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人思维导图1(专题复习上页)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2b94151852458fb770b5688.png)
应当怎样正确处理?
小结:这些现象体现了我们的心理特点:既有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内心世界开始闭锁。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
3.展示书本上的练习题2,
分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生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其中卵巢和睾丸是生殖器官中最重要的结构。但我们知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布的时候,都知道用树叶、兽皮包住露在体外的生殖器官,为此,生殖系统又是一个隐秘的器官。
学习活动5:问题:生殖过程
1.播放视频:排卵、受精、怀孕、胚胎发育的过程。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人类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
2、人体的生理活动如何进行,以及人体有关系统基本的解剖结是什么样的?
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一:人类的由来(5课时)
专题二:人体的生理活动(26课时)
专题三: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课时)
其中,专题三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人的由来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能概述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5、了解青春期的特点。
6、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再一类是“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即可在教学中应用也可鼓励学生阅读,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思维导图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6801494941ea76e58fa04e0.png)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8章人体的营养思维图导航 考点全解读考点一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能源物质 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 无机盐: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维生素:不构成细胞,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考点二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变量是唾液,设计了有唾液和没有唾液(等量清水)这一对对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肝脏:位于消化道外,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消化腺胰腺:位于消化道外,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1)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的结构与小肠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长(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表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酶(胃液)酶(胰液、肠液)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2)营养物质的吸收(只有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20aab3f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6.png)
生物圈中的人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每周三课时,课内30课时,课外4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由七章组成,这七章可以分为三个专题。
专题一第一章人的由来。
这一章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的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专题二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
这部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专题三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这一章重在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结构和生理活动基础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的引言引用了郭沫若先生《女神》中赞美地球的诗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教材在各章节的引言中都注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学习。
这样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1-思维导图-主题4.2生物圈中的人-师-呼吸
![1-思维导图-主题4.2生物圈中的人-师-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1d4f6e6b9e314332396893d9.png)
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呼吸的过程
呼吸道 肺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的功能
1.保证气体畅通 2.对空气的处理:温暖、湿润、清洁
肺和外界的气体交换
原理
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吸气 气体交换过程
呼气
探究:如何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原理
扩散——气体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
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氧气从红细胞扩散到组织细胞
气体交换过程
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扩散到红细胞及血浆中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来自原理扩散——气体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
区域转移
气体交换过程
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肺泡数量多,表面积大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了解生物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了解生物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3aa06680eb6294dd886cdb.png)
重点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相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互关系 噬菌体与
实例 蚂蚁群体 细菌
竞争关系 捕食关系 共生关系
杂草与 水稻
猎豹与 真菌与藻类的共 羚羊 生体——地衣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①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重点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的主 要非生物因素
常见实例
温度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海 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
水分 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而晚 光
上觅食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生物部分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 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
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重点 1.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关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绿色植物
草→兔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植食动物
→ 狐→ 狼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小型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大型肉食动物
典型例题
例• 3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 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 分是 甲 。戊所代表的生物成分属于 分解者 。
生物圈中的人思维导图2(专题复习 下页)
![生物圈中的人思维导图2(专题复习 下页)](https://img.taocdn.com/s3/m/6e2a2f29b90d6c85ec3ac651.png)
全身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肺部毛细血管
肺泡
含 丰富,颜色 的 血
含 丰富,颜色 的 血
循环
循环
管壁 弹性 血流速度 管壁 弹性 血流速度 红细胞 通过
血液包括 和 ,
血细胞包括 , ,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思维导图
大量输血以输 为原则
系统 和 共同调节 眼
大脑 角膜 晶状体 玻璃体 膜
视神经传导 结构 有 细胞 视觉形成 光线 耳 耳蜗 听小骨 外耳道 听神经传导
听觉的形成 声波
神经系统和 神经系统 组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基本结构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垂体分泌 幼年分泌不足患 幼年分泌过多患 甲状腺分泌 幼年分泌不足患
组成基本单位
复杂反射 简单反射如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c2af6f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b.png)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章内容是《标准》中二级主题“人事生物圈中的一员”的主要部分。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空间、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人才得以生存、生产和生活。
与此同时,人类的这些活动也对环境产生影响,有些影响已经涉及整个生物圈。
人在生物圈中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本章作为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收尾之章,就是要明确的向学生传递这些信息,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认识。
本章先后安排了“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两个专题。
专题一通过“森林的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对比,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事实,让学生认同人类活动可以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而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充分理解人与生物圈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意识的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专题二通过常见生物用品的制作原料与最终来源调查,明确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制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并认同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的家园。
单元重点: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单元难点: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2.通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3.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最终来源来调查和生物圈价值的讨论等活动,说明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定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初中生物《人的由来》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人的由来》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22743f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a.png)
级
人的由来
所需时
6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期内容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不是单纯的 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人体的 内容放在生物圈或周围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或人类 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一章是生物圈中人的由来,包括作为物种 的由来和作为个体的由来,前者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后者即人的生 殖。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和制定计划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 与环境的关系,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培养学 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在正文或练习中,还安排了不少与此 有关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包括通过网络媒体收 集信息。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 我校采取分组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全班分成 8 个合作学习小组,给小 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活动 1: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和根本性区别
这个活动由第 1、2、3 小组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再次阅读 教材和教师下发的补充材料,解答补充材料提出的问题,组织好语言, 5 分钟后向全班说明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和根本性区别。展示时声 音响亮,自信大方。 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教师要强 调:直立行走是人与猿的根本性区别;凡是能直立行走的猿,都属于 人类。 活动 2: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这个活动由第 4、5、6 小组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再次阅读教 材和教师下发的材料,说明科学家对“露西”是否能够直立行走的争 议,特别是最新的研究进展。5 分钟后向全班说明这个争议和新进展。 教师需要强调:能直立行走的猿就是人;“露西”是能直立行走的猿; 因此,“露西”就属于人。“露西”是最早的人类祖先之一。教师不能 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应当适当补充一些关于“三段论”的常识,要求 学生平时多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活动 3: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变得强大的原因 。这个活动由第 7、8 小 组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再次阅读教材和教师下发的材料,说 一说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变得强大的原因。组织好语言,5 分钟要后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e29e32227916888486d762.png)
5、人类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 B ) A.子宫和阴囊 B.卵巢和睾丸 C.输卵管和输精管 D.卵巢和精囊腺 6、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B ) A.子宫 B.输卵管 C.阴道 D.卵巢 7、胚胎的发育场所是( C ) A.胎盘 B.羊水 C.子宫 D.脐带 8、人体胚胎发育时间是( A ) A.40周 B.10周 C.30周 D.20周 9、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胎盘的主要作用是( A.胎儿连接母体的器官 B.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C.胎儿的器官 D.母体的器官
1、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C )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A.①⑧⑥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2、下列哪种食物中含糖较高 ( D ) A.鸡蛋 B.豆腐 C.肥肉 D.馒头 3、患佝偻病的儿童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 A )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铁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2、吸收的概念: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 消化道壁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知识点七: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合理营养
油脂类 奶制品 鱼、肉、蛋类 蔬菜瓜果
五谷杂粮 平衡膳食宝塔
二、合理膳食:
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 膳食,比例合适、搭配合理。
三、良好的饮食习惯:
1、一 日三餐,按时进餐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3、早、中、晚的能量比为3:4:3
胃
小肠
甘油、脂 氨基酸 肪酸 胃液、肠 肠液、胆 液、胰液 汁、胰液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小肠黏膜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绒毛, 可增大吸收面积。 小肠内的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 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 物质的吸收。
初一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初一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f7dce2ccaaedd3382c4d34f.png)
初一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第一章人类的由来第一章人精华识记一、人类的起源与发展1.人类的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是人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现代类人猿有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3.直立行走是人与类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人的生殖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是受精的场所,女性结扎的部位。
3.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4.胎盘: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
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是运输物质的通道。
5.人的生殖过程: 卵巢→卵细胞 分裂分化 38周266天男性生殖系统(正面) 女性生殖系统(正面) 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示意图→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睾丸→精子三、青春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1.身体的变化:(1)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女孩身高突增年龄比男孩早;(2)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这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此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心理的变化: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精华识记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 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盐、维生素。
2.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维生素也是有机物,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能量。
3.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谷类和薯类食物);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的重要原料(瘦肉、鱼、奶、蛋和豆类)。
5.水是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占体重60-70%)6.无机盐与维生素缺乏症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猪肝)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水果)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海产品、豆制品、肉类)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促进钙和磷的吸收7.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海藻和粗粮中,能促进胃肠蠕动与排便。
初中七、八年级生物思维导图大全21张
![初中七、八年级生物思维导图大全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04e89579ccbff121dd3683ae.png)
专题一科学探究1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2专题三、生物与环境12环境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依赖、影响、适应影响影响包括包括包括注意: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注意:探究酸雨的危害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包括阳光水空气(CO2O2)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包括包括是是是包括包括被吃被分解被吃被吃食物链形成食物链形成产生需要需要需要需要生态平衡蕴含产生被分解生物圈最大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自我调节能力有限33茎根发育结构功能芽的结构芽的发育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形成层年轮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结构功能根尖以上部位根尖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伸长最快的地方,也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水分和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51623、810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外界环境外界环境11专题六114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分类16173181921。
七年级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2ad578d3b3567ec112d8abc.png)
⑦上腔静脉
⑤主动脉
(最粗的血管)
第 11 页 共 26 页
⑨肺静脉 ③右心室
⑥肺动脉 ①左心房
④右心室 ⑧下腔静脉
②左心室
(壁最厚)
心脏结构图 (一)心脏位置: 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二)心脏结构: 心脏四腔 上下相通, 左右不通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左心室的壁最厚 (体 循环路径比肺循环长) 。 (三) 心脏相连血管与血流方向: 1.静脉连心房,动脉连心室 。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即: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心脏右边:流静脉血) ;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心脏左边:流动脉血) 2. 房室瓣 、动脉瓣 保证了血液能按方向流动。(四肢静脉有 静脉瓣,三者都可 防止血液倒流)。 (四)心脏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故称输送血液的“泵” 。
男性生殖系统(正面)
女性生殖系统(正面)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 卵巢 (产生卵细胞、
分泌雌性激素 )。
2.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是 受精 的场所,女性结扎的部位。
3.子宫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示意图
4.胎盘: 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是运输物质的通道。
(3) 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绒毛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 吸收 营养物质。
第 6 页 共 26 页
三、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 全面 而平衡 的营养。 2.平衡膳食:按“ 平衡膳食宝塔 ”均衡饮食, 合理配餐,五谷杂粮类(最多) ,油脂类(最 少);早、中、晚餐能量各占 3 :4 : 3 ,按时 进餐。青少年要多补充蛋白质类食物。 3.食品安全:购买食品时注意是否有“ QS”质量安全标志;买肉时要看是否有“检疫合格” 印章; 4.绿色食品: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 无污染、安全、优质 的食品,分 A 级和 AA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