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

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

其次, 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体来看, 中国石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 “北方强、南方弱”,“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 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石化; 空间格局; 集聚一、中石化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这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1998年5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转企业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

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总部的区位选择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

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

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

作为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全球性大公司,中石化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

因此,总部的区位要求可以概括为:(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有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多为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

这些机构均位于首都、直辖市和省会。

中石化的总部选择也不例外。

其总部位于中国首都北京。

北京是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

炼油工业发展史-文档

炼油工业发展史-文档

石油炼制工业发展史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互迪的国家之一。

早在公元1世纪,东汉班固著《汉书•地理志》中就有“高奴有清水可”的记载。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引述西晋张华于公元267年著《博物志》中的一段记载,对石油有了较详细描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莒,注地为沟。

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

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

”“石油” 一词的出现则始于北宋沈扌舌著的《梦溪笔谈》:“挪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基出脂水即此也”(见彩图)。

至北宋神宗时期(1068〜1085),中央军器监属下的作坊中就有加工原油的“猛火油作”和使用猛火油的器械“猛火油柜” o可见此时石油已用于军事。

但将石油进行加工利用,并形成炼制工业,则始于19世纪初的欧美。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现在石汕炼制匸业己成为最大的加工工业之一。

石油炼制工业发展史炼油工业的产生1823年,俄国杜比宁三兄弟在莫兹多克建立俄国的第一座釜式蒸镭工厂炼制石油。

1854年,美国B.西利曼建立最早的原油分懈装置。

I860年,美国人W.巴恩斯代尔和W. A.艾博特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建造了美国第一座炼油厂,投资15000 美元。

至19世纪末全世界已建设了许多炼油厂或炼油装置,大都采用釜式间歇蒸馅或釜式连续蒸憎,主要生产照明用的煤辿。

当时,汽汕和重质汕没有找到用途,一度成了炼油厂难以处理的废料。

1876年,俄国根据化学家Zl. 14.门捷列夫的提议,建造了一座从重质油大规模炼制润滑油的工厂。

不久,石油润滑油开始在各个应用领域取代动植物油脂。

随后,发明了燃烧重质油的喷嘴(燃烧器),重质油开始用作锅炉燃料,并逐渐成了各工业部门以至铁路和水运部门不可缺少的燃料。

特别是将这种液体燃料用于军事以后,石油的作用更加扩大了。

近代炼油工业19世纪80年代初,煤油灯因电灯的发明而相形见纟出,并逐渐被淘汰。

特别当19世纪末叶,汽车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相继问世以后,汽油和基迪很快取代灯用煤油的地位。

杭州炼油厂的历史故事

杭州炼油厂的历史故事

杭州炼油厂的历史故事
杭州炼油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缺乏石油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石油工业,杭州炼油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最初,杭州炼油厂只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炼油厂,主要生产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杭州炼油厂也不断扩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

在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政府实行了“三线建设”政策,杭州炼油厂成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在这个时期,杭州炼油厂得到了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规模和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石油市场的不断扩大,杭州炼油厂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杭州炼油厂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加强了环保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石油市场的变化,杭州炼油厂也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

目前,杭州炼油厂已经成为一家集炼油、化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产品涵盖了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等众多领域。

同时,企业也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石油工业发展史

石油工业发展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油工业发展史
• ,使传统上以电石乙炔为起始原材料的大宗产品,先后转到石油化工的路线上。在此期间, 日本、苏联也开始建设石油化学工业。日本发展较 快,仅十多年时间,其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苏联在合成橡胶=合成氨、 石油蛋白等生产上,有突出成就。 石油化工及时特别是合成材料方面的成就,使生产上对原材料的需求量猛增,推动了烃类 裂解和裂解气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围绕 各种类型的裂解方法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工作,开发了多种管式裂解炉和多重裂解气分离流 程,使产品乙烯收率大大提高、能耗下降。西欧各国 与日本,由于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匮乏,裂解原料采用了价格低廉并易于运输德中东石脑油, 依次为基础,建立了大型乙烯生产装置,1980年全 世界产量达到35.8Mt,创历史最高水平。1960年以后,有机合成原料自煤转向石油和天然 气的速度加快。 石油化工较发达国家的有机合成原料结构
石油工业发展史
• • • 一 世界石油发展史 初创时期 随着石油炼制工业的新起,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炼厂气。1917年美国C埃利斯用炼 厂气中的丙烯合成了异丙醇。1920年,美国新泽西 标准石油公司采用此法进行工业生产。这是第一个石油化学品,它标志着石油化 工发展的开始。 1919年联合碳化物公司研究了乙烷、丙烷裂解 制乙烯的方法,随后林德产品公司实现了从裂解气中分离乙烯,并用乙烯加工成 化学产品。1923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在佛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 建立了第一个以裂解乙烯为原材料的石油工厂。在年20-30年代,美国石油化学 工业,主要利用单烯烃生产化学产品。如丙烯水合制异丙醇、再 脱氢制丙酮,次卤酸法乙烯制环氧烷,丙烯制环氧烷。20年代,H施陶丁格创立 了高分子化合物概念;W.H.卡罗瑟夫发现了缩聚法制聚酰胺后,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下面是该行业的主要发展历程:1950年代:石油化工业的初步建立早期的新中国为建设国家经济,着重发展工业化,石油化学工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建立炼油厂、合成橡胶厂、化肥厂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主要借助苏联的技术和援助。

1960年代:行业规模的扩大与国产化进程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行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塑料等化工产品,实现了从对外依赖到自主开发的转变。

1970年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全面发展与技术创新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大量的炼油厂、化肥厂和塑料厂相继建成,中国开始进口大型的炼油装置和化工装备,并推动国内技术创新。

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开发了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技术,并逐渐实现了对进口化工产品的替代。

1980年代:改革开放与行业的国际化19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

国内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中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出口国,并扩大了国内市场规模。

1990年代至今:市场化与可持续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进一步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

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和新能源化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总结起来,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经历了从规模的初步建立到国产化发展,再到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

这一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一)2024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一)2024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一)引言:石油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全球经济和能源供应具有巨大影响。

本文将对石油工业发展史进行概述,从历史背景和起源出发,逐步阐述石油工业的发展里程碑,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石油工业的基础。

正文:一、石油工业的起源1. 石油的发现与利用2. 石油开采的早期阶段3. 石油工业的兴起背景二、石油工业的发展阶段1. 石油工业的早期发展2. 石油工业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3. 石油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用4. 石油工业在二战后的快速发展5. 石油工业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三、石油工业的技术进步1. 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2. 石油开采技术的创新与突破3. 炼油技术的演变与改进4. 石油运输技术的革新5. 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四、石油工业的环境与社会影响1. 石油工业对能源供应的贡献2. 石油工业对环境的影响3. 石油工业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4. 石油工业对国际政治的影响5. 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五、未来石油工业的展望1. 持续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2. 石油工业的可再生能源转型3. 石油工业的碳排放和环境保护问题4. 石油工业与能源安全的挑战5. 石油工业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和责任总结:本文从石油工业的起源与背景出发,全面概述了石油工业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和技术进步。

石油工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和能源供应有巨大影响,但也面临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石油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责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4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2004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2004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2004年,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衡较快发展,GDP增长了9.5%。

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量首次突破3亿吨大关,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1.4亿吨。

2004年,随着中国“入世”進入第三年,燃料油期货在上海开市,成品油零售市场如期开放,中国第一个民间石油组织——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成立,这些标志性特征都使得2004年的中国石油行业显得非同寻常。

为满足国内需求,石油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炼油与化工产品的结构调整和销售业务的发展,并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

伴随着西气东输管道的全线贯通投产,覆盖全国的天然气骨干管网初步形成,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建设也突飞猛进。

2004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努力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生产效益同步增长。

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延续2003年的高价位,呈现整体上扬态势,并不断突破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对能源的需求持续上升,进而拉动了主要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量的大幅度增长。

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1644.8亿元,工业增加值3615.3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539.6亿元,利润1983.8亿元,利税总额2925.4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34%、12%、33%、48%和40%。

全行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的经济效益均大幅度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勘探开发:发现一批亿吨级油气田,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为缓解国内石油供需压力,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加大了勘探投入,油气储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形成了新的能源生产基地。

全球石化产业的发展历史

全球石化产业的发展历史

全球石化产业的发展历史石化产业是指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应用的产业,它是现代工业的支柱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回顾全球石化产业的发展历史,了解其漫长而丰富的过程。

1. 早期探索(19世纪初 - 20世纪初)石油是石化产业的基础原料之一,早在19世纪初,石油就被发现,并被用于照明和润滑。

最著名的案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钱德勒兄弟,他们于1859年在泰迪克特镇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石油井。

这一发现引领了石油工业的起飞。

2. 炼油和石化工业的兴起(20世纪初 - 1940年代)20世纪初,炼油工业的兴起推动了石化产业的发展。

炼油厂将原始的粗炼石油转化为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和燃料油。

同时,塑料的早期形式也开始出现,用于制造各种商品和包装材料。

这一时期标志着石化工业从初级阶段向工业化生产迈进。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1940年代 - 19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化工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

战争期间石油和化学品在军事用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这些技术和设施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们对能源和化学制品的需求。

此时,许多大型石油公司,如壳牌、埃克森美孚、英美石油等,崭露头角,成为全球石化产业的主要参与者。

4. 石化工业的多元化(1970年代 - 1990年代)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化工业进一步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石油炼制,新的石化产品和技术开始涌现。

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合成树脂的生产变得日益重要,用于制造塑料制品。

同时,化学品行业也快速增长,生产各种基础和特种化学品,满足农业、医药、电子、建筑等领域的需求。

5.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代至今)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石化产业开始面临环境和可持续性挑战。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引入了严格的法规,以减少污染和碳排放。

这促使石油和化学公司不断研究和开发更环保的生产方法和产品。

中国石化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石化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石化发展历程简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企业之一,是中央企业和国有资本重点决策部署企业。

中国石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迎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国家开始建立石油化工工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打下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开始推进石油化工企业的重组与整合,并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之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开始壮大自己的实力,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化工、销售及新能源为主业的产业结构。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000年初,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与英国BP公司共同组建华夏BP石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国内外资企业合作,提高了中国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2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制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为大型中央企业。

在改制过程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加快了公司治理建设,实施了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战略,提高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家能源、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光伏、风力等新能源项目,并成为全国液化天然气行业的龙头企业。

同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加大了对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了企业的附加值。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

此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积极推进智慧油田建设,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石油勘探、开采、生产和销售环节,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和数字化管理水平。

总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结构。

未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将在数字化转型、智慧油田等领域持续推进创新,助力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2023年
全国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天然气和石油基本实现了“平分秋色”。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成绩斐然,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第一大炼油国、第二大乙烯生产国。
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时间段
重要事件与里程碑
1878年
清政府在台湾设立矿油局,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始。同年,在台湾苗栗钻成中国第一口用近代钻机钻成的油井。
1907年
在陕西延长设立“石油官厂”,钻成中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延1井”。
1930年代
新疆独山子油田和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被发现,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论断。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年全国石油年产量只行石油勘探,发现并开发了白杨河、石油沟、鸭儿峡、冷湖、克拉玛依、百口泉等一批油田。
1959年
在松辽地区陆相沉积中发现了大庆油田,随后投入开发。
1960年代
大庆、胜利等油田相继开发,中国石油产量快速增长。1963年底,中国需要的石油已可基本自给。
1970年代
又发现并开发了任丘油田、南阳油田、江苏一带的油田,还在四川地区发现了并开发一批天然气田。
1978年
国内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1980年代
海上勘探工作开始,渤海建起了采油平台。同时,中国开始与外国合作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
2002年
全行业原油产量达到1.69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26.33亿立方米。新疆油田产油量突破1000万吨,塔里木油田年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

武宝琛:中国炼油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武宝琛:中国炼油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5 9 7年 , 宝 琛 正 满怀 壮 志 筹 建 武
在 二 室 热 加 工 组 劳 动 时 已 经 进 行 过 探 索 研究 试 验 , 因此 他 认 为我 国有 望
我第 一 次 见 到 武宝 琛 , 在 1 5 是 96 年北 京 石油 学 院举 行 的毕业 考 试 。我
采 用 国 内 自己 研 究 开 发 的成 果 用 于
对 最早 的炼油 楼 及原 油楼 的建设 提 出 了建议 ; 不仅 对 科研 设备 、 科研 秩 序包 括 操 作记 录 、研 究报 告等 提 出具 体 方 案及 要求 , 兼 了一 个研 究课 题 。 外 还 此
还 在石 油 管 理 总 局 领 导 的指 示 下 , 引 介 归 国 留学 人 员 参 加 研 究 院 的 工 作 ,
先 进 生产 者 ,出席 了代 表 会议 并 领 受 奖章 。
烷 脱 氢 环 化 制 甲 苯 的 研 究 和 设 计 工 作 ,并 主持 编制 了石油 炼制 工艺 计 算
图册 ,这个 图册 在设 计 和教 学上 得 到
续 , 工能力大 , 加 轻油 收率 高 , 作 劳 操 动 强 度 和生 产条 件 大 为改 善 。武 宝琛 意 识 到 我 国原 油 中 重 油 含量 高 , 要 需
件 被 无 端 指 责 为 向党 夺 权 的 行 动 纲
领 , 宝琛 本人 也被 划成 了右 派 , 销 武 撤 了筹 建处 副 总工程 师 的职 务 。
辞去麻省理工学院工作 满怀爱 国热情 回到祖 国
武宝 琛 2 0世 纪 4 0年 代 留 学 美
号楼 一 层 的小南 房 ,小 型催 化 裂化 装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 炼 展 中油 史 ●发上 国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2010-04-05 19:28:26)摘自《读书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万吨,为1949年的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倍。

其中天然油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1937-1945中国石油发展

1937-1945中国石油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班级:地球物理学1402班团队成员:田伟利:1401030217 赖康舰:1401030218 吴雷: 1401030219 韩彬:1401030220惠增博:1401030221 刘泽夫:1401030222余志良:1401030203教师:崔军伟开课时间:2014-2015 学年第2 学期成绩教师签名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1937-1938)陕北的延长油矿是中国大陆发展和开发最早的工然油矿,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巩固陕北根据地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延氏油矿(后改名“延长石油厂”)石油生产的恢复,他们克服政治、经济、技术、人员、装备等各方而的困难,发现了七里村油田.并开发出口产原油96.3吨的七l井。

1943年,延长石油厂的原油年产量达到1279吨,创历史最高记录。

“延长石油厂”的发展,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边区军民的抗战力量,沉重村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奠定的物质基础。

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发展陕北根据地石油工业的同时,还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援回民党政府开发甘肃和新疆地区的石油资源,促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对石油工业的重视1937午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中华民族由临生此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艰首卓绝的抗日救亡战争: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支援革命战争,满足边区人民个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陕北地区的石油工业。

陕北的延长油矿是中国大陆上发现和开发最早的天然油矿。

延长油矿始建于1905年,曾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1935年4月28口,刘志丹率领工农红军解放了延长县,从此,延长油矿收名为“延长石油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1935午5月,油矿开始建立党组织。

chap1 化工概述与发展史

chap1 化工概述与发展史

20世纪是化学工业飞速发展时期,60年代是 化学工业真正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阶段。

在此阶段,合成氨(包括化肥)和石油化工 得到了飞速发展。 高分子化工从无到有,品种基本配齐,形成 了大规模化。精细化工也逐渐兴起。

现代化学工业(2)
--合成氨、石油化学品

1913年德国哈柏法合成氨投产,该工艺在高温、 高压、气体循环下实现。 1916年实现了氨氧化制硝酸。 1920年美国建立了用炼厂气中丙烯水合制异丙醇 --第一个石油化学品。 1923年,美国联合碳化学公司在查尔斯顿建立了 第一个以乙烷和丙烷裂解生产乙烯的石油化工厂, 打开以乙烯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生产的序幕。
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1)
• 在化工的五个二级学科中,化学工程、化 学工艺又是领域最宽的,所以许多化工院 校都设立有这两个专业。 • 早期的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主要是研究物料的物理加工过程,不涉 及化学反应,基本上是数学、物理、化学 和机电各基础学科的综合应用。

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4)

化工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①原料处理:使原料达到进行化学反应所 要求的状态和规格(纯度)。 ②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③产品精制:将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 行分离,除去副产物和杂质,获得符合规 格的产品。
1.4 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概括来讲: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 是工业革命的助手,发展农业的支持, 战胜疾病的武器,改善生活的手段,与 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化工与农业




化肥: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元素,但 土地的供给不足,只有通过施加化肥。农作物增 产40-50%要依靠化肥。 农药:全世界有害昆虫(如蝗虫)约10000种, 有害线虫3000种,植物病原微生物80000种,杂 草30000种,若无农药,农作物的年产量将下降 35%。 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开花、结果各个过程,通过调控来增加粮食产量。 其他:农膜、土壤改良剂、饲料添加剂等。

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

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

其次,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体来看,中国石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北方强、南方弱”,“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石化;空间格局;集聚一、中石化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这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1998年5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转企业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

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总部的区位选择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

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

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

作为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全球性大公司,中石化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

因此,总部的区位要求可以概括为:(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有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多为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

这些机构均位于首都、直辖市和省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史
12级化工创新班杨洋 2012010550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
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从建国之初的17万吨/年开始起步,
经过15年的努力,1964年突破1000万吨/年。

又经历了不到20年的时间,1983年突破1亿吨/年。

2006年,我国炼油能力已达3.7亿吨/年,居世界第二位。

同年,加工原油3.07亿吨,开工负荷率达83%,生产汽煤柴三大类成品油1.82亿吨(其中:中国石化生产9343万吨,占全国的51.3%),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产品出口国外。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

1955年
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

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
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
高到2.5亿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还在广东茂名兴建了一座大型页岩油厂。

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

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大庆油田的开发,
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

在此期间,扩建了上海炼油厂,
石油七厂,将石油一,二,五厂和茂名石油公司由生产人造油改为主要加工天
然原油,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1963年至1965年,先后攻下了
被喻为“五朵金化”的硫化催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腊以及配套所需的
催化剂,添加剂等5个攻关项目。

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

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全部实现了工程质量,试车,投产,出合
格产品四个一次成功,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

1965年生
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自给率达
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
基础。

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

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

以地方为主先后建设了天津,武汉,安庆,浙江,广州,九江,乌鲁木齐,吉林,鞍山,石家庄,洛阳等11个大中型炼油厂。

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
规模相适应,当年实际加工原油7069万吨,生产四大类油品3352万吨,品种
达656种。

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
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
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

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
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
开放搞活的措施。

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

西部油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必将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成长过程中,我国炼油工业将生产清洁产品、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
贯穿于发展的始终。

继1997年实现汽油无铅化之后,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执
行了国家新的汽、柴油标准,将汽油硫含量从2000ppm降到800ppm,柴油硫含
量从5000ppm降到2000ppm,对汽油中苯、烯烃和芳烃等杂质含量首次提出了
限制要求。

又经过短短的2年时间,从2005年7月1日起,我国的汽油硫含量进一步降至500ppm。

在节能降耗方面,1998-2006年的9年间,我国炼油综合
能耗已从90.98千克标油/吨原油下降到72.18千克标油/吨,降幅达20.7%。

展望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需要我们石油人共同去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