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陈玉仙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治疗上消化道指的是胃部、食道等器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较多,例如饮食不卫生、误食异物等。
为此,在患上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当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戒烟、戒酒,尽量不喝、浓茶、咖啡等饮品。
防止出现因不良习惯加重病情,这会严重影响治疗。
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1、炎症因素大多数的情况下均和胃肠道黏膜发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生胃肠道黏膜发炎后,则会有充血、水肿、糜烂以及溃疡等情况产生。
同时还与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以及息肉等病症存在密切的联系。
应要按照胃肠道疾病的类型施行对症治疗。
2、机械因素是由胃、十二指肠等器官被感染导致黏膜糜烂、出血等情况,并且还和食管穿孔导致的黏膜绞窄、阻塞、出血等有着关系。
另外,疾病刺激和外界刺激导致的呕吐,也能够造成消化道出血,反复性的剧烈呕吐经常会将胃内压升高,造成食物和胃部的粘膜发生撕裂,进而产生出血的情况。
3、胃癌胃癌可以说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病情进展至晚期,因癌组织表面产生缺血性坏死,致使出现较多的糜烂和溃疡,进而累及到胃内血管,产生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
该病症状一般常见黑便、呕血。
对于早期的胃癌患者,常常会伴有大便潜血、贫血等情况。
5、消化道溃疡通常情况下,消化道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也是比较多见的。
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特别是在溃疡位置的大量毛细血管分布时,则会致使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引发出血。
在溃疡位置具有动脉血管时,还会有一定的几率致使大出血发生,进而引起死亡。
7、邻近器官疾病因素动脉瘤、胆道感染引起的胆道出血、胰腺炎以及胰腺肿瘤等均能够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在予以治疗上消化道输血的过程中,应对上述这些疾病进行治疗,方能对上消化道出血予以改善。
需进一步治疗邻近器官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能有所改善。
全身性病因素败血症,严重肝炎,血友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类型有一定几率导致上消化道发生出血。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预防感染。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甚多,列举如下:(一)肠道原发疾病1.肿瘤和息肉恶性肿瘤有癌、类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等;良性肿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囊性淋巴管瘤、黏液瘤等。
这些肿瘤以癌最常见,多发生于大肠;其他肿瘤少见,多发生于小肠。
息肉多见于大肠,主要是腺瘤性息肉,还有幼年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病及Peutz-Jeghers 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
2.炎症性病变引起出血的感染性肠炎有肠结核、肠伤寒、菌痢及其他细菌性肠炎等;寄生虫感染有阿米巴、血吸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所致的肠炎,由大量钩虫或鞭虫感染所引起的下消化道大出血国内亦有报道。
非特异性肠炎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非特异性孤立溃疡等。
此外还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3.血管病变如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畸形(其中结肠血管扩张常见于老年人,为后天获得,常位于盲肠和右半结肠,可发生大出血)、静脉曲张(注意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罕见部位静脉曲张出血可位于直肠、结肠和回肠末段)。
4.肠壁结构性病变如憩室(其中小肠Meckel憩室出血不少见)、肠重复畸形、肠气囊肿病(多见于高原居民)、肠套叠等。
5.肛门病变痔和肛裂。
(二)全身疾病累及肠道白血病和出血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Behcet病等;淋巴瘤;尿毒症性肠炎。
腹腔邻近脏器恶性肿瘤浸润或脓肿破裂侵入肠腔可引起出血。
据统计,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为大肠癌和大肠息肉,肠道炎症性病变次之,其中肠伤寒、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坏死性小肠炎有时可发生大量出血。
不明原因出血虽然少见,但诊断困难,应予注意。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急救方法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急救方法一、引言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胃肠道内的出血,包括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和下消化道(空肠、结肠)。
消化道出血临床上较常见,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相关急救方法。
二、病因分析1.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源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溃疡以及恶性或良性肿瘤等。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
胃溃疡是由于胃壁被损害而形成的。
导致溃疡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及长期酗酒等。
食管静脉曲张则是由于门静脉高压造成肝硬化等情况下发生。
2.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有结肠息肉、结肠癌以及慢性炎症性肠病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上的良性肿物,多数为单发,但也可多发。
结肠癌则是结肠黏膜上一种恶性增生的肿物。
同时,一些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三、急救方法1.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方法在遇到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及时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并注意清除口中血液。
(2)保持体位半坐卧或坐位:有助于减少颈静脉回流受阻,不易引起窒息。
(3)给予氧气:患者可进行简单氧气吸入或使用面罩。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扩容输液:利于维持循环稳定,达到止血效果。
(5)药物治疗:包括应用负压止血或经导管注入凝血剂等。
2. 下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方法对急性下消化道大量出血,具体急救措施如下:(1)稳定患者情绪:保持患者冷静,避免因紧张而加重出血。
(2)观察排便情况: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颜色、质地和量。
如果大块血块混合粪便,说明出血较严重,需及时就医。
(3)逆行灌肠检查:通过直肠插管或灌肠可观察到特征性的鲜红或暗红色出血液。
(4)保持体位半坐卧状态:有利于迅速减轻小血管张力,减少出血量以及降低局部压力。
(5)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关爱和理解,并详细解释治疗计划。
四、结论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医学问题。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消化道是消化系统的重要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消化系统的运转,情况严重时还会威胁人们生命。
消化道出血具有危险性,如若出现该现象,就要找寻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本文简要谈谈对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的了解。
1.何为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是指从食管到肛门间的消化道出血,轻者无症状,临床表现为血便、黑粪、呕血等,伴有血容量减少、贫血,甚至休克,威胁患者生命。
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两种,前者病死率为10%,后者病死率为3.6%,以80年老年人最为多发。
2.哪些人容易患消化道出血?分析得知,以下人群最易患消化道出血:①长时间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布洛芬;②服用类固醇强的松。
以下疾病,也会提高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包括:溃疡、痔疮、胃炎、癌症、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血管发育不良、肝脏疾病、食管静脉曲张等。
3.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哪些?之所以会消化道出血,大多是因为消化道本身有炎症,或由机械性损伤等因素导致。
也可能是全身病变、邻近器官病变等因素引起。
具体表现如下:(1)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普遍原因,溃疡的位置比较重要,若在血管密集的地方,就会导致大出血。
因此,发生消化道溃疡后不能马虎,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明确溃疡位置,对症治疗。
(2)寒冷刺激。
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还可能由寒冷刺激导致,特别是上消化道,一旦遭受到寒气刺激,就会使内部血管收缩,降低血液循环的通畅度,导致血管破裂,最终演变为消化道出血。
(3)胃癌。
胃癌除了本身病症外,也会引发其他疾病,例如消化道出血。
因为癌症细胞会侵蚀血管,使血管表面溃疡、糜烂,从而诱发消化道出血。
研究证实,越是年龄大的胃癌患者,越容易病发消化道出血。
(4)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会引发门静脉高压,导致曲张静脉出现问题,严重时出现大出血。
可见,门静脉高压也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一个原因。
4.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有哪些?为了能够在突发疾病后及时处理,人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目的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总结。
结果100例患者中,85例为上消化道出血,15例为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炎。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大多数,其中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肿瘤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标签:消化道出血;病因;相关分析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其中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胰表等病变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1]。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其出血的病因则容易延误治疗。
本研究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均以呕血或黑便、大便隐血阳性收入院。
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18~78岁,平均51.3岁。
1.2 诊断方法诊断按《实用内科学》第13版诊断标准进行[2]:①吐血或黑便史;②头昏、心悸、虚弱、晕厥等;③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④血压、脉搏改变;⑤血红蛋白<90 g/L,血细胞比容<28%;⑥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灶和明确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糜烂灶炎症所致出血。
程度分级。
①轻度:出血量<500 ml,黑便成形;②中度:出血量为500~1000 ml,大便稀、色黑如漆,脉率为100/min,血红蛋白为70~90 g/L。
2 结果2.1 消化道出血的部位100例患者中,85例(85%)为上消化道出血,15例(15%)为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常见的部位是胃,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8.8%(50/85),其次是食管、胆管和十二指肠部位。
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结肠,占73.3%(11/15)。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病症,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众多,在下文中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消化道出血问题展开分析。
1、什么是消化道出血严格意义上分析,消化道出血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食管,如食管、胃、十二指肠、盲肠、结肠等都属于消化道的范畴之中,其中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对于前者而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食管、胃等出现出血情况,而后者则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之下倡导出血。
当然,近几年,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科学技术有所进步,内镜成为了主要的诊疗方式,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有了新的定义。
2、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对于消化道出血,主要的症状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发生呕血的现象,所呕出血的血液成鲜红色那么则说明消化道出血量有所增快,如果出血为暗红色则说明血液已经在胃部的停留时间比较长。
第二是黑便,假如消化道发生出血现象,那么血液则会进入到肠道之内,与消化液出现化学反应,所以如果发生消化道出血,那么则就说明存在黑便。
同时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发黑发亮,下消化道出血则会出现鲜红色,如果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那么则会出现鲜红色血便。
第三是出现发热的情况,在出血之后大部分人均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且发热时间会持续在3d—5d。
第四是氮质血症,消化道出血后肠道会吸收血液之中的蛋白质,从而引起尿素氮浓度有所升高,假如这种现象一直持续,那么则会引发肾衰竭。
3、消化道出血原因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众多,经过归纳与总结,将其概述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肛管疾病,比如痔、肛裂、肛瘘等,或者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等侵入直肠;第二是结肠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细菌性痢疾、结肠炎、血管畸形等,另外小肠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肠炎、小肠肌瘤等也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第三是机械损伤,比如像异物对食道产生损伤、剧烈呕吐导致食道粘膜发生撕裂。
第四是受到胃酸或者其它化学因素的影响,如酸碱性药物等。
消化道出血分析范文
消化道出血分析范文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系统中的一些部位发生出血。
常见的消化道出血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结肠等,症状通常为呕血、黑便等。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因此,对消化道出血的分析和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类。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恶性肿瘤等。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小肠和结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肠道息肉、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同时,对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胃肠道内镜检查、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针对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出血源、纠正贫血和改善休克等。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内镜止血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无法内镜处理的患者,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选择性进行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除了治疗上的措施,预防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胃肠道疾病史等,要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病变。
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等,对于吸烟和喝酒的人群,要戒烟和限制饮酒。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医生在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应充分了解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通过综合治疗和积极预防,我们有望更好地控制和改善消化道出血的疾病。
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方法:分析10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78例(72.7% )位于上消化道; 29例(27.1% )位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16. 7% )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 8%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 1%和16. 3%。
结论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而下消化道出血则以瘤多见。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88-01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也是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急、变化快,病死率为3·6% -21·0%,在老年及高危人群高达40·0%病变部位及性质决定着治疗的手段和疗效,处理不及时常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进一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作者调查本院消化内科2007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消化道的患者107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共107例患者,男78例,女29例,男∶女=2.6:1;年龄25-76岁,中位年龄54.5岁。
因呕血就诊者30例,因黑便或便血就诊者51例,因同时呕血和黑便就诊者17例,否认呕血或黑便史、以其他症状就诊3例,大便隐血阳性者就诊6例。
1.2 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排除因口、鼻、呼吸道疾病出血吞入食管及药物、食物造成的大便变黑情况。
所有患者均行内镜检查(胃镜或纤维结肠镜),必要时履行病变部位活检。
或剖腹探查手术(6例),直至明确病因,对于肿瘤性病变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经以上程序未明确出血原因者列入不明原因。
2 结果2.1 消化道出血的部位 107例消化道出血的78例病例位于消化道,29例位于下消化道,分别占72.7%、27.1%。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指的是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发生了出血的情况。
了解其原因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
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指Treitz 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则是指 Treitz 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很多。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较为常见的因素之一。
当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受到损伤,形成溃疡面,如果溃疡侵蚀到了周围的血管,就会导致出血。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等症状。
急性胃黏膜病变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严重的应激状态(如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等),都可能导致胃黏膜的急性损伤和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曲张。
一旦这些曲张的静脉破裂,就会引发大量的出血,往往病情凶险,出血量较大。
胃癌也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肿瘤组织侵犯血管时可引起出血。
此外,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多在剧烈呕吐后发生,可造成黏膜和黏膜下层纵行撕裂,从而引起出血。
再来说说下消化道出血。
痔疮和肛裂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痔疮是由于直肠下段或肛管的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当大便干燥、排便用力时,容易导致痔核破裂出血;肛裂则是由于肛管皮肤的裂开,排便时裂口受到刺激和摩擦,引起出血,同时伴有肛门疼痛。
肠道的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由于肠道黏膜的炎症、糜烂和溃疡,也会导致出血。
患者常伴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肠道息肉和肠道肿瘤也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息肉表面的黏膜较脆弱,容易受到粪便的摩擦或刺激而出血;肠道肿瘤则会侵犯周围的血管,导致出血,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可能出现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和护理措施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和护理措施消化道出血是指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等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出现的血液流出的情况。
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类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血源位于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等上部消化道,下消化道出血则出血源位于小肠和大肠等下部消化道。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病,有着严重的危害和重要性。
首先,消化道出血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贫血和休克等严重后果。
其次,如果不及时处理,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器官功能的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十分重要。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直肠癌、出血性结肠炎、肝硬化和血液病等。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结合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出血部位和病因,以便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1)不同部位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消化道可以分成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两个部分,其中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下消化道则包括小肠和结肠。
不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症状略有不同。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包括:消化道上部出血时,呕出的血液通常是深红色的,鲜红色较少见,有时还伴有恶臭。
血液在经过胃肠道的过程中,经过化学反应会变成黑色粪便。
由于胃充满了血液和其他物质,疼痛和不适感会出现在上腹部。
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包括:下消化道出血时,粪便中的血液通常是鲜红色的,但黑色的便便也可能出现。
小肠和结肠的特定区域可能会引起疼痛和腹泻。
(2)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的区别: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通常可以分为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是指病人在出血期间表现出的相对明显的症状,包括喷射性呕血、黑便、便血等。
而不典型症状则是指病人在出血期间表现出的一些相对难以察觉的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慌等。
这些不典型症状可能会使病人和医生忽略了病情的严重性,从而延误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陈玉仙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陈玉仙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失血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危症。
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可达10%以上。
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分布规律、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现将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如下。
1 病因及其诱因1.1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与文献报道一致[1]。
临床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大部分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
病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生活不规律、药物等有关。
这些致病因子导致胃黏膜环境改变,胃泌素分泌、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屏障降低,胃蛋白酶损伤胃黏膜而形成溃疡[2]。
1.2急性胃黏膜病变仅次于消化性溃疡,其发病因素可分为两大类,①外源性因素:最常见的是药物和酒精,前者以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常见;②内源性因素: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感染及休克等,均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致急性胃黏膜损伤。
1.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消化道出血第三大原因,其特征是起病突然,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常难以控制,病情发展迅速,常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通过急诊胃镜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因,部分临床误诊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胃镜检查实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3]。
1.4胃癌是消化道出血的第四大原因。
出血表明肿瘤损伤、感染、炎症、溃疡侵蚀血管,创面渗血,多为小量出血,若波及大血管则造成大出血。
对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中老年反复上腹部不适,潜血(+),正规治疗无好转,均应定期胃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贲门黏膜撕裂症的基本原因是腹内压和胃内压升高,剧烈咳嗽、呕吐、用力排便等可诱发,24~48h急诊胃镜可检出,胃镜下见食管与胃交界处或食管远端贲门黏膜的纵行撕裂。
其他少见病因分别为胃息肉、间质瘤和胆管出血,确诊需胃镜结合病理或手术诊断。
1.5肝硬化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1机械物理性损伤包括进食粗糙食物如果仁、带刺鱼肉、经食管插管等可使曲张的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诊治
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诊治(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彭州 611930)消化道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一旦它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的运转,如情况较为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消化道出血就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疾病,当出现了该种症状,寻找引发的原因是最为主要的。
只有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能正确治疗。
那么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呢?又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一、常见病因1、消化性溃疡:多数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多为中上腹疼痛,但是具体疼痛的位置、性质却有所不同,具体包括:(1)胃溃疡:多见于中上腹微偏高处,或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发生疼痛的时间不规则,但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过1-2个小时后逐渐缓解,直到下次进餐时再次发生。
(2)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位置多见于中上腹部,或肚脐上方,或肚脐上方偏右,疼痛的时间多发生在两餐之间,且持续不减,直到下餐进食或用药后缓解。
(3)胃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尤其是穿透性溃疡,会放射至背部。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会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
当大出血暂停、血压稳定后,通过检查来明确出血的部位以及原因,一般在入院后12小时-48小时后,由胃镜检查鉴别是由胃食管静脉出血还是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或溃疡病引发。
如果是因为静脉曲张引发的,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又被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要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约占上消化道出现的20%。
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大量饮酒、精神压力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药物等。
4、胃癌:据统计,约有7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症状,等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自觉症状,例如:反酸、上腹不适、早饱、嗳气等,多数都是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而进展期胃癌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1)上腹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与进食无明确关系,但是疼痛情况可在餐后加重。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4人,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致病因素展开回顾分析。
结果此次研究的64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0人,占总数的62.5%,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4人,占总数的37.5%。
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因素为消化溃疡,占总数的50%,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7/40)占总数的17.5%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损伤(5/40)占总数的12.5%;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因素为炎症病变与肿瘤,各占12.5%与54.2%。
结论消化道产生出血的位置通常为上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主要为消化溃疡,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主要为肿瘤。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原因;消化溃疡;肿瘤;分析在临床治疗中,消化道产生出血现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病,同时是多种病症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快、病情急的特点,一般死亡率为3.6%~21%,在高危患者与老年人群中死亡率高达40%。
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对治疗的效果与方式有着决定性作用,倘若处理不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文章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绥江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致病因素展开回顾性分析,期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指导,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4人,男性44人,女性20人;年龄最小为24岁,年龄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为(53.7±2.1)岁。
按照病症类型将其分为:17人呕血、30人黑便、12人同时伴有呕血与黑便,5人否认有过呕血或是黑便,但是伴有其他病症,包括:腹部胀痛、头晕目眩、心悸等不良症状,5人大便隐血呈(+)。
1. 2 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经胃镜检查后,都可以排除由于鼻腔、口部、消化道出血或饮食产生的黑便情况,如有需要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
消化道出血的4大病因
消化道出血的4大病因消化道出现出血症状和很多原因有关,从临床来看最为常见的有4大病因,一是上胃肠道疾病,比如食管炎、食管损伤、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二是门静脉高压,比如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等;三是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比如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等;四是全身性疾病,比如尿毒症等。
★1.上胃肠道疾病(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门静脉高压(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全身性疾病(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曹淑云【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目的:通过针对消化道内部的出血情况的具体分析,合理的采用临床医学检测方法完成综合性的消化道治疗控制管理,改善综合性患者消化道内部的保护目的。
方法采用合理的医学临床病情控制完善综合性的病情处理过程,保证不同患者的合理管理过程。
结果合理的医学临床实验检的有效分析消化道内部,保证综合性的医学临床治疗。
结论消化道出血造成消化道内溃疡问题的产生,甚至产生肿瘤病变,保证相对综合性的合理的消化道内部出血情况的治疗过程,逐步的完成有效化的综合的诊治过程。
%Objective Through to the inside of the digestive tract bleeding of the concrete analysis, the reasonable use of clinical medicine detection method to complete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alimentary canal control management, improve the digestive tract in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internal protection purposes.Methods Adopting the reasonable clinical diseas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cess, ensure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ocess.Results The effective reasonable medical clinical trials to check analysis inside the digestive tract,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 clinical treatment.Conclusion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e digestive tract ulcer problem, even produce tumor-like lesions, guarantee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process of internal hemorrhageof digestive tract, gradualy complete and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cess.【总页数】2页(P143-143,144)【作者】曹淑云【作者单位】150900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2【相关文献】1.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J], 田叶红2.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J], 贺凌婕;王国兴;张澍田3.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分析及诊治经验 [J], 段亚群4.1187例上消化道出血急会诊的病因分析 [J], 沈蕾;孙刚;张晓梅5.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消化内科诊治方法 [J], 李霞;卫改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陈玉仙
发表时间:2013-05-27T14:09:11.6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陈玉仙
[导读] 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失血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危症。
陈玉仙(广西南丹县退休医师诊所 547200)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409-02
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失血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危症。
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可达10%以上。
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分布规律、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现将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如下。
1 病因及其诱因
1.1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与文献报道一致[1]。
临床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大部分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
病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生活不规律、药物等有关。
这些致病因子导致胃黏膜环境改变,胃泌素分泌、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屏障降低,胃蛋白酶损伤胃黏膜而形成溃疡[2]。
1.2急性胃黏膜病变仅次于消化性溃疡,其发病因素可分为两大类,①外源性因素:最常见的是药物和酒精,前者以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常见;②内源性因素: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感染及休克等,均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致急性胃黏膜损伤。
1.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消化道出血第三大原因,其特征是起病突然,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常难以控制,病情发展迅速,常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通过急诊胃镜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因,部分临床误诊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胃镜检查实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3]。
1.4胃癌是消化道出血的第四大原因。
出血表明肿瘤损伤、感染、炎症、溃疡侵蚀血管,创面渗血,多为小量出血,若波及大血管则造成大出血。
对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中老年反复上腹部不适,潜血(+),正规治疗无好转,均应定期胃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贲门黏膜撕裂症的基本原因是腹内压和胃内压升高,剧烈咳嗽、呕吐、用力排便等可诱发,24~48h急诊胃镜可检出,胃镜下见食管与胃交界处或食管远端贲门黏膜的纵行撕裂。
其他少见病因分别为胃息肉、间质瘤和胆管出血,确诊需胃镜结合病理或手术诊断。
1.5肝硬化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5.1机械物理性损伤包括进食粗糙食物如果仁、带刺鱼肉、经食管插管等可使曲张的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1.5.2门静脉压力增加包括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内压力增高,门脉压增加;饮酒,输液和输血过多、过快引起血容量骤然增加,均能诱发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1.5.3季节影响肝硬化合并出血的发生率与四季变化有关,冬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最低。
其原因为:冬、春、秋季等气温降低的情况下,病人皮肤血流量减少,内脏血流量进一步增加,从而造成门脉压力增高,曲张的静脉压力一旦升高达弹性极限就易破裂出血。
1.6急性胃粘膜损害包括急性应激性溃疡和急性糜烂性胃炎,亦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应激性溃疡出血,应激因素常见有烧伤、外伤或大手术、休克、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疾病。
因患者已有严重的原发疾病,故预后多不良。
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的诱因最多见于酗酒,另外短时间进食冰冻水果(如西瓜),服用对胃有损伤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利血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是本病的诱因。
1.7其他:如严重肺心病,中风等严重疾患;中毒,外伤等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等。
出血经常忽然发生,患者往往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排出黑便,呕出的内容物常呈咖啡色,但有进度也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这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黑大便往往呈柏油状,所以又叫柏油便,但在出血量大,血便排出很快时,也可呈暗红色。
如老年人出现呕咖啡色液体或排柏油样大便时,要立即进行治疗。
一般认为,黑大便的出现,说明每日出血量在50-70毫升以上;当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毫升进度便可引起呕血,如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时,便可出现头昏,乏力,心跳,气短,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速,高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征象,如拯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2 分析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随着年龄递增,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
中年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可能与肝炎发展病程有关,从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大约10~15年,而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正好在中年。
60岁以上患者中,出血性胃炎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及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5],即所谓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应予重视。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可能因动脉硬化而出现微循环障碍,胃黏膜上皮细胞代谢减慢,黏液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膜萎缩,最终导致屏障功能下降[6]。
消化道出血的诱因较多,尤以饮食不当、酗酒为多见。
饮酒可使胃黏膜毛细血管充血及脆性增加,甚至发生黏膜糜烂,破坏黏膜屏障,产生急性出血。
加强消化道出血防治的宣教工作十分重要。
应加强饮食与烟酒管理,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无刺激饮食,避免食用机械性刺激强的食物(如生、冷、硬、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和葱头、韭菜、芹菜等)和化学性刺激强的食物(如浓肉汤、辣椒、咖啡、浓茶、酸醋等),定时进食。
在溃疡活动期,宜少食多餐,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使胃酸分泌有规律;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规律。
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具有稀释和中和胃酸的作用[7]。
另外,需增强患者体质,使其提高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调整日常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增加运动量,参加适量的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体操、游泳等,同时进食营养丰富食物,慎用或禁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综上所述,消化道出血原因众多,病因分布与年代变化、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有关。
早期进行内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
最有效手段,另外,急诊胃镜下止血已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止血手段,其有效率达95%以上。
参考文献
[1]杨江平.76例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6卷7期.
[2]贺忠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06期.
[3]贺晓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年第10期.
[4]杨林军,殷德荣.上消化道出血926例原因分析及诊治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5):68.
[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4-386,378-379.
[6]陈宏伟,范银忠.373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中原医刊,2006,33(16):72.
[7]谭华斌,边至慰.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98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7,19(5):318-319.
[8]黎琮毅,方健强,邱琦.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临床分析及诊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