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
(完整word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完整word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9a33ea3b4daa58da1114a09.png)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
一般分为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建筑的主要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物。
该建筑物的特点是,施工速度快,利于冬期施工,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减少了物料损耗。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依靠节点和拼缝将结构连接成整体并同时满足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稳固性、刚性、延性要求。
连接构造采用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灌浆套简连接、搭接连接和焊接连接3种。
配套构件如门窗、有水房间的整体性技术和安装装饰的一次性完成技术等也属于该类建筑的技术特点。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意义:1、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确保了构件质量和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
由于实现了构件生产T厂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处于可控状态;建造阶段消耗建筑材料和电力较少。
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幅度减少。
3、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构件生产和现场建造在两地同步进行,建造、装修和设备安装一次完成,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大大缩短了-T-期,能够适应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4、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现代建筑产业减少了施工现场临时工的用工数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变为产业工人,助推城镇化发展。
5、减少施工事故。
与传统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建造周期短、工序少、现场工人需求量小,可进一步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
6、施工受气象因素影响小,产业化建造方式大部分构配件在工厂生产,现场基本为装配作业,且施工工期短。
受降雨、大风、冰雪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优点:1、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由于构建只在现场进行组装、现浇部分节点,现场的湿作业大幅减少。
高层建筑地上结构混凝土最低要求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层建筑地上结构混凝土最低要求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a2aa4b3fd0a79563c1e72f4.png)
高层建筑地上结构混凝土最低要求一.地上混凝土结构概述地上混凝土结构内部主要是碳化引起钢筋锈蚀的一般环境(Ⅰ类环境,无冻融、氯化物和其他化学腐蚀),住宅内部的卫生间和厨房应按干湿交替环境(环境作用等级Ⅰ—C)考虑。
地上混凝土结构外部构件暴露于大气环境中,严寒和寒冷地区面临冻融循环作用(环境作用等级Ⅱ—D),酸雨区的建筑物还面临酸雨腐蚀(pH≥4.5 环境作用等级ⅤD;pH<4.5 环境作用等级Ⅴ—E),据车行道较近的建筑物面临除冰盐轻度盐雾作用(环境作用等级Ⅳ—C)。
二.标准规范对地上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最低要求标准规范对高层建筑地上结构混凝土的最低要求表项目条件要求标准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孰料用量不宜小于240kg。
耐久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比,应在正式施工前的混凝土试配工作中,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的测定,并通过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后确定(附录A )。
重要的工程应在现场进行模拟构件的试浇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对其中截面最小尺寸大于300 mm 的构件,还宜测定混凝土的绝热或半绝热温升和自由收缩值。
如无条件进行混凝土的开裂性能试验,为限制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可通过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控制,要求 12 小时抗压强度不大于8 N/mm2或24 小时不大于 12 N/mm2,当抗裂要求较高时,宜分别不高于6 N/mm2或10 N/mm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严寒寒冷地区冻融环境,环境作用等级Ⅱ—D的混凝土结构件应采用引气混凝土,含气量和气泡间隔系数应符合该规范附录C;冻融环境,引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 a35,水胶比不大于0.50。
设计使用年限50年,高度饱水构件,抗冻耐久性指数不小于70%(严寒)/60(寒冷)/50%(微冻)。
高度饱水构件,气泡间隔系数250微米。
酸雨pH≥4.5,环境作用等级V—D。
设计使用年限50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5,水胶比不大于0.40。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https://img.taocdn.com/s3/m/14ffd4c8a8956bec0975e394.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1999]308 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
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 55 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 610081;/)。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完整word版)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解读(精)
![(完整word版)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解读(精)](https://img.taocdn.com/s3/m/fa4045a3b14e852459fb570c.png)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解读一、新规范简单介绍本规范共分10章、6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主要脉络与上一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没有太大区别。
二、新规范适用范围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配套使用,GB50300为基础标准,各类验收规范均在本标准的框架下制定;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同样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GB50204为验收标准,仅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结果进行验收和评定,而GB50666为结构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国家标准,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前提。
且本次修订更进一步弱化了GB50204关于施工方面的内容,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按照GB50666实施。
三、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与GB50204-2002(2011版相比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与GB50300-2013的修订相符,GB50300-2013关于验收的相关规定上改动量较大;2、与相关规范进行协调,删除了部分施工过程控制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3、增加了认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放大规定;4、加强了对工具式模板及高大模板的验收要求5、删除了模板拆除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6、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全封闭防水性能的验收规定;8、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9、完善了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规定;10、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实体检验要求;1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中增加了回弹-取芯法。
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分为几级
![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分为几级](https://img.taocdn.com/s3/m/297928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a.png)
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分为几级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评估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通常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以便设计师和工程师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中能够针对不同的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抵抗能力。
在我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主要分为4级,即A、B、C、D级。
这几个等级的划分是根据结构的用途、高度、重要性以及地震烈度等因素来确定的。
•A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地震震害要求严格的建筑,如医院、紧急指挥中心等。
该等级要求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能够在中强地震作用下保持结构完整性,保证人员撤离和紧急救援的安全。
•B级抗震等级:适用于要求一般抗震性能的建筑,如商业综合体、学校等。
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对人员和财产安全有一定的保障。
•C级抗震等级:适用于对抗震性能要求较低的建筑,如一般住宅、普通工厂等。
结构在轻微地震作用下不会出现倒塌或严重受损,确保人员基本安全和财产不受较大损失。
•D级抗震等级:适用于抗震要求很低的建筑,如农田基建、一般临时建筑等。
该等级的结构主要考虑使用寿命和经济性,对地震烈度影响不大,但仍需要保证结构的基本稳定性。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设计者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确定所属的抗震等级,遵循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从而保障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不仅是一种设计要求,更是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5b62a1852458fb760b567a.png)
混凝土结构原理知识点汇总、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1、掌握混凝土结构种类,了解各类混凝土结构的适用范围.素混凝土结构:适用于承载力低的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一般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变形裂缝控制较高的结构。
2、混凝土构件中配置钢筋的作用:①承载力提高②受力性能得到改善③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
3、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共同工作的原因:①存在粘结力②线性膨胀系数相近③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混凝土结构的优点:①就地取材②节约钢材③耐久、耐火④可模性好⑤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混凝土结构的缺点: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③性质较脆、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1钢筋.1、热轧钢筋种类及符号:HPB300-HRB335(HRBF335)-HRB400(HRBF400)-HRB500(HRBF500)—。
2、热轧钢筋表面与强度的关系:强度越高的钢筋要求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越高,提高粘结强度的办法是将钢筋表面轧成有规律的突出花纹,也即带肋钢筋(我国为月牙纹)。
HPB300级钢筋强度低,表面做成光面即可。
3、热轧钢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理解其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取值依据。
热轧钢筋应力-应变特点: 有明显的屈服点和屈服台阶,屈服后尚有较大的强度储备。
全过程分弹性→屈服→强化→破坏四个阶段。
抗拉强度设计值依据:钢筋下屈服点强度4、衡量热轧钢筋塑性性能的两个指标:①伸长率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有明确要求。
②冷弯性能:在规定弯心直径D和冷弯角度α下冷弯后钢筋无裂纹、磷落或断裂现象。
5、常见的预应力筋:预应力钢绞线、中高强钢丝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6、中强钢丝、钢绞线的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均无明显屈服点和屈服台阶、抗拉强度高。
.7、条件屈服强度σ0.2为对应于残余应变为0。
2%的应力称为无明显屈服点的条件屈服点。
(完整word版)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完整word版)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734770581b6bd97e19ea16.png)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运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
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与施工的关系,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发展1 高性能混凝土介绍1.1 高性能混凝土含义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由美国NIST 和ACI 主办的讨论会上,高性能混凝土(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
这些性能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
即HPC 要求高强度、高流动性与优异的耐久性。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中提到: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认为:高新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和目标,是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和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还提到:处于多种劣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GB_50476-2008_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要求规范
![GB_50476-2008_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50a6b0a58fb770bf78a5576.png)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2008—11—12发布2009—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GB/T 50476—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9年5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62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476 2008,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11月12日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文)要求,由清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借鉴了现行的有关国际标准,先后完成了编写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以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8章、4个附录,主要内容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作用类别与等级的划分、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要求、有关的结构构造措施以及一般环境、冻融环境、氯化物环境和化学腐蚀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十分复杂,不仅环境作用本身多变,带有很大的不确定与不确知性,而且结构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劣化机理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
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19aff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1.png)
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是评估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耐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合理划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事件中的安全性,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
1. 抗震设计基础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设计基础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的。
根据不同的抗震设计基础,混凝土建筑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
2. 抗震等级划分根据《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等级一般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抗震等级:A级抗震等级适用于重要的公共建筑或疏散人员较为困难的建筑,如医院、学校等。
这类建筑要求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很高的耐震性能,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B级抗震等级:B级抗震等级适用于生产建筑、商业建筑等。
这类建筑在地震事件中要求有一定的抗震性能,能够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尽量减少损失。
•C级抗震等级:C级抗震等级适用于一般住宅建筑。
这类建筑要求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证居民的基本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抗震设计要求不同抗震等级的混凝土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布局合理,避免单一脆弱构件集中;•采用合适的抗震结构形式,如剪力墙、框架结构等;•采用符合要求的结构材料,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设计合理的承载能力储备,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安装适当的抗震加固设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4. 结语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抗震等级建筑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建筑设计者和施工者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提高抗震等级标准的执行力度。
(完整word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完整word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71775e37e21af45b307a8d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一般规定;3、环境保护;4、环境卫生等。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莲路5号;邮政编码:100055)。
本标准参加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北京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天津建工集团,广州建工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照源、阮景云、顾美丽、杨纯怡、李生贵、蔡崇民、张佳、边尔伦、孙维民、许月根、戴贞洁、高俊岳。
1、总则1、0、1为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施工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各类疾病的发生,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及拆除工程。
1、0、3标准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1、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一般规定2、0、1 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应与办公、生活区划分清晰,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0、2 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围挡,高度不得小于1、8米。
2、0、3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表识,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大门内应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制度牌。
2、0、4 施工现场临时用房应选址合理,并应符合安全、消防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
2、0、5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防治大气、水土、噪声污染和改善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
混凝土抗震等级怎么划分
![混凝土抗震等级怎么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dcb07b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0.png)
混凝土抗震等级划分方法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混凝土抗震等级的划分显得至关重要。
混凝土抗震等级的划分是根据混凝土的抗震能力进行评定的,主要涉及混凝土材料的抗震性能、抗震等级和抗震设计标准等方面。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一般来说,国家和地方对混凝土抗震等级的划分会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规定。
根据这些规范,混凝土抗震等级通常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A级:一般为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对地震力有很高的阻抗能力,适用于高层建筑、核电站等重要建筑。
•B级:用于产生地震作用的部位,对地震有较高的耗能和变形能力,适用于中等高度和一般建筑。
•C级:用于非承重构件,对地震有适当的耗能和变形能力,适用于低层建筑和简单结构。
抗震等级划分依据对于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因素:1.结构强度和刚度,即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的力和形变能力。
2.抗震设防烈度,即地震区域的地震烈度等级,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需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3.设计与建造的标准要求,包括建筑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各项技术标准。
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以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结构整体受力均匀,避免出现“软弱层”。
•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避免出现“脆断”现象。
•结构的连接件应具备足够的抗震性能,避免因连接件失效导致整体结构破坏。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够被充分吸收,减小地震对结构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划分是一个综合考虑材料性能、结构设计和地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合理划分抗震等级,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抵御能力,保障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bb2aac336c1eb91b375db2.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任务某二层建筑物,为现浇混凝土内框架结构(中间为框架承重,四周为墙体承重),建筑平面图如下图。
试对楼盖、楼梯和雨蓬进行设计.二、设计资料1、建设地点:烟台市区2、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石灰砂浆抹底。
3、层高:4。
5m;门:宽×高=3300mm×3000mm;纵向跨度1L=6900mm横向跨度L=7200mm;楼梯位置见图,楼梯尺寸自定。
24、墙体为370mm砖砌体。
5、建筑用途为仪器仓库;楼面活荷载为8。
0/6.0/5.0(kN/ m2).6、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梁箍筋、板中钢筋采用HRB235级钢筋。
三、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纵向布置,次梁沿横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7.2m,次梁的跨度为6。
9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
4m,l02/l01=6。
9/2。
4=2。
875〈3但是大于2,故可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400/40=60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2=6900/18~6900/12=385~575mm。
考虑到楼面活载比较大,因此截面高度取为h=550mm,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0/10=7200/15~7200/10=500~720mm,取h=650mm。
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四、计算书的计算过程1。
板的设计如附图1轴线①~②、⑤~⑥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元板;轴线②~⑤的板属于中间区格单元板。
1。
1 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水磨石面层0。
65kN/m2100mm钢筋混凝土板0。
08×25=2kN/ m220mm石灰砂浆0.02×17=0。
34 kN/ m2小计2。
99kN/m2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8。
(完整word版)新版《混凝土结构的工程施工高质量验收要求规范》(GB50204-2015)
![(完整word版)新版《混凝土结构的工程施工高质量验收要求规范》(GB50204-2015)](https://img.taocdn.com/s3/m/1fd04364a300a6c30d229f35.png)
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详细解读一、新规范内容本规范共分10章、6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主要脉络与上一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没有太大区别。
二、新规范适用范围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配套使用,GB50300为基础标准,各类验收规范均在本标准的框架下制定。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同样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GB50204为验收标准,仅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结果进行验收和评定,而GB50666为结构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国家标准,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前提。
且本次修订更进一步弱化了GB50204关于施工方面的内容,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按照GB50666实施。
三、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与GB50204-2002(2011版)相比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与GB50300-2013的修订相符,GB50300-2013关于验收的相关规定上改动量较大);2、与相关规范进行协调,删除了部分施工过程控制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3、增加了认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放大规定;4、加强了对工具式模板及高大模板的验收要求5、删除了模板拆除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 B50666-2011配套使用);6、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全封闭防水性能的验收规定;8、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9、完善了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规定;10、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实体检验要求;1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中增加了回弹-取芯法。
(完整word版)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完整word版)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b759296f5335a8103d2204f.png)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规范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通用标准,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在控制施工质量的同时,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要求。
本规范积极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10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制备与运输,现浇结构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冬期、高温与雨期施工,环境保护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送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邮箱:concode@),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榆构有限公司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沛丰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华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西卡中国集团广州市裕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袁振隆程志军王玉岭王沧州王晓锋王章夫朱万旭朱广祥李小阳李东彬李宏伟李景芳肖绪文吴月华何晓阳冷发光张元勃张同波林晓辉赵挺生赵勇姜波耿树江郭正兴郭景强龚剑蒋勤俭赖宜政路来军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叶可明杨嗣信胡德均钟波艾永祥赵玉章张良杰汪道金张琨陈浩高俊岳白生翔韩素芳徐有邻李晨光尤天直郑文忠冯健魏建东丛小密杨思忠1.0.1为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混凝土抗震等级最新
![混凝土抗震等级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776e2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d.png)
混凝土抗震等级最新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承受力学作用的能力被称为混凝土抗震等级。
不同的混凝土结构根据其设计、施工和材料的不同,其抗震性能也有所差异。
目前,国家有关混凝土抗震等级的标准和要求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以确保建筑物在遭遇地震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一、混凝土抗震等级划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地理位置,混凝土抗震等级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其中,A级代表最高的抗震等级,适用于地震风险较高的地区和重要建筑,如医院、核电站等;B级适用于中等地震风险地区,如商业综合体、学校等;C级适用于一般地区的住宅建筑;D级适用于地震风险较小的地区。
二、混凝土抗震设计要求根据混凝土抗震等级的不同,其设计要求也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基础设计:混凝土建筑的基础需要满足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要求。
2.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梁、柱、墙等承重构件需要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包括对材料、截面尺寸、配筋等方面的限制。
3.连接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需要设计合理,确保在地震作用下能够良好地传递力和变形。
三、混凝土抗震改造与维护对于现有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抗震等级不足或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抗震改造和维护。
主要措施包括加固梁柱节点、增加构件的受力能力、提高墙体抗震性能等。
此外,定期检测和维护混凝土结构的健康状况也是确保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混凝土抗震等级的提高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抗震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会不断得到增强,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以上是关于混凝土抗震等级的最新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50ba65aa8114431b90dd842.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10-2002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4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0-2002,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其中,3.1.8、3.2.1、4.1.3、4.1.4、4.2.2、4.2.3、6.1.1、9.2.1、9.5.1、10.9.3、10.9.8、11.1.2、11.1.4、11.3.1、11.3.6、11.4.12、11.7.1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2月20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
(完整word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完整word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210bec80eb6294dd886c77.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类别
名称
腐蚀机理
Ⅰ
一般环境
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腐
Ⅱ
冻融环境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
Ⅲ
海洋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腐
Ⅳ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腐
Ⅴ
化学腐蚀环境
硫酸盐化学物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
注:一般环境指无冻融、氯化物和其它化学腐蚀物质作用。
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类别
A
轻微
B
轻度
C
中度
D
严重
E
非常严重
F
极端严重
一般环境
Ⅰ—A
Ⅰ—B
Ⅰ—C
冻融环境
Ⅱ—C
Ⅱ—D
Ⅱ—E
海洋氯化物环境
Ⅲ—C
Ⅲ—D
Ⅲ—E
Ⅲ—F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Ⅳ—C
Ⅳ—D
Ⅳ—E
化学腐蚀环境
Ⅴ—C
Ⅴ—D
Ⅴ—E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100年
50年
30年
Ⅰ—A
C30
C25
C25
Ⅰ—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35
C30
C25
Ⅰ—C
C40
C35
C30
Ⅱ—C
C35、C45
C30、C45
C30、C40
Ⅱ—D
C40
C35
C35
Ⅱ—E
C45
C40
C40
Ⅲ—C、Ⅳ—C、Ⅴ—C、Ⅲ—D、Ⅳ—D
C45
C40
C40
Ⅴ—D、Ⅲ—E、Ⅳ—E
C50
C45
C45
Ⅴ—E、Ⅲ—F
C55
C50
C50
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