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学生对其缺乏形象直接的感受。
因此,在课前我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好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赏析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生命力量。
3、把握情感,领略陕北人民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品味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的语言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对比阅读、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初识安塞腰鼓1.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作为导入。
舞姿飞扬,鼓声阵阵,让学生从直观上形象地感知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激发学习兴趣。
、2.多媒体出示安塞腰鼓的简介。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形式,产生于黄土高原,具有 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同时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 天下第一鼓”。
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 5月 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呈现在你眼前的安塞腰鼓,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文字里的安塞腰鼓,感受 天下第一鼓”的独特魅力。
(二)听读安塞腰鼓1.听课文朗读录音。
(1)圈画出能表现安塞腰鼓特点的词语;(2)找出直接抒发对安塞腰鼓赞美的句子。
2.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亢奋( kàng)晦暗( huì)瞳仁( tong)羁绊(jī bàn )骤雨( zhòu)烧灼( zhuó)冗杂(rǒng )磅礴( páng bó )蓦然( mò)闭塞(sè)震撼(hàn)戛然而止(jiá)3.安塞腰鼓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奇伟磅礴、惊心动魄4.感情最炽烈、声音最高亢的句子 (直接赞美安塞腰鼓的句子)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5.安塞腰鼓 好”在哪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安塞腰鼓的 好”?)场面、声响、击鼓的后生、舞姿(三)品读安塞腰鼓1.选读精彩语段,体会激情试用 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你看(听)___________”开头,诵读相关段落。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我国闻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
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专门的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
它以诗一样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大方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教学这篇文章,我们确实是要通过文本的解读,领会作者是借歌颂安塞腰鼓,讴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讴歌冲破束缚阻隘的强烈愿望、讴歌阳刚之美、讴歌爽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以及奋斗不息的黄土高原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明白得要紧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概。
2.能力目标:立足课文,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韵律和气概。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多角度明白得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如此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概,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多媒体投影:课题、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资料。
)二、收集问题,检查预习课前,要求大伙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要紧内容。
为了检验预习成效,请大伙儿扫瞄课文,快速地画出表现安塞腰鼓场面特点的语句和表现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句子。
此外,大伙儿有什么疑问可提出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三、听录音,感受文中激情有人说,安塞腰鼓能使空气燃烧。
是啊,就像空气中本来包含着氧气一样,人的心中本来就蕴藏着激情,蕴藏着力量,一旦遇到火种,便会不可阻遏地燃烧起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x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安塞腰鼓为主题,通过描绘腰鼓表演的场面,表现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描绘了腰鼓表演的热闹场景,同时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鉴赏有一定的基础。
但针对课文中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状态,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黄土高原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学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课堂展示。
3.课下注释:为学生提供课下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同时播放安塞腰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和图片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教师简要介绍安塞腰鼓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安塞腰鼓》教案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通过描写腰鼓表演者的动作、神态和情感,表现了安塞腰鼓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民间艺术形式可能了解不多,对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可能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
3.写作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媒体素材,用于展示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场景。
2.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练习纸:准备写作练习纸,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安塞腰鼓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安塞腰鼓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二、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黄土高坡》1.导入: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多媒体展示图片:黄土高原、黄土、黄河、红高粱、西北汉子)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2、多媒体介绍安塞腰鼓,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感气势1、欣赏电视散文《安塞腰鼓》的激情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可小声跟读师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欣赏完这个短片的心情和感受吗?(惊心动魄、气壮山河、气势磅礴、气冲斗牛)整篇文章的确是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是否给了你阅读的冲动和快感?请你带着满腔的激情,以饱满亢奋的精神,豪迈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放声朗读吧在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住一会为老师同学来一次震人心魄的朗读表演●找感觉2、自由朗读,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朗读指导: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比风采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可以小组展示,可以个人展示,看谁读得感情充沛,气壮山河●知内容4、用“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文中的语言(“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小组合作交流)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火烈的舞蹈场面美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激越的鼓声美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击鼓的后生美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变幻的舞姿美板书:音美、形美、意美师:看来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形象,它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命之劲”(板书)师: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敲击着是生命之门,跳动着是生命之舞,燃烧着是生命之火●悟情感过渡:不难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宣泄什么情感?(学生回答)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2.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患得患失、苍白憔悴3.歌颂民族精神——: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文章写于1986年,这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阶段,整个中华民族正在摆脱痛苦与现实,正在强烈追求欢乐和梦幻这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既是生命的赞歌,更是中华民族高歌猛进开创一个崭新时代的凯歌这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原,在改革开放的中华大地上响了20多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终于站立起来了,一个民族终于沸腾起来了,一个民族终于豪迈起来了!好一个伟大的民族!多媒体展示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厚夫板书: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阳刚之美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舞蹈壮阔豪放火烈生命存在活跃强盛民族痛苦现实摆脱精神欢乐梦幻追求四、含英咀华探寻美点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欣赏视频,个人和小组的朗读实践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气魄和力量感受到了它的阳刚之美,美的的内容往往有美的语言支撑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寻美比赛,寻找本文“美的语言”●寻美点问:鉴赏散文的语言可以从那些角度?(学生答)关键词、句式、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出现的答案有:)●含英咀华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从修辞上说:(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从写法上说:(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开头:于无声处听惊雷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4.短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五、拓展延伸了解安塞腰鼓的今天安塞腰鼓”将成注册保护品牌/闻名国内外的腰鼓之乡安塞县,近日向有关部门申报注册“安塞腰鼓”届时,“安塞腰鼓”将成为安塞县新的经济产业/安塞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县,安塞腰鼓更是闻名天下全县有5万多农民会打腰鼓,有2000多农民靠出外打腰鼓表演赚了钱,年创收入百万余元安塞县现有民间艺人6000多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全年在外靠传授腰鼓技术和表演赚钱为了将这项民间产业做强,安塞县委、县政府投资将安塞腰鼓等民间艺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滚动宣传,并争取参加重大国际、国内活动的表演,提高知名度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目前,该县已准备好有关材料,近日内将上北京,申报注册“安塞腰鼓”的知识产权六、思想启迪:师过渡:这是一篇生命与力量的赞歌,是力与美的结合,舞蹈呈现出的激情和冲劲是不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一定的启迪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寄语: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上,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让我们唱出充满希望的生命之歌,跳出富有激情的生命之舞,放飞梦想,张扬个性,炫出自己,活出我们“有劲”的精彩人生!。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本文气势恢宏、词语简洁有力、句式铿锵激越的特点。
3.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
4.体味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课时计划】1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自学互研生成基础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亢奋(kàng)晦暗(huì)羁绊(jī)冗杂(rǒng) 蓦然(mò) 戛然而止(jiá)闭塞(sè) 飞溅(jiàn) 恬静( tián)烧灼(zhuó) 骤雨(zhòu) 震撼(hàn)瞳仁(tóng) 辐射(fú)2.词语解释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冗杂:繁杂。
蓦然:突然,猛然。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作者简介刘成章,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作品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听课文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交流点拨】文章按“鼓响前,鼓演中,鼓声止”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第二部分(5~27段),第三部分(28-30段)。
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也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先找出第二部分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前写的好的地方,抽取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案
2.文化背景:分析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探讨其在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3.修辞手法: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安塞腰鼓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民间艺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这种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成功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投入,讨论热烈,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到安塞腰鼓的模拟表演中。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塞腰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过或者听说过类似的民间艺术表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安塞腰鼓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安塞腰鼓的基本概念。安塞腰鼓是我国陕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体育活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这个案例展示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
1.教学重点
-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情感,以表达课文的激情与气势。
-词汇理解:强调生字词的含义、用法,如“腰鼓”、“震撼”、“激荡”等,确保学生能正确运用。
-课文内容解析:分析课文中安塞腰鼓的描绘,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文字展现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
-写作特色:学习刘成章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掌握其描绘事物形象生动的写作技巧。
举例:在分析课文内容时,重点讲解“鼓声激荡,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比喻将鼓声与黄河之水联系起来,展现安塞腰鼓的浩大气势。
2.教学难点
-朗读情感把握: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将激情与力量通过声音传达出来。
-修辞手法理解:学生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如何将这些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
4.主题探讨:探讨课文中表达的对生命、激情、力量的赞美,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
5.写作特色分析:学习刘成章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安塞腰鼓的写作技巧,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魅力。从导入新课到最后的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欢笑,也有思考。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让学生们联系日常生活,发现他们对于强烈的节奏感和力量的场景还是有所体会的,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是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实例来辅助讲解。
最新-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最新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最新4篇)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漂亮的帮大伙儿收集的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最新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篇一1、第1段作用:用简洁的语言,突出后生们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将他推向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2-4段:蓄势待发,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恢弘出场做好铺垫。
3、第7段:用排比、比喻、反复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阵势、风姿,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从语势上使人感到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
4、12段: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
要“挣脱”“撞开”的是束缚、羁绊、闭塞,是人身上坚硬的外壳,一切冗杂的东西。
是贫穷、落后、旧思想束缚了“那么一股劲”。
5、15段“遗落了一切冗杂”理解:打破了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计较功名利禄,不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了”理解:写出了腰鼓的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理,观众的心与之产生共鸣。
6、18段“奇伟磅礴的能量”一句的理解: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他们并未因贫困封闭而丧失对生命的渴求,他们身体里蓄积着强大的生命能量,一旦释放,便磅礴激荡。
7、第20段,因为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原始、粗狂的生命力量的“厚土”,只有黄土高原可以,所以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本句运用对比,突显出作者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赞扬了那里的人充满磅礴的生命力量。
8、第30段理解: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内容让以动衬静,用“鸡啼”反衬寂静,在结构上总结全文。
鸡啼不仅是天亮的标志,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希望的象征。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范文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范文三篇.篇一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学内容:1.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积累本课字词:亢奋()晦暗()羁绊()烧灼()冗杂()蓦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3.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
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
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
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
(2) 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
(3) 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5) 培养捕捉关键语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演示法、审美欣赏法、多种形式朗读法等。
3.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1) 朗读品味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 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感受音乐壮美的一面,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3.腰鼓。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手指课件中的地图)这里是我们祖国广袤的大地中的一小部分,它叫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素有“腰鼓之乡”的美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学习本课时,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恢弘气势,实现整体感悟。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二、教材分析《安塞腰鼓》一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3课,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通过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听、读、品、写,注重诵读和积累,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2.从主题丛书作品中探究民俗文化风情,感受节日魅力,提高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4.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并掌握“三遍读书法”。
四、教学重难点:1.从作品中探究民俗文化风情,感受节日魅力,提高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
2024年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塞腰鼓》。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感受腰鼓的艺术魅力;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文学常识;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通过学习,了解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腰鼓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腰鼓的热烈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解读腰鼓的艺术魅力。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安塞腰鼓》2. 主要内容:生字词:X、X、X腰鼓艺术特点:X、X、X3. 课后作业:X、X、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简述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现场观看安塞腰鼓,你会感受到什么?请用文字描述。
答案: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X、X、X。
生字词解释:X、X、X。
描述现场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更多关于安塞腰鼓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艺术活动,亲身感受腰鼓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描述性题目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活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一、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如何通过轻重音、节奏和语调来表情达意?思维发展与提升:如何欣赏安塞腰鼓?审美鉴赏与创造:如何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舞蹈等?文化传承与理解:如何读懂带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散文?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建议1.设计说明:基于不想把《安塞腰鼓》上成单纯的、不可把握的朗读课,不想重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俗语,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方案。
我想学生意会了安塞腰鼓的魅力后,还能言传它的内涵。
这个目标有点高,但我想只要问题设计合理巧妙、引导得法,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2.建议采用朗读法教学。
建议在能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基础上,用声音演绎安塞腰鼓的精彩。
(二)设计示例《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兰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轻重音、节奏和语调来表情达意。
2.情感与价值:感受并体味地方民族文化。
3.方法与评价:欣赏安塞腰鼓并体会鼓舞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知识分子的隐性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全面把握鼓舞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预习作业:1.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三遍。
2.检阅有关安塞腰鼓的有关资料。
3.这场安塞腰鼓表演可以分为哪些部分来欣赏?我游我导一、导入:“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着那个三哥哥,你是我的知心人啊!”同学们,你们好!你到过大西北吗?你见识过黄河吗?你去过黄土高原吗?你欣赏过安塞腰鼓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去陕北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感受感受、体味体味、咂摸咂摸这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老师读1-6自然段为引子。
二、说一说播放安塞腰鼓演出场面。
如此精彩的场面,没有解说怎么行?请同学们用第7自然段做解说词,声情并茂地将安塞腰鼓的热闹场面解说给大家听,争取让我们大家也燥热一下,飞溅一把,亢奋一回!(7分钟)老师指点拨、示范。
品一品三、嚼一嚼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欣赏了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听了这激情洋溢的解说,你是不是忍不住想大叫一声“好!”请大声叫出来!喊出来!但这又岂是一个“好”字能概括完全的,“好一个”什么呢?“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问题作者似乎也没有说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
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张扬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课堂上,应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朗读和欣赏。
3.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并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美文美读,揣摩内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难点分析:
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美。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安塞腰鼓》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课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和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安塞腰鼓》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学生能够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安塞腰鼓的特定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文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视觉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地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安塞腰鼓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介绍安塞腰鼓:教师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舞蹈表演,体验安塞腰鼓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安塞腰鼓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总结。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安塞腰鼓》教案
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族艺术奇葩。
2.了解本文的修辞手法和句式。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能力目标1.对文章的形神有独到的见解。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描写来抒情的形神兼备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进而达到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2.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具黄土高原的声像资料,如李娜的《黄土高坡》,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片段,以及安塞腰鼓的视频。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1.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方面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主要指导他们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即可。
2.作者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并不是对江南和西北作一个评判。
江南有江南的风格,西北有西北的特点。
在这里不要作无谓的争论。
3.有条件的话,运用有关安塞腰鼓的视觉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加深认识。
4.有兴趣的话,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扩展学习。
历史可以从周朝开始西北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来引申到现实;现实可以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各方面的比较。
从这两方面指导学生探讨一下黄土高原的希望与复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多媒体演示,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力量。
教学过程:1.播放声像资料:黄土高原的图片、风光片,李娜的《黄土高坡》,安塞腰鼓的视频录像,最后定格在热烈的安塞腰鼓的画面,将学生带入黄土高原的特定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绪。
2.学生谈谈视听的感受。
请你用一些形容词来描绘你所看到的、听到黄土高原的,以及安塞腰鼓,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最恰当的定语。
(1)的黄土高原(2)的安塞腰鼓明确:(1)壮阔、雄浑、广袤、沧桑、稳健……(2)粗犷、奔放、有力、狂野、惊心动魄、气势磅礴……3.教师对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一些知识扩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二、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黄土高坡》1.导入: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多媒体展示图片:黄土高原、黄土、黄河、红高粱、西北汉子)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2、多媒体介绍安塞腰鼓,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感气势1、欣赏电视散文《安塞腰鼓》的激情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可小声跟读师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欣赏完这个短片的心情和感受吗?(惊心动魄、气壮山河、气势磅礴、气冲斗牛)整篇文章的确是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是否给了你阅读的冲动和快感?请你带着满腔的激情,以饱满亢奋的精神,豪迈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放声朗读吧在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住一会为老师同学来一次震人心魄的朗读表演●找感觉2、自由朗读,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朗读指导: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比风采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可以小组展示,可以个人展示,看谁读得感情充沛,气壮山河●知内容4、用“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文中的语言(“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小组合作交流)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火烈的舞蹈场面美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激越的鼓声美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击鼓的后生美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变幻的舞姿美板书:音美、形美、意美师:看来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形象,它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命之劲”(板书)师: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敲击着是生命之门,跳动着是生命之舞,燃烧着是生命之火●悟情感过渡:不难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宣泄什么情感?(学生回答)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2.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患得患失、苍白憔悴3.歌颂民族精神——: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文章写于1986年,这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阶段,整个中华民族正在摆脱痛苦与现实,正在强烈追求欢乐和梦幻这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既是生命的赞歌,更是中华民族高歌猛进开创一个崭新时代的凯歌这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原,在改革开放的中华大地上响了20多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终于站立起来了,一个民族终于沸腾起来了,一个民族终于豪迈起来了!好一个伟大的民族!多媒体展示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厚夫板书: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阳刚之美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舞蹈壮阔豪放火烈生命存在活跃强盛民族痛苦现实摆脱精神欢乐梦幻追求四、含英咀华探寻美点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欣赏视频,个人和小组的朗读实践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气魄和力量感受到了它的阳刚之美,美的的内容往往有美的语言支撑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寻美比赛,寻找本文“美的语言”●寻美点问:鉴赏散文的语言可以从那些角度?(学生答)关键词、句式、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出现的答案有:)●含英咀华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从修辞上说:(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从写法上说:(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开头:于无声处听惊雷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4.短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五、拓展延伸了解安塞腰鼓的今天安塞腰鼓”将成注册保护品牌/闻名国内外的腰鼓之乡安塞县,近日向有关部门申报注册“安塞腰鼓”届时,“安塞腰鼓”将成为安塞县新的经济产业/安塞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县,安塞腰鼓更是闻名天下全县有5万多农民会打腰鼓,有2000多农民靠出外打腰鼓表演赚了钱,年创收入百万余元安塞县现有民间艺人6000多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全年在外靠传授腰鼓技术和表演赚钱为了将这项民间产业做强,安塞县委、县政府投资将安塞腰鼓等民间艺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滚动宣传,并争取参加重大国际、国内活动的表演,提高知名度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目前,该县已准备好有关材料,近日内将上北京,申报注册“安塞腰鼓”的知识产权六、思想启迪:师过渡:这是一篇生命与力量的赞歌,是力与美的结合,舞蹈呈现出的激情和冲劲是不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一定的启迪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寄语: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上,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让我们唱出充满希望的生命之歌,跳出富有激情的生命之舞,放飞梦想,张扬个性,炫出自己,活出我们“有劲”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