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答案

合集下载

【VIP专享】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VIP专享】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恰当的一项是( )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
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
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
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 【参考答案】A
B. 如鲠在喉
没有了去年的虚词。两个成语、两个词语(实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shù/sù è/ yè dí fǔ
sài / sè fǒu/ pǐ lěi / lèi xiān/xiǎn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答案和解析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答案和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解析1.【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

分析时,可用排除法。

2.【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B望文生义。

3.【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成分残缺。

B项,表意不明。

D项,结构混乱。

4.【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宇,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利用排除法。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等级为理解B。

【试题解析】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6.【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7.【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试题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1【答案】A【解析】A.chěng/pin,shù/sù,sài/sâ;B.xiá,â/yâ,fǒu/pǐ;C. bàng/páng,dí,lěi/ lâi;D. shân/chān,f ǔ,xiān/xiǎ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2【答案】A【解析】“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适用对象错。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3【答案】C【解析】A成分残缺,“常常采集起来”前应加主语“人们”,或改为“常常被采集起来”;B.①语序不当,“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应改为“《环境保护法》此次修订”,前四个分句的陈述对象是“环境保护法”,应让其作主语。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答案官方版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答案官方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欢迎查看“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田中老李版)”:/s/blog_4d588e7d0102eajc.html(6月24日)以下官方版答案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提供(图片源自网络):②刘敞知道契丹人所不认识的异兽“駮”,说出它的音声形状(1分);并且能够引经据典加以说明(1分)。

意思答对即可。

10.(1)(3分)主人公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1分),一叶扁舟渐行渐远(扁舟越过林杪,船帆比沙鸥还小)(1分),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离去)(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4分)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

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

(3分)这句词迸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

(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有理。

均可酌情给分。

11.(6分)(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答对1空给1分。

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

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14.(4分)宗教。

(1分)因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依赖哲学、宗教、艺术三种形式来实现。

(1分)如果哲学与艺术不发达,那么终极关怀就会通过宗教来弥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分裂。

(2分)意思答对即可。

15.(4分)艺术价值的关键不在于认识的内容是否正确,而在于能否给人想象的空间、情感的慰藉和精神关怀。

(2分)凡·高的《星夜》虽然不符合真实的星空景象,但画中燃烧的星星给人想象的空间,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奋斗精神,给人情感慰藉(给人终极关怀)。

(2分)意思答对即可。

16.(3分)①弟弟的推测影响了“我”的判断;②白鹭的外形接近“我”想象中的“鹤”;③鹤能满足“我”对其象征的文化意蕴的向往。

每点1分。

意思答对即可。

17.(6分)①体现了“我”失望、懊丧的心情。

(1分)对“鹤”的豢养变成了无谓的付出,对“鹤”的美好向往变得可笑。

2014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4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4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2.(3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4.(3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参考答案及作文点评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参考答案及作文点评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参考答案及点评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参考答案】A 仍旧是自主命题以来稳定的考查形式,四项三列,分别考查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

同时延续上年的小变化,引入成语的考查,仍旧是两组成语。

B中xiá、C中dí、D中fǔ。

D,"俯仰"考查了两个第三声相遇,前者发第二声的经典知识点。

A.chěng/pìn shù/sùsài / sâ B.xiáâ/ y âfǒu/ pǐ C.bàng/páng dílěi / lâi D.shân /chān fǔxiān/xiǎ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2014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必备资料)

2014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必备资料)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C.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2014年广东省高考卷(语文)

2014年广东省高考卷(语文)

2014年广东省高考卷(语文)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2.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见的第一位仙姑是?A. 警幻仙子B. 绛珠仙子C. 碧痕仙子D. 瑞珠仙子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狐假虎威D. 完璧归赵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荀子》5.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中,宋江是第一个上梁山的好汉。

(×)2.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句话是正确的。

(√)3. 《离骚》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抒情长诗。

(√)4. “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青青子衿,______。

”(《诗经·郑风·子衿》)2. “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发生在______。

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 “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2.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3. 请解释“文以载道”的含义。

4. 请列举唐代两位著名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

5. 请简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A. 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 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 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A.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 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A.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B.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C.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

D.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8.下列对文中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敞: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曾任南京御史台判官B.王尧臣:编排官,与刘敞有亲戚关系C.范伟:大姓人物,冒用同姓户籍,被刘敞揭发D.王甲:天长县杀人犯,被刘敞平反9.刘敞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公正?请至少列举两项。

(4分)答案:(任意两项)1.救济天长县冤犯王甲,平反冤案;2.还民雷塘,维护民权;3.治理大姓范伟的冒用户籍等违法行为;4.在侍读学士的职位上,指事据经,讽谏不逊;5.对小人间言,敢于讽谏。

12. 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 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

13.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4. 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15. 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

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鹤16. 文中提到的“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17. “鹤之在群,不失其伦”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18. “鹤”在《红楼梦》中是哪个人物的象征之一?鹤是黛玉的象征之一。

2014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3、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14、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4、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4、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答案】A【解析】仍旧是自主命题以来稳定的考查形式,四项三列,分别考查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

同时延续上年的小变化,引入成语的考查,仍旧是两组成语。

B中xiá、C 中dí、D中fǔ。

D,"俯仰"考查了两个第三声相遇,前者发第二声的经典知识点。

A.chěng/p ìn shù/sù sài / sâ B.xiáâ/ yâ fǒu/ pǐ C.bàng/páng dí lěi / lâi D.shân /ch ān fǔ xiān/xiǎ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B. 如鲠在喉C. 梳理D. 受众【答案】A【解析】两个成语、两个词语(实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A连篇累牍: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的木片。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多为贬义。

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

B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此处使用正确。

C梳理:梳爬整理。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B. 如鲠在喉C. 梳理D. 受众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田中老李版)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田中老李版)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田中老李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答案以官方公布的为准,本卷仅供参考★引用或转载均请注明出处韶关市田家炳中学李达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特别说明】答案为非官方版本,因学识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缺错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如若引用或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李达均6月7日)“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官方版)”已发布,点击查看:/s/blog_4d588e7d0102edck.html (李达均 6月23日)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

本题命题形式与命题思路与2013年广东卷一脉相承,仍延续从2008年开始的考查形式:即仍采用分类组对的形式考查字音的识记,每一选项设计3组词,四个选项共列举24个字的读音,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

2014年高考(广东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高考(广东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高考(广东卷)及参考答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试题解析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

分析时,可用排除法。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B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广州微课网)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广州微课网)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B. 如鲠在喉C. 梳理D. 受众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2014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及答案

2014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及答案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3、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A.chěnɡ/pìn,shù/sù,sài/sè;B.xiá,è/yè,fǒu/pǐ;C.bànɡ/pánɡ,dí,lěi/lèi;D.shèn/chān,fŭ,xiān/xiǎn。

2.【答案】A【解析】A.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

用错对象。

B.如鲠在喉: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C.梳理:本意指用梳子整理(须、发等),比喻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使有条理。

D.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等。

3.【答案】C【解析】A.不合逻辑,可把“常常采集起来”改为“常常被采集起来”;B.后半句缺主语,且语意不明,可改为“大家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把它写入法律”;D.不合逻辑,应把“不仅是”和“还是”后的内容互换位置。

4.【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宜用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内容,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二、5.【答案】B【解析】论:判决,判罪。

6.【答案】B【解析】第①句前后是因果关系:王尧臣是他的妻兄,因为要避嫌,所以把他列为第二,故只能用“以”。

第②句前句的意思是:范伟改变先前的案情(翻供),中间是翻案的次数之多,多到四五次的程度,“至于”就是“以至达到……程度”的意思。

故选“于”。

第③句“因以讽谏”就是“趁机以此来讽谏”,“所以讽谏”就是“所以用它来讽谏”。

前者的目的性比较强,而从前后文来看,英宗“任用小人,拒谏”比较显著,刘敞的目的性很强,故选“因”。

7.【答案】C【解析】由骈句“天地享之,百姓戴之”可排除A、B两项;“惟孝友之德”意思完整,是“只有孝顺、友爱的品德”的意思,故选C项。

8.【答案】D【解析】从原文“每指事据经,□以讽谏”“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可知,刘敞对皇帝的劝谏不是“犯颜直谏”,而是迂回曲折的“讽谏”。

9.(1)①道路很直并且很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特意取道这里?②王甲知道(刘敞)能够替自己申冤,才敢告知(实情),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2)①刘敞对边境道路十分熟悉,一眼识破契丹向导迂回绕行的阴谋;②刘敞博闻强识,不仅能辨识山中“异兽”,还能背诵古书中的记载来向契丹人说明。

10.(1)前四句描写了词人春天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直到化为比海鸥还要小的一点,依旧不忍收回目光。

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悱恻的场景。

(2)诗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不忍离去,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一直看到帆船比沙鸥还小,还不忍离去,“愁云”再次渲染;最后,看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就心中生“恨”,怪起催促者来,怪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

“怪”的反常心理,把诗人离别之愁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

11.(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12.【答案】AE【解析】B.原文说的是“优秀的艺术品,……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而非“艺术品”。

选项扩大了外延。

C.由原文可知,观赏美国大片属于“初极关怀”,欣赏歌剧属于“终极关怀”。

“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能说“终极关怀”比“初极关怀”更具价值。

D.原文是“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13.【答案】D【解析】A.由原文“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可知,“伦理不是关键”而不是说“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

B.原文说艺术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并没有说更需要“初极关怀”还是“终极关怀”。

C.原文是“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而非它“语言通俗易懂”使其“被人们传颂至今”。

14.宗教。

因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依赖哲学、宗教、艺术三种形式来实现。

如果哲学与艺术不发达,那么终极关怀就会通过宗教来弥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分裂。

15.①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它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

②凡·高的名画《星夜》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也给人以精神上的关怀,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

四、16.①“我”从未见过白鹤;②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推测和想象;③这只白鹭耿介不屈的样子跟鹤清高的形象相似。

17.①此处为心理描写,体现了“我”惊讶、失望与懊恼的心情。

“我”本以为所养的鸟是鹤,但现在发现它不是鹤,自以为清高、风雅的虚荣心也随之受到打击,震惊之后是深深的失望,失望后更加懊恼。

②此处为语言描写,体现了“我”内疚、后悔、自责的心情。

白鹭因为“我”而误读了猎人的凶残,因“我”的驱赶而惨遭猎人枪杀,对此“我”深感内疚、自责和后悔。

18.①以“鹤”为标题,能点明故事内容、深化主题;②在结构上,“鹤”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使故事情节更加出人意料;③“我”的情感因“鹤”而起,形成比照,更加深化了对“我”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和“我”对白鹭之死的愧疚与伤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9.过程:①几十年前从书上了解到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②2003年,罗哲文先生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③探寻过程中遇到很多危险;④考察和探寻长城60多年,去过100多次。

结论:①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②汉长城建造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20.①中国的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

②年轻人一定要重视并认真学好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如画图功夫、勘察文献等能力。

③要注重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

④文物的价值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21.略。

(可以从身份、社会地位、精神风貌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来回答)五、22.示例: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②大栌榄树的种子要靠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③如果被证实,大栌榄树灭绝的疑团就可以解开23.示例:①当你走在平衡点之前时,以为会越走越高。

③当你站在平衡点上时,你会发现平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六、24.【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以影像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为材料,它隐含了对科技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

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相似的科技与人的关系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历,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映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

也就是说,考生只要能谈及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下笔成文即可。

文言译文:刘敞字原父。

考中庆历年间的进士,廷试名列第一名。

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因为刘敞是自己的亲戚,怕有自己内定的嫌疑,就把刘敞排为第二名。

刘敞担任蔡州通判,当值集贤院,担任尚书考功。

刘敞奉命出使契丹,向来熟悉山河道路,契丹人引导他行进,自古北口至柳河,走得回环曲折接近一千里,契丹人想要夸耀显示他们的道路危险遥远。

刘敞质问翻译人员说:“从松亭奔赴柳河,非常直接而且容易(走),不几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故意取道这里?”翻译人员面面相觑,吃惊而且惭愧的说:“确实这样,但是自从两国有了友好关系以来,设置驿站就是这样,我们不敢轻易变动。

”顺州山中有奇异的野兽、像马却吃虎豹,契丹人不饿能够辨识,就问刘敞,刘敞说:“这就是所说的“駮”啊。

给他们描摹它的声音和形状,并且朗诵《山海经》《管子》这些书使他们通晓,契丹人更加赞叹佩服。

出使回来,请求担任扬州知府。

扬州的雷塘,就是汉代的雷陂,原来是老百姓的田地。

后来官府用来漕运(蓄水)却不拿其他的土地补偿,田主因没有田种都失业了。

然而雷塘也已经残破决口不能用来漕运,州府重新把它辟用作为田地。

刘敞依据唐朝留下的原先的地契,全部用来还给百姓,发运使争要这些土地,刘敞最终还是这些土地给予百姓。

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伸冤。

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却把他的罪证罗织得更加牢固。

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

”亲自查问这一案件。

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大概杀人者是姓陈的富人。

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

刘敞因为对事情的看法跟众人相悖,请求担任永兴军知军,被授予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冒占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官府的短处,屡次犯法。

刘敞追根究源查处他犯罪之事,范伟也承认他自己的罪过。

没有等到(范伟)接受处罚,刘敞被召回京,任职三院,范伟立即推翻前面的罪状,到了四五次(也不能定罪),最终(案件)交付御史台审定,做出判决。

刘敞侍奉英宗担任讲读,常常引经据典,借此来讽谏。

当时两宫正在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中有人有揭发的却过于直率。

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舜有孝亲友爱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百姓罢了。

”皇帝站起身子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

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

(刘敞)积久劳苦头昏眼花,多次请求休假。

病情稍微好些,又请求外任,皇帝便让他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兼任南京御史台任职。

西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