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幻灯片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幻灯片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2
1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
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
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
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
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
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
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
2020/3/21
10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
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一般 敷药4~6小时。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 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温度以24~31℃为宜,定时淋药以保持 局部湿润。一般敷药4~6小时。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 溃疡创面不敛、久不收口者等。应用中 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 离为25~30cm,防止烫伤。
2020/3/21
6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 加盖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 热措施。
2.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 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 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 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
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
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
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
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2020/3/21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效果评价

丹毒中医方案护理课件

丹毒中医方案护理课件

丹毒的病因
01
02
03
感染源
丹毒的感染源为A组β型溶 血性链球菌,常见于金黄 色葡萄球菌感染。
传播途径
丹毒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 播,也可通过血液和淋巴 液传播。
易感因素
皮肤黏膜屏障受损、免疫 力低下、足癣等都是诱发 丹毒的危险因素。
丹毒的症状
早期症状
丹毒早期表现为皮肤红、 肿、热、痛,局部淋巴结 肿大,可伴有发热、寒战 等全身症状。
丹毒患者的日常保健
注意休息
丹毒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减 少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 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 菜、水果、瘦肉等。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有利于病情恢复。
定期复查
丹毒容易复发,患者应定期到 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
疗。
提高免疫力预防丹毒
晚期症状
丹毒晚期可形成水疱、脓 疱,甚至发生组织坏死和 溃疡,严重时可引发败血 症和脓毒血症。
并发症
丹毒可引起肾炎、关节炎 等并发症,长期反复发作 可导致皮肤增厚、粗糙, 形成“橡皮腿”。
02
中医对丹毒的认识
中医对丹毒的病因分析
风热之邪侵袭
皮肤破损
风热之邪侵入肌肤,导致气血瘀滞, 引发丹毒。
皮肤破损、溃疡等伤口,为病菌入侵 提供了途径。
皮肤护理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患处,以免感染扩散。
环境与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避免接触污染环境。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01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绪调节
02

丹毒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丹毒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护理效果评价指标
1
症状改善:如 红肿、疼痛、 发热等症状的 缓解程度
2
功能恢复:如 关节活动、行 走能力等恢复 情况
3
皮肤状况:如 皮肤颜色、质 地、弹性等改 善情况
4
患者满意度: 如对护理服务 的满意程度、 对护理效果的 认可程度等
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观察法:观察患者的症 状、体征、精神状态等 1
变化
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 患者的症状、体征、精
4
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因 素进行综合评价
询问法:询问患者对
2
护理效果的感受和评

量表法:使用量表对
3
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
量化评估
护理效果评价结果
01
丹毒中医满意 度高,对护理效果表示 满意
03
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显示, 丹毒中医护理对患者康 复具有积极作用
04
丹毒中医护理在预防复 发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降低复发率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注意 饮食清淡,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
01
生活护理: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潮湿环境
02
04
药物护理:遵医 嘱使用药物,注 意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报告医生
03
心理护理: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 焦虑、紧张等不 良情绪
健康教育
01
介绍丹毒的病因、症
状和治疗方法
02
指导患者如何预防丹
毒,如保持皮肤清洁、
03 诊断方法:临床检查、实验室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4 诊断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方可 确诊为丹毒
护理评估
评估目的:了解患者的 病情、身体状况、心理 状态等
评估方法:采用中医四 诊(望、闻、问、切) 进行评估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于皮肤,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扩展,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

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临床表现: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病情多在 4~5 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三)证候诊断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或伴恶寒发热;甚或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胃纳不香;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慢性期血瘀湿阻证:发于下肢,常反复发作,病情进展缓慢,患肢肿痛不甚,色暗红,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象皮腿。

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脉弦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治法:凉血清热,利湿解毒(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小豆、赤芍、金银花、泽泻、虎杖、黄柏、蒲公英、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外治法①贴敷疗法:外敷膏药:适用创面无水疱,局部红肿者,可选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或青黛膏或芩柏膏,每日1次,6天1个疗程;中药湿敷:适用于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

丹毒中医护理常规

丹毒中医护理常规

丹毒中医护理常规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一、护理评估(1)皮损表现:皮损分布的部位、颜色、形态,有无灼热肿胀疼痛。

(2)了解患者体温、精神及饮食情况,以及生活方式Q(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热毒蕴证。

证候:多发于头面部,恶寒发热,皮肤炊红灼热,肿胀疼痛,甚至发生水疱,眼睑肿胀难睁。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②湿热毒蕴证。

证候:多发于下肢;除发热等症状外,局部以红赤肿胀、灼热疼痛为主,亦可发生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③毒邪内攻证。

证候:红斑迅速发展蔓延,如燎原之势扩散;壮热神昏,烦躁遭语,呼吸急促,头痛剧烈,恶心呕吐,便结漫赤。

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患者衣裤宜宽松,以免增加局部皮肤疼痛感。

(3)医护人员勤洗手,正确处理器械和敷料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颜面部丹毒者应取半坐卧位。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5)全身症状明显者,在发热期间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6)局部皮肤灼热红肿疼痛者,遵医嘱给予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冷湿敷;无破溃者,可用消炎膏(由如意金黄散加蜂蜜调配而成)外敷;溃疡者,可外敷黄连膏或抗生素软膏。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皮损的颜色,红肿、疼痛的程度,有无水疱发生,做好记录,同时做好疼痛评分。

②观察患者全身不适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

③如见全身壮热烦躁、神昏澹语、恶心呕吐,为毒邪内攻之险症。

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④颜面部丹毒者,注意观察眼睛及耳部、口腔的症状。

(8)积极治疗足癣及其他慢性病灶,以去除诱因。

【精】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精】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2.抬高患肢30~40°,穿着合适的鞋袜 和棉制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减 少摩擦、搔抓,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患部 皮肤。
3.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 每日定时、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 位的周径,以了解肿胀变化情况。患侧 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4.每日用碘伏消毒清洗创面。尽可能暴 露水肿部分,避免翻身时擦伤、剥脱、 局部挤压,防止炎症扩散。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4感支.持中。 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局部红肿减轻,颜色转淡红,可行中药 遵医嘱中药泡洗(未溃期)。
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熏洗,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8.耳穴贴压。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
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 温水洗脚,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
2.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 至30℃,每晚睡前泡脚一次,以浸入患 处即可,每次30分钟。
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介绍成功的病例。
5.中药塌渍。 水疱超过3cm者,遵医嘱抽吸疱液。
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情疗法。 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烟酸的食品,如扁豆、赤小豆、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菜叶、蛋、奶、花 生、香菇、蕃茄等。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20140501.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20140501.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外一科 张静
一、常见证候要点
•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 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 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 舌质红,苔黄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局部红赤肿胀 •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告知患者戒烟、酒。 • 2.抬高患肢30~40°,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 物,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减少摩擦、搔抓,避 免强烈阳光直射患部皮肤。 • 3.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每日定时、 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以了解肿 胀变化情况。患侧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 • • • •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敷药面积应超过 红肿部位1~2cm,一般敷药4~6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 糜烂者,每日2次。温度以24~31℃为宜,定时淋药以保 持局部湿润。一般敷药4~6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溃疡创面不敛、久 不收口者等。应用中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 距离为25~30cm,防止烫伤(其他详见附录2)。 • 4.中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局部红肿减轻,颜 色转淡红,可行中药熏洗,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 5.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 6.中药泡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其他详见附录 2)。 • 7.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8.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 2.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 情疗法。 • 3.对待疼痛紧张的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并指导 患者练习各种养生保健操:放松操、拍打操、太 极拳等。 • 4.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 伴支持教育,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 经验,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 予情感支持。 • 五、护理效果评价 • 附:丹毒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引言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

中医药在丹毒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丹毒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丹毒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诊断要点丹毒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临床表现,其中包括以下要点: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皮肤损伤、外伤感染等情况。

2.观察皮肤症状:丹毒患者常伴有皮肤红肿热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刮片检查:通过刮取患处皮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感染病原体。

二、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丹毒中医护理中的关键部分,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清热解毒,具有抑菌作用。

•金银花:清热解毒,对丹毒患者的发热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中药的制剂形式可以是汤剂、药膏或外用贴敷剂,具体的用法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中医师的建议来确定。

2.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促进伤口愈合。

常用的中医按摩疗法包括:•轻揉:用手指轻柔地揉捏患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按压:用手指适度按压患处,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推拿:用手掌按摩患处,增加局部温度,促进药物吸收。

按摩疗法的具体操作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指导,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3.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在丹毒的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建议患者遵循以下饮食原则:•忌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容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加重丹毒症状。

•增加水分摄入:多饮水可以增加尿液排泄,有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三、护理注意事项除了中医护理方案,以下护理注意事项也需要特别留意:1.保持休息:丹毒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2.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清洗患处,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感染。

中医治疗丹毒

中医治疗丹毒

30 丹毒
1油菜叶100克捣烂涂患处。

每日1次。

又方:蛤蟆1只,冰片3克共捣烂涂患处,日1次。

2绿豆15克,生姜30克,浸泡绿豆1日,与生姜捣烂涂患处,每日1次。

3豆腐200克,雄黄末30克共捣烂,涂患处,每日1次。

4茜草20克,野菊花20克共捣烂涂患处,每日1次。

5冬青树叶50克,捣烂涂患处,日1次。

又方:仙人掌根10克捣烂涂患处,日1次。

6油菜籽30克,白芥子10克共研末,香油调涂患处,每日1次。

7寒水石60克,研末,水调涂患处,每日1次。

8紫草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20克,煎服,每日2次。

9五倍子30克菜籽油20毫升,将倍子研末油调涂患处,日1~2次。

10治:疱疖,痈症:用松树节,烧出油,蓖麻籽捣烂,放在一块白纸上烤化,贴于患处。

丹毒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丹毒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丹毒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念
是一种皮肤突然成片红肿,色如丹涂脂染, 游走快,伴有恶寒发热胃为特征的急性传染 性皮肤病。
护Hale Waihona Puke 评估a) 评估丹毒的病因。
b) 评估丹毒的病位。
c) 评估丹毒的病性:风热毒蕴、肝火毒蕴
d)
湿热毒蕴、毒热炽盛。
d) 评估丹毒的病程。
常见的护理问题
a) 不舒适:疼痛 b) 寒热异常:壮热 c) 有毒邪内陷的危险 d) 相关知识的缺乏
健康指导
a) 告知病人积极治疗,预防足癣、鼻前庭炎、 b) 外耳道炎以及其他皮肤感染性疾病对疾
病本病发生的重要性。 b) 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勤更衣洗漱,保持
皮肤清洁干爽。
健康指导
b) 保持心情舒畅,遇事多自我安慰,戒急躁 c) 恼怒,避免情志不适致肝郁气机不畅而
诱发本病。 d) 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勿久站、久坐。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a) 创造舒适的环境,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b) 给予床边隔离,病人用过的敷料予以烧毁。
器械、衣被须严格消毒灭菌。 c) 指导病人自我调节情绪,避免恼怒、忧郁,
保持心境愉快。 d) 避免或戒除挖鼻、掏耳等不良卫生习惯。 e) 注意皮肤清洁。
辩证施护
a) 风热毒蕴 b) 肝经郁火 c) 温热毒蕴 d) 毒热炽盛

外科护理组优势病种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外科护理组优势病种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附件2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基本情况丹毒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2014年5月下发的“20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我护理组应用“丹毒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例(第一诊断5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8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例,均为湿热毒蕴证,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创面皮肤情况的观察、体温监测、物理降温、饮食饮水指导、疼痛评估、情致护理、皮肤护理、创面暴露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中药外敷、中药泡洗、中药湿敷、中药熏洗、中药熏蒸、中药塌渍、穴位按摩。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实施人次是实施人数)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实施人次是实施人数)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外敷,分析其原因:1.我科室中药外敷处方已做成院内协定处方,由专门科室制作成中药垫,使用方便快捷。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 .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护士及患者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外敷,分析其原因:1.我科室中药外敷处方已做成院内协定处方,由专门科室制作成中药垫,使用方便快捷。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外敷。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丹毒患者局部红赤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其他中医护理技术未加以应用,因此不做分析。

2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5人(100%);②一般:0人;③不满意:0人。

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丹毒中医诊疗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于皮肤,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扩展,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

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临床表现: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病情多在 4~5 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三)证候诊断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或伴恶寒发热;甚或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胃纳不香;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慢性期血瘀湿阻证:发于下肢,常反复发作,病情进展缓慢,患肢肿痛不甚,色暗红,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象皮腿。

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脉弦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治法:凉血清热,利湿解毒(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小豆、赤芍、金银花、泽泻、虎杖、黄柏、蒲公英、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外治法①贴敷疗法:外敷膏药:适用创面无水疱,局部红肿者,可选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或青黛膏或芩柏膏,每日1次,6天1个疗程;中药湿敷:适用于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doc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doc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毒蕴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局部红赤肿胀□1.体位□2.观察疮面皮肤情况□3.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中药外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中药湿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4.中药熏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请注明,下同)好□较好□一般□差□发热□1.监测□2.物理降温□3.饮食、饮水□4.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差□疼痛□1.评估疼痛□2.情志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中药外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中药湿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5.中药塌渍□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6.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差□水疱□1.体位□2.皮肤护理□3.创面暴露□4.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外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差□其他:□(请注明)1.2.3.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中药外敷中药湿敷中药泡洗中药熏蒸中药熏洗中药塌渍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推荐】下肢丹毒的中医护理

【推荐】下肢丹毒的中医护理

【推荐】下肢丹毒的中医护理丹毒是一种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皮肤浅层感染,急性发作性疾病。

《内经》曰:丹熛疮又名火丹、丹毒。

中医认为,多因火邪侵犯血分,郁于肌肤而发,或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相互搏结致经络阻滞,热毒蕴于肌肤使下肢皮肤呈鲜红色,微肿疼痛,高热、寒战、呕吐等。

一般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而我院则以清热解毒、化湿通络中药,煎汤外敷为主,辅以抗生素静滴,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

因左小腿红肿、灼热、疼痛、全身发热1周,曾在某医院急诊科诊治,诊断为:左下肢感染。

患者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转来我院。

刻诊:左小腿自膝关节10cm以下,皮肤红肿热痛、足背亦红肿,皮肤呈明亮,足背有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较高,体温38.2℃,寒战。

血常规:血红蛋白11.8g/L,白细胞13.4乘以109/L,中性粒细胞77%.确诊为:左下肢丹毒。

施以中药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之品,水煎外敷淋洗。

一般搀扶下试行慢步行走,待患者可自行步履时,可在病房走廊散步、洗漱、如厕、自理生活。

2 护理体会一盆热气腾腾的药汤端到跟前,患者心理上会产生恐惧感,护士应亲切和蔼、耐心地告诉患者,药液温度低于人体常温,只有30℃左右,不会出现火上浇油的副作用。

但是如果药液太凉,表面虽感到凉爽,但皮下湿热壅瘀之毒不易流畅,继而造成寒冰伏邪,皮下腠理间出现结节,不利于下一步治疗。

当第一疗程湿敷淋洗后,下肢红肿逐渐消退,如果患肢继续抬高,肌肤内湿热浊瘀回流至膝关节部位,引发膝关节囊肿,给下次治疗增加困难,故患肢宜平放在病床上。

第二疗程,中药汤温度宜提高到36℃以上,以患者能接受为度,使患肢肌表毛孔扩张,药力易透入肌肤,提高活血通络、化湿导滞功能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当第二疗程护理结束时,患肢红肿消退,皮色接近正常,疼痛感消失,患者急于下床活动,料理自身生活。

这时,护士要告诉患者,过早下床活动,可引发下肢疼痛,肢体内可能出现瘀血结疖。

第三疗程护理时,中药药液温度可提高在50℃左右,倒入搪瓷桶内,把患肢放进桶中淋洗。

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于皮肤,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扩展,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

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临床表现: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病情多在 4~5 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三)证候诊断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或伴恶寒发热;甚或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胃纳不香;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慢性期血瘀湿阻证:发于下肢,常反复发作,病情进展缓慢,患肢肿痛不甚,色暗红,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象皮腿。

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脉弦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治法:凉血清热,利湿解毒(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小豆、赤芍、金银花、泽泻、虎杖、黄柏、蒲公英、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外治法①贴敷疗法:外敷膏药:适用创面无水疱,局部红肿者,可选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或青黛膏或芩柏膏,每日1次,6天1个疗程;中药湿敷:适用于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

舌质红,苔黄腻。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局部红赤肿胀
1.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告知患者戒烟、酒。

2. 抬高患肢30〜40°,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减少摩擦、搔抓,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患部皮肤。

3. 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每日定时、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以了解肿胀变化情况。

患侧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4. 每日用碘伏消毒清洗创面。

尽可能暴露水肿部分,避免翻身时擦伤、剥脱、局部挤压,防止炎症扩散。

5. 遵医嘱中药泡洗(未溃期)。

6. 遵医嘱中药外敷。

7. 遵医嘱中药湿敷。

8. 遵医嘱中药熏洗。

9.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发热
1. 监测体温等情况。

寒战者注意保暖,加盖衣被。

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

2. 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 天,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如菊
花、金银花等。

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三)疼痛
1. 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2.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

3.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脑、交感、枕、肾上腺、皮质下等穴。

4. 遵医嘱中药外敷。

5. 遵医嘱中药湿敷。

6. 遵医嘱中药塌渍。

(四)水疱
1. 水疱超过3cm者,遵医嘱抽吸疱液。

2.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忌用强刺激性沐浴品及热水烫洗局部皮肤,避免摩擦、搔抓及强烈阳光直接照射皮肤等,以免造成再次感染。

3. 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 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 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 一般敷药4〜
6 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2. 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 次。

温度以
24〜31C为宜,定时淋药以保持局部湿润。

一般敷药4〜6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3. 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溃疡创面不敛、久不收口者等。

应用中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离为25〜30cm防止烫伤(其他详见附录2)。

4. 中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局部红肿减轻,颜色转淡红,可行中药熏洗,
每日1 次(其他详见附录2)。

5. 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6. 中药泡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其他详见附录2)。

7.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8.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 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温水洗脚,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

2. 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至30C,每晚睡前泡脚一次,以浸入患处即可, 每次30 分钟。

(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烟酸的食品,如扁豆、赤小豆、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菜叶、蛋、奶、花生、香菇、蕃茄等。

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鲐鱼、香椿、虾、蟹、葱、蒜、辣椒等。

(三)情志调理
1. 对待对病情不了解,对治疗护理产生顾虑的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并按手册内容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2. 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情疗法。

3. 对待疼痛紧张的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并指导患者练习各种养生保健操:放松操、
拍打操、太极拳等。

4. 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介绍成功的病例。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丹毒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丹毒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患者姓名: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性别:年龄:ID : 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否口
证候诊断:湿热毒蕴证口其他: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技术职称 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护士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