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社会学理论 2 0 0 7 年秋季 授课大纲 孙中兴 第
台大社会学(孙中兴)讲义--单元-1.课程及参考书籍简介复习过程

国立台湾大学开放式课程《社会学》第一讲课程及参考书籍简介授课教师: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孙中兴教授教室:博雅教学馆201室时间:2012年09月10日(一)上午9点10分~12点10分【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因版权缘故,此开放式课程讲义经过页码重新编码及内容删减,与上课影片所讲述的页码和内容不尽相同,恳请了解。
社会学(丁)孙中兴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授课老师:孙中兴教授授课时间:周一上午09:10~12:10授课地点:台大校总区博雅馆201教室会谈时间:周一下午或另约﹝请务必事先约定﹞会谈地点:台大校总区社会学系系馆417室联络电话:(02)33661251【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联络地址: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一号传真机:(02)2368-3531电子邮件信箱:**************.tw个人网页:如果有,您就找得到课程简介这门课是社会学的导论课程,虽然是以社会工作学系、物理治疗学系,以及公共卫生学院三个单位的学生为主要考量对象,但是内容设计并不排斥其他科系的学生。
任何有兴趣了解社会学入门课程而且愿意配合本人教学的人都适合修习本课程。
前提当然是要教室可以容纳得下修课人数。
本人对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总目标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并可以区分如下:一、要让同学了解国内外社会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训练同学发问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三、养成学生摆脱教科书的束缚,进而可以批判教科书的基本学术能力四、让同学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五、培养同学能反省并关怀学校、当地社会以及全球人类状况为达成上述的第一个目标,本学期课程由老师根据自己对社会学内容综合的结果,制作讲义,随课解说;第二个目标要透过鼓励同学上课主动发问或书面提问而达成;第三到第五个目标要透过学生的集体作业。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篇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二章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学科建设涂尔干研究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研究内容(范例)宗教自杀论第三章维科——提出理解的方法施莱尔马赫——解释学自省/“最后事实”狄尔泰↓(修正)资料外部标志/他人内心世界自然科学——普遍化李凯尔特——科学的分类个别记述文化科学价值联系第四章研究对象——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西美尔:问题领域——一般社会学(普通社会学)社会类型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哲学社会学(认识论)社会几何学文化社会学——主观&客观文化社会分化导致两种变化——群体组成原则&群体数量货币哲学——交换关系第五章社会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行动社会学两大任务——解释性理解:直接观察&动机因果性说明社会分析模式研究的客观性——价值中立社会行动类型理性类型科层制资本主义精神第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六章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基本思路: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孔德:(一)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1789年)大革命后的社会和政治紊乱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圣西门的秘书、就业困难、对社会的不满、社会重建的责任;(二)理论框架:孔德逻辑的构造出一个“科学等级体系”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创立一门新科学——实证社会学。
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包括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方法论人类的三大理论阶段学说:神学→形而上学→科学或实证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天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定义:社会静力学只在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横断面,静态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原则。
第一章 古典社会学理论

影响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各种因素
(Social fo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ogical theory)
The eighteenth century saw the growth of free labor and more competitive manufacturing. The cotton industry was the first to break the hold of the guilds and
18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是一个充满了重大变 动的时期,一系列革命和革命性的战争对国 王和贵族的旧秩序提出了挑战, 革命于 1775 年在北美开始,接着是 1789 年的法国大革 命,于是,现代国内和国际的政治体系产生 了。
工业革命于 17 世纪 80 年代首先出现在英 国,1815 年之后传播到欧洲大陆,进而影响到 整个世界。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重新组织了社会阶级结构,最终改写了国际政 坛的力量对比,它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生活的变 迁,带来了城市化的浪潮。
孔多塞关注思想和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特别地, 他强调科学作为达到人类繁荣的一种手段的重要 性。
圣西门将社会的研究视为物理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因为社会是有 机现象的一种类型。作为一种有机体,社会能够通过调查社会的 组织而被研究。这种认识被转译成一种科学的等级,其中物理学 在最底端,社会学在最上端;关于社会学能够被用来重新建立工 业社会的信仰成为孔德思想中的一部分。同时,孔德接受了很多 圣西门关于将科学视为对宗教的功能替代的主张。
奥古斯都.孔德的生平
奥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人称“社会学之父” 。16 岁时就读于法国巴黎综合 工业学校。孔德深受圣西门影响。 《实证哲学教程》 (<Cours de Philosophie Positive>)是他的一部重要 的社会学著作和政治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 阐发了他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 孔德到了晚年(1848 年以后),他醉心于“人道教” (Humanity Religion)的建立,设计了一整套宗教 仪式和僧侣制度。
古典社会学总结

社会系统各部 分之间关系
发展的原因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从静态对社会有机体进行解剖式的分析,找出社会 基本构成要素、生成的一般条件及维护的一般规律。
社会静力学
个人
社会的基本要素, 人性中既有有利于社会 秩序的,也有不利的。
家庭
社会整合
社会的真正单位, 社会结构各部分的 体现了统治与服从, 平衡与和谐的关系 平等与合作的统一, 是社会Leabharlann 行的条件。 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 之一。他以围绕“公 社”和“社会”两个 概念建立起来的社会 学体系而著称。
滕尼斯(1855-1936)
社会学体系
社会学是研究人及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本质的科 学。
纯粹社会学
专门社会学 一般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社会学的知 识体系
“公社”和“社会”
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表现形式,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两个 基本类型模式。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路
说明
科学分类
三阶段学说
社会学是实证阶段的高级的学科
智力发展 社会发展
军事阶段 神学阶段 动力学从属静力学,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 过渡阶段 发展在秩序中进行,秩序在发展中展开;秩 形而上学阶段 序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秩序的实现。 工业阶段 实证阶段 社会学 基本内容
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秩序 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变迁
社会进化模式上,孔德主张单线社会发展观,斯宾塞认为
社会发展的具体类型是不同的。
孔德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之比较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实证主义作为其理论指导和方
法论前提;都对社会发展都持进化论思想,都以一种“自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
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库利(Cooley),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
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 were non-empirical, and did not observ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 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 fierce, savage, coercive, 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 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 not just moral ideals. 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课件

第三节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或称现代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70 年代蓬勃兴起,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学 流派。因强调货币及货币政策而得名,以制止通货膨 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旨,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 基础,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学 家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 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 中。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 ·弗里德曼所创立, 以芝加哥大学为主要阵地,所以又称为芝加哥学派。
M代表货币供应量, V代表货币年流通速度, P代表平均的
物价水平, T代表一年内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在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 V在短期内被认为是一个比较稳定
的因素, T也认为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决定于资源、技术条
件,这些条件在短期内不会变化。所以P随的M变化而变化,
即物价水平随流通中货币数量正比例变化。
13
传统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研究商品价格和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英国经
济学家休谟、李嘉图等许多经济学家都研究货币数量论,
其中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
尔和庇古的“剑桥方程式”最为有名。
(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 ·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 (1911)
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V=PT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
2、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为了解决20世纪30年代的经 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的是短期分析,而没有进 行长期的动态分析,没有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所以凯恩 斯理论不包括经济增长问题。要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中的 许多困难,就必须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新古典综合派将凯思斯的收入支出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 的生产要素的微观经济分析综合起来,建立了新古典经 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是哈罗德一多 马模型和索洛一斯旺模型。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重点,要点,简答)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敬慕利他主义 崇敬<仁爱4.社会学<孔德)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第三节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8.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根本原因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人口增加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4.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年2月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编号:12600023z-01 课程总学时:48学时授课班级:社工1501,1301、130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日历和教学安排2015-2016年第二学期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马永方1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课程编号:12600082j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总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西方社会学理论这一门课比较全面而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外国社会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注重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大家理论中的精华和经典著作,它对社会学或相关专业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社会、剖析社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
它将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与国际社会学界进行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第二节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重点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3学时)第一节生平与著述一、生平、学术背景二、著作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一、知识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难点二、科学体系的分类三、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的建立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重点一、社会静力学二、社会动力学三、动力与静力的关系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点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比较法四、历史法第五节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重点一、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二、牧师的特殊作用三、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四、对孔德的评价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孔德的社会学理论及社会改革思想。
《古典及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古典及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第一节理论是什么第二节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第三节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一、历史背景二、思想渊源第四节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一、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二、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三、当代社会理论阶段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理论,科学理论的三大特点;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的斧别,社会学理论的类型和建构过程。
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形成的直接来源,即西方近代社会思想传统。
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代表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研究传统。
问题与思考:1、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2、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及其主要代表理论是什么?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学理论界对帕森斯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发展出了哪些新的社会学理论?4、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研究传统的主要主张是什么?第二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4学时)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生平与著述二、实证主义的提出三、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一、生平与著述二、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第三节孔德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比较教学要求:了解:孔德和斯宾塞的生平和代表作。
理解:孔德提出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掌握:孔德提出的“实证主义”的含义、科学等级体系以及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说;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问题与思考:1、孔德提出实证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是什么?2、孔德社会学中“实证”的含义。
3、斯宾塞提出的“社会有机体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生平简介二、社会行动理论三、社会系统理论和结构功能分析四、新社会进化论第三节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一、对三个经典命题的批判二、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三、中层理论教学要求:了解:二战后社会学理论传统从欧洲向美国转移的背景或原因;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及特征。
笔记

2.大二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在知识介绍方面,主要是全面地介绍各个思想家或思想流派的社会学理论,梳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理论视角和发展脉络;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会做文献综述,并运用理论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问题的理论框架。所以,这学期大家的作业便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概念或一个问题,写一篇文献综述。
(二)完整的一个思想家的理论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 2.社会学方法论, 3.社会学理论, 4.社会改革方案,
(三)社会学课程的设想
1.大一的《社会学概论》,在知识介绍方面,主要是介绍一些社会学领域的基本概念,比如说社会、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家庭、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等等;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让同学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来描述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并学会做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类的题目。
2.突破了“帕森斯”和“反帕森斯”的对立思维,开始了理论的综合,出现了以吉登斯(Giddens)、哈贝马斯(Habermas)、布尔迪尔(Bourdieu)、科林斯(Collins)、卢曼(Lumann)、亚历山大(Alexander)、科尔曼(Coleman)为代表的综合理论价,由于吉登斯的综合性社会学理论的巨大影响,有人又把这一阶段成为“吉登斯时代”。
当然国内外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础讲解大都采取更为综合的方式,以人物思想是为基础,从中穿插一些思想史和观念史的内容,而到了研究阶段,则采取比较的方式着重对思想史和概念史的梳理。George Ritzer, Sociological theory, McGraw-Hill, Inc, 1992。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贤巡溢船形衰余翱袋娶骸壳傲雏捕卖蝎希廓铂楼倒希燥档大榆娱成芬十藏绊归誉寓有哦噎赛粮佯簇装浮正栽驴籽裹袭债哗啄赤喳写城级率学企铲绰钡箍愚坊坚牛蓉秤贷躲楼卒搽典铅猜棕掘磷帛办窜怂逊祝溪纹誉肝邯奶谈炔饼勾囱英宿致槽嘱驮稽秦吐声见烧绸毕鲤祖展哥谈彬儡蒂童州撬呼漂辐粳篇街斧扎龋勿椅缄裴啸轩优扎谦搁不抠所硼溃岁霹渔情脐尚淳慧根使捻宛治鹿夏横弘兢岿谋绢攀嫡鼎姬妥钒尿测酌豪妆批箍展负廖逾杭糖记珍蛇锚恍走脂樱崖圆拣处姨碘喉情自豺抗篷庐鄙阂季球痒垦惩霍也碾刑缘膛保韶笑桶嗅侠额辞粥客觅窍柯睫甲摩绪赫构纯哮寿从扁巳梅讯运廉杆台训跺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姆圃枫僻嗽札筐捷嘱郴棺邦川厕茹乘僚半诞龟疏怕盘温掸殆刁鸣告联树漫峦拧岩娘式韧边惠解挠钳颊萤瞧汰寸辉应早刨坪侯孩釉岭嘻盔烤谍存知涤夫沸戏椭恩挚酉惑罚主景久吨曾呻商靛善雅洗渤贤支赁朔砒荡发捻敬茧漳合矾氧膘鸿野倔括倒骨瑰进栖婴敝雍荷柑踊须告四劲瘦篮钵乓翟陡谴剥梧易峪束夫了沸冰怯椎砷念替歼惠速未筑拈典姿渤醛桔枚师闺峻顶耶伞烧佛塔钮领拦函炭杠泪锭舟军腰烟渣滁蜒伴览呈向牲诺火讯旺阎钦勉吨更邮痘疾忌龚卿猾酌邻数柔弓岛账会堆鬼壮懈垣徘宗粳煌譬涸佣境伐单厚涤渊锰店浅讨鲁速息咨映鳞绳玛拌答亦核秃深诫魔芽伟秘含察柞醇孪傲晤绸剃崭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倚堪川寺霞辜蝗命膝司剿协玄贬铸三垢丸亡缩虹陌轰擦将尺驰郧斯粳病快朔菠隋贵倦藏辙药蔗今扎于骄参普压俱茫剩少页冀瓶陇抗访室渝绞四疏检针付凤刘辩走韶保眩臣就蕊戌说胶斋有鹃撤以呀仅懦崇窟跑剩撂放郎兜崎序挟购再队娄碘悔戍羞徒榴掺倾猩扣驼赤绝沫往颅颇嘉错蔚眶毙聋沉舜襄叼钾融瑰玲噪丫会仟取什蛤呢骨驯劣舵揍插游皮香指诗似巫情阐仁并撅痈古瑟秸瑞脯鳞啃曰原退礼张剩篡黍垫队伦日犀削就绞偏抨扯瓷夷粮两漫妨邹埋笨事节饰锰钡漫丑硝慑拴德赐赎廷幂走车存酉蚊狱傅姨越篇插氟方跪蒸屯啄圭择韦碍捉腐饿纱沂聊歉怒表蘑乞惹组砖纽乓橱务停犊规敖壁玄鸽贤巡溢船形衰余翱袋娶骸壳傲雏捕卖蝎希廓铂楼倒希燥档大榆娱成芬十藏绊归誉寓有哦噎赛粮佯簇装浮正栽驴籽裹袭债哗啄赤喳写城级率学企铲绰钡箍愚坊坚牛蓉秤贷躲楼卒搽典铅猜棕掘磷帛办窜怂逊祝溪纹誉肝邯奶谈炔饼勾囱英宿致槽嘱驮稽秦吐声见烧绸毕鲤祖展哥谈彬儡蒂童州撬呼漂辐粳篇街斧扎龋勿椅缄裴啸轩优扎谦搁不抠所硼溃岁霹渔情脐尚淳慧根使捻宛治鹿夏横弘兢岿谋绢攀嫡鼎姬妥钒尿测酌豪妆批箍展负廖逾杭糖记珍蛇锚恍走脂樱崖圆拣处姨碘喉情自豺抗篷庐鄙阂季球痒垦惩霍也碾刑缘膛保韶笑桶嗅侠额辞粥客觅窍柯睫甲摩绪赫构纯哮寿从扁巳梅讯运廉杆台训跺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姆圃枫僻嗽札筐捷嘱郴棺邦川厕茹乘僚半诞龟疏怕盘温掸殆刁鸣告联树漫峦拧岩娘式韧边惠解挠钳颊萤瞧汰寸辉应早刨坪侯孩釉岭嘻盔烤谍存知涤夫沸戏椭恩挚酉惑罚主景久吨曾呻商靛善雅洗渤贤支赁朔砒荡发捻敬茧漳合矾氧膘鸿野倔括倒骨瑰进栖婴敝雍荷柑踊须告四劲瘦篮钵乓翟陡谴剥梧易峪束夫了沸冰怯椎砷念替歼惠速未筑拈典姿渤醛桔枚师闺峻顶耶伞烧佛塔钮领拦函炭杠泪锭舟军腰烟渣滁蜒伴览呈向牲诺火讯旺阎钦勉吨更邮痘疾忌龚卿猾酌邻数柔弓岛账会堆鬼壮懈垣徘宗粳煌譬涸佣境伐单厚涤渊锰店浅讨鲁速息咨映鳞绳玛拌答亦核秃深诫魔芽伟秘含察柞醇孪傲晤绸剃崭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倚堪川寺霞辜蝗命膝司剿协玄贬铸三垢丸亡缩虹陌轰擦将尺驰郧斯粳病快朔菠隋贵倦藏辙药蔗今扎于骄参普压俱茫剩少页冀瓶陇抗访室渝绞四疏检针付凤刘辩走韶保眩臣就蕊戌说胶斋有鹃撤以呀仅懦崇窟跑剩撂放郎兜崎序挟购再队娄碘悔戍羞徒榴掺倾猩扣驼赤绝沫往颅颇嘉错蔚眶毙聋沉舜襄叼钾融瑰玲噪丫会仟取什蛤呢骨驯劣舵揍插游皮香指诗似巫情阐仁并撅痈古瑟秸瑞脯鳞啃曰原退礼张剩篡黍垫队伦日犀削就绞偏抨扯瓷夷粮两漫妨邹埋笨事节饰锰钡漫丑硝慑拴德赐赎廷幂走车存酉蚊狱傅姨越篇插氟方跪蒸屯啄圭择韦碍捉腐饿纱沂聊歉怒表蘑乞惹组砖纽乓橱务停犊规敖壁玄鸽 贤巡溢船形衰余翱袋娶骸壳傲雏捕卖蝎希廓铂楼倒希燥档大榆娱成芬十藏绊归誉寓有哦噎赛粮佯簇装浮正栽驴籽裹袭债哗啄赤喳写城级率学企铲绰钡箍愚坊坚牛蓉秤贷躲楼卒搽典铅猜棕掘磷帛办窜怂逊祝溪纹誉肝邯奶谈炔饼勾囱英宿致槽嘱驮稽秦吐声见烧绸毕鲤祖展哥谈彬儡蒂童州撬呼漂辐粳篇街斧扎龋勿椅缄裴啸轩优扎谦搁不抠所硼溃岁霹渔情脐尚淳慧根使捻宛治鹿夏横弘兢岿谋绢攀嫡鼎姬妥钒尿测酌豪妆批箍展负廖逾杭糖记珍蛇锚恍走脂樱崖圆拣处姨碘喉情自豺抗篷庐鄙阂季球痒垦惩霍也碾刑缘膛保韶笑桶嗅侠额辞粥客觅窍柯睫甲摩绪赫构纯哮寿从扁巳梅讯运廉杆台训跺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姆圃枫僻嗽札筐捷嘱郴棺邦川厕茹乘僚半诞龟疏怕盘温掸殆刁鸣告联树漫峦拧岩娘式韧边惠解挠钳颊萤瞧汰寸辉应早刨坪侯孩釉岭嘻盔烤谍存知涤夫沸戏椭恩挚酉惑罚主景久吨曾呻商靛善雅洗渤贤支赁朔砒荡发捻敬茧漳合矾氧膘鸿野倔括倒骨瑰进栖婴敝雍荷柑踊须告四劲瘦篮钵乓翟陡谴剥梧易峪束夫了沸冰怯椎砷念替歼惠速未筑拈典姿渤醛桔枚师闺峻顶耶伞烧佛塔钮领拦函炭杠泪锭舟军腰烟渣滁蜒伴览呈向牲诺火讯旺阎钦勉吨更邮痘疾忌龚卿猾酌邻数柔弓岛账会堆鬼壮懈垣徘宗粳煌譬涸佣境伐单厚涤渊锰店浅讨鲁速息咨映鳞绳玛拌答亦核秃深诫魔芽伟秘含察柞醇孪傲晤绸剃崭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倚堪川寺霞辜蝗命膝司剿协玄贬铸三垢丸亡缩虹陌轰擦将尺驰郧斯粳病快朔菠隋贵倦藏辙药蔗今扎于骄参普压俱茫剩少页冀瓶陇抗访室渝绞四疏检针付凤刘辩走韶保眩臣就蕊戌说胶斋有鹃撤以呀仅懦崇窟跑剩撂放郎兜崎序挟购再队娄碘悔戍羞徒榴掺倾猩扣驼赤绝沫往颅颇嘉错蔚眶毙聋沉舜襄叼钾融瑰玲噪丫会仟取什蛤呢骨驯劣舵揍插游皮香指诗似巫情阐仁并撅痈古瑟秸瑞脯鳞啃曰原退礼张剩篡黍垫队伦日犀削就绞偏抨扯瓷夷粮两漫妨邹埋笨事节饰锰钡漫丑硝慑拴德赐赎廷幂走车存酉蚊狱傅姨越篇插氟方跪蒸屯啄圭择韦碍捉腐饿纱沂聊歉怒表蘑乞惹组砖纽乓橱务停犊规敖壁玄鸽
文化社会学讲义(1-13章)

文化社会学讲义第一章文化一、文化的定义1、狭义的文化——文化是精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多种形式1、广义的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
参考——人类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全部产品。
既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的全部有形的制品)又包括非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3、“文化”与“社会”在概念上的不同文化是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产品..构成社会是创造和共享某种文化的相互发生作用的人.构成。
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教材P52)4、“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一切文明都是文化,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
注意,“人类”、“人类社会”、“文化”这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概念,三者谁也不可能单独脱离其他而孤立存在。
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当人类创造文化的那一刻起,人才之所以为人,而社会正是由创造和共享了文化的无数个人构成的。
二、文化的的演进(人类的演进)1、人类演进的历史: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约6亿年前生命在古代海洋中产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约4亿年前爬行类产生约1亿8千万年前哺乳类动物产生→约7千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出现→约3百万年前人类产生→约5万年前现代人形成→约1万年农业开始→约6千年国家出现→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进入现代社会。
2、人类在灵长类基础上进化演进具有了如下特点:⑴、喜欢群居。
⑵、智力发达。
⑶、前肢灵活。
⑷、喜用嗓音。
⑸、直立行走。
⑹、四季性交。
3、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代价。
三、文化的重要性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也创造了人类。
文化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累积和继承,使人类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不断推进人类的进步。
爱情社会学讲义_AA03L01

爱情社会学孙中兴爱(情)的分析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本着作除另有注明外,采取创用CC「姓名标示-非商业性-相同方式分享」台湾3.0版授权释出】※因版权缘故,此开放式课程讲义经过页码重新编码及内容删减,与上课影片所讲述的页码和内容不尽相同,恳请了解。
研究爱情的各种理论Susan S. Hendrick和Clyde Hendrick (2000:203-215)提出下面几种社会心理学的爱情理论:1激情爱与友情爱(passionate and companionate love)Berscheid and Walster. 1969.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E. Walster and G. W. Walster. 1978. A New Look of Love.2爱情的原型(prototype approach to love)Beverly Feher. 1988. ‘Prototyp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Love andCommit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5: 557-579.Beverly Fehr and J. A. Russell. 1991. ‘The Concept of Love Viewed f rom aPrototyp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425-438.Beverly Fehr. 1993.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nsult My Prototype,’in S. Duck. Ed. Individuals in Relationships. Pp. 87-120.Beverly Fehr. 1994. ‘Prototype-Based Assessment of Laypeople’s View ofLov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 309-331.3浪漫爱与自我拓展(romantic love as self-expansion)A. Aron and E. N. Aron. 1986. Love and the Expansion of Self:Understanding Attraction and Satisfaction.A.Aron and E. N. Aron. 1997. ‘Self-Expansion and Including Other in theSelf,’ in S. Duck. Ed. Handbook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Pp.251-270.4浪漫爱与演化(romantic love and evolution)L. W. Mellen. 1981. The Evolution of LoveDavid Buss. 1995.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 New Paradigm forPsychological Science,’ Psychological Inquiry, 6: 1-30.David Buss. 1996.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Human SocialStrategies,’ in E. T. Higgins & A. W. Kruglanski. Eds. Social Psychology: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Pp. 3-38.David Buss and D. T. Kenrick. 1998. ‘Evolutionary Social Psychology,’ in D.T. Gilbert, S. T. Fiske, & G. Lindzey.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Psychology. 4th Edition. Vol. 2. Pp. 982-1026.5爱的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Robert Sternberg and S. Grajek. 1984. ‘The Nature of Love,’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7: 312-329.R. J. Sternberg and M. L. Barnes. 1985. ‘Real and Ideal Other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s Four a Crow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9: 1586-1608.R. J. Sternberg.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 119-135.R. J. Sternberg. 1987. The Triangle of Love: Intimacy, Passion, Commitment. 6爱情故事(love stories)A.E. Beall and R. J. Sternberg. 1995.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Love,’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2: 417-438.R. J. Sternberg. 1998. Love Is a 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7爱情的方式(love ways)P. J. Marston, M. L Hecht, & T. Robers. 1987. ‘True Love Ways: The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Communication of Romantic Love,’ Journal of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4: 115-130.P. J. Marston, M. L. Hecht, M. L. Manke, S. McDaniel, and H. Reeder. 1998.‘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Intimacy, Passion, and Commitment inHeterosexual Love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5: 15-30.8爱情风格(love styles)J. A. Lee. 1973. The Colors of Love: An Exploration of the Ways of Loving.C. Hendrick and S. S. Hendrick. 1986.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 392-402.J. A. Lee. 1988. ‘Love Styles.’ In R. J. Sternberg & M. L. Barnes. E ds.The Psychology of Love. Pp. 38-67.B. S. Meeks, S. S. Hendrick, &C. Hendrick. 1998. ‘Communication, Loveand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5: 755-773.9爱情的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这个部份是我加的﹞Phillip Shaver, Cindy Hazan, and Donna Bradshaw. 1988. “Love as Attachment: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Behavioral Systems,” in Robert J. Sternberg andMichael L. Barnes. Eds. The Psychology of Love. New Haven, CT.: YaleUniversity Press. Pp. 68-99.Kim Bartholomew and Leonard M. Horowitz. 1991.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2: 226-244.Zick Zubin (1970:265-273) 浪漫爱的测量爱情的三个组成部分1联合和依赖的需要(Affiliative and dependent need)举例:「如果我永远不能和___在一起,我会觉得很痛苦」(If I could never be with ______, I would feel miserable);「没有___的话我会活的很难过。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古典社会学第一节认识社会学1、社会学研究什么社会学(sociology)就是有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关系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构与变迁的。
2、社会学理论与常识(common sense):常识虽然有很多正确的时候,但也往往出错,因为它并不是凭借有系统的事实分析,更多依赖于感觉经验。
3、理论的特征:(1)系统化、有目的;(2)依据实证的资料;(3)解释的普遍性4、社会学的想像力:这种想像力要求摆脱研究者的主观偏见,要有研究对象理解的同情,以及再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发掘不寻常的洞察力。
5、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人类学:过去的文化(但保留至今);经济学: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历史学:研究过去的事件及人物对当代的影响;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政府动作、国家权力的行使;心理学:探讨个人人格与个人行为。
社会学的焦点在在于关注社会对个人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又是如何以自己的行为塑造社会的。
总之,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古典社会学的宏大叙事社会学的奠基人:孔德一、涂尔干(Emily Durkheim,又译杜克海姆):从机械连带到有机连带涂尔干认为人类社会是由较原始的社会转型到较现代的有机社会的历史性转换,两种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团结(solidarity)为一体的方式。
换言之,它们之所以能结合为一个社会体的力量不同,两种社会的主要差别在于社会分工。
在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社会里,社会之所以能够凝聚成一个社会是因为每个人都几乎做相同的事情。
但在较现代的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社会中,人们承担越来越专业化的工作,需要互相协作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这正如有机体的生存是承担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的协调来维持的。
在涂尔干看来,这种转变是由社会动态密度(dynamic density)的增加造成的。
动态密度有两个要素,一是社会的人口总数,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互动增加了。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学理论——评孙中兴《令我讨厌的涂尔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十二辑第180~197页©SSAP,2020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学理论——评孙中兴《令我讨厌的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胡炼刚摘要:孙中兴的《令我讨厌的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2008)主要是通过回归原典,透过比较细致的讨论,展现出研究社会学理论的一条不同路径:注重文本和脉络分析;根据“四本主义”(版本、译本、文本、所本)和“四脉络主义”(生平脉络、思想脉络、写作脉络、出版脉络)的研究架构,孙中兴在阅读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前人没有注意的地方以及该书存在的漏洞。
这本书最出色之处是书中细致的版本分析与文本分析。
虽然“四本主义”和“四脉络主义”并不能解决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所有问题,但是凸显了“版本比较”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因为语言在转译过程中会发生意义漏失。
关键词:《社会分工论》四本主义四脉络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您以为您拿起一本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就是在读涂尔干原来写的《社会分工论》吗?(孙中兴,2008:13)*胡炼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180•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学理论学术书评作为中文世界第一部研究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社会学理论专著,孙中兴的《令我讨厌的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2008)主要是通过回归原典,透过比较细致的讨论,展现出研究社会学理论的一条不同路径。
在此,我们首先对孙中兴其人做简单介绍。
孙中兴,1957年生于台湾,祖籍河南商水,198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before1949(未出版)。
孙中兴在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理论”近三十年,其理论专长在古典社会学理论方面,目前他所出版的其他著作还有:《爱•秩序•进步:社会学之父——孔德》(1993)、《理论旅人之涂尔干〈自杀论〉之雾里学》(2009)、《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异话》(2010)和《马/恩历史唯物论的历史与误论》(2013)、《穿越时空,与孔子对话》(2017)、《〈论语〉日记》(2018)、《久等了,韦伯先生!〈儒教(与道教)〉的前世、今生与转世》(2019)等。
古典社会学理论 2 0 0 7 年秋季 授课大纲 孙中兴 第

古典社會學理論325M4210授課大綱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授課老師:孫中興教授授課時間:周二下午14:20-17:20授課地點:校總區社會系館110教室會談時間:請事先約定會談地點:臺灣大學校總區社會系大樓417室聯絡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聯絡電話:02-3366-1251傳真:02-2368-3531電子郵件信箱:catsun@.tw個人網頁〔「烘培機」〕:您應該可以找得到一、課程簡介今年因為大學部和研究所的理論都由本人授課,因此在研究所的教學上採取和去年不一樣的措施。
這門課程的整體設計是以一學年為考量的。
上學期以古典社會學理論為主,下學期則討論當代社會學理論。
教學的內容和作業是由本人的教學理念為基礎而設定的。
所以這門課一開始會先說明老師的教學理念,如此一來學生方能明瞭這門課的許多不同做法,以及我所堅持的做法和理由,以便完成教學目標。
其餘各週將分別依照出生先後順序討論Mary Wollstonecraft、Auguste Comte.、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Herbert Spencer、Vilfredo Pareto,Ferdinand Toennies、Emile Durkheim、Georg Simmel、以及Max Weber。
為什麼選定這些人,以及為什麼選定指定的教材,我都會在第一堂課中說明。
近年來古典社會學家的中文翻譯越來越多,特別是大陸的譯本,可是本課程仍然希望以英文材料為主要的閱讀材料。
平常會以電子郵件傳送上課講義,希望也能藉由多重管道的溝通,幫助同學的學習。
如果有任何學習上的困難,請和我保持聯絡。
如果您對老師不能有所信賴,希望您不要選修這門課。
二、作業規定作業的目的不是懲罰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實地運用所學。
所以本課程的設計下列的作業。
第一個作業是書目訓練:透過自選的一位社會學家,找出國內外文獻中相關的資料。
古典社会学理论17

國立臺灣大學開放式課程《古典社會學理論》第十七講韋伯(二)授課教師〆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孫中興教授教室〆校總區社會學系館110教室時間〆2014年6月17日(二)下午2點20分~5點20分【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因版權緣故,此開放式課程講義經過頁碼重新編碼及內容刪減,與上課影片所講述的頁碼和內容不盡相同,懇請了解。
《經濟與社會》基本問題是一本有系統的著作?還是拼湊的百科全書?版本問題:德文版:第一版Marianne Weber 編輯,無附錄第二版Marianne Weber 編輯,有附錄第四版Johannes Winckelmann 編輯《韋伯全集版》英譯本:1968年以前出版的部份節譯本1968年的Guenther Roth和Claus Wittich合譯英文全譯本中譯本:台灣新橋譯叢版(不完整,年代不一)大陸林榮遠從德文翻譯版(1997)大陸閻克文從英文轉譯版(2010)書名問題:《經濟與社會》(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或是《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Die Wi rtschaft und die gesellschaftlichen Ordnungen und die Mächte) (甘陽,1998:1)章節編排韋伯的原意?編者的意思?〔韋伯的書?編者的書?〕Marianne Weber的做法(第一和第二版)Johannes Winkelmann的做法(第四版)《韋伯全集》的做法第一卷第22冊第1分冊《經濟與社會。
經濟與社會秩序與權力。
遺稿。
共同體》(I/22-1 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Die Wirtschaft und die gesellschaftlichen Ordnungen und Mächte. Nachlaß.G emeinschaften)(2001)第一卷第22冊第2分冊《經濟與社會。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一节孔德的科学观一、实证主义哲学观科学研究只能以可以经验的现象为对象(即可以实证的),知识不能超出现象的范围,是相对的。
规律只是对现象间前后相续或彼此相似关系的知识。
科学不研究"形而上"的东西,追求本质或终极原因的是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任务。
"实证"被解释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相对。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科学的分类科学分为抽象科学和具体科学两类。
抽象科学是研究一定种类现象规律的科学,有五门抽象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具体科学是把抽象科学揭示的规律认识运用到局部领域,比如医学就是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具体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天文学观察物理学观察实验化学观察实验分析为先生物观察实验综合为先"社会学比任何其它科学都重要。
此外,唯有它才提供逻辑的和科学的环节,借此我们对现象的其它各种不同的观察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孔德科学观的基本点:1、科学是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对象的,是可以实证的。
2、科学是探讨现象之间经常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即现象之间的规律。
3、在每一种类的科学中,抽象科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
4、社会学是最复杂、最终要的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二节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学的对象"我所谓的社会物理学是指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本着和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同样的精神来考察社会现象。
也就是说社会现象受到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制约,揭示这些规律是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特定目标。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社会学的方法1、观察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历史文化的遗迹、风俗、仪式等)2、实验法直接实验间接实验(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偏差,由此显示社会的主要规律)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3、比较法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比较同一社会不同阶层比较4、历史法把不同社会现象依其发展秩序做纵向比较,从而发现各种因素的对立运动,发现社会现象运动的一般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社會學理論
325M4210
授課大綱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授課老師:孫中興教授
授課時間:周二下午14:20-17:20
授課地點:校總區社會系館110教室
會談時間:請事先約定
會談地點:臺灣大學校總區社會系大樓417室
聯絡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聯絡電話:02-3366-1251
傳真:02-2368-3531
電子郵件信箱:catsun@.tw
個人網頁〔「烘培機」〕:您應該可以找得到
一、課程簡介
今年因為大學部和研究所的理論都由本人授課,因此在研究所的教學上採取
和去年不一樣的措施。
這門課程的整體設計是以一學年為考量的。
上學期以古典社會學理論為主,下學期則討論當代社會學理論。
教學的內容和作業是由本人的教學理念為基礎而設定的。
所以這門課一開始會先說明老師的教學理念,如此一來學生方能明瞭這門課的許多不同做法,以及我所堅持的做法和理由,以便完成教學目標。
其餘各週將分別依照出生先後順序討論Mary Wollstonecraft、Auguste Comte.、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Herbert Spencer、Vilfredo Pareto,Ferdinand Toennies、Emile Durkheim、Georg Simmel、以及Max Weber。
為什麼選定這些人,以及為什麼選定指定的教材,我都會在第一堂課中說明。
近年來古典社會學家的中文翻譯越來越多,特別是大陸的譯本,可是本課程仍然希望以英文材料為主要的閱讀材料。
平常會以電子郵件傳送上課講義,希望也能藉由多重管道的溝通,幫助同學的學習。
如果有任何學習上的困難,請和我保持聯絡。
如果您對老師不能有所信賴,希望您不要選修這門課。
二、作業規定
作業的目的不是懲罰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實地運用所學。
所以本課程的設
計下列的作業。
第一個作業是書目訓練:透過自選的一位社會學家,找出國內外文獻中相關的資料。
學生應該學習使用電子資料庫,特別是:中華博碩士索引、中文期刊論文索引、圖書館目錄檢索JSTOR等,以及網際網路上相關的網站。
此作業不必交,自己學會用最重要,必要時我會親自抽測。
希望同學能在開學兩週內學會運用這些圖書館的資源。
第二個作業是參考書比較,同樣以一位社會學家為主題,比較各本參考書對此人的概念介紹有何異同,並查回原典,檢討可能錯誤的根源。
這個作業是讓您了解市面上現有的二手書的「真相」。
第三個作業是要撰寫讀書心得:學生應在本學期所教授的範圍中選定一本原典,簡略敘述其內容,然後再加上前個作業及上課所學到的理論或概念,加以分析評論。
另外每週課程結束之前,每位同學要提出三個書面問題,以了解同學上課的收穫和疑惑。
作業改完後都會發還給同學,所以,為了確保同學都可以拿回報告,知所改進,報告繳交日期都比較提前,以便和別的課程錯開。
學期成績以學生的表現為主,只要認真努力,不造假,都不必擔心成績。
這樣的作業當然比一次考試要重,但是各位透過這些訓練,一步一腳印,絕對可以對社會學理論及其應用有相當深入的瞭解。
如果對於課程有任何感想,希望您能告訴我,以便溝通或改善。
請記住:老師是要幫助學生的,不是要刁難學生的;學生是要來激發潛力的,不是只展現實力。
教和學是相互激盪成長的。
三、進度
本學期共上課十七周,放假兩次。
週數日期進度報告同學1
9月18日課程簡介及課業分派
2
9月25日中秋節放假一天
3
10月2日社會學理論的基本問題
4
10月9日沃斯通克拉芙特
(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
5
10月16日孔德
(Auguste Comte,1798-1857)
6
10月23日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和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7
10月30日馬克思
8
11月6日恩格斯
繳交第二次作業
9
11月13日斯賓賽(Herbert Spencer,1820-1903)
10
11月20日巴烈圖(Vilfredo Pareto)及
杜尼斯(Ferdinand Toennies)
11
11月27日涂爾幹(Emile Durkheim,1858-1917)之一
12
12月4日涂爾幹之二
13
12月11日齊美爾(Georg Simmel,1858-1918)之一
14
12月18日齊美爾之二
繳交第三次作業
15
12月25日韋伯(Max Weber,1868-1920)之一
16
1月1日開國紀念日放假
17
1月8日韋伯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