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亚低温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亚低温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脑外伤病人护理中实施亚低温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一年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重症脑外伤病人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并按照抽签法将所有病人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和实验组病人分别接受一般护理和亚低温护理,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前的神经功能评分(NHISS)比较不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病人护理后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结论:亚低温护理干预改善重症脑外伤病人的神经功能,并且对于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该方法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亚低温护理;重症脑外伤;临床护理重症颅脑外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头部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损伤所造成的一种与运动障碍,脑组织缺氧,颅内血肿为临床表现症状的疾病[1]。
患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残疾或者死亡。
目前临床对于重症颅脑外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2]。
但是由于患者的神经元受到损伤,因此对患者来讲,护理才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验证亚低温护理在该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0例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涉及的50例病人均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1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结束。
利用抽签法将所有5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病人25例。
实验组病人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平均值为(49.5±5.1)岁;对照组病人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平均值为(50.8±6.5)岁。
将实验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较小,不存在临床比较价值和对比意义(P>0.05)。
亚低温治疗在重症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在重症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应用及护理目的就亚低温治疗在重症重型颅脑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月~2017年5月以来36例重型颅脑术后患者对其进行亚低温治疗。
术后6~8小时及早实施,维持体温在32℃~35℃,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
结果36例重型颅脑术后患者在上述精心护理后,显效33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亚低温治疗有效地控制重型颅脑术后患者的体温,降低颅内压。
越早实施亚低温治疗,对脑保护作用越明显,疗效越好,亚低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也对重症监护发起了更多挑战,需要我们全位方的护理。
标签: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术后;冰毯;体温;护理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多种病理机制保护颅脑创伤后的神经功能[1],对颅脑损伤及颅脑手术后脑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2-3]。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亚低温治疗已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手术后患者。
可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含氧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重症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脑水肿在术后极易发生,及早实施亚低温治疗非常有必要。
就本科室36例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评估重型颅脑术后患者GCS≤8分,头颅CT可见明显的脑水肿,占位效应式中线结构有移位,短时间内不能苏醒且脑水肿有进展加重的可能。
1.2 亚低温治疗开展亚低温治疗在术后6~8小时尽早开展,制定好亚低温流程并实施。
首先要制定亚低温治疗的目标体温(32~35℃),2小时内选择无创-低温治疗仪(冰毯)将体温降到目标温度,实施亚低温诱导,越快越好,尽快达到目标体温,我们选用鼻腔温度、直肠温度。
计划亚低温治疗维持时间,48~72小时,或个体化。
在治疗过程严格遵医嘱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镇静镇痛,首剂予负荷量。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亚低温脑保护疗法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8.15%、34.57%,病死率分别为16.05%、24.69%,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使脑组织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具有显著降低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1991年,朱诚、江基尧等在国际上首先证实30 ℃~34 ℃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有显著保护作用[1]。
90年代以来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发现,33 ℃~35 ℃的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2]。
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的神经外科已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常规[3]。
2007年1月~2011年10月,筆者所在医院开展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除不采用亚低温治疗措施外,其余治疗措施与治疗组相同。
所有患者均为伤后24 h以内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伴颅内高压。
患者均经CT确诊,并排除其他脏器损伤引起的严重休克、缺氧或窒息;排除孕妇、14岁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年人。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 方法治疗组患者急诊入院或手术后立即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对头颈部及全身进行有效降温,一般使用0.5~1 h后肛温即可降到35 ℃以下。
根据肛温自动调节亚低温治疗,以维持肛温在33 ℃~35 ℃。
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冬眠合剂(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卡肌宁200~400 mg+生理盐水500 ml),用微量泵静脉维持,或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度冷丁50 mg肌注。
亚低温技术在急性重症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亚低温技术在急性重症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刘海波【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对46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对照组,于发病第24小时、3天、5天、7天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同时记录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及临床疗效。
生存患者于发病1个月测定神经功能。
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生存患者在发病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亚低温组患者血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亚低温组脑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
结论:亚低温治疗技术对急性重症脑损伤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并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亚低温;重症脑损伤急性重症脑损伤在神经科学以及危重病医学领域较为多见,其主要病因为急性脑血管病、重度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代谢障碍性脑病等,此类患者往往发病急剧,病情进展迅速,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治疗较为棘手,发病后在短时间内死亡率较高。
现今,亚低温技术作为减轻缺血损伤的新手段刚刚开始在颅脑外伤、脑梗死、肝性脑病、心肺复苏术后、围产期窒息、心肌梗死等多个方面得到应用。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 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
当脑组织损伤时,许多物质释放入脑脊液,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而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此物质可以作为脑组织损害后的标志物。
我们研究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期间对前述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例,通过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进行评价,证实了亚低温治疗技术对重症脑损伤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并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及分组入选标准:选自我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收治的41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于发病24小时以内入院,经颅脑CT或MRI证实,年龄<80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troke Scale, CSS)>30分,对于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予以剔除,其中,脑出血患者6例,脑梗死患者5例,重度脑外伤患者12例,心肺脑复苏后患者8例,代谢障碍性脑病患者10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5±12.6岁,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亚低温治疗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亚低温治疗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亚低温方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GCS评分及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93.3%,对照组存活率为86.7%。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应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意识状态,重视护理细节,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比较常见且最为严重的一种外伤病症,死亡率较高。
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中枢性高热状态,患者体温将迅速升高至39℃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亚低温治疗可直接、有效的降低脑部代谢率和耗氧量,保护脑部组织避免进一步损伤,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急救意义[1]。
但是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生存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
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43.22±4.37)岁。
观察组:男7例,女8例,年龄24-60岁,平均(41.64±3.09)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临床中均给予利尿、脱水、止血、抗炎、护脑等常规方式治疗。
同时采用亚低温方案治疗,术后即进行全身降温处理,主要措施有头戴冰帽,同时给予冬眠合剂(5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2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g哌替啶)静脉滴注。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探究亚低温护理措施,以了解其应用在重症颅脑外伤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以参照组(n=24)和实验组(n=25)区分4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昏迷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GCS评分和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亚体温护理对于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昏迷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逐步恢复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亚低温护理;护理价值颅脑外伤在发生后患者多会出现颅内压升高、昏迷、恶心呕吐等表现,导致其脑组织在此影响下,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因此会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生理功能障碍等情况[1]。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病死率可有效降低,但是术后若护理不当,容易影响预后效果,导致继发性颅脑损伤的发生。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展开研究,以分析亚低温护理对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数及时间:49例,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抽选样本: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做随机处理后分为两组。
参照组24例,男女患者比14:10,平均年龄(51.2±6.8)岁;实验组25例,男女患者比13:12,平均年龄(52.5±6.3)岁。
样本资料经组间对比后差值不大,P>0.05。
纳入标准:①经各项检查后确诊为重症颅脑外伤;②患者家属知情研究内容,同意患者参与;③病历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③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1.2 方法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①及时脱水处理以维持颅内压。
②做好排痰护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11]及时予以氧气吸入。
③遵医嘱予以相关药物,并严格核对患者信息,避免用药差错。
④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避免压疮。
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冬眠治疗,对比两组的。
结果观察组疗效更好,治疗后活动能力更好,生活质量更高,P<0.05。
结论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评价亚低温疗法,又称为亚冬眠疗法,是一种通过降低体温来减轻脑部损伤、降低机体代谢率和耗氧量的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多数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在33℃的温度下能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对于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减轻作用。
相比之下,深低温通常仅应用于特殊病例,如主动脉狭窄或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疾病。
然而,深低温治疗与亚低温相比,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且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也更为显著。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亚低温治疗成为更常用的治疗方法[1-2]。
本文将探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两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损伤原因别±s,岁)(例,%)±s,kg)间(±s,h)交通事故(例,%)高空坠落(例,%)其他(例,%)男女对照组541.45±0.9325(50.00)25(50.00)72.16±1.23.33±0.8718(36.00)17(34.00)15(30.00)观察组541.48±0.9226(52.00)24(48.00)72.30±1.363.29±0.8819(38.00)18(36.00)13(26.00)t /x21.562.040.0401.5561.7541.5121.7001.449P0.275.841.8410.4500.541.066.062.067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冬眠治疗。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对策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亚低温干预在颅脑损伤重型对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重型颅脑损伤干预的62位对象开展探讨,其入院时间均在2020.02-2022.01间。
采取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分于两组别中,前者(对照,一般式治护,n=31),后者(观察,亚低温治护,n=31)。
对择取对象干预性及陪同人员认可性展开比照。
结果:一般或者亚低温干预下,观察组干预效果较好、陪同人员认可程度较高(P<0.05)。
结论:在颅脑损伤重型中采取亚低温治护效果确切,应用合宜且受到多数患者陪同人员信赖。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护理对策;护理效果在颅脑外伤中重型颅脑损伤较常见且具高致残、预后差等特性,对患者生活与生命均有严重影响及威胁。
而在此范畴相关学者分析中,亚低温干预对患者颅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利于其恢复[1-3],本文予以研讨。
选取于本院行重型颅脑损伤干预的62位对象(入院时间:2020.02-2022.01)开展探讨,将其分于两组并开展一般式或者亚低温治护及干预性、陪同人员认可性比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20.02-2022.01间在本院行重型颅脑损伤干预的62位对象开展探讨,将其分于对照观察两组别(人数31)中。
前者性别(男/女)数据如下:61.29%,38.71%(19位/12位);年龄(均值/范畴)数据:(41.9±16.7)岁、22到59岁。
后者相应数值为58.06%,41.94%(18位/13位);(41.2±16.5)岁、22到58岁。
择取车祸、打击伤、坠落伤对象信息对照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观察两组人员均基于病症表现予以相应治疗,前者行利尿、抗炎等干预并予以病情、指标监测,日常指导等。
后者采用冰帽、冰毯、相关仪器开展亚低温干预,具体护理如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且不宜过高,以安静、空气清新、通风良好等为原则优化室内环境并注重消毒工作,规避感染、不良事件情况。
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常规组42例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3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2℃~35℃亚低温治疗,3月后对两组的病死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测。
结果常规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14.3%,亚低温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2.3%,常规组生活自理10例,比例为23.8%,亚低温组22例,为51.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140/90mmhg。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3例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
亚低温治疗组gcs平均5.56分,常规组5.62分,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按重型颅脑损伤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
而亚低温治疗组43例行气管切开,同时采用降温毯+冬眠肌松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冬眠肌松合剂成分:500ml生理盐水+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卡肌宁200~400mg),使直肠温度降至32℃~35℃,持续时间为2~7天,当颅内压降至正常24h,停止亚低温治疗。
复温采用自然复温的方法,先停降温毯,再停肌松冬眠合剂,最后停用呼吸机,大约每4h复温1℃,在10~20h将肛温恢复至36.3℃~37.2℃左右。
1.3监测项目所有患者均为伤后24h内入院,均行颅脑ct检查,根据颅内情况直接进入icu病房或者手术后进入icu病房,进行床旁24h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颅内压等变化,定时检查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1.4统计学分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测按bar-thel指数评分法,>75生活自理或轻度致残,50~75中度致残,<45重度致残。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2.1预后比较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对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预后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死亡率(2.3%)低于常规组(14.3%),而恢复良好率(51.2%)显著高于常规组(23.8%)(p<0.05),见表1。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许丹【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3(039)003【总页数】3页(P167-169)【作者】许丹【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发病率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达30% ~50%,一直是危重症医学(ICU)所面临的重大难题[1]。
亚低温是目前唯一在临床研究中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治疗措施[2],许多有条件的医院都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措施之一,可以预见其在脑复苏治疗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这一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亚低温脑保护的主要机理低温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2~35℃)、中度低温(28~32℃)、重度低温(17~27℃)、超重度低温(2~16℃)。
人体体温低于28℃将带来感染机会增加,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液凝滞等并发症。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我国学者江基尧教授为代表的研究者定义28~35℃轻中度低温为亚低温,并发现亚低温范围对实验性缺血和实验性颅脑外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3],随后亚低温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
亚低温治疗对脑保护的机理十分复杂,可以影响脑损伤的多种因素。
目前认为亚低温的脑保护治疗效果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1 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破坏是导致患者脑水肿和颅高压的最重要病理基础,也是导致颅脑创伤患者死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发现36℃常温组脑缺血动物大脑半球血脑屏障明显破坏,30~33℃低温治疗的血脑屏障则完全正常[4]。
亚低温能抑制介导血管收缩的强效因子白三烯B4的生成有关,避免了由于内皮细胞收缩与内皮间隙增加而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减轻脑水肿的发生,降低颅内压。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目的探索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①亚低温组59例,均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32℃~35℃,维持3~8d;②常温组53例,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
分别于入院后第1d 及第8d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疗效评估,6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估。
结果入院第1d,两组GCS评分结果(P>0.05),第8d亚低温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GOS标准随访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伤后24h内接受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标签:亚低温疗法;颅脑损伤;预后P>0.05△u=3.85P<0.05表2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GOS 评分结果比较n(%)注:u=3.96 P<0.05△u=2.02P<0.053 讨论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但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脑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及继发性损害。
由于颅脑损伤的程度是客观的,唯一能人为控制的是外伤后造成的继发性损伤[2]。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均报道[3,4]颅脑损伤急性期发热的患者预后较差。
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颅脑损伤后5~7d内的发热症状,具有重要意义[5]。
近几年来,亚低温(32℃~34℃)在治疗脑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6],亚低温技术具有显著地脑保护作用[7]。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可促进GCS5-7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其预后[8],本组病例探讨表明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6个月GOS评估恢复良好率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植物生存及死亡率比较,则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这表明亚低温治疗可帮助患者安全渡过脑水肿期,并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大大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亡率和致残率,为治疗脑损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实验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
目前普遍认为亚低温治疗方法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本院收集了96例采用亚低温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3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0.62±9.8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6例,钝器伤12例,交通伤68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04±1.82)分;96例患者都沒有严重的合并伤,病理类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60例,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3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
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之后,根据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颅脑损伤程度、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96例患者入院时全部进行CT颅脑扫描,根据颅脑损伤的程度判断是手术治疗还是直接接受亚低温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以及营养脑细胞等脑保护,且进行血压调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针对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呼吸机支持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亚低温治疗。
采用医用自动调温电泳毯,给予持续静脉滴注冬眠合剂(100 mg氯丙嗪+100 mg异丙嗪+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使直肠温度于4~12 h内降至35℃以下,并且将其维持在33~34℃。
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肯定吗-
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肯定吗?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将轻低温与中度低温应用到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伤治疗中,在该阶段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00多例重型颅脑伤患者接受了亚低温治疗,临床显示亚低温治疗确实产生了疗效,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引发凝血系统以及心脏出现并发症。
但是上述的临床案例只能作为个案研究,并未展开科学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脑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直到80年代,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亚低温治疗确实会起到治疗保护脑损伤患者的作用,该结果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更深入的探究,发现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低温治疗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死残率。
这些研究都肯定了亚低温的治疗效果,很多医院已经将亚低温治疗法作为一项常规方法,在重型颅脑伤患者治疗中进行了大范围应用。
亚低温治疗主要分为四个标准,一是轻度,温度在33℃—35℃;二是中度,温度在28℃—32℃;三是深度,温度17℃—27℃;四是超深温,温度在16℃以下,其中临床应用中大多选择轻度与中度,其治疗效果最好且无明显副作用。
国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临床大规模展开亚低温治疗法应用,延续至今,仍采用32℃—35℃低温治疗法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
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很多医护从业者对于亚低温治疗法的疗效产生了怀疑,从而引起了临床医学对亚低温法展开更系统与更科学的探究,欧美、日本等医疗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将重型颅脑损伤并且伴有炉内高压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其中一组选择亚低温治疗,而另一组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展开治疗,对照结果显示,采取亚低温治疗患者其受伤后颅内高压明显低于正常治疗患者;而且采取亚低温治疗手段治疗的患者生存率要明显高于正常治疗患者。
此外,其它国家后续也展开了诸多此类的对照实验研究,都清晰的显示了亚低温治疗确实有积极作用,很多医院对于已经手术一年的患者进行回访,发现其恢复良好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体温治疗患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
挑战:如何提高 亚低温治疗的效 果和患者生存率
挑战:如何降低 亚低温治疗过程 中的并发症和风 险
机遇:新技术和 新设备的应用, 如人工智能、机 器人等
机遇:多学科合 作,提高亚低温 治疗护理的效果 和效率
汇报人: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实施方法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效果评估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方法和技 巧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 患者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效果和评 价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安全性和 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可以 降低颅脑损伤患 者的死亡率和残 疾率
温度控制:保持亚 低温状态,避免过 低或过高
生命体征监测:密 切关注患者的心率、 血压、呼吸等生命 体征
并发症预防:注意 预防感染、深静脉 血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培训:加 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亚低温治疗护 理技能
患者家属沟通:及 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解释亚低温治疗的 目的和注意事项
护理记录:详细 记录患者的亚低 温治疗护理过程, 以便于后续评估 和改进。
技能水平
建立人才激励 机制:鼓励护 理人员积极参 与亚低温治疗 护理的研究和
实践
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引进 国外先进的亚 低温治疗护理
理念和技术
推动护理学科 发展:加强护 理学科建设, 提高护理学科 的地位和影响
力
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亚低温治疗护理技术的未来发展 趋势和前景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
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亚低温治疗:通 过降低体温,减 少脑部代谢,减 轻脑损伤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间80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颅内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20例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患者,12例恢复良好,9例中残,8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1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研究组治疗后第1、3、5、7天颅内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采取亚低温脑保护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标签:亚低温,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伴随各种意外的逐渐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发生颅脑损伤的几率呈逐渐增长趋势[1]。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比较常见,对人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死亡率十分高。
基层医院由于医疗设备、条件,治疗技术等较落后,治愈率不高。
通常传统的治疗常为开颅手术,内容包括吸氧、脱水、减压、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减少并发症[2]。
近几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主要采取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该疗法已被临床医师常规使用,效果得到肯定。
现报道我院对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
患者均是受伤后一天内入院,G lasgow 昏迷评分(GCS)评分小于8分。
两组患者均行头颅MRI、CT检查[3],排除心肺功能严重不全、低血压、胸腹脏器严重损伤、严重并发感染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8.7±6.5)岁,GCS评分(6.2±1.6)分,其中21例脑挫裂伤者,9例硬膜外血肿者,4例硬膜下血肿者,6例颅内血肿者;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39.8±6.4)岁,GCS评分(6.1±1.3)分,其中20例脑挫裂伤者,8例硬膜外血肿者,5例硬膜下血肿者,7例颅内血肿者。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辅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颅内压。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d、7d颅内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d、7d颅内压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期亚低温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具有在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亚低温;去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颅内压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ypothermia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admitted from March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6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decompression of the deosteotomy,and the patients in the group were assisted with sub-hypothermia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fore,after the treatment 3D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7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71.7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52.17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3D and 7D intracranial press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ecrease of3D and 7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fter treatment wa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long-term hypothermia combined with decompression of deosteotom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It can reduce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rapidly and effectively,and has the value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Low temperature;Decompression of bone flap;Heavy craniocerebral injury;Clinical efficacy;Intracranial pressure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分析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保护。
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57.14%,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下降,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4 h及治疗3天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脑出血与脑水肿,从而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使用。
标签:亚低温脑保护;颅脑损伤;应用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ild hypothermia brain prot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s 56 cas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contained 28 cases.both groups were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ed the local mild hypothermia protection.Results The good recover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57.14%)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42.86%)(P<0.05).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both groups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ing a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i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Mild hypothermia brain prot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an reduce cerebral hemorrhage,cerebral edema and worthy of clinical use.【Key words】Mild hypothermia brain protection;Craniocerebral injury;Application effect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方法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针对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措施,同时研究组患者给予亚低温脑保护7 d,对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及颅内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开始下降,同时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4 h及治疗3 d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脑保护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颅内高压及改善预后。
关键词亚低温脑保护;颅脑损伤;颅内压;预后创伤性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具有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及较高致残、致死率等临床特征,脑挫裂伤、脑疝形成以及持续性颅内高压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大部分患者会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本科在2010年3月~2014年3月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脑保护,观察其颅内压改善及预后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取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为外界创伤所致,且均在伤后12 h内送至本院;③入院均行颅脑CT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④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4~8分。
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患者。
12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研究组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0.0±11.7)岁,损伤类型:弥漫性脑损伤21例、广泛性脑挫裂伤15例、外伤致颅内血肿24例。
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二 、 果 结
两组疗 效 比较见表 1 。两组病死 率与恢 复 良好 率 比较 ,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 P< .5 。
、
资,年龄 8~ 5岁 ,平 均年龄 . 6 6
(65 .) , 3 .±5 岁 均为伤后 2 5 4h内人 院。外伤类型 : 通事 故 交 伤7 2例 , 摔伤 8例 , 打击伤 1 , 2例 坠落伤 4例 。 损伤类型 : 弥 漫性 轴索损伤 8例 , 单纯硬膜 外血肿 l , 2例 硬膜 下血肿 2 3 例 , 内血肿 2 脑 4例 , 室 内出血 5例 , 脑 单纯 广泛 脑挫 伤 1 l 例, 脑干挫伤 7 , 例 复合血肿 6例。随机将 9 例 患者分 为亚 6 低温冬眠治疗组( 治疗组 ,8 ) 4 例 和对照组( 8 ) 人院后立 4例 。
DO :03 6/m .i n17 -9 420 . .3 I1.70c a .s.6 34 0 . 90 0 1 js 0 5
分组治疗 , 析其诊治结果 , 分 旨在 探 讨 亚 低 温 冬 眠 疗 法 对 重 度 颅 脑 损 伤患 者 的治 疗效 果 。
一
5 统计学方法 : . 数据采用 S S 0 P S1 . 5统计软件处理 , 计量 资料以均数 4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 检验 , - P<
意 义 , 有 可 比性 。 具
度颅脑外伤的救治。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下列效能 : 有效降
低脑组织耗氧量 、 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 保护血脑屏障 、 减轻 脑 水肿 、 抑制 内源性 毒素对脑细胞 的损害作 用 , 同时还可 以
减 少 钙 离 子 内 流 、 少 脑 组 织 结 构 蛋 白破 坏 、 进 脑 细 胞 结 减 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
发表时间:2016-04-12T11:17:19.4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苗雪松陈勇
[导读]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467000
摘要:目的:评价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之内予以亚低温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脑保护作用
重症颅脑损伤多数为外界因素造成的危重疾病[1],该疾病患者常因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严重的脑水肿,随病情恶化,最终导致脑疝的发生,其病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本文为了评价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66:54,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
120例患者均经过我院的相关检查和临床医生确诊,均符合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
对照组:男:女=34:26;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年龄(45.28±5.73)岁;损伤原因:33例交通事故致伤,15例高处坠落致伤,2例跌伤,10例其他损伤。
观察组:男:女=32:28;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43.75±5.58)岁;损伤原因:30例交通事故致伤,17例高处坠落致伤,4例跌伤,9例其他损伤。
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损伤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如及时予以患者吸氧,必要时开放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予以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行有效止血,清除颅内血肿;常规保护脏器,予以营养支持治疗;预防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之内予以亚低温治疗。
采用冰毯及冰帽等亚低温治疗仪进行缓慢降温,同时予以镇痛及镇静治疗,8小时内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3.00℃~34.00℃,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心电、血压、呼吸、脉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亚低温治疗一般持续3-6天,患者颅内压降到正常范围24小时后,停止亚低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脑水肿明显的患者可延长至7天。
最后采用自然复温法缓慢恢复患者体温,将其直肠温度恢复至36.50℃~37.50℃。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统计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的颅内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优良率。
1.3.2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个月之后应用按照GOS预后评分标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具体如下:
治疗优良: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运动。
中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可以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重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
植物生存:患者为持续性昏迷状态。
死亡:患者失去生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为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软件SPSS18.0版进行t检验;治疗优良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软件SPSS18.0版进行卡方检验。
如果存在p<0.05,则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治疗优良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表2、表3所示: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具有较高死亡率,目前,亚低温疗法有降低脑组织耗氧、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脑细胞等作用[3],可帮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度过脑水肿高峰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致死的发生。
亚低温疗法可通过多条作用机制来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因而其治疗效果明显。
亚低温疗法可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乳酸在脑组织中的蓄积。
临床研究表明[4],30℃低温能恢复葡萄糖在局部脑组织中的利用率,从而使脑组织ATP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同时31℃一35℃低温能明确促进脑缺血后脑组织pH值恢复到正常范围,提示低温可减轻缺血后脑组织酸中毒程度。
亚低温治疗可以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亚低温能有效地抑制脑缺血后谷氨酸、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产生和释放,并能显著减少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的含量及钙离子内流,从而有效地保护脑组织神经元[5]。
亚低温能有效地减少脑组织自由基与脂类氧化的联锁反应[6],减轻脑神经元结构的破坏,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功能。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明显更低,治疗优良率明显更高。
由此说明,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张锦钊,叶劲,吴志林等.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4):56-57.
[2]张义娟,张晶惠,刘丹丹等.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40-2042.
[3]王运,孙荣青.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1-2.
[4]王凯,肖玉强,付立旗等.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5-16.
[5]刘海波,尹永杰.亚低温技术在急性重症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12):1052-1054.
[6]任宏远,张郁,侯军华等.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13):3039-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