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气候概况
简单介绍宁夏
简单介绍宁夏
宁夏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北靠内蒙古自治区,
南接甘肃省,西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临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5°45′—42°19′、东经90°54′—109°22′之间,东西宽约100公里,南北长约150公里。
全区总面积13.09万平方公里。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
气候受大陆和副热带两大气候系统的共同影响。
它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全区地势呈阶梯状倾斜。
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五大草原之一的宁夏省的东部边缘。
全区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
宁夏境内有黄河、大夏河、清水河和红水河4条河流。
黄河流经宁夏128.5公里,流经黄骅市和盐池县后注入内蒙古河套平原的乌兰布和沙漠。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有汉族、回族、蒙古族等22个民族组成。
—— 1 —1 —。
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 日照充足强烈干燥
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强烈干燥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气候干燥。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宁夏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农业、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阐述宁夏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当地的影响。
一、地理特征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沙漠环绕其大部分区域,尤其是海西蒙古沙漠、贺兰山沙漠和洪水河沙漠。
这使得宁夏面临极度干旱的气候条件。
加之海拔较高,地势相对较低,山地较少,水源稀缺,使得干旱气候在宁夏地区得以进一步加剧。
二、农业宁夏干旱的气候条件对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由于缺乏充足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面临很大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模式难以为继,农业发展面临困境。
然而,宁夏人民积极探索适应干旱气候的农业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利用滴灌、节水灌溉等水利技术,提高了灌溉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适应性强的农作物、耐旱性较强的植物得到了广泛种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宁夏干旱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三、人居环境干旱气候对宁夏的人居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缺水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宁夏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供水条件。
特别是利用地下水资源,建设了大量的水井和水塔,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宁夏注重城市绿化、建设公园和植树造林,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舒适度。
四、生态环境干旱气候对宁夏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宁夏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沙尘暴频发。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宁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进行荒漠化治理,加强沙漠边缘的植被覆盖,减少沙尘暴的频发。
同时,在资源利用方面,宁夏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总之,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这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然而,宁夏人民勇于探索、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渐在适应干旱气候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夏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宁夏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 日照充足
宁夏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宁夏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临陕西,东南与河南接壤,南濒黄土高原,西界陕北黄土高原,北隔黄河与内蒙古相望。
由于地处内陆,受山脉屏障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宁夏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并且日照充足。
大陆性干旱气候是指在季风气候区以外,远离海洋,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并且降水较少的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包括降水稀少、年温差大、季节性明显和日照时间长等。
首先,降水稀少是宁夏气候的显著特征之一。
由于缺乏大型水域的调节作用和受到大山屏障的影响,宁夏地区的降水非常有限。
全年降雨集中在夏季,但降雨量较小,可用降水量平均值(年降水量除以年份)来衡量,通常每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
由于降水量的稀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较低,给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挑战。
其次,宁夏气候的年温差较大。
由于地处内陆,海洋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宁夏的气温变化较大。
夏季气温高,最高温度可以达到摄氏40度以上;而冬季则非常寒冷,最低温度可以降至零下20度左右。
年平均气温在8-10摄氏度之间,昼夜温差也较大,甚至超过15摄氏度。
此外,宁夏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天气炎热干燥,多为高温晴天,日照充足,降水稀少。
秋季凉爽干燥,温差逐渐加大,多数降水也集中在这个季节。
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但阳光充足。
春季温暖干燥,风沙多,气温变化大。
最后,宁夏的日照充足也是其气候特点之一。
由于地处内陆,山脉屏障的作用使得宁夏拥有较多的日照时间。
宁夏每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00-3000小时之间,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充足的日照时间为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宁夏的气候以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具有降水稀少、年温差大、季节性明显和日照充足等特点。
这种气候条件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能源利用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们需要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促进宁夏的可持续发展。
宁夏自治区气候类型
宁夏自治区气候类型1、宁夏平原的气候类型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
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以下。
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
[3] 全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引黄灌区和固原地区分别为全区高温区和低温区。
宁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
干旱山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黄灌区年平均157毫米。
1995年引黄灌区年降水量203.7毫米,干旱山区年降水量317.8毫米。
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
这里长年干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发各种自然灾害。
2、宁夏平原和恒河平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地形水文: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
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
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
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气候: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
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
土壤植被资源:宁夏平原西南起自中卫市沙坡头,北止于石嘴山,宛如一条玉带,斜贯宁夏自治区北部。
南北长约320公里,东西宽约10-50公里,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
它是由黄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第4章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第3、4节)2013剖析讲解
地带性 气象站 无霜期
土壤
≥2℃ ≥0℃
≥ 10℃ 积温 (℃)
年降水 量mm
年可能 蒸发量 mm
干燥 度
北 灰漠土 石嘴山 145
169
3252.4 190.4 949.8 4.99
灰钙土
灰钙土 平罗 152
170
3205.8 186.5 803.7 4.31
银川 162
178
3296.8 210.5 825.7 3.92
第五章 我国及宁夏土壤 主要类型
提纲
我国的自然条件 与土壤分布规律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宁夏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 宁夏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第三节 宁夏的自然条件与 土壤分布规律
一、气候条件
大陆性气候: 日照长,太阳辐射强; 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 风沙大; 气温多变,年、日温差大; 无霜期短,年际多变。
三、成土母质
残积母质 坡积母质 红土母质 黄土母质 风积母质 洪积母质 冲击母质 灌水淤积母质 湖积母质
残积母质
1、粗质残积母质: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及盐池县一带 的丘陵地区。为沙岩、砾岩、及石英岩等岩石的风化 物。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低。
2、细质残积母质:主要分布于六盘山等地,包括页 岩、泥岩、灰岩等岩石的风化物。颗粒细、质地重, 养分含量较高。
中宁 157
179
3341.5 230.9 871.8 3.78
同心 150
174
2963.1 279.3 933.9 3.34
盐池 131
156
3144.8 307.2 905.3 2.95
黑垆土 固原 123
154
2277.6 483.4 771.3 1.60
宁夏是北方还是南方
宁夏是北方还是南方
宁夏属于北方。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宁夏全省都在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方。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
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东邻陕西,西、北接内蒙古,南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宁夏美食以西北面食为主,清真特色居多。
因为农业发达,蔬菜水果较甘肃地区丰富,而黄河等河流分布于区内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类,各个县城都有大型的市场内现杀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肴不能不尝。
回族传统不近烟酒,所以较为传统的清真餐馆不供应酒类饮品。
但西北人饮酒者居多,该地盛产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纯正,不过千万节制。
1、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位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南部、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2、地形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丘陵沟林立,地形分为北部的黄灌区、中部的干燥带、南部的山地三个板块。
位于宁夏黄河水系,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全区属温带大陆性干燥、半干旱气候。
3、宁夏深居西北内陆高原,是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燥气候。
雨季多集中在6-9月,冬天寒冷长,夏天热短,雨雪少,气候干燥,风强沙子多,有南冷北暖等特点。
4、宁夏南部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上面覆盖着黄土,厚的地方达到100多米,大体上由南向北厚度逐渐减少。
六盘山的主峰以南,由于流水的切断作用显著,地形起伏大,山高沟壑深。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xx农业概况农业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10 '至107°39',北纬35°14'至39°23'之间。
境域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黄土丘陵,中部是台地、山地和山间平原,北部是黄土平原,六盘山山地和贺兰山山地耸立于南北两端。
一、土地资源(一)地形地貌宁夏是个山地和丘陵较多的省区,土地总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81.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8%;山地大都分布于自治区中部和南部。
丘陵面积196.8万公顷,占38%,主要分布在银南、固原两地区,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
台地面积91.2万公顷,占17.6%,主要分布于灵武、盐池两县,属于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
平原面积139万公顷,占26.8%,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北部。
沙漠面积9.2万公顷,占1.8%,主要分布中卫县西北部,属于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
宁南山区以水蚀黄土高原地貌为主,中、北部地区以干旱、风蚀地貌为主。
(二)土壤类型宁夏土壤面积494.9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95.6%,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的有10个土类,分别是黑垆土32.8万公顷、灰钙土131.8万公顷、黄绵土120.5万公顷、新积土37.1万公顷、风沙土59.8万公顷、粗骨土21.2万公顷、石质土7.1万公顷、潮土13.1万公顷、盐土13.7万公顷、灌淤土27.9万公顷和灰褐土27万公顷。
二、水资源宁夏水资源贫乏,量少且质差,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季多冬春少,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之一。
(一)水资源总量宁夏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57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305毫米),平均陆地蒸发总量148亿立方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天然地表水资源量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3.7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10.5亿立方米,加上每年国家分配给宁夏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为50.5亿立方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气候特征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气候特征
贺兰县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气候,按全国气候分区指标划分,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由于经常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侵入,以及贺兰山地形条件的影响,四季气温变化大,冬春季常因冷空气的入侵而带来大风和强烈降温,形成干冷漫长的严冬;夏秋受到东南季风暖温空气的影响,形成雨水较多的季节。
根据贺兰县的气候特点,这里习惯将3~5月划为春季,6~8月划分夏季,9~11月划分秋季,12月至次年2月划为冬季。
由于具体地形条件影响,全县又可分为3个气候小区,即贺兰山寒温带气候区、贺兰山山前洪积扇气候区和唐惠汉平原温带气候区。
贺兰县因地区类型不同而形成气象之差异。
根据贺兰县气象站连续26年记录资料分析,春季升温快,平均气温在10℃左右;夏季气温较稳定,平均气温在22℃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6.7℃;秋季降温较快,平均气温8~9℃之间;冬季气温持续寒冷,平均气温在-9~-6℃之间,极端最低温度曾达到-27.7℃。
温差大是贺兰县气温的一个显著特点:①年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平均为32.4℃。
②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4℃,最大达到29.9℃。
③地区温差较明显,贺兰山气候区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在-0.8℃以下;平原气候较为温和,年均气温在7.9~8.6℃之间。
贺兰县的热量资源比较丰富。
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为3753.2℃,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为3619.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3281.6℃,大于或等于15℃的积温为2629.9℃。
主要作物生长期所需热量基本上均能得到满足。
宁夏气候
宁夏气候宁夏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
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oC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oC以下。
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oC。
所以即使在夏季去宁夏,也应该准备几件厚衣服。
每年5月-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宁夏地处中国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由于位于中国季风区的西缘,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7月最热,平均气温24°C;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时间长,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最冷,平均气温-9°C。
全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
南部六盘山区阴湿多雨,气温低,无霜期短。
北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四季分明,春天暖的快,秋天凉的早。
5~9月间,宁夏山川气候宜人,风景如画,是旅游观光的黄金季节。
宁夏位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转折的过渡地带,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近1000米。
境内山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丘、沙地散布。
宁夏处在北纬35°25′至39°25′;东经104°10′至107°30′之间,地处中纬度内陆,远离海洋。
在北半球,太阳的直射点每年规律地运动于赤道两侧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地理纬度决定一个地方的太阳高度角大小,日照时间长短及获取太阳能量的多少,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一年中太阳高度有较大的变化,以北纬38°的宁夏平原为例,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为29°,日照时间为9小时21分;夏至日中午太阳高度为79°,日照时间为14小时49分,这就是造成“冬冷夏热”的基本原因。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宁夏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短暂,而春秋过渡季节较短。
年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降水总量非常有限,仅为100-200毫米左右,同时空气干燥。
中部和南部的气温较高,高达35-39°C,而北部和西部的气温相对较低,约为28-33°C。
该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大,尤其是昼夜温差大,冬季晴朗无风时,夜间气温可以骤降至零下10°C以上。
1.干旱特征:由于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得不到大力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加之河西走廊的山脉屏障阻挡了湿润气流的进入,导致宁夏的降水量非常有限。
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或半荒漠地带。
同时,降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导致干旱状况严重。
2.寒冷特征:冬季气温较低,尤其是北部和西部地区。
由于盛行西北气流,这些地区的冬季气温可低至-20°C以下。
而且,冬季降水较少,主要以雪或少量的雨水形式出现。
3.炎热特征:夏季炎热而短暂,气温较高,特别是中部和南部地区。
夏季平均温度在32-35°C,最高可达39°C以上。
同时,由于降水不足,夏季往往伴随着旱灾。
4.昼夜温差大:宁夏地处内陆,地势高低起伏大。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没有云层的遮挡,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导致夜间气温骤降。
因此,昼夜温差可达10°C以上,甚至超过20°C,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
5.干旱确为主要特点:总体而言,宁夏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
气候燥热、降水稀少、蒸发潜力大、蒸发和降水失调严重,气候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了解宁夏的气候情况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宁夏需要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耐旱作物和农业管理模式。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生态方面,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宁夏地区的生态质量。
宁夏简介概况
宁夏简介概况宁夏简介概况宁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它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回族自治区。
地理位置宁夏位于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东临陕西省,南接甘肃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北连黄河。
全境总面积66,400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宁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在历史上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重要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宁夏成为了一个省级行政区划。
1958年3月5日改为自治区。
人口与民族截至2020年底,宁夏总人口为6,802,000人。
其中汉族占比约为68.5%,回族占比约为30.8%,其他少数民族占比约为0.7%。
气候由于地处内陆干旱带的缘故,宁夏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全年降水量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冬季则非常干燥。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则较低。
经济发展宁夏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煤炭、油气、铝土矿等资源。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化产业集群之一。
此外,宁夏还有发达的现代农业和畜牧业。
旅游资源宁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西夏王陵、鼓楼、南门大街、银川城隍庙等历史文化遗产;沙坡头、贺兰山等自然景观;以及中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县——固原市彭阳县等少数民族风情。
教育与科技宁夏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银川能源学院等。
此外,宁夏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持和引导。
文化艺术宁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聚居地,因此在文化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回族音乐、舞蹈、戏曲等都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回民大剧院演出的大型回族歌舞剧《黄河大合唱》。
体育宁夏注重发展体育事业,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宁夏还拥有多个高水平体育场馆和运动队伍,如银川市体育中心、宁夏足球队等。
总结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宁夏拥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宁夏气候概况
宁夏气候概况【字体:大中小】 2010-06-30 11:02:14 来源:中国天气网宁夏站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
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
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宁夏年平均气温为~℃,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
兴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和℃,为全区年最高。
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月最低,平均为~℃,气温年较差大,达~℃。
2、降水宁夏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
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
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图3)。
图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3、蒸发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毫米之间(图4)。
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毫米)4、太阳辐射及日照宁夏海拔较高、阴雨天气少、大气透明度好,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950~61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是全国日照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宁夏种植区域分布
宁夏种植区域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狭长地区从北到南横跨西宁市、银川市、固原市三座城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拥有大片可耕种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宁夏地区种植业相对发达。
首先,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大片农业区域,其中最主要的种植区域是银川市。
银川市位于宁夏中部,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干旱气候。
这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阳光资源,适合种植大麦、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
此外,银川市还以果树种植业著称,种植的水果有枸杞、苹果、葡萄等,产业发展比较成熟。
其次,固原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农业种植区域之一。
固原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半干旱气候。
固原市拥有较多的山地和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这里的主要种植作物有全粮作物、瓜果蔬菜、草果等。
固原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粮食种植基地之一,也是宁夏重要的棉花和烟草种植区域。
除了银川市和固原市之外,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种植分布还包括西宁市和其他县区。
西宁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气候属于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和高寒山地气候。
这里的主要种植作物有大麦、小麦、大豆和油料作物。
另外,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其他县区也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种植,但相对来说较为分散,主要以种植谷物、蔬菜和水果等作物为主。
总体来说,宁夏回族自治区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且多样化,主要集中在银川市和固原市,并在西宁市和其他县区也有相应的种植业发展。
由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加之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种植业得以蓬勃发展。
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宁夏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宁夏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地区。
的确,宁夏的气候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的不同,这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宁夏干旱的气候特点展开,并探讨这些特征对该地区的影响。
一、降水分布不均匀在宁夏,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体现在不同季节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上。
一方面,在宁夏的南部和山地地区,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宁夏的北部和沙漠地区则是极端干旱的地带,降水稀少,甚至几乎没有。
这种不均匀的降水分布给宁夏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高温多风除了降水不足,宁夏的气温也较高,再加上常年的干燥风沙天气,使得该地区具有高温多风的特点。
夏季,气温常常超过35摄氏度,而冬季则会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
炎热的气候加上晴朗的天空,沿袭了大片沙漠地形的宁夏,使得该地区充满了辐射和蒸发,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三、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宁夏的干旱气候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缺乏充足的降水,水源紧缺,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农民们不得不依赖于人工灌溉来解决农田的水分需求,但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完善和水资源的有限性,长期以来,宁夏农田的灌溉条件一直难以得到充分改善。
因此,宁夏的农业生产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粮食产量和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四、干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干旱气候对宁夏人民的生活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缺水和高温导致室外工作变得艰辛,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用水量的限制和用水时间的分配不仅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
面对干旱气候的挑战,宁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加大水利建设力度,优化水源配置,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
此外,通过改进农作物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等措施,帮助农民解决了一部分干旱带来的问题。
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宁夏还加大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农业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10 '至107 °39',北纬35°14'至39°23'之间。
境域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黄土丘陵,中部是台地、山地和山间平原,北部是黄土平原,六盘山山地和贺兰山山地耸立于南北两端。
一、土地资源(一)地形地貌宁夏是个山地和丘陵较多的省区,土地总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81.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8%;山地大都分布于自治区中部和南部。
丘陵面积196.8万公顷,占38%,主要分布在银南、固原两地区,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
台地面积91.2万公顷,占17.6%,主要分布于灵武、盐池两县,属于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
平原面积139万公顷,占26.8%,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北部。
沙漠面积9.2万公顷,占 1.8%,主要分布中卫县西北部,属于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
宁南山区以水蚀黄土高原地貌为主,中、北部地区以干旱、风蚀地貌为主。
(二)土壤类型宁夏土壤面积494.9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95.6%。
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的土壤类型有10个,分别是黑垆土32.8万公顷、石灰土131.8万公顷、黄绵土120.5万公顷、新积土37.1万公顷、风积沙59.8万公顷、粗粒土21.2公顷。
二、水资源宁夏水资源贫乏,量少且质差,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季多冬春少,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之一。
(一)水资源总量宁夏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57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305毫米),平均陆地蒸发总量148亿立方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天然地表水资源量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3.7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10.5亿立方米,加上每年国家分配给宁夏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为50.5亿立方米。
(二)可利用水资源量在宁夏水资源中,扣除高矿化度水量和泥沙及年径流量小于5毫米的水量,最大可利用水资源量(P=50%)为5.6亿立方米。
宁夏的气候特征及植物种类
宁夏的气候特征及植物种类
宁夏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西北省份,地处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属于典型的内陆干
旱气候类型。
宁夏的气候特征包括:降雨少,蒸发大,气温高,极端天气多,植被稀疏,
沙尘暴频繁等。
首先,宁夏是一个典型的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且呈现明显的西部干
旱区南少北多的空间分布特征。
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夏秋两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冬季和早春降雨极少,四季气温差别大。
因此,水资源是宁夏的瓶颈制约因素之一,干旱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破坏性问题正在逐渐加剧。
其次,宁夏的植被主要由荒漠草原、草原、灌丛草原和砾石草原等组成。
植物种类相
对少,寿命短,耐旱耐寒能力强,而且分布不均,除部分山区外,总体上植被呈向内陆逐
渐稀疏的趋势。
目前,宁夏兴起了大规模人工造林的浪潮,主要植树种包括胡杨、柞树、
油松、五角枫、红柳等,有效缓解了水土流失、风沙等问题,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最后,宁夏的气候环境给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宁夏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大豆和黄芪等,而畜牧业以养殖羊、牛等为主。
由于降雨少,蒸发大,土
壤通透性差,土地肥力低等因素的制约,农作物种植受到较大限制,大量的农作物都要靠
人工灌溉,畜牧业大多以半农半牧的形式出现。
总之,宁夏的气候特征和植物种类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都密不可分,对当地的生
态环境、农业、畜牧业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加
强生态保护、防治荒漠化和沙漠化等工作,建设水利体系,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力和
效益,是宁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宁夏银川冬天气候怎么样
宁夏银川冬天气候怎么样1、宁夏银川的天气在一年中的大致特点,那边的饮食习惯如何?天气以晴天为主,全年绝大多数日子都是阳光明媚,夏天最热的时候也就俩月,春天风沙较大,冬天最低气温在零下20度,不过也就几天的时间,平均在零下十几度,空气湿度较低,不会像南方感觉潮乎乎的。
饮食以酸辣口味为主,宁夏本地菜没有甜的,面馆比较多,基本没有南方常见的盖浇饭。
民族习惯就是餐饮都分清真的和汉民的,清真的你可以去吃,但是不要自带食品进去,如果认识了回民朋友,记得不要随便给人家吃的,一起去吃饭让他挑地方就是了2、请问银川冬天有暖气么?是大气的么。
银川总体来说是一个天气干燥,冬天较冷的地方,在北方都是会有暖气的,而且供暖情况还是满可以的,你在室内基本上感觉不到冷,对付干燥的话i就可以带着水杯,或者准备唇膏,呵呵,我刚来的时候没办法一天到晚带着水,渴了就喝,或者你在室内放上加湿器,稍微开一段时间就很好了。
银川空气新鲜,是很好的天气,污染不严重,马路宽敞,一天基本上不堵车。
而且这边驻扎兰州军区部队,待遇很好。
我们旁边就是一个部队,住宿条件和训练条件基本上都是一流的。
3、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宁夏银川一年四季气候有什么相同点和区别?冬季呢?都需要穿什么衣服和鞋?这两个城市冬季都较长,5个月左右,两城冬季气温一般不超过零下20度,降雪的话,呼和浩特稍多一点,银川冬天不常下雪,呼和浩特这几年降雪也不是很多了。
冬季穿什么衣服,那要看你抗不抗冷,羽绒服加毛衣再加保暖内衣足够了,至于鞋,没有特定要求,穿单皮鞋过冬的人也很多。
如果没在北方过过冬天,建议穿厚底的里面最好有绒的鞋子,女孩子的话穿雪地靴就行了。
冬天两个城市都有暖气,供暖都是10月中下旬开始到次年4月,冬天室内很干燥,南方人可能会不适应。
两个城市春天会有沙尘,出门最好带口罩。
夏无酷暑,而且夏季较短,但紫外线较强。
秋天最好过,不冷不热很舒服。
除了夏天,这两个城市其它三个季节昼夜温差都很大,由其是春秋两季。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的气候概况与特点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
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
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
兴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9.5℃与9.9℃,为全区年最高。
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
2、降水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
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
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图3)。
图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3、蒸发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图4)。
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毫米)4、太阳辐射及日照宁夏海拔较高、阴雨天气少、大气透明度好,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柯本气候分类宁夏
柯本气候分类宁夏宁夏,古称“中华北疆”,位于中国长城的西端,与蒙古国、俄罗斯、阿尔泰山林谷、内蒙古自治区为邻,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五个自治区之一。
该区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82万,其中汉族占55.4%,少数民族占44.6%,其中最大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宁夏的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征是热带夏季炎热湿润,冬天寒冷干燥;春、秋两季之间的温差较小,是宁夏最受欢迎的季节。
柯本气候分类(K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是一套根据气候特征分类的系统,由德国气象学家吕希德韦斯特柯本(Wladimir Kppen)发明,主要用于分析各地区气候特点。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系统,宁夏可分为三种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Cwa)、温带湿润型沙漠气候(BWk)、温带干燥型沙漠气候(BWn)。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Cwa)是宁夏的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省会和西部的青海湖流域以及西北部的黄河流域地区,包括中部的大部分地方,总面积约占宁夏的全境的三分之一。
有别于热带的气候,这种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低,多雨,冬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夏季以旱为主,偶尔有暴雨,夏季只占年降雨量的10%以下。
温带湿润型沙漠气候(BWk)主要分布在宁夏东部,属于比较稀少的气候类型,其气温较高,多旱、少雨。
温带湿润型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气温高,但由于地区空气在保持干燥的同时又有较多的云量,年降雨量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对维持多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温带干燥型沙漠气候(BWn)分布于宁夏东部,是宁夏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气温最高,降雨最少,夏季长,冬季短,相对湿度较低,土地较贫瘠,较少植物覆盖。
温带干燥型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极热,年降雨量少,年平均气温高,最大月份气温超过25℃,冬季相对较暖,最小月份气温仍在0℃以上。
由于宁夏气候气温幅度较大,夏季气温极热,冬季气温极低,气候变化较大,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介绍宁夏的资料
介绍宁夏的资料
宁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和山西四省之间。
宁夏的首府是银川市,是宁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宁夏的总面积为66,4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000,000人。
宁夏的气候属于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主要有回族、汉族、土族、蒙古族等。
宁夏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油页岩等资源。
同时,宁夏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除此之外,宁夏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如西夏王陵、沙坡头、贺兰山等。
总的来说,宁夏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地方,值得人们前往探索。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气候概况【字体:大中小】2010-06-30 11:02:14 来源:中国天气网宁夏站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
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
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
兴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9.5℃和9.9℃,为全区年最高。
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
2、降水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
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
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图3)。
图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3、蒸发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图4)。
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毫米)4、太阳辐射及日照宁夏海拔较高、阴雨天气少、大气透明度好,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950~61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是全国日照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5、风宁夏各地年平均风速为2.0~7.0米/秒,贺兰山、六盘山是宁夏年平均风速的最大中心,年平均风速分别为7.0米/秒和5.8米/秒,其次是麻黄山,年平均风速为4.0米/秒;大武口、平罗一线是宁夏年平均风速最小的地区,为2.0米/秒左右。
全年大风日数(极大风速≥17.0米/秒,或者风力>=8级的天数)以贺兰山和六盘山最多,在100天以上,其它地区在4~46天之间。
春季各地大风日数最多,平均风速最大,冬夏次之,秋季大风日数最少,平均风速最小。
二、风能和太阳能资源1、风能资源宁夏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潜力大。
宁夏风能资源总储量为2253万千瓦,适宜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1214万千瓦。
风能资源季节变化明显,大部分地区春季风能较为丰富,冬季次之,冬、春季节为主要开发利用季节。
宁夏风能资源一般划分为4个区域:在贺兰山、六盘山的山顶和山峰为风能资源丰富区;贺兰山南端东侧开阔区域、贺兰山与桌子山之间的狭窄地带、青龙山与罗山之间的狭窄地带以及罗山、香山附近为风能资源较丰富区;盐池县麻黄山附近、惠农、海原、兴仁及泾源等地为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除上述三个区域外,大部地区为风能资源贫乏区,风能利用价值不高。
2、太阳能资源宁夏太阳能北部高于南部,从南部六盘山地区的4947.3兆焦耳/平方米增至中北部的6000兆焦耳/平方米。
夏季太阳辐射最多,平均为1930兆焦耳/平方米;春秋两季次之,平均为1456兆焦耳/平方米;冬季最少,平均为945兆焦耳/平方米。
三、农业气候资源(一)热量资源1、无霜期:宁夏无霜期平均为105~163天,其中宁夏平原144~163天,固原市、盐池、陶乐及贺兰山区105~139天。
无霜期的年际变化很大,最长无霜期128~193天,而最短无霜期仅为81~138天。
2、界限温度及积温:宁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初日出现在3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同心、中宁最早,为3月8~10日;贺兰山、六盘山最迟,为4月18~23日。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终日在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南部早于北部。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以上日数165~298天,中北部平原及清水河流域较长,在250天左右;贺兰山区、中卫南部的香山地区、海原南部、西吉北部的山区及六盘山区较短,在220天以下。
≥0℃积温为1400~3800度•日,同心清水河流域、盐池东部及引黄灌区较高,为3600~3800度•日;贺兰山、六盘山最低,只有1400~1500度•日(图7)。
图7 宁夏各地年≥0℃积温分布图图8 宁夏各地年≥10℃积温分布图宁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出现在4月中旬末至5月上中旬,终日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日数为41~170天,≥0℃积温518~3200度•日(图8)。
宁夏全区负积温(日平均气温≤0℃时的温度累计称为负积温,用以衡量冬季寒冷的程度)为-1000~-400度•日,石嘴山北部、陶乐、中卫南部香山地区、盐池中北部、海原西南部、西吉、固原为负积温绝对值较高地区,为-650~-700度•日,贺兰山及六盘山区最大,在-1000度•日以下;引黄灌区及同心、彭阳为负积温绝对值相对较小地区,在-400度•日以上。
(二)降水资源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自南向北递减,形成自南向北的冷湿组合过渡到暖干组合。
农作物生长季(3~10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90%,引黄灌区为180~200mm,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同心一带240~250mm,固原市在400mm以上。
四、主要气象灾害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宁夏旱、涝、冰雹、大风、霜冻、沙尘暴以及小麦干热风、水稻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经常交替出现,给各行各业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特别是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是制约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干旱是宁夏分布最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
主要分布在盐池、同心及固原市北部地区,其特点是受灾面积广,干旱持续长。
春、夏、秋季都有干旱发生,以春旱及春夏连旱最多,秋旱及夏秋连旱次之,春夏秋连旱较少。
近50年来平均每1.2年就发生一次旱灾。
历史上出现过1957、1962、1965、1974、1991、1995、1997、2000、2005年及2007年等大旱,中小旱和局部干旱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每次大旱都会造成农业的严重减产(局部地方绝产)和牲畜死亡以及人畜严重缺水。
洪涝是宁夏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农业、水利等严重损失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还加剧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洪涝也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有效拦截蓄集,可以减轻干旱的威胁。
主要由汛期暴雨和冬春季黄河凌汛引起。
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固原市南部阴湿区及贺兰山区,沿山多于平原,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6~9月,在5月及10月也时有发生。
由黄河凌汛造成的洪涝主要影响沿黄各地,多出现在初冬及早春黄河封河、开河期。
大风、沙尘暴是宁夏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常常摧毁农业设施及公共设施等,严重时还可摧毁建筑物、引发交通事故、造成机场关闭,对精密仪器、精细化工等也有着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宁夏春季大风最多,秋末冬初次之。
大风灾害北部多于南部,山顶、峡谷、空旷的地方多于盆地。
沙尘暴以盐池、同心最多,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春季。
研究表明宁夏沙尘暴总的趋势是减少的,但近年来沙尘暴强度有增强的趋势。
冰雹也是对宁夏农业危害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冰雹局地性强、季节性明显、来势急、持续时间短,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冰雹一般发生于3~10月,主要集中在6~9月。
具有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丘陵和平原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出现在南部六盘山东西两侧以及北部的贺兰山区。
霜冻是宁夏常见的气象灾害,多发生在春季农作物幼苗期和果树开花期,有时也发生在秋季收获季节。
宁夏霜冻以六盘山系、贺兰山脉高寒地区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银川以北、盐池、中卫和固原市大部,出现次数最少的是银川以南地区的永宁、吴忠、青铜峡等地。
一般年份春霜冻重于秋霜冻,但特殊年份秋霜冻重于春霜冻,特别是南部山区更为明显。
低温冷害主要是宁夏水稻生长期内发生异常低温而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的一种灾害。
主要发生在7~8月,一般由于长期阴雨,造成气温低于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影响抽穗扬花、授粉,致使空秕率增加,产量下降。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是影响宁夏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干热风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5%~10%,个别危害严重年份减产可达20%以上。
干热风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7月上旬,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发生最多的地区为盐池、同心干旱地区,其次为银川平原和西海固半干旱区,隆德、泾源阴湿地区最少。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宁夏的雷暴主要集中在南部六盘山东西两侧,一般发生在3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6~8月。
发生雷击事故时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及电气、通讯设备的严重损坏。
雷电对航空、国防、电力、通讯、邮电、化工、石油、交通、建筑、林业等领域造成严重的威胁。
五、宁夏气候变化的事实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宁夏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20世纪30年代以前宁夏北部年平均气温波动较小,30年代初进入明显上升阶段,40年代中期达最高值,以后下降,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气温有所回升,从80年代初又进入显著上升阶段。
与我国总体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近50多年来宁夏气候变暖的趋势尤为明显(图16)。
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001~2009年宁夏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5℃。
冬季增温最明显,全区平均增幅达2.4℃。
从地域分布看,引黄灌区升温最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升高近1.7℃,南部山区增幅相对较小。
自1961年以来,宁夏出现了17个暖冬(以1971~2000年为标准气候值),其中15个出现在1986年以后,2008/2009年冬季为1961年以来第十七个暖冬,也是近50年来最暖的冬季。
图16 1961~2009年宁夏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年降水量略微减少,但秋季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978年发生气候突变,突变后降水减少近33%,尤其中部干旱带减少34%。
进入21世纪以来,秋季降水又有所增加(图17、图18)。
图17 1961~2009年宁夏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图18 1961~2009年宁夏秋季降水量变化曲线图随着全球变暖,宁夏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旱涝灾害并发,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及范围明显增加;暴雨频次增多,且出现时间提前,结束期后延;霜冻、寒潮增强;热干风出现次数及强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