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腰痛的特效穴位
治疗“腰部夹脊痛”的特效穴
治疗“腰部夹脊痛”的特效穴腰痛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疼痛,在疼痛排行榜上可排前五,腰痛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叫“ 腰部夹脊痛” ,也就是疼痛集主要中在腰部脊柱那一带的一种腰痛。
那么,对于这种“ 腰部夹脊痛”,该如何治疗呢?万物疗法公众号的小编是一个铁杆中医,因此很喜欢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它,尤其喜欢用穴位去治疗,药可以造假,但是穴位是无法造假的,因此,本小编特别信赖穴位,而且,穴位用对了,效果并不其它方法差,关键是要选对穴位,找准穴位及手法到位。
在经络体系当中,能够治疗腰痛的穴位不下30个,那么,哪一个穴位能够治疗“ 腰部夹脊痛” 呢?本小编曾分别实验过后溪穴、委中穴、飞杨穴、肾俞穴、命门穴、承山穴、昆仑穴,手三里穴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手三里穴。
说起手三里,就会想起足三里,二穴同名而异位,其治可互通,一般而言,足三里可补身半以下诸虚,而手三里能补身半以上诸虚。
不过,手三里的名气远远不如足三里。
在针灸有一个四总穴歌,分别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很多人在理解肚腹三里留这句话时,都认为其中的三里是指足三里,因此重点都放在足三里上,其实肚腹三里留中的三里还包括手三里。
临床验证,手三里在治疗一些相关疾病并不足三里逊色,而且对有些病还过之,例如对于这个“ 腰部夹脊痛” ,足三里就远远赶不上它的同胞兄弟手三里。
另外,对于治疗胃寒,手三里穴的效果也比足三里更好手三里为何能够治疗“ 腰部夹脊痛”呢?最主要原因是根据经络原理而来的,手三里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穴位,它可通手阳明经调控夹脊,从而调节腰部肌肉及其它软组织。
关于手三里可以治疗腰痛,在针灸的鼻祖书籍《针灸甲乙经》上也早有记载,“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另外手三里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而疼痛不就是与不通及瘀堵有关吗。
使用这个手三里穴道治疗“ 腰部夹脊痛”,是有讲究的,不论是针灸或按摩,要提前松解一下枕骨及跟腱,然后再把臀肌、腹肌,髂腰肌和内收肌放松一下,这样不仅事半功倍,而且效果也更持久。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有: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腰眼、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髂、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京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
下面一一介绍。
(1)悬枢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命门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腰俞定位: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腰眼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6)肾俞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7)气海俞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肠鸣腹胀、痔瘘、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
(8)大肠俞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胀、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9)关元俞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腹痛、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
(10)小肠俞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1)膀胱俞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遗尿、泄泻、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2)中膂俞定位: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人体六大特效穴位
人体六大特效穴位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指的是人体上的一些特定部位,通过按压、推拿等手法可以调理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
人体有很多穴位,其中有六个特效穴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这六个特效穴位的名称、位置和功效。
第一个特效穴位是“合谷”。
它位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是手太阴经的首穴。
按压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和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疼。
第二个特效穴位是“涌泉”。
它位于脚底中央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
按压涌泉穴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有助于治疗肾虚和腰痛,同时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第三个特效穴位是“太渊”。
它位于足太阴脾经的起始处,定位于腹部正中线下方三寸处。
按压太渊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和泄泻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第四个特效穴位是“三阴交”。
它位于小腿内侧,距踝骨内踝约三寸处。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肾经、脾经和肝经的交会点,按压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治疗月经不调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第五个特效穴位是“太溪”。
它位于胫骨前面,当脚背向上翘时,有一个凹陷处。
太溪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俞穴,按压太溪穴可以舒缓肝气郁结,缓解头痛、眩晕和情绪波动等症状。
最后一个特效穴位是“关元”。
它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肚脐中点三寸处。
关元穴是任脉的起始穴,按压关元穴可以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提高生育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以上介绍了人体六个特效穴位的名称、位置和功效。
这些穴位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按摩或其他手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调养身体的效果。
然而,人体穴位是复杂而精细的系统,不同于常规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生或按摩师操作,否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在使用穴位疗法时应谨慎,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腰痛特效穴位按摩10篇
腰痛特效穴位按摩10篇视频: 慢性腰椎病的医疗按摩急性腰扭伤治疗(视频)《养生堂》视频: 按摩病自除--3损伤篇(3)腰扭伤腰肌劳损特效穴位按摩见证神奇功,瞬间除腰痛专治顽固性腰疼的神奇穴位落枕扭腰流鼻血按一个穴位就搞定按摩6个穴位和腰痛点,轻松止腰痛肘部和腿弯处就是现成的治各类腰痛的大药不用求人,治腰痛有绝招视频: 慢性腰椎病的医疗按摩请您到我的图书馆阅读,点击;子孙满堂的图书馆急性腰扭伤治疗(视频)《养生堂》视频: 按摩病自除--3损伤篇(3)腰扭伤昆仑穴取穴法: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足临泣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症状: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腰痛、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女性生理不顺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腰肌劳损特效穴位按摩腰肌劳损的局部按摩法如下文。
揉按足太阳膀胱经:按摩者用一手掌根或大鱼际自上而下揉按被按摩者腰部脊柱两边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另一手协助晃动腰椎,放松腰部肌肉,揉按约5分钟,以被按摩者腰背部感到微热为佳。
搓腰:按摩者两手手掌分别放在被按摩者两侧腰部的脊柱两旁,一上一下,不断搓,并配合以腰部活动。
揉腰眼:按摩者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按揉被按摩者腰眼穴。
锤骶:按摩者手捏空拳,敲打被按摩者骶部,两拳交替,一起一落。
腰肌劳损特效穴位按摩之腰眼穴按揉法。
位置: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4横指稍宽处,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拇指按压腰眼穴1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
功效: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腰部冷痛、急性腰扭伤、腰椎间血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针灸治腰痛的方法
针灸治腰痛的方法
腰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如果出现疾病不仅会带来疼痛,还会影响工作和研究。
腰痛是最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困扰。
本文介绍了针灸治疗腰痛的方法。
腰痛是中医病证名,主要症状为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常以肾虚为本,治疗时重在祛邪通脉活络、扶正补肝肾、强腰膝、健脾气等。
治疗时应掌握标本虚实,选用祛邪和培本的方法,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为肾俞、腰眼、委中、阿是穴、大肠俞,配穴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如寒湿痹阻者可加腰阳关,湿热阻滞者可加大椎,瘀血阻滞偏于脊柱正中疼痛者可加水沟,偏于腰外侧疼痛者可加后溪,肾气亏虚者可加志室、命门。
操作时,寒湿痹阻、湿热阻滞、瘀血阻滞采用泻法,肾气亏虚证用补法。
寒湿证、肾阳虚证可加灸法,瘀血证在委中点刺放血。
皮肤针是一种治疗腰痛的方法,选择腰肌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痹阻、湿热阻滞和瘀血腰痛。
建议大家注意腰部保护,预防腰痛的发生。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腰背疼、胃痛的穴位
一、敲打殷门穴治疗腰背疼、腰椎间盘突出殷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位于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专门治疗腰背疼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用敲打殷门穴的方法经过大量的实践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急性腰肌扭伤及劳损,如在搬重或在弯腰动作不慎时,发生腰肌扭伤疼痛。
中医称为“闪腰”。
多见于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的急性扭伤或劳损所引起的症候群,活动障碍,极为痛苦,影响健康、工作、生活。
治疗方法虽多,往往不易及时解决病者痛苦。
敲打“殷门穴”,用之得当,均能及时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很多患者经过简单的辅导以后既可以自行操作,用小木槌等器物均可。
患者站立,用小木槌轮换敲打殷门穴各300次,力度适中,很多患者当场要背疼痛明显改善,坚持敲打一个月左右,椎间盘突出症及慢性腰背疼基本治愈,症状消失。
平时坚持敲打还可以积极预防腰突症的发生。
同时很多患者在敲打殷门穴的同时发现前列腺炎、尿路不畅、尿滴沥等症状也消失了,此法简便,效果颇佳,很值得推广。
【标准定位】在大腿后面,在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承扶穴在大腿后面,臀部下横纹的中点。
委中穴在膝盖后窝正中,是治疗腰背痛的要穴。
承扶穴至委中穴这段膀胱经至关重要,要经常敲打针灸。
穴位定位所用的“寸”,和我们日常的概念不同,而是指的“同身寸”。
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为1寸;“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的宽度,为1.5寸;从食指到小指四个手指并列的宽度为3寸。
【取法】俯卧位,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
位于大腿后侧约中央的穴位,连接臀部肌肉正下方的横纹与膝部后侧横纹两者中间连线约中央位置,指头指着向左右移动,会触及纵型的一条筋的地方就是殷门穴所在位置。
【解剖】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功用】舒筋通络,强腰膝。
【主治病症】殷门穴以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位而知名。
施灸或敲打殷门对慢性坐骨神经痛,非常有效果。
治腰痛常用穴
治腰痛常用穴肾俞穴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按摩肾俞穴可以缓解腰疼。
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
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
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功能延伸:临订研究表明按揉肾俞穴对治疗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的效果。
穴位按摩:1.增强肾功能,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穴50次,以感觉胀痛为宜。
2.突发心绞痛时,只要用右手拇指按揉疼痛侧肾俞穴,便可迅速止痛。
八髎(liao)穴,属于膀胱经,髎,空隙也。
关于这个穴位的记载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它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几个穴位的统称,每个穴位各一对,总共八个穴位,所以称为八髎穴。
其中,次髎穴对治疗腰痛和痛经的治疗效果最好。
尤其是痛经,效果更加的明显。
八髎是治疗一切妇科病的神奇穴位区域,它支配着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是调节女性身体气血的总开关。
八髎穴所在的这个区域,正好是女性盆腔所在的位置,邻近胞宫。
而妇科的一切疾病,又都与胞宫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八髎穴的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者艾灸,可以从外而内调理胞宫。
同时,人体的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是起始于胞宫。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的功能都靠他们来支配,所以,八髎穴是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必须要保持这里畅达无阻。
只有胞宫健康了,一切妇科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也都会自然消失。
(完整版)治疗腰痛的特效穴位
治疗腰痛的特效穴位选取膀胱经治疗腰痛疗效最为确切,常在外面做保健的人可能比较熟悉,按摩师给你拔罐、按摩选择最多的部位就是后背--在后背拔满了罐,或者在后背按摩、刮痧、捏脊、踩背。
为什么都愿意选择后背进行治疗呢?因为后背是膀胱经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疗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它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都会被破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膀胱经在后背上有许多俞穴,俞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心俞、厥阴俞、肾俞等等,这些俞穴各自通着各家的脏腑,这就跟不同的工厂都有自己的排污管道和途径是一个道理,因此,咳嗽就治疗肺俞,胃痛就按摩胃俞,心血管有病就检查厥阴俞。
治疗这些俞穴效果如何呢?越是经久难愈的疾病,这些俞穴就越显得有效。
1、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肾俞穴的主治病症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2、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 3.5寸凹陷中)和尾闾(尾闾部位为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年人经常搓腰眼,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又可刺激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
3、按摩委中穴:经穴歌诀里有"腰背委中求",是说后背、腰部的病痛都可以用委中穴来解决。
只要是腰痛,按摩委中穴通常能减轻30%的疼痛,这是一个不错的穴位(委中穴最独特的作用是能让鼻子通气,有的人长年是"一窍不通",按摩委中穴有即时通气的作用。
但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取侧卧位,鼻子不通气的一侧身体在上位,屈腿用大拇指点按委中穴,需稍用力。
如果有人说,试过这个穴位了,当时真管用,却不长久,鼻子又堵了,有没有可达到长通不堵的治疗穴位?我告诉你,还真有,就是臀部上的膀胱俞,这个穴针灸最佳,如用点穴法必须要找准穴位,且用力要大,感觉点揉时和鼻子相通了才会有效,且疗效持久)。
腰疼艾灸什么位置图 根据症状选对艾灸方法才是关键!
腰疼艾灸什么位置图根据症状选对艾灸方法才是关键!许多人都有腰疼的老毛病,而艾灸是现在备受推崇的中医养生治病方式,那么腰疼艾灸什么位置呢?一、常用艾灸位置:阿是穴阿是穴就是指疼痛的部位,也就是哪里疼痛就艾灸哪里,这也叫阿是穴局部艾灸,且在调理疼痛类毛病时作用尤其明显。
阿是穴一般是随病而定的,多位于病灶的附近,但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故阿是穴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穴,“有痛便是穴”。
阿是穴(痛点)是由于经病灶部位的气血不通而致,也就是说,只要阿是穴存在,就会影响经络功能,阻塞经气运行。
所以要想缓解疼痛,疏通经络,激发气血运行,充分发挥经络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艾灸阿是穴。
二、腰冷痛艾灸位置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配穴: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阳陵泉、委中。
艾灸方法:采用温热灸,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
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三、腰酸痛艾灸位置症状:腰部以酸软疼痛,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配穴:膈俞、气海俞、志室、三阴交、太冲。
艾灸方法:采用温热灸,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
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四、肾虚腰痛艾灸位置症状:腰部以酸软疼痛,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肾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偏肾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配穴:关元、命门,肾俞、太溪、然谷。
艾灸方法:采用温热灸,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
腰痛的针灸治疗经验
腰痛的针灸治疗经验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腰痛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以下是一些针灸治疗腰痛的经验:
1. 针灸定位: 针灸治疗腰痛需要准确地定位病痛部位。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选择腰椎穴位、肾俞穴、膀胱经等相关经络进行针灸。
2. 疏通经络: 腰痛常常与经络阻滞有关,针灸可以疏通经络,使得气血通畅,缓解腰痛。
常见的经络点位有璇玑、魄户、中极等。
3. 调整气血: 在治疗腰痛过程中,针灸可以调整气血,增加患者体内的气血循环,缓解腰痛症状。
4.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腰痛时,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拔罐、艾灸等进行综合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加速康复。
5. 治疗频率和疗程: 针灸治疗腰痛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要连续治疗一段时间。
治疗频率一般为一周2-3次,具体根据病情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腰痛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针灸不当引起的其他问题。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最好咨询医生,了解疗程、风险等相关信息。
艾灸这个穴位,解决难缠的寒湿腰痛
艾灸这个穴位,解决难缠的寒湿腰痛小编导读很多人都备受腰痛的困扰,尤其在气温忽然降低或是吹了冷风之后,有些人会腰部疼痛加重,甚至日常活动都受影响。
不要怕,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治疗腰痛的专穴,艾灸这个穴位不仅舒经通络止痛,还能强筋健骨,让你的腰“年轻”起来。
腰俞灸方01功效主治《扁鹊心书·周身各穴》篇云:“腰俞,在二十一椎下间。
”腰俞,乃督脉经之腧穴,穴居第二十一椎节下,即第四骶椎下,乃腰肾之精气所输注之处,故名腰俞。
尝有脐俞、髓空、背解、腰户、腰柱、腰干、腰空、髓府、背鲜之别名。
具益元荣督、强筋健骨、通经活络之功,故为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带下、腰脊强痛、痔疮、下肢痿痹之治穴。
《甲乙经》谓灸七壮,《铜人》谓灸七壮至七七壮。
来源:《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第二版)》02临床应用(1)《扁鹊心书·黄帝灸法》云:“久患伛偻不伸,灸脐俞一百壮。
”此乃《扁鹊心书》传《黄帝灸法》,言“久患伛偻不伸”之证治。
《甲乙经》云:“腰俞,一名背解,一名髓空,一名腰户”“督脉气所发”“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
《针灸大全》谓其治“腰背强不能俯仰”。
《神灸经论》谓灸腰俞可治“腰痛不可俯仰”之候。
脐俞,又名腰俞、腰户,乃腰肾精气所输注之处,又为督脉气所发之部,故有益元荣督,强筋健骨,舒经通络,强健腰脊之功,故可愈“久患伛偻不伸”之候。
(2)《扁鹊心书·扁鹊灸法》云:“腰俞二穴,在脊骨二十一椎下。
治久患风腰痛,灸五十壮。
”此乃《扁鹊灸法》言“灸腰俞”之适应证。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大凡经络之正经、奇经、别络等发生病变,均可发生腰痛,故《内经》有《刺腰痛》专篇。
如《素问·刺腰痛》云:“腰者,肾之府,转腰不能,肾将惫矣。
”故肾虚,肾之外府失养,肾络痹阻是腰痛发病的主要病机。
该篇尚有“太阳之脉”“解脉”(足太阳的分支)、“同阴之脉”(足少阳经之别络)、“阴维之脉”“冲络之脉”(带脉)、“会阴之脉”(足太阳之中经)、“直阳之脉”(足太阳经的一段经脉)、“飞扬之脉”(足太阳经之别络)、“昌阳之脉”(足少阴肾经之别称)、“散脉”(足太阴经之别络)、“肉里之脉”(少阳所生,阳维脉所发)诸脉,皆可因经络痹阻而发腰痛。
手三里治疗腰痛原理
手三里治疗腰痛原理
手三治疗腰痛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缓解腰痛的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源自中国传统医学,被广泛应用于腰痛治疗中。
手三指的穴位主要位于手臂上,包括浴盆穴、曲池穴和手三络穴。
这些穴位与腰部的经络相连,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身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疏通堵塞的经络,从而改善腰痛的症状。
具体而言,手三治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 刺激穴位:按压手三指的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产生舒缓的感觉,并通过神经传递信号,影响远距离的腰部区域。
这有助于减轻腰痛感受和紧张状况。
2. 调整气血流动:手三治疗可以促进气血在腰部区域的流动,改善腰部局部气血不足或阻塞的情况。
这有助于缓解腰痛,并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
3. 促进自愈能力:手三治疗也可以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通过改善气血循环,加强腰部区域的养分和氧气供应,提高组织的修复能力,加速腰痛的康复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手三治疗并非一种单独的疗法,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相结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同时,手三
治疗也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中医推拿缓解腰腿酸痛的手法
中医推拿缓解腰腿酸痛的手法腰腿酸痛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于许多办公室工作人员和长时间站立的人来说尤为常见。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腰腿酸痛与肾脏和膀胱的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推拿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缓解腰腿酸痛。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推拿手法,帮助缓解腰腿酸痛。
1. 按摩肾俞穴肾俞穴位于腰部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方,是缓解腰腿酸痛的关键穴位之一。
使用手指按压该穴位,可以刺激肾脏的功能,增加血液循环并缓解疼痛。
按摩时可以用适度的力量,轻轻旋转或反复按压穴位3-5分钟,每天2次。
2. 推拿背部膀胱经背部是膀胱经络的重要走向,通过推拿背部的膀胱经络,可以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
可以用手掌从脊柱两侧的腰部向上推拿至肩部,然后再沿着肩部的手臂走向推拿至手指,重复数次。
这种手法能够有效缓解腰腿酸痛,并且还有助于放松肩颈部位的紧张肌肉。
3. 按压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腓骨头下方一个指压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腰腿酸痛,并刺激人体的气血循环。
按压时可以用拇指或中指适度用力,每天按压2-3次,每次持续1-2分钟。
4. 推拿腰部骨盆区域推拿腰部骨盆区域有助于缓解腰腿酸痛,并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用手掌从腰部开始,沿着骨盆的下方推拿至臀部,再返回腰部,重复进行几次。
可以在推拿过程中用力适度,根据个人感觉调整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腰腿酸痛的推拿手法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手法要轻柔温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肉受伤;其次,要注意手法的节奏和顺序,以产生舒适感和放松感;最后,对于慢性腰腿酸痛患者,推拿手法应该结合其他中医疗法综合治疗。
总之,中医推拿是一种自然、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腰腿酸痛。
通过按摩肾俞穴、推拿背部膀胱经、按压足三里穴和推拿腰部骨盆区域等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达到舒缓症状的目的。
然而,对于严重的腰腿酸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治疗。
最新 腰背部穴位
夹脊
定位: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背痛,骨蒸,潮热, 盗汗,咯血,鼻塞。 应用:咳嗽,气喘配中府。 骨蒸,潮热,盗汗, 咯血配膏肓、三阴交。 鼻塞配迎香,合谷。 操作: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 备考:肺脏背俞穴。
心俞 Xinshu BL15
三、背部穴
大椎 dazhui DU14
定位: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 陷中。 作用:祛风清热,宣肺定喘。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 头痛项强,腰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应用:外感热病配曲池、合谷、风池、外关; 咳喘配肺俞、尺泽、丰隆; 痫证配照海、申脉、丰隆;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备考: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肩井
Jianjing GB21
定位:前直乳中,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作用:祛风清热,通乳止痛。 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瘫痪,难产, 乳痈,乳汁不下,瘰疬。 应用:头项强痛配风池、风门; 肩背疼痛配天宗、肩髃; 瘰疬配曲池、大迎; 难产配合谷、三阴交; 乳汁不下配乳根、少泽。 操作:直刺0.5~0.8寸,或向后斜刺0.5~1寸。内 为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备考: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作用:疏肝明目,行气通络。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视物不明,夜 盲,癫狂,痫证,背痛。 应用:胁痛配支沟、阳陵泉; 目眩配太冲。 操作:斜刺0.5~0.8寸。 备考:肝脏背俞穴。
脾俞
Pishu BL20
定位: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和胃。 主治:腹胀,泄泻,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水 肿,黄疸,背痛。 应用:腹胀,吐泻,配章门。 黄疸、水肿配足三里、三阴交。 泄泻、痢疾配上巨虚、天枢。 背痛配天宗。 操作: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 备考:脾脏背俞穴。
腰椎疼痛需要了解的穴位图!你值得收藏!
腰椎疼痛需要了解的⽳位图!你值得收藏!现在由于⽣活习惯问题等各⽅⾯的问题,罹患腰椎病的患者原来越多,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腰椎周围的疾病⼀般会诱发腰部酸疼、僵硬,腿部疼痛、⿇⽊,冰凉⾏⾛障碍外,严重在这甚⾄引发翻⾝困难、⼤⼩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在患者寻求治疗的过程过程中,西医⼀般除了告诉我们多做适当的体育锻炼外也别⽆它法。
那么对于中医来说,哪些⽳位对于腰椎病的治疗能起到明显效果,不同的病症⼀般使⽤哪些⽳位来配合那?今天以通俗易懂的的形式给⼤家做以下介绍:1、腰部周围的⽳位:命门、肾俞⽳,腰阳关、腰眼⽅便⼤家找位置,命门的位置在肚脐对应的腰椎上。
命门旁开1.5⼨为左右⼀对肾俞⽳位。
命门下⼀个腰椎⾻的距离同命门⽳在同⼀直线上为腰阳关⽳位(只有1个),两者距离⼀般在2-3指左右(依据个⼈⾝⾼调整)!就在腰阳关旁开3.5⼨为⼀对腰眼⽳,如果个⼈⽐较瘦,可以双⼿掐腰摸到的两个凹窝即是此⽳位!四个⽳位位置较为接近,⼀般推拿按摩、针灸,外敷膏药都会贴敷这些位置。
这⾥尤其提醒腰椎盘突出陈旧病史(3年以上)患者在推拿按摩的时候不要⼀味追求较强的⼒道,⼒度过⼤很容易造成腰椎内钙化物移位,从⽽加重病情!在家⾥⾃⼰给家⼈按揉的时候只需要把握好⼒度即可!如果刮痧、艾灸的,也可以参考此⽳位的⽅法,需要告诉⼤家的是,对于没有腰椎⽅⾯问题的同志,经常揉搓或者使⽤以上⽅法来护理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肾作⽤!2、臀部疼痛,伴随⼤腿后外侧疼痛:承扶、秩边⽳、环跳、风市、殷门⽳有些腰椎病患者患病,病症并不在腰上,反⽽是在臀部上,⼀般情况下,这都是腰椎问题压迫到了坐⾻神经引发的坐⾻神经痛!坐⾻神经的⾛向如下图。
坐⾻神经的压迫的原因有很多,⼀般都是⾻刺、增⽣或者突出的椎间盘引发的,如果已经出现两侧腿部同时或间歇性出现发⿇、疼的现象,则⼀定是椎管狭窄了!问题⼀般也就出现在L3-L5之间的腰椎!在臀部周围这些⽳位⼀般都需要稍微重⼀些的⼒道,但对于有些同志,轻微的按压都有明显的痛感!4、⼩腿部位疼痛,酸胀⽆⼒:承⼭、飞扬、承筋⽳5、腰痛的特效⽳:委中,飞扬、昆仑、⾦门腰痛点腹背委中求,肚腹三⾥留,讲的就是委中⽳对于调节腰部问题的显著作⽤,⽽委中⽳对于调理⽓滞⾎瘀引起的腰痛问题效果显著!⽽飞扬⽳则是对于慢性腰疼的处理效果显著,⼀般按揉5分钟可以相当于对于腰部按揉半个⼩时的功效!⽽⾦门⽳则是主要调理腰周肌⾁损伤引起的腰部疼痛!顺着昆仑⽳,沿着脚⾯外侧的仆参、申脉都对于腰疼的调节有积极作⽤!需要告诉⼤家的是,⽳位按揉作为⼀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段,⽤好了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可以使⽤推拿按摩、外⽤膏药贴敷以及艾灸等⼿法来达到调理的⽬的!最后提醒⼤家不要厚此薄彼,已经确诊的腰椎各⽅⾯的病情还是要采取⼀些积极有效的治疗,治养结合才能更好享受健康⽣活!。
董氏奇穴治疗学(十五)腰背部疾病
董氏奇穴治疗学(十五)腰背部疾病第十五章腰背部疾病(一)腰背疾病总治1、可于委中穴点刺放血,再行对症治疗。
(二)治疗腰部常用穴道1、针五形穴,特效2、腰灵穴3、委中穴上下点刺放血4、腕顺一穴(对应于肾盂区),特效5、玉火穴6、手掌第四、第五掌骨之间区域7、腕顺穴、三叉三穴、中白穴、外白穴、三河穴等区域8、水金穴、水通穴9、骨关穴、木关穴10、肾关穴(治疗肾虚所引起腰部疾病)11、木魁穴、木科穴12、内白穴、下白穴、腰痛点(经外奇穴)13、肩中穴、建中穴14、二角明穴、胆穴(对应于腰部)15、人士穴、地士穴、天士穴这一条路径,有效(三)治疗背部常用穴道1、重子穴、重仙穴2、人士穴(直刺)3、人皇穴(斜刺向外)4、绝骨穴(治疗上背部,特效)5、腕顺穴、束骨穴6、二角明穴、胆穴(对应于背部区段)7、委中穴上下左右放血8、正筋穴、正宗穴、正士穴(四)治疗脊椎常用穴道1、正脊穴2、明黄穴、其黄穴、天黄穴道、上三黄穴3、正筋穴、正宗穴、正士穴4、腕顺穴(对应2、1、节点)5、肺心穴、二角明穴(对应2、1、节点)6、骨关穴、木关穴(五)背痛1、针重子穴、重仙穴奇效(因为重子、重仙在肺经上,根据脏腑别通原理,故主治膀胱经之背痛)2、针上九里穴,效果良好。
3、针肺灵穴、心灵穴,效果甚佳。
4、针驷马穴配大白穴,特效。
5、针通心穴、通关穴,特效。
6、针正筋穴、正宗穴,效果卓著。
7、针玉火穴,有奇效。
8、针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
9、人士穴、地士穴、天士穴深刺。
10、针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
11、先在病位区点刺放血、及膝后太阳区放血,再针重子穴、重仙穴。
12、单背痛:针重子穴、重仙穴,立止痛。
13、双背痛:针正士穴、搏求穴。
14、针通天穴,通背穴,有效。
15、承山穴点刺放血。
16、后肩痛、肩胛骨痛、背痛:承山穴、委中穴见青筋处放血。
(六)背痛属膏肓线痛1、针重子穴,配重仙穴,特效2、可在膝盖后窝腘部血络呈怒张状态形成青筋处点刺出血(七)背连下腿痛1、针马快水穴,有卓效。
特效穴大集合
特效穴大集合 (上)特效穴大集合"特效穴荟萃":1: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
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
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成效。
这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
有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医名家,每次给病人治疗时,都会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扎上几针,然后贴上一种特制的膏药,最后在后溪穴上扎上一针。
有些经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经过这番治疗,短时间内就恢复安康了。
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后溪穴上的那一针。
扎针有个小窍门,进针之后边捻转边提插,同时让病人活动腰部。
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
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
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
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成效。
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这个简单的治颈肩腰椎病的方法。
2:乳腺增生.肿块特效穴,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大肠腧周围〕,用酒精棉擦,皮肤颜色红色重的,用1.5寸针刺用力1分钟,刺骨膜,病症重的当时即效,疼痛大减,肿块变小,病症轻的,无疼或由小变没,需加中药配合。
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无准确的地方,因在它的1.5寸左右用酒精搽一片,最红的地方便是针的穴位,直刺应是髂骨上,我不知李柏松教师的八字治疗法,是偶尔发现并经常用,本不打算写出来,只因发了几个贴,斑竹不给加分,只好把最拿手的,最有效,而且自己发现的,3:头痛:压痛点的阳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内角区、肩胛岗下区、肩胛内缘区、锁骨下缘中点区、剑突区等。
或在"耳后三焦区〞内有敏感点或压痛点〔多为痉挛性结节或纤维〕。
4:颈推病:颈推病患者常在颈、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围或颈椎增生部位〕出现"党参把戏〞"花斑样变〞的反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腰痛的特效穴位
选取膀胱经治疗腰痛疗效最为确切,常在外面做保健的人可能比较熟悉,按摩师给你拔罐、按摩选择最多的部位就是后背--在后背拔满了罐,或者在后背按摩、刮痧、捏脊、踩背。
为什么都愿意选择后背进行治疗呢?因为后背是膀胱经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疗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它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都会被破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膀胱经在后背上有许多俞穴,俞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心俞、厥阴俞、肾俞等等,这些俞穴各自通着各家的脏腑,这就跟不同的工厂都有自己的排污管道和途径是一个道理,因此,咳嗽就治疗肺俞,胃痛就按摩胃俞,心血管有病就检查厥阴俞。
治疗这些俞穴效果如何呢?越是经久难愈的疾病,这些俞穴就越显得有效。
1、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肾俞穴的主治病症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2、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和尾闾(尾闾部位为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年人经常搓腰眼,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又可刺激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
3、按摩委中穴:经穴歌诀里有"腰背委中求",是说后背、腰部的病痛都可以用委中穴来解决。
只要是腰痛,按摩委中穴通常能减轻30%的疼痛,这是一个不错的穴位(委中穴最独特的作用是能让鼻子通气,有的人长年是"一窍不通",按摩委中穴有即时通气的作用。
但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取侧卧位,鼻子不通气的一侧身体在上位,屈腿用大拇指点按委中穴,需稍用力。
如果有人说,试过这个穴位了,当时真管用,却不长久,鼻子又堵了,有没有可达到长通不堵的治疗穴位?我告诉你,还真有,就是臀部上的膀胱俞,这个穴针灸最佳,如用点穴法必须要找准穴位,且用力要大,感觉点揉时和鼻子相通了才会有效,且疗效持久)。
4、治疗慢性腰痛病的(一个月以上),选取小腿肚子上的飞扬穴(见下图),只这一穴,点按5分钟就够了,比按摩整个后背一小时效果还好。
5、按摩位于外脚背的金门穴(见上图),是治疗急性腰痛(两周以内)的。
此穴穴位较深,按摩时可用食指关节点按较为有力。
但是要提醒的是,这两个穴位治疗的腰痛主要是针对腰脊两旁肌肉的,对于腰椎本身的病痛(那是需要选取肾经和胆经的穴位来治疗,这里只说膀胱经),则效果较差。
6、点按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见上图)对腰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有这么多治腰痛的穴位可选,你还用担心腰痛吗?
7、腰部扭伤的应急处理:
运动或出体力时腰部扭伤(身体只能弯着不能直起来,一直起来,背后腰部和屁股中的部位就会疼),按摩什么穴位可以缓解或治疗?
急性腰扭伤可选择委中(委中穴位于膝盖里侧中央。
委中穴的主治病征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申脉(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等)、金门(金门穴位于足内侧,当内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复溜(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复溜穴的主治疾病为:肾炎、神经衰弱、精力衰退、记忆力减退、手脚冰冷、手脚浮肿。
)、太溪(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穴,哪个穴痛就多按哪个,按到不痛为止。
腰部伤处不要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