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介导论(编导自习室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视传播技术发展简史
Television= tele (远处、远的) + visio (看) 意思是远距离传播图像。 人类远距离、快速度、大范围、高保真地传递信息和传 播文化的理想,首先是由电视实现的。
从技术上说,广播电视是将声音、文字、图像等消息转 变为连续的电子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供 视听众收听收看的传播媒介。
日本广播协会(NHK)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 直播卫星系统
直播卫星(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简称DBS ) 是指通过卫星将视像、图文和声音等节目进行点对 面的广播,直接供广大用户接收。
它与一般通讯卫星的根本区别,是节目可以不 必经过地面卫星站的中转而直接到达用户家庭。
1935年,电子电视24帧画面的扫描线达到343行 。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座电视台,同年11月2日,该台第一次播送电视节目, 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
继英国之后,法国(1938年),美国(1939年)、前苏 联(1939年)等相继创办了电视台,开始电视广播。1954年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 用NTSC制式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编导” 姓“文”还是姓“艺”?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媒介编导”概念
按照传播学理论,媒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指传播媒体,是信息传递的载体;
广义的媒介除传播媒体之外,还包括主体表达意义的符 号(又称“表现媒介”)。
主体将表现媒介呈现于传播媒体之上的过程称为“编码 ”。因此,不管在人际传播的行动中还是大众传播的作业中, 都存在这个信息编码的环节。
已投入使用的卫星电视直播系统有美国的直播 电视卫星系统、日本的广播卫星系统、法国广播卫 星系统和德国的电视卫星系统等十几个系统。
四、泛化期:多媒体时代的电视
1817年,瑞典人布尔兹斯(Jons Berzelias)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 元素——“硒”(Selenium);
1873年,英国人约瑟夫·梅(Joseph May)和爱尔兰人史密斯发现了 “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光电效应”。
第一节电视传播技术发展简史
1877年,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P.Nipkow)根据“光电效应”发 明了机械式圆盘。
文字的这种优势构成了印刷媒介时代大众传播中的“文 人气质”:文以载道、博大精深、以理服人、深入讨论、责 任伦理、批判精神。
电视媒介继承印刷媒介传统表现在三个方面:
文字符号系统, 文字媒介, “文气”
2、“影人时代”传统
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影视是重新整合了在文字和印刷时代被 “部落分化的感官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视媒介仿佛使人类重返 口头传播时代。
编与导:电视编导学原理
编导自习室 整理
第一章 电视媒介导论
章节框架
第一章 电视媒介导论
◎章节框架 第一节 广播电视编导概念辨析 一、问题的提出: “电视编导”概念的模糊与错位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媒介编导”概念 三、“编”与“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两大传统
第二节 电视传播技术发展简史 一、初创期:广播 + 图像 二、形成期:电视编辑的出现 三、发展期:有线电视+卫星传输 四、泛化期:多媒体时代的电视
第一节电视传播技术发展简史
一、初创期: 1、记录活动图像——硒的“光电效应”
电视的史前时期开始于照相术和电影,
1829年,法国人达古埃尔发明了可以长期保留的相片; 1884年,美国人伊斯曼发明了活卷胶片, 1877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发明了“活动视镜” ,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电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活动影像 能够记录 下来。
在近年来高校影视艺术类专业招生中,“广播电视编导”成为艺考 最热门的专业之一。2011年,艺术学从过去文学门类中划分出来升格为单 独的学科门类,戏剧与影视艺术学成为艺术门下的一级学科。这一学科目 录的调整,既反映了我国艺术创作繁荣和艺术产业大发展的现实,同时也 势必会促进艺术类学科专业的基础建设和健康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作 为影视艺术学科下的本科专业,其学科化的程度也理应得到加强。
因此电视编导天生就带上一种“影人时代”气质,这是影像媒介的 文化形态及衍生出的人格类型,它尽力绕过文字对物象的异化陷阱,直 奔趋向人类口传时代的“原始思维”情景生态:具象的、无意识的、直 接的、即时的、在现场的、鲜活的、运动的、转瞬即逝的。
电视编导和电影导演在工作职责和媒介性质上有 着太多的相似和相通之处;
广播是指对信息的广泛传播 广播——音频广播+电视广播。
为使“电视广播”区别于“音频广播”,通常称“电视 广播”为“电视”。
电视与音频广播同属电子传播技术系统,具有相同的媒 介介质。电视是音频广播的延伸,电视在音频广播基础上加 上了一项关键的要素——活动图像。
电视传播图像的原理是通过光电转换系统把图像转换为 电信号即电视信号,再通过电缆或天线发送出去,在接收端 再将电信号还原为图像,重现在荧屏上。
一、问题的提出:“电视编导”概念的模糊与错 位
电视编导的定义:
从词义上看,电视编导是中文“编”与“导”的组合词, “Television Editor and Director”, 不能在英语国家的电视行业中找到对应的职务。
Television Editor—— Studio Director——, Cameraman——, Television Producer——, “Associate producer” (负责日常电视节目操作的人员)或者是 “Segment producer”(负责电视节目一个片段的人员)。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视使人类汇总之前所有技术媒介重 返口头传播时代。
因此“电视编导”概念的本质含义是基于媒介融合技术 的信息编码工作,编导要掌握这一整合了图像、声音、口语 、文字、动作等的“表现媒介”和整合了报刊、杂志、声音 广播、戏剧、电影等的“传播媒介”。
中央电视台的资深编导童宁在出版的一部实训 教材中,总结了电视节目五大基本构成单位——
广播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在工作方式上的相似 性;
对视听语言的组织、驾驭能力。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培养兼具“ 文人气质”和“影人气质”的复合型人才。通俗地 讲,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具有既要像办报刊一样编电 视、又要像拍电影一样做电视的创作实践能力。
第二节 电视传播技术发展简史
电影和广播电视(统称为电子媒介)的发明,是人类媒介史上的重 大革命。电子媒介是最具科技性的媒介,因此影视艺术首先是技术的艺 术。我们学习电视编导学,就首先要对电视传播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有所 了解。
局限: 受地区的限制,一个城市的有线电视台不可能将节目传 送给别的城市,与卫星传送相结合,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效 果增强。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开创 了人类的宇航时代
通过通讯卫星传播电视节目,开创了全球电视 的新纪元
1964年10月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经“同 步3号”卫星将实况转播至美洲和欧洲各地,这是第 一次用卫星转播实况的奥运会。
实际工作:
集采、写、编、导、播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并非仅仅是编 辑工作和导演工作的简单相加。
电视编导的基本含义应该与Producer相同,而不是Editor、 Director或它们之和。
当电视栏目设有制片人或执行制片人时我们可以用“编导 ”来表示每一期节目的制片(制作人)即“Segment producer” ;当栏目没有设制片人职务时,可以用“总编导”来代替其相 应职务功能。
三、发展期:有线电视+卫星传输
微波传输,范围小,受限制 1949年起,美国部分地区因无法收看无线电视的节目, 遂在高山架设天线,接收电视信号,再用同轴电缆分送到用 户家中,这种社区共用天线电视(Community Antenna TV) 就是“有线电视”(Cable TV 简称CATV)的开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基本原理: 把录制好的电视节目通过线缆(电缆或光缆)传输到用 户家中,再用电视机重放出来。有线电视不向空中辐射电磁 波,所以又叫闭路电视。(线缆传输,受空中干扰小,画质 高+交互式的双向服务 )
第三节 电视媒介特性 一、电视媒介的符号特性 二、电视媒介的传播特性 三、影视媒介进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广播电视编导概念辨析
影视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艺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 社会文化事业特别是传媒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对影视专业人才需 求的不断提升,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 录》后,作为艺术类招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尼普可夫圆盘是机械电视的重要部件,为电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2、传递活动图像——机械电视的发明
1925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向公众展示了 根据尼普可夫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并成功地进行了播送和接收画面的实验;
1928年,他使用漂浮在大西详的汽船作为中继站,将图像从伦敦送到纽约 。虽然机械电视图像模糊,体积庞大,噪音大,不易操作,并最终被英国广播公 司所淘汰。但机械电视所采用的“分解像素,顺序扫描,逐行传送,收发同步” 等工作程序,为现代电视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形成期:电视编辑的出现
录像机的出现和编辑技术进步,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制作 与播出方式,降低节目制作难度,缩短了制作的周期,也丰 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改变了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电 视传播与接受的关系被进一步刷新。
“后期制作”的环节,这使一些文艺电视节目可以演 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乃至“广播电视艺术”作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有了技术本体上的依据。
3、广播活动图像——电子电视的发明。
1927年9月7日,美国发明家费罗•T•法恩斯沃思(Philo T Farnsworth)利 用他发明的“图像分解仪”——每秒30帧图像、扫描线为100行的电子电视,成功 地把图像从摄像机传输到接收器上,并于1930年8月获得发明专利,此后他便专 注于电视传输设备研究,并发明了100多种电视传输设备,为现代电视最终成型 做出巨大贡献。
第一章 电视媒介导论
在各高校兴办影视艺术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艺考热” 的背 后,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按传统的艺术类专业标准培养的广播 电视编导人才,往往被限制在比较窄的范围,甚至与电影导演专业等同 ,这就出现了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电视台 主流工作的需要。
因此,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我们首先要从实际工作和学科原理 这两个方面对本专业的内涵有清楚的认识,使自己真正成为本专业所需 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里,我们不妨使用“媒介编导”这个新术语来表示 传播过程中的“编码”环节。
对于技术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我们可以把“媒 介编导”定义为泛指用体外化符号系统和技术性媒介手 段,策划、构思、组织、采录、收集、整理、加工制作 、审定各式信息内容,使之传播展示于受众的工作和从 事这项工作的人员。
按照迄今为止人类信息传播所经历的五大阶段: 口语传播、 书写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多媒体传播, 媒介编导都可以分解为特定媒介时代的编码者。
俄裔美国科学家佐里金(Vladimir Kosma Zworykin),1923年,他发明 了光电显像装置,这是全电子电视的关键部分;
1928年,佐里金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光电图像管,并命名为kinescope (显像 管);
1929年5月9日,佐里金的小组进行了首次展示,用一架35毫米的电影放映 机作为节目来源,采用全电动的接收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电子电视广播实验;
“主持人”、 “同期声”、 “解说词”、 “画面”、 “音乐”、 “字幕”,
三、“编”与“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两大传统
由于电视出生于新闻媒介、昌盛于综合信息媒介,但它 从视听语言角度看又与电影是同源的,因此主要作为纪实媒 介的电视编导则是报刊编辑和电影导演的两种思维方式的综 合。
1、“文人时代”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