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最新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部分无机氮通过淋溶、径流和挥发等途径损失出生态系统 ,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影响
工业革命后氮肥的大量使用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使用氮肥, 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氮含量增加,对生 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氮循环
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密集,加速了 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对城市生态系 统产生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机制
降水
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进而形成降水(雨、雪等)返 回地面。
地下渗透
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 水。
蒸发
地表水在太阳辐射下蒸发成水 蒸气升入空中。
地表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汇入河 流、湖泊等水域。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叶片气孔将水分以水 蒸气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物质循环意义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基础,它保证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元 素的平衡和再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途径
水循环
碳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和地下渗透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了水 资源的再利用。
碳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和燃烧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 了碳元素的转化和再利用。
化会减少碳汇的容量。
04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氮是生命体基本组成元素
氮参与生态系统能Βιβλιοθήκη 流动氮是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 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对生命体的结构 和功能至关重要。
氮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影响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氮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
氮的可利用性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 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D 思考:
煤、石油等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各代表什么生物?
初级消费者、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
2.碳分别以什么形式进入、离开生物群落?
气体CO2
6
大气中的CO2
④ ⑤
①②
③
⑥
C
A
B
⑦
D
煤、石油等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③ ]_光__合___作用。 4.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靠____呼__吸___作用。 5.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③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水___。
7
大气中的CO2
④
①② ③
⑤
⑥
C
A
B
⑦
D
煤、石油等
6.⑦过程的加剧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8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14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①单向流动、不循环
①反复循环
特点 ②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低 ②具全球性(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 分割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D ) A.生态系统范围内辐射的全部太阳能 B.照到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消费者得到的全部化学能 D.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 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运动 是单向的、是不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 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 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形式 范围 特点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往复循环
方案一: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 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 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
方案二:
。
(2)甲、乙两组实验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3)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如何检测因变量?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准备落叶
埋入落叶 一段时间后,检测树叶分解情况
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实验
(1)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2)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为还原性糖(麦芽糖) ,通过碘液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 解,通过裴林试剂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练习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78张PPT)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
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 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 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 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 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 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 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 个国际大城市。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A
练习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描述的是( )A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 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 水合成糖类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并将 无机氮的化合物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到大气中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
碳的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
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 还有化能合成作
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不难看出,碳在生
(画出该生态系的结构模型)
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
蚕
粪
茎叶加工物叶Biblioteka 水稻粪粪尿
桑
塘
泥
鱼
鱼粉 猪
粪尿
粪尿
提示:将废料变原料,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利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圈中,各种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
这些物质包括水、氧气、二氧化碳、氮、磷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相互流动和转化,起到维持生命平衡和促进各种生物活动的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三个方面来探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和湿地等环节。
首先,水蒸发是水从地表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
蒸发主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体的蒸发来实现。
水蒸气在大气中上升,形成云层。
其次,降水是水从大气中以形式变为液态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雪、露、霜等降落到地表。
同时,地下水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水源之一。
降水通过渗透和下渗进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地下水通过泉眼、河流等方式重新回到地表。
湿地作为自然的水过滤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具有调节降水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二、碳循环碳循环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一,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碳循环的起点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其次,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此外,植物和动物的生死过程中也参与了碳循环。
植物的死亡会将有机物释放到土壤中,进而以土壤有机质的形式长期储存。
而动物的尸体也会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最后,碳循环的结果是将二氧化碳在大气和生物圈之间持续地转化和交换,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三、氮循环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循环过程,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氮的固氮是氮循环的起点。
固氮指的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氨或硝酸盐等无机形式的氮。
其次,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氮养分来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动物则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的有机物来获取氮养分。
同时,氮的歧化是氮循环的重要环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教案1一、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⑴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物质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⑴⑴循环过程3、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4、温室效应⑴形成原因⑴影响⑴措施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无机物形式循环,在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往复循环、反复利用范围各种生态系统都可进行生物圈(全球性)2、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2课时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如何?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什么?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引入探究内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由于学生缺乏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在指导学生进行该课题的探究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有关知识背景,比如可以用卡逊《寂静的'春天》中如下一段话: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
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学,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
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
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质量仍和细菌差不多。
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内极微小的植物生命。
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物。
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的循环运动是无法进行的。
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等元素,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 到生物群落 从 无机环境 ,又从生物群落 到 无机环境 的 循环过程, 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 3.在物质循环过程中, 3.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 生物群落 反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 复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 复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 逐级递减 的流动,而不是循环流动。 的,而且是 单方向 的流动,而不是循环流动。
• Content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1.概念 物质: 等元素。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 循环: (2)循环: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 范围: (3)范围: 生物圈 。 2.特点 2.特点 (1)具有全球性 具有全球性, 循环。 (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 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2) 循环性 。 二、碳循环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 二氧化碳 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 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 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 全球性 。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1)对概念的理解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 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 物圈。 物圈。 参与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②参与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而不是指由 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 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 ③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运动, 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 并不是单纯物质的移动。 化,并不是单纯物质的移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篇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2. 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3. 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准备:1. 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和实例图片;2. PPT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如何循环利用的吗?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对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呢?”探究:2. 使用PPT介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解释生物体的营养需要如何满足,以及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式,能量和有机物如何从一个生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生物体。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图片,详细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4. 进一步讲解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探讨物质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以及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拓展:5. 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
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能够参与到物质循环的保护中去?”鼓励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化学品的使用等。
小结:6. 通过简短的小结,强调物质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自主查询并了解某一种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2. 布置作文题目:“我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开始,保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方案。
教学提示:1. 引导学生将生物体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行区分。
2. 强调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持续运转的重要基础,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息息相关。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选3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及其重要性;2.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对稳定性的影响;3.掌握什么是生态平衡及其维持机制。
第十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6.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水循环对其他物质的循环运动非常重要。
没有水循环,其他物质循环便不能全面有效 地进行,更不能被生物利用而实现其在各物 质库间的运动。反过来,其他物质的循环状 况对水循环也会产生影响。如碳循环局部失 调导致的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 效应”,影响了水循环过程。
8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 辅相成
能量是生态系统中一切过程的原动 力,也是物质循环运转的驱动力。物质 是组成生物、构造有序世界的原材料, 是生态系统能流的载体。能量的生物固 定、转化和耗散过程是物质由简单的无 机形态变为复杂的有机结合形态,再回 到简单无机形态的循环再生过程。可见, 任何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物质 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作用的结果。
1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一、 物质循环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nutrient cycle)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biogeochemical cycle),它是指生态系 统内的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态系统 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在地球表层生物圈、 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包括土壤圈)等各 圈层之间,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 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 变化的过程。
2023届新高考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夯实基础】一、物质循环的概念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如下图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二、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碳元素的循环)考点解析:1.碳的存在形式 2.碳的循环形式4.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5.碳在生物之间传递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6.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关键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
7.碳传递的方向:碳在生物群落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无机环境中:CO 2、碳酸盐 生物群落中:含碳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CO 2在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次是某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的关系(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3)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四、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五、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实例——铅的富集过程3.途径:食物链(网)4.特点: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高②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
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注: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
【易错辨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坏碳循 环的平衡 大气中CO2 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川
融
化
热带风暴
土地干旱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概念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气候异常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温室效应的危害
B 分解者
碳循环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3)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形式: CO2
总结:
(4)碳进入生物群落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食物网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7)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 呼吸作用
生物群落与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 之间 无机环境 不断循环的过程
c (在a~c中选择 (2)大气中的CO2可以在绿色植物的_____ a (在a~c )中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_______ b 和_______ 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课后调查: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C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 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 总能量
C.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
机物的形式进行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 机碳来自于⑥过程
3、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 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3.循环:
生物 群落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 反复循环
无机 环境
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及时反馈: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c)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 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 增大绿化面积
温室效应
增加植被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
措施
林 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
等 节约用电 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
3、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 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 B ) 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 C. 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
C 生产者
③ ② ① ⑦
右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 成分的关系图解示意图, 请分别回答如下问题:
D 无机环境
④ ⑤
1、图中A、B、C、 D各指什么? 2、 图中①~⑦又分 别指什么生理作用?
A 消费者
⑥ • ①是光合作用,②是捕食关系。③、④、⑤呼吸作用。 ⑥、⑦则表示分解者对各营养级的分解作用。 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
讨论: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有机农
药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 统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碳的循环过程
问题讨论:(参照课本P103图思考讨论)
(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什么形式 存在? 碳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什么 形式存在? CO2 、 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2)碳元素主要以什么途径从无机环境 进入生物群落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碳元素在生物体之间以什么渠道传递? 食物链和食物网
知识链接:(8)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生理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9)与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及时反馈:
生产者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____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递 CO2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 是以 ________ A 成分中A为 消费者 ,B为 分解者。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作用实现的。
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 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C D B
作用实现的,C D 分解 D过程是通过______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储 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CO2和碳酸盐 形式存在。
关注社会
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碳循环的相关 知识,调查你身边会造成温室效应的 具体事例;并寻找可行的缓解温室效 应的方法。写一份调查报告。
谢谢大家!
能量流动
形式 过程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 间反复循环 全球(生物圈)
全球性、反复循环
沿食物链(网)单
向流动
范围
特点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联系
合成与分解 1、能量流动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_______ ; 载体; 2、物质是能量的_____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 动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概念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这里的物质是指什么? 2、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什么? 3、在哪两者之间循环?
4、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Ca等基本
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注意:
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问题讨论:(参照图思考讨论)
(4)碳元素以什么途径从生物群落进入 大气?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5)碳元素又以什么形式在无机环境与 生物群落中循环的?
(6)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什么形式流动的?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CO2
有机物
碳循环的文字图解
化石燃料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燃 烧 摄食作用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太阳能
复习回顾: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能量源头: 太阳能 能量流动渠道: 食物链(网)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能量传递效率: 10%~20%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无机物 但不提供____ 能量 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_____,
温故知新:
生态鱼缸为什 么要放在有光 的地方?密闭 的环境中,各 种生物所需物 质如何得到?
1.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 碳的流动方向,请结合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 食物链: B→C→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B和B→C过程 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 点 A→B是以二氧化碳 。 的形式;B→C是以含 碳有机物的形式
2.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产者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分解作用 分 解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无机环境
消费者
分解者
碳的双向传递在?
C
C
辨图要点:
D A B
A
D
B
• 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 单向的。 • 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而 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递)。 • 3、消费者指向分解者(传递)。