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提纲
教学大纲-审计学XXXX

教学大纲-审计学XXXX一、引言•课程名称:审计学XXXX•课程代码: XXXX•学时: XX学时•学分: X学分•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 XXXX专业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审计过程和管理,提高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1.审计学导论• 1.1 审计学的起源和发展• 1.2 审计学的定义和特点• 1.3 审计职业和职责2.审计法律法规• 2.1 审计法律法规的概述• 2.2 公司法对审计的要求• 2.3 证券法对审计的要求• 2.4 会计法对审计的要求3.审计内控• 3.1 内部控制概述• 3.2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3.3 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4.审计程序• 4.1 审计程序的概述• 4.2 审计准备阶段• 4.3 审计调查阶段• 4.4 审计报告阶段• 4.5 审计后续工作阶段5.审计证据• 5.1 审计证据的概述• 5.2 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运用• 5.3 审计证据的评价和判断6.审计报告• 6.1 审计报告的概述• 6.2 审计报告的组成和要求• 6.3 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 理论授课 - 案例分析 - 讨论 - 实践操作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审计学导论》•参考书:1. 《现代审计学》 2. 《审计学原理与技术》六、教学评价•平时表现: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七、教学进度安排注:以下进度安排仅供参考,具体安排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准。
课时日期教学内容1 2022/09/01 审计学导论2 2022/09/08 审计法律法规3 2022/09/15 审计内控4 2022/09/22 审计程序5 2022/09/29 审计证据6 2022/10/06 审计报告7 2022/10/13 复习与期中考试8 2022/10/20 案例分析9 2022/10/27 案例分析10 2022/11/03 案例分析11 2022/11/10 案例分析12 2022/11/17 实践操作13 2022/11/24 实践操作14 2022/12/01 实践操作15 2022/12/08 复习与期末考试八、教学资源•资源1:教学课件•资源2:案例分析资料•资源3:实践操作指导以上是《教学大纲-审计学XXXX》的详细内容,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清晰的课程框架和学习目标。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财会及相关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与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与分工本课程最好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
2、教学及考核方式(1)课前应预习,课后复习,并经常看些关于审计实务方面的信息。
(2)在教学中以全面、系统地阐述审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以符合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审计学》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会计学原理等各类专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基础知识,否则,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学习本课程,应按照专业计划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4)本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必须弄懂弄通教材以外,还必须抓紧抓好作业练习和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所学内容,掌握从事审计工作的本领。
(5)考核方式为书面闭卷考试,其中:期末占70%,平时作业占20%,课堂纪律占10%。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预计课时:4课时第一节审计的概念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第四节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介绍。
(五)本章知识点:审计的目的,特别是审计的一般目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重点和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掌握审计方法的涵义,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报告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审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审计工作规范、审计工作过程、审计工作方法及运用这些方法对各业务环节具体审计、最后形成审计报告等一系列内容。
2、素质要求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能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操作要求4、通过相关环节的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包括筹资与投资环节审计、购货与付款环节审计、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生产循环审计等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练习与课后复习、练习相结合。
1、本课程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为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自行完成课外作业。
3、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讲稿,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
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
(四)教学课时本课程总共95学时。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2、理解审计的任务3、掌握审计的本质4、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审计与经济责任关系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国外审计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审计的对象一、审计对象的含义二、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第三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二、审计的任务三、审计的作用第四节审计的本质和基本概念一、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审计标准和审计证据【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审计标准的意义、特性和运用原则2、掌握审计证据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分类3、了解审计证据的评定【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的意义二、审计标准的类型三、审计标准的特性四、审计标准的运用原则第二节审计证据的意义一、审计证据的概念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三、审计证据的作用四、审计证据的分类第三节审计证据收集和评定一、审计证据收集的工作组织方法二、审计证据收集的主要途径三、审计证据的评定第三章审计程序【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审计的基本程序;2、掌握各个审计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国家审计程序二、民间审计程序三、内部审计程序第二节鉴定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概念二、审计业务约定书内容三、审计业务约定书修改第四章审计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审计方法的演变历史2、掌握各种审计方法的概念、优缺点3、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方法概述一、账表导向审计二、制度导向审计三、风险导向审计第二节审计的常规方法一、审阅书面资料的方法1、审阅法2、核对法3、查询法4、比较法5、分析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1、监盘法2、调节法3、观察法4、鉴定法第五章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理;2、掌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意义。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 引言审计学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领域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供对审计学的全面了解,包括审计原理、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内容。
2. 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程序进行实际审计工作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审计基础知识3.1.1 审计概述3.1.2 审计流程3.1.3 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3.2 审计程序3.2.1 内部控制评价3.2.2 风险评估与应对3.2.3 证据收集和分析3.2.4 审计抽样3.2.5 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3.3 审计报告3.3.1 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3.3.2 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4. 教学方法4.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案例分析利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审计程序和报告编写的理解和掌握。
4.4 实训实习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审计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和技巧。
5. 考核方式5.1 课堂参与与讨论(10%)5.2 书面作业(30%)5.3 中期考试(30%)5.4 期末考试(30%)6. 参考教材6.1《现代审计学》(第六版),作者:刘小明6.2《审计学导论》(第三版),作者:陈建强7. 参考文献7.1 雷华英,董树文,乐际琪. 会计学与审计学大纲和理论实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年.7.2 Simnett, R., Carson, E., & Vanstraelen, A. Audit educ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challenge for us all.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10, 19(1), 25-41.8.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配合教师:XXX9.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审计概述第3-4周审计流程第5-6周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第7-8周内部控制评价第9-10周风险评估与应对第11-12周证据收集和分析第13-14周审计抽样第15-16周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第17-18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第19-20周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10.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会计理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42 实验学时: 12学分: 3适用对象:会计学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面向会计学院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以及财政金融专业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审计的概念、熟悉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审计的分类。
2、掌握抽样审计方法、熟悉不同抽样方法的应用、了解审计程序。
3、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熟悉质量控制准则、了解审计法律。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熟悉: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审计的目标和对象;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教学内容】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对象、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
2.我国审计机构、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国际审计组织、审计分类。
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目的要求】了解: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熟悉:审计方法的应用。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和核对法。
盘点法、调节法、实验鉴定法、观察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掌握:审计基本程序、包括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1.审计准备的内容、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方法、审计结束阶段内容。
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2.能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顺查法和逆查法。
第三章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目的要求】了解:政府审计机关。
熟悉:内部审计机构。
掌握:民间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审计学教学提纲

《审计学》教学提纲第一章总论本章主要讲四个问题:(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审计的概念和属性(3)审计的目标和对象(4)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其中审计的概念、职能作为基础要求掌握,审计的目标和对象与后面内容关系较为密切,要求懂得判断和运用。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审计的产生(一)维护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三)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六个阶段)(1)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2)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3)隋唐——宋日臻健全阶段(4)元、明、清停滞阶段(5)中华民国的不断演进阶段(1912——1949)(6)新中国的振兴阶段三、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自学)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一、审计的概念对概念的理解,需把握五个基本因素:主体、客体、依据、方法、性质。
[注意]审计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注意]独立并非绝对,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工作。
权威性——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由独立性决定。
三、审计的属性——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为充分体现审计的这一性质,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机构独立、经济独立、精神(人员)独立。
国外各审计组织在谈到审计性质时,也都十分强调审计的独立性。
如: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审计作为独立性的经济监督与其他专业性的经济监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第三节审计的目标和对象一、审计的目标AUDIT OBJECTIVE(以社会审计审计目标的确定为例)目标的确定受对象的制约,还主要取决于审计的性质、职能、委托者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它包括审计的总目标、审计的具体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尽管审计总目标在不同的审计阶段有不同的变化,但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始终是对被审计单位执行会计报表审计。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与方法,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学科。
它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审计的定义、分类、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的撰写等。
3、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审计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审计概论1、审计的定义、分类与特征(1)理解审计的定义,明确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掌握审计的分类方法,如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目的等进行分类。
(3)了解审计的特征,如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
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审计的特点和主要审计方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理解审计的职能,如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等。
(2)认识审计在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1、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含义、作用和内容。
(2)了解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审计职业道德(1)理解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2)熟悉审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等。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1)明确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掌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的含义和内容。
2、审计计划(1)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和编制要求。
(2)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种类和特性。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对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制度,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对象、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我国审计机构、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国际审计组织、审计分类。
重点:审计对象、职能和分类。
难点: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
第二章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审计证据涵义和作用、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证据的特点、质量和数量要求、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的种类、审计依据的特点、运用审计依据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标准产生和发展、审计标准分类和内容、审计标准的作用、我国审计标准的建立。
重点: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特点。
难点:审计依据特点。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和一般含义、审计程序规范化的作用。
审计准备的内容、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方法、审计结束阶段内容。
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重点:审计基本程序、包括的主要内容。
难点: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第四章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应用。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和核对法。
盘点法、调节法、实验鉴定法、观察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重点:顺查法和逆查法。
难点: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重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
难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内部审计特点。
重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
(完整版)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学时:36 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代码:B01000831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审计是对经济组织进行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和管理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它为真实客观的评价经济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所必需的信息进行技术支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要有充分的理解,并培养审计业务操作技能,通过课外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审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财务报表准确性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为未来成为合格的审计人员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论;2. 掌握审计的法律和伦理规范;3. 熟悉审计程序和技术;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进行审计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和同事有效地交流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审计学概述- 审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审计的目标和职责- 审计的类型和分类2. 审计法律和伦理规范- 审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审计师的道德和职业准则- 审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困境和解决方法3. 审计程序和技术- 审计计划和组织- 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 取证和调查技术-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 审计报告的编制和传达4. 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方法-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关键审计事项5. 内部审计与公共部门审计-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能- 公共部门审计的特点和要求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模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审计工作。
五、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2.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课后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价;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进行测试;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审计学原理与方法》2. 《现代审计学》3. 《审计学导论》七、扩展学习资源1. 相关学术期刊:《审计研究》、《审计学报》等;2. 专业机构和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等;3. 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edX等提供相关审计学课程的平台。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审计学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进行审计工作所需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审计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2. 掌握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审计学在企业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审计分析和判断的能力;5. 提高学生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审计学概论- 审计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审计学的发展历史2. 审计的基本程序- 审计的目的和范围- 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 审计的实务应用- 财务报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4. 审计法规和伦理规范- 审计法规的基本概念- 审计师的职业伦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审计学的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联系;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4. 讨论互动: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知识分享和思想碰撞。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作业和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4. 课程作业:布置相关课程作业,考察学生对实务操作的掌握情况。
六、教材1. 主教材:《审计学导论》;2. 参考教材:《审计理论与实务》、《现代审计学》等。
七、教学安排1. 每周两节课,每节2小时;2. 课程督导每周一次;3. 实地实习时间安排根据教学计划确定。
八、作业要求1. 完成课程作业和小组讨论任务;2. 按时上交期中、期末考试试卷。
九、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审计学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祝各位学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教学提纲第一章总论本章主要讲四个问题:(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审计的概念和属性(3)审计的目标和对象(4)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其中审计的概念、职能作为基础要求掌握,审计的目标和对象与后面内容关系较为密切,要求懂得判断和运用。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审计的产生(一)维护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三)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六个阶段)1.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2.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3.隋唐——宋日臻健全阶段4.元、明、清停滞阶段5.中华民国的不断演进阶段(1912——1949)6.新中国的振兴阶段三、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自学)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一、审计的概念对概念的理解,需把握五个基本因素:主体、客体、依据、方法、性质。
[注意]审计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审计的基本特征1.独立性——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注意]独立并非绝对,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工作。
2.权威性——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由独立性决定。
三、审计的属性——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为充分体现审计的这一性质,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机构独立、经济独立、精神(人员)独立。
国外各审计组织在谈到审计性质时,也都十分强调审计的独立性。
如: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审计作为独立性的经济监督与其他专业性的经济监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第三节审计的目标和对象一、审计的目标AUDIT OBJECTIVE(以社会审计审计目标的确定为例)目标的确定受对象的制约,还主要取决于审计的性质、职能、委托者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它包括审计的总目标、审计的具体目标。
始终是对被审计单位执行会计报表审计。
(二)、我国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这一规定恰当地强调了审计总目标是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
?为什么会计报表使用者希望注册会计师为会计报表的“三性”作出鉴证?(1)不同的利益会导致有偏见、不公证的会计报表,使用者纷纷向外部独立人员寻求鉴证。
(2)为进行投资、贷款和其他决策时,使用者希望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
(3)因为会计处理日益复杂,使用者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质量进行鉴证。
(4)远地使用者依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
[注意]在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明确: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三)审计的具体目标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集的证据。
一般来说,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以下五项认定:(1)存在或发生,(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估价与分摊(5)表达与披露以存货为例,说明管理当局会计报表认定,推论得出具体审计目标的过程(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2)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特殊会计实务等二、审计对象1.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注意]经济活动虽由各种载体显示出来,但也存在那些客观存在而由于被审计单位工作疏忽或故意隐匿而未被显示出来的,也应该是我们的审计对象。
第四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一)、审计职能的不同观点1.单职能论2.多职能论比较:单职能论只体现了对被审计人的某一职能;多职能论从审计对三方面的关系人不同职能全面阐述审计的职能。
(二)审计的基本职能: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二、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三、审计的局限性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本章介绍四个基本内容: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方法、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程序。
要求重点掌握审计的方法、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并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审计的种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一)、1.按执行主体不同:(1).政府审计(2).社会审计(3).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按执行主体与被审计单位关系不同(1)外部审计(2)内部审计(二)、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传统、常规2.财经法纪审计——专案审计……财务审计的一种特殊类型3.经济效益审计二、审计的其他分类(一)按审计的范围分类1.全面审计——全部审计2.局部审计——部分审计3.专项审计——专题审计(二)按审计实施的时期分类1、事前审计2、事中审计3、事后审计(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1.报送审计2.就地审计(四)按审计动机分类1.强制审计2.任意审计(五)按审计是否通过被审计单位分类1.预告审计2.突击审计(六)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1、账表导向审计2、系统导向审计3、风险导向审计第二节审计的方法一、审计方法的选用审计方法: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计意见和结论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审计方法的选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2.审计方法的使用要适合审计的方式3.审计方法的选用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二、审计技术方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按不同标准划分为下列几种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1)查法:(正查)(2)逆查法:(倒查)(3)比较:A审计目标不同,两种方法取得证据质量不同。
如:真实性……逆查法,完整性……顺查法B二者应结合使用C二者的范围是灵活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1)详查法:(2)抽查法:(二)证实客观实物的方法1.盘存法:2.调节法:(1)对银行存款实存数的审查,调节未达账项(2)证实财产物资账实是否相符结存日= 盘存日+ 结存日—盘存日- 结存日—盘存日数量盘点数量发出数量收入数量3.观察法:4.鉴定法:——————聘请专家协助第三节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一、审计抽样法的意义抽样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先对特定审计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在审计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统计抽样法二、属性抽样运用属性抽样的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一)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样本量(正方向)(二)确定精确度————样本量(反方向)(三)确定可靠程度————样本量(正方向)(四)确定样本量——查表(五)选择随机抽样方法1、随机数表法2、系统抽样法(间隔抽样法、等距抽样法)3、分层抽样法4、整群抽样法(六)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评价:样本差错率〈预计差错率——样本规模符合抽样要求样本差错率=预计差错率样本差错率〉预计差错率——样本规模太小,不符合要求推断:以一定的置信度确定总体的差错率不超过某个百分比。
三、变量抽样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
适用于存货、应收账款的估计。
主要有平均值估计法、差异估计法、比率估计法。
1.平均值估计法核心:以样本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2.差异估计(差额估计)——误差与帐面价值不成比例(1)比率估计法:(2)差额估计法:第四节审计程序(自学)第三章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第一节政府审计机关一、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是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二、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一)、职责(二)、权限(三)、审计监督活动的原则:合法性、独立性、强制性三、政府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1.对象决定2.地位和性质决定3.实施了对国民经济的全面经济监督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60多个国家设置政府审计机关大多数加入国际性审计组织——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ERNA TIONAL ORGANIZATION OF SOPREME AUDIT INSTITUTION——INTOSAI)1968在东京举行大会,制定了组织章程,通过了东京宣言,正式宣布“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成立。
我国在1983年正式加入。
总部在维也纳。
五、中外政府审计的类型1.议会领导制2.政府领导制——中(前面以介绍)3.财政部门领导制——瑞士4.司法体制——法5.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体制——日(会计检查院)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一、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特征(一)、内部审计机构1.部门内部审计机构2.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二)、内部审计机构的特征:服务上的内向性,审查范围的广泛性,作用的稳定性,微观监督和宏观监督的统一性。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三、国际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近十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为此,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1941年,内部审计协会在美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传统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向现代内部审计发展。
(奠基年)第三节民间审计组织一、民间审计组织和人员(一)、民间审计组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
1.会计师事务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类型:(1)部批会计师事务所(2)地方性会计师事务所(3)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4)合伙设立会计师事务所2.审计事务所(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于1988年。
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
作用:1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2 是联系政府机关和注册会计师的桥梁与纽带(三)、民间审计人员取得资格途径:考试、考核二、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和职权(一)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1.审计业务2.会计咨询业务3.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业务(二)民间审计的职权第四节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一、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指对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一)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独立原则2.客观原则3.公正原则4.廉洁原则(二)民间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守则1.业务能力的要求(4)2.技术守则(7)(三)民间审计人员对委托单位的责任1.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2.保密3.按标准收费(四)对同业的责任(4)(五)业务承担中的职业道德(7)二、民间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一)、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发展的,在审计中要注意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误与舞弊:错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无意错报或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