建融资平台,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2亿元,改善了农村环境,搭建了农民增收平台。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从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在1986年的四川成都诞生,到现在32年过去了,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人旅游中的重要部分。
而2017年一号文件中,“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振兴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营由最开始分散式的一家一户农家乐,陆续出现了“农家游”“民俗游”“村寨游”“乡村俱乐部”“乡村渡假村”等多种业态,相继经历了“农家乐”乡村旅游、以民俗村、古镇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和乡村度假等阶段。
现在乡村旅游成功的案例有哪些?专注景区乐园设计、乡村乐园设计的红孩儿游乐为大家整理以下成功典型的乡村旅游案例。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一: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从吃、住、玩、游、购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吃:蟹岛实现了肉现宰现吃、螃蟹现捞现煮、蔬菜现摘现做等新鲜食材;住:蟹岛农庄是复原老北京风情,四合院群落、书斋雅室、酒肆作坊、大戏台、古钟亭等乡村民居。
游:体验羊拉车、马拉车、牛拉车、狗拉车等交通工具。
玩:采摘、垂钓、捕蟹、温泉浴、冲浪等各类娱乐项目。
购:可以在蟹岛购买绿色食品地址:朝阳区蟹岛路1号(城市海景水上乐园西侧200米处)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二: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成都五朵金花景区是指三圣花乡,离成都市区二环路5公里,集乡村旅游、光观光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休闲度假胜地,主要是指:幸福梅林(幸福村)、花乡农居(红砂村)、东篱菊园(驸马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荷塘月色(万福村)等5个景区。
这5个乡村各有特色,因此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业”的特色旅游景点: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花乡农居:主要发展鲜切花、小盆、和旅游产业;东篱菊园:3000余亩的菊花成群,突出了菊花的多种类,并形成“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江家菜地:主要是城乡互动,相结合,以认种的方式,将土地给城里人认种,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
荷塘月色:以花卉和莲藕种植为主,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以绘画、音乐等艺术形态为主题,将湿地生态、荷花文化与艺术形式统一在一起,万福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
8
2、多元化乡村旅游知名案例——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 是指三圣乡东郊由红砂、幸福、万福、驸马、江家堰、大安桥等6个行政村组成 的5个乡村旅游风景区,通过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 “荷塘月色”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的打造,现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 和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其成功之处就是在乡村休闲的一个主题下,按照每个乡村的不同产业基 础,打造不同特色的休闲业态和功能配套,将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 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 游发展业态。
盈利模式得以充分发挥效力。
(2) 2001 年蟹岛度假村为国家纳税200 余万元,2002 年增长到500 余万元; (3)尽管受到“非典”影响,2003 年的收入高达1.4 亿元; (4)到2008年,项目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年营业收入2.5亿元; (5)其土地分配上,90 %为农业用地,10 %为旅游休闲用地,但其收入中,70 %来自旅游,30 %来自农业。
.
3
1、休闲生态度假村的经典之作——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1.3独特的经营模式,“前店后园”的空间布局 (1)空间布局 ①体验交流场所:即通过具有参与性的乡村生活形式及特有的娱乐活动,实现城乡居民的广 泛交流。形式有:乡村传统庆典和文娱活动;农业实习旅游;乡村会员制俱乐部。 ②农产品交易场所:即向游客提供当地农副产品:产品销售(可采摘型果园、农产品直销点、 乡村集市);食宿服务。 蟹岛按照“以(农业)园养(旅游)店、以(旅游)店促(农业)园”经营思想,在布局上 采取“前店后园”的方式,“园”有种植园区、养殖园区、科技园区;“店”有可容纳1000人同 时就餐的“开饭楼”;四季可垂钓的“蟹宫”;综合性大型康乐宫;特色农家小院客房和仿古农 庄;各种动物观赏的“宠物乐园”;夏日室外冲浪的海景水上乐园、各类农家民俗表演、农业观 光、采摘、自捡生态蛋等项目。园塑造绿色的旅游环境,提供消费的产品,是成本中心,店是消 费场所,为园的产品提供顾客,是利润中心。前店后园的布局保证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与融合。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重庆的启示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重庆的启示李丽【摘要】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兴手段,也是旅游扶贫脱贫的一种形式,得到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重庆乡村旅游起步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重庆乡村旅游正面临诸如产业升级等问题,为此,为促进重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国外内发展乡村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或地区学习成功经验,通过对发展乡村旅游成功经验的总结,为重庆乡村旅游在供给侧改革下的转型与升级带来相应的启示与建议.【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5页(P61-64,70)【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功经验;重庆【作者】李丽【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餐饮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资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一种业态形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新手段,成为人们出游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鉴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和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日益满足城市人的旅游需求,因此,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受到极大推崇,目前欧美、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已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轨道。
鉴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于改革开放中后期,发展较晚,且乡村旅游发展地区不平衡,北京、云南、四川等地乡村旅游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典型。
欧美、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一些适合本国或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研究和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重庆乡村旅游在供给侧改革下的发展新方向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乡村旅游起源于国外,其发展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在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探索出一些适合本国国情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因此,本文选择法国、英国、美国、日本为主要代表国家,对各个国家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原因、发展类型以及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重庆乡村旅游成功案例解析与经验借鉴
一、成都“五朵金花”
基本情况。
“五朵金花”是指依托成都市三圣街道所辖红砂、幸福、万福、驸马、江家堰、大安桥6个行政村建设成占地12平方公里,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为品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现已成为国内外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4A级旅游区”、“全国5A级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主要经验。
(1)坚持高起点规划。
2000年,成都市政府提出用景点形式打造国家级品牌“农家乐”的总体方案,按照国家5A级风景区标准,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建成成都市郊区靓丽风景线,形成“一村一品一业”产业特色。
五朵金花是由锦江区党委、政府直接策划,并请名家规划,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
(2)坚持政府主导。
“五朵金花”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政府的强势推动。
在任何情况下,政府抓规划蓝图不动摇、抓国家级名牌的标准不降低。
5年来,在旧村庄改造中,涉及拆迁等各种农民实际利益的问题,各级政府不回避矛盾,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和“穿靴戴帽”等办法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农民在新景区就地转
市民,统一缴纳“三金”,按照城市社区进行管理。
(3)坚持连片开发经营。
规模化经营,用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共同做大做强“农家乐”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格局,“春有花香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游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打造出了乡村酒店、休闲会所、艺术村相互借景的和谐休闲娱乐场所。
(4)坚持把农民摆在创业的主体位置。
从规划设计、建设发展到经营管理等重要环节,各级政府都坚持让农民受益,尊重农民意愿,利用农民传统产业优势,提升农民产业规模,在发展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重庆潼南十里花海
基本情况。
潼南县有“西部菜都”的美誉,拥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蔬菜基地。
距县城之东8公里的梓潼街道李台村东升茶山,山青水碧,风景秀丽,是国家级的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旅游观光示范点。
潼南全县油菜种植面积为30余万亩,其中,菜花的集中展示区域崇龛镇种植了3.5万亩油菜,呈现出黄金铺地、十里流金的壮美花海,素有“中国最美花海”、“重庆最美春天”之称。
在崇龛青岗村种植有直径236米的中国最大植物太极图,在景区各点,安放着春耕播种图、孝子拜寿图、儿童牧牛图、古纺麻线图等体现农耕文化的图案。
景区还安排了热气球观光项目,游客可搭乘热气球鸟瞰万亩花海。
并且新建成油菜博览园,有来自全国34个省市的油菜品种。
主要经验。
(1)实施节庆营销,宣传力度大。
通过举办盛大的旅游节庆,宣传推广潼南乡村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潼南县崇龛镇以举办油菜花节为引爆点,融合县区历史文化,相继举办潼南双江古镇民俗文化节、陈抟故里菜花节、蔬菜博览会、太安鱼美食节、玫瑰花节、桑葚节等六大乡村旅游节会活动,让游客吃好玩好。
(2)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为避免油菜花节出现拥堵现象,至景区沿线公路已增设了安全护栏,对交通道路进行了全面修整,并新建停车场和接待中心、宾馆及农家乐,每日综合接待能力可逾万人。
(3)开发多元化旅游项目和产
品。
除开发30平方公里的油菜花、陈抟老祖铜像项目,还开发了传统的游船、热气球、主题徒步项目,并致力打造“开心农场”项目。
三、经验启示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农家乐”。
成都市做大“农家乐”的成功经验是政府的主导优势明显,特别是县一级政府把“农家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抓,有规划、有投入、有力度的推进实施。
因此,政府有关涉农、环保、城建、规划部门应加强引导,总结先进经验,推出一批好的典型,促进农村休闲娱乐度假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2.突出“三结合”的发展思路。
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成都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五朵金花”,通过发展观梅、观花、观菊,发展菜园、荷池等手段,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休闲、娱乐,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重收入,获得较大的利益。
因此,在城区周边建设“农家乐”要紧密结合城区规划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失地农民再就业,农民转市民等同步发展。
3着力抓好品牌化经营。
“五朵金花”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
对于在旅游产业上有独特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优势的地区,发展“农家乐”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如
重庆十里花海,将花海景观与地区历史文化和文化景观相合,打造精品线路和旅游节庆,提升了景区品质与知名度。
因此,要突出乡村旅游的重点和亮点,在开发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域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品牌,从而带动和促进“农家乐”向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并通过各宣传营销手段,提升“农家乐”品牌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切实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及地区经济发展。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
乡村旅游开发要注重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特性。
通过上以几个案例可以看出,乡村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个性特征和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居民前往的最主要目的,而人文环境是其发展的潜在动力。
因此,乡村旅游在开发与建设中,应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同时融合当地特有的乡村民俗文化、农村技艺、文化景观等,整合开发设计,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