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课件:园林植物与大气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地球表面大气圈,能维持地球稳定的温度,减弱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下部16km对流层中的水汽、粉尘等在热量的作用下,形成风、雨、霜、雪、露、雾和冰雹等,调节地球环境的水热平衡,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工业化发展造成城市大气污染,危害人类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园林植物具有净化城市空气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城市大气环境(一)O2的生态作用大气中的氧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少部分来自于大气层的光解作用,即紫外线分解大气外层的水汽放出氧。
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物质。
种子萌发,参与氧化过程,与氧原子结合。
作用:呼吸,分解动植物残体来源:光合作用、大气层的光解作用臭氧的形成:光解作用,雷击产生植物与氧植物与动物一样呼吸消耗氧,但植物是大气中氧的主要生产者。
植物光合作用中,每呼吸44g CO2,能产生32g O2。
白天,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大20倍。
据估算,每公顷森林每日吸收1吨CO2,呼出0.73吨氧;每公顷生长良好的草坪每日可吸收0.2吨CO2,释放0.15吨O2。
如果成年人每人每天消耗0.75 kg氧,释放0.9 kg CO2,则城市每人需要10 m2森林或50 m2草坪才能满足呼吸需要。
因此植树造林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美化环境,更主要的是给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净化的空气环境。
(二)CO2的生态作用CO2与植物植物在光能作用下,同化CO2与水,制造出有机物。
在高产植物中,生物产量的90—95%是取自空气中的CO2,仅有5—10%是来自土壤。
因此, CO2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各种植物利用CO2的效率不同,C3植物(水稻、小麦、大豆等)对CO2的利用效率低于C4植物(甘蔗、玉米、高粱等)。
空气中CO2浓度虽为0.032%,但仍是高产作物的限制因素。
这是因为CO2进入叶绿体内的速度慢,效率低。
在强光照下,作物生长盛期,CO2不足是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能直接增加作物产量。
园林植物与大气2
——透风系数<0.3,疏透度<20%。
——大部分风从林带上越过,动能消耗少。 ——背风面近林缘平静弱风区,距15倍树高处风达 80%,20倍树高处风速>100%,20-30倍处高风 速区。 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0—15倍(相对风速80%)
紧密结构
疏透结构:
结构:由主要树、辅佐树种或灌木组成的3层 或2层林冠。
一、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适度的风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因素 适度的风可以保持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 适度的风促进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温,提 高植物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效率。 风有助于花粉或种子扩散 风能保持植物群落内,枝叶间适宜的相对湿度, 抑制病虫害发生。
风播 松 杉 榆 槭 杨 柳 桦
二、吸收有害气体
1、园林植物吸收有害气体途径
以气态的形式在植物本身的气体交换过程中通过
叶片上的气孔等进入植物体;
以液态的形式进入,即大气中的污染物遇到水分
或叶面上的湿气后溶解再以渗透等形式被叶片、
枝条等吸收。
植物类型
常绿针叶种
植物吸收SO2能力比较
植物名称
华山松 云 杉 侧 柏 构 树 合 欢 黄 杨
透风系数>0.6,疏透度>60%。
一部分从下层通过,一部分从林带上面绕行。 下层风速有时比旷野还大。 最小弱风区出现在背风面3—5倍树高处。防风 效能不强。
通风结构
总的来说: 防风林带的结构以稀疏结构为最佳
林带上下均匀,能使大部分气流穿过,使气流 的能量大量消耗掉。 过密和过稀时,气流受到阻力小,防风效能 低。
126.3
0
1.0 0.5
小片树林
零星树木 小片树林
园林生态学--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22
对SO2 敏感的植物:落叶松、向日葵、梨、雪松、 苹果、复叶槭等。
对SO2 抗性强的植物:大叶黄杨、夹竹桃、女贞、 臭桐、凤仙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金盏菊、 石竹、青蒿等。
较强者: 温州蜜柑、广玉兰、香樟、棕榈、海桐、 蚊母、珊瑚树、龙柏、罗汉松、梧桐、石榴、白 蜡、泡桐、白杨、八仙花、美人蕉、蜀葵。
23
(2) HF 当植物吸进HF后,常在叶片尖端和 边缘积累,到足够浓度时,使叶肉细胞产生质 壁分离而死亡。故它引起的伤斑大多是在 叶尖、叶缘,少脉间。其伤斑成环带分布,然 后逐渐向内扩展,颜色呈暗红色。严重时叶 片枯焦脱落。
42
上层配以稀疏的乔木, 下层主要为低矮的小灌 木,如瓜子黄杨、金叶 女贞等密植的形式形成 模纹花境开敞的空间。 模纹花境式为小灌木密 集组成.由于大多数机动 车排气管高度为30~40。 m,尾气由此高度排出 并向周围扩散。 模纹花境式绿化较低矮, 故其污染物很快地扩散, 进人灌木林中的污染气 体较少。这类绿化景观 效果较好,但群落自身 的生态功能较为低下。
包括雨、雪、雹、雾各种形式。
我国酸雨灾害特点:南方比北方严重;冬春季 比秋夏季严重;逐年加重。
10
11
被酸雨灼烧后的树枝
12
13
酸雨对雕塑的影响
14
15
江苏省13个省辖城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对比图
16
四、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1、风与湍流
水平方向: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 送方向;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 散稀释速度。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五、减噪效应
(一)噪声及园林植物减噪原理
(二)影响园林植物减噪的因素
(三)提高园林植物减噪效应的途径
六、园林植物增加负离子效应(P174)
(一)负离子的概念 (二)负离子的作用 空气负离子有哪些作用呢? (三)园林植物增加负离子的效应
增加空气负离子的途径?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负离子
七、园林植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四、减菌效应:
(一)减菌效应的含义
减菌效应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1、园林植物的滞尘效应(灰尘中含细菌)
2、园林植物能分泌杀菌素
(二)减菌植物的分类:
1、对杆菌和球菌的杀菌力均极强的园林植物; 2、对两菌种的杀菌力均较强或对其中一个菌 种的杀菌力强而对另一个菌种的杀菌力中 等的园林植物; 3、对球菌和杆菌的杀菌力中等的园林植物; 4、对球菌和杆菌的杀菌力均弱的园林植物;
3、影响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抗性的因素 (P164)
取决于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叶片、气孔、 叶附属物、内部组织 污染状态下的代谢能力有关。正常情况下抗性强的植物, 代谢能力弱。污染情况下,相反
(二)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
植物监测优点:P167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一、维持碳氧平衡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二)影响植物吸收污染物的因素 1、植物种类 2、叶片年龄 3、生长季节 4、外界环境因素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三、滞尘效应
(一)滞尘效应的概念及原理 原理:1、园林植物覆盖 2、降低风速 3、叶片上有茸毛 草莓 :叶片大,椭圆形,三出复叶,叶色浓绿, 厚而有光泽,中脉、侧脉凹陷。锯齿边缘有茸毛。 叶表面有稀疏茸毛,叶背面茸毛多,叶缘外卷。叶 柄直立、粗壮,密生茸毛。
第四章大气与园林植物PPT课件
➢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光能
CO2+H20
CH2O+O2 叶绿素
➢ CO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温度。
14
(3)N2的生态作用
➢ N是构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最基本成分。
植物N来源:硝态氮、氨态氮
——生物固氮、雷电、火山爆发、生物分解等自 然途径
——工业固氮:
15
生态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氮过多,大量氮沉积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
工业生产(46)和交通运输(51),汽车尾气 是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 ➢ 危害: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危害不大,但当它转 化为二氧化氮时就具有和二氧化硫相似的腐蚀与 生理刺激作用。
7
碳氧化物:
➢ 主要成分:CO和CO2在自然情况下浓度很小,
在污染地区浓度可高达数倍。
➢ 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所致。 ➢ 危害: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化强200倍。
21
硫酸烟雾也称为伦敦烟雾,因为其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它主要是由于燃煤 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 气污染现象。 从化学上看是还原型烟雾, 这种污染一般发生在冬季、气温低、湿度高和日光弱的天气条件下。 硫酸烟雾形成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氧化反应主要靠雾滴中锰、 铁、氨的催化氧化过程。
➢ 气溶胶:粒径<1um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当 其悬浮在气体中时。——烟
➢ 雾:粒径1~100um的液滴
➢ 霾:
10
➢颗粒状污染物在空中散射和吸收阳光,使能见 度降低,夏季达1/3,冬季达2/3;并使地面 的阳光辐射减少,城市接受的阳光辐射平均少于 农村15-20%。 ➢ 粉尘颗粒是水分和有毒气体凝结的核心,形成城 市雾,影响呼吸,引发加剧支气管和肺部疾病。 ➢ 飘尘表面带有致癌性很强的化合物。
大气与园林植物精品PPT课件
第三节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一、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溶解
在叶汁液中,通过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 产生毒害,故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叶 片。 ➢ 不同的污染物对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差异。
20
如:
臭氧(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主要破 坏栅栏组织细胞壁和表皮细胞,使叶片 失绿,叶表出现褐色、红棕色或白色斑 点。
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第二节 城市中的大气 第三节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第四节 风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第五节 酸雨 第六节 温室效应
1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大气指从地球表面到高空1100km范围的空气 层。大气层中空气密度是不均匀的,越住高走, 空气越稀薄。
氮、氟化氢、硫化氢等。
2、颗粒污染物:如灰尘、烟雾、煤尘、金
属粉尘等。
4
❖总悬浮颗粒物:粒径0.005—100um的颗 粒
➢ 降尘:粒径10~100um的颗粒 粉尘 ➢ 飘尘:粒径1~10um的颗粒 ➢ 气溶胶:粒径<1um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当
其悬浮在气体中时。 ➢ 烟雾:粒径1~100um的液滴
❖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 大气后其性质的状态没发生变化。如:降尘、飘尘、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 一次污染物间发生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与 原污染性质不同的污染物。
➢ 如硫酸烟雾(烟尘、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蒸气 ➢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13
三、污染物种类: 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状污染物
14
(一)颗粒状污染物:降尘、飘尘和烟、雾
大气与园林植物ppt课件
园林植物添加氧气作用
• 植物光协作用,固定CO2,释放O2 • 落叶阔叶林:固定CO2 14 t,释放O2 10 t / hm2年 • 常绿阔叶林:固定CO2 29 t,释放O2 22 t / hm2年 • 针叶林:固定CO2 22 t,释放O2 16 t / hm2年 • 人呼吸量:耗氧气 0.75 kg,排CO2气 0.9 kg • 每人平均需求:150 – 200 m2的叶面积 • 大量植树,添加氧气,提高空气质量。
• 早期运用生物监测法 • 监测指示植物——种植污染敏感植物 • 污染区植物调查——调查受损情况,比较 • 地衣苔藓监测——地衣苔藓,高度敏感 • 如今运用仪器自动监测 • 日常监测、重点监测、污染区监测 • 联网监测、分散监测、来源监测、滞留监测。
安康学院
园林植物降尘作用
• 降低风速,吸滞粉尘 • 密林降尘效果明显,疏林较差 • 林带降尘效果明显,单株降尘效果差 • 迎风面降尘效果好,背风面效果差 • 阔叶林降尘效果好,针叶林效果差 • 叶外表多茸毛、分泌油脂、粘液吸滞粉尘 • 疏密适当,高矮搭配,阔叶为主,茸毛脂液。
安康学院
污染物的变化
• 工业革命前: • 自然污染、生活污染,冰川时代,火山作用 • 工业革命后: •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碳排放 • 二氧化硫的酸雨效应,粉尘、逆温、脱硫煤炭 • 石油制品的光化学效应,光化学合成物,绿能 • 氟化物的臭氧层效应,臭氧空洞,紫外线 • 核微粒的辐射效应,生物变异,空城,死地。
安康学院
园林植物的抗性规范
• 三级规范制度: • 抗性弱——易受污染损伤,受害后难以恢复 • 抗性中等——可以接受一定污染损伤,恢复慢 • 抗性强——只受细微损伤,污染停顿后易恢复 • 常见园林植物抗性表 • 抗二氧化硫SO2、抗氯气Cl2、抗氟化氢气HF • 抗臭氧O3。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1章 园林植物与环境
在春节开花的牡丹 通过光周期诱导
四、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3)光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光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光谱 成分对植物形态建成和生理生化作用有不 同的生态效应。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 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的辐射线。太阳辐射 光谱中,能被植物叶片吸收、具有生理活 性的光,是波长在400-700nm之间的可见 光,这也是植物所能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的主要光谱区间,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四、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虞美人的花(开花需要 大量水分)
四、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2)水分与植物的分布 水 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密切关 系。地球上由于水分分布 的不均匀,表现出各种各 样的植被类型,从全球角 度来说,水分分布以拉丁 美洲最多,欧亚次之,非 洲最少;我国降雨量的分 布是则南多北少,东多西 少,植被类型也随之变化。 比如我国东部和南部主要 为森林分布区,而西北部 主要为草地和荒漠区。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自然环境由大到小分可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 区域环境、生境、小环境和体内环境等。
① 宇宙环境 宇宙环境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 宇宙空间,也称为星际环境。宇宙环境对地球环 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 地球环境 地球环境又称全球环境,主要是以 生物圈为中心,包括与之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共5个圈层。
几种不同的生态因子
三 生态因子的分类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1)按性质分为
▪ 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 雷电等
▪ 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 质及土壤生物等
▪ 地形因子:如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 的走向与坡度等
▪ 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 各种相互作用
第7章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ppt课件
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它是指地 球表面到高空1100或1400千米范围内的空气层。
在地面以上12千米范围内的空气层,其重量 约占总空气重量的95%左右,这一层温度上冷下 热,产生活跃的空气对流,形成风、云、雨、雪、 雾等各种天气现象。这地空气层称为对流层,对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等具有深刻的影响。 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对流层范围内。
ppt精选版
1
第一节 空气成分及其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空气的成分非常复杂,在标准状态下,按 体积计算,氮约占78%,氧约占21%,氩、氦、 氖、氢、氪、氙、氨、甲烷、臭氧、氧化氮等 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2%左右。这些 气体中以氧和二氧化碳对生物影响最大。
ppt精选版
2
第一节 空气成分及其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必须指出, 风速与污染浓度的关系是比 较复杂的, 如其它条件相同, 一般呈反比关系。 但如果风速剧增, 在烟囱的下风方向近地面层 反而会出现较高的污染浓度。这是因为烟囱下 风方向近地面空气污染浓度不仅与风速有关, 也与烟囱的有效高度有关。
烟囱的有效高度:烟囱的实体高度与烟气 高度之和, 也就是烟流中心线完全变成水平时 的高度。
有机化合物 甲醛,有机酸,焦油,有机卤化物,酮
等
ppt精选版
14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植物
二、大气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 风和湍流的影响 风对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有显著的输送、
冲淡、稀释和扩散作用。 城市中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都出现在风
速小的时候, 一般在风速2m/s或3 m/s时。
ppt精选版
15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植物
ppt精选版
28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植物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五章-第七章
(a) 实际分布 (b) 大区块的样区,结果呈现是clumped (c)小区块的样区,结果呈现的是random
第二节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一、种内关系: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 个体间的关系
1、密度效应(种内竞争):密度增加所引起邻接个 体间的相互作用,竞争光、水、营养物质等资源。
2、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 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黑胡桃树对其他植物的抑制作用。
烟、雾和粉尘等 2.气态污染物 A、硫氧化物:SO2、SO3造成酸雨危害 B、氮氧化物:NxOy C、碳氢化物:烃类化合物,汽车尾气 D、碳氧化物:CO、CO2造成温室效应
一、大气污染物进入植物的途径
1.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溶解在叶汁液中,通 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产生危害。
2.固体颗粒物落在植物叶片上,堵塞气孔, 妨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四、植物监测
植物监测:利用一些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 植物来监测大气中有毒气体的种类与浓度。 如地衣和苔藓
(一)指示植物发出的污染“信号” 1. 受污染症状,伤斑。 2. 生理代谢异常,叶绿素含量减少,降低光
合速率,气孔失能。 3. 植物成分异化,某些成分含量发生变化
(二)利用植物进行监测的方法
1.利用植物可见症状进行监测: ⑴在污染源周围栽种植物
(5)土壤矿质元素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6)土壤有机质 腐殖质与非腐殖质 有机质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氮源,活化土壤
微生物,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土壤 肥力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 土壤生物与植物
1 土壤微生物 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 藻类、原生动物。
细菌最多、 作用: 微生物残体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参与土壤有机物的腐殖化和矿质化作用 固氮和共生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构成腐生食物链的营养级 某些细菌、真菌是森林病害的病原 2 土壤动物 3 植物根系
园林生态学 第六章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二、城市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适度的风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因素
保持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促进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提高植物对养份和水分的 吸收效率。 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帮助花粉和种子的扩散
2、风对植物的危害
风能传播一些病原菌,造成植物受害。 风速过大会对植物的形态、发育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 响,同时会导致茎叶枯损等 形态:树干偏冠、树木矮化、长势衰弱、等。 机械损伤:枝折叶损、树干断裂、拨根等。 复合伤害:其它环境因子与强风重叠,造成复合伤害, 例如干热风与沙尘暴。
在污染物的影响下,植物能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特性。 • 影响因素: 取决于叶片的形态结构以及叶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 植物类型: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针叶树; 植物生长发育阶段:与植物和大气污染物种类有关;
2、影响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危害程度的外在因素
剂量与临界剂量: 污染物类型、浓度、持续时间 同一种污染物: 浓度越大,使园林植物受害的时间越短。 -急性伤害 - 慢性伤害
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
一、大气组分及其生态作用 1、大气组分 组分
恒定部分 氧气20.95%、氮气78.08% 稀有气体
可变部分
不定部分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0.02-0.04%
尘埃等一些杂质或大气污染 物
2、大气的生态作用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氮气
二、大气污染及形成原因 1、概念:
•
• •
四、减菌效应
• 空气中的尘埃是细菌等的生活载体,园林植物的 滞尘效应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总量; • 许多园林植物分泌的杀菌素,能有效地杀灭细菌、 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园林生态学---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破 坏 臭 氧 层
到达地面 的太阳紫 外线增多
直接危害 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 和农林牧渔 业造成破坏
参与国际协作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 (一)大气的上界: • 通常有两种划定方法
• 1、根据大气中出现的极光划定大气上界1200km • 把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的密度来划定2000-3000km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三、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从叶片进入植物体内, 所以植物受害症状首先在叶片表现。 • 植物受害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浓度” • 大气污染对树木的危害,可分为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和不可见危害 • SO2危害: • 来源:自然界;人类的生产活动;居民生 活用煤燃烧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 SO2的临界浓度为0.3微克/克,新枝与幼叶 所受的伤害比老叶轻,产生的烟斑也较少, 症状是叶脉间出现褐色斑点,颜色逐渐加 深、脱落;受害部分与健康组织间界限明 显 • 针叶树首先在两年以上的老针叶上出现褐 色条斑或叶色变浅、叶尖变黄逐渐向叶基 部扩散最后脱落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 Cl2和HCl的来源:常见于污染源附近,局 部地区性污染 • Cl2和HCl的临界浓度为0.03微克/克,阔叶 树受害后,叶面出现褐色斑块,叶缘卷缩, 大多出现在生理活动旺盛的叶片,枝顶端 的新叶很少受害。受害部分与健康组织间 界限不明显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 1对流 减
层特 点高 1012km
②对流运动显著、厚度 不均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层热量源于地面上冷下热 不稳定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 象复杂
①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 2平流 迅速上升
层特 点层 顶: 5055km
②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 行 ③22~27千米高度处有臭氧层—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b、氟化氢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最高容许:0.003mol/L,毒性比SO2大30~300倍
坏死斑与健康组织间界限明显,有一深褐色波纹形线带
4、其它常见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a、臭氧对植物的危害 最高容许:0.05mol/L.叶出现褐色、红棕色或白色等 较细斑点,后加重。
第六单元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第一节 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一、大气组成
思考:大气组成部分及各自的生态作用?
恒定成分:N2、O2、稀有气体;含量几乎不变 可变成分:CO2、水蒸气;含量随季节、气象的变化及人类 活动等因素而变化 不定成分: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等大气污染物
二、大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 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形成有自然原因和 人为原因。
二、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一)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
气并对环境和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b、氯气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叶脉失绿变黄,叶缘现褐色坏死斑 针叶树:叶色褪绿变浅,叶顶端现黄色或棕褐色伤斑,
症状向基部扩展,后叶枯萎脱落 阔叶树:症最重视枝下部老叶及发育完全、生理活动
旺盛的功能叶。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3mol/L
3、氟化氢的来源及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a、氟化氢的来源 :冶金工业的电解铝、炼钢,化学工业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二、吸收有害气体
(一)园林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机理及途径 吸收机理: 两个途径:1、气态形式进入 2、液态形式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 害
监测植物(monitoring plant)
SO2:雪松、马尾松、水杉、枫杨、银杏、苔藓和地衣等; HF:银杏、雪松、葡萄、核桃、悬铃木、桂花、地衣等; Cl2: 石楠、核桃、悬铃木、桃、葡萄、凤仙花等; HCl: 落叶松、李、槭等; O3:马尾松、女贞、梓树、皂荚、丁香、葡萄、牵牛花等。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 害
2.1.1污染源类型
点源: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如多数工业污
染源。
面源: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如居民的炉灶,排污
的农田等。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害 2.1.2 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
自然污染源:指来自火山爆发、尘暴等,(量少); 人为污染源:来自人为活动的污染,(量大).
化作用
1. 滞尘效应(dust detaining effect )
1 覆盖地表,减少灰尘、尘绝二次扬尘。 2 降低风速,灰尘降到叶片或地面; 3 叶表面,茸毛、油脂和汁液,吸附灰尘; 4 气孔、皮孔,吸收重金属的粉尘等。
如:刺楸14.23g/m2; 榆树12.37g/m2
第3节 植 物 对 大 气 污 染 的 净 化 作 用
间 发生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与原污染性质不同的污染物。
➢ Examples: 如硫酸烟雾(烟尘、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蒸 气)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4.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 害
主要污染物(pollutants)
a) 粉尘:碳粒、飞尘、碳酸钙(ф>10μm为降尘,ф<
3.2 吸收有害气体 Absorb harmful gas
排毒原理:氧化还原为无毒物质;经根系排出体外;积 累于某一器官,最终化害为利。
效果举例:
北京草坪:2737kgSO2/hm2a、544kgCl2/hm2a。
抗S能力排序:
国槐、银杏、臭椿>毛白杨、垂柳、油松>华山松、加杨
第3节 植 物 对 大 气 污 染 的 净 化 作 用
第3节 植 物 对 大 气 污 染 的 净 化 作 用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Purification effects to air pollution
A. 减少粉尘; B. 降低有毒气体浓度; C. 杀菌作用; D. 减弱噪声; E. 增加负离子效应; F. 吸收CO2、释放O2。
第3节 植 物 对 大 气 污 染 的 净
3. 减菌效应 Reduce bacteria effect
1 滞尘效应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总量; 2 分泌的杀菌素,如酒精、有机酸和萜类等能 有
效地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如:香樟、柏树、桉树、松树、夹竹桃等。
效果: 草坪688个/m3<百货商店400万个/m3
第3节 植 物 对 大 气 污 染 的 净
10μm为飞尘,)
b) 硫化物:SO2、SO3、HS; c) 氮化物:NO、N2O 、NO2、 NH3; d) 氧化物:CO、H2O2、O3; e) 卤化物:Cl2、HF、HCl f) 有机物:碳化氢、甲醛、有机酸、焦油、醚、酮甲苯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 害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 害
; (3)HF ---0.003 mol/L 褐 色 斑 ; (4)NxO—2-3 mol/L气 污 染 及 其
危害
2.3 植物的抗性及监测作用
(1)园林植物的抗性(Resistance)
植物能吸收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后,能进行解 毒,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Generally,
常绿阔叶树 > 落叶阔叶树 > 针叶树
15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害
(2)植物监测(plant monitoring) 利用对环境中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 害气体的浓度和各类,并指示环境污染程度。 监测植物(monitoring plant):用于监测空气污染的植 物,也称指示植物(indicator plant)
园林植物与大气
Plant and air
0-1100(或1400)km
0-10km(对流层)-------- 95%
5散逸层>800km 4暖层85-800km 3中间层55-85km 2平流层10-55km 1对流层0-10km
各种大气现象(风云雨雪雾等)均在此层发生, 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深刻影响。
5.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 ➢光照状况:光照增加危害程度; ➢湿度状况:湿度增加危害程度; ➢风速状况:风大减少污染; ➢地形状况:河谷大于平原。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 害
2.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危害
污染物超过临界剂量(critical dosage),造 成可见、不可见危害。
(1)SO2 ---破坏光合,褪绿斑; (2)Cl2---急性危害,0.03mol/L ,褐色斑
固定源:指污染物从固定地点排出,如钢铁厂、 水泥厂等。 流动源:主要指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不容忽视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害
3. 污染物分类(pollutants)
❖ 一次污染物:直接排出,性质状态没发生变化。如:降尘、飘尘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
第1节 大 气 成 分 及 其 生 态 作 用
1.1大气成分:
N2………………………78.03% O2………………………20.99% CO2………………………0.03% H2、CH4、Ar……………0.94%
第1节 大 气 成 分 及 其 生 态 作 用
1.2 各气体成分的生态作用
N2 ——合成植物蛋白质,经固氮后NH3或
NH4+ 、 NO2— 或NO3—;来源于大气固氮、生 物固氮、生物分解和工业固氮;
O2 ——植物呼吸作用、臭氧层的保护作用; CO2——合成碳水化合物、温室效应。
第2节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危害
2.1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大气中原有成分大量增加,或增添了 新的成分,而对人类健康或动植物生长发 育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