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陈玉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陈玉仙

发表时间:2013-05-27T14:09:11.6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陈玉仙

[导读] 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失血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危症。

陈玉仙(广西南丹县退休医师诊所 547200)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409-02

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失血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危症。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可达10%以上。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分布规律、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如下。

1 病因及其诱因

1.1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与文献报道一致[1]。临床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大部分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病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生活不规律、药物等有关。这些致病因子导致胃黏膜环境改变,胃泌素分泌、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屏障降低,胃蛋白酶损伤胃黏膜而形成溃疡[2]。

1.2急性胃黏膜病变仅次于消化性溃疡,其发病因素可分为两大类,①外源性因素:最常见的是药物和酒精,前者以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常见;②内源性因素: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感染及休克等,均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致急性胃黏膜损伤。

1.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消化道出血第三大原因,其特征是起病突然,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常难以控制,病情发展迅速,常危及生命,病死率高。通过急诊胃镜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因,部分临床误诊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胃镜检查实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3]。

1.4胃癌是消化道出血的第四大原因。出血表明肿瘤损伤、感染、炎症、溃疡侵蚀血管,创面渗血,多为小量出血,若波及大血管则造成大出血。对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中老年反复上腹部不适,潜血(+),正规治疗无好转,均应定期胃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贲门黏膜撕裂症的基本原因是腹内压和胃内压升高,剧烈咳嗽、呕吐、用力排便等可诱发,24~48h急诊胃镜可检出,胃镜下见食管与胃交界处或食管远端贲门黏膜的纵行撕裂。其他少见病因分别为胃息肉、间质瘤和胆管出血,确诊需胃镜结合病理或手术诊断。

1.5肝硬化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5.1机械物理性损伤包括进食粗糙食物如果仁、带刺鱼肉、经食管插管等可使曲张的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1.5.2门静脉压力增加包括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内压力增高,门脉压增加;饮酒,输液和输血过多、过快引起血容量骤然增加,均能诱发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1.5.3季节影响肝硬化合并出血的发生率与四季变化有关,冬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其原因为:冬、春、秋季等气温降低的情况下,病人皮肤血流量减少,内脏血流量进一步增加,从而造成门脉压力增高,曲张的静脉压力一旦升高达弹性极限就易破裂出血。

1.6急性胃粘膜损害包括急性应激性溃疡和急性糜烂性胃炎,亦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应激性溃疡出血,应激因素常见有烧伤、外伤或大手术、休克、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疾病。因患者已有严重的原发疾病,故预后多不良。

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的诱因最多见于酗酒,另外短时间进食冰冻水果(如西瓜),服用对胃有损伤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利血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是本病的诱因。

1.7其他:如严重肺心病,中风等严重疾患;中毒,外伤等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等。

出血经常忽然发生,患者往往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排出黑便,呕出的内容物常呈咖啡色,但有进度也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这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黑大便往往呈柏油状,所以又叫柏油便,但在出血量大,血便排出很快时,也可呈暗红色。如老年人出现呕咖啡色液体或排柏油样大便时,要立即进行治疗。一般认为,黑大便的出现,说明每日出血量在50-70毫升以上;当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毫升进度便可引起呕血,如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时,便可出现头昏,乏力,心跳,气短,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速,高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征象,如拯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2 分析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随着年龄递增,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中年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可能与肝炎发展病程有关,从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大约10~15年,而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正好在中年。60岁以上患者中,出血性胃炎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及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5],即所谓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应予重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可能因动脉硬化而出现微循环障碍,胃黏膜上皮细胞代谢减慢,黏液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膜萎缩,最终导致屏障功能下降[6]。

消化道出血的诱因较多,尤以饮食不当、酗酒为多见。饮酒可使胃黏膜毛细血管充血及脆性增加,甚至发生黏膜糜烂,破坏黏膜屏障,产生急性出血。

加强消化道出血防治的宣教工作十分重要。应加强饮食与烟酒管理,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无刺激饮食,避免食用机械性刺激强的食物(如生、冷、硬、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和葱头、韭菜、芹菜等)和化学性刺激强的食物(如浓肉汤、辣椒、咖啡、浓茶、酸醋等),定时进食。在溃疡活动期,宜少食多餐,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使胃酸分泌有规律;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规律。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具有稀释和中和胃酸的作用[7]。

另外,需增强患者体质,使其提高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调整日常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增加运动量,参加适量的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体操、游泳等,同时进食营养丰富食物,慎用或禁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综上所述,消化道出血原因众多,病因分布与年代变化、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有关。早期进行内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