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世界近现代史考纲

世界近现代史考纲
b、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文艺复兴
与宗教改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A
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各国,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美国
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的开始
A
1775年4月19日凌晨,英军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与当地的民兵组织发生武装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力,英国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
B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这场运动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18世纪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革命的爆发
A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得知国王准备以武力弹压制宪会议的消息后,自发地夺取武器,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控制了国家政权。

947世界当代史(1945年以后)考试大纲

947世界当代史(1945年以后)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世界当代史》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47)学院名称(盖章):文史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1年 3月 18 日《世界当代史》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47)一、考核要求《世界当代史》考试科目大纲,对本科目的学习范围、应掌握的知识内容作了基本规定,要求考生全面系统掌握本科目的基本体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世界当代史的发展特点、时代主题、发展线索、理论基础予以理解和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适应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习任务。

二、考核评价目标通过对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的考核,考察考生学习本科目后所具有的史论功底,具体考察考生全面系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程度;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归纳概括历史发展特点的能力;运用史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探究具体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世界当代史》科目大纲绪论一、世界当代史的分期世界当代史的概念和范围战后初期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至新旧世纪之交二、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国际格局大转变殖民主义体系终结资本主义国家平稳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第三次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人类生活和文化绚丽多彩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第一节世界经济的变化—、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经济的统一性趋势的增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二、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及殖民地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三、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工业方面货币金融方面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科学技术方面第二节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一、战争结束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国际政治舞台大国力量的消长美国独占鳌头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英国开始依附美国法国大国地位的恢复中国加入大国行列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雅尔塔体系的内容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三、联合国活动的开始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的早期活动第三节思想文化的新潮流一、和平、民主的思想文化潮流人权问题国际化世界和平运动二、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发展尼赫鲁主义苏加诺主义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泛非主义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社会主义潮流毛泽东思想东欧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欧和美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一节对战败国的处置一、五国和约的缔结,五国问题的提出伦敦外长会议巴黎和会五国和约的基本内容二、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与纽伦堡审判盟国管制委员会纽伦堡审判战后德国的去向三、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盟国最高统帅受降区域划分远东委员会第二节美苏“冷战”的兴起一、美苏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美苏关系的变化二、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东欧、伊朗和土耳其问题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三、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全面展开希腊和土耳其问题杜鲁门主义“柏林危机”第三节两大阵营的形成一、美国的全球性进攻态势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其运用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二、世界性的军事条约网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建立三、苏联的“安全带”政策”苏联对外政策的两重性对外政策两重性的原因四、从“共产党情报局”到“华沙条约组织”“共产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华沙条约组织第三章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第一节苏联的恢复和发展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国力的增强战后初期苏联面临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成就和问题二、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民主与法制被破坏意识形态领域的措施和问题三、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与斯大林逝世联共(布)十九大斯大林逝世四、赫鲁晓夫上台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贝利亚事件赫鲁晓夫最初的改革调整苏共二十大第二节东欧各国新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一、东欧各国的政治变革和新政权的巩固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建设东欧各国的政权建设二、东欧各国的社会改革与经济建设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三、1956年波兰、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第三节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一、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二、朝鲜的抗美战争美国介入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朝鲜停战谈判三、越南的抗法战争越法协定边界战役和奠边府战役日内瓦协议四、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外蒙古宣布独立经济发展和政局变化第四节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关系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莫斯科会谈中苏条约和协定的内容与作用二、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冲突与和解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的决议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南关系三、苏联波兰关系与苏联匈牙利关系苏波关系苏匈关系四、1957年莫斯科会议《莫斯科宣言》《和平宣言》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第一节原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困境与民主化改革一、日本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战争经济的破产政治民主化改革经济民主化改革政党与人民运动朝鲜战争与日本经济的恢复二、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德国的分裂与联邦德国的建I联邦德国的政党与政治艾哈德的经济改革三、意大利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共和国的建立跃入富国行列第二节西欧、北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措施一、英国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第三届工党政府国有化的措施社会改革与“福利国家”保守党重新执政及其政策二、法国的政权更替和经济发展,战后法国的政治经济局势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三、北欧国家社会民主党政府及其福利国家政策社会民主党政府瑞典的福利政策职能社会主义与社会党国际第三节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的对内政策与美国社会经济一、反共、反民主浪潮和麦卡锡主义对内政策反动性的加强麦卡锡主义二、杜鲁门的“公平施政”杜鲁门政府面临的新问题“公平施政”的内容和实质三、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的二重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四、40—50年代美国的工人斗争和民权运动工人斗争及其艰苦处境走向觉醒的黑人民权运动第四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的一体化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战后垄断资本的新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体系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问题二、一体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趋势现代国际垄断同盟战后美欧经济合作与矛盾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第一节战后首批民族独立国家在亚洲诞生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水兵起义与特仑甘纳起义英国对印政策与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及其冲突二、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两次抗荷战争《圆桌会议协定》三、菲律宾、缅甸及马来亚的独立菲律宾的独立缅甸的独立马来亚的独立四、西亚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成就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的独立以色列国的建立巴勒斯坦战争第二节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亚洲到非洲的转移一、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战后初期的伊朗石油问题摩萨台与石油国有化运动二、埃及共和国的成立与苏伊士运河战争七月革命的胜利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三、伊拉克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黎巴嫩的抗美战争伊拉克的“7〃14”革命黎巴嫩起义与美国的干涉四、北非各国的独立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北非的独立运动高潮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爆发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五、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加纳的独立几内亚的独立第三节民族独立国家在亚非拉和大洋洲的普遍建立一、“非洲年”与60年代独立的非洲国家—法属、西属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英属非洲的独立比属非洲的独立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最后胜利葡属非洲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最后阶段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三、古巴革命的胜利及其保卫独立的斗争“7〃26运动”与古巴的革命战争捍卫古巴共和国的斗争古巴与拉美游击中心运动四、古巴革命后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大胜利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胜利尼加拉瓜革命的胜利加勒比地区各国的独立五、印度支那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与亚太诸国的普遍独立越南南方人民反对美国特种战争的胜利老挝的抗美救国战争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全面展开柬埔寨的解放与印支三国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亚太地区诸小国的独立第六章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第一节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一、亚非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亚非会议的召开“万隆精神”的影响二、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特点三、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联合国的变化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建立新的海洋法而斗争第二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分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一、中苏分歧和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苏两党的分歧中苏两党论战中苏关系的恶化和恢复二、1968年苏联出兵侵捷事件《行动纲领》和《两干字声明》苏军武装干涉三、罗苏矛盾与妥协60年代的罗苏关70年代以后的罗苏关系四、经互会与华沙条约组织的扩大及其内部矛盾的加深经互会的三个时期华约组织的历程第三节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步形成一、美苏关系的缓和与争夺赫鲁晓夫的外交战略对奥地利和约的签订四国首脑会议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第二次柏林危机戴维营会谈二、肯尼迪、约翰逊对杜鲁门全球扩张政策的继承肯尼迪的对外政策和平战略入侵古巴失败维也纳会谈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三、美苏的新交易和角逐关于核武器试验条约的谈判葛拉斯堡会议第四节欧美矛盾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一、欧共体的形成、扩大及其意义欧共体的成立七国自由贸易区英美特殊关系的解体欧共体的扩大过程与作用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法国戴高乐主义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第七章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第一节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进程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起因科学理论的准备技术与物质前提社会条件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核能技术与空间技术高科技群中的其他新技术三、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发展进程高速化第二节科技发展的社会作用与新产业革命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新产业革命的开始新产业革命的特征电子计算机与自动化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二、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生产力的变革与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经济结构的变化管理的现代化三、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劳动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革人的现代化问题第三节迎接科技革命挑战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一、各国的科技政策及其竞争美国的科技政策苏联的科技体制与政策日本的科技政策西欧各国的科技政策二、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全球问题的提出世界人口问题粮食、能源、自然资源问题三、保护地球环境的努力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环境科学的兴起与保护环境的国际合作第八章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第一节 60—80年代末期的美国社会一、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新边疆”政策的背景和内容“伟大社会”的主要内容及评价二、以黑人斗争为主体的群众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的空前高涨“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发展三、尼克松的经济政策和水门事件“新经济政策”和“新联邦主义“水门事件”和尼克松的下台四、卡特中间道路的经济政策和“新保守主义”的“里根革命”卡特的中间道路的经济政策及其后果“里根革命”的内容及其后果美国的社会问题第二节繁荣与滞胀的西欧经济与政治一、西欧经济的变化60年代的经济繁荣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黄金时代的结束经济滞胀的表现和原因二、西欧的政局和社会60年代以来的西欧政局西欧各国的社会阶级结构欧洲共产主义第三节日本和太平洋地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日本的经济飞跃与社会问题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发展日本的社会问题与人民运动中日关系正常化二、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与对外政策政党和政府经济和外交三、新西兰的政治和经济第四节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新发展一、西方哲学新流派西方文化思潮的主要趋势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二、西方经济学新流派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制度学派三、西方史学新流派当代西方新史学概貌新社会史学派年鉴派史学计量史学四、西方文学新流派文学中的叛逆精神后现代派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派文学荒诞派文学黑色幽默派和“垮掉的一代”“愤怒的青年”第九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变化第一节苏联的改革和苏联的解体一、1957年的“反党集团”事件与赫鲁晓夫的改革“反党集团”事件农业的调整工业的调整赫鲁晓夫被迫退休二、60—80年代中期的苏联勃列日涅夫的内政与外交新经济体制的实施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时期的苏联三、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到苏联解体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政治体制改革和“新思维”外交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八〃一九”事变及其后果四、当代苏联文化教育图书出版哲学社会科学50年代后期的文学60—80年代的文坛变迁当代苏联艺术第二节东欧各国的改革与各国剧变一、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试验和联邦的分裂及内战自治制度发展的三阶段联邦体制和议会改革南斯拉夫的分裂和内战二、波兰改革的三起三落和团结工会的上台哥穆尔卡的改革和“12月事件”盖莱克的高速发展战略团结工会上台三、匈牙利改革的成败和反对派掌权重建国家政治经济秩序新经济体制改革匈牙利政局的变化四、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和联邦一分为二诺沃提尼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捷克斯洛伐克的剧变五、民主德国的发展和德国的统一.民德发展经济的措施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德国的统一六、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动荡的保加利亚政局走向自由市场经济之路的罗马尼亚未建立新结构前就破坏了旧结构的阿尔巴尼亚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最初十年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和建设成就…建设中的两个发展趋向建设的成果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全国范围的大动乱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历史性的巨变第十章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第一节亚洲各国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一、印度独立后的政局演变与经济发展尼赫鲁执政时期英〃甘地与拉〃甘地执政时期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政治与经济苏加诺执政时期苏哈托执政时期三、“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韩国的经济发展与民主运动四、亚洲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第二节中东石油经济的发展与政局的动荡一、阿以冲突迭起“六〃五”战争十月战争黎巴嫩战争巴勒斯坦人民的抗暴斗争二、海湾国家的经济腾飞与社会变迁伊朗的白色革命与伊斯兰革命海湾国家的石油繁荣阿拉伯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加剧三、海湾地区的冲突和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科威特冲突与海湾战争第三节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一、非洲民族经济的发展及其困难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民族经济的成就经济的困难与调整二、非洲国家政局的长期动荡频繁的军事政变内战、边界战争频仍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民主浪潮三、南非的发达经济与种族隔离制的危机种族隔离制的强化反种族主义斗争南非民主化的曲折进程一、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一体化进程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二、60年代后拉丁美洲政治的新特点政治民主化趋势自主外交与马岛战争第十一章由两极走向多极化、合作、竞争和变革的世界第一节旧国际格局的动摇与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与美苏战略地位的变化美国地位下降苏联地位上升第三世界影响加强二、尼克松主义的提出尼克松主义的内容尼克松主义的推行三、苏联的全球积极进攻战略积极进攻战略的两根支柱加快向南扩张步伐四、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东西方关系的第一次缓和欧安会和中欧裁军会议五、从僵硬对抗到第二次缓和里根的新遏制政策第二次缓和的背景和具体表现第二节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西欧独立自主倾向的日益加强,欧共体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依赖与竞争并存的对美关系有别于美国的对苏东政策发展同第三世界的经济政治关系二、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外交大国外交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环太平洋构想”三、美元霸权地位的丧失与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第三节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一、苏联在亚非的攻势和失败苏联、越南侵略柬埔寨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苏美对非洲的争夺和非洲人民的反霸斗争二、西方大国的经济霸权主义与南北对话南北对话的历史进程与曲折三、南南合作的发展南南合作的会议和纲领合作的领域合作的困难和阻力第四节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关系一、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缓合与紧张并存经济安全的重要性经济利益与经济“冷战”东西方力量失衡南方战略地位暂时下降二、世界多极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与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的特点经济全球化第五节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世界新趋势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知识经济兴起的原因二、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新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化与分层化趋势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与文化新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世界科技新趋势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冲突四、全球性问题的显现与影响生态环境恶化人口问题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恐怖主义。

深圳九下世界现代史中考考纲

深圳九下世界现代史中考考纲

世界现代史十四、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本主义国家;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客观上刺激了科技的发展;3、列强争霸的局面依然没有结束。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本句中的“火药桶”指的是巴尔干半岛,“一粒火星”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阶段。

广义的帝国主义是一种支持扩张国家领土和同化其他民族的理念,这种理念通常通过武力实现,因此“帝国主义”一般是个贬义词。

十五、考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1919.1-6):参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世界近现代史高考复习提纲

世界近现代史高考复习提纲

②对殖民者:源源流入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葡:掠夺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乐上,结果两国衰落下去。

)③对世界: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伴随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的剥削和掠夺,由于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的文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同时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最深远的影响【重点难点问题解析】问题一:为什么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分析:此题只要理解“世界”被发现指的是地理大发现,也就是开辟新航路即可。

该题实际上就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影响。

问题二: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为止尚无人走过”。

问: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分析:此题是选取直接原因和客观条件中地理知识的进步来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问题三:关于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史学界观点不一,一是“灾难说”认为给亚非拉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也有积极作用,二是“进步说”,认为虽有消极作用,但总体上说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你比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分析:此题旨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消极性和进步性),进行客观地评价。

§ 3 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地区、性质、核心思潮及其评价;2、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3、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早期和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评价;4、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的时间;5、英国、法国、德意志、西班牙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地位、作品;6、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开始的领域;7、天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其科学成就、意义;8、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思想家。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事件、人物、思潮及其影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学生应能够展示其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理解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影响。

-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调整。

2.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 苏联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

3. 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影响及全球反应。

-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实施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和战争结果。

- 联合国的成立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5.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主要事件和影响。

-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

6. 亚洲的崛起:- 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和经济发展。

- 亚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7.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与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 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其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8. 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 互联网的兴起与全球化的加速。

9.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挑战与国际社会的应对。

-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与实践。

10.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因素与影响。

- 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及其原因。

三、考试形式考试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型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四、评分标准- 理解与记忆: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 分析与评价: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对历史人物、思潮的评价能力。

- 综合与应用:检验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五、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世界现代史》及相关辅助读物。

- 辅助资料:历史文献、学术论文、在线资源等。

世界当代史考纲全

世界当代史考纲全

1.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1947年6月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中提出。

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对外援助法》,主要内容:美国拨款10。

余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

英、法、意、联邦德国等17个西欧国家先后接受了这一计划,对促进战后西欧的复兴赫到了积极作用。

2. 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及以美苏为首的两种世界力量(通称东西方)间除采用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

战后苏美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的上升,导致了冷战。

1946年丘吉尔发表的富尔敦演说和次年社鲁门主义的出笼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马歇尔计划与莫洛夫计划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

战后初期,东西方冷战以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为表现形式。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全面的紧张的对峙和对抗。

两个朝鲜和两个德国的出现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

60年代后,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或瓦解,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争霸。

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德国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及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冷战也宣告结束3.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洲的布雷顿森林举行有44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

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

5.2历史学专业科目三《世界现当代史专题》考试大纲

5.2历史学专业科目三《世界现当代史专题》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历史学专业《世界现当代史专题》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1、必读书:《世界现代史》(上下册)吴于谨、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王斯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纲要一、20世纪初的世界(一)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1、欧洲列强瓜分世界2、欧洲的经济、军事优势(二)美国和日本的兴起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2、美西战争门户开放政策3、登上世界强国的日本(1)日俄战争吞并朝鲜(2)产业革命的完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三)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1、列宁主义的诞生2、俄国1905年革命的背景、进程和影响(四)亚洲的觉醒1、伊朗的民族觉醒2、孟加拉分治法令国大党的分裂3、青年土耳其革命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关系(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1)萨拉热窝事件(2)史蒂芬计划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3)德国的潜艇战美国参战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三)大战的结束(1)协约国全线进攻(2)同盟国溃败(3)德国投降大战结束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的《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十月会议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苏维埃俄国的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3、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二)巩固十月革命成果的斗争和措施1、苏维埃俄国最初的内外政策苏维埃俄国最初的主要内政措施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2、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粉碎协约国组织的3次武装进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四、1918~1928年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协约国对奥、匈、土、保和约的签订国际联盟的建立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二)1918~1928年的资本主义国家1、德国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柏林一月起义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魏玛宪法和魏玛共和国的建立2、奥匈帝国和匈牙利革命奥匈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被颠覆3、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的上台英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英爱条约的签订4、法国法国共产党的成立5、意大利意大利共产党的成立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6、美国美国共产党的成立“柯立芝繁荣”7、日本“米骚动”日本共产党的成立东方会议田中奏折(二)20年代的国际关系1、英苏贸易协定和拉马洛条约英苏贸易协定的签订热那亚会议拉巴洛条约2、德国赔款问题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杨格计划3、洛迦诺公约洛迦诺会议的召开莱因保安公约洛迦诺公约对德影响五、1918~192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共产国际(一)1918~192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1、朝鲜“三·一”运动“三·一”运动的开展“三·一”运动的意义2、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罗拉特法案”阿姆利则惨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一战后初期土耳其的民族危机《国民公约》的通过素丹制度的废除洛桑条约的签订凯末尔主义凯末尔革命4、埃及独立运动1919年埃及反英起义埃及的独立5、拉丁美洲的反帝运动巴西“普列斯特长征”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二)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1、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国际的成立《共产党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2、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共产国际“二大”共产国际“三大”和“四大”六、20~30年代的苏联(一)20~30年代的苏联经济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成果2、20~30年代苏联重大经济方针和计划工业化方针的确定农业集体化决议的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制订3、20~30年代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失误(二)20~30年代的苏联政治1、苏联成立和列宁逝世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列宁逝世2、1936年苏联宪法的实施1936年宪法的制订 1936年宪法的影响3、肃反运动肃反运动的主要案件肃反运动的影响七、1929~193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和国际关系(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后果(二)美国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罗斯福新政结果和影响(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重打击军部法西斯势力加强“九·一八”事变政党内阁的结束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二·二六”事件广田内阁上台“基本国策纲要”“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四)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的德国纳粹党的建立“啤酒馆暴动”希特勒上台2、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和战争准备国会纵火案元首法的通过希特勒毁约备战(五)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1、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共产国际“七大”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2、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主义越南共产党的初期活动朝鲜的普天堡大捷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六)二战前夕的欧洲1、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2、德意“钢铁同盟”条约的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八、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欧洲和非洲的战场1、德波战争和“奇怪战争”德国突袭波兰“奇怪战争”2、苏联“东方防线”建立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并入苏联3、德国对北欧、西欧的闪电式侵占德国侵占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4、不列颠空战“海狮计划”不列颠空战5、德、日、意军事同盟的建立和北非战场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北非战场的初期交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发动侵苏战争莫斯科战役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对印度支那的占领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的爆发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背景《大西洋宪章》《苏美英莫斯科会议》《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战略意义(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中途岛战役瓜岛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2、盟军在北非和意大利的最后胜利盟军在北非的最后胜利西西里战役意大利投降3、国际重要会议的召开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4、德、日法西斯的彻底溃败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德国投降盟军在太平洋战区的反攻日本投降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二战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联合国的成立九、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战后初期的苏、美、欧、日1、苏联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子弹的试制成功“列宁格勒案件”“医生谋杀案”斯大林逝世2、美国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地位军事实力的膨胀3、欧洲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战后初期西欧的困境4、日本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二)战后初期的东西方关系1、美国的“冷战”政策富尔顿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美苏冷战和东西方对抗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的分裂“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旧金山和约朝鲜战争(三)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1、印度支那抗法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2、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中东战争3、非洲和拉丁美洲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埃及“七月革命”危地马拉的阿本斯改革十、五、六十年代的国际风云(一)苏联和东欧1、苏联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政策(二)美国、西欧和日本1、美国艾森豪威尔执政肯尼迪的对外政策马丁·路德·金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2、西欧“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戴高乐主义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3、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日本经济起飞的原因(三)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关系1、50年代后期的东西方关系四国首脑会议第二次柏林危机戴维营会谈2、60年代的东西方关系U-2飞机事件美苏首脑维也纳会谈“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四)第三世界的兴起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第三世界的兴起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 77国集团的成立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印度支那抗美救国战争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非洲独立浪潮古巴革命十一、70-80年代的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一)70-80年代的世界经济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战后最严重的两次经济危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石油斗争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二)70-80年代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1、美苏关系尼克松主义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中导协议2、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田中角荣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多边自主外交”3、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柬埔寨问题阿富汗问题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津巴布韦的独立 1977年《巴拿马运河条约》的签订十二、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影响(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进程(二)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十三、由两极走向多极化的世界(一)两极格局的终结1、东欧剧变和德国的统一东欧剧变柏林墙的推到2、“八·一九”事件及苏联的解体“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建立(二)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1、经济全球化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试卷样式:福建师范大学201 年成人学士学位考试题目卷(黑体小三号粗体)《考试科目名称》A/B卷开卷(楷体GB2312小三号粗体)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宋体五号)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重要提示:本试卷仅为考试题目,所有答题必须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方为有效,在本试卷直接作答均不给分。

世界现代史复习大纲(1)

世界现代史复习大纲(1)

1.巴黎和会
2.十月革命
3.垄断组织
4.大棒政策
5.四月提纲
6.新经济政策
7.战时共产主义
8.劳动解放社
9.协调外交
10.东方会议
11.慕尼黑协定
12.斯大林格勒战役
13.莫斯科保卫战
14.开罗宣言
15.1918年德国革命
16.巴黎和会
17.布列斯特和约
18.雅尔塔会议
19.罗斯福新政
20.新经济政策
21.金元外交
22.美西战争
23.中途岛战役
24.杨格计划
25.“不列颠战役”
26.海狮计划
27.币原外交
28.东方战线
29.诺曼底登陆
30.二月革命
1.一战战后初期意大利的经济政治形势
2.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
3.战士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5.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7.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8.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
9.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
10.试评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影响。

11.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2.二战全面爆发前,苏德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对两国的影响
13.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主要内容及其主要影响
14.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和影响如何
15.二战期间同盟国大国首脑会议与战争进程的关系。

世界当代史考纲my

世界当代史考纲my

名词解释1、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发表了15分钟的演说,推出了读欧洲援助的一揽子计划——马歇尔计划。

在演说中,马歇尔首先描绘了欧洲的困难,并提出了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方式等等。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2月实施大1951年结束,共有英、法、意、奥、比、丹等16个国家和地区(德国的美、英、法占区)接受了总额为131.5亿美元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解除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发生。

同时,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的重大步骤,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为美国铺平了控制欧洲的道路,成为美国企图称霸全球的一个关键性战略阶段。

同时马歇尔计划促成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联合国联合国是1945年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943年莫斯科三外长会议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的问题。

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基本勾画出了联合国的蓝图,规定: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凡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1945年3月1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创始会员国。

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全体会议上,以四大国建议案为基础起草了《联合国宪章》。

宪章与6月26日通过,10月24日生效时宣告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其主要机构包括: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其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等。

联合国的成立为处理国际问题做出了贡献,但也有大国色彩,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3、<<旧金山和约>>:亦称《旧金山对日和约》。

1951年9月8日,由美国操纵的旧金山会议所通过的对日片面和约。

参加者除日本外有21个国家。

中国、朝鲜和印度支那三国被排除在外,印度、缅甸拒绝入会。

会议不顾苏联、捷克和波兰的反对,签署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精)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精)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一、动荡与变革十月革命使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现代史开始。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构建了新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1933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形势的动荡,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

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1月(俄历10月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占冬宫,成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意义:这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面对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反扑,苏俄政府实行“战士共产主义”政策,巩固政权。

为走出困境,1921年列宁领导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内容:实行固定粮食税;把部分企业交给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

结果:1925年苏联(1922建立经济基本恢复。

评价(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2、苏联的崛起在斯大林领导下主要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

不足:缺乏民主,实行单纯的计划经济,忽视经济规律,农、轻、重经济各部门发展严重失衡。

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委任统治”(中国山东转交日本,引发五四运动;废除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世界现代史复习大纲

世界现代史复习大纲

(1917年-------现在)历史分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1917年------1945年)两级格局下的东西方世界(1945年-------1991年)走向多级化的是世界(1991年------现在)第一讲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1917年------1945年)一、阶段特征:1.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全面激化,资本主义世界格局面临重新确立。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民族发展道路。

二、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全面激化,资本主义世界格局面临重新确立。

1、帝国主义战争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根本原因)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主观原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殖民地瓜分完毕。

(客观原因)主要战争:1898年美西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华体系时间:1914年-1918年萨拉热窝事件是导火线。

两大政治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三个阶段:1914年,德军速决战破产,以马恩河战役结束为标志。

1915-1916年,战争相持,后期战争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一方。

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同盟国战败。

影响:1、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量社会财富毁于战火。

2、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产生冲击,消失了四大帝国(德、俄、奥、土),削弱了两个帝国(英、法),两个新兴国家得利(美、日)。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不断冲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分赃会议)时间:1919年巴黎参加国家:3(英、法、美)+2(日、意)+N(“战胜国”和战败国)结果:签订《凡尔赛合约》,确立一战后欧洲、西亚、北非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体系,并建立由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来维持该体系。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中考占20分)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关键词:社会主义)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俄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领导者:列宁结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3、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④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⑤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和约》基本内容: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针对德国的条款: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有损中国利益,引发五四运动)2、《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

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有损中国利益)3、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经济大危机1、1929年空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给资本主义社会以沉重的打击,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3、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两种不同的道路:(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4、罗斯福新政:1933年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以消除经济危机。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一、20世纪初叶世界形势
1.20世纪初叶的背景
(1)美国的经济强大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2)德国为追求繁荣,掀起了军备竞赛;
(3)俄国实行的苏维埃制度,加剧了俄国的分裂;
(4)中国明末、清末是政治动荡、经济落后的时期;
(5)大西洋海岸国家、欧洲国家及日本等开始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强盛:
(6)贸易自由化、新产业革命,特别是电气、汽车业的兴起,推动
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7)全球性的殖民扩张活动,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使资源控制在
少数大国之手,形成自上而下的势力格局;
2.20世纪初叶的重大事件
(1)1914年7月28日,德国首次突然宣布向波兰发动侵略,发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2)1917年2月,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推翻沙皇统治,设立了共
产主义政权;
(3)1919年7月28日,在会议上,美国总统德拉萨斯签署《凡尔
赛和约》,正式确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4)1917年10月,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新的社会阶段,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
(5)1920年,日本实行统一社会主义的军国主义,掀起“陆军与海军”双重竞争,以“大東亚共荣圈”为理想图景;
(6)1929年10月。

【免费下载】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免费下载】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课程总体说明
一般来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线,把二战前部分称为世界现代 史,把二战后部分称为当代世界史。也有把战前和战后都称为世界现代史的。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传统的观点是从 1917 年十月革命开始。这里按最流行的观点。它的时间范围是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到现在的历史时期。它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到现在的 历史全过程。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课程标准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通过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知道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3.第二次世界大战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5.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6.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7.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一、十月革命的胜利1、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列宁重大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2、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3、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4、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解放斗争。

世界近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近现代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世界近现代史考试科目代码:[063]
一、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史实,熟悉该时期的史学基本理论,能够正确分析和阐述历史现象。

测试考生掌握该门课程的深度和融会贯通、独立思考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地理大发现
2.文艺复兴
3.宗教改革
4.尼德兰革命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6.法国大革命
7.启蒙运动
8.明治维新
9.俄国农奴制改革
10.工业革命
1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12.欧美的民族主义运动、改革运动
13.近代以来人类生产力发展及其影响
14.美国与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15.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6.第一次世界大战
1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两战之间法西斯主义的泛滥
20.两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21.两战之间的苏联
22.两战之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23.凯末尔主义
24.卡德纳斯改革
25.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6.罗斯福新政
27.走向世界大战
28.第二次世界大战
29.20世纪出的科技及其影响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
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40分)
(2)简答题(50分)
(3)论述题(60分)
四、参考书目
1.《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世界现代史知识提纲

世界现代史知识提纲

世界现代史知识提纲第1页,共3页
世界现代史知识提纲第2页,共3页
二战后阶段特征:战后至今是两种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剧烈变化
政治:二战结束,美苏冷战兴起,两级格局对峙;
经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重新确立
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迅速发展。

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发展,冲击了两级格局;
经济:资本主义由发展黄金时期到经济滞涨;区域化、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政治:冷战结束,两级格局瓦解,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局势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经济:80—9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化。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高新技术发展。

世界现代史知识提纲第3页,共3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期末复习大纲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期末复习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各专业通识课程《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期末复习大纲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本科各专业学生设计的一门通识课。

主要学习掌握世界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古代、近代、现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演进过程,从而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自觉地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材采用复旦大学教授赵立行著的《世界文明史讲稿》。

《世界文明史讲稿》的内容则贯穿了世界史的古今。

共分十二专题进行教学与辅导。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与考试以教材内容为准。

二、组卷原则试卷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等内容组成,各占一定比例。

三、试题类型判断题(每小题7分,共14分,判断对错,并加以简要说明)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四、考核形式考试形式为开卷。

五、答题时限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序篇人类的起源考核内容人类起源的生物学解释。

原始人类先后经历了血缘家族、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工具类型、婚姻类型和经济方式。

考核知识点人类从猿到人的发展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专题(第一讲纷乱的两河流域)考核内容1.王国的兴衰变迁:两河流域的历史概况。

苏美尔文明,泥版文书。

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2.《吉尔伽美什史诗》:苏美尔人的英雄史诗,是苏美尔文明的极高文学成就,同时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人生态度和宗教信仰。

3.《汉谟拉比法典》解读:两河流域的成文法典。

4.贝希斯敦铭文:波斯著名国王大流士一世的铭文。

考核重点《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王国;《吉尔伽美什史诗》与苏美尔文明;贝希斯敦铭文与古代波斯帝国。

考核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王国;《吉尔伽美什史诗》与苏美尔文明;贝希斯敦铭文与古代波斯帝国。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课程考试大纲英文名称:Modern World History 课程编号:406031040适用专业:09级历史学学时数:64 学分数:4 执笔者:郭丽娟一、考试总体要求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的要求进行的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测试本科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师范类历史学专业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合格水平。

考试对象为历史学本科学生。

本课程主要测试应考者完整、准确地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讲主要是测试应考者的识记、理解、分析和运用等四种基本能力。

识记能力:要求识别、记忆世界现代史课程中所阐述的有关名词、概念和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能力:要求对世界现代史的有关重要的理论及历史事实能解读,即能理解原义。

分析能力:要求通过对世界现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把握,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并能揭示其实质,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运用能力:要求能通过对世界现代史的学习。

一方面能系统的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言理解与分析:1、世界现代史的起点问题2、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3、学习方法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识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萨拉热窝谋杀事件、“施里芬计划”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无限制潜艇战。

二、理解、分析、运用1、大战的起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军备竞赛;巴尔干问题。

2、大战爆发和战争性质:战争的爆发;战争性质。

3、大战的进程:战争的第一阶段:1914年;战争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第三阶段:1917年。

4、大战的结果和影响: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战争引起的一系列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大战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课程总体说明一般来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线,把二战前部分称为世界现代史,把二战后部分称为当代世界史。

也有把战前和战后都称为世界现代史的。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

这里按最流行的观点。

它的时间范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时期。

它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全过程。

它的基本内容在战前和战后有所不同。

在战前,主要内容是讲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

同时,世界现代史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它斗争的历史。

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历史;现代国际关系史。

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等关系的历史。

在战后,和平、发展、民主是时代的主流,是推动世界前进、人类进步的三大动力。

这三股潮流决定了战后世界的面貌,左右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构成了当代世界史的中心内容。

展示了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讲,在战前,世界现代史中存在着四大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战前的这4对基本矛盾在战后已失去了概括能力,随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

它们是: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5对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上,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

然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等一系列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雅尔塔体系崩溃,冷战宣告结束。

90年代以后,战后以美苏矛盾为主线的时代结束了。

基本矛盾又发生了变化:西西矛盾,即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即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第三世界)的矛盾;两制矛盾,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

在这些基本矛盾中,什么是主要矛盾,学术界正在争论之中。

有的认为西西矛盾是主要矛盾,有的认为南北矛盾是主要矛盾,西方国家有人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冷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

我们看到,当今世界仍在发展变化之中。

世界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转化之中,这需要史学工作者不断地观察、研究总结,以便对战后世界史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解释。

鉴于当代世界史发展的阶段性迄今尚模糊难辩,历史学者对当代世界史的研究和认识有一个过程,而且过去史学界对世界现当代史所作的分期在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不能正确反映世界现当代史的发展过程,所以在史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划分之前,我们姑且对世界现当代史不作阶段性划分。

仅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标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目前流行的是对世界现当代史不作任何划分,就叫20世纪世界史。

以世纪来划分。

避免用“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概念。

世界现代史上半部分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学习目的:了解20世纪初世界形势的变化;掌握列宁主义的的诞生和1905年俄国革命;弄懂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重点难点:1.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2.列宁主义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3.1905年俄国革命的发生;4.土耳其、印度民族革命的特点。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目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弄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后果。

重点难点:1.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3.掌握大战的进程、性质、后果及影响。

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学习目的: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掌握十月革命的特点;弄懂列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明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重点难点:1.如何认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2.列宁一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是否正确?3.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4.十月革命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

第四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学习目的: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矛盾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明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特点。

重点难点:1.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规律;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地位;3.国际联盟及其与美国对国际联盟态度的演变。

第五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学习目的:了解资本主义恢复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特点;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弄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思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重点难点:1.恢复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2.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与发展活力;3.资本主义繁荣下的隐患;4.如何认识恢复时期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

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实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学习目的:了解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掌握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中所犯错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借鉴意义;思考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重点难点: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意义;2.斯大林所犯错误的原因,经验教训;3.苏联模式的国际影响。

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学习目的: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主民主运动的特点、类型;掌握民族主义思潮的不同类型;思考亚、非、拉的民主民主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主民主运动的主要理论及其事件。

2.重点掌握印度的非暴力运动和甘地主义。

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第八章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目的:通过学习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和影响,来掌握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在转型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重点和难点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评价问题。

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英法对付经济危机的策略。

第九章、走向大战学习目的: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掌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弄懂绥靖政策的后果;思考德国是任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认清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仇视社会主义的本质。

重点难点:1.理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与世界大战的关系。

2.英法在战前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3.世界大战是如何从局部战争演变成全面战争的。

4.如何评价苏联在战前所推行的外交政策。

第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整个的战争进程,弄清楚为什么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从而明确战争的发展规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正义战争必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正义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重点和难点1.法国迅速败降的原因。

2.二次大战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4.战争进程中三次大国首脑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5.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6.二战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习目的:了解二十世纪前半期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原因;掌握重大科技成果研发的过程及应用;思考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1.思考意识形态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2.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3.战争与科技的发展。

世界现代史下半部分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学习目的: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掌握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巨大冲击;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联系与区别;明白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对世界的影响。

重点难点:1.战后初期美国霸权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2.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4.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的发展。

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学习目的:了解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其演变;掌握美苏“冷战”的起源;弄清两大阵营是如何形成的;思考“冷战”的实质及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重点难点:1.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2.美苏冷战政策的异同。

3.美苏矛盾的起因。

4.苏联冷战政策的两重性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三章、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学习目的: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其联共党内的路线分歧;掌握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关系;思考苏联模式和政策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

重点难点:1.如何评价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执行的政策。

2.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走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义阵营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4.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学习目的:了解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特点和规律;掌握资本主义国家内外政策的变化;思考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否过时,如何发展列宁的理论;弄清战后日本、德国经济起飞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1.德国、日本经济奇迹的原因。

2.如何看待英国的国有化政策。

3.法国第四、第五共和国的建立、发展及历史地位。

4.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学习目的:了解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起因、特点和分类;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总特点与各洲的差异;弄清各国民族运动对独立国家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思考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在反霸斗争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1.亚洲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革命。

2.美洲古巴革命的世界意义。

3.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起因4.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与美国霸权的关系。

第六章、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学习目的:了解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歧;明白欧美矛盾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深刻理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美苏争霸局势的变化。

重点难点: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分歧产生的原因。

2.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在第三世界形成中的作用。

3.理解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演变。

4.东西方关系缓和与美苏争霸局势演变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