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

1.水体: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指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包括水及其水中的悬浮物、底泥、水中生物等2.水污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而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3.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水排入受纳水体后,污染物质在受纳水体中浓度自然下降的现象4.水体的耗氧与复氧:污水排入受纳水体后,水中的污染物增加,同时水中微生物得到增殖,微生物降解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也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称为耗氧。

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氧也溶入水中,称为复氧5.污水的化学处理: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法7.污水生化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的方法8.BOD: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9.COD: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1.活性污泥法: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化处理方法2.生物膜法:依靠固着于固体介质表面的微生物来净化有机物3.厌氧消化: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生物脱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铵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6.混凝:是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使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聚集成较粗大的颗粒而沉淀,得以与水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7.反渗透: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只能透过溶剂,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8.污泥调理:破坏污泥的胶态结构,较少泥水间的亲和力,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9.污泥稳定:采取措施降低有机物含量或使其暂时不产生分解的过程1.污泥生物稳定:在人工条件下加速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使之变成稳定的无机物或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过程2.污泥化学稳定:采用化学药剂杀死微生物,是有机物在短期内不致腐败的过程3.污泥脱水: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80%-85%以下的操作4.污泥干化:将脱水污泥的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到50%-65%以下的操作6.沉淀: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5.A/O工艺:是一种有回流的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流程,其中前置反硝化在缺氧池中进行,硝化在好氧池中进行。

水体污染名词解释

水体污染名词解释

水体污染名词解释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它也可以受到污染。

水质污染是指水体中因有害物质的引入而使水质受到破坏,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态环境。

水质污染一般分为化学物质污染和物理物质污染两个类别,其中,化学物质污染是指含有有害物质的水质污染,而物理物质污染是指由于有害物质的引入而影响水质的污染。

需要解释的具体水体污染名词有:1.水污染:指水质污染,是指由于化学物质的废水和污物的排放,使水体内有害物质的污染水体,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结构及水质。

2.化学水污染:指水体里有害物质因存在而污染水体的现象。

主要污染物包括: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元素、酸性物质),细菌和病毒等。

3.物理水污染:指有害物质可以影响水质的污染,但不会把水质变质。

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如泥沙、污泥等,溶解性大分子化合物如细菌、病毒等,除此之外,温度、PH值等亦可影响水体的状态。

4.氨氮污染:指水体中氨氮浓度超过正常值的污染现象。

氨氮是指生活垃圾和人类活动排放所导致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破坏水体的生态状况,如水温升高,空气湿度降低,浅水中植物的死亡现象经常发生,浮游生物的种类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体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

5.重金属污染:指由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引入水体,影响水质的污染。

毒性重金属如汞、镉、铅等,空气中的颗粒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可以长期存在于水体中并被生物体吸收,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6.病毒污染:指由于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的排放,引起的病毒的污染。

病毒能够侵入人体,大多数时候可能会导致肠道疾病、皮肤病等,在水中也会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7.放射性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有害物质影响水质的污染。

这类污染物可能会影响微生物、动物及人类健康。

以上为水体污染常见名词的解释,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污染治理,确保水体质量。

水体污染的防治与整治

水体污染的防治与整治

水体污染的防治与整治一、前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是生命之源。

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和过度使用,导致水资源变得匮乏,而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可导致环境恶化、生物损失和人员感染,危害极大。

因此,防治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二、聚焦水体污染1. 水体污染的概念水体污染是指外界因素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其主要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物等。

生活污水中含有排泄物、化学品、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质,工业废水中含有石油、氯气等有害物质,农业排放物中含有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这些污染物质直接作用于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2. 水体污染的种类水体污染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

化学污染是指水体中化学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一种污染形式,其中重金属离子污染、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和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是化学污染常见的表现。

生物污染是指水体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所导致的污染,致病的微生物可造成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

物理污染是指水体中悬浮物质、毛发、石屑、沙、泥沙等物体所导致的污染,会导致水体浑浊、光透性变差等问题。

三、水体污染的防治为了遏制和消除水体污染,必须从源头开始,打好防治水体污染的攻坚战。

1. 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水体污染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机制和监督管理体系。

并加强对环境恶化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力度,保障水资源使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 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对各种污染源头的监管,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确保污染源减排力度。

同时加大对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污染源头的治理力度,切实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确保处理水质达标排放。

3.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水体污染,从而快速采取针对污染状况的监管和治理措施,保障水体环境安全。

4. 推广科技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环境保护的技术能力,提高污染治理的科技含量和有效性。

水污染名词解释

水污染名词解释

水污染名词解释水污染,又称水质污染,是指水体的一种环境污染。

它的发生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排放、城市和农村污水排放、船舶、油污等,使水体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有机物含量超标,使水体受到污染,使水体形成污染物负荷。

水污染可以分为三种: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物理污染指的是污染水体的物理性质,如水的温度、颜色、浊度、流量等,温度升高会减少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易滞水体中的微生物生长,进而使细菌含量上升;颜色变浑浊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使水体变色,呈现不同的色调;浊度增加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使水体变浑浊,影响水体中的溶氧量;水体流量变化会影响水体环境,影响水体中溶氧量,进而影响水体中有机物的分布。

化学污染指的是污染水体的化学性质,主要指水体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和性质的变化,常见的有机物主要有有机废气、氯代烃、矿物油、合成洗涤剂、有机肥料和污水等,这些物质会使水体受到影响,使水体变质,影响水体环境,还可能对细菌、动物、植物、人体等产生有害作用。

生物污染指的是污染水体的生物性质,一般包括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的变化,以及污染物对生物的危害,如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它们对水体的环境有重要的影响,污染物会通过鱼类、甲壳类的食物链传播,损害水体生态环境,蓝藻污染还会造成水体缺氧,影响生物的存活环境。

水污染严重影响着水体环境,也对人类的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护水环境,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的身体健康。

首先,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强化对排放有害污染物的管理,严厉打击污染行为,比如,对严重污染的污染源,可以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严格管理,以防止污染的发生;政府可以定期检查水质,发现污染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或消除污染,保护水资源安全;同时,应加强对污染载体的限制和管理,控制其运输,阻止污染物出现、扩散或迁移;对废水排放对水质的影响,应该对污水排放实行监督,以便及时发现水污染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环保工程的名词解释

环保工程的名词解释

环保工程的名词解释环保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活动。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空气、水、土壤、噪音等环境要素的治理与保护。

以下将进行对环保工程中常见名词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保工程领域。

一、大气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减少或清除大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的工作。

其中,常见的措施包括燃煤电厂和工厂的脱硝、脱硫装置的安装,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减少,以及城市与工业区域的大气污染源的管控等。

二、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指对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措施。

这些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等。

常见的水环境治理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生物处理法和物理过滤法等。

三、噪音治理噪音治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噪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和安静度。

这些措施包括隔音、减振和隔声等技术手段,以及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要求。

四、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指对各类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的过程,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和回收等。

五、土壤环境修复土壤环境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功能。

这些措施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

土壤环境修复既可以是针对污染工地和工业区域,也可以是针对农田和草地等农业生产区域。

六、生态保护工程生态保护工程是指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工作。

这包括保护和恢复森林、湿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保护和调控物种多样性等。

生态保护工程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七、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指通过采集样品、测量数据和监视设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帮助评估环境治理效果、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以及预警和应对环境灾害。

总结起来,环保工程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噪音和生态等多个领域的治理和保护。

环境监测第四版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第四版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3.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水体污染(PPT):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和作用。

5.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污染量)6.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7.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8.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9.空气污染: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这种情况即被称为空气污染。

10.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11.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2.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13.生活垃圾: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其中医院垃圾和建筑垃圾应予单独处理14.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声音比较的方法,可以得到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的一系列响度相等的声压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 名词解释3

水污染控制工程 名词解释3

BOD-污泥负荷:曝气池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螚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COD-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

剩余污泥:由于微生物的代谢和生物合成作用,使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生物量增加,经二次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供再处理污水用,多余的排放到系统之外的部分即活性污泥。

折点加氯法:去除水中氨氮时采用的一种化学法。

脱氮是加氯量以折点对应的加氯量为准,所以称为折点加氯法生化需氧量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化学需氧量COD: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在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需消耗的氧量。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个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之间的处理方法,它兼具有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他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量。

污泥容积指数(SVI):简称污泥指数。

在曝气池混合液经过30min沉淀后每1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脱盐处理,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向树脂填充塔充水水中水中无机盐类通过交换吸附反应得到去除。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水体当中的溶解氧逐步被耗去,到达临界点又逐步回升的过程。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重点

1.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2.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3.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4. 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 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 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 总硬度:水中Ca2+ 、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11.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3. 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以统一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14.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16. 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7. 平衡浓度: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同,吸附质在吸附剂及溶液中的浓度都不再改变,此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就称为~。

污染名词解释

污染名词解释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微宇宙法:能够部分模拟生态系统,但不完全等于自然生态系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积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安全浓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的浓度。

最大无作用浓度:未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小有作用浓度:能使生物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效应浓度:在某一期限内导致某一特殊反应的毒物浓度。

致死浓度: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富集系数:BCF是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平衡浓度与其生存环境中该污染浓度的比值。

(大于1才会与富集效应)生物活性点位: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和物质。

抗性:生物对各种不良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为抗性。

包括避性和耐性。

生物监测:指应用环境生物计量技术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实施的监测,主要监测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物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反应特征来表征环境质量状况。

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溶解氧的量。

反映了水体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含量。

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来表示。

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的污染程度。

TOD:总需氧量,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氧气O2的浓度(mg//L)表示。

水质工程学名词解释

水质工程学名词解释

水质工程学名词解释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活性污泥: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黄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

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4、污泥沉降比 (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 30min 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 %表示。

又称 30min 沉降率5、污泥容积指数(SVI):从曝气池出口取出的混合液,经过 30min 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 mL 计。

简称污泥指数。

6、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 (SOUR):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

单位为 mgO 2/(gMLVSS·h )或 mgO 2/(gMLSS·h ) 。

7、污泥龄: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长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8、污泥回流比: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 Q R 与污水流量 Q 之比。

常用 %表示。

9、 AB 工艺: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

即“预处理 ---初沉池 ---曝气池 ---二沉池”存在的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效率低及投资运行费用高等问题, 开发的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10、 SBR 工艺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 SBR 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 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 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

水利科学名词解释

水利科学名词解释

水利科学名词解释水利科学是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水灾害防治以及水利工程技术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水利科学的名词解释和扩展:1.水资源:水资源是指供应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生存需要的水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其合理利用与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水的运动和分布,包括降水、蒸发、蓄水、径流等过程的科学学科。

通过水文学的研究,可以有效评估水资源的可用性、水灾害风险等。

3.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合理利用和控制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建设,包括水库、引水、灌溉、排水等工程项目。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障农田灌溉、供水、防洪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防止水和流土的损失,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植被恢复、护坡、护岸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5.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指区域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面临供水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解决水资源短缺对于维护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6.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环境容许的程度,导致水质下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水环境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农药等,其治理和保护是水利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7.洪水调度:洪水调度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来科学地规划、管理和控制洪水的过程。

洪水调度包括洪峰削减、洪水分洪、水库调度等,可以减少洪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灾害。

8.土石堰:土石堰是一种以土石填筑为主的防洪工程措施,通过充分利用土石材料的阻挡、吸附、阻滞作用,起到减缓洪水流速、消耗洪水能量的效果。

土石堰能够减轻洪峰过程中的洪水压力,有效保护下游区域免受洪灾侵害。

9.水权制度:水权制度是指为了合理分配和管理水资源而建立的一套法律、政策和管理体制。

水权制度能够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利用和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BO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 :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泥龄: 即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工程上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4. 好氧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将+4NH 转化成2NO -和3NO -的过程。

5. 反硝化: 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6. 污泥投配率: 日投入污泥与池容积比重。

7. 土地处理: 在人工调控下,微生物,土地,植物形成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处理方法。

8. 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化学除氮的方法,在含氨氮的水中加氯时, +-22Cl H O HOCl+H Cl ++4224224222223533NH HOCl NH Cl H H O NH HOCl NHCl H H O NH HOCl N H Cl H O ++++++-+++++++↑+++加氯曲线中出现两个折点,加氯脱氯时采用的加氯量应以折点相应的加氯量为准,通过适当控制,可完全去除水中氯气。

9. 氧垂曲线: 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着水中耗氧有机物降解耗氧和大气中复氧双重因素变化,反映水中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氧垂曲线。

10. 混凝和澄清: 由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产生的微粒凝结现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11. 生化反应速度: 生化反应中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

12. AB 法: 由以吸附作用为主的A 段和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的B 段组成的污水处理工艺。

13. A/A/O 法: 在原来A/O 工艺的基础上,嵌入一个缺氧池,并将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中,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这样厌氧-缺氧-好氧相串联的系统能同时除磷脱氮,简称A 2/O 法。

水污染控制名词解释

水污染控制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消耗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时所需要的氧气的量2、化学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化学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气的量3、水体自净:污水向下游流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的过程4、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污染物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5、污水生物处理: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6、分解代谢:微生物在利用底物过程中,一部分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并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7、合成代谢:微生物利用另一部分底物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在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微生物细胞的过程8、底物(基质):一切生物体内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而进行的生物化学变化的物质9、发酵:是指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些中间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出不同的代谢产物10、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援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11、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氧分子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化无变化的处理方法12、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兼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13、氨化:微生物分解有机氮产生氨的过程14、硝化: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氨态N转化为亚硝酸N和硝酸N的过程15、反硝化:在缺氧的条件下,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2的过程16、同化: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除去的过程17、生物除磷:是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P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P的浓度大量降低,最终排放含量有大量富P污泥而达到水中除磷的目的18、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在适宜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微生物数量或总质量增加19、容体负荷:单位体积反应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有机物的量20、生物膜:微生物在水环境中能在适宜的载体里面牢固的附着并生长繁殖,细胞胞外聚合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缠绕的结构21、TOD:用来衡量有机物的大小(总有机碳)22、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23、水体污染:排入水中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本底浓度和水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得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24、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SS:曝气时混合液中单位体积所具有的悬浮物的质量,反应活性污泥量大小25、挥发性固体浓度Mlvss:曝气池混合液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具有的挥发性悬浮固体的质量26、污泥沉降比SV%: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分钟后沉降污泥的体积分数,反应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27、污泥沉降指数SVI: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分钟后,单位质量干污泥所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

环境卫生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题

环境卫生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题

环境卫⽣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题第⼀章绪论环境卫⽣学(environmental health/ hygiene):是研究⾃然环境和⽣活环境与⼈群健康的关系,揭⽰环境因素对⼈群健康影响的发⽣、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体健康,提⾼整体⼈群健康⽔平的科学。

环境卫⽣学今后任务:1环境与健康关系基础理论2环境与健康关系确认性研究3加强环境卫⽣法律法规标准体系4加强农村环境卫⽣5开拓新领域环境(environment)是指作⽤于⼈类所有外界⼒量(因素)的总和。

⼈与环境既相互对⽴,⼜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两者存在着对⽴统⼀关系。

环境卫⽣学以⼈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然环境和⽣活环境)⾃然环境:围绕在⼈类周围的⾃然因素(⼤⽓圈、⽔圈、⼟壤岩⽯圈和⽣物圈。

)⽣活环境:是与⼈类⽣活关系密切的各种⾃然的和⼈⼯的环境条件,如居住、⼯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类赖以⽣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壤(岩⽯)以及包括⼈体在内的所有⽣物体。

环境介质的特点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往往不完全以单⼀介质形式存在;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环境污染物向远⽅扩散;环境介质还能维持⾃⾝的稳定状态。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物性。

⼀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环境未发⽣变化的污染物。

⼆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次污染物进⼊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物学作⽤下,或与其他物质发⽣反应⽽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水污染名词解释

水污染名词解释

水污染名词解释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水资源中有害物质超过一定限制或水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引起水体的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以下是对水污染相关名词的解释。

1. 水污染源水污染源是指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常见的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来自工厂和生产设施的废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包括居民的排污水和商业设施的废水;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农药、化肥和粪便等农业活动带来的水体污染;自然因素如河流氾滥和生物繁殖也会导致水体的污染。

2. 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指为了保护水体环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对水体质量的指导性标准。

水质标准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设定的,通过对水中各类物质的浓度和生物学指标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判断水体是否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水质标准的制定旨在预防和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污染水进行净化和处理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过滤、沉淀、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悬浮物和颗粒污染物;沉淀是利用重力将悬浮物沉降到底部;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生物处理则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菌和藻类等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 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是指水污染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水污染可对水中的生物和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导致鱼类死亡和藻类过度繁殖。

此外,水污染还影响水体中氧气的溶解,导致水生动植物无氧窒息,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并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需求得到满足。

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调配、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等。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政策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

污泥浓度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的重量,常用MLSS表示。

污泥沉降比(sv):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体积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污泥体积指数(svi):简称污泥指数,是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湿污泥体积(以mL计)。

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能力来处理城市和某些工业废水,同时利用废水中的水和来合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的生长,并使其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的重量,单位为mg/L、g/L 或kg/m3。

污水回用:将废水或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

水污染的定义: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水体自净机制: (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分解代谢:分解复杂营养物质,降解高能化合物,获得能量。

合成代谢: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化为复杂的细胞成分,机体制造自身。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污水中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脱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的过程。

氨化反应: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

水体污染名词解释

水体污染名词解释

水体污染名词解释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然而,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解释与水体污染相关的一些重要名词。

1.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水中存在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污染物质超出了水的容忍范围,使水质下降,对水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的现象。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污水、废弃物排放以及非点源污染等。

2. 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指由含碳的化合物组成的污染物,如:石油、煤矸石、农药、化学工业废弃物等。

这些有机化合物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能导致水中生物死亡、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3. 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是指无机化学物质对水体环境产生的污染,如重金属、氮、磷等。

重金属如汞、铅和镉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毒性,而氮和磷则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和水体缺氧等问题。

4.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是指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等物质被生物吸收、富集和积累的现象。

生物富集可以引发食物链上的物质积累,使高层级的食物链消费者面临更高程度的污染威胁。

5.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增加,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过度生长的现象。

常见的富营养化形式是滋养水华,使水体呈现绿色、黄绿色、蓝绿色和红色等不同颜色,严重时会引发水域的缺氧。

6. 水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恢复是指对被破坏或受到污染的水域进行修复和保护的行为。

水生态系统恢复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旨在恢复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7. 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根据水体的不同用途和类型,由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的水质要求和指标。

水质标准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保护水体环境和公众健康。

8.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调配等活动进行综合规划、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的过程。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确保公众供水需求的满足并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15. BOD:
1. 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潜在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化学特性、行为、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
3. “臭氧洞”现象:
4. 水体:以相对稳定地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水本身和其中的悬浮物、溶解物、 底泥、水生生物等自然综合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水生生态系统。
5. 自由基: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
6. 土壤污染:是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
11. 植物营养物质:指一类含有大量N、P等植物营养元素的物质。
12. TDS:
13. DO: 溶解氧,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14. 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
12. LD100:
13. LC50:表示杀死 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单位为PPm 。
14. 总硬度:指水中Ca2+、Mg2+离子的总量,是衡量水质的一项指标。
15. 酸度: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合作用的全部物质的总量,即能放出质子(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总量。
一、 名次解释(2Ⅹ15=30)
1. 水体:以相对稳定地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水本身和其中的悬浮物、溶解物、 底泥、水生生物等自然综合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水生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名词解释1、什么是生物处理方法?答: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来吸咐、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现代的生物处理法,按作用微生物的不同,可分好氧氧化和厌氧还原两大类。

前者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有机性工业废水。

好氧氧化应用较广包含着很多艺种工艺和构筑物。

生物膜法(包含生物过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多种工艺和构筑物。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都是人工生物处理方法。

此外还有农田和池塘的天然生物处理法,即灌溉田和生物塘。

生物处理成本低廉,因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法往往在其前面先加以物理处理,因此,活性污泥法处理属于二级处理范畴。

经过物理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后产生污泥,二级处理污水厂的污泥主要有初沉污泥和剩余生物污泥两种。

一般污泥量约是污水量的5‰~7‰(含水率95%)。

污泥富有肥效,但又含细菌和寄生虫卵,还可能含有毒重金属。

在利用应适当处理,处理污泥采用得较多的方法是厌氧消化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气(沼气),沼气是可燃的有用气体。

消化后的污泥含水率仍很高,不易运送。

因此,还需要进行脱水,干化等处理。

2、操作、管理“四懂四会”是什么?答:即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懂厂内构筑物的作用和管理方法;懂厂内管道分布和使用方法;懂生产指标和化验数据的含义。

会合理配水、配泥;会合理调度曝气量;会正确回流和排放污泥;会排除一般性的故障。

对维修、操作管理工提出勤工作法:勤看、勤听、勤嗅、勤摸、勤捞垃圾、勤动手等等3、什么是废水处理量或BOD5去除总量和处理质量?答:①污水处理量或BOD5去除总量每日进入污水厂处理的总污水流量(以m3/d计),可作为污水厂处理能力的一个指标。

每日去除BOD5的总量亦可作为污水厂处理能力的指标。

去除BOD5总量等于处理流量与进出水BOD5差值的乘积,以kg/d或t/d为单位。

②处理质量二级污水处理厂以出厂的BOD5与SS值作为处理质量指标。

按新制订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BOD5、SS 均小于30mg/L。

处理质量也可用去除率来衡量。

进水浓度减出水浓度除以进水浓度即为去除率。

氨氮、TP出水值或去除率也应用于处理质量指标。

4、什么是pH值,指示意义是什么?答:pH表示污水的酸碱程度。

它是水中氢离子浓度倒数的对数值,其范围为0~14,pH值等于7,则水呈中性,小于7呈酸性,数值越小,其酸性越强,大于7呈碱性,数值越大,其碱性越强。

污水中pH值大小对管道、水泵、闸阀和污水处理构筑物有一定的影响。

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的pH值,通常为7.2~7.8。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可表明有工业废水的进入。

过低的值会腐蚀管道、泵体并可能产生危害。

例如污水中的硫化物会在酸性条件下,生成H2S气体。

高浓度时使操作工作头痛、流涕、窒息甚至死亡。

为此发现pH降低必须加强监测,寻找污染源,采取对策。

同时,生化处理的pH允许范围是6~10,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或破坏生物处理。

5、什么是总固体(TS)?答:是指水样在100℃温度下,在水浴锅上蒸发至干所余留的总固体数量。

它是污水中溶解性固体和非溶解性固体的总和。

它可反映出污水中固体的总浓度。

通过进出水固体的分析可反映出污水处理构筑物对去除总固体的效果6、什么是悬浮固体(SS)?答:是指污水中能被滤器截留的固体物质数量。

悬浮固体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沉淀。

测定悬浮固体通常是用石棉滤层过滤法进行。

主要设备为古氏坩锅。

当化验设备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采用滤纸作为滤器,从总固体与溶解固体的减差来求得悬浮固体量。

测定悬浮固体时,由于滤器不同,常产生较大差异。

该项指标是污水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测定进水和出厂水的悬浮固体,可用来反映污水通过初沉池,二沉池处理后,悬浮固体减少的情况,它是反映构筑沉淀效率的主要依据。

7、什么是化学需氧量(COD)?答:化学需氧量(简称COD)化学需氧量是指用化学方法氧化污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化剂的氧量。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的结果习惯上叫做耗氧量,用OC表示。

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的结果称为化学需氧量以COD 表示,二者的区别在于选用氧化剂的不同。

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只能氧化污水中的直链有机化合物,而以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它的作用比前者强烈与完全,除直链有机化合物以外,它能氧化高锰酸钾不能氧化的许多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因此,同一污水COD值比OC值大得多。

特别是当污水厂有大量工业废水进入时,一般都应测得重络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

城市污水厂的COD值一般约为400~800mg/L。

高锰酸钾法的耗量值在污水厂中常被用来作为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倍数的参考数据。

8、什么是生化需氧量(BOD)?答:生化需氧量:(简称BOD)是指在有氧条件下,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它是一种间接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有机物的生化氧化分解通常有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的氧化,称为碳化阶段,约需20天才能完成。

第二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物的氧化、称为硝化阶段,约需100天才能完成。

在公认的情况下,一般标准做法是在20℃温度下,培养5天,进行测定,测得数据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简称BOD5,因此BOD5表示部分含碳有机物分解的需氧量,生活污水的BOD5应约在70%左右。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是取原水样或经过适当稀释的水样,使其含有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五日生化需氧的要求,将此水样分成二份,一份测得当天的溶解氧含量,而将另一份放入20℃培养箱内,培养5天后再测定其溶解含量,两者之差乘上稀释倍数即为BOD5。

BOD5测定过程中,正确选择稀释倍数至关重要。

通常认为,选择的稀释倍数应使经过稀释的水样在20℃恒温箱内培养5天后,它的溶解氧减少在20%~80%时较为适当。

但是,有时常因BOD5的稀释倍数掌握不当造成数值上的误差,甚至稀释倍数太小而得不到BOD5的数据。

9、测定BOD的用途是什么?答:BOD可反映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污水中所含有机物越多,则消耗氧量亦越多,BOD数值也越高,反之亦然。

因此它是污水水质指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尽管测定BOD需时较长、数据不及时,但BOD指标带有综合性——综合反映有机物总量,模拟性——模仿水体自净。

因此很难用其他指标来代替。

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该指标的用途为:1、反映污水有机物浓度。

如进厂污水有机物浓度,出厂污水有机物浓度。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一般可达150~350mg/L。

2、用以表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

进、出水BOD5的减差除以进水BOD5即为该厂的BOD5去除率,是重要的指标。

3、污水处理厂的去除总量与出水BOD5,表示了在污水厂总的处理能力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量。

4、用来计算处理构筑物的运转参数,如曝气池的污泥负荷BOD5kg (MISS)·d或容积负荷BOD5kg/(m3·d)5、反映污水处理厂运转的技术经济数据,如除去每kgBOD耗用电量(度),去除每kgBOD5需要的空气量。

6、衡量污水可生化程度,当BOD5/COD大于0.3时,说明污水可以进行生化处理。

小于0.3时,则难以生化处理。

比值在0.5~0.6时,生化过程很容易进行。

由此可见,测定BOD5的用处很大,它是污水处理厂最重要的一个测定项目。

但测定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出数据。

COD的化验反映污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剂氧化所需氧量,它的数据值接近于全部有机物的需氧量。

因此它也有较大用处,而且COD测定时简短,一般城市污水厂COD﹥BOD,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种类变化较少,则COD与BOD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就可用当天的COD来预测BOD5值。

根据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转数据,通常SS与BOD5在数值上大致相仿或者略为高些。

如上海各污水厂的SS比BOD5在数值上平均高出50mg/L左右。

在进厂污水中如发现BOD5与SS成倍增长,则可能有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流入或者粪便大量进厂。

这样将会增加处理负荷。

使处理效率降低,甚至还会阻塞管道,必须追查原因,采取措施。

10、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N、NH4+、NO2-NO-3)指示意义是什么?污水中有大量的含碳有机物与含氮有机物,前者以碳、氢、氧为基本元素。

后者以氮、硫、磷为基本元素。

含氮有机物在好氧分解过程中,最终会转化为氨氮肥、亚硝酸盐氮肥、硝酸盐氮、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因此测定上述三个指标可反映污水分解过程与经处理后无机化的程度。

当二级污水处理厂中只有少量亚硝酸氮出现时,该处理出水尚不能稳定,当氧量不足时,则污水中的有机氮大多数转化为无机物,出水流入水体后是较为稳定的。

一般进厂污水的氨氮值约30~70mg/L。

进厂水中一般不含有亚硝酸盐与硝酸盐。

二级污水处理厂一般不能大量除氮肥,处理程度较高时,能够将部份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

11、磷、氮(P、N)指标意义是什么?答:污水中磷和钾的含量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活性污泥污处理污水要维持BOD5:N:P的比例在100:5:1以上,在城市污水厂,一般都能达到这个比例。

有些工业废水达不到这个比例,就必须向污水添加营养剂12、什么是溶解氧、测定目的是什么?答:溶解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量,它与温度、压力、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在一定温度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一定量的氧,例如20℃时,蒸馏水的溶解氧饱和值为9.17 mg/L。

在污水处理中常常测定出水和曝气池中的溶解值,根据它的大小来调节空气供应量,了解曝气池内的耗氧情况以判断在各种水温条件下,曝气池耗氧速率。

在运转过程中,要求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在1 mg/L 以上,过低的溶解氧值表明曝气池内缺氧,过高的溶解氧不但浪费能耗,且可能造成污泥松碎、老化。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含有溶解氧对水体环境是有益的,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让出水带有些溶解氧。

溶解氧在水体自净过程中是个重要参数,它可反映水体中耗氧与溶氧的平衡关系。

13、水温对运行的关系是什么?答:水温,水温对曝气池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个污水厂的水温是随季节逐渐缓慢变化的,一天内几乎无甚变化。

如果发现一天内变化很大,则要进行检查,查否有工业冷却进入。

全年在8~30℃范围内,曝气池在水温8℃以下运行时,处理效率有所下降,BOD5去除率常低于80%14、污泥负荷是什么?怎样调节?答:①污泥负荷=进入曝气池的BOD5数量(流量×浓度)/曝气池中MLSS总量(MLSS×池积)②由于初沉池出水中的BOD5数量决定于进厂水质,一般难以调节,调节污泥负荷,减少MLSS,则提高污泥负荷,增加或减少MLSS一般通过增加或减少排泥来实现.污泥负荷对处理效果,污泥增长和需氧量影响很大,必须注意掌握。

一般来说,污泥负荷在0.2~0.5kg(BOD5)/(kg.d,掌握在0.3kg(BOD5)/「kg(MLSS).d」左右.15、什么是曝气池容积负荷?答:曝气池单位容积每天负担的BOD5量称为容积负荷kg(BOD5)/(m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