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 第三章
中国史第三章4-12
4 简述20世纪二十年代声乐创作历程?答:这一时期的声乐创作分为群众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曲,电影戏剧歌曲。
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和声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是新音乐文化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音乐主流的重要原因。
近代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
最初,学校开设了乐歌课,集体歌唱成为社会时尚。
稍后,少年儿童歌曲,学校歌曲,集体歌唱曲等广泛流传,形成了近代音乐的一大潮流。
抗日救亡歌咏是近代音乐史中又一音乐潮流。
用歌声反映抗敌救国,保卫民族的时代主题。
与学校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不同,抗日救亡歌咏在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群众性歌咏为主的社会音乐发展起来的30-40年代的歌曲,形成了以小型为主的特点。
随着新式戏剧发展起来的戏剧歌曲,电影歌曲迅速成为影响的部类。
近代对引述歌曲和大型声乐创作也有许多探索。
与声乐创作密切相关的声乐表演艺术也有相当的进展。
30-40年代,培养出一批声乐演唱人才。
独唱音乐会以及其他声乐艺术表演,为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群众歌曲群众歌曲是为大众歌唱而创作的歌曲。
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活动中演唱。
音乐结构以简单小型为多,音乐不太宽,多采用齐唱合唱的形式。
二独唱歌曲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主要部类,这类歌曲,在五四前后开始其初创阶段。
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萧友梅的独唱歌曲以《问》《南飞之雁语》最为突出,赵元任写了不少群众歌曲,《劳动歌》《尽力中华》。
三合唱歌曲中国的多声部合唱歌曲创作约从清末民初开始陆续面世,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萧友梅是近代较早着力于合唱音乐创作的作曲家。
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的《海韵》,这是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
近代合唱歌曲在30年代以后获得显著的发展,以黄自,冼星海等人的创作为代表。
四电影戏剧歌曲话剧自五四以来,电影从30年代开始在中国文艺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中国音乐史(上篇)——第三章 中国汉民族乐曲欣赏
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 欲绝的袅袅之音。”
8、西域驼铃 (打击乐)
• 西域驼铃(打击乐)刘锡津曲。乐曲表现 在空旷的丝绸之路上,一支骆驼商队正缓 慢的行进着,驼铃声声,由远而近。小憩 时,他们跳起了欢快的家乡舞蹈,以解除 长途跋涉的沉寂与疲乏,然后又满怀希望 精神振奋的踏上了征途。渐渐远去。作者 注重旋律的优美,和弦的清淡,讲究配器 的精致,风格的纯朴,使此曲具有较强的 艺术感染力,因而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 (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
• 第一乐句由于暗淡的羽调式色彩,缓慢的速度,旋律波状 起伏,以及管子近人声的特殊音色,音乐显得凄凉悲切。 第二乐句以十度向上跳越,旋律线两次向上冲击,表现出 悲愤的情绪。第三乐句节奏顿挫,继后即连,又似悲痛欲 绝,泣不成声。最后则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中段调平 稳,又用较弱的力度演奏,好似人们在苦苦思索井遭受苦 难的原因。由于由A羽转入A徵,同主音转调使它和第一 段产生调性色彩的对比,同时也为再现作铺垫。紧接管子 和乐队用强力全奏,压在人们心头的恕火爆发了。虽然它 是一个再现段落,但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和奏法,使表 现的情绪更为激越。此曲后经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 广为流传。
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
• 乐曲一开始,低沉浑厚的号筒、大鼓和海锣声相 互交织,音乐气氛庄严隆重。继而鼓号齐鸣,雄 壮的唢呐声在锣鼓的衬托下,气势宏伟,振奋人 心。这是乐曲的前奏部分。
• 接着乐曲进入主体部分。改编者在配器上把乐队 分成“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两组,并作种 种变化,使音色和力度富有层次和对比。充分掌 握原曲速度的时而慢起,时而渐快,节奏时散时 整,宫调多变,音浪跌宕起伏等特点,将乐曲的 结构合理分层,运用配器手段。并充分发挥唢呐 连续不断的循环换气法与笛、笙的断奏相对比; 打击器以闷击与放音敲击相对比,等等。使音乐 抑扬顿挫有序,音浪错落有致,具有新的推动力。 乐曲尾部,招军频吹,锣鼓全奏,在异常热烈的 高潮中结束。
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
古代史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骨笛是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夏代最为重要的代表性乐舞是《大夏》;2、商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是《大濩》。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民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要顺利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担任音乐教育的是宫廷音乐机构的总管“大司乐”和“乐师”周代宫廷音乐总类: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乡越和四夷之乐六代之乐: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大韶》;夏禹《大夏》;商汤的《大濩hu》;周初的《大武》。
(大武以歌颂周武王伐纣为主题)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颂:用于祭祖,大射,早先的颂,大概源于民间的巫歌,速度缓慢,用瑟伴奏雅:大雅和小雅。
大雅与颂相似,小雅接近民歌。
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除周南,召南系等南方民歌即所谓“乡乐”外,其余都属小雅房中乐:一种燕乐,后妃们在内功侍宴时唱的四夷之乐:主要指秦楚吴越等地,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
用于祭祀和宴乐。
大都吹管乐器伴奏歌舞。
主要是为了炫耀其政教之远被,并非真的重视。
周代民间音乐发展:北方民歌代称“郑卫之音”和南音(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楚辞:又叫楚声,周代民间流行巫歌《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成相篇:荀子一书中有成相篇的唱词,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弦乐器以拨弹为主,有柱(瑟,筝)和无柱(琴)两种,管乐器有编管(萧,笙)和单管两种周代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最早的大型乐器曾侯乙编钟墨家:墨子题出“非乐”孟子:“人言不如人声”.乐记: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戏曲:中国传统的戏剧,包含唱念做打,综合艺术形式,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服装说唱音乐:1到2人,一人代表多人,一会戏里一会戏外,既是演员,又是讲故事的人,不需要服装,没有舞美公孙尼子《乐记》第三章: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2、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歌,并加工改编,以供祭祀,宴乐之用等。
中音史--近代音乐部分
萧友梅: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群众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合唱曲《柏树林回旋歌》《春江花月夜》独唱歌曲《问》《南飞之雁语》他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果严谨,采用欧洲作曲技术写出,他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作曲家,对近代独唱歌曲创作有着先驱者的贡献。
萧友梅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对于中国新音乐的贡献以音乐教育最突出。
他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作曲家。
作有近百首歌曲、两部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独奏《哀悼引》、钢琴与大提琴曲《秋思》、管弦乐曲《新衣裳羽衣曲》等。
他的音乐创作在多种音乐体裁的运用上富有开创性,把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
主要论著《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和声学》《普通乐学》赵元任:在近代独唱歌曲中提出中西音乐有异。
他的歌曲创作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时期科学的实验、民主精神;在音乐写作方面有重要的创新。
在曲调写作与和声配置方面作了“中国派”的实验;其歌曲旋律与歌词声韵、语调的结合尤为出色。
他对汉语与音乐关系的认识和成功实践给后人提供了重要的作曲经验。
他对近代独唱歌曲创作及其理论都有重要建树。
《卖布谣》(最杰出的一首)。
《叫我如何不想他》(突出反映五四精神)《听雨》(采用古今吟诵音调)《也是微云》。
他的音乐作品代表着中国20年代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海韵》大型艺术性合唱曲,分别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代表作为旁观者得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
这首歌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每个结构段落都有不同的艺术处理,从多角度表现飘逸徘徊的女郎以及恳切的诗翁、翻滚呼啸的大海。
《海韵》中钢琴伴奏音乐不仅起到为歌唱伴奏的作用,还成为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三个艺术成分之一。
群众歌曲《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西洋镜歌》《尽力中华》独唱歌曲《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叙事说唱体裁独唱曲《老天爷》黄自:是一位创作独唱歌曲较多的作曲家,《玫瑰三愿》《花非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赋登楼》《春思曲》这些作品较好的发挥了独唱艺术的技巧,钢琴伴奏也有着较多的艺术处理。
中音史
第一编乐舞时代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原始乐舞的概念:原始乐舞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这是我国音乐的早期形态。
“乐舞”是后来出现的名词,先秦时期称其为“乐”。
见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彩陶盆图片。
2.原始乐舞的基本特点:歌唱、舞蹈、奏乐三位一体。
3.原始乐舞的具体作品及其特点:代表性原始乐舞作品原始乐舞作品多记载于《尚书》、《山海经》、《吕氏春秋》、《礼记》等古代文献中。
原始乐舞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云门》、《箫韶》。
4.贾湖骨笛1986、1987、2001年三次出土,分早、中、晚三期:早期距今9000多—8600年;中期距今8600—8200年;晚期距今8200—7800年。
骨笛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乐器。
5.陶响器是一种腔体呈封闭状、内装小固体丸状颗粒、靠摇响发出音响的色彩性很强的节奏性乐器。
6.陶埙的发展(1)原始社会陶埙一音孔和二音孔居多(2)夏代陶埙都是三音空,多为彩陶制品,时代距今约3500年左右。
(3)商代的陶埙出土数量较多,形制较为统一,多为平底卵形,五个音孔。
制作材料以陶制最多,也有骨制、石制埙。
有些埙能吹出11个半音关系的音高。
第二章夏商音乐1、六代乐舞:简称六舞,是周代以前和周代著名的六部代表性乐舞。
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濩》、及周初的《大武》。
六代乐舞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各个时期统治者的文德武功。
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石磬的发展:(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墓葬出土的4件石磬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石磬。
属于原始社会时期。
(2)目前出土的可能是夏代遗物的石磬有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石磬和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等。
(3)商代的石磬比此前的磬在很多方面都有进步。
商代还出现了三个成编的编磬。
有很多种磬器工艺水平极高。
商代石磬为后世的石磬形制奠定了基础。
商代石磬有两个击点可以产生音高。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音乐1.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上下等级秩序而设立的一套严格的文化典章制度。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课后习题](第3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圣才出品】
第3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1.简述“五四”时期新音乐社团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
答:(1)“五四”时期新音乐社团的主要活动①对会员进行音乐学习的指导,聘请中外音乐家为音乐爱好者进行授课,培养音乐人才;②举办公开的音乐会,或举办巡回演出;③编辑出版音乐期刊,出版唱片及乐谱;④举办乐器的陈列和展览,进行合奏的试验,对部分乐器进行了改革试验等。
(2)“五四”时期新音乐社团的贡献①对活跃“五四”以来我国城市民众音乐生活,推动“五四”以来新型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均起了一定的启蒙和初步奠基的作用。
②对传统艺术的保存和传承增添了新机,特别对戏曲、说唱的科班教育机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简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建设的概况和特点。
答:(1)概况①20世纪20年代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不断普及,新型音乐社团大量建立,为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②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主张已深入人心,大量培养音乐教师和其他各种音乐人才已成为当时紧迫的社会需要。
③主要有北京音乐传习所、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乐歌体育专修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2)特点规模大多比较小,设备较简陋,教师的条件不够充实,带有明显的初创特点。
3.简述萧友梅在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
答:(1)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①促进了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萧友梅将自己领导的“国立音专”建设成当时中国名符其实的最高音乐学府。
②在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方面,重视对蔡元培“兼收并蓄”方针的贯彻,设立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科,规定所有学习理论作曲和器乐演奏的学生都必须选学一门民族乐器作为副科。
③亲自向学生开设了有关中国古代音乐方面的课程,实质上是当时将讲授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的最早尝试。
(2)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①给学生创作的教材性曲集,如《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三本教材性的曲集。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第3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圣才出品】
第3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3.1 复习笔记一、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1.意义(1)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群众音乐生活的特殊历史现象。
(2)不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出现,而是伴随着群众革命斗争生活出现的政治现象。
(3)直接参与者主要是实际参与革命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及中国工农劳动者自己,对当时处于上层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4)产生了一批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内容的工农革命歌曲,唤醒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推动了当时的实际革命斗争。
2.革命歌曲(1)中国的革命歌曲①代表作品a.《五一纪念歌》明确提出了“要把强权制度一扫净”、要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伟大革命目标。
b.《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歌》提出了“世界本是工农所创造”和“消灭阶级压迫”的要求。
c.《京汉罢工歌》表达了人们对“二七”惨案死难者的沉痛哀悼,并提出“打倒军阀方有幸福享”的口号。
d.《五色国旗当中飘》《国民革命歌》和《工农兵联合歌》鲜明地提出了“联合工农群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买办”的战斗号召。
②歌曲特点a.歌词语言朴素通俗,歌曲形式大多采取以群众熟悉的现成曲调加以填词编配的齐唱曲。
b.以我国自己的民歌,尤其是城市小调的曲调来填词,《工农兵联合歌》是以学堂乐歌《中国男儿》的曲调填词的。
(2)引进的外国革命歌曲《国际歌》《同志们勇敢前进》《你们已英勇牺牲》《华沙工人歌》《红旗》。
3.评价(1)当时对工农歌咏活动还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事业去有组织地进行,而只是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各地斗争的宣传活动,因而它对当时的专业音乐界几乎完全没有影响。
(2)人们并未低估这些革命音乐的意义,这些歌曲“画出了全世界数千万被压迫民众的痛苦”,“宣示了他们数百年的沉冤和表现了他们全部所有的不可侮的力量与宏大的志愿”,后来即使在白色恐怖的重压下,这些革命歌曲始终铭刻在革命人民的心中,暗地里在群众中传播。
二、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1.新兴音乐社团的建立(1)背景①辛亥革命前后,新的教育发展出现迅速向前推进的势头,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音乐师资和符合新学制的音乐教材。
中音史
中音史1.《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
以质朴优美的民族歌风旋律,流畅自如的对位写法,与中国风味去掉相谐的和声,以及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如同笔法简练的写意水墨画般的营造了中国式的诗情意境,被公认为是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创作,音调流畅自如,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曲式为三段体结构,前后两段运用复调织体,中间部分采用主调织体。
全曲由五声音阶组成,和声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
这是中国近代音乐中一首经典式的钢琴名作。
(P181)2.《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
作于1926年。
歌曲为通谱歌形式。
以对春夏秋冬四季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情。
此曲口语化的特点唱起来自然,流畅。
转调频繁又觉得天衣无缝。
运用我国京剧国门的旋律座位素材贯穿全曲。
(P139)3.陆华柏:4.国立音专: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
(P168)5.学堂乐歌:是我国自19世纪末开始在新式学堂和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一直到“五四”时期盛行不衰。
学堂乐歌的特定概念是指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所教唱的歌曲。
(P119)6.《和平进行曲》:钢琴曲,赵元任1914年作。
是我国第一首创作的钢琴作品。
发表于1915年《科学杂志》。
《和平进行曲》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祈求和平的人道主义反战背景。
全曲22小节,2/2拍子,音调庄重而富于激情。
这是我国近代早期在复调思维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P126)7.曾志忞:号泽明,又名泽霖,上海人。
早年曾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曾志忞1903年入东京音乐学校学习,曾被梁启超誉为“上海曾志忞,留学东京音乐学院有年,此实我国此学先登第一人也。
”(P124)8.《夜上海》:陈歌辛曲(P203)9.救亡歌咏运动:以冼星海、聂耳为代表的音乐家所创作的大量优秀救亡歌曲标志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新时期的到来。
他们创作的歌曲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和大众化的音乐风格,具有更为高昂明朗的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在广大群众中广泛传播,开辟了一条通向救亡歌咏运动高潮的道路。
中音史复习资料5篇
中音史复习资料5篇第一篇:中音史复习资料一.远古时期音乐的起源模仿说:音乐源于对自然音响的模仿。
《吕氏春秋》感情说:音乐源于人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
《礼记·乐记》劳动说: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淮南子》对于中国音乐的起源,在基于一定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各种说法都仅仅是一种推测,应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不应简单归结为一种因素。
二.周秦时期礼乐制度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
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
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得随意僭越。
六代之乐简称“六乐”,据说是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郑卫之音自春秋起,周代的礼乐逐步走向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将欣赏趣味转向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
“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深受一些诸侯国君的喜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五国风,共160篇,包括了黄河流域绝大多数的民歌,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
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感情强烈,句式参差,语句间常插入虚词“兮”,节奏感、表现力很强,与《诗经》形式迥异。
十二律理论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十二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中国近代音乐史概论
中国近代音乐史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国男儿》:学堂乐歌。
石更作词,辛汉作曲。
符合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总的革命要求。
2. 沈心工: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作品大多是为儿童缩写,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
3. 李叔同: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学绘画,旁攻音乐。
留日期间还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它的乐歌作品大部分都是咏物写景的抒情歌曲,词曲结合流畅自然。
4. 曾志 :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并自学绘画及音乐。
留学日本后,就开始致力于普及音乐,编写乐歌和音乐著述。
简答1.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答: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明初。
在戊戌变法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人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
留学日本的人士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演出。
2.举例说明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及其音乐特点?答:内容:为实现富国强兵,如沈心工的《黄河》,《中国男儿》等。
反封建宣传妇女解放,如《缠足苦》。
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教育,如《体操--兵操》。
写景抒情,如《送别》。
特点: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旋律多采用欧美,特别是日本曲调,如《中国男儿》:也有中国曲调,如《祖国歌》:还有自己创作的歌曲,如沈心工的《黄河》。
3. 概述沈心工和李叔同在乐歌编写上的异同?答:相同点: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音乐教育家,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乐歌的填写都有像但的水平,都留学日本均独创作多声部音乐。
不同点:以钢琴伴奏的沈心工的歌词浅显易懂,李叔通的歌词生动秀美。
第二章名词解释1. 梅兰芳: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
对旦角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创立了“花衫”。
《天女散花》《抗金兵》等。
2. 周信芳:是京剧老生行当的艺术家。
发扬梅派精神,形成刚健铿锵的《宋教仁》《四进士》等。
3. 程砚秋:是京剧旦行当的艺术家。
创立了“程派”对唱腔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 郑觐文:幼年爱好音乐,擅长江南丝竹,后从师学习琵琶、古琴。
中音史复习(近代史)题
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
3、 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 年 11 月 27 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 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9 年 7 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为院长。特 点:①专业性、学术性;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 文化运动;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学生以当时黄自“四大弟子”之称的贺绿汀、 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1、 华彦钧:(阿炳)江苏无锡人,在二胡、琵琶的创作、演奏上有相当大的造诣; 琵琶技艺尤为高超。以卖唱奏乐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曾 派员前往无锡录制他演奏的曲目,但只初步录了 6 首,遗憾是他于 1950 年冬病故。二胡 代表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代表作:《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 船》。
4、 丰子恺:(1898—1975)原名润,1919 年取字子恺,浙江桐乡人。是李叔同的 学生。“五四”时期同吴梦非、刘志平,在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和中华美育会。是 一位美术家,中国漫画的创始人,是文学家,翻译家,音乐理论家。编写翻译编译了《孩
2、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 年元月正式成立了蔡元培自任会长的“北京大学音
乐研究会”,它是一个新型音乐社团。先后组建了国乐和西乐两部分,并设中乐唱歌班等。
聘请萧友梅为导师,并实际主持该会。因此。音研会实为北京大学所设一所业余音乐学校。
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
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
中音史教学大纲
中音史教学大纲中音史教学大纲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教育中,中音史是一个关键的学科,它涉及到中音乐的发展历程、重要作曲家和作品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中音史教学,制定中音史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音史教学的重要性中音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学习中音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音乐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音乐。
中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学习中音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从而对中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中音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中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和作品。
在中音史中,有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他们的作品对中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中音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
最后,中音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中音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中音乐,从而培养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中音史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制定中音史教学大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大纲的制定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中音史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有限,因此大纲的内容和难度应该适当,不宜过于深入和繁杂。
其次,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音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鉴赏。
因此,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通过听音乐、观看演出等方式进行实践。
最后,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与时俱进。
中音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新的作曲家和作品不断涌现。
因此,大纲的内容应该及时更新,保持与时代的同步,以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中音乐发展动态。
三、中音史教学大纲的内容中音史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要作曲家和作品、中音乐的流派和风格等。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中国音乐史部分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弹歌》《朱襄氏之乐》《云门》《咸池》《大夏》《大濩》贾湖骨笛磬籥埙镛二、论述题1、远古夏商时期乐器和乐律2、远古夏商时期的民歌3、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起始4、夏商时期钟的类别5、中国音乐起源之我见第二章周秦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六代乐舞八音分类法三分损益率郑卫之音采风成相歌二、论述题1、曾侯乙编钟的艺术成就2、周代的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3、西周的宫廷乐舞4、儒家、墨家、道家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第三章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李延年相和歌相和大曲鼓吹横吹琵琶箜篌《广陵散》百戏角抵戏《乐论》京房六十律二、论述题1、汉乐府的兴衰2、鼓吹乐的形成和发展3、相和歌的形成和发展4、两汉三国的乐器发展5、两汉三国的民间歌舞6、《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7、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吴歌西曲北歌真人代歌但曲五旦七调管口校正术《碣石调·幽兰》《梅花三弄》二、论述题1、清商乐的历史演变2、故事歌舞及其历史地位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4、何承天“新律”及其历史意义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曲子《乐府杂录》参军戏变文教坊《秦王破阵乐》万宝常许和子王朴律二、论述题1、隋唐时期七部乐到十部乐的形成2、唐大曲的结构3、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种类和职责4、隋唐燕乐在宫廷中的地位5、隋唐时期的音乐思想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姜夔扬州慢唱赚鼓子词宋杂剧兴隆笙云璈火不思浙派琴乐《潇湘水云》十八律俗字谱律吕字谱《乐书》《琴史》《碧鸡漫志》《唱论》二、论述题1、诸宫调与元杂剧之间的音乐关系2、货郎儿的发展历程3、散曲的曲体形式以及它与元杂剧之间的关系4、《梦溪笔谈》的主要内容第七章明清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虞山琴派京韵大鼓弦索备考四大声腔新法密律二、论述题1、明清时期的重要曲谱2、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种类、特征、流派3、明清时期的器乐合奏形式4、昆山腔的兴衰原因第八章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刘宝全马礼逊越剧今虞琴社华彦均工部局乐队北大音乐研究会上海国立音乐院丰子恺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齐尔品刘雪庵老志诚吕骥重庆国立音乐院《新音乐》《牧童短笛》杨荫浏马思聪谭小麟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二、论述题1、民间说唱艺术在近现代的发展2、京剧的发展脉络3、综述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历史意义4、萧友梅的音乐创作、音乐理论、音乐教育贡献、5、“五四”时期发展中国音乐的不同主张6、王光祈的音乐理论7、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8、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成就9、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成就10、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历史意义11、刘天华的创作及其历史意义12、聂耳的音乐创作成就13、贺绿汀的音乐创作成就16、江文也的音乐创作成就17、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18、新秧歌运动的产生与发展19、《白毛女》的产生、音乐特点、历史意义、。
中国音乐史复习重点
中音史清末民初音乐学堂乐歌主要内容:抵御外侮、富国强兵学堂乐歌的兴起实际上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历史的开端。
其中以《中国男儿》最具代表性,旋律来源于日本歌曲《学生宿舍的旧吊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沈心工《体操--兵操》《革命军》《赛船》《竹马》《铁匠》《黄河》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中称他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李叔同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类别:爱国歌曲《祖国歌》《我的国》《出军歌》《大中华》《隋堤柳》抒情歌曲《春郊赛跑》《春游》《忆儿时》《早秋》《西湖》《送别》出家后哲理歌曲《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曾志忞《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李叔同与曾孝骨等组织的话剧“春柳社”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近代早期的音乐社团:有沈心工的音乐讲习会,曾志忞的亚雅音乐会曾志忞创立,以“发达学校社会音乐,鼓舞国民精神”为宗旨夏季音乐讲习会张謇的伶工学社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戏曲学校二十年代音乐萧友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
1、1927年创办了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中国近代最早的专业音乐院校)。
2、《卿云歌》曾被北洋政府定为中华民国国歌3、中国第一首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代表作品:《问》《南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赵元任萧友梅称之为“中国的舒伯特”1、20年代:《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卖布谣》《劳动歌》《上山》《听雨》《呜呼三月一十八》(和鲁迅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可谓音乐界和文学界“匕首雨投枪”之双璧)《也是微云》《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是赵元任歌曲创作中唯一的一首具有清唱剧特色的合唱作品)《秋钟》2、30年代《西洋镜歌》《我是个北方人》《背着枪》 3、40年代,《老天爷》4、《新诗歌集》是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第一本歌曲集。
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1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是儿童歌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好朋友来了》《因为你》《寒衣舞》《欢乐歌》《谁和我玩》《努力》《吹泡泡》《蝴蝶姑娘》2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三蝴蝶》《春天的快乐》《神仙妹妹》《七姊妹游花园》《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小羊救母》《小利达之死》。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章节题库](第3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圣才出品】
1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0.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位突破了学堂乐歌时期选曲填词的创作方式的作曲家 是( )。
5 / 29
圣才电子书
A.萧友梅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黄自
C.赵元任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黎锦晖
【答案】A
【解析】萧友梅的歌曲创作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选曲填词”的方式,广泛运用各种演 唱形式,并配有钢琴伴奏,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国耻》 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抗日爱国歌曲,代表作品还有声乐作品《问》、《国民革命歌》、《卿云歌》、 《五四纪念爱国歌》;四部合唱《春江花月夜》;钢琴管弦乐作品《新霓裳羽衣舞》等。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3 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一、选择题 1.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持续使用到 20 世纪中叶的传统记谱法是( )。 A.减字谱 B.文字谱 C.工尺谱 D.俗字谱 【答案】C 【解析】工尺谱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这一记 谱方法一直持续使用到 20 世纪中叶。
9.萧友梅创作的( )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第一首按照西方模式所写的管弦乐曲,曾 经由萧友梅指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在北京演奏。
A.《新霓裳羽衣舞》 B.《哀悼引》 C.《秋思》 D.《D 大调弦乐四重奏》 【答案】A 【解析】萧友梅创作的《新霓裳羽衣舞》为钢琴独奏曲。以白居易诗《霓裳羽衣舞》中 所述及已失传唐代乐曲“霓裳羽衣舞曲”为构思基础,全曲安排为:序——舞曲十二段— —尾声。是我国音乐史上第一首民族历史题材的较大型的钢琴曲。在旋律及和声配制上作 者都有意识地探求突出民族风格。曾改编为管弦乐合奏曲,因为是最早的尝试,给当时音乐 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音史考试范围(毛)
P4 贾湖骨笛P7 葛天氏之乐P9 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P10 商代虎纹特磬P19 礼乐制度P21八佾乐悬制度P23 六代之乐P24诗经P27 楚辞P29成相篇P30 八音分类法P33 曾侯乙编钟P37 三分损益法P39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P45 乐府P48 相和歌P50 百戏P62 清商乐P64 广陵散P66 酒狂P68 碣石调·幽兰P71 何承天新律P76 燕乐P77隋唐7部乐,9部乐,10部乐P82坐立部伎P82 秦王破阵乐P84唐代歌舞大曲P85霓裳羽衣曲P93 教坊记P94羯鼓录P97 减字谱P100 敦煌乐谱P104 教坊梨园P105 万宝常P111 日本正仓院P116瓦舍勾栏P120 姜夔自度曲创作P127 诸宫调P136 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P140 南戏P145 海青拿天鹅P151 最早的拉弦乐器——奚琴、轧筝P152 潇湘水云P159 乐书P160 碧鸡漫志P163 四大声腔P165 魏良辅昆曲改革P167 汤显祖《牡丹亭》P169 京剧的形成P185 维吾尔族新疆十二木卡姆P185 藏族囊玛P187 纳西族白沙细乐P189 京韵大鼓P195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P203 神奇秘谱P205 弦索备考P206 新法密率P207 工尺谱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意义20年代音乐: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及各自代表作30年代音乐: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刘雪庵、江文也、王光祈40年代:谭小麟、马思聪、丁善德、白毛女1,学堂乐歌时期:《中国男儿》;石更作词,辛汉作曲《体操——兵操》(后改名《男儿第一士气高》)沈心工曲《送别》,李叔同2,萧友梅:《卿云歌》,《尚书大传·虞舜篇》,1920年创作。
《问》,易韦斋词。
1922年创作。
《南飞之雁语》,易韦斋词。
《“五四”纪念爱国歌》,1924年创作。
3,赵元任:《卖布谣》(刘大白词,1922年)《呜呼!三月一十八》(刘半农词,1926年)《也是微云》(胡适词,1926年)《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1926年)《海韵》(徐志摩词,1927年)4,黎锦晖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时代曲:《妹妹我爱你》,《特别快车》,《毛毛雨》(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1927年)5,刘天华《病中吟》(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光明行》(1931年)《虚籁》(琵琶)(1929年)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弦操》、《病中吟》、《烛影摇红》、《光明行》、《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秦、汉时期的音乐教学目的:1、通过讲述,让学生对中国秦汉时期的音乐发展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乐府的设立与变迁2、俗乐的发展3、乐器的发展4、音乐理论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讲解、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秦立国很短,只有14年时间,但它却并不是过渡性质,而是开创性质,汉只是承袭秦的制度而已。
在音乐上,汉就承袭了秦创立的乐府机构。
秦代管理音乐有两大机构。
其一是“太乐”,从属于“奉常”,“奉常”是掌礼的,所以“太乐”是管的礼仪音乐。
另一就是“乐府”,从属于“少府”,“少府”的职能是搜罗全国各地的物品供皇帝挥霍,所以“乐府”也就是搜罗各地有特色的歌舞供皇帝精神享受的机构了。
一、乐府1、乐府的设立与变迁乐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机构,创建于秦朝,大概在汉武帝时进行了扩建。
汉代的乐府是主管俗乐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最为兴盛,其规模最大时乐工人数曾达数千人,象汉代乐府这样大规模的音乐机构,在我国历史上还是很少见的。
乐府的任务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此外,乐府中的乐工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还研究理论、演奏和演唱。
汉代乐府的设立使民间音乐蓬勃发展,在汉武帝时达到空前的繁荣地步。
民间音乐的盛行对于统治阶级提倡的雅乐无疑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汉哀帝时期撤消了乐府,西汉乐府存在了106年的时间,至此宣告结束。
乐府机构虽然取消了,但是重视民间音乐的社会风气在当时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无论是富豪,还是百姓,依然沉湎于世俗音乐当中,说明了民间音乐的传播不是统治者能够限制得了的。
乐府的设立,虽然主观上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宫廷享乐的需要,但客观上却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乐府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对其后千百年间中国音乐的发展,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汉代以后,各朝虽仍有乐府机构,却不再大规模地进行民间歌谣的采集工作,比起汉代乐府取得的成就,已经大为逊色了。
乐府一词的词义后来扩展为三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于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其三是曾和音乐相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2、李延年李延年是汉武帝时代的乐府领导人,是一位具有杰出音乐才能的人物。
李延年是中山人(今河北唐县、定县一带),这个地方是具有音乐传统的歌舞之乡,他的父母兄弟也都是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他自己由于犯法受到刑罚,当了太监,在宫中管理猎犬,由于他懂音乐,能歌善舞,终于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协律都尉。
李延年的妹妹,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舞跳得很好,得宠于汉武帝,立为李夫人,他的长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后征战立功,被封为西海侯。
在封建社会,一荣俱荣,李延年的地位是十分显赫的。
但他后来的命运却是悲惨的。
李夫人死后,他渐渐失宠,长兄李广利投降于匈奴,其弟李季“奸乱后宫”而受到株连,以至全家都被汉武帝处死。
李延年擅长作曲,而且善于吸收外来音乐的白归养料而进行音乐创作,据《晋书‧乐志》记载,他曾根据一支胡曲为素材,改编出二十八首新颖的乐曲,充分显示出他高度的作曲技巧和敏捷的艺术才思。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的善于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的人才,为民族音乐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既是一位能歌善舞、擅长作曲的音乐家,又是一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汉代乐府形成重视民间音乐的优良传统,应该说与李延年的亲自提倡是分不开的。
二、俗乐的发展(问答153)汉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得到了发展。
世俗音乐的潮流不断发展壮大。
各种音乐形式在不断出现、发展和完善之中。
“相和歌”、“鼓吹乐”、“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它们对当时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1、相和歌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它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徒歌(清唱)——但歌(一人唱、三人和)——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唱)。
节是一种打击乐器,它和笙、笛、琴、瑟、琵琶、筝一起为相和歌伴奏。
相和歌的高级形式是大型的歌舞套曲——相和大曲。
到魏晋南北朝时,相和歌发展为清商乐。
[相和歌的音乐形式] 相和歌正式乐曲可分为引﹑曲﹑大曲3类。
引﹐即引子。
即《箜篌引》﹑《宫引》﹑《商引》﹑《角引》﹑《徵引》﹑《羽引》6种。
一般没有歌唱﹐仅用笛与弦乐器演奏。
曲﹐即中小型乐曲﹐大都是声乐曲。
由若干“解”组成。
从歌词来看﹐解相当于段。
每一曲的解﹐可多可少﹐没有定规。
如《白头吟》为3解﹐《折杨柳行》为4解﹐《怨诗行》为7解。
大曲﹐即大型乐曲﹐一般是歌舞曲﹐也有部分声乐曲与器乐合奏曲。
一般器乐合奏专称为“但曲”。
[相和歌的兴起] 战国秦汉之际﹐以楚声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在社会上广泛流行。
汉高祖刘邦对楚声尤为喜爱。
因而楚声在宫廷里颇为盛行。
汉代宫廷还特别迷信方士﹐追求神仙之术。
为此在长安与洛阳设置了平乐观﹐常常在道观内表演包括相和歌在内的歌舞百戏。
此外﹐各地藩王勋贵也普遍养有男女乐工﹐在宴饮﹑娱乐时演奏相和歌等各种音乐。
于是相和歌逐渐兴盛。
[汉代的相和歌] 由于年代久远﹐除琴曲中尚存有少量相和旧曲遗响和《乐府诗集》等书中保存的部分歌词外﹐绝大部分均已失传。
从现有的少量资料来看﹐其部分曲目可能来自战国楚声的旧曲﹐如《流楚窈窕》﹑《今有人》。
而绝大部分都是汉代的文人予以加工整理或另填新词。
如《东武》﹑《太山》两曲,最早就是齐地(今山东)的民歌。
从歌词内容来看﹐来自民间的一部分作品﹐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呼声。
如《饮马长城窟行》﹐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的身影。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一尺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他常常想念共聚的欢愉。
这部作品通过家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反映了人民被征在外或被迫离乡背井的痛苦。
《妇病行》以病妇临终托孤和丈夫为饥儿乞讨求饮的情节﹐反映了汉代人民的悲惨境遇﹔《孤儿行》以孤儿遭兄嫂虐待的事实﹐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外﹐尚有不少作品歌颂了坚贞的爱情。
其中《陌上桑》通过民女罗敷不畏强暴的光辉形像﹐鞭挞了统治者的丑行﹐更是杰出的佳作。
相和歌中来自文人创作的﹐内容比较复杂。
如《善哉行》﹑《西门行》﹑《步出夏门行》与东汉时所作的《董逃行》等曲﹐均与汉代统治者追求神仙生活有关。
其中也有象《羽林郎》﹑《雁门太守行》这样的作品。
前者为东汉时辛延年所作﹐它通过一个卖酒姑娘义正词严地斥责一个仗势欺人的权贵家奴的故事﹐歌颂了人民反抗强暴的精神﹔后者颂扬了东汉时治政有方的地方官吏王涣的业绩﹐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羽林郎》。
羽林郎,汉代所置官名,是皇家禁卫军军官。
诗中描写的却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辞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
题为《羽林郎》可能是以乐府旧题咏新事。
首四句是全诗的故事提要,不仅交待了两个正反面人物及其矛盾冲突的性质,而且一语戳穿了所谓“羽林郎”不过是狗仗人势的豪门恶奴这一实质,从而提示出题目的讽刺意味。
“霍家”,指西汉大将军霍光之家。
“酒家胡”,指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因两汉通西域以来,西域人有居内地经商者。
“胡姬年十五”以下十句,极写胡姬的美貌俏丽。
年轻的胡姬独自守垆卖酒,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益显艳丽动人:你看她,内穿一件长襟衣衫,腰系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罩一件袖子宽大、绣着像征男妇合欢图案(例如鸳鸯交颈之类)的短袄,显出她那婀娜多姿的曲线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再看她头上,戴着著名的蓝田(长安东南三十里)所产美玉做的首饰,发簪两端挂着两串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一直下垂到耳后,流光溢彩而又具有民族特色。
她那主高高地挽着的两个环形发髻更是美不胜言,简直连整个世间都很罕见,甭说她整个人品的美好价值无法估量,单说这两个窈窕的发髻,恐怕也要价值千万。
以上运用了白描、夸张、骈丽、借代等多种手法,从胡姬的年龄、环境、服装、首饰、发髻诸方面着力铺陈、烘托胡姬的美貌艳丽。
经过这段风光旖旎的描写之后,诗人笔锋一转,改写第一人称手法,让女主人公直接控诉豪奴调戏妇女的无耻行径。
“不意”承上启下,意味着情节的突转,不测风云的降临。
“金吾子”即执金吾,是汉代掌管京师治安的禁卫军长官。
西汉冯子都不曾做过执金吾,东汉窦景是执金吾,但不属于“家奴”,故此处称豪奴为“金吾子”,显然是语含讽意的“敬称”。
“娉婷”,形容姿态美好;此句指豪奴为调戏胡姬而做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你看他派头十足,驾着车马而来,银色的马鞍光彩闪耀,车盖上饰有翠羽的马车停留在酒店门前,徘徊地等着他。
(“空”,此作等待、停留解)他一进酒店,便径直走近胡姬,向她要上等美酒,胡姬便提着丝绳系的玉壶来给他斟酒;一会儿他又走近胡姬向她要上品菜肴,胡姬便用讲究的金盘盛了鲤鱼内片送给他。
恶奴要酒要菜,显然是为大摆排场阔气;而两次走近(“说”即近意),则分明已露动机不纯的端倪。
果然,在他酒酣菜饱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欲火,渐渐轻薄起来,公然对胡姬调戏:他赠胡姬一面青铜镜,又送上一件红罗衣要与胡姬欢好。
以上十句是第三崐层:写豪奴对胡姬的垂涎和调戏。
最后八句写胡姬柔中有刚、义不容辱的严辞拒绝。
胡姬面对倚权仗势的豪奴调戏,既不怯懦,也不急躁,而是有理有节,以柔克刚。
她首先从容地说道:“君不惜下红罗前来结好,妾何能计较这轻微低贱之躯呢!”(裂:《广雅·释诂》:“裁也。
”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仿佛将一口答应,实则是欲抑先扬,欲擒故纵。
下文随即转折:“但是,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
”这与《陌上桑》中“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如出一辙,只是语气稍委婉而已。
其实,十五岁的胡姬未必真有丈夫,她所以暗示自己“重前夫”,亦如罗敷一样,一则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念,更主要的则是权借礼法规范作为搞暴的武器。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语气较上婉而弥厉:“既然女子在人生中坚持从一而终,决不以新易故,又岂能弃贱攀贵而超越门第等级呢!”真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多谢”,一语双关,表面是感谢,骨子却含“谢绝”。
“私爱”,即单相思。
“区区”,意谓拳拳之心,恳挚之意。
这结束语更耐人寻味:“我非常感谢官人您这番好意,让您白白地为我付出这般殷勤厚爱的单相思,真是对不起!”态度坚决而辞气和婉,语含嘲讽而不失礼貌。
弄得这位不可一世的“金吾子”,除了哭笑不得的尴尬窘态,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还能会怎么样呢?2、鼓吹乐是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