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批准H期1995-05-01 实施FI期1995-05-0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1qua1itystandardforsoi1s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术语2.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In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注:①重金属(铭主要是三价)和础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1(+)∕kg的土壤,若≤5cmo1(+)∕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种植土壤检测标准
种植土壤检测标准一、引言种植土壤检测是确保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
健康的土壤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种植土壤检测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种植土壤检测的相关标准,以供参考。
二、种植土壤检测项目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该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污染物种类、限值等方面的要求,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土壤有机质测定法:GB9834-1988。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评估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
3.土壤碳酸盐测定法:GB9835-1988。
碳酸盐是土壤酸碱度调节的重要成分,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4.土壤全钾测定法:GB9836-1988。
钾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通过测定土壤全钾含量,可以了解土壤钾素供应能力。
5.土壤酸碱度测定法:GB/T9837-1988。
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测定土壤酸碱度有助于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6.土壤盐分测定法:GB/T14684-2011。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盐分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7.土壤微量元素测定法:GB/T15555-2008。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测定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有助于评估土壤质量。
8.土壤污染物检测方法:GB6920-86、GB/T14848-93等。
针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有机物等污染物,制定了一系列检测方法,以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三、结论种植土壤检测是保障农作物质量和土壤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介绍的种植土壤检测项目和标准,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土壤检测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只有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及时了解土壤质量状况,才能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qualitystandardforsoils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术语2.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pH值自然背景<6.56.5~7.5>7.5>6.5项目镉≤0.200.300.601.0汞≤0.150.300.501.01.5砷水田≤15252030旱地≤1540302540铜农田等≤35 50100100400果园≤—150200200400铅≤35250300350500铬水田≤90 250350400旱地≤90150200250300锌≤100200250300500镍≤40405060200六六六≤0.050.501.0滴滴娣≤0.050.501.0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以不致造成作物的生育障碍、在籽粒或可食部分中的过量积累(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或影响土壤、水体等环境质量为界限。
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才开始系统研究土壤标准。
我国在近几年已开始对农药和某些重金属元素进行土壤标准的研究。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颁布日期:1995-1-1,实施日期:1995-12-1,标准类别:GB-国家标准,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号: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1 主题内容与适用于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谁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 (+)/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如下:
1. 铅:土壤中铅的污染限值为5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1.5倍。
2. 镉:土壤中镉的污染限值为2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1.5倍。
3. 汞:土壤中汞的污染限值为1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2倍。
4. 砷:土壤中砷的污染限值为2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2倍。
5. 铬:土壤中铬的污染限值为5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2倍。
6. 锌:土壤中锌的污染限值为10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2倍。
7. 铜:土壤中铜的污染限值为10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2倍。
8. 铁:土壤中铁的污染限值为100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2倍。
9. 锰:土壤中锰的污染限值为1000mg/kg,超标倍数不得超过2倍。
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15618-1995 1995-12-06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 ( 按一价离子计 ) 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 ( 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 )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 ( 蔬菜地除外 ) 。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保肥性、透水性、通气性和保水性,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标准是根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来制定的,下面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规定,我国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优质土壤、良质土壤、中质土壤、次质土壤和劣质土壤。
其中,优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于3%,良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中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2%之间,次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0.5-1%之间,劣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小于0.5%。
这些标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适宜种植作物的需求来确定的,可以作为土壤肥力评价和施肥指导的依据。
其次,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耕地土壤,我国规定了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田、果园、林地等)和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黑土等),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需要。
另外,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还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有机质的含量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砂质土壤和壤土,其有机质含量标准相对较低,而对于粘质土壤和腐殖质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标准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土壤在肥力和作物生长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土壤类型来确定相应的有机质含量标准。
总的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需求来确定的,它直接关系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对于科学施肥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和施肥指导时,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来合理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保证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需要。
土壤镉含量标准
土壤镉含量标准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土壤中的镉含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因此对土壤中的镉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对土壤中的镉含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障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规定,我国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3mg/kg,一级标准为0.6mg/kg,二级标准为1.5mg/kg。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土壤镉含量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土壤中的镉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废水、废弃物的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因此,要控制土壤中的镉含量,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减少镉的排放和输入。
其次,要加强土壤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镉污染的土壤,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植物修复、土壤修复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
对于土壤中的镉含量,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还要关注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壤中的镉污染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因此,控制土壤中的镉含量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举措。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土壤镉含量标准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同时,还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土壤镉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和推广,为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土壤中的镉含量标准是保障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加强相关工作,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土壤将更加肥沃,生态环境将更加美丽,人民健康将更加幸福。
土壤镉污染标准
土壤镉污染标准土壤镉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镉污染,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土壤镉污染标准,以便监测和控制土壤镉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镉污染标准主要包括土壤镉含量的监测标准和相应的阈值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土壤镉含量的监测标准和阈值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土壤镉含量限值,其中规定了土壤中可溶态镉含量的限值为0.3mg/kg,全量镉含量的限值为0.6mg/kg。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土壤镉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依据。
土壤镉污染标准的制定对于防治土壤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监测土壤镉含量,及时发现土壤镉污染的情况。
其次,它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土壤修复和治理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它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减少土壤镉污染的风险。
然而,当前土壤镉污染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的土壤镉污染标准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匹配,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其次,土壤镉污染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土壤镉污染的治理和修复不够重视。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镉污染标准,加强对土壤镉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的来说,土壤镉污染标准的制定是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土壤镉污染标准,加强对土壤镉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
希望各国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土壤镉污染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检测范围 mg/kg
注释
分析方法
来源
1
镉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25以上 0.005以上
土壤总镉
①、②
2
汞
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硫、硝酸锰酸钾消解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
0.004以上
1.0以上
土壤总铜
①、②
5
铅
土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4以上 0.06以上
土壤总铅
②
6
铬
土样经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后,
(1)高锰酸钾氧,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2)加氯化铵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15618-1995 1995-12-06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土壤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铜、锌、镍、铝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标准。
1.《土壤污染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是中国土壤质量的基本标准,其中包括了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要求。
根据该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限量要求,超过限量的将被视为土壤污染。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对土壤中镉、铬、铅、汞、铜、锌、镍、铝等八种重金属元素的限量标准分别作出了规定,以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
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 15608-1995)中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方法。
1.采样方法,土壤重金属检测的第一步是进行采样。
采样时应选择代表性好、污染程度高的样品点,采用不锈钢铲或塑料铲进行采样,避免使用铁铲以免造成人为污染。
2.分析方法,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检测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分析方法。
在进行分析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数据处理,对于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数据,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质量控制等,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意义。
1.保护生态环境,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会对土壤微生物、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起土壤酸化、生态毒性等问题,因此及时进行土壤重金属检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2.保护人类健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进行土壤重金属检测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
3.科学决策依据,土壤重金属检测数据是环境保护、土壤修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45项国家检测标准
土壤45项国家检测标准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土壤的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土壤质量的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了土壤的检测标准。
土壤的国家检测标准是对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性质、污染程度等进行检测和评价的依据。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了土壤中45项污染物的限量要求,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
首先,重金属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包括铅、镉、汞、铬等。
这些重金属对土壤和植物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累积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国家标准规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限量要求,以确保土壤的质量安全。
其次,有机物是另一个重要的土壤污染物,包括农药、除草剂、工业废弃物等。
这些有机物的过量使用或排放都会导致土壤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国家标准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也做出了限制,以保护土壤的生态功能。
除了重金属和有机物,放射性物质也是土壤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放射性物质的过量含量会导致土壤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国家标准对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也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除了上述三类污染物之外,国家标准还对土壤中的其他污染物做出了相应的限量要求,包括石油类、挥发性有机物、氰化物等。
这些限量要求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
综上所述,土壤的国家检测标准对于维护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和单位在进行土壤质量检测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土壤的质量安全。
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44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打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pH值自然背景<6.5 6.5~7.5 >7.5 >6.5项目镉≤0.200.300.601.0汞≤0.150.300.501.01.5砷水田≤1530252030旱地≤15302540铜农田等≤35 50100100400果园≤—150200200400铅≤35250300350500铬水田≤90 250300350400旱地≤90 150200250300锌≤100200250300500镍≤404050200六六六≤0.050.501.0滴滴娣≤0.050.501.0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是指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限制和规范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保护土壤、水源和人类健康,防止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应该符合以下标准:1. 铅(Pb):不超过35毫克/千克;2. 镉(Cd):不超过0.3毫克/千克;3. 汞(Hg):不超过0.3毫克/千克;4. 铬(Cr):不超过150毫克/千克;5. 镍(Ni):不超过60毫克/千克;6. 铜(Cu):不超过100毫克/千克;7. 锌(Zn):不超过300毫克/千克;8. 钡(Ba):不超过1000毫克/千克;9. 硒(Se):不超过1.5毫克/千克;10. 砷(As):不超过25毫克/千克。
这些标准是根据土壤环境的特点和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制定的。
重金属元素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它们具有毒性和生物积累性,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免疫和生殖系统,导致贫血、肾脏损伤、癌症等疾病。
为了保护土壤和人类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并对违反标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土壤质量符合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是保护土壤、水源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 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 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 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cmol)(按一价离 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 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 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 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 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
4
铜
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
1.0 以上
土壤总铜
①、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5 监测
5.1 采样方法: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
国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5.2 分析方法按表2执行。
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注:分析方法除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有国标外,其他项目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现暂采用下列方法:
①《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99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
②《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199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③《土壤理化分析》,197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6 标准的实施
6.1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
6.2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划分本辖区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家淇、蔡道基、夏增禄、王宏康、武玫玲、梁伟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